2013年10月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和答案剖析
自考10月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XX年10月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6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 D )1-14A.外汇储备余额B.存款余额C.固定资产净值D.流动资金增加额2.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是( A )2-19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3.为了比较职工家庭的生活水平,最应采用的分组标志是( C )2-35A.职工个人总收入B.职工个人的可支配收入C.职工家庭的人均收入D.职工家庭的总收入4.通常情况下,人口死亡率按年龄的分布是( B )2-41A.钟型分布B.U型分布C.正态分布D.均匀分布5.某公司第四季度计划商品流通费用率为4%,实际流通费用率为5%,则流通费用率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是( B )3-60A.5%-4%=1% B.5%/4%=125%C.95%/96%=98.96% D.105%/104%=101%6.甲、乙两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分别为4000元和3200元,职工工资的标准差系数分别为0.3和0.25,则两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B )3-87A.甲高于乙B.甲低于乙C.甲与乙相同D.无法判断7.若名义工资为4500元,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则实际工资为( A )5-161A.4368.93元B.4411.16元C.4590元D.4635元8.从总体全部单位中直接按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单位,使每个总体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中的抽样形式是( D )6-186A.整群抽样B.等距抽样C.分类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9.变化方向一致的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是( A )7-206A.正相关B.负相关C.复相关D.曲线相关10.国民账户体系( A )8-228A.简称SNA B.简称MPSC.又称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D.又称价值平衡表体系11.若10位学生的年龄(岁)分别为:17、18、l8、18、19、20、20、20、20、22,则10位学生年龄的众数是( D )3-71A.18.5 B.19C.19.5 D.2012.下列各项中,不.应计入海关进出口统计范围的是( D )12-365A.加工贸易B.边境小额贸易货物C.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D.进出境旅客的自用物品13.货币供应量统计中,狭义货币M1等于( B )13-401A.现金B.现金+活期存款C.现金+活期存款+财政金库存款D.现金+活期存款+财政金库存款+汇兑在途资金14.恩格尔系数是( A )14-422A.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B.食品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C.商品性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D.商品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15.宏观景气指数是对各行业的景气指数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综合指数,其中权数是( A )15-450 A.增加值B.总产值C.总产出D.利税总额16.变异指标中受极端值影响最大的是( A )3-78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17.某时间数列共10项,采用三项移动平均后所得新数列的项数为( B )4-119A.7 B.8C.9 D.1018.依据联合国人口学专家提出的人口类型划分标准,当老年人口和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在10%以上和30%以下时,称该地区的人口类型是( D )9-250A.少儿人口型B.年轻人口型C.壮年人口型D.老年人口型19.居民本期在零售市场上购买商品所支付的货币额是( C )12-363A.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B.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C.本期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D.本期结余商品购买力20.下列各项指标中,反映物质消耗经济效益的是( C )15-455A.社会成本净值率B.中间投入产出率C.社会生产物质消耗率D.投资效果系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经济类(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

2016年10月全国自考经济类(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计算分析题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无分。
1.将人口划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类,这种测度计量尺度是( )A.定距尺度B.定序尺度C.定类尺度D.定比尺度正确答案:C解析:定类尺度又称为名义尺度,它是对个体进行类别划分的测度计量尺度。
根据人的性别特征,可将人口划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类正是这一计量尺度。
2.下列选项中,属于实物指标的是( )A.存款余额B.工资总额C.产品产量D.固定资产余额正确答案:C解析:实物指标是指使用实物单位进行计量的指标。
如以自然单位计量:人口按个计量、汽车按辆计量;又如以度量衡单位计量:粮食产量按公斤计量、棉布产量按米计量等。
3.下列指标中,属于绝对数指标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B.第三产业比重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D.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正确答案:A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设备台数B.工资收入C.职工人数D.家庭人口数正确答案:B解析:凡变量的取值在整数之间可以取无限的数值,即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这样的变量被称为连续变量,如身高、体重、收入、支出等。
5.下列选项中,属于随机抽样调查方法的是( )A.配额抽样B.任意抽样C.判断抽样D.等距抽样正确答案:D解析:随机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主要有:(1)简单随机抽样。
(2)等距抽样。
(3)分层抽样。
(4)整群抽样。
6.一组变量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称为( )A.平均差B.方差C.标准差D.极差正确答案:D7.次数密度的计算公式是( )A.组距/次数B.次数/组距C.组距/频率D.次数/频率正确答案:B8.下列选项中,属于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的是( )A.两点分布B.正态分布C.二项分布D.泊松分布正确答案:B解析:正态分布是连续型随机变量最常用的一种分布,其在实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历年计算题答案34.某企业职工月工资水平分组如下:月工资水平(元)职工人数(人)1000以下1000—2000 2000—3000 3000以上150 250 400 200合计1000 要求计算:该企业职工月工资水平的中位数。
(2004年10月)35.某商业企业2003年第二季度各月的销售额和月末库存额资料如下:月份 4 5 6销售额(万元)月末库存(万元)270200352240322220且该商业企业2003年3月末的库存额为160万元。
由此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各月的商品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的平均商品流转次数。
(2004年10月)36.某企业2000年和2003年的工人人数与月平均工资资料如下工人类别工人人数(人)月平均工资(元)2000年2003年2000年2003年普通工人800 800 600 700 技术工人200 400 900 1300合计1000 1200(1)计算该企业2000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和2003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2)分别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分析该企业2003年比2000年工人总的月平均工资变动的原因。
(2004年10月)37.某省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生活消费支出的情况,从该省高校中随机抽取了100名学生进按月生活费支出分组(元)人数200以下200—300 300—400 400—500 500—600 600以上10 20 30 20 10 10合计100(2)在95%的置信概率下,对全省在校大学生人均月生活费支出额进行区间估计(t=1.96)。
(2004年10月)35.设某地区某年居民货币收支情况如下:项目金额(万元)年初居民货币结余250当年居民货币收入800当年居民购买消费品支出520当年居民非商品支出160根据上表资料计算:(1)当年形成的居民购买力;(2)当年已实现的居民购买力;(3)当年未实现的居民购买力;(4)当年全部居民购买力。
全国2013年10月自考企业经济统计学试题和答案

14.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金,是投资者以实现盈利和社会效益为目的,用以进行企业生产经营、承担有限民事责任而投入的资金,这是指【】
A.企业资产
B.所有权权益
C.资本公积
D.企业的资本金
15.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最基本的两个指标是【】
A.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2.商品流转是指_,把工农业产品由生产领域送达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
23.______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产品类别。
24._______是指ISOITC176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
25.企业劳动生产率的统计分析包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分析、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分析、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动对劳动成果及___。
D.企业职工投入劳动而产出的废品
8.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的计算一般按【】
A.实际价格计算
B.预算价格计算
C.财务部门实际支付的金额计算
D.市场价格计算
9.原材料利用总童统计的立足点是企业对各种原材料的利用效率,是按【】
A.原材料种类归类统计的
B.原材料有效消耗址统计的
C.原材料消耗量统计的
D.企业劳动成梁归类统计的
课程代码:00045
一、单项选择题
1-5:BCCDB
6-10:ACBAA
11--15:BBBDD
二、多项选择题
16:ABCE 17:BCE 18:BCD 19:BCE 20:ABD
A.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B.使用中的固定资产
C.未使用的固定资产
D.租入的固定资产E.不需使用的固定资产
20.专利必须符合的条件包括【】
A.新颖性
B.创造性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题-18_真题(含答案与解析)-交互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题-18(总分100, 做题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通过选取标志总量占总体总量较大份额的少数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的统计调查方法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统计报表B 重点调查C 普查D 典型调查分值: 1答案:B[考点] 点调查的涵义[解析]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因是重点单位,其标志总量在总体总量中占据绝大部分。
2.总量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平均数B 无名数C 绝对数D 相对数分值: 1答案:C[考点] 总量指标[解析] 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示的,因此也称为绝对数指标。
3.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公式是______A.B.C.D.SSS_SIMPLE_SINA B C D分值: 1答案:C[考点]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解析] 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要求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即4.资产负债表属于______SSS_SINGLE_SELA 附属表B 国民生产总值表C 国民经济账户D 基本核算表分值: 1答案:D[考点] 资产负债表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所处的地位[解析] 资产负债表是基本核算表中的一种。
5.可以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个体指数B 总指数C 动态指数D 静态指数分值: 1答案:C[考点] 动态指数的分类[解析] 动态指数是反映现象的数量方面在时间上的变动程度,它又可以分为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6.关于必要样本容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SSS_SINGLE_SELA 允许的极限误差与样本容量负相关B 不重置抽样要比重置抽样多抽一些样本单位C 样本容量大时对应的总体标志变异程度小D 推断可靠程度要求高则样本容量越少分值: 1答案:A[考点] 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解析] 个体标志变异程度越大需要的样本容量越大,反之样本容量越小;重置抽样要比不重置抽样多抽一些样本;抽样推断可靠程度要求越高,则样本容量越大。
全国2013年10月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和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65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1-11 A .年龄 B.性别 C .收入D.身高2.下列指标中,属于存量指标的是(C)1-15 A .资金周转次数 B.人均生产总值 C .银行存款余额D.固定资产投资额3.某市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D)1-10 A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C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D.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4.划分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的依据是(C)2-37 A .次数的多少 B.总体规模的大小 C .分组标志的性质 D.样本容量的大小5.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2011年的计划产值(万元)分别为400、600、500,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108%、106%、108%,则该公司三个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D)3-60/65 A .3108%106%108%⨯⨯B.106%108%212+⨯+C .400600500400600500108%106%108%++++D.108%400106%600108%500400600500⨯+⨯+⨯++6.交替标志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A)3-84 A .(1)p P -B.p (l-p )C.1p -D.1-p7.各期指标数值直接相加后有意义的时间数列是(B)4-96 A .时点数列 B.时期数列 C .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8.某企业2009-2011年销售额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0%、15%、18%,则2011年与2008年相比,定基增长速度的算式是 (D)4-110 A.10% ⨯15% ⨯18% B.10% ⨯15% ⨯18%-100% C.110% ⨯115% ⨯118%D.110% ⨯115% ⨯118%-100%9.若物价上涨20%,销售额不变,则计算销售量指数的算式是(A)5-教材中无标准答案A .1120% B.l ⨯120% C.120%D.1 ⨯20%10.抽样推断中,抽取样本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B)6-194A .全面原则 B.随机原则 C .及时原则D.系统原则11.关于变量x 、y 的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的下列组合中,肯定存在错误..的是(C)7-212/217 A .5 3.8,0.94y x r ∧=--=- B.36 2.4,0.96y x r ∧=-=- C .40 1.6,0.89y x r ∧=--=D.36 3.8,0.98y x r ∧=-+=12.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元)y 对劳动生产率x 的回归方程为y ∧=266-0.6x ,这意味 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个单位,单位成本平均 (C)7-217 A .降低266元 B.提高266元 C .降低0.6元D.提高0.6元1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以收入分配和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的表是(B)8-236 A .投入产出表 B.资金流量表 C .资产负债表D.国际收支表14.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老年人口组的年龄下限是(B)9-249 A.60岁 B.65岁 C.70岁D.75岁15.自然资源按其生成特征可分为(B)10-280A.一级、二级、三级资源B.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C.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16.批发单位计算商品库存总额时,采用的价格是(B)12-357A.成本价格 B.进货价格C.批发价格 D.零售价格17.对外贸易统计中,“FOB”表示的是(C)12-350A.成本价格 B.到岸价格C.离岸价格 D.成本加运费价格18.财政支出中“投资性支出”的主要用途是(C)13-392A.债务支出 B.生活消费C.基础设施建设 D.社会保障支出19.按照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绝对贫困’’所对应的系数区间是(D)14-422 A.20%以下 B.30%-40%C.40%-50% D.60%及以上20.下列选项中,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标是(C)15-441A.消费率 B.储蓄率C.基尼系数 D.弹性系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及答案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及答案《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单项选择题是对最基本知识的考核,既考记忆,也考理解,在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备选答案具有相似性,要求考生掌握知识要准确,不能似是而非。
这种选择应该是熟练面迅速的,且不会作的题目不可空白不选。
1.统计认识的对象可概括表述为()①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质量方面②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③社会经济现象的具体方面④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2.流量和存量()①都只能用总量指标表示②都不能用总量指标表示③都是从一定时期意义上核算的④都是从一定时点意义上核算的3.下列属于数量指标的是()①某人的工资②某人的月工资780元③工资总额④职工的平均工资4.统计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①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带有连续性②调查的组织方式③调查取得的资料是否是全面性的资料④调查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5.单项数列一般适用于()①离散变量分组且变量的变动范围不大②连续变量分组③离散变量分组且变量的变动范围较大④品质标志分组6.1998年某企业计划规定产值比上年增长10%,实际执行的结果比上年增长12%,则该企业1998年末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①120%②20%③102%④101.82%7.某鞋厂为了生产鞋,只有()才适合于作为总体的代表值①算术平均数②众数③调和平均数④中位数8.已知甲、乙两班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50件和75件,其日产量的标准差分别为10件和14件,则()①甲班组的平均数具有较大的代表性②两班组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③乙班组的平均数具有较大的代表性④无法判断其代表性的大小9.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和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①前者一定大于后者②前者一定小于后者③两者相等④无法判断10.回归方程“y = 100 + 0.8x”中的回归系数表示:当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①增加0.8个单位②增加100个单位③平均增加0.8个单位④平均增加100个单位11.移动平均法的主要作用在于()①进行统计预测②消除或消弱短期内偶然因素对时间数列的影响③消除长期趋势的影响④消除季节变支的影响12.若平均工资的可变构成指数为134.5%,职工人数的结构影响指数为96.3%,则平均工资的固定构成指数为()①139.67%②39.67%③129.52%④71%13.出口商品总成本(人民币)÷出口商品外汇收入(美元)等于()①出口商品换汇率②出口商品盈亏率③出口商品增殖率④外汇增殖率14.就业率是在业人口总数与()之比①待业人口②在业人口+ 待业人口③社会劳动力资源总数④适龄劳动人口总数15.下列反映活劳动消耗经济效益的统计指标是()①社会总成本净产值率②社会劳动生产率③资金增加值率④资金利税率16.国民经济可供使用额与国民经济生产额之差为()①进口额②出口额③损失额④进出口总额17.我国对外贸易统计中规定()①出口商品按离岸价格计算,进口商品按到岸价格计算②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均按到岸价格计算③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均按离岸价格计算④出口商品按到岸价格计算,进口商品按离岸价格计算18.国际收支总量平衡分析中的国际收支总差额等于()①经常项目收支差②资本项目收支差③经常项目收支差+ 资本项目收支差+ 误差和遗漏④经常项目收支差–资本项目收支差–误差和遗漏19.在我国,若工农产品综合比价指数连年皆为100%,从价值的观点看()①在农产品和工业品交换中,两者处于平等的地位②在农产品和工业品交换中,农业处于不利的地位③在农产品和工业品交换中,工业处于不利的地位④无法判断两者地位的高低20.社会产品生产统计的主体原则是()①国土原则②国民原则③常住单位④整体原则21.下面采用有名数表示的统计指标是()①结构相对数②比例相对数③强度相对数④动态相对数22.由若干个企业的产品产量(x)与生产费用(y)的资料所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 = 120 + 1.8x,利用该回归方程()①只能根据产量推算生产费用②只能根据生产费用推算产量③既能根据产量推算生产费用也能根据生产费用推算产量④既不能根据产量推算生产费用也不能根据生产费用推算产量23.不应作为国民生产活动统计的是()①农民的承包活动②个体商业活动③居民家务活动④学校教育活动24.我国目前的资金流量核算范围是()①只核算金融交易②既包括金融交易也包括总储蓄和实物投资③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初始流量,不仅包括金融交易,还包括收入、分配、再分配与消费和投资等④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初始流量,不包括金融交易,也不包括收入、分配、再分配与消费和投资等25.国内生产总值与物质产品净值的关系为()①物质产品净值=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服务投入-固定资产折旧②物质产品净值=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服务投入+固定资产折旧③物质产品净值=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服务投入+固定资产折旧④物质产品净值=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服务投入-固定资产折旧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多项选择题有五个备选答案,五个答案中至少有2个是正确的,最多也只有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
全国自考经济类(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经济类(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题 4. 简答题 5. 计算分析题6.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多选无分。
1.社会产品必须是一定时期内的( )A.社会生产劳动有效成果B.社会劳动成果C.生产劳动成果D.劳动成果正确答案:A解析:社会产品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劳动的有效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商品周转次数和商品周转天数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两者的数值( ) A.变化无关B.大小变化相反C.大小变化有时一致有时相反D.大小变化一致正确答案:B解析:商品每周转一次所需天数越少,说明商品周转速度越快,因此商品周转天数是商品周转速度的逆指标。
商品周转次数是商品周转速度的正指标。
3.征收的排污费、教育费附加等收入属于下面哪一项财政收入( ) A.亏损补贴B.税收收入C.专项收入D.其他收入正确答案:C解析:财政收入中的专项收入,主要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4.通常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与消费增长的关系是( )A.不一定B.正相关D.没关系正确答案:B解析:通常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越快,可供使用的社会产品量就越多,就越有利于消费的增长,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故两者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5.国民经济综会统合分析率主要的统计综合分析方法是( )A.对比分析法B.分类分析法C.指数分析法D.集中趋势分析法正确答案:C解析: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中主要的统计综合分析方法有:指数分析法、抽样推断法、相关与回归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多元分析法等。
6.实物产量的加总方法有( )A.计算混合量和计算分量B.计算混合量和计算标准实物量C.计算标准量和计算分量D.计算标准量和计算实物量正确答案:B解析:实物产量的加总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计算混合量,另一种是计算标准实物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考试结束前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65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是(B )1-11 A .年龄 B.性别 C .收入D.身高2.下列指标中,属于存量指标的是(C)1-15 A .资金周转次数 B.人均生产总值 C .银行存款余额D.固定资产投资额3.某市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D)1-10 A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C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D.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4.划分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的依据是(C)2-37 A .次数的多少 B.总体规模的大小 C .分组标志的性质 D.样本容量的大小5.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2011年的计划产值(万元)分别为400、600、500,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108%、106%、108%,则该公司三个企业平均计划完成程度的算式为(D)3-60/65 AB.106%108%212+⨯+C .400600500108%106%108%++++D.108%400106%600108%500400600500⨯+⨯+⨯++6.交替标志标准差的计算公式是(A)3-84A B.p (l-p )D.1-p7.各期指标数值直接相加后有意义的时间数列是(B)4-96 A .时点数列 B.时期数列 C .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8.某企业2009-2011年销售额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0%、15%、18%,则2011年与2008年相比,定基增长速度的算式是 (D)4-110 A.10% ⨯15% ⨯18% B.10% ⨯15% ⨯18%-100% C.110% ⨯115% ⨯118%D.110% ⨯115% ⨯118%-100%9.若物价上涨20%,销售额不变,则计算销售量指数的算式是(A)5-教材中无标准答案A .1120% B.l ⨯120% C.120%D.1 ⨯20%10.抽样推断中,抽取样本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是(B)6-194A .全面原则 B.随机原则 C .及时原则D.系统原则11.关于变量x 、y 的回归方程与相关系数的下列组合中,肯定存在错误..的是(C)7-212/217 A .5 3.8,0.94y x r ∧=--=- B.36 2.4,0.96y x r ∧=-=- C .40 1.6,0.89y x r ∧=--=D.36 3.8,0.98y x r ∧=-+=12.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元)y 对劳动生产率x 的回归方程为y ∧=266-0.6x ,这意味 着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个单位,单位成本平均 (C)7-217 A .降低266元 B.提高266元 C .降低0.6元D.提高0.6元1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以收入分配和资金运动为核算对象的表是(B)8-236 A .投入产出表 B.资金流量表 C .资产负债表D.国际收支表14.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老年人口组的年龄下限是(B)9-249 A.60岁 B.65岁 C.70岁D.75岁15.自然资源按其生成特征可分为(B)10-280 A .一级、二级、三级资源 B.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C.环境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D.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16.批发单位计算商品库存总额时,采用的价格是(B)12-357A.成本价格 B.进货价格C.批发价格 D.零售价格17.对外贸易统计中,“FOB”表示的是(C)12-350A.成本价格 B.到岸价格C.离岸价格 D.成本加运费价格18.财政支出中“投资性支出”的主要用途是(C)13-392A.债务支出 B.生活消费C.基础设施建设 D.社会保障支出19.按照联合国提出的恩格尔系数的数量界限,“绝对贫困’’所对应的系数区间是(D)14-422 A.20%以下 B.30%-40%C.40%-50% D.60%及以上20.下列选项中,反映收入差距的指标是(C)15-441A.消费率 B.储蓄率C.基尼系数 D.弹性系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2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法有(ABCDE)2-19A.普查 B.抽样调查C.统计报表 D.典型调查E.重点调查22A.变量数列 B.品质数列C.组距数列 D.等距数列E.异距数列23.下列环比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中,正确的有(AD)4-109/110A.环比发展速度减1 B.平均发展速度减1C.定基发展速度减1 D.逐期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E.累计增长量与前一期水平之比减124.根据x、y的一组样本数据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D)7-教材中无标准答案A.只能计算一个相关系数B.只能配合一个回归方程C.可以计算两个不同的相关系数D.可以配合两个不同的回归方程E.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均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无关25.社会产品的特性有(ABCDE)11-304A.生产性 B.社会性C.有用性D.劳动性E.时期性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6.统计指标体系1-13答:统计指标体系是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能够全面反映统计对象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互相联系的一套指标。
27.普查2-19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现象总量。
28.时间数列4-95答:时间数列又称动态数列,是指某社会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一系列统计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后形成的数列。
29.国内生产总值(GDP)11-318-319答: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30.进出口比价指数12-373答:进出口比价指数又称产品贸易条件指数,是指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相比的比率。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31.简述次数分布数列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2-37答:(1)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这种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
(2)分布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
32.简述环比发展速度和定基发展速度的区别和联系。
4-108-109答:(1)区别:环比发展速度是各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的对比,表明报告期水平对比前一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的情况。
定基发展速度是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的对比,说明现象在一较长时间内的变动程度,因此又叫某一时间内的发展总速度。
(2)联系: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33.简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12-376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1)经常项目(2)资本和金融项目(3)储备资产(4)净误差与遗漏五、计算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34、35小题各5分,第36、37小题各10分,共30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34试计算该企业第一季度商品流转次数。
(注:商品流转次数=商品销售额平均商品库存额)4-102第一季度商品销售额=120+143+289=552(万元)平均商品库存额:12501107060222270()141n b b b b n ++++++===-- 万元 商品流转次数=55270 =7.89(次)35.已知总体平均数为260,标准差系数为0.30,试计算其方差。
3-87 答:22=2600.378786084x v σσ=⨯===试计算: (1)产值总指数; (2)产量总指数; (3)价格总指数。
110010001111205=120.5%10001235=123.5%10001205=97.57%1235q p q p q pq p q p q p======∑∑∑∑∑∑(1)产值总指数(2)产量总指数(3)价格总指数37.某地区对居民电信消费的年支出额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随机抽取了400户居民,调查得到平均每户电信消费年支出额为350元,标准差为47元,电信消费年支出额在600元以上的有40户。
试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1)对该地区平均每户电信消费年支出额进行区间估计;(2)对该地区电信消费年支出额在600元以上的户数所占比例进行区间估计。
6-182/184/185 答:400,350,47,21 2.352 2.35 4.7345.3354.740210%4000.31.5%2 1.5%3%7%13%x x x p p p n x S t t X p t P μμμμ=======∆==⨯=≤≤=======∆==⨯=≤≤ 已知()(元)(元)()六、论述题(本题10分)38.试述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并举例说明。
7-208-212 答: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主要有表格法、图示法和相关系数法。
一、表格法表格法是根据两个相关变量,即自变量x 与因变量y 的对应关系的数值编制而成的数据表,一般称为相关表。
根据资料是否分组,相关表有简单相关表和分组相关表两种。
1、简单相关表简单相关表的编制方法是:先将自变量的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然后将因变量的值对应列上而编排成的表格。
2、分组相关表将原始资料进行分组,然后编制相关表,这种相关表称为分组相关表。
二、图示法将现象之间的关系通过图像来表示,这种图像称为相关图。
其判断方法如下: 1、强正相关当变量z的数值增大时,变量y的数值也明显增大,相关点的分布集中呈直线形状,说明这两个变量间是强正相关。
2、弱正相关当变量x的值增大时,变量y的值也增大,但其相关点的分布比较分散,这表明两个变量间是弱正相关。
3、强负相关若变量x的数值增大时,变量y的数值显著减少,相关点的分布集中呈直线状,这反映了两个变量间的强负相关。
4、弱负相关若变量x的数值增大时,变量y的数值趋于下降,但相关点的分布较松散,这是两个变量间弱负相关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