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必备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考试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一.基本知识点归纳:1.凸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1)外观: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由透明材料制成。

2)光学特点: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①正确看待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原来的传播方向,更靠近主轴。

②凸透镜越厚,它表面的弯曲程度越大,折光能力越强,其焦距越短。

3)成像规律及应用:①U>2f: 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照相机②U=2f: 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③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幻灯机,投影仪④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放大镜规律简化总结:①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

②成实像时:物远像近,物近像远,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③成虚像时:物远像远,物近像近,像近像小,像远像大。

④成实像时,像与物比较:上下,左右均相反;而成虚像时,像与物上下,左右均相同。

这点与平面镜有所区别!2.光学仪器的操作1)照相机的操作:①若要扩大照相范围,就要让像变小,具体操作方法是:增大照相机与被拍照物体的距离以增大物距,同时缩短暗箱长度以减小相距.②照相机镜头上沾有少量灰尘对成像效果影响不大, 灰尘由于距离镜头太近,故它不会通过凸透镜成实像呈现在底片上。

但它会遮挡住部分射到镜头上的光,使像的亮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2)幻灯机的操作:①由于物体通过幻灯机的镜头成的是倒立的像,故幻灯片要倒插。

②若觉得屏幕上的图像太小,则应该减小幻灯片到镜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到屏幕的距离。

3)放大镜的操作:①要利用放大镜看到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必须保证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小于一倍焦距。

若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则我们看到的就是倒立的实像了。

②如果要想将物体的像放大得更多一些,则应该稍稍增大物体到放大镜的距离,但要保证这个距离不能超过一倍焦距。

3.眼睛1)原理: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相同)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眼睑相当于照相机的快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

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常考知识点梳理:北师大版

初二下学期物理期末常考知识点梳理:北师大版

初二放学期物理期末常考知识点梳理:北师大版不按期的对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有益于知识点的掌握,查词典物理网初中频道给大家编写了初二放学期物理期末常考知识点,供大家参照复习。

第九章压强一、压强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1)有的和重力相关;如:水平面: F=G(2)有的和重力没关。

2、压力的作用成效:(实验采纳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相关。

3、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遇到的压力叫压强。

4、压强公式: p=F/S,式中 p 单位是: Pa,压力 F 单位是:N5、增大压强方法:(1)S 不变, F 增大 ;(2)F 不变, S 减小 ;(3)同时把 F 增大, S 减小。

减小压强方法例相反。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由:是因为液体遇到重力,液体拥有流动性。

2、液体压强特色:(用来查验液体压强规律的器械:细小压强计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添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一样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相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P=ρ gh??( 是ρ液体密度,单位是kg/m3;g=9.8N/kg;h 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m。

)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没关。

4、连通器:上端张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5、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假如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6、连通器的应用:船闸、、锅炉水位计、茶壶、下水管道。

三、大气压强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由:空气遇到重力作用,拥有流动性而产生的,3、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1)托里拆利实验 (最初测出 ):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先生们在享用学习的同时,还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试,查字典物理网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备考知识点,希望大家细心阅读。

第七章力一、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力〞就一定触及到两个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遭到后者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植物体的运动形状,还可以改植物体的外形。

物体运动形状变化指运动快慢或运动方向的变化。

运动快慢指由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运动方向指由直线到曲线、由曲线到直线等;物体形变指伸长、延长、弯曲、改动等。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终点和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必需画在线段的末端。

力的表示图:只画一个长度适当,沿力的方向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就可以了。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1、弹性:物体受力发作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外形,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作弹性形变而发生的力。

3、弹簧测力计:1)原理:在弹性限制内,弹簧收遭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制内,弹簧的伸长跟遭到的拉力成正比)2)运用:(1)认清分度值和量程;(2)要反省指针能否指在零刻度,假设不是,那么要调零;(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能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测量力时不能超越弹簧秤的量程。

三、重力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

2、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遭到的力。

1)重力的大小叫重量,物体遭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个局部,但是,关于整个物体,重力的作用似乎作用在一个点,这个点叫重心。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一、力和压强1. 力:力的定义、力的计量单位(牛顿)、力的三要素(作用力、作用点、作用方向)、力的合成与分解2. 力的效果:使物体发生位移、使物体发生形状变化、使物体的速度改变、使物体做功3. 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的关系:胡克定律、弹簧常数的计算、弹簧平衡位置的确定、弹簧的串、并联4. 压强:压强的定义、计算公式、压强的大小与压力、面积的关系、压强的应用(刀、钉、书)二、浮力和密度1. 浮力:浮力的概念、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浸入液体内的物体受力特点、浮力的应用(鱼找水)2. 密度: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密度的测量方法、密度的应用(升级仿真)三、简单机械1. 杠杆: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的原理、力矩的定义和计算公式、理解杠杆的实质、杠杆的应用(开罐器、车厢)2. 轮轴:简单的轮轴原理、理解轮轴的实质、利用轮轴传递力的应用(剪刀、牙刷)3. 滑轮:滑轮的定义、滑轮组的构造、理解滑轮的实质、滑轮组的应用(无敌吊车)四、光的传播和成像1.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射线模型、折射定律(正入、偏离、平行)2. 光的成像:凹面镜和凸面镜的特点、光的反射规律、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的成像特点和规律3. 光的色散和发色原理:白光的组成和色散现象、折射率和波长的关系、辊追色散原理和应用、光的发色原理和应用五、电和磁1. 电流和电路:电流的概念和计量单位、闭合电路的条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并联的特点和应用2. 电阻和电流:电阻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电阻和电流的关系、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电阻的分类、电阻对电流的影响3. 空气中的强磁场和电磁感应:电磁铁的原理和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和法拉第定律、感应电流的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电磁感应的应用4. 静磁场和动磁场:磁力的概念和特点、磁感线和磁感应强度、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受力、磁场的应用(电谐振器)六、热、能与机械能1. 运动的物体有机械能:动能的定义和计算、势能的定义和计算、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与机械功的关系2. 热和能的关系:热与能的区别和联系、获得热和失去热的方法、能传递和能转化的方式、理解能的转化例子3. 湿度与相变:相变的概念和分类、升华、凝固、熔化、沸腾的条件、湿度的概念和计算、湿度和蒸发的关系、相变与能的转化七、声音1.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原理、声源的特点和分类、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路线、声音的传播媒介2. 声音的性质:声音的响度、音调、音量、噪音、频率和周期的关系、音高和音调的关系、声音的反射和回声3. 声音的应用:声波在各种设备中的应用(喇叭、电话)、声音的传导特点和应用(声音门槛、望远镜)由于文字限制,上述知识点只是对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和例题需要深入学习和理解。

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2024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很抱歉,由于篇幅限制,无法提供____字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对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的简要总结:一、力和压力1. 力的作用效果:变速、改变方向、改变物体形状。

2. 力的分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

3. 力的计量单位:牛顿(N)。

4. 压力的定义: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5. 压力的计算:压力 = 力 / 面积,单位是帕斯卡(Pa)。

二、运动和力1. 运动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2. 加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变化率。

3. 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浮力和压力1. 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 浮力大小的确定:浮力等于被排开液体的重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3. 相对密度的概念:物体的密度与某种物质的密度之比。

4. 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浮力大小减去物体的重力大小。

四、机械能1.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物体具有的运动能和位置能。

2. 动能的计算:动能= 1/2 × 物体的质量× 速度的平方。

3. 重力势能的计算:重力势能 = 物体的重量× 高度。

4. 功的概念:力在物体上做的功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的大小乘以位移的大小。

5.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条件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五、简单机械1. 杠杆的概念:固定点和力的乘积等于负载和力的乘积。

2. 轴承和支点的作用:降低摩擦力、改变力的方向、改变应用力和负载力的大小。

3. 机械优势和负荷比的概念:机械优势 = 输出力 / 输入力;负荷比 = 输入距离 / 输出距离。

4. 斜面的运动:斜面的倾角越大,需要的力越小。

这些是2024年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纲要第七章运动和力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挤等)。

只有一个物体不可以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互相的。

注意: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不必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互相作用,就必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 F 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敌手的压力约 1N。

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 500N。

3、力的作用成效(一)能够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能够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运动状态包含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成效。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因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因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力的表示图只表示卖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 :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弹簧、拉杆、刻度盘、指针、外壳等。

6、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必定范围内,遇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

(必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能够。

也能够说成正比)7、测力计的使用 :(1)、丈量前要察看测力计的指针能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订或记下数值。

(2)、丈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被测力不可以超出最大丈量值,不然会破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利处是:防备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可以正确使用。

(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丈量结果的影响:使丈量结果偏小。

9、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遇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散布平均、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基本知识点复习

北师大,八年级物理下,基本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物理基础知识复习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1、透镜(薄)凸透镜:中间 ______ 边缘_______ 的透镜;凹透镜:中间_______ 边缘_______ 的透镜2、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对光有 ______ 作用。

凹透镜对光有________ 作用3、凸透镜成像规律u > 2f :成_______ 、______ 的______ 像。

像距f v v v 2f;f v u v2f:成_________ 、______ 的______ 像。

像距v>2f;u v f :成______ 、______ 的______ 像。

像和物在同侧;4、透镜的应用照像机:u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距调小像距变_______ 像变______幻灯机:f v u v 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物距调小像距变_______ 像变______放大镜:u v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像和物在同侧;物距越大像越_______显微镜:物镜( ______ 透镜),目镜(_______ 透镜);物镜成______ 、______ 的______ 像,目镜成_______ 、_______ 的 ______ 像望远镜:①开普勒望远镜,物镜(凸透镜),目镜(凸透镜)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②伽利略望远镜:物镜(凸透镜),目镜(凹透镜)③牛顿望远镜:物镜(凹面镜),目镜(凸透镜)5、眼睛和眼镜①人眼相当于 _______ (晶状体等相当于_______ ,视网膜相当于 ______ )②人眼看远处时,晶状体_______ ,可看到无穷远人眼看近处时,晶状体_______③正常眼的明视距离是_______ cm④近视眼:晶状体较_____ ,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 ,用 ______ 矫正远视眼:晶状体较_____ ,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 ,用 _______ 矫正第七章运动和力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①定义:力______________ 。

物理期末考点整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8章)

物理期末考点整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下)(6-8章)

八年级物理下期知识点整理第六章一.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F点会聚,F点叫作凸透镜的焦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

三.常用透镜1.幻灯机和投影仪成像特点: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注意事项:幻灯片就倒着放。

2.照相机成像物点: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放大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像同侧。

四.眼睛从成像的角度讲,人的眼睛可以简化为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屏幕。

明视距离:在距眼25cm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因此把25cm的距离叫做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

近视眼:明视距离小于25cm,可配戴凹透镜得到矫正。

远视眼:明视距离大于25cm,可配戴凸透镜得到矫正。

眼镜的度数=1/f×100(f必须用m做单位。

)第七章一.基本概念: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符号:F力的单位:牛顿;N3.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

(实验室中用弹簧测力计)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二.重力1.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施力物体:地球。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3.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 ;g取9.8N/kg,表示:1千克物体所受的重力9.8N。

三.摩擦力1.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素: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使接触面变得粗糙;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得光滑。

四.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光学仪器知识点第一节透镜1.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透镜的作用: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正向延长线过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3)过光心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理解:(1)一倍焦距: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线;(2)二倍焦距: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3)实像都是倒立的(倒立的都是实像);虚像都是放大的(但放大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4)成实像时:u增大时,v 减小,像也减小;成虚像时:u增大时,v 增大,像也增大。

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所成实像越大;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所成虚像越大。

(5)物体、透镜和光屏位置确定,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如透镜不动,物体上下左右移动时,像移动方向与物体相反;如果保持物体不动,透镜上下左右移动时,像移动方向与透镜相同(注意这里的移动不是沿主光轴前后移动)(6)成虚像时:物体、透镜位置确定,如透镜不动,物体上下左右移动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相同;如果保持物体不动,透镜上下左右移动时,像移动的方向与透镜相反。

(注意这里的移动不是沿主光轴的前后移动)(7)由于凸透镜成像是通过凸透镜将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凸透镜的大小不会影响凸透镜成像。

如果凸透镜上破损了一块,或用不透明物体遮住凸透镜一部分时,所成的实像大小位置不变,仍是完整的,只是亮度变暗了;(8)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9)光路是可逆的,则成实像时,若把物体放在像的位置则像恰好成在物体的位置。

2.凸透镜成像的光学原理:(如图分别为u > 2f,f < u < 2f ,u < f )如果图的大小允许,也可以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另外两条作这三个图。

3.凹透镜成像:物体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应用:防盗门的“猫眼”就是凹透镜,因为通过它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注意:我们这里说的像的“正倒”不是平常说的正立、倒立,而是像相对于原物体的“正倒”。

第三节生活中的透镜1.幻灯机和投影仪:幻灯机原理:f < u < 2f ,v > 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片竖直倒放,屏幕上实像正立;投影仪原理:f < u < 2f ,v > 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片水平倒放,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物体所成的实像不仅上下倒置,左右也是倒置的!2.照相机原理:u > 2f ,f < v <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拍近景,镜头前伸,离胶片远。

3.放大镜:是凸透镜,u < f ,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成像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4.显微镜:物镜(f很小)成像原理:f < u <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目镜(f很大)成像原理:u < f,成正立、放大虚像,相当于放大镜。

(把物镜成的实像作为物体在目镜f以内成放大虚像)眼睛看到的像与物相比是倒的。

从镜中观察物偏上时,说明物偏下,应向上移载玻片,使被观察物处于视野中央。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5.开普勒望远镜及日常用望远镜(都是双凸透镜):物镜(f很大):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u > 2f ,f < v < 2f ;目镜(f很小):使物镜成的像再一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u < f 。

日常用望远镜只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加了两个全反射直角三棱镜将物镜成的实像变为正立的。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1.眼睛:(1)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凸透镜;视网膜—光屏;瞳孔—照相机光圈;(2)视网膜上成的像:倒立、缩小的实像。

2.眼睛的度数:眼镜度数:D = 100/f (f用"m"作单位)。

3.视力矫正:近视眼: (1)形成原因: 眼球前后径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厚,折光(屈光)能力太强,使得来自远处平行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导致人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2)特点:明视距离小于25㎝,远点比正常眼近(3)矫正方式:配戴凹透镜远视眼:(1)形成原因:眼球前后径太短,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薄,折光(屈光)能力太弱,使得来自近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导致人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远视。

(2)特点:明视距离大于25㎝,近点比正常眼远(3)矫正方式:配戴凸透镜运动和力基本知识总结第一节力1、力:一般用F表示,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2、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也可以是物体发生形变。

(运动状态包括运动快慢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5、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其中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末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注意:力的图示的步骤:四定两标(四定1定标度2定作用点3定方向4定长度两标1标箭头2标大小)6、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第二节力的测量1.实验室测量力的仪器是测力计,常用的是弹簧秤。

2.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3.会读数第三节重力G1.什么是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就在它的几何中心。

2.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关系式G=mg(g=9.8N/kg,表示质量是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第四节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1、同方向:大小、F合=F1+F2方向、和任意一个方向一致。

2、反方向:大小、F合=F1-F2(F1>F2)方向、和较大力的方向一致。

第五节二力平衡1、什么是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是平衡。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外力是0,平衡状态时受的力叫平衡力。

平衡状态有两种: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物体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的情况叫二力平衡。

3、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同时符合下面情况就平衡。

(1)作用在同一物体上(2)作用在同一直线上(3)大小相等(4)方向相反第六节摩擦力1、摩擦的种类: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2、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产生阻碍相对滑动的现象。

3、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阻碍相对滚动的现象。

4、产生摩擦力的根源:物体表面凹凸不平是产生摩擦力的根源。

5、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物体表面粗糙程度(2)物体表面压力大小6、如何增大摩擦力?(1)让接触面粗糙(2)增大压力(3)滚动变为滑动7、如何减小摩擦力?(1)让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滑动变为滚动(4)在相互接触面间形成气垫(5)加润滑油第七节力和运动的关系1.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刻都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惯性定律也叫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只要运动状态改变物体一定受力;物体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压强与浮力一、压强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

3、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

用符号p表示。

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4、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压强的单位是N/m2,读作“牛每平方米”,物理学中将压强的单位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1Pa=1N/m2(帕斯卡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压强大约为20Pa)5、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强的方法是: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内部的压强1、液体内部压强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2、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3、液体内部压强的公式:p=ρghρ指密度,单位:kg/m3,g=9.8N/kg,h指深度,单位:m,p指压强,单位:Pa注意:h指液体的深度,即某点到液面的垂直距离。

三、连通器1、连通器: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2、连通器的原理: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体静止时连通器的各部分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3、连通器的应用: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4、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2)液体静止不流动。

四、大气压强1、空气受到重力作用,并且具有流动性,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存在着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强的测量: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先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强的值,依据是“大气压与液体压强相平衡”的原理。

托里拆利实验也证明了自然界中真空的存在。

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1×Pa,即=1.01×Pa。

它大约相当于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1的面积上产生的压强。

大气压强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高度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晴天时比阴天时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

在海拔2000m以内,每升高12m,大气压强大约下降133Pa。

3、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就增大;体积增大压强就减小。

4、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