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京张铁路的设计者 詹天佑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909年 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京张铁路中的“人”字形轨道、1091米的八达 岭隧道令中国人扬眉吐气。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 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中国铁路 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 大难题”的严峻挑战。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 精神。
2012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459.8万辆,创历史新高, 再次刷新全球记录,连续4年蝉联世界第1。
立交桥
京珠高速公路
武汉长江大桥
长江及其正源流金沙江、通 天河、沱沱河上的大桥已达 105座(含隧道)!
有 轨 电 车
2、公路交通: 阶 段 清 代 公路建设
20世纪初,汽车在上海出现。 (仅为权贵富绅代步工具)
2010年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 船舶订单量三大指标均超越韩国,成为世界造船第 一大国。
中国大型内河万吨豪华游轮“总统旗舰”号(耗资1.8 亿)2011年4月7日在长江三峡上游的重庆港开航。
世界最大的豪华游轮“独立之海”号
美国皇家加勒比海游轮公司所有。造价4亿英镑(约 合50亿元),共有1817间客房,可以容纳4375名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唐山—胥 各庄)在一片反对声中建成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
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
“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材料一: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 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 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 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 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 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 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 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 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19 世纪末,列强竞相在中国投资修建铁路,如中 东铁路、胶济铁路、广九铁路等。同时,列强激烈争夺庐 汉、粤汉、津镇等铁路的修筑权。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业缓慢发展 的原因。
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信息解读] 史料一:图例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 比重远远大于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同时,很多铁路都是贷款 修筑的,这体现了近代中国铁路发展落后并且受制于外国的特 点。
史料二:①、②、③分别从政治、思想、资金三个方面说明 “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的原因。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9 世纪 70 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_轮__船_招__商__局___,打破了 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 发展,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开始萎缩。
2.航空 (1)1909 年,旅美华侨____冯__如___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 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___北__京______至天津航线 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__民__航__大__国___。
(6)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不一定都产生积极影响。近代以来通 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 到它的负面影响,如不合理地利用通讯技术导致犯罪增加,不良 信息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轻巧识记] (1)“一、二、三、四”归纳交通和通讯工具的 进步
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 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 三种通讯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 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___兰__新______等铁路。到 “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 ____四_______位。
⑤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 年以来全国铁 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人教版高中必修二历史课件 第5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

3.(2014·广州高一检测)新中国的火车经过 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高速列车的发展历 程,其根本原因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解析:题干叙述了新中国的火车的发展演变, 抓住“新中国”“根本原因”等关键信息, 运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来分析。 A、B、C三项都是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个阶段, 不是根本原因。
那么,中国的近代交通和通讯事业经历了 怎样的曲折历程呢?通过本课的学习,相信
目标导航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时空坐标
自主预习
一、铁路与公路
1.铁路的发展 (1)出现: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
筑从吴淞淞沪口铁路到上海的_____________。 (2)诞生: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
随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为中国保存至今最早的蒸汽机车, 它于1882年开始运行,这辆机车应该运行 于( )
A.淞沪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汉铁路
解析:唐胥铁路通车的时间为1881年,符 合题干1882年的时间要求,故选B项,A项 为1876年的时间要求,C项于1909年建成 通车,D项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正式通车。
3.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 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思,想深观刻念 地 改变着人们的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
巧思妙记:近代通讯事业发展的特点:①开 端艰难,起步晚,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 国家。②发展缓慢,受到封建顽固势力阻挠 和帝国主义势力的排挤。③先个别试办,然 后政府推广。④分布不均衡,沿海、沿江尤 其是通商口岸地区发达。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建起汽车制造厂,全国建
公
(2)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 立起较密集的公路网,架
路
一些公路,但发展受到很 设公路大桥,青藏高原等
大限制
偏远山区也通了汽车
(1)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 后,由国家统一管理轮船 水 运 (2)19 世纪 70 年代初期,洋务派 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一、交通工具的进步
1.传统交通:南方多水路,以船为主要运输工具, 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
交通
近代
现代
(1)19 世纪 70 年代,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外国商人擅自修筑 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
铁 淞沪铁路,19 世纪 强了内地与西南、西北地区
路 80 年代初,清政府修 的沟通,到“九五”期末,
要点一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1.原因。 (1)外因:①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工业革命的成 果传到中国。②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控制清政府,镇压 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2)内因:①为了适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各个时期的政府 均采取措施发展交通运输业。②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 道路和群众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交通工具发展的主要动力。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 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 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 夺。
[探究问题] 材料一 1880 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 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 旱涝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 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 “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 材料二 20 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 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 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儿,真是有 辱国格!——保守大臣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必修2课件: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精品

4.航空 航空事业 (1)1909年,旅美华侨 冯如 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_________ 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 北京 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 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民 航大国。
思维点拨 辨析比较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 1.新中国成立前 (1)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 上海 ,建起第一 个电报机房。 ②1877年,福建巡抚在 台湾 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 无线电报局 。 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 军事 ,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分析归纳近代电讯技术有哪些特点。
提示 速度快,效率高;距离远,范围广。
(2)史料二中的诗所赞的是什么通讯工具?除此之外还有哪些通讯工
具?这些通讯工具有何作用?
提示 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等。作用:促进信息的交流与传
递,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史料解读
①、②、③划线句子分别从政治、思想、资金三个方面说明“清政府遂
搁置修路倡议”的原因。
问题思考
据史料,分析影响近代中国铁路事业缓慢发展的原因。 提示 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受封建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资金和技
术的缺乏。
提示
2.交通运输业的影响 史料 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 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 意儿,真是有辱国格!——保守大臣 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咯,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 没落了!——黄包车夫 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
2018-2019学年度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目标导航]一、交通工具的进步1.铁路(1)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2)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3)新中国成立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4)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
2.公路(1)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2)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山区也通了汽车。
3.水运(1)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90年代后开始萎缩。
4.航空(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思维点拨]1.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以便于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2.鸦片战争以后,近代化的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革新首当其冲。
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各种具体环境的影响,新旧交通工具长时间并行存在。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新中国成立前(1)电报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
②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质课教案_8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发展状况,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3、结合近代天津地方史,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二、教学方法:以五行教学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谈话式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预先查找有关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资料。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难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列举现在我们常用的交通和通讯工具,通过图片展示,给学生直观感受,把学生思维集中到课堂教学中,从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二)交通工具的进步通过图片展示古代的交通工具-——木船、马车、轿子,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交通工具的缺陷:速度慢,舟车劳顿。
对比近代以来的交通工具,引发学生思考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以及对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铁路交通材料展示:18世纪中叶煤矿已普遍使用的钢轨或铁轨。
据说,一匹马干22匹马在普通道路上所干的活。
1830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火箭号”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
到1870年,拥有15500里铁路。
通过工业革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引入该部分。
(1)学生自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近代以来我国铁路建设发展概况?(2)教师伴行,答疑解惑:①唐胥铁路材料展示:为了运输煤炭(开平矿务局出产的烟煤),清朝政府同意在唐山到胥各庄之间修建一条长10千米的铁路。
这条铁路于1880年兴建,1881年通车。
铁路建成后,由于清政府视先进的蒸汽机车为怪物,尤其害怕它隆隆的震颤声惊动了附近的皇陵,就让骡马充当“火车头”,这就出现了“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2020_2021高中历史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影响 ①积极影响: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 思想观念的转变,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推 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②消极影响:交通工具的增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城市交通阻 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由于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都由外国控制, 方便了外国的经济、政治侵略。
知识点二 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9 世纪 70 年代初:洋务派创办_轮___船__招__商__局__,打破了列强 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 展,20 世纪 90 年代后开始萎缩。
2.航空 (1)1909 年:旅美华侨冯__如__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 空事业的开始。 (2)1920 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__京__到天津航线开通,中国 民航拉开了序幕。
知识点三 通讯工具的变迁 1.近代的通讯——电报 (1)19 世纪 70 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 建成一个_电__报__机__房_。 (2)19 世纪 70 年代末:福建巡抚在台__湾__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 线电报线。 (3)20 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_无__线__电__台_,设立无线电报局。 2.近代的通讯——电话 (1)19 世纪 80 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2)电话发展非常缓慢,到 1949 年,普及率仅 0.05%。
探究点一 近代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材料一 1880 年刘铭传上《筹造铁路以图自强折》:“铁路之 利,于漕务、赈务、商务、矿务、厘捐、行旅者,不可殚述。而于 用兵尤不可缓。中国幅员辽阔,北边绵亘万里,毗连俄界;通商各 海口,又与各国共之。画疆而守,则防不胜防……若铁路告成,则 声势联络,血脉贯通,裁兵节饷,并成劲旅,防边防海,转运枪炮, 朝发夕至,……十八省合为一气,一兵可抵十数兵之用。将来兵权 饷权,俱在朝廷,内重外轻,不为疆臣所牵制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第十五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19世纪80年代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 B )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解析]19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淞沪铁路和京汉铁路都不是中国自建的,淞沪铁路由外国商人修筑,京汉铁路由比利时监造,京张铁路是1909年竣工的中国人自行设计的第一条铁路。
故选B项。
2.(2018·贵阳高一期末)下图是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
该漫画( C )A.表达向西方学习的愿望B.庆祝中国跨入铁路时代C.揭露列强对中国铁路主权的控制D.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解析]根据“1909年《民权画报》刊载的讽刺漫画《各国联合龙灯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列强逐渐控制铁路修筑权,民族危机加深,与西方的矛盾加深,故A项错误;中国跨入铁路时代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漫画反映出列强分割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故C 项正确;反映西方国家对中华文明的认同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18·南京高一期末)《上海洋场竹枝词》写道:“往来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材料反映了( C )A.中国交通设施发展迅速B.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发展C.交通发展引发观念转变D.近代交通的半殖民地色彩[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中国新的交通工具和红绿灯出现,说明中国的交通观念发生了转变,故本题答案选C项;A项中的迅速发展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与题干不符;D项材料没有体现。
4.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D )A.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解析]作为工业文明产物的轿车虽然方便、先进,但由于解决不了落后的尊卑观念受到最高统治者慈禧的冷遇,说明落后的封建观念阻挡了先进文明的传入。
5.(2018·临沂高一检测)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C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苏……到上海”,可判断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故选C项。
汽车在中国开始出现的时间是20世纪初,排除A项;铁路在19世纪70年代才在中国出现,排除B项;军舰是军事专用,不可能用于商业运营,普通人更不可能乘坐,排除D项。
6.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7.观察下图,1920年,英国飞行员驾驶一架由亨得利·佩治式轰炸机改制的0-004型14座客机,历时50分钟,完成了中国民航史上的第一次飞行。
他当时是由( C )A.上海飞往武汉B.上海飞往南京C.北京飞往天津D.广州飞往上海[解析]1920年,中国开通了北京至天津的航线,这是中国最早的民航线路。
8.(2018·海南学业水平测试)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
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
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C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解析]19世纪中期还没有出现无线电报技术,故A项错误;无线电报技术是19世纪末发明的,但当时没有传到中国,故B项错误;无线电通信方式在中国出现于1906年,故C项正确;无线电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期,不是在20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
9.(2018·太原高一期末)“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
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
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 A ) A.电报B.电子邮件C.邮寄信件D.电话[解析]“只有斑斑墨”,说明它是以纸质形式呈现,“驰书迅已极”,反映出该通讯工具的便捷,这符合电报的特点,故A项正确;电子邮件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故B项错误;邮寄信件无法达到这样的速度,故C项错误;电话为即时通话,故D项错误。
10.目前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位,电话由奢侈品变成日用品,这个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D )A.我们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依赖现代通讯工具B.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国民经济迅速发展C.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D.中国疆域辽阔[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理解能力。
电话的普及,电讯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思想观念的更新,与国家的疆域无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11.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发生了巨变,加快了现代化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轮船招商局创办之后,依靠政府的支持,于1877年以220万两白银收购美国旗昌轮船公司的产业,船只由12艘增至30余艘,实力大增。
外国的轮船公司于是联合起来以削减运价来挤压招商局。
李鸿章利用政治资源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外国轮船公司不得不与上海轮船招商局达成协议,协同价格。
上海轮船招商局转危为安,在中国的航运业力压外国公司,第一次在对外国公司的商战中占得上风。
材料二20世纪初,上海首次出现了两辆从德国引进的汽车,很多人前往观看,人群中传来这样的议论:“想不到我泱泱大国,竟然要用这等洋玩意几,真是有辱国格!”——保守大臣“完了!这东西要多起来,我就没生意啰,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可就没着没落了!”——黄包车夫“真是了不起的奇迹啊!要是中国人自己能制造出来就好了。
”——开明人士(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轮船招商局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解析]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一中的第一句话和轮船招商局自身的属性——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直接根据课本知识即可回答。
[答案]原因:依靠清政府的支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
意义:打破了列强垄断中国水上交通的局面。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汽车的传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解析]要抓住材料二中保守大臣、黄包车夫、开明人士这三种不同阶层的人对汽车的不同看法来谈汽车传入中国的影响。
[答案]影响:极大地冲击了封建思想,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传统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有利于改变中国交通落后的面貌,从而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12.(2018·临沂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
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年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
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
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
1980年7月15日,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是中国速递服务的最早供应商。
该业务在海关、航空等部门均享有优先处理权,它以高速度、高质量为用户传递国际、国内紧急信函、文件资料、金融票据、商品货样等各类文件资料和物品。
主要采取空运方式,加快递送速度,根据地区远近,一般1~8天到达。
1993年,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相继创立。
1994年1月18日,EMS开通邮政特快专递跟踪查询网,实现快件网上跟踪查询。
2002年5月8日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现拥有员工1万多人,服务网点近700个,运输、派送车辆1 500多辆,形成了“网络信息化,服务标准化,管理科学化,品牌诚信化”的企业格局。
2015年11月11日,天猫“双11”强势启动,开场1分12秒交易额突破10亿,12分28秒突破100亿。
而在电商交易额飙升的同时,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同比增长65%;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裹1.48亿件。
——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快递业诞生的历史背景。
[解析]根据材料“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9年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可知,汽车和电话的普及推动了快递业的诞生;结合所学知识,当时世界范围内正在开展工业革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
[答案]背景:工业革命;汽车和电话的普及;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任答三点即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中国快递业发展的因素。
[解析]根据材料“1980年7月15日,中国邮政开办全球邮政特快专递业务(EMS)”,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受到对外开放的影响;根据材料“1993年,国内大型民营快递品牌企业——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相继创立”“2002年5月8日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可知,民间资本的投入推动了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根据材料“2015年11月11日,天猫‘双11’强势启动……主要电商企业全天共产生快递物流订单4.6亿件”可知,电子商务的兴起推动了快递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人们传统消费观念的转变也是一大因素。
[答案]因素:对外开放的推动;民营资本的注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传统购物观念的转变。
(任答三点即可)(3)综合近现代快递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快递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解析]根据材料“2002年5月8日中通速递服务有限公司成立,现拥有员工1万多人”可知,快递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大批就业岗位;根据材料“全天各邮政、快递企业共处理快递包裹1.48亿件”可知,便利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答案]作用: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