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8年5月河南省开封市高三年级三模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8年5月河南省开封市高三年级三模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8年5月河南省开封市高三年级三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命脉,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符号标识,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使用、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字,是一种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

汉字是不只是简单的文字,更是中国人的思维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

有了汉字,才有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才有了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光辉灿烂的文化。

目前,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在汉字传承方面形势严峻。

国际文化竞争日益加剧。

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文化全球化,虽然文化全球化也有双向交流的性质,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是平等的全球化,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

文化霸权、文化单一性与弱势文化、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激烈。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全世界的政府交往、经济贸易、学术交流都用英语,而且互联网上的材料90%左右也是英文。

相比而言,汉语使用人口虽占世界四分之一,但其地位和影响力却与英语无法相比。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亚洲个别国家曾有意将汉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管消息是否属实,说明汉字发明权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作为发明汉字的中国人,一旦汉字被其他国家作为非物质遗产申报,如何对得起自己的祖先和后人。

其次,国人对汉字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

目前,在国人的心目中,汉语的地位没有英语重要,汉语学得好不好无关紧要,英语学好了可以拿学位和出国留学。

现在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硕士博士毕业,前后长达二十几年。

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

过不了四六级,有的学校规定拿不到大学学位证或硕士博士学位证;参加工作后,英语不过关,不能晋升职称。

而作为母语的汉语,没有这种高规格的待遇。

正是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

第三,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

河南省XX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XX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XX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

“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早已流行,主要指称贵族和执政者。

春秋末期,孔子赋予“君子”概念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冯友兰说,孔子一生思考的问题很广泛,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如何做人的反思。

如果说,孔子思想的核心是探求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求索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君子作为孔子心目中崇德向善的人格,既理想又现实,既高尚又平凡,是可见可感、可学可做、应学应做的人格范式。

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是创立了儒家学派。

什么是儒学?有一种观点回答得很干脆:儒学就是君子之学。

具体来说,在修己和治人两方面,儒学都以“君子的理想”为枢纽观念:修己即所以成为“君子”,治人则必须先成为“君子”。

从这一角度说,儒学事实上便是“君子之学”。

这种观点从儒学的目标追求和功能作用上说明儒学的特点,无疑抓住了本质,对于我们理解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在今天继承和弘扬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儒学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面向现实人生的伦理学说,与西方文化大相径庭。

西方文化热衷于构造能够解释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热衷于探寻认识论、方法论、辩证法等。

中华传统文化虽然也包括对认识论、方法论和辩证法的思考,却并不层层追问“是什么、为什么”,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做什么、怎么做”。

这种不仅讲究“知”,更看重“行”的“知行合一”的理念,在有关君子及君子文化的论述中尤为突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中的这些论述,鲜明体现出儒家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洋溢的“实用理性”精神。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英语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英语试卷含答案

2018届开封市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模拟考试英语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做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is the man?A. An actor.B. A director.C. A writer.2. What will the man do this weekend?A. Eat out.B. See a concert.C. Take a walk.3. Why is the boy crying?A. He failed an exam.B. He quarreled with others.C. His mother got angry with him.4. Where is the man’s opinion about soap operas?A. Exciting.B. Boring.C. Long.5. What are the speakers mainly talk about?A. A doctor.B. A car accident.C. Sue’s injuryC. Because he is too busy to help he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2018年5月河南省开封市高三年级三模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8年5月河南省开封市高三年级三模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8年5月河南省开封市高三年级三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字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命脉,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符号标识,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使用、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字,是一种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

汉字是不只是简单的文字,更是中国人的思维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

有了汉字,才有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才有了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光辉灿烂的文化。

目前,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在汉字传承方面形势严峻。

国际文化竞争日益加剧。

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文化全球化,虽然文化全球化也有双向交流的性质,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是平等的全球化,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

文化霸权、文化单一性与弱势文化、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激烈。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全世界的政府交往、经济贸易、学术交流都用英语,而且互联网上的材料90%左右也是英文。

相比而言,汉语使用人口虽占世界四分之一,但其地位和影响力却与英语无法相比。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亚洲个别国家曾有意将汉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管消息是否属实,说明汉字发明权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作为发明汉字的中国人,一旦汉字被其他国家作为非物质遗产申报,如何对得起自己的祖先和后人。

其次,国人对汉字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

目前,在国人的心目中,汉语的地位没有英语重要,汉语学得好不好无关紧要,英语学好了可以拿学位和出国留学。

现在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硕士博士毕业,前后长达二十几年。

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

过不了四六级,有的学校规定拿不到大学学位证或硕士博士学位证;参加工作后,英语不过关,不能晋升职称。

而作为母语的汉语,没有这种高规格的待遇。

正是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

第三,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

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卷(参考答案)

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卷(参考答案)

2018 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语文·参照答案123478101112171819C BD B C B D C D A D C 1. C2. B3. D4. B5.①构造上,经过老韩的初步整理,无名山坡露出“真容”——峻峭多石,表示无名山坡的确不合适种植植物,照顾文本第 2 段对无名山坡的描绘。

( 2 分)②内容上,无名山坡在老韩的逐渐整理之下,种上桃树,表示老韩懂得就地取材,依据山坡的实质状况,制定种植计划;( 2 分)也能够看出他对桃树生长环境的要求如数家珍,表示他的确是个水果种植好手。

( 1 分)7. C8. B9.①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没有跟上国家经济增加的步伐,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的中兴面对困难;②我国拥有悠长的文化传承,却长时间缺乏社会文化气氛;③全世界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使中国文化有被同化的危险;④青年不认识中国文化,缺乏独立思虑的理性精神,文化自信不够。

(意思对即可得 6 分)10. D11. C12. D13.(1)太行山中有厉害的匪徒,太守戴涉听闻鲍昱是鲍永的儿子,有智慧与谋略,就前去拜会他,请他担任高都长。

(“剧”“就”“谒”各 1 分,判断句1 分,句意 1 分)(2)不过我先前在汝南时,主持审理楚王谋反一事,受牵涉的有千余人,唯恐不可以所有判处他们的罪状。

(“但”“典理”“系”“当”各 1 分,句意 1 分)14.DE15.词中刻画了一位难过、徘徊无奈、忧虑,殷切期望心爱的人从远方回来的女子。

(2 分)“一饷凝情无语”语文第1页(共3页)1写女子有片晌的时间沉思呆滞,静静不语,非常迷惘;而“手撚梅花哪处”则写女子手捻梅花,殊不知该寄向哪处,表现了女子心里的徘徊无奈;“倚竹不胜愁”更是直接点明女子想念心爱之人心里产生的忧虑;“暗想江头归路”写女子想象心爱的人应当从走开时的江头之路回来了吧,表达了对心爱的人深切的想念和殷切的盼归之情;“东去”三句,写女子回想起心爱的人分别时的情形,更添伤心,增强思念。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XXX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丹青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丹青的印痕。

语文2018届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答案打印版】

语文2018届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答案打印版】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2017年8月30日一、(35分)(一)(9分,每小题3分)1.(3分)A.(B.“一旦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连结起来,范围就宽广了”理解有误。

C.“越是古老的民俗,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就越大”理解有误。

D.“一直很受重视”理解有误)2.(3分)C(“然后以我国民俗学的研究为例,揭示出民俗学的研究意义”分析有误)3.(3分)D(“创造时代新文化的能力就有了保证”说法有误)(二)(14分)4.(3分)B5.(5分)①便于加快叙事节奏,推进情节发展;②适合转换对象,是描写不同人物对话、动作的需要。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6.(6分)①照应开头,结构严谨;②增加内容,丰富情节;③凸显主题,揭示影响。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三)(12分)7.(3分)A8.(5分)A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9.(4分)机遇:“一带一路”给我国高铁提供了与国际产能合作的机会,中国高铁已具备深度输出能力。

挑战:传统高铁强国都有意插足亚洲高铁建设,日本长期对中国高铁输出持竞争立场;我国高铁仍需加强自主创新。

(机遇、挑战各2分,意思对即可)二、(35分)(一)(19分)10.(3分)D11.(3分)C12.(3分)B(“刘珙以大局为重,支持皇上”)13.(10分)(1)御史杜莘老弹劾宦官张去为,违抗圣旨被贬职,刘珙没有草拟文诰,杜莘老得以不去职。

(大意2分,“忤”“左迁”“草制”各1分)(2)治理过的几处地方,老百姓爱戴他如同父母,听到他去世,有人停止集市贸易在街道上哭,一起祭祀他。

(大意2分,“临”“讣”“祠”各1分)(二)(11分)14.(5分)BC(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5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15.(6分)运用想象写出刘校书从军后的情景;表现出士兵们的勇武精神和昂扬斗志;强化了诗人向往沙场的豪迈之情。

2024年5月河南省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5月河南省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5月河南省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历史的车轮行过辽阔大地,总能在某些特殊拐点留下难以磨灭的辙痕。

打开神州地图,我们可以在历史的天空看见无常的风云变幻,又可以在岁月长河磨洗出文明古国的精神图腾。

盘点沿革至今与远古传说关联的地名,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与大禹治水的故事关联的特别多。

今河南省开封市下辖的禹王台区,因著名古迹禹王台而得名。

禹王台又称古侯台,最初与大禹并无关系,相传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曾在此吹奏乐曲,称此台为“吹台”。

自元朝以来,开封屡遭黄河水患,到明嘉靖二年(1523年),人们于古台之上建禹王庙,为其供奉香火,才有了“禹王台”这个名称。

以知名度而论,杭州绝对算得上“顶流”之一。

但很少有人知道,杭州地名的由来也与大禹有些渊源。

杭州古称临安、钱塘、武林、杭城等,但它在历史上的第一个名字叫余杭。

清嘉庆《余杭县志》记载说“余杭”本为禹杭,因大禹在此治水而得名,后转讹为余杭。

不过这种说法存在争议,也有学者认为,“余杭”系百越语地名,和大禹是否在此治水无关。

打开河南省地图,在洛阳、焦作、新乡这三座城市下辖的区县里,会发现有不少地名皆因3000多年前的一场决定中国历史走向的战争——武王克商之役而诞生。

周武王率大军行至黄河北岸一处渡口时,举行了一次具有强烈政治意义的阅兵仪式——“盟津观兵”。

武王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是带有军演性质,熟悉地形与路线,预先作好部署,以便日后大军渡河北伐;二是约定诸侯在此会盟,约定日期,今后于此会合誓师打响灭商的最后一战。

这个影响历史进程的“盟津”究竟在什么位置呢?今天地图上有两处地名与此皆有渊源,一处是河南洛阳市下辖的孟津区,另一处是焦作市下辖的孟州市,相距大约60千米。

公元前1046年,周军与诸国部落组成联合军,渡过盟津,东进伐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5月)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字是一个民族与国家的命脉,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符号标识,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使用、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字,是一种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

汉字是不只是简单的文字,更是中国人的思维之根、文化之根、情感之根。

有了汉字,才有了中国人自己的精神,才有了中国五千年绵延不绝光辉灿烂的文化。

目前,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在汉字传承方面形势严峻。

国际文化竞争日益加剧。

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文化全球化,虽然文化全球化也有双向交流的性质,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是平等的全球化,而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

文化霸权、文化单一性与弱势文化、文化多样性的矛盾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激烈。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全世界的政府交往、经济贸易、学术交流都用英语,而且互联网上的材料90%左右也是英文。

相比而言,汉语使用人口虽占世界四分之一,但其地位和影响力却与英语无法相比。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亚洲个别国家曾有意将汉字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管消息是否属实,说明汉字发明权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作为发明汉字的中国人,一旦汉字被其他国家作为非物质遗产申报,如何对得起自己的祖先和后人。

其次,国人对汉字的重视程度不容乐观。

目前,在国人的心目中,汉语的地位没有英语重要,汉语学得好不好无关紧要,英语学好了可以拿学位和出国留学。

现在中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一直到硕士博士毕业,前后长达二十几年。

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

过不了四六级,有的学校规定拿不到大学学位证或硕士博士学位证;参加工作后,英语不过关,不能晋升职称。

而作为母语的汉语,没有这种高规格的待遇。

正是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

第三,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的遗忘。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

一项针对书写的调查结果显示:37%的人经常提笔忘字,甚至很多不难的字都忘了怎么写;22%的人写字时依靠的是电脑,而不是笔;16%的人觉得除了名字写得还行,其他字基本没法看;13%的人去外面听课或者开会,最怕的就是记笔记。

键盘化、拇指化,已经让人们体验不到汉字书写带来的愉悦,千篇一律的印刷体代替了富有个性和温情的手写体。

汉字书写水平的整体下降,带来的更多是对于汉字的隔膜与疏离。

第四,流行文化对汉字的冲击。

目前网络流行语、时尚流行语、娱乐节目语言、广告语的泛滥造成大量对于汉字的更改与颠覆,使原本规范化的汉字变得不伦不类。

例如把“没有”写成“木有”、同学写成“童鞋”,妹子写成“妹纸”,悲剧写成“杯具”,“什么”写成“神马”,还有一些生造词,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至于为了书写方便而出现的难以认出的简化字更是比比皆是。

这种对汉字的滥用与破坏使原本美丽的汉字变得丑陋。

今天汉字传承面临着内忧外患,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激发国民对汉字的热爱,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摘编自《汪振军《汉字传承与国家文化安全》)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没有话语权,以致汉语的影响力与英语无法相比。

B. 英语学不好,上不了好大学,拿不了毕业证,不能晋升职称,这些是汉字和汉语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

C. 文化全球化是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实力竞争的全球化,而汉字发明权的争夺其实是文化实力竞争的表征。

D.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毛笔与硬笔书写的汉字已被键盘和拇指替代,人们对汉字越来越疏离与隔膜。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我国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成就的背景下,从不同方面论证了汉字传承面临的严峻形势。

B. 文章主体部分呈并列结构,从国际文化竞争、国人重视程度等方面审视汉字传承存在的诸多问题。

C. 文章第四段用调查数据来论证媒介转型加速了人们对汉字遗忘的现象,真实可信,有很强的说服力。

D. 围绕汉字传承这一中心,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传承汉字文化、捍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只要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重视汉字传承和发展,大力弘扬汉字文化,就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 从文化角度看,汉字是中国人的文化之根,热爱汉字、传承汉字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具有的文化情怀和文化责任。

C. 弘扬汉字文化,有利于加强中国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往,有利于提高中国在国际文化竞争中的影响力。

D. 作为国家与民族符号标识的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因此,它的使用与传承意义重大。

【答案】1. C 2. D 3. A【解析】1.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在国际文化竞争中没有话语权”有误,文章第一段说“目前,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辉煌成绩,但在汉字传承方面形势严峻”,第二段说“相比而言,汉语使用人口虽占世界四分之一,但其地位和影响力却与英语无法相比”,文中只是说“形势严峻”,但不能说“没有话语权”。

B项,“这些是汉字和汉语地位下降的根本原因”有误;文章第三段的表述是“正是这种制度和规则的导向作用,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只是使得“汉字和汉语的地位不断下降”,但不能说是下降的“根本原因”。

D项,“已被键盘和拇指替代”有误。

第四段的表述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手机使用的普遍化,汉字书写由原来的毛笔与硬笔日益转变为键盘和拇指”,文中说的是“日益转变”,选项变成“已被替代”。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如D项,文中说的是“日益转变”,说明还在路上,而选项变成“已被替代”,变成事实,故错误。

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有误。

文章第一段提出问题,指出“汉字传承方面形势严峻”,第二、三、四、五段分析问题,即从四个方面分析“形势严峻”的原因,第六段解决问题,“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激发国民对汉字的热爱,捍卫国家文化安全”,这是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中间四段是从四个方面分析原因,四者是并列关系,并非“逐层深入”。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只要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重视汉字传承和发展,大力弘扬汉字文化,就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不正确,“只要……就能”有误,说法过于绝对化。

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提高对汉字传承的认识,激发国民对汉字的热爱,捍卫国家文化安全,是迫在眉睫的大事”,这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并不能说这样做了就一定能“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夜渔周天红江田湾,一条小河从村子口绕着流过,九湾十八沱,沱沱有鱼。

最大的当数泡子沱了。

泡子沱有五六个大簸箕那么大,水深,鱼也多。

泡子沱是村里人最喜欢去钓鱼的地方。

那沱里,只要把钓杆放下去,大大小小的,鲫鱼鲤鱼草鱼大口鲢,什么品种都有,少有放空的。

白天,那里可是热闹着呢,多时有十好几人,少时至少也有一两个人,钓鱼呀。

大家都知道,要钓鱼,就得去泡子沱。

村里人常说,吃鱼没得钓鱼欢。

钓杆上拉着鱼的感觉,和吃鱼相比,又是一种味道了。

二爷喜欢钓鱼,但二爷从来不在白天去泡子沱钓鱼。

用村里人的话说,二爷喜欢夜渔。

夜渔是个什么感觉和味道呢?村里好多人尝试过,但村里好多人都不去泡子沱夜渔了。

泡子沱那地方,晚上,拈胆子,吓人。

泡子沱水深得蓝汪汪的,泡子沱旁边就是滩子口,滩子口是村里人去镇子上的必经之道。

那地方险着呢,没有桥,在石滩子上只有五个竖着的石礅子。

上百年来,江田湾的人要出门,就得踩着石礅子过河。

天干时节好多了,要是涨了水,河水漫过了石墩子,那就吓人了,一不小心踩虚了脚,掉在石滩子上被水冲下去,能把命捡回来,那就是上天保佑了。

那石滩子上被水冲了去死了人的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

再说泡子沱那地方,两河两岸是竹林子阴着,有点风吹草动,竹林子吹得哗哗响,再来上几声怪头怪脑的鸟叫,胆小的,吓得你汗毛儿根子都要立起来。

可再怕,还得从滩子口经过呀。

抬个肥猪儿到镇子上去卖得经过那里,出门走亲戚会个朋友得经过那里,就是娃娃上学放学,还得经过那里,江田湾就这个条件,三面都是大山,村子门前一条小河围着,就泡子沱那个石滩子踩着石墩子过河,那是最好的出脚路了。

怕能起个什么用?得生存下去呀,祖祖辈辈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