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特色新品种‘宜早1号’的选育
紫阳1号茶树的优良特性及繁殖技术初探

紫阳1号茶树的优良特性及繁殖技术初探毛小花陈刚紫阳县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茶叶种植区,也是全国两个富硒地区之一,所产茶叶硒元素含量高,具有增强机体活力、抗衰老、防癌、抗癌、抗辐射作用等特种保健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
紫阳县茶树种质资源丰富,主栽品种主要为紫阳群体种。
为了摸清境内茶树种质资源,找出适栽品种,促进茶叶发展,紫阳县1981—1984年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调查,在原红椿区深阳乡平安村发现了一丛叶片肥大、不开花结实的稀有单株茶树,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的不开花结实茶树,是全国范围内极宝贵的茶树种质资源,命名为紫阳1号,是国内稀有单株,是紫阳茶区古老的活化石,它不仅叶大泡大,且是典型的大叶种,而叶片解破构造栅状组织仅一层,且很松散,是十分珍贵和深入研究的种质资源。
然而,因技术人员紧缺、管理粗放等因素影响,以紫阳群体茶叶品种的繁育工作及其研究相对滞后,外来劣种在一段时期内严重冲击了本地良种,导致紫阳茶叶品种的灾难性后果。
近几年,随着紫阳县茶叶企业、茶叶专家对良种重要性的不断呼吁,加大原产地紫阳种的繁育推广力度已经逐渐成为全县茶叶界的共识,一场茶树珍稀资源研究和繁育保护的工作全面展开。
为做好紫阳1号的繁育推广工作,笔者结合自身长期种植实践,从生境、优良性状、繁殖技术等方面进行开展了初步调查研究,为富硒茶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一、生境特点紫阳1号茶树是1981~1984年期间开展全县茶树种质资源调查中在紫阳县红椿区深阳乡平安村发现的,原始生长地海拔810m ,坡向为阳坡,土壤为黄棕壤,土层厚度30~50cm ,富含腐殖质,PH 微酸性。
伴生植被有栎类、马桑等,其上游10km 处的尚坝村三合寨的森林中分布成片古茶树群,且有一部分生长在陡峭的林地中。
原始生境山高雾多,温暖湿润,土壤肥沃,是优质茶叶生长的最佳环境。
二、性状特征紫阳1号属灌木型茶树,树姿半开张,大叶类。
树高123cm ,冠幅152×185cm 。
茶树新品种“井茗1号”选育报告

其嫩 梢 芽 叶为黄 绿 色, 似 菊 花, 故 取 名黄 金菊 ; 树 型为 灌木
型, 树姿 半 开张, 中叶类 , 叶形椭 圆形, 叶片呈 上斜 状着 生, 成叶深绿 色, 叶片较厚, 新梢较长 , 春芽萌发 为早生种 , 具有 育芽 能力强 、 产 量高 、 生 长速度 快 、 根系发 达 、 结实 率较 高 、 短穗扦插 成活率高 、 抗寒力强 等特征 , 绿 茶品质一 般。父本 “ 安吉 白茶 ” 是特 、 异、 优的“ 低温 敏感型 ” 品种 , 早 春幼 嫩芽
备注 春茶一芽 三叶 采 一 芽 二 叶
井茗 1 号( A) 4 7 4 2 0 . 5 3 . 7 3 . 5 5 4 . 6
.
比较一2 0 1 4 年进行现场鉴定和品种认定—2 0 1 5 年示范推广 。
井茗 1 号( B) 4 4 . 8 2 5 . 6 2 . 6 3 . O 1 4 . 4 O 3 9 夏茶一芽二 叶 安吉白茶( 父本 ) 4 7 . 0 1 6 . 1 4 . 7 3 . 0 3 4 . 6 黄 金菊 ( 母本 ) 4 7 . 6 2 3 . 6 4 . 1 3 _ 8 8 4 . 4 春茶一芽二 叶 春茶一芽二 叶
较、 区域 试 验 , 品质及抗逆性鉴定选育而成 。
1 9 9 4 年引进茶 树新品种及繁育 试验一 1 9 9 7~1 9 9 9 年进 行杂交试 验一 l 9 9 9 ~2 0 0 1 年单株选育—2 o 0 2 2 0 0 6 年 品系 比较试验—2 0 0 7 ~2 0 1 3 年进 行区域” 一芽一叶 、 一芽三叶期调查 表
年份
2 0 1 1 焦
对茶 树 良种提 出的要求 也愈来 愈高 , 这 就要求 育种 工作者 不断 选育优质 、 高产 、 抗性好 的新 品种来满足 茶叶发展 的需 求 。 围绕 这个指 导思想 , 江西井 茗茶 叶有 限公司 与井 冈山
茶树新品种——舒茶早选育研究报告

茶树新品种——舒茶早选育研究报告舒茶是一种新型茶树品种,是近年来国内茶叶领域中研究和开发的重大成果,目前已通过专利审查、国家新产品认定等程序,被认定为国家级新型茶树品种。
舒茶的研究和开发,经历了多年的攻关,从畜牧育种中获得了新品种。
该新品种具有良好的茶叶品质,茶叶酸性低,茶叶芽叶肥厚强壮,叶片完整,绿色深,与常见的茶树品种相比,更耐旱热,产量高,适应性强,是一种适合中国气候的新型茶树品种。
早在2013年,舒茶就开始了繁育研究,将该品种繁衍至今。
舒茶早选育研究是针对舒茶品种特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的一系列研究。
它的主要内容主要是:(1)研究舒茶的基本特性,分析其优缺点;(2)采用操作繁育和技术繁育的方法,对舒茶进行繁育,对舒茶新品种形成有效性进行改良。
本文研究的舒茶材料均来源于我国河北省雄县茶籽山茶种苗栽培基地,采用系统放射形态学分析、临床比较试验等方法,分析舒茶新品种的基本特征,优缺点和性能,以及舒茶繁育是否可行等问题,并对繁育中的一些关键技术、生产技术等进行研究。
1、舒茶品种基本特性舒茶的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品种的叶片大,绿色浓,厚度显著,形态规律,表现出优异的国家1号等级茶叶芽叶标准,其叶片的酸性低,容易萌发。
而且舒茶品种攀援性强,可以将叶片芽肥厚强壮,增加获取量,并且抗旱热性好,叶面水分含量低,可以节约灌溉水量。
2、舒茶早选育研究早选育是指在品种发展的比较早期就进行多种考察,以保证品种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一种方法。
舒茶早选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舒茶新品种的优异性能,使之更加适应全球气候环境变化,提升新品种的获取量和茶叶芽叶肥厚强壮程度,使它们更适合投放市场。
舒茶早选育研究,运用操作繁育和技术繁育的方法,对舒茶品种进行分类和鉴定,以了解舒茶品种特性,以及舒茶繁育是否可行等问题。
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就舒茶新品种形成有效性进行改良,在繁殖中,筛选优良的单株作为新品种的基本苗种,并对新品种的繁殖进行控制,以确保其稳定性。
四川省农业厅行政审批公告2013第004号——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品种简介)

四川省农业厅行政审批公告2013第004号——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品种简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1.08•【字号】四川省农业厅行政审批公告2013第004号•【施行日期】2013.0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四川省农业厅行政审批公告(2013第004号)第三十九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品种简介)川麦104、宜油24、富悦玉6号、楚粳28等50个品种已经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七届六次会议审定通过,现予公告。
附件:1、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2、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简介二〇一三年一月八日附件1:审定通过的农作物品种主要农作物品种1、小麦⑴川麦104 编号:川审麦2012 001⑵川麦61 编号:川审麦2012 002⑶川麦60 编号:川审麦2012 003⑷川麦62 编号:川审麦2012 004⑸南麦302 编号:川审麦2012 005⑹西科麦7号编号:川审麦2012 0062、油菜⑴宜油24 编号:川审油2012 001⑵宜油25 编号:川审油2012 002⑶国豪油5号编号:川审油2012 003⑷德兴油12 编号:川审油2012 004⑸九油18 编号:川审油2012 005⑹蜀丰7810 编号:川审油2012 006⑺德名油100 编号:川审油2012 007⑻川油45 编号:川审油2012 008⑼西禾油3号编号:川审油2012 009 ⑽绵油328 编号:川审油2012 010 3、玉米3.1普通玉米⑴富悦玉6号编号:川审玉2012 018⑵华鸿玉918 编号:川审玉2012 019⑶邦玉101 编号:川审玉2012 020⑷华试919 编号:川审玉2012 021⑸显玉509 编号:川审玉2012 022⑹神龙玉9号编号:川审玉2012 023⑺汉单999 编号:川审玉2012 024⑻福康玉909 编号:川审玉2012 025⑼资玉8号编号:川审玉2012 026⑽博玉206 编号:川审玉2012 027⑾山州2011 编号:川审玉2012 028⑿凉单10号编号:川审玉2012 029⒀正兴5号编号:川审玉2012 0303.2甜玉米彩甜糯333 编号:川审玉2012 0313.3青贮玉米⑴玉草3号编号:川审玉2012 032⑵玉草4号编号:川审玉2012 0334、水稻⑴楚粳28 编号:川审稻2012 010⑵楚粳29 编号:川审稻2012 011非主要农作物品种1、大麦西大麦3号编号:川审麦2012 0072、青稞康青9号编号:川审麦2012 0083、花生⑴云花1号编号:川审油2012 011⑵天府26 编号:川审油2012 0124、食用菌⑴姬菇258 编号:川审菌2012 001⑵川金9号编号:川审菌2012 002⑶川蘑菇2号编号:川审菌2012 003⑷川耳6号编号:川审菌2012 0045、茶树⑴云顶早编号:川审茶树2012 001⑵川沐217 编号:川审茶树2012 002⑶宜早1号编号:川审茶树2012 003⑷云顶绿编号:川审茶树2012 0046、甘蔗甜城99 编号:川审蔗2012 0017、果树⑴梨形橙编号:川审果树2012 001⑵马克斗桔橙编号:川审果树2012 002⑶夏黑葡萄编号:川审果树2012 003附件2:通过审定的农作物品种简介主要农作物品种一、小麦1、川麦104⑴选育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⑵品种来源:川麦42/川农16⑶特征特性:春性,全生育期186天左右。
早生抗寒优质茶树新品系“茶农1号”的选育

早生抗寒优质茶树新品系“茶农1号”的选育
佚名
【期刊名称】《作物育种信息》
【年(卷),期】2006(000)008
【摘要】茶树在多倍体育种、远缘杂交、辐射育种、花药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等方面都进行过一系列研究,但是运用这些技术还未选育出符合要求的优质、高产、早生、抗性强的良种。
目前在茶树良种选育上仍主要利用自然突变进行单株选育或利用杂交技术进行基因重组。
离子注入技术给茶树育种工作者带来新的尝试。
【总页数】2页(P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03
【相关文献】
1.早生优质抗寒茶树新品种"浙农117"选育研究 [J], 刘祖生;梁月荣;赵东;赵学仁;胡月龄
2.早生优质茶树新品系“浙农139”选育 [J], 刘祖生
3.特早生特抗寒茶树新品种“农抗早”选育初报 [J], 杨维时;胡绍德
4.中茶111等四个优质、高产、早生茶树新品系的选育研究 [J], 陈亮;姚明哲;金基强;王新超;马春雷;虞富莲
5.利用N+诱变选育的茶树新品系"茶农8号"的特性 [J], 王朝霞;江昌俊;李叶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良茶树新品种陕茶1号的选育

优良茶树新品种陕茶1号的选育余有本;王衍成;纪昌中;吴世明;李华海;周天山【摘要】陕茶1号是通过单株选育—无性繁殖的方法从全国茶树良种紫阳群体种中选育出来的.多年品种比较试验表明,该品种发芽早,芽头肥壮,持嫩性强,鲜叶产量达到6 343.8 kg/hm2,比福鼎大白茶高15.7%;内含成分丰富而独特,属于高氨基酸(5.2%)、低咖啡碱(2.8%)、低茶多酚(12.2%)的茶树品种,适制绿茶,制茶品质优良;抗病虫性和抗逆性强,适合于陕南及周边茶区种植.【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2)007【总页数】5页(P169-173)【关键词】茶树;育种;陕茶1号;优良品种【作者】余有本;王衍成;纪昌中;吴世明;李华海;周天山【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陕西安康725000;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陕西安康725000;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陕西安康725000;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陕西安康7250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茶叶研究所,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71.1优良茶树品种既是实现高产、优质和高效茶叶的基础,也是茶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茶叶竞争是品质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品种的竞争。
市场要求品种更换的周期越来越短,育种者要有前瞻性,要及时调整育种方向和目标,加速适销对路、附加值高的品种选育[1]。
经过国内茶树育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迄今,已经拥有国家审(认、鉴)定无性系茶树品种81个和省审(认)定的无性系茶树品种约120余个[2]。
为了满足茶产业以提质增效为中心的发展需求,茶树育种目标已从高产为核心逐步转向优质、多抗和低耗为核心,倡导品种多样化,避免同质化,以满足茶类多样化发展需求[3]。
陕南茶区是中国古老的茶区之一,种茶历史悠久,经过长期的人工栽培和自然选择,幸存下来很多宝贵的茶树种质资源。
浙江省特早生茶树又添新品种

浙江省特早生茶树又添新品种春茶萌发期和开采期与特早生品种“乌牛早”相当的浙江省三门县珠岙镇“香山早1号”茶树品种,日前在杭州通过省级鉴定,从而使浙江省特早生型茶树又增添了新品种。
据《三门县志》记载,三门县珠岙镇的“香山茶”在解放前就已经闻名台州、宁波和上海一带,但由于茶树良种推广比例跟不上名优茶开发需求,却落后于邻近县市,茶叶生产没有形成规模。
20世纪XX 年代,当地科技人员在珠岙茶园中发现了一些春茶萌发早的茶树个体。
经过连续几年的观察,科技人员选择了2个长势良好的单株培育插穗进行繁殖,分别命名为“香山早1号”、“香山早2号”。
然后对被命名为“香山早1号”茶树进行了系统的生物学特征观察,发现“香山早1号”茶树不仅萌发早,而且香气高,滋味纯正。
于是,珠岙镇和县林特局邀请了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专家和本县林业科技人员共同组成研究小组,系统地开展了“香山早1号”的遗传和抗性鉴定、产量和品质比较等研究工作。
通过系统选育方法,从茶区群体茶种中经过多年选育而成。
从XX年开始,他们在三门、宁海、新昌等3个县进行推广试种,累计试种面积2880亩,其中三门1580亩、宁海800亩、新昌500亩。
“香山早1号”茶树品种在3个县试种结果表明,均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春茶萌发期普遍比“乌牛早”品种早5天左右,是一个特早生茶树品种,其品质明显高于“福鼎大白茶”,产量与本省推广特早生品种“乌牛早”和“平阳特早”相当,抗低温抗病力强于“乌牛早”。
由于春茶萌发早,生产名优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亩产值2000至5000元不等,累计产生效益3740万元。
在鉴定会上,来自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省农业厅经作局等单位的茶叶专家鉴定认为,“香山早1号”茶品质上乘,外形紧细、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香高浓郁持久,叶底嫩绿明亮,氨基酸含量高,每年2月底至3月初即可采摘新茶,属适制绿茶的特早茶树新品种,达到国内同类先进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开发价值。
(完整版)茶树育种学习题及答案

《茶树育种学》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茶树染色体以x=(15)为基数,在体细胞中为(30)条,在性细胞中为(15)条。
2.作为核型分析的染色体,一般以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为基本形态。
3.茶树有丝分裂标本常以种子用沙培1周长出的(幼根)为材料。
4.茶树树型分为(乔木)、(小乔木)和(灌木)三种。
5.茶树学名是用(属名)、(种加词)和(命名人姓名的缩写)组成。
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的植物学拉丁文全名是(Camellia sinensis cv. Fuding-dabaicha)6.茶树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7.以无性繁殖方法生产树苗,其后代个体基因是杂合的,品种内个体之间基因型是(相同的)。
8.气温(低)的地区向气温(高)的地区引种茶树,一般能够适应。
9.云南等省的一些大叶种引种到安徽北部等地区,难以种植成功,主要是(冬季极限最低气温)比原产地低得多。
10.南方茶树品种北引后,其最低分枝部位(降低)。
11.南方茶树品种北引后,新梢茶多酚含量(减少)。
12.茶苗移栽通常在(春初)或(秋末冬初)进行。
13.选择的实质就是造成有(差别)的生殖率和成活率,从而定向地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
14.(基因重组)是茶树有性群体中造成不同个体遗传组成差别的主要来源。
15.(基因突变)是茶树无性系品种产生变异的主要因素。
16.(自然选择)是按茶树适应自然环境条件的方向进行的,选择的结果使茶树更适应自然环境条件。
17.(人工选择)是根据社会的经济要求或人类的喜好,从自然界混杂的茶树群体中或人工创造的原始材料中,选择需要的类型和个体。
18.表型方差可以分为遗传方差和(环境)方差两部分。
19.遗传力是介于(0~1)之间的数值。
20.通过与产量因子密切相关地一些性状,如(树高)、(树幅)、(叶片光合强度)、(幼年茶树定型修剪枝叶重量)、(单株芽叶数)、(新梢着叶数)、(百芽重)、(发芽密度)、(扦插苗发根数)、(根干重)和(抽梢率)等,可间接判断某品种的产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1 . T e a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o f S i e h u a nA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S i e h u a nC h e n d u 6 1 0 0 0, C h i n a ; 2 . G a o x i a n B u ea r u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 S i ・
文章编 号 : 1 0 0 1— 4 8 2 9 ( 2 0 1 3 ) 0 6— 2 2 3 1— 0 4
茶 树 特 色 新 品种 ‘ 宜 早 1号 ’ 的 选 育
李春 华 , 王 云 , 罗 凡 , 王 小萍 , 唐晓波 , 张 厅 , 马伟伟 , 李 刚 , 郑淑琴。
Ab s t r a c t : : T h e s p e c i a l - f e a t u e r n e w v a r i e t y C a me l l i a s i n e n s i s C V .‘ Yi z a o l’ Wa t f d e 6 v e d f r o m t h e v a r i a n t p l nt a i n p o p u l a t i o n wi t h mi d d l e a n d
l i t t l e l e a v e s i n Si c h u a n b y s y s t e m s e l e c t i o n .Co mp a r e d wi t h‘ F ud i n d a b a i c h a ’, ‘ Yi z a o l’ h a d s u c h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s e a r l i e r s p r o u t i n g ,s t r o n —
6 1 1 5 3 0 )
( 1 . I  ̄ J l l 省农业科学 院茶叶研究所 , 四川 成都 6 1 0 0 6 6 ; 2 . I  ̄ ] l l 高县农业局 , I  ̄ t J J l 高县 6 4 5 1 5 4 ; 3 . 邛蛛市农业局 , 四川 邛崃
摘
要: 茶树新品种一 ‘ 宜早 一号’ 是从 四川中小 叶群体种 中经变异单株 系统选育而成 , 其 品种性状 突出, 性状明显, 与对 照‘ 福鼎
1 材料 与方 法
1 . 1 材料
供 试 品种为 四J i I 中小叶群 体种 经单株 选育 的无 性系, 对照 品种 为国家级 良种 ‘ 福鼎 大 白茶 ¨ 。
大 白茶’ 相比, 具 有发芽特早 , 生长势强, 叶色绿, 叶片厚 , 持嫩性较强, 芽肥大 , 年生长 期长 , 其加工的的名优 绿茶 , 具有条索紧细 油
润、 栗香持久、 滋味鲜醇回甘、 汤色黄绿 明亮等特 点。
关 键词: 选育; ‘ 宜早 一号 ’ ; 茶树
中图分类号: ¥ 5 7 1 文献标识码 : A
2 0 1 3年 2 6卷 6期
V0 1 . 2 6 No . 6
西
南
农
业
学
报
2 2 3 1
S o u t h w e s t C h i n a J o u na r l o f A g r h u a n G a o x i a n 6 4 5 1 5 4, C h i n a ; 3 . Q i o n g l a i B u r e a u o f Ag r i c u l t u e,S r i c h u a n Q i o n g l a i 6 1 1 5 3 0, C h i n a )
Br e e d i ng o f Ne w Sp e c i a l Te a . ‘ Yi z a o 1’
L I C h u n ・ h u a l W ANG Yu n ,LUO Fa n ,W ANG Xi a o — p i n g ,T ANG Xi a o — b o ‘Z HANG Ti n g , MA We i - w e i , L I Ga n g 2 Z HENG S h u . q i n 3
四川是 我 国主 要 产 茶省 份 之 一 , 全 省 现有 茶 园 约2 5万 公 顷 , 多 为 种 性 混杂 的地 方 群体 种 , 无 性 系
良种较 少 , 仅 占茶 园面 积 的 4 9% , 主 推 品 种 主要 包 括 四川 中 小 叶 种 及 ‘ 福 鼎 大 白茶 ’ 、 ‘ 名选 1 3 1 ’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