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十大林业工程

合集下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项目类型统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项目类型统计

重点项目的监理;
2 重大矿业开发项目
三 资源资源厅内设机构项目
1 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能源和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矿业
2 自然资源系统审计
3 国土空间综合整治、土地整理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4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
5 耕地保护 6 测绘和全球地理信息资源建设
7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 8 地质勘查项目 9 国土空间规划
1 地质灾害防治
2
水资源、国土空间生态环境、地质灾害、地质遗迹等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及 遥感
3 水工环咨询工作
4 城乡土地资源现状调查评价 5 城乡地籍测量和调查
矿产资源补偿费地质勘查项目、矿产资源保护项目和地质勘查专 六 项资金项目
1
煤炭、煤层气;区域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 、煤田灭火和地球物理、遥感及地质科研
13 林草良种生产基地、采种基地、保障性苗圃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
14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 遗产、地质遗迹、矿业遗迹、地质公园、森林公园
1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和资源状况评估、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建设;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调查和风险评估
16 防治草原鼠虫病等生物灾害
17 临时性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站、森林和草原防火
18 乡镇林业站、林业站和木材检查站
19 工程造林、社会造林、乡村绿化
20
低产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以植树种草等生物措 施为主的防治水土流失
重点林业工程(主要包括天保工程、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国家公益林
21 管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征占用林地和森林植被恢复工程、“三北”防护

“三北”防护林工程科技

“三北”防护林工程科技

“三北”防护林工程科技“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9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

工程规划期限为73年,分八期工程进行,已经启动第六期工程建设。

工程建设范围囊括了三北地区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5个县(旗、区),总面积435.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45%,在国内外享有“绿色长城”之美誉。

[14]2018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三北工程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强调:坚持久久为功、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巩固和发展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2018年11月30日,三北工程建设4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

[1-2]2020年8月18日,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五期即将完成。

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 [3] 截止2020年底,三北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保存面积达3174.29万公顷。

背景情况“三北”防护林体系东起黑龙江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别里山口,北抵北部边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喀喇昆仑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559个县(旗、区、市),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2.4%。

从1979年到2050年,历时73年,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进行 [5] ,规划造林5.35亿亩。

到2050年,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由1979年的5.05%提到14.95%。

[6]建设三北工程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维护生存空间的战略需要。

三北地区分布着中国的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风沙化土地面积的85%,形成了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

六大林业工程

六大林业工程
7
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1 工程背景
•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有天然林16亿亩 (1.07亿公顷),其 中有11亿亩(0.73亿公顷)天然林 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北、内蒙古及海 南、新疆等 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8
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1
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3.3 工程范围
•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 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 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 、青海、宁夏、新疆等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共1897个县(含市、区、旗)。
17
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2.6 工程成效
“十五”期间, 工程共完成造林面积 355.87 万hm2, 新封山 育林面积 406.54 万 hm2,森林管护面积每年保持在 9000 万 hm2以上。共安置和分流企业富余职工 66.5 万人。(2005 年统计)
2013年1月4日,国家林业局下发关于开展天然林资 源工程二期示范点建设通知,确定了24家天保工程 二期第一批示范点单位。
2001年初,国务院批准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规划, 并将其列入“十五”计划。此时,六大工程中的前 五个都已经启动,现正在建设当中。
2005年统计:“十五”期间, 林业重点工程共完成
造林面积2611.23 万 hm2, 占同期全国造林总面积
的 84.02%,完成新封山( 沙) 育林面积 927.34 万
六大林业工程
小组成员:吴帅 赵慧敏 谢嗣荣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1ity

三北工程:筑起北疆生态屏障

三北工程:筑起北疆生态屏障

三北工程:筑起北疆生态屏障作者:耿国彪来源:《绿色中国》2020年第09期毛乌素沙漠变成了“毛乌素绿洲”!不久前,陕西省林业局统计显示,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24%。

这意味着,经过几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毛乌素沙漠将在陕西被“赶走”。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榆林以每年1.62%的荒漠化逆转速率,不断缩小毛乌素沙漠面积;林木覆盖率由0.9%提高到34.8%,陕西的绿色版图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

这一切变化始于1978年我国启动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今年,开中国生态工程建设先河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五期即将完成。

40多年来,三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3.57%,特色林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取得巨大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功典范。

绿水青山还复来站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努古斯台镇的高岗上眺望,樟子松、五角枫、榆树、蒙桑等乡土树种混交林成行成片;穿行其间,时现狐狸、獾子、野兔、沙鸡的身影,有时惊慌地和人打个照面,又箭一般窜向丛林深处,疏林草原风光正重回科尔沁大地。

旗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块50万亩的封育区,此前植被盖度不到5%,现已达80%以上,几个林间湖泊的水面已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水平,“可以见到五六斤重的鲤子。

”作为我国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最严重的省区之一,内蒙古把沙漠、沙地治理作为生态建设主战场,力治五大沙漠和五大沙地,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工作。

“十一五”以来,内蒙古年均完成沙化土地治理面积1200多万亩。

库布其沙漠治理面积达900多万亩,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

内蒙古自治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区森林面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37亿亩,增加到目前的3.92亿亩,森林覆盖率从7.73%提高到22.1%。

同时,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治理成效显著,五大沙漠周边治理区沙漠扩展现象得到遏制,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加快城市绿环建设 营造优美宜居环境对新疆城市绿化及防护林体系工程的诠释

加快城市绿环建设 营造优美宜居环境对新疆城市绿化及防护林体系工程的诠释
健 全 、 观优 美 , 景 自然 与人 文 相结 合 , 史 文 化 与城 市 现代 历 化 建设 相 交 融 的 城 市森 林 建 设 格 局 ; 过乔 、 、 、 等 通 灌 藤 草
城市 ( 城镇 ) 建成 区内提高绿化覆盖率 , 还需更进一步加强
城市 ( 城镇 ) 周边大环境生态绿化建设 , 以保障城市( 城镇 ) 社会 、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多年来 , 自治区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有 了很 大的 进展 , 但是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 质量不 高、 结构不合理 仍
县城 )活动 , 区局部环境得到改善 , ” 城 但是根据 20 年建 07
米有休 闲绿地 ; 城市郊区建有森林公园等各类生态旅游休
闲场所 , 基本 满足本市居民 日常休 闲游憩需求 ; 开展丰富 的生态文化教育活动 ;全 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 8%以上 ; 0
设部发布的《 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 宜居城市必需 的基 , 本指标被确定为绿化覆盖率达到 4 %以上 , 5 人均公共绿地
标要求并经国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授牌的城市。国家森林 城市建设从森林覆盖率 、 森林生态 网络、 森林健康 、 森林公
共休闲 、 生态文化 、 乡村绿化等方面制定 了科学合理的综
合指标. 主要包括 : 编制实施科学合理的城市森林建设总体 规划 ; 树立切合实际的城市森林建设理念 ; 布局合理 、 功能
于林业建设资金的匮乏 , 只能把有 限资金用于生态最脆弱 的区域及农 田防护林建设 , 没有更多资金投入城市绿化及 生态防护林建设 。近几年来 , 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新疆的 关注和支持 , 对我 区生态环境建设投资力度 加大 , 为城市 绿化和城市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提出带来了机遇。
绿化 水 平是 衡 量城 市 文 明程 度 、 市 综合 服 务 功 能 的 城

林业六大工程

林业六大工程

使两大流域中下游地区水患加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 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危害,国家也 不得不年年 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防汛、抗旱和救济灾民。因此, 实施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不仅能够促进长江、黄河流域等 地区林业生产力及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全国生产力 的健康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国家规定以县为单位的,生态林必需占到80%以 上,但有些地区由于气候、位置、降雨量等因素 的不同适宜种的树种也有所限制,国家应根据实 际情况调整比例。 2政策执行方面问题 2.1各利益群体追求目标不一致,存在一定差距 中央要生态效益、地方政府要经济发展、农 民要生存这三者从在这一定的利益冲突。
2.2树种规划不科学 调查发现同一地区集中种植几种树(枣、杏、 桃等),农民把他们按照经济林进行管理,其生 态效益无法与真正的生态林相比,另一方面,这 些树种产量低、品质差、运距长,多数是靠天吃 饭,其经济效益无法与经济林相提并论。 2.3生态林管护不到位 农民能够充分认识到经济林不管理就没有经 济效益,但对生态
1.7种苗、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科技支撑情况。
工程区共建母树林6.8万hm,种子园6634万hm, 采种基地10.2万hm,苗圃1.7万hm,配备苗圃喷 灌设施6886套;森林防火基本建设得到改善,其 中瞭望台1955个,道路58147km,隔离带 87652km,设备313851套,车辆1926辆;建立 技术示范林14459hm,技术推广林23992hm,技 术繁育苗圃638hm,其他科技项目林2033hm。
一、工程背景
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 面积的37.5%;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已达 174万平方公里, 占国土面积的18.2%。造成我国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重 要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人们盲目毁林开荒。据全国土地 资源调查材料,全国仅25 度以上的坡耕地就达9100多万 亩(606.67万公顷),毁林开荒,虽然暂时增加 了一些 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但在生态环境方面却付出了巨大的 代价。长江、黄 河上中游地区因为毁林开荒,陡坡耕种, 已使之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 区之一,每年流 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达20多亿吨,其中2/3来自坡耕地。 不断加剧的水土流失,导致江河湖库不断淤积,

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林业工程建设工作

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林业工程建设工作

论生态文明背景下的林业工程建设工作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推动人类生存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生态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在生态文明之前有工业文明,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目标,导致地球出现了生态危机。

而生态文明的出现是为了拯救生态危机,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得以保全。

在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进行林业建设,可以为我国增加森林资源面积,起到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文明背景下;林业工程;建设工作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面积辽阔,土地肥沃。

在新疆推广林业工程,可以加快建设美丽新疆的进程,同时助力了新疆的生态文明建设。

林业工程的建设可以保持地球的生态平衡。

我国在2017年禁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把保护生态环境提上了日程。

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也开展了全面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提升城乡生态环境的质量。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被赋予不同的意义,近些年来,生态文明备受关注。

在人类的祖先生存的年代,他们崇尚自然文明,以捕猎作为生活的主要内容。

后来又出现了畜牧种植,这便产生了农业文明。

工业的发展又将社会带到了工业文明的时代。

但是由于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目的,由此发生了许多对地球生态环境的损害,导致地球的生态环境恶劣,随着人口增加、污染物增多、化学垃圾的产生,人类的生存环境陷入恶性循环中。

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觉醒,开始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家园。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刻不容缓,只有保护大自然,大自然才会回报给我们清新的空气和纯净的水资源,人类的生活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满足。

森林大面积丧失产生的直接效应是地球荒漠化程度不断扩大,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荒漠化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受到资源威胁,森林资源的丧失使贫穷国家更加贫穷。

同时,也彻底破坏了地球生态平衡,使森林涵养水分,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调节和改善气候,消除环境污染的功能丧失殆尽,地球温室效应不断加剧,自然灾害不断威胁人类生存环境。

林业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施工问题分析

林业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施工问题分析

林业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施工问题分析一、建筑专家角度下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法施工问题分析的意义林业工程建设推行项目法施工,旨在推进林业工程建设质量的提高与效率的优化。

而作为建筑专家,对于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法施工问题的深度分析,可以为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撑,并提供优秀的施工管理经验,进一步推动林业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林业工程建设项目法施工问题分析的具体内容1.岩石挡土墙结构设计的问题-2000字对于林业工程建设中的岩石挡土墙的结构设计,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因为实施林业工程建设时,要求比较严格的土方工程,因此需要更加突出岩石挡土墙的重要性。

但在实际施工中,由于不同的岩石挡土墙间质量不同,会存在设计不够合理的情况,例如在墙体抗震性、质量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为此,在进行它前,需要具备领导设计团队,对不同结构的岩石挡土墙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并在设计过程中提前解决一系列的质量、性能等方面的问题,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不断优化和改进,为项目推进和安全保障创造优秀的硬件基础。

2.森林公园旅游设施建设的问题-2000字在林业工程建设中,森林公园的旅游设施建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作为林业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设施的安全性、有用性、舒适性、美观性等方面都需要考虑细致入微。

在选择建设地点、设计建筑规划、选用材料等方面,需要考虑实际效益以及旅游区域的文化地位。

同时,需要遵循施工标准,进行严格的安全监控,确保旅游设施的施工过程中不会影响到旅游区域的环境、文化和其他各个重要因素,从而保证游客的安全性和娱乐体验,促进整个林业工程建设的发展。

3.山区公路与桥梁建设的问题-2000字在山区的林业工程建设过程中,公路与桥梁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林业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因此,在进行建设前,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的风险评估,确定公路与桥梁建设的建设地点、设计规划、建构材料等,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遵循安全理念,严格执行标准和合乎各个规范,不断优化施工模式和流程,确保工程的质量和环保低碳,同时适应地区特色,确保林业工程在大自然中得到更好的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十大林业工程200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为全力推进以防沙治沙为主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结合新疆本地实际,通过对正在实施的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细化、具体化,提出了十大林业生态工程。

新疆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涵盖了新疆山区、平原绿洲及绿洲边缘荒漠的广阔区域,通过十大林业工程的实施和推进,能够有效保护和增加新疆的森林资源,进一步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更加有效地为各族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显著地发挥林业在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新疆林业的科学发展。

目前,新疆正在实施和规划启动十大林业生态工程是:一、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工程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工程,规划期为2011-2015年,范围涉及塔里木盆地周边五个地(州)的42个县(市)的264个乡镇和兵团的4个师的45个农牧团场。

重点在已建生态环境、畜牧、水利、农业节水及防沙治沙工程基础上,通过工程建设和集中治理,到2015年,初步建成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内部沙化及潜在沙化土地、重要交通干线等生物防沙治沙体系和绿洲边缘大型防风基干林、灌木林草相配套的防护体系框架,绿洲内部潜在沙化土地和流动沙地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完成绿洲外围重点区域天然荒漠林封育保护,提高天然植被质量和覆盖度,初步遏制规划项目区沙化土地扩展的趋势,完成治理总面积62.53万公顷,有效保护农田169万公顷,950万各族人民的生存环境质量得以提高,维护绿洲生存、发展空间和生态安全,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工程规划完成绿洲外围治理面积54.88万公顷,绿洲内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5.82万公顷,水蚀沙地防护林1.84万公顷;新增人工林地面积11.62万公顷,恢复和保护天然荒漠林50.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0.3个百分点,绿洲内部森林覆盖率提高4.27个百分点。

二、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工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治沙工程建设规划(待批复实施),规划期为5年,范围涉及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五个地(州)的14个县(市)区的116个乡镇和兵团五个师的60个团场。

重点在在已建生态环境、畜牧、水利、农业节水及防沙治沙工程基础上,通过工程建设和集中治理,工程完成后,初步建成绿洲内部沙化及潜在沙化土地、重要交通干线等生物防沙治沙体系和绿洲边缘大型防风基干林、灌木林草相配套的防护体系框架,绿洲内部潜在沙化土地和流动沙地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完成绿洲外围天然荒漠林封育保护,提高天然植被质量和覆盖度,初步遏制规划项目区沙化土地扩展的趋势,完成治理总面积64.86万公顷(973万亩),使工程实施范围内各类型区平均植被盖度提高15%以上,有效保护农田66.68万公顷(1000万亩),479.59万各族人民的生存环境质量得以提高,维护绿洲生存、发展空间和生态安全,以此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工程规划完成绿洲外围治理面积57.75万公顷,绿洲内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面积5.51万公顷,水蚀沙地防护林1.6万公顷;新增人工林地面积12.49万公顷,恢复和保护天然荒漠林52.3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1.23个百分点,绿洲内部森林覆盖率提高4.28个百分点。

三、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待批复实施),规划期限7年,以实现新疆天山北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拯救、保护、恢复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

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为通过实行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区域防治与重点防治相结合,保护和扩大天山北坡谷地林草植被,建立并巩固以林草植被为主体的山区生态安全体系,使天山北坡谷地森林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得到明显改善。

工程通过生物治理工程,完成封山育林育草13.14万公顷,人工造林4.36万公顷,草原围栏建设1809公里,草料地建设3.38万公顷,建设灌溉草场9.6万公顷,实现新增和恢复谷地森林植被17.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0.8%,使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通过非生物治理工程,完成重点山洪灾害区和水土流失严重区的河沟整治、泥石流治理和水土保持治理,实现有效减少谷底洪灾、泥石流等灾害发生。

结合草料地建设,实现工程区牧民生态搬迁。

四、农村防护林建设工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农村防护林建设工程是依托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的自治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工程规划期限为7年,即2009——2015年。

在保护和巩固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农田及道路分布现状,集合现有农村防护林状况,对全疆十三个地州的82个县、市、区进行工程布局。

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在绿洲边缘和外围营造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并通过封育恢复和发展天然荒漠林,构筑绿洲保护的生态屏障。

在绿洲内部以完善优化、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快农田防护林建设步伐,加大成过熟和残次农防林的更新改造,根据本地农牧业自然灾害的种类和特点,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继续坚持“窄林带、小网格”的建设模式,不断巩固、完善和提高农田林网化建设水平,建设高标准农田林网化体系。

同时搞好乡村道路绿化。

工程规划新疆农村防护林建设人工造林总面积为9943977.4亩,占此期间新疆造林总面积的71.66%,其中:农田防护林1831397.8亩、防风固沙林3103091亩、道路防护林210095.3、经济型防护林3805416亩、其他防护林111331亩、更新农村防护林882646.3亩;封沙育林3900353亩,占造林总面积的28.34%。

力争在规划期内,完成农村防护林体系建设面积.4亩。

五、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工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新农村建设村庄绿化工程的规划期限为7年,即2008年--2015年。

工程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庭院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结合我区新农村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及人居环境。

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村庄居民的庭院绿化,范围主要是房前、屋后、宅旁。

村庄道路绿化,范围为村内街道、村内道路、进村道路。

公共绿地,范围为学校、医院、村委会、小游园、小果园等场公共活动场所绿化。

村庄周边绿化范围为村庄周围空闲地、荒坡荒地。

通过7年建设,7650个行政村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占总数的98.6%,111个行政村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占总数的1.4%。

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规划人工造林绿化总面积1465122亩。

其中庭院绿化963829亩,占总规模的66%;道路绿化207883亩,占总规模的14%;公共绿地建设176749亩,占总规模的12%;村庄周边绿化116661亩,占总规模的8%。

六、城市绿化和防护林建设工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城市绿化和防护林建设工程,规划期为7年,即2009年-2015年,范围涉及全疆13个地州的78个县(市、区)。

工程以继承、保护和发展城市(城镇)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合理安排,健全防护绿地类型,加强城郊林业生态建设,营造以人为本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城市(城镇)为目标。

建设的主要内容为在城市外围、工业园区、郊区荒山荒滩、水源地建设大型防护绿地,以降低风沙对城市(城镇)环境的影响,改善人居环境条件,保障区域生态安全,以提高城市(城镇)森林覆盖率,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和提高自治区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7年建设,完成自治区城市防护林工程建设79.68万亩。

其中城市防护林绿化建设36.84万亩,工业园区绿地系统建设15.43万亩,郊区荒山荒滩绿化19.05万亩,水源地生态绿地建设8.36万亩。

使自治区城市森林覆盖率增加3.1个百分点,达到35%,年均增加0.44个百分点;创建园林城市9个,其中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3个,创建自治区级园林城市6个。

七、铁路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铁路公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规划期限为5年,即2011年—2015年。

工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绿化美化通行环境,保障通行安全为目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构筑国土绿化网络。

按照先易后难,先城市周边、村镇周边和绿洲周边的顺序展开。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自治区境内的铁路、国省道及高速公路,2015年之前,在建和规划建设的道路也列入工程范围。

涉及建设的铁路有兰新铁路、北疆铁路、南疆铁路、精伊霍铁路、乌准铁路、奎北铁路和在建喀和铁路。

公路有国道312、314线等七条线路,省道有103、201线等三十四条线路。

铁路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设规划纲要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完成绿色通道工程建设(铁路、国省道及高速)绿化总里程3001.1公里,绿化面积247612亩,到2015年绿化里程达到可绿化总里程的43%。

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要达到85%以上。

八、天山阿尔泰山天然林保护工程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天山阿尔泰山天然林保护工程,依托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

目前已开始实施第二期工程。

1998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特大洪灾后,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新疆国有林区开展天保工程试点。

2000年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林业局、国家计委、财政部、劳动保障部联合上报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一期工程实施期限为2000—2010年。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实施方案》新疆被列入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范围。

根据国家林业局的要求,新疆林业厅编制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方案》(2000——2010),天保工程一期全面实施。

工程范围包括天西局、阿山局、天东局(25个县级实施单位)和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阜康林场、新源林场、巩乃斯林场、农大实习林场,共计30个实施单位;实施期限为2000—2010年。

新疆天保一期1998年试点,2000年正式实施。

实施范围为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的山区天然林。

实施单位为三个国有林管理局(天西、阿山、天东国有林管理局)直属的25个林场、昌吉州阜康林场、伊犁州新源林场、巴州巩乃斯林场、新农大实习林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30个单位。

一期天保工程纳入中央财政天保管护补助面积2658万亩。

按照国家批准的天保工程方案要求,完成了一期方案确定的阶段工程目标和任务,随着天保工程的启动,新疆按照工程实施方案逐年调减木材产量,由工程实施前的1997年29.5万立方米调整减到8万立方米,2005年又全面停伐山区天然林,结束了森工企业采伐天然林的历史,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和森林覆盖率“三增长”。

天然林得以休养生息,促进了森林资源的良性发展。

2010年底天保工程区林场职工人均年收达到2.7万元以上,年增长是实施前(1998年)的5.3倍。

一期工程按照《天保工程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新疆天保工程区实际,对富余职工进行了一次性妥善安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