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处理分析

13 疗效评价 .
参 照《 临床疾病 诊断依据 治愈好转 标准》 进
综上所述 , 采用更昔洛韦联合氦氖激光对 带状疱疹 进行 治疗 , 可提高治愈率 , 值得在 临床上推广应用 。
行评 价 J 。治 愈 : 患者疼 痛消失 , 皮损结 痂脱落 ; 显效 : 者 患
接受 治疗后疼痛 明显减 轻 , 是未 能完全 消除 , 但 皮损 部分 明 显好转 ; 无效 : 患者疼痛 、 皮损均未见明显改善。 14 随访 . 对患者进 行为期 3个 月 的随访 , 随访 中对患 者 所 有数 据均采用 S S 1 . P S 5 0进行 分析 , 计 的皮损 消退后 神经 痛情 况进行分 析。 1 5 统计学分析 .
② 白细胞数 >1 . 0/ ; 00×1 L ③体 温 >3 .  ̄ ④呼 吸道排 出 7 5C; 脓性痰 ; ⑤痰 细菌 培养 阳性 。
细菌谱及临床诊疗情况。结果
V AP患者 6 8例, 分别 于呼吸机机械通气后 2~1 4 9± . d出现肺部感 染。表现为支气管分 泌物显著增 0( . 3 4)
多并黄色脓性分泌物 , 部 昕诊 闻及 湿性 哕音 , 部 x线 片见肺 部 新 浸润 灶。细 菌 培养 共 分 离 出 12类 菌 株 , 中革 兰 阴性 菌 l2株 肺 胸 3 其 1 (4 8 ) 革兰阳性菌 1 株 (2 8 ) 真菌 3 2 3 ) 8 .% , 7 1 .% , 株( .% 。分离出 ≥ 种 细菌患者 4 2 3例 , 多重感染发生率 6 . %。结论 32 通气 的重症患者是肺部感染的高危人群 , 临床上应采取各类策略进行防治 , 患者病死率 。 降低 [ 关键词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重症患者 ; 细菌谱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R5 3 1 . 6 [ 文献标志码 】 B [ 文章编号 ] 17 — 8 6 2 1 )3 0 1 0 6 2 2 7 (0 2 0 — 23— 2 使用 呼吸机 行机械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析及临床体会

导 报 , 0 ,(6:7— 7 . 2 961) 8 1 9 0 1
[】李 文 静 , 翠 青 , 莉 . 生 儿 呼 吸 机 相 关 性 肺 炎 病 原 菌 分 析 [. 国新 5 刘 马 新 J中 ]
生 儿 科 杂 志 .0612) 6 20 .(1: . 3 [】朱 晓东 , 炯 , 晓苓 , . 生 儿 呼 吸 机 相 关 性 肺 炎 的 临 床 流行 病 学 分 6 单 周 等新
20 7第7第1 0年 月 1 2 1 卷 期
林/ 巴坦 等敏 感 率较 高 的药 物 。本 组 资 料显 示 阿米 卡 星 敏 舒 感率 为 4 .%,与常 明等 报道 的 阿米 卡星 敏感 率为 8 .%和 49 06 李 文静 等[ 道 的阿 米 卡 星耐 药 性 达 9 %有 较 大 的 出入 . 5 1 报 4 但 由 于其对 耳 、 的毒性 作用 及价 格便 宜 的双 重性 【 应用 时要 肾 句 , 权衡 利 弊 , 者 主张 尽 量不 使 用 , 笔 只有 对 其 他 药都 不 敏 感 时 可 以尝试 75mg g小 剂量 使用 , 期监 测 肾功 能情 况 。 . / k 定 【 考文 献】 参
1惆 , . 原发病 为呼 吸窘迫综合 征 2 例 , 度窒息 9 , 粪 吸 2 5 重 例 胎
入 综合 征 7例 , 出血 4例 , 繁 呼吸 暂停 2例 , 肺 频 破伤 风 1 , 例 重 度缺 氧 缺血 性脑 病 1例 。
12 方 法 .
发生率 为 7 %, 1 最常见 病原菌 依次 为肺炎 克雷伯 菌 ( 8 9 , 1/ ) 大 4 肠 埃 希 茵 ( 24 ) 铜 绿 假 单 胞 菌 (/9 ,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1/9 , 84 ) 金 ( S L ) (/9 , E B s 54 ) 由于 培 养 以 革 兰 阴性 菌 为 主 , 高至 低 依 株 由 次 对 亚胺 培南 , 司他 丁钠 、 孢哌 酮钠 舒 巴坦 钠 、 西 头 哌拉 西林 ,
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和防治策略

28 8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 Se d a A d kT e dc e 02 ekMe i l n h in 2 1 年第 l 卷 第 1 c As Me i 0 期
障碍也与V P A 成正相关。
文献报道【ⅣAP 6 的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 本文7 VA 患  ̄J P 儿中, 培养出阳性6例, 2 检出阳性率为8 .%, 86 本组资料显示以革兰阴性杆
由于儿童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全成熟以及呼吸系统生理特点, 住院患儿 肺部疾病最多 , 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通气应用也成为 抢救措施之一。 但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 A ) V P 也随着气管插管、 呼吸机辅助 呼吸相继出现, 成 ̄PC 病房的—个重要问题 , IU 也成为影响高危儿童抢救
发 生率 , 提高危 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 关键 词 】 肺炎 , 呼吸机相 关性 ; 械 通 气; 治; 童 机 防 儿 【 中图分类号 】 5 31 R 6. 【 文献标 识 码 】 B 【 文章编号 】6 22 2( 0 2 0 一 27 0 17~ 5 32 1 ) l0 8— 2
1 临 床 资料
1 一般资料 . 1
20年1 07 月至2 1年9J 0 7 呼吸机治疗的重症患i lo J年 1 l8f ,  ̄
龄1 月~l岁。 4 感染性肺炎18 脑炎3例, o例, 1 颅脑外伤2例, 3 呼吸暂停9 例,
表1 机械通气{ MV) 时间、 气管 内吸引次数 、 基础疾病 、 意识 障碍与VA P发生率的关系
肺出血7 先天性膈疝2 其中有l F有基础疾病: 例, 例( o  ̄ o 营养不 良、 先天性心 脏病、 坏死睦肠炎、 癫痫、 急性肾功能不全等)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2例临床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2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防。
方法:分析42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对患者进行治疗。
结果:42例vap患者,治愈23例,占54.8%,死亡19例,占45.2%。
结论:加强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防止交叉感染等,可以降低vap的死亡率。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临床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危重患者监护及治疗的特殊区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机械通气后出现的肺部感染,据报道,vap的患病率为43.1%,病死率为51.6%[1],从而给社会及个人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
因此,预防和治疗vap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对2011年2月~2013年5月收住icu的42例v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5月我院icu发生vap患者42例,男33例,女9例;年龄25~86岁,平均年龄(59.6±3.7)岁。
基础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18例,脑血管疾病7例,恶性肿瘤5例,感染性休克5例,重症外伤4例,中毒3例。
插管方式为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1.2 vap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的vap诊断标准[2]:(1)呼吸机使用48h后发病;(2)使用呼吸机通气后x线片与入院时比较,胸部侵润阴影或者显示了新的炎症病灶;(3)肺内出现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并且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之一:发热,t>37.5℃,呼吸道有脓性分泌物;血白细胞升高或降低,伴或不伴核左移;发病后支气管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新病原体。
1.3 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2例患者均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从下呼吸道采集痰液标本,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细菌鉴定与药敏采用microsan auto-4系统,操作及结果判读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最新规则及标准进行。
机械通气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分析

[ ]任 秀芬 , 2 刘雅 峰, 陈一之. 机械通气与相关 性肺 炎的关系分析 社
区 医学 杂 志 ,06,( ) 3— . 2 0 4 9 : 5
氏阴件杆菌 明显增加 , 因此 , 在应月 抗菌素防治 V P时 , 当 j A 应
考 虑 致 病 菌 株 的这 种 变 迁 。 对 上 述 相 关 危 险 因素 应 采 取 下 述 措 施 : 1 呼 吸 机 管 道 、 ()
关。( ) 3 病原菌数量多 、 毒力强或具广 泛耐药性 , 并通过 开放
的人 _气 道 直 接 进 入 下 呼 吸 道 , 过 了 机 体 的 防 御 能 力 。 T 超 ( ) 他 部 位 感 染 通 过 皿 道 或 淋 巴道 传 染 至 肺 , 肠 道 菌 群 4其 或 迁 移 ] 。研 究 显 示 , 内感 染 致 病 菌株 的 变 迁 总 趋 势 是 革 兰 院
部应 用抗 生素 , 避免全 身长 期应用 广谱 抗生 素。( ) 3 机械通
气 过 程 中 , 者 应 经 常 保 持 能 耐 受 的 半 卧 体 位 , 减 少 胃食 患 以 管 反 流 。 ( ) 强 又 原 发 病 的 治 疗 及 支 持 疗 法 , 高 机 体 免 4加 提 疫 力 , 病 情 稳 定 争 取 早 日拔 管 , 以 减 少 或 防 止 V P的 待 可 A
发生。
长 V P的发生率越 高。 ( ) A 2 由于严 重的基 础疾 病使机 体免 疫 防御机制下降 。本组观察合并有 慢性 基础病 史者 2 中 0例
8 % 发 生 V P, 明 患 者 的 基 本 体 质 与 感 染 的 发 生 密 切 相 0 A 说
参 考 文 献
f 1中 华 医 学 会 呼 吸病 学 分 会 . 1 医院 获 得 忤 肺 炎 诊 断 和治 疗 . 华 结 中 核 和 呼 吸 杂 志 ,9 92 4 :0 2 3 19 ,( ) 2 1— 0 .
精细化护理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精细化护理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总结实施精细化护理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
方法:在此次研究分析中,共计选取70例患者,均为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符合本次参与条件。
将1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7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的具体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为2.7‰ ,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0.27±1.82)d、(16.24±1.93)d,对照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0.7 ‰ ,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31±1.77)d、(21.71±1.67)d,观察组明显更优(P<0.05)。
结论:使用机械通气患者,实行精细化护理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有助于早日康复。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应用【引言】老龄化背景下,老年患者越来越多,老年人身体素质水平每况愈下,更容易形成重症疾病。
机械通气是老年重症患者常用治疗方法,但随着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极有可能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在我国VAP的发生率为4‰-6‰,VAP的发生进一步加剧对患者身体的损害,治疗难度高,住院时间长,而且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1]。
所以,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VAP的发生率,是机械通气患者护理重中之重。
对此简单探析了精细化护理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观察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计纳入研究对象140例,均为机械通气患者。
在选取对比对象前,将1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
从两组的基本资料分析看,对照组内包括42例男性和28例女性,年龄62~85岁,平均(70.47±5.69)岁;观察组中则包括46例男性和24例女性,年龄范围60~84岁,平均(71.04±6.14)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

202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南contents •介绍•临床诊断•预防措施•治疗建议•预防和控制策略•结论目录01介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开始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内发生的肺炎。
VAP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甚至死亡。
定义VAP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0%-60%,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VAP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情况等。
流行病学VAP的主要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其中细菌性肺炎最为常见。
常见的细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病毒和真菌感染相对较少见,但也可能导致VAP的发生。
病因02临床诊断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升高,持续时间较长。
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其他症状咳嗽通常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症状,表现为干咳或咳痰。
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急促、喘息等症状。
患者还可能表现出胸痛、痰中带血等症状。
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肺部浸润影、肺实变等异常表现。
诊断标准影像学检查患者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升高。
实验室检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需要采集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以确定致病菌种类。
微生物学检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其他肺部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有相似症状,需进行鉴别诊断。
与其他肺部疾病鉴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其他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球菌肺炎、流感病毒肺炎等有相似症状,需进行鉴别诊断。
与其他感染性疾病鉴别鉴别诊断03预防措施评估病情根据患者病情,合理评估机械通气的必要性,避免不必要的插管。
严格掌握适应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机械通气。
插管后管理插管后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患者管理呼吸机应定期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8例临床分析

本组 研 究发 现 在插 管 1次 以上 发生 V P的几 率为 3 .9 , A 6 4 % 明显 高 于 插 管 1 次发 生 V P的 94 % 。此 外 , ( 1中也 可 以看 出 ) V P组 与 发 生 V P A .6 从 表 ,A A 有关 因素 的病 例 高于 非 V AP组 ( 00 ) 也 进 一 步证 实 了胎 龄 、 气 时 间 P< .5 , 通 和插 管 次数 是 诱发 V P的相 关 因 素 。 A
— .
[] 李广琪, 2 陈毓 秀 , . 字化 静 脉 尿 路 造 影 17例 . 警 医 学 院 学 报 , 等 数 0 武
新生 儿呼吸 机相关性肺 炎 6 例临床 分析 8
李 小 萍
邵 阳市 中心 医院 新 生儿 科 。 湖南 邵阳 42 0 200
【 要】 摘 目的 : 比分 析新 生 儿机 械 通 气发 生 呼吸 机 相 关性 肺 炎 ( A ) 未发 生呼 吸机 相 关性 肺 炎 ( v P 资料 , 讨 导 致 V P的 相 关 因 素及 治 疗 效 对 v p与 非 A) 探 A 果 。方 法 : 顾性 分 析 近 两年 我 院 18例给 予人 工 呼吸 机 辅 助通 气 的新 生儿 临床 资料 , 中 VA 6 回 4 其 P 8例 , V P 0例 , 生 V P主 要 因素 有 胎龄 、 气 时间 、 非 A8 发 A 通 再 插 管 等 , 菌检 查 以肺 炎克 雷伯 菌 为主 。 V P组 中采 用抗 生 素 降 阶梯 疗 法组 效 果优 于 常 规 治 疗 组 。 病 A 比较 有 统 计 学 差 异 ( P<0 0 ) 结 论 : .5 。 引起 新 生 儿 V P因素 多种 , 从 多方 面控 制 , A 应 降低 其 发 生率 , 生 V P后 应 采 用 抗生 素 降 阶梯 疗 法 , 高 疗效 和安 全 性 。 发 A 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别是铜绿假单胞菌8 ,肺炎克雷伯菌5 ,不动杆菌4 ,嗜 株 株 株
麦 芽假 单 胞菌 2 ,金 黄色 葡萄 球 菌2 ,铜绿 假 单 胞菌 2 ,肠 株 株 株 杆 菌 1 ,肺 炎链球 菌 1 ,真菌2 。 株 株 株 2 药 敏试 验 :除真 菌 外 ,所 有 病原 菌 均 行药 敏 试 验 ,发 现 病 . 4
2 8 27
吉 林 医学2 1年 5 00 B第 3卷 第 1期 1 5
志, 8 , (0: 5 1 7 21) 7 . 9 2 1
[] 朝晖 , 平, 键 , .1 科恶 性 肿瘤 妇女术 后性 生活分 3刘 廖秦 何 等 8例妇 析 [ . 妇产 科杂 志, 0 , () 5 , J实用 ] 2 01 3: 5 0 6 1 [ 收稿 日 :2 1—31 编 校 :周 瑾 ] 期 000 ・6
[] 金 堂 . 式 子 宫 全 切 术 后 阴道 残端 肉 芽 的 防 治 []临床 医 2李 腹 J_
学, 9 , (0: 2 1 61 2) 4 . 9 6 4
呼 吸机 相关性 肺炎 的临床分析
陈劲松 ( 湖南省长沙市财 贸医院内科 ,湖南 长沙 4 0 0 102) [ 要】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AP)的临床特点 、病原学及药敏情况 。方法 :回顾分析2 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的原发 摘 V 3 病 、临床资料及细菌培养 、药敏结果。结果:2 例中共发生肺炎2 例次,其 中1 3 4 例发生2 次。主要表现发热l例。寒战8 、黏痰2例 、 8 例 0
床 真 菌感染 并不 少见 ,应 有足 够重 视 。 V 的 发 生原 因是 多 方 面 的 ,包 括 :① 气 管插 管或 切 开是 AP
外伤l ,格林一 例 巴利综合征1 ,脊柱 骨折 1 ,其 中1 例 例 例脑外伤
患者 发生 V 次 。本 组患 者应 用H ‘ 拮抗 剂或 质子 泵抑 制剂 AP2 受体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 1 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 草案 )[.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99 22) 0. ] 19, (4: 1 2 2 [] 2 柏宏坚, 何礼贤应 激性溃疡防治方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
的影 响 [ . 用肺 科杂 志,98 () . J实 ] 19, 2: 5 8
( S 采 取痰标 本送 培养 并行 药敏试 验 。 P B)
2 结 果
铜绿假单胞菌寄植感染。④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广谱抗生素的应 用 、胃管的应用、均可促使V P A 的发生 。同时住 院时间长、颅脑 外伤 ,意识状态差 、气管插管 ( 或切开 )时间长,亦是V 发生 AP
的危 险 因素 。因此 ,V 的预 防 主要应 针对 这些 因素 ,加 强 无菌 AP
肺部 哕音 l例 、 白细 胞 > 1 0/ 0 、X 改 变2 例 ,培养 病 原苗 2株 、G一 1株 ( 0 % ) 原茵 主要 是 铜绿 假单 胞菌 、肺 炎 7 0×1 L2 例 线 1 7 菌 9 7 ,4 病 克雷 伯菌 及不 动杆菌 、对 大多 数抗 生素耐 药 。结论 :V P A 的发生 与多种 因素 有关 ,病 原菌 以G 菌 为 主 且 对多 数抗 生素耐 药 。 一
延 长 均有 助于 V 的发 生 。②应 用 H受 体 阻滞 剂 、质子泵 抑 制剂 AP
1 V P 断标 准 :发 热 >3 . ;白细 胞升 高 > 1 . 2 A诊 8℃ 5 0×1 ; 0 L ,
呼吸道脓性分泌物,痰培养有 1 种以上的细菌生长 ;X线胸 片:
肺 部浸 润性病 变满 足 以上4 中任 意3 即可 诊断 。 条 条 1 方 法 :收 集 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并 对 感 染 部 位 通 过 人 工 通 . 3
21 V P 生 情 况 :2 例 患 者 共 发 生 2 次 V P,发 生 时 间2— , A发 3 4 A
3 ,平均 ( . ± .)d 1d 53 21 ,其中1 例脑外伤患者于气管切开后第5
天 和第3 天共 发生2 ,V P 亡 l例 ,病死 率5 . 1 次 A死 2 22 %。 22 临 床 情 况 :VAP 现 为 发 热 1 例 ( % ) ,寒 战 8 . 表 8 7 5 例 ( 33 ),黏痰 2 例 ( 33 6 ),肺部 哕 音 1例 (09 ,白 3. % O 8 .0% 7 7. %) 细胞 >1 ×1 0 (3 %) 0 0/L2例 8. ,X线胸 片改 变2 例(7 。 3 l 8%)
染常见的致病菌,而日 菌 占绝大多数 ,主要是铜绿假单胞菌、克 一
雷伯 杆菌 、及 不动 杆 菌属 ,且 对大 多数 抗生 素耐 药 ,从本 组患 者
的药 敏结 果来 看 ,对G 菌 属较 敏感 的抗 生素 是亚 胺卡 那及 部分 三 ‘
代头孢菌素,值得临床参考 ,而本组患者有2 例分离出真菌,临
Hale Waihona Puke 操作,定期更换呼吸机附件,减少应用H 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 : 制剂,合理应用抗生素,纠正营养不 良,缩短机械通气时问及住
院时 间 ,可 减少V P A 的发生 。
4 参 考文 献
23 病原体 :2 例次肺炎 中,2 例细菌培养获阳性结果 ,阳性 . 4 O
率 8 .%共 培养 出细菌 2 株 ,其 中G 菌 2 株 ( 15 ),病 原 体 3 3 7 。 2 8 .%
3 讨 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机械通气后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上 机后脱机 困难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处理亦非常困难 ,
其发生率7 %~9%,而病死率则多达5 %~6%『,本组病例死 0 0 0 1 ]
亡5 .%与 文献 相 近 ,从 病原 菌 来看 ,本 组 患 者仍 为 临床 院 内感 23
道 用 无 菌 吸痰 管 或 在 纤 维支 气 管 引 导 下应 用 双 套 管 保 护性 毛刷
均可使 胃p 值上升,而增加 G 菌繁殖 的危险,使细菌逆行至口 H ’ 咽部进而进人下呼吸道导致感染 。而应用硫糖铝代替H 阻滞剂
可减 少V P 生 。③ 消毒 隔离 措施 应用 不 当 ,可导 致交 叉感 染及 A发
【 关键词 】 呼吸机 相关性 肺 炎 ;抗 生素 ;分 析
机 械通气 是 临床较 广泛应 用 的抢 救措施 ,其 常见 的并 发病 呼 吸相 关 性肺 炎 (AP 、发病 率 、病 死率 均 高 ,是 临床 治疗 失 败 的 V ) 原 因”。为探 讨 V P 生 的原 因和 防 治措 施 ,特 总结 近 两年 来 收 A发 治 的V P A 患者 ,现报 告如 下 。 1 资 料 与 方法 1 一 般 资 料 :2 例 V 患 者 ,男 1 例 ,女 8 ,年 龄 2 . 1 3 AP 5 例 O~6 9 岁 ,平均 ( 1 4 . 3 )岁 ,基 础疾 病 ,脑 血管 意 外7 、C P 2±1. 7 例 OD 8 ,有 机磷 农 药 中毒2 ,胸腹 部 手 术2 ,重 症 哮 喘 1 ,脑 例 例 例 例
2例 ,留置 胃管2 例 ,深静脉穿刺置管3 ,1例行经鼻气管插 O 3 例 0
管 ,8 行 经 口插 管 ,5 例 例行 气 管切 开 ,通 气 时 问3— 5d 4 ,平均
(1 . 03±72)d . 。
最主要因素口 插管后细菌容易在气管导管上增殖并分泌胞外多 】 ,
糖 ,而形成细菌生物被膜 ,而吸氧等临床操作时可导致含有大量 细菌 的生物被膜脱 入下呼吸道而发生感染 ,其次插管或切开术 后 ,呼吸道的自然防御机制被破坏 ,口咽分泌物下行 ,插管时间
[】 平 , 国平 , 平, . 相关 性肺 炎致病 危 险因素 的巢式 3代 薛 张建 等 通气 病例 对 照研究 [ . 三 军 医大学学 报 , 9 , () 8 . J第 ] 1 8 06: 8 9 2 4 『 稿 日 :2 1.31 编 校 :朱 建梅 ] 收 期 000 .7
原体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 ,G 菌对丁胺卡那 ,亚安培南及第 代头孢较为敏感 ,而其他抗生素则耐药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