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秒延时电路
延时器的作用和电路工作原理图解

延时器的作用和电路工作原理图解
电路如上图所示。
工作时,按下S1、S2后,整流电源对C2充电,C2两端的电压迅速达到电源电压值。
同时,电源经R为V1、V2组成的复合管提供基极偏流,使复合管导通,继电器K吸合,其触点K1-1
闭合与S1一起为电器RL提供交流电源,S1、S2松开时RL仍能正常工作;但S1、S2松开后,电容C2经R、复合管放电,使复合管保持导通状态,以维持RL的正常工作;随着时间的延迟,C2上的电压不足以维持复合管的导通,K便释放,电器RL上的电源就被自动切断,从而达到了自动关机的目的。
延时时间的长短由C2和R的时间常数决定,改变C2或R的数值可以改变延时时间的长短(按图中数值延时约7分钟),加大C2或R的数值,延时时间变长,反之时间变短。
这种电路适用于走道上会自动熄灭的照明灯。
实际生活中,延时器是产生混响或回声的效果器。
有模拟延时器,数字延时器、混响器等c它们的原理基本相同,广泛用于舞台音响,卡拉OK。
延迟时间可以从50毫秒到1秒以上,电吉他用的延时器一般为20~476毫秒之间,时间短产生混响效果(大厅效应人时间长则产生回声(山谷效应人电吉他通过延时器之后声音丰富、饱满、有空间感。
回声,则常用于电吉他演奏最高潮时最末一个音符加入,以便出现几个反射回声,情似对山谷呼喊。
分析一个简单的触摸延时电路(220V白炽灯泡控制)

分析一个简单的触摸延时电路(220V白炽灯泡控制)文章来源:原创图片来源:维库一下(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本人会在第一时间删除相关图片)220V灯光触摸延时控制电路电路涉及未经隔离的市电,所以想要自制的朋友在制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电路中,R4、VD3、VD1、C1构成一个9V的电源电路。
R4负责降压,VD3负责隔离,防止9V的电压被泄放掉。
VD1负责稳压,C1负责滤波。
R1、R2、V1组成一个触摸感应电路。
C2、R3组成一个RC时间常数电路,负责延时。
VD2负责隔离。
R5、V2组成一个反相电路,对控制信号进行电平翻转。
C3为高频滤波。
最后面没有标注型号的三极管,可以用9013。
此三极管为晶闸管的截止三极管,负责控制晶闸管。
正常情况下,由于没有触摸信号,所以C2延时电容器上是没有电压的,那么后级的V2是会处于截止状态。
继而后面的NPN三极管在R5电阻的驱动下导通。
这个导通的三极管会分流掉晶闸管的驱动电压,使得晶闸管处于关闭状态。
当有触摸信号后,C2上会有一个9V的电压,不过这个电压是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的。
在电压没有消失之前,这个电压会驱动V2导通,导通的V2会使得后面的NPN三极管截止,继而晶闸管会在R6的驱动下开始导通。
使得220V的交流电构成一个大电流的回路。
然后灯泡就会点亮。
当C2上的电压在一定时间消失后,各个元器件的状态翻转,晶闸管会在交流过零后自动关闭。
整个电路等待下一次的触发。
图中的C2延时电容器和R3决定了灯泡持续亮起的时间。
两个元件的值越大,亮起的时间就会越长,不过,R3的阻值不能太大,太大会导致V2不能有效导通,所以可以增大电容器的值。
图中的A1015、C1815在原来都是常用元件,不过现在常用元件都是9012和9013,管脚排列不同。
晶闸管可以采用MCR100-6或者MCR100-8。
整流桥可以用1N4007搭建或者用集成整流桥2W10。
R4电阻应采用功率稍大的电阻器,比如1W左右的。
20秒录音笔电路的实验报告

20秒录音笔电路的实验报告20秒录音笔电路的实验报告如下:实习内容电路中R1、R2、R3、C6为驻极体话筒MIC提供工作电压,话筒输出的信号经C1、C2耦合进入ISD1820的4脚和5脚;芯片内置自动增益控制(AGC)电路,C5为AGC电容;芯片10脚外接了一个振荡电阻R5,这个电阻可以采用80-200KQ,本套件采用了100KQ,改变其阻值的大小可以改变录音时间和质量,比如这个电阻为200KQ时,录音时间为20秒。
接通3-5V电源后,按住录音按钮S3,指示灯LED会点亮,录音在10秒后或松开S3时停止;放音有三种情况:1.边沿触发放音,按S2-下,即将全段录音放出,2、电平触发放音,按住S1时放音,松开即停,3、循环放音,闭合S4(就是把短路帽插在两根插针上)按S2---下开始循环放音,只有断电才停止。
ISD1820弓|脚描述:电源(VCC):芯片内部的模拟和数字电路使用的不同电源总线在此引脚汇合,这样使得噪声最小。
去耦合电容应尽量靠近芯片。
地线(VSSA,VSSD):芯片内部的模拟和数字电路的不同地线汇合在这个引脚。
录音(REC):高电平有效,只要REC变高(不管芯片处在节电状态还是正在放音),芯片即开始录音。
录音期间,REC必须保持为高。
REC变低或内存录满后,录音周期结束,芯片自动写人一个信息结束标志(EOM),使以后的重放操作可以及时停止。
然后芯片自动进入节电状态。
注:REC的上升沿有84毫秒防颤,防止按键误触发。
边沿触发放音(PLAYE):此端出现上升沿时,芯片开始放音。
放音持续到EOM标志或内存结束,芯片自动进入节电状态。
放音后,可以释放PLAYEo电平触发放音(PLAYE):此端从低变高时,芯月开始放音。
持续至此端回到低电平或遇到EOM标志,或内存结束。
放音结束后自动进入节电状态。
录音指示(/RECLED):处于录音状态时,此端为低,可驱动LED。
此外,放音遇到EOM标志时,此端输入-一个低电平脉冲。
延时电路

3DG6晶体管1只,3AX31晶体管1只,47KΩ微调电阻1只,100μF/3V电解电容1只,印制线路板1块,5号电池1节,1.5V/0.1A小电珠1只。
电子频闪灯是由晶体管组成的互补多谐振荡器,电路如图2-1所示,通电后产生自激振荡,驱动小电珠HL不断闪烁。
接通电源后,电流即通过电阻R向电容C充电,当充电到一定程度时,晶体管VT1导通,同时,VT2亦导通,使小电珠HL发光。
此时,电容C放电,A点电位下降,VT1得不到正常工作偏压而截止,VT2也随之截止,HL不发光。
此时电路恢复初始状态,电流通过R再次向C充电……这样周而复始,使HL不断闪烁。
(R表示该电阻值可通过调整后确定)晶体管VT1、VT2要分别选用β大于30的金属壳三极管3DG6、3AX31,或塑封三级管9011、9012,R微调电阻调节时要注意有一定的电阻值存在,不要调到电阻很小的值,否则易损坏三极管。
(四)调试将印制板的正、负端的引出线分别与1.5V电池的正、负端连接,此时可看到小电珠不断闪烁。
若小电珠不闪,应仔细检查电路是否有错焊或假焊;若小电珠常亮不闪,则说明R值太小,造成充放电时间太短,使HL闪烁频率太快,使人眼无法看出它在闪烁,只认为常亮而不闪。
这时只需用小螺丝刀调节47KΩ微调电阻,通过调节可使小电珠达到理想的频闪效果。
(使用微调电阻时,千万不要将电阻值调至零)本LED广告彩灯电路采用两只NPN三极管8050驱动多只LED组成,其工作原理是:1、每个8050三极管可以驱动八到十六个发光二极管。
只有相同发光电压(不同颜色的发光电压一般不同)的发光二极管才可以并联使用。
可以将发光二极管接成需要的图案,表达设计者的意图。
2、彩灯闪烁的周期是:T=0.7×(R1+R3)×C2+0.7×(R2+R4)×C1 根据闪烁快慢要求选择R1,R2,R3,R4,C1,C2的参数。
调节电位器R1、R2的大小,可以改变闪烁速度。
RC延时电路延时时间计算

计算公式:
延时时间= —R*C*ln((E-V)/E)
其中: “—”是负号;电阻R和电容C是串联,R的单位为欧姆,C的单位为F;E 为串联电阻和电容之间的电压,V为电容间要达到的电压。
ln是自然对数,在EXCEL系统中有函数,计算非常方便。
经过实际对比计算结果是吻合的。
例如:R(150K)和C(1000UF)之间的电压为12V,当电容C两极的电压达到3伏时的时间:
=—(150*1000)*(1000/1000000)*ln((12-3)/12)=43(秒)
可根据RC电路的充电公式:Vc=E(1-e-(t/R*C))推算
R=2.2K C=100PF.电源电压为20V.我想知道电容两端电压从0V上升到13V所用的时间T怎么算? 这个比较实际,初态和终态都有了
13=20 (1-exp(-Td/RC) );
13/20 = 1-exp (-Td/RC);
7/20 = exp(-Td/RC);
ln (7/20) = -Td/RC;
Td = 1.0498 RC;。
触摸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触摸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一、工作原理触摸式延时开关有一个金属感应片在外面,人一触摸就产生一个信号触发三极管导通,对一个电容充电,电容形成一个电压维持一个场效应管管导通灯泡发光。
当把手拿开后,停止对电容充电,过一段时间电容放电完了,场效应管的栅极就成了低电势,进入截止状态,灯泡熄灭。
触摸式延时开关电路虚线右面是普通照明线路,左部是电子开关部分。
VD1~VD4、VS 组成开关的主回路,IC组成开关控制回路。
平时,VS处于关断状态,灯不亮。
VD1~VD4输出220V脉动直流电经R5限流,VD5稳压,C2滤波输出约12V左右的直流电供IC使用。
此时LED发光,指示开关位置,便于夜间寻找开关。
IC为双D触发器,只用其中一个D触发器将其接成单稳态电路,稳态时1脚输出低电平,VS关断。
当人手触摸一下电极M时,人体泄漏电流经R1、R2分压,其正半周使单稳态电路翻转,1脚输出高电平,经R4加到VS的门极,使VS开通,电灯点亮。
这时1脚输出高电平经R3向电容C1充电,使4脚电平逐渐升高直至暂态结束,电路翻回稳态,1脚突变为低电平,VS失去触发电压,交流电过零时即关断,电灯熄灭。
二、按钮触摸开关按动按钮开灯后,电路能自动延时关灯,电路如图二所示。
D1为开关所在的安装位置做指示,D2~D5组成桥式整流,将50Hz的的交流电整流为100Hz的脉动直流电压,按下K1,电流经过R3限流后通过D6为C1充电,同时V1的控制极得到触发电压,V1导通,灯泡点亮。
松手后K1自动复位断开,C1开始放电,为V1的控制极继续提供触发电压,V1继续导通,灯泡继续亮,当C1两端电压低于0.7V时,V1控制极失去有效的触发电压,此时V1阳极的脉动电流到0点时,与阴极电压相等而关断,灯泡熄灭,这就是单向可控硅的“过0关断”。
调整R2的阻值,使C1有效放电时间达到40~60秒钟最好。
图三电路多了一只用三极管组成的反相器,利用C1充电时间做灯泡点亮的延时时间。
微波感应延时节电灯开关——电子科技制作案例

微波感应延时节电灯开关——电子科技制作案例这里介绍的微波感应延时节电灯具有微波探测人体与光亮检测同时控制功能,它只在环境自然光线变暗、且有人来时才自动点亮;人离开后延时自动熄灭。
该延时节电灯非常适合在楼道、卫生间、庭院等处安装使用,它可杜绝“长明灯”现象,达到节约电能和延长电灯泡使用寿命的目的。
弄懂工作原理微波感应延时节电灯的电路如图24-1所示,它由新型微波探测器A、延时与光敏双重控制交流开关、电源变换器等部分电路构成。
图24-1 微波感应延时节电灯电路图接通电源,220V交流电经电容器C3降压限流、稳压二极管VD1稳压、晶体二极管VD2半波整流和电容器C2滤波后,输出约12.3V 直流电压,供控制电路用电。
平时,通电的微波探测器A在其环状天线W的轴芯方向产生一个半径2~6m(可调)的椭圆形空间微波探测场,构成了立体方位的探测区域。
此状态下微波探测器A的输出端OUT输出低电平,晶体三极管VT1和VT2均处于截止状态,双向晶闸管VS因控制极无合适触发电流而处于截止状态,电灯H无电不发光。
当有人经过探测区时,其反射回波使原波的场频频率(或相位)相应发生变化,这一变化信号经天线W接收和微波探测器A内部专用微处理器一系列检出、放大、整形、延时处理后,从输出端OUT输出高电平脉冲信号,致使晶体三极管VT1和VT2先后导通,导通的晶体三极管VT1使电容器C1快速充上≥12V的直流电压,导通的晶体三极管VT2使双向晶闸管VS获得触发电流而导通,电灯H通电发光。
人离开探测区后,虽然微波探测器A的输出端OUT很快(≥5s)恢复低电平、晶体三极管VT1截止,但由于电容器C1所储存的电荷通过电阻器R2继续向晶体三极管VT2提供合适的偏流,所以晶体三极管VT2和双向晶闸管VS会延时导通一段时间,电灯H不会马上熄灭。
经过一段时间(延时时间),电容器C1两端放电电压下降到一定数值,双向晶闸管VS因得不到足够的触发电流而在交流电过零时关断,电灯H自动熄灭。
触摸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触摸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一、工作原理触摸式延时开关有一个金属感应片在外面,人一触摸就产生一个信号触发三极管导通,对一个电容充电,电容形成一个电压维持一个场效应管管导通灯泡发光。
当把手拿开后,停止对电容充电,过一段时间电容放电完了,场效应管的栅极就成了低电势,进入截止状态,灯泡熄灭。
触摸式延时开关电路虚线右面是普通照明线路,左部是电子开关部分。
VD1~VD4、VS 组成开关的主回路,IC组成开关控制回路。
平时,VS处于关断状态,灯不亮。
VD1~VD4输出220V脉动直流电经R5限流,VD5稳压,C2滤波输出约12V左右的直流电供IC使用。
此时LED发光,指示开关位置,便于夜间寻找开关。
IC为双D触发器,只用其中一个D触发器将其接成单稳态电路,稳态时1脚输出低电平,VS关断。
当人手触摸一下电极M时,人体泄漏电流经R1、R2分压,其正半周使单稳态电路翻转,1脚输出高电平,经R4加到VS的门极,使VS开通,电灯点亮。
这时1脚输出高电平经R3向电容C1充电,使4脚电平逐渐升高直至暂态结束,电路翻回稳态,1脚突变为低电平,VS失去触发电压,交流电过零时即关断,电灯熄灭。
二、按钮触摸开关按动按钮开灯后,电路能自动延时关灯,电路如图二所示。
D1为开关所在的安装位置做指示,D2~D5组成桥式整流,将50Hz的的交流电整流为100Hz的脉动直流电压,按下K1,电流经过R3限流后通过D6为C1充电,同时V1的控制极得到触发电压,V1导通,灯泡点亮。
松手后K1自动复位断开,C1开始放电,为V1的控制极继续提供触发电压,V1继续导通,灯泡继续亮,当C1两端电压低于0.7V时,V1控制极失去有效的触发电压,此时V1阳极的脉动电流到0点时,与阴极电压相等而关断,灯泡熄灭,这就是单向可控硅的“过0关断”。
调整R2的阻值,使C1有效放电时间达到40~60秒钟最好。
图三电路多了一只用三极管组成的反相器,利用C1充电时间做灯泡点亮的延时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航空大学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电子课程设计报告题目:20秒延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指导老师:黄昌光学生姓名:汪檑学号: 11081430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 110814测试与光电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测控技术与仪器系110814班学号11081430 姓名汪檑课题名称:20秒延时电路的设计与制作课题要求:1、熟悉555型集成时基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掌握555型集成时基电路的基本应用3、用555型集成时基电路设计并制作一个20秒延时电路课题进程:第13周周一:分配任务,确定课题名称和课题要求,同时确定小组成员;第13周周一至周四:学习555时基电路的电路结构和逻辑功能,完成20秒延时电路的设计;第13周周四:电路设计检查;第14周周一:老师辅导,对于不懂的地方向老师请教;第14周周四:验收电路板。
指导教师:黄昌光摘要555定时器是电子工程领域中广泛使用的一种中规模集成电路,它将模拟与逻辑功能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具有结构简单、使用电压范围宽、工作速度快、定时精度高、驱动能力强等优点。
555定时器配以外部元件,可以构成多种实际应用电路。
广泛应用于产生多种波形的脉冲振荡器、检测电路、自动控制电路、家用电器以及通信产品等电子设备中。
此次课程设计是基于555型集成时基电路设计并制作一个20秒延时电路,它结构简单,功能稳定,是555时基电路在实际应用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555时基电路;延时电路。
1、设计要求与目的 (1)1.1设计要求 (1)1.2设计目的 (1)2、555电路功能介绍 (2)2.1电路结构及逻辑功能 (2)2.2 555时基电路的主要参数 (4)2.3等效电路 (4)3、电路设计方案 (6)3.1方案一 (6)3.2方案二 (6)3.3方案三 (7)3.4方案优选 (8)4、制作与调试 (8)4.1面包板的使用 (8)4.1.1面包板 (8)4.1.2面包板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 (9)4.2电路的制作 (9)4.3电路仿真与调试 (10)5、元器件的选择 (10)6、小结 (11)7、参考文献 (12)1、设计要求与目的1.1设计要求用555时基电路设计并制作一个20秒延时电路。
要求:1、熟悉555型集成时基电路的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
2、掌握555型集成时基电路的基本应用3、用555型集成时基电路设计并制作一个20秒延时电路1.2设计目的1、利用所学电子技术基本知识来进行综合性设计实验,以巩固所学理论。
2、熟练掌握555定时器的几种工作模式及其应用。
3、学会利用Proteus软件来绘制电路原理图。
4、提高对电路的分析计算能力及动手能力。
2、555电路功能介绍2.1电路结构及逻辑功能图1为555时基电路的电路结构和8脚双列直插式的引脚图,由图可知555电路由电阻分压器、电压比较器、基本RS触发器、放电管和输出缓冲器5个部分组成。
它的各个引脚功能如下:1脚:GND(或Vss)外接电源负端VSS或接地,一般情况下接地。
2脚:为C2比较器的信号输入端V2l又称为触发端。
它们输入的信号可以是数字信号也可以是模拟信号,分别与比较器所设置的参考电压进行比较便于控制输出状态。
3脚:OUT(或Vo)输出端。
4脚:R是直接清零端。
当R端接低电平,则时基电路不工作,此时不论TR、TH处于何电平,时基电路输出为“0”,该端不用时应接高电平。
5脚:CO(或VC)为控制电压端。
若此端外接电压,则可改变内部两个比较器的基准电压,当该端不用时,应将该端串入一只0.01μF 电容接地,以防引入干扰。
6脚:为C1比较器的信号输入端V1l又称阈值段TH;7脚:D放电端。
该端与放电管集电极相连,用做定时器时电容的放电。
电阻分压器由三个5kΩ的等值电阻串联而成。
电阻分压器为比较器C1、C2提供参考电压,比较器C1的参考电压为2/3Vcc,加在同相输入端,比较器C2的参考电压为1/3Vcc,加在反相输入端。
比较器由两个结构相同的集成运放C1、C2组成。
高电平触发信号加在C1的反相输入端,与同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压比较后,其结果作为基本RS触发器R端的输入信号;低电平触发信号加在C2的同相输入端,与反相输入端的参考电压比较后,其结果作为基本RS触发器S 端的输入信号。
基本RS触发器的输出状态受比较器C1、C2的输出端控制。
8脚:VCC(或VDD)外接电源VCC,双极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是4.5~16V。
CMOS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为3~18V,一般用5V。
在1脚接地,5脚未外接电压,两个比较器C1、C2基准电压分别为2/3Vcc,1/3Vcc的情况下,555时基电路的功能表如表1示。
2.2 555时基电路的主要参数555时基电路的主要参数有电源电压、静态电流、定时精度、阈值电压、阈值电流、触发电压、触发电流、复位电压、复位电流、放电电流、驱动电流及最高工作频率。
2.3等效电路555时基电路内部既有模拟电路,又有数字电路,读图和应用十分不便,为便于一目了然地理解555的功能,可以将555电路的数字与模拟功能合在一起考虑,进行化简。
图2是图1(a)中555电路的内电路方框图简化成为带一个放电开关的特殊的RS触发器,其逻辑功能见表3所示。
化简后的特殊RS触发器输出电压Vo与输入电压VTH及VTR的关系见表4所示。
3、电路设计方案3.1方案一开机延时输出高电平电路该电路如图3所示。
当开机接通电源后,由于电容C 来不及充电,555 的②、⑥脚处于高电平,③脚输出低电平。
随着电容 C 充电,555 的②、⑥脚电位开始下降,直到②脚电位低于1/3Vcc时,电路发生翻转,输出端Uo 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并一直保持下去。
开机延迟时间Tw =1.1 RC 。
二极管VD是为电惊断电后电容C 放电而设置的。
这种电路一般用来控制电源电路的延迟接通。
3.2方案二开机延时输出低电平电路该电路如图4所示。
当电路接上电源后,由于电容C 来不及充电,555 的②、⑥脚处于低电平,③脚输出高电平。
随着电容 C 充电,555 的②、⑤脚电位开始上升,直到②脚电位升到2/3Vcc,电路发生翻转,输出端Uo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并一直保持下去。
延迟时间tw = 1.1 RC 。
这种电路多用来控制整机电路中的局部电路在开机工作一定时间后断开电帽、而使其停止工作。
3.3方案三单稳态触发式定时电路该电路如图5所示。
这里将555 接成单稳态形式,平时按钮开关S 处于常开状态555 的③脚输出低电平。
此时内部放电开关闭合,电容C 上的电压为零。
当按下按钮开关S时,触发电路翻转, 555 的③脚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电路进入暂稳状态。
暂态时间结束后,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暂态时间to 即为定时时间t w = 1.1 RC 。
这种电路每按动一次开关S ,电路就进入定时工作状态一次,所以这种电路适用于需要手动控制定时工作的场合。
3.4方案优选我们此次选用的是单稳态触发式定时电路,暂稳态的持续时间Tw(即为延时时间)取决于外接元件R、C的大小:Tw=1.1RC以发光二极管来显示延时效果,在3脚加一个LED灯,再加一个保护电阻接地就制作好了。
单稳态触发器具有如下特点:1)无触发信号时,电路处于稳态,输出为0;2)外加触发信号时,电路转换到暂态,输出为1;3)触发信号消除后,自动转换到稳态,输出为0。
我们选用的电容C为220uF,由Tw=1.1RC可求出R=Tw/1.1R=20s/1.1*220uF=82.644kΩ≈80kΩ4、制作与调试4.1面包板的使用4.1.1面包板面包板(集成电路实验板)是电路实验中一种常用的具有多孔插座的插件板,在进行电路实验时,可以根据电路连接要求,在相应孔内插入电子元器件的引脚以及导线等,使其与孔内弹性接触簧片接触,由此连接成所需的实验电路。
图6为SYB—118型面包板示意图,为4行59列,每条金属簧片上有5个插孔,因此插入这5个孔内的导线就被金属簧片连接在一起。
簧片之间在电气上彼此绝缘。
插孔间及簧片间的距离均与双列直插式(DIP)集成电路管脚的标准间距2.54mm相同,因而适于插入各种数字集成电路。
图64.1.2面包板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插入面包板上孔内引脚或导线铜芯直径为0.4~0.6mm,即比大头针的直径略微细一点。
元器件引脚或导线头要沿面包板的板面垂直方向插入方孔,应能感觉到有轻微、均匀的摩擦阻力,在面包板倒置时,元器件应能被簧片夹住而不脱落。
面包板应该在通风、干燥处存放,特别要避免被电池漏出的电解液所腐蚀。
要保持面包板清洁,焊接过的元器件不要插在面包板上。
4.2电路的制作本次电子课程设计是在面包板上实现的,由于555单稳态触发式定时电路结构比较简单,所以在制作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
由于是第一次使用面包板,所以在接线过程中需要学习面包板的使用。
面包板的背面有些地方没有接触好,我们用导线连接一下就好了,总体来说制作过程还是很顺利的。
4.3电路仿真与调试此次设计的20秒延时电路的仿真与调试是在Proteus仿真软件上进行的。
仿真后结果如图7所示:图75、元器件的选择表一元件清单元器件型号数量芯片NE555 1 瓷片电容0.01uF 1电阻470Ω 2 发光二极管5AR3UD12 1电解电容220uF 1电阻80kΩ 16、小结经过近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我们组的成员都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我们将理论运用如实践,并制作出了以555单稳态触发式定时电路为基础的20秒延迟电路,虽然在制作过程中因为对器件的使用和电路原理理解的不那样透彻,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学习和求助老师和同学都一一解决了,这让我觉得非常的开心和有成就感。
通过这次制作延时电路,最大的收获是重新学习了555电路,更加深刻的知道了老师所说的“神奇的电路”的应用。
这次课程设计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很大,使我对数字电路又一更深的了解,更知道数字电路在生活中的体现是如此的多。
同时也暴露了自身的的不足,比如以前有些知识点学的并不是很扎实。
通过这次实践我从新捡起了一些遗忘的知识,明白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痛苦。
我觉得这种课程设计非常的有必要,它锻炼了我们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对我们以后的就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对我们的启蒙作用,以前以为设计电路离我们非常的远,但通过这次电子课程设计,知道自己也能够设计并制作电路,增强了自己动手制作电路的信心。
7、参考文献[1]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康华光主编.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3]邱关源原著.电路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张庆双主编.实用电子电路200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5]彭介华主编.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指导.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2008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