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延时控制电路
三极管控制原理

三极管控制原理三极管(Transistor)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电路中的信号放大、开关控制等方面。
它的控制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和PN结的电子流动规律。
三极管的结构由三个不同掺杂的半导体材料构成,分别是P型半导体、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因此得名三极管。
其中的两个PN 结分别称为输入结和输出结,另一个区域称为中间区域。
根据掺杂材料的不同,三极管分为NPN型和PNP型两种。
在三极管的工作中,输入结和输出结分别连接在电路中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中间区域则承担着信号放大和控制的作用。
当输入信号加在输入结上时,由于P型和N型半导体的电子流动特性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电子流动情况。
在NPN型三极管中,当输入信号为正向电流时,P型基区的电子会被PN结扩散,形成电子云。
而这些电子云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向N型集电极区域移动,形成电流。
这时,三极管的输出电流会远大于输入电流,实现了信号的放大。
在PNP型三极管中,由于P型和N型材料的掺杂类型相反,电流流动的方向也相反。
当输入信号为负向电流时,N型基区的电子会被PN结扩散,形成电子云。
这些电子云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向P型集电极区域移动,形成电流。
同样地,三极管的输出电流也会远大于输入电流。
三极管的控制原理主要基于PN结的电子流动规律。
当输入电流较小时,可以通过控制输入电流的大小来控制输出电流的变化,实现对信号的放大或控制。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与输入特性有很大的关系,在电子电路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三极管型号和工作点。
除了在信号放大方面的应用,三极管还可以作为开关来控制电路的通断。
当输入电流为低电平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输出电流为低电平;当输入电流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输出电流为高电平。
这种开关特性使得三极管在数字电路中有广泛的应用。
三极管的控制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性和PN结的电子流动规律。
通过控制输入电流的大小,可以实现对输出电流的放大或控制。
单片机三极管驱动电路

单片机三极管驱动电路
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单片机(Microcontroller)已经成为了各种电子设备的核心控制器。
单片机通过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接口功能,能够实现各种复杂的控制任务。
而在很多应用中,单片机需要驱动外部的电路或器件,其中常用的驱动电路之一就是三极管驱动电路。
三极管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器件,它具有放大和开关功能,能够在电子电路中起到很好的驱动作用。
在单片机驱动外部电路时,通常会使用三极管来放大电流或控制电压,以实现对外部器件的控制。
单片机驱动三极管的电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单片机输出端口,单片机通过其输出端口来控制三极管的导通和截止,从而控制外部器件的工作状态。
2. 驱动电路,单片机的输出端口通常只能提供较小的电流,无法直接驱动外部的大功率负载。
因此通常需要通过驱动电路来放大输出端口的电流或电压,以驱动三极管的工作。
3. 三极管,三极管作为电路的关键部分,起到放大电流或控制电压的作用,能够实现对外部负载的驱动。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驱动要求和外部负载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三极管型号和设计合理的驱动电路。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功耗等因素,以确保电路工作的稳定和可靠。
总的来说,单片机三极管驱动电路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能够实现对外部器件的精确控制和驱动,为各种电子设备的功能实现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因此,对单片机三极管驱动电路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将会在未来的电子技术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极管控制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极管控制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
电磁继电器是通过电流来控制开关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当继电器的控制电路通电时,电流会流经线圈,产生磁场,使得铁芯上的可动触头被吸引,接通继电器的主电路,从而实现开关控制。
三极管是一种电子元器件,其特点是可以放大电流和电压。
在控制电磁继电器时,通常需要使用三极管放大控制信号,使得线圈中的电流达到控制范围之内,同时避免过大电流对电路的损坏。
具体的工作原理是将控制信号通过基极输入到三极管中,经过放大后输出到线圈中,激活继电器的操作。
同时,为了避免电磁感应产生的反向电动势对电路造成干扰,通常还需要加入反向二极管来保护电路稳定性。
总的来说,三极管控制电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简单明了,是一种常用的开关控制方式。
三极管控制继电器

三极管控制继电器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继电器线圈需要流过较大的电流(约50mA)才能使继电器吸合,一般的集成电路不能提供这样大的电流,因此必须进行扩流,即驱动。
图所示为用NPN型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电路图,图中阴影部分为继电器电路,继电器线圈作为集电极负载而接到集电极和正电源之间。
当输入为0V时,三极管截止,继电器线圈无电流流过,则继电器释放(OFF);相反,当输入为+VCC时,三极管饱和,继电器线圈有相当的电流流过,则继电器吸合(ON)。
图用NPN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电路图
当输入电压由变+VCC为0V时,三极管由饱和变为截止,这样继电器电感线圈中的电流突然失去了流通通路,若无续流二极管D将在线圈两端产生较大的反向电动势,极性为下正上负,电压值可达一百多伏,这个电压加上电源电压作用在三极管的集电极上足以损坏三极管。
故续流二极管D的作用是将这个反向电动势通过图中箭头所指方向放电,使三极管集电极对地的电压最高不超过+VCC +。
图中电阻R1和R2的取值必须使当输入为+VCC时的三极管可靠地饱和,即有,,例如,在图中假设Vcc = 5V,,,则有
若取R2=,则R1<,为了使三极管有一定的饱和深度和兼顾三极管电流放大倍数的离散性,一般取R1=,左右即可。
图用PNP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电路图
图比较NPN三极管变为PNP三极管,电流方向、电压极性和继电器逻辑都应有所变化。
当输入为0V时,三极管饱和,从而使继电器线圈有相当的电流流过,继电器吸合;相反,当输入为+VCC时,三极管截止,继电器释放。
音响、延时控制电路

06519课题音响、延时控制电路一.目的要求掌握电路的装配和调试的要求与方法,并能独立排除加工过程中遇到的简单故障,初步掌握简单电路的实样测绘操作技能。
二.授课内容1.概述遥控控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控制方式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光控、声控等。
声控就是利用声音通过声/电传感器和控制电路最终达到控制的目的。
声控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但抗干扰性能较差。
本电路就是利用声音控制红、绿指示灯的亮、灭,实际应用时将继电器的触头去控制门铃、蜂鸣器、灯光、报警电路等,就可以实现遥控控制。
2.电路分析(附图后)电路由话筒、两级音频放大电路、射极耦合触发器、微分电路、单稳态触发器、驱动电路、指示灯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等组成。
话筒是一个声/电传感器,将声音信号变成电信号,作为控制信号源。
话筒输送来的电信号非常微弱,必须经过两级音频放大器(V4,V5)的放大才足以推动控制电路。
放大电路采用分压式偏置电路、直流电流串联负反馈和电容器耦合,具有工作稳定、频带宽等优点。
被放大的音频信号加至射极耦合触发器(V6,V7)的输入端,经过整形、变换,输出矩形波信号。
C9、R20组成微分电路,将矩形波变换成正、负尖脉冲。
单稳态触发器稳态时V9处于饱和状态,集电极输出低电平;通过V16将负尖脉冲加至V9的基极,使V9发生翻转,由饱和变为截止状态,进入暂态过程,集电极输出高电乎。
从波形图上也能看出,暂态过程期间,再次出现负尖触发脉冲将不会改变电路的状态,起到了避免驱动电路频繁动作的作用。
驱动电路和指示灯电路在单稳态触发器处于稳态期间,V10截止,继电器失电释放,发光二极管V18(红)发光,V17(绿)熄灭;在单稳态触发器处于暂态期间,V10饱和,继电器得电吸合,V17发光,V18熄灭。
暂态过程的时间取决于RP2,R22,C10的数值,通过改变以上元件的参数可以调整暂态时间的长短。
直流稳压电源是典型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
三.技能训练1.电路图2.工具、仪器仪表和器材准备(1)常用电子组装工具一套,万用表一只。
触摸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触摸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一、工作原理触摸式延时开关有一个金属感应片在外面,人一触摸就产生一个信号触发三极管导通,对一个电容充电,电容形成一个电压维持一个场效应管管导通灯泡发光。
当把手拿开后,停止对电容充电,过一段时间电容放电完了,场效应管的栅极就成了低电势,进入截止状态,灯泡熄灭。
触摸式延时开关电路虚线右面是普通照明线路,左部是电子开关部分。
VD1~VD4、VS 组成开关的主回路,IC组成开关控制回路。
平时,VS处于关断状态,灯不亮。
VD1~VD4输出220V脉动直流电经R5限流,VD5稳压,C2滤波输出约12V左右的直流电供IC使用。
此时LED发光,指示开关位置,便于夜间寻找开关。
IC为双D触发器,只用其中一个D触发器将其接成单稳态电路,稳态时1脚输出低电平,VS关断。
当人手触摸一下电极M时,人体泄漏电流经R1、R2分压,其正半周使单稳态电路翻转,1脚输出高电平,经R4加到VS的门极,使VS开通,电灯点亮。
这时1脚输出高电平经R3向电容C1充电,使4脚电平逐渐升高直至暂态结束,电路翻回稳态,1脚突变为低电平,VS失去触发电压,交流电过零时即关断,电灯熄灭。
二、按钮触摸开关按动按钮开灯后,电路能自动延时关灯,电路如图二所示。
D1为开关所在的安装位置做指示,D2~D5组成桥式整流,将50Hz的的交流电整流为100Hz的脉动直流电压,按下K1,电流经过R3限流后通过D6为C1充电,同时V1的控制极得到触发电压,V1导通,灯泡点亮。
松手后K1自动复位断开,C1开始放电,为V1的控制极继续提供触发电压,V1继续导通,灯泡继续亮,当C1两端电压低于0.7V时,V1控制极失去有效的触发电压,此时V1阳极的脉动电流到0点时,与阴极电压相等而关断,灯泡熄灭,这就是单向可控硅的“过0关断”。
调整R2的阻值,使C1有效放电时间达到40~60秒钟最好。
图三电路多了一只用三极管组成的反相器,利用C1充电时间做灯泡点亮的延时时间。
触摸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

触摸延时开关的工作原理及电路图一、工作原理触摸式延时开关有一个金属感应片在外面,人一触摸就产生一个信号触发三极管导通,对一个电容充电,电容形成一个电压维持一个场效应管管导通灯泡发光。
当把手拿开后,停止对电容充电,过一段时间电容放电完了,场效应管的栅极就成了低电势,进入截止状态,灯泡熄灭。
触摸式延时开关电路虚线右面是普通照明线路,左部是电子开关部分。
VD1~VD4、VS 组成开关的主回路,IC组成开关控制回路。
平时,VS处于关断状态,灯不亮。
VD1~VD4输出220V脉动直流电经R5限流,VD5稳压,C2滤波输出约12V左右的直流电供IC使用。
此时LED发光,指示开关位置,便于夜间寻找开关。
IC为双D触发器,只用其中一个D触发器将其接成单稳态电路,稳态时1脚输出低电平,VS关断。
当人手触摸一下电极M时,人体泄漏电流经R1、R2分压,其正半周使单稳态电路翻转,1脚输出高电平,经R4加到VS的门极,使VS开通,电灯点亮。
这时1脚输出高电平经R3向电容C1充电,使4脚电平逐渐升高直至暂态结束,电路翻回稳态,1脚突变为低电平,VS失去触发电压,交流电过零时即关断,电灯熄灭。
二、按钮触摸开关按动按钮开灯后,电路能自动延时关灯,电路如图二所示。
D1为开关所在的安装位置做指示,D2~D5组成桥式整流,将50Hz的的交流电整流为100Hz的脉动直流电压,按下K1,电流经过R3限流后通过D6为C1充电,同时V1的控制极得到触发电压,V1导通,灯泡点亮。
松手后K1自动复位断开,C1开始放电,为V1的控制极继续提供触发电压,V1继续导通,灯泡继续亮,当C1两端电压低于0.7V时,V1控制极失去有效的触发电压,此时V1阳极的脉动电流到0点时,与阴极电压相等而关断,灯泡熄灭,这就是单向可控硅的“过0关断”。
调整R2的阻值,使C1有效放电时间达到40~60秒钟最好。
图三电路多了一只用三极管组成的反相器,利用C1充电时间做灯泡点亮的延时时间。
三极管开关电路计算

三极管开关电路计算三极管开关电路是一种常用的电路配置,它通过控制三极管的开关状态来实现电路的开关功能。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三极管开关电路的原理、应用以及计算方法。
一、三极管开关电路的原理三极管开关电路由三极管、电源和负载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输入信号,使得三极管的基极电压达到临界电压,从而改变三极管的导通状态。
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电路闭合;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电路断开。
这样就实现了电路的开关功能。
二、三极管开关电路的应用1. 电源开关:将三极管开关电路与电源连接,通过控制输入信号,可以实现对电源的开关控制。
这在电子设备中经常使用,可以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节省能源。
2. 电流放大:三极管开关电路还可用于电流放大,将小信号电流放大为大信号电流。
这在音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等电子设备中广泛应用。
3. 时序控制:三极管开关电路可以实现时序控制功能,用于控制设备的启动、停止、暂停等操作。
在计算机、通信设备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三、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计算方法三极管开关电路的计算方法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电流计算、电压计算和功率计算。
1. 电流计算:在三极管开关电路中,电流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常需要计算输入电流、输出电流和负载电流。
其中,输入电流可以通过基极电流和发射极电流之和得到;输出电流可以通过集电极电流得到;负载电流可以通过负载电压和负载电阻之比得到。
2. 电压计算:电压计算是为了保证电路的正常工作,需要计算电源电压、基极电压、发射极电压和集电极电压等。
其中,电源电压需要根据负载电阻和负载电流计算得到;基极电压需要根据电源电压和基极电流计算得到;发射极电压可以通过基极电压和基极-发射极间的电压降之差得到;集电极电压可以通过负载电压和负载电阻之差得到。
3. 功率计算:功率计算是为了评估电路的功率消耗和输出功率,需要计算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
其中,输入功率可以通过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之积得到;输出功率可以通过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之积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