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室外通风口的设置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

建筑设计中自然通风的实现及自然通风是一种利用自然风力进行室内空气流通的设计方式,可以在建筑中提供清新舒适的空气环境,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冷热负荷,节约能源。

以下是实现自然通风的一些方法和技术。

1.建筑布局: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布局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室内。

例如,多设置门窗,将室内与室外空气连接,使自然风能够自由进出;同时应尽量避免局部形成死角,以减少空气的停滞。

2.通风口设计:通风口是实现自然通风的关键设备之一、可以通过设置风口和排气口来帮助自然风进出建筑。

风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的向风面或顶棚上,可以利用气流的差异来实现自然通风。

排气口一般设置在建筑的背风面或地面上,用于排出废气和热气。

3.屋顶设计:屋顶是建筑最容易受到太阳辐射和气温影响的部分,合理的屋顶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

例如,可以采用浅色材料覆盖屋顶,减少太阳辐射吸收;同时可以设置天窗或天棚等透光装置,引入自然光线和空气。

4.窗户设计:窗户是建筑通风的重要途径。

合理的窗户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风力进行通风。

窗户的位置、尺寸和开启方式都需要考虑到建筑的风向和气流路径。

例如,可以设置大小不一的窗户,配合建筑的布局和气流路径,实现自然风的自由进出。

5.遮阳和隔热措施:在实现自然通风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建筑的遮阳和隔热措施,以减少太阳辐射和热量的进入。

可以使用遮阳板、树荫等方式阻挡太阳辐射;同样,可以使用隔热材料和隔热层来减少热量的传递。

6.利用地形和环境:建筑周围的地形和环境条件也对自然通风起到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周围的绿化和水体来引导自然风进入建筑。

例如,可以设计庭院或花园,利用树木和草坪来降低环境温度,增加风力。

7.控制系统:在建筑中还可以使用自动控制系统来调节自然通风。

例如,可以使用风速和温度传感器来监测室内外的气候状况,根据设定的参数来控制通风口和窗户的开关,以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综上所述,实现建筑设计中的自然通风需要考虑布局、通风口、屋顶、窗户、遮阳和隔热、地形和环境等多个因素,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进行调节。

住宅建筑的通风与采光设计

住宅建筑的通风与采光设计

住宅建筑的通风与采光设计住宅建筑的通风与采光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良好的通风与采光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还能节约能源,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品质。

通风设计通风是指通过自然或机械的方式,使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交换,以达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排除室内污染物和异味等目的。

在住宅建筑中,通风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窗户设计:窗户是住宅建筑中最主要的通风口。

窗户的大小、位置和类型都会影响室内的通风效果。

合理设置窗户的位置和大小,可以使室内空气形成良好的流动,提高通风效果。

2.门的设计:门的设计也应考虑通风需求。

例如,可以设置滑动门或折叠门,以节省空间,并便于通风。

3.通风道的设计:在住宅建筑中,应设置适当的通风道,以引导室内空气流通。

通风道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整体布局和室内外气压差,以提高通风效率。

4.绿色植物的运用:绿色植物可以通过蒸腾作用,增加室内湿度,并有助于室内空气的净化。

因此,在住宅建筑的通风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绿化布局,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采光设计采光是指通过窗户等采光口,使室内获得自然光照。

良好的采光设计可以提高居住者的舒适度,减少能源消耗,并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住宅建筑中,采光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窗户设计:窗户是住宅建筑中最主要的采光口。

窗户的大小、位置和类型都会影响室内的采光效果。

合理设置窗户的位置和大小,可以使室内获得均匀、充足的自然光。

2.窗户的布局:窗户的布局应考虑室内的功能分区。

例如,起居室、卧室等主要生活区域应设置较多的窗户,以保证充足的采光。

3.反光材料的应用:在住宅建筑中,可以运用反光材料,如镜子、金属等,以增加室内光线的反射,提高采光效果。

4.绿色植物的运用: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此外,植物还可以起到美化和遮挡阳光的作用,使室内光线更加柔和。

住宅建筑的通风与采光设计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地下室窗户与通风口设计施工方案

地下室窗户与通风口设计施工方案

地下室窗户与通风口设计施工方案地下室是房屋中重要的一部分,地下室的通风与采光对于房屋的保护和使用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地下室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地下室窗户与通风口的设计施工方案必须得到充分重视。

本文将就地下室窗户与通风口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讨论,并给出详细的建议。

一、设计原则及考虑因素1. 安全性:地下室窗户和通风口的设计必须满足安全要求,考虑到地下室的特殊环境,应选择耐压、耐腐蚀的材料,确保其稳固性和耐用性。

2. 采光和通风:地下室是相对封闭的空间,因此窗户和通风口的设计应注重采光和通风效果。

窗户的尺寸和位置应充分考虑到自然光的进入,通风口的数量和大小要根据地下室面积和使用需求确定。

3. 防止渗水和防潮:地下室容易受到地下水的渗透和潮气的侵蚀,因此地下室窗户和通风口的设计应采取防水和防潮措施,确保地下室的干燥性和舒适性。

4. 隔音效果:地下室位于地下层,周围环境噪音相对较大,所以窗户和通风口的设计应注重隔音效果,选择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和构造设计,减少噪音对地下室的干扰。

二、地下室窗户设计施工方案1. 窗户材料的选择:地下室窗户应使用符合建筑标准的耐压材料,如钢化玻璃、钢铝复合窗等。

钢化玻璃具有高强度和安全性好的特点,能够有效抵御外界压力。

钢铝复合窗则结合了钢和铝的优点,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和隔音效果。

2. 窗户尺寸和位置的确定:地下室窗户的尺寸和位置应根据地下室的平面布局和使用要求来确定。

在选择窗户尺寸时,应充分考虑到自然光的进入,保证地下室的采光效果。

窗户的位置应选择通风良好的地方,与地下室内部布局相匹配。

3. 窗框和密封处理:窗框是窗户的支撑结构,应选择耐用性好且具有防水性能的材料。

安装窗框时,应进行密封处理,以防止雨水和地下水的渗透。

4. 窗户安全措施:地下室窗户应安装防盗锁具,以确保地下室的安全。

同时,窗户的开启方式应灵活便捷,方便日常使用和紧急疏散。

三、地下室通风口设计施工方案1. 通风口的数量和大小:通风口的数量和大小应根据地下室的面积和使用需求确定。

phoenics室外通风操作详解

phoenics室外通风操作详解

Phoenics室外通风操作详解概述Phoenics室外通风系统是一款能够提供室外空气质量改善的智能化系统,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

该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室内气味、烟雾等问题,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Phoenics室外通风系统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供读者参考。

操作步骤本部分将详细介绍Phoenics室外通风系统的操作步骤。

步骤一:开启系统首先,需要按下 Phoenics 智能控制面板上的电源按钮来开启系统。

此时,显示屏会显示欢迎界面,提醒您正在启动Phoenics室外通风系统。

步骤二:设置通风模式系统启动后,您需要选择合适的通风模式。

Phoenics室外通风系统提供了多种模式可供选择,如全自动模式、强制排气模式和自然排气模式等。

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确保系统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步骤三:设置通风时长在选择通风模式后,您需要设置通风时长。

Phoenics室外通风系统可以根据您的要求自动调节通风时长,也可以手动设置通风时长。

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确保系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步骤四:启动系统设置好通风模式和通风时长后,您可以按下系统启动按钮,启动通风系统。

此时,Phoenics室外通风系统将会开始工作,并不断调节通风状态和通风时长,确保系统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注意事项本部分将介绍操作Phoenics室外通风系统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事项一:保持通风口清洁在使用Phoenics室外通风系统时,需要保持通风口清洁。

如果通风口被堵塞或者存在废气等污染物,将会影响通风效果甚至损坏系统。

因此,需要定期对通风口进行清洁及维护。

事项二:避免通风时段在使用Phoenics室外通风系统时,需要避免通风时段,以免影响邻居和外界环境。

建议在凌晨或者早晨使用通风系统,以便达到最佳效果。

事项三:定期检查系统为了确保Phoenics室外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定期检查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置,及时维护和保养系统。

建筑物通风系统设计方案

建筑物通风系统设计方案

建筑物通风系统设计方案一、概述建筑物通风系统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内部空气质量和舒适程度。

一个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新鲜度,保持空气流通,排除有害气体,调节室内温湿度,提高室内环境的品质。

二、通风系统设计原则1. 根据建筑物类型确定通风方式: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功能确定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还是混合通风方式。

2. 合理设置通风口和排风口:通风系统设计中应合理设置通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和数量,保证空气流通畅通。

3. 采光与通风结合设计:在通风系统设计中,应与采光系统设计结合,确保建筑物内部光线充足,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

4. 考虑节能和环保:在通风系统设计中,应考虑节能和环保因素,选择高效的通风设备和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三、自然通风系统设计方案自然通风是利用自然气流进行通风的一种方式,常见于住宅和小型建筑。

自然通风系统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墙通风口设计:在建筑物外墙设计通风口,设置通气孔,保证外部空气能够顺畅流入建筑物内部。

2. 室内通风口设计:在建筑物内部设置通风口,通向室外或通向通风井,保证室内空气循环流通。

3. 通风井设计:在建筑物中部设置通风井,为自然气流提供通道,保证空气流通畅通。

四、机械通风系统设计方案机械通风是通过机械设备进行通风的一种方式,常见于大型商业建筑和工业厂房。

机械通风系统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室内风管设计:设计合理的风管布局和大小,保证空气能够快速流通,并增加通风效率。

2. 风机选择和安装:选择高效的风机设备,并合理安装在空气流通最受阻碍的位置,提高通风效果。

3. 通风口和排风口设计:设计合理设置通风口和排风口的位置和数量,保证空气流通畅通。

五、混合通风系统设计方案混合通风是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常见于大型商业建筑和高层建筑。

混合通风系统设计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结合设计:在建筑物中部设置通风井,结合风机设备,实现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有机结合,提高通风效果。

机械通风进风口设置要求标准

机械通风进风口设置要求标准

机械通风进风口设置要求标准机械通风进风口设置要求标准是为了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节能以及保障建筑物内人员舒适度和健康。

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和标准,机械通风进风口设置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选址与规划1.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质量较好、污染物浓度较低的位置,避免与污染源、异味源、高温源和潮湿源相邻。

2.进风口与建筑物的距离应满足一定要求,以减少室外污染物、异味、高温和潮湿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影响。

3.进风口的位置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地形地貌、建筑物特点等因素进行合理规划,确保通风效果。

二、进风口设计1.进风口应采用高效过滤装置,以净化进入室内的空气,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2.进风口的风速应控制在合适范围内,避免过大或过小的风速对室内空气流动和人员舒适度产生不良影响。

3.进风口应具备防雨、防风、防沙、防虫等功能,以保证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4.进风口的设计应满足建筑物内部的通风需求,确保空气流通和室内温度、湿度的合理分布。

三、进风口布局1.进风口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建筑物内部空间、功能区域、空气污染程度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

2.进风口应与其他通风设备、空调系统、排风系统等协调配合,以实现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化。

3.进风口在布局时应考虑消防安全要求,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能有效排除烟雾和有毒气体。

四、进风口安装与维护1.进风口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标准进行,确保通风系统的稳定运行。

2.进风口在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查、清洁和维护,以延长使用寿命并确保通风效果。

3.进风口及其周边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室内空气质量达标。

总之,机械通风进风口设置要求标准涉及选址、设计、布局和安装维护等多个方面。

只有遵循这些要求,才能确保建筑物内空气质量、人员舒适度和健康。

同时,进风口设置还应符合当地法规和标准,以实现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目标。

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要点

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要点

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要点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对于空调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室外空调机位的设计要点:1.机位位置2.机位基础3.机位通风4.机位周围环境5.机位间距机位位置室外空调机位的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特点和业主的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机位的设定应遵循以下要点:1.机位应尽可能远离建筑物的主体,以减少室外机的噪音和震动对居民的影响。

2.机位的进出口应方便,以便于日常维护和保养。

3.机位不应设置在有可能涝水的地方,以防机器被水淹没。

4.机位不应设在高温和阳光直射的地方,以避免机器的过热。

机位基础机位基础是室外机安装的基础,必须充分考虑机器的重量和震动,以确保机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机位基础设计应遵循以下要点:1.机位基础应选择结实的材料,如混凝土、砖石、石灰石等。

2.机位基础应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水浸甚至倒塌。

3.机位基础的面积要足够大,以保证机器的平稳放置和充足的通风空间。

4.机位基础的高度要平衡,以避免机器过高或过低造成的设备故障。

机位通风室外空调机位通风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

机位通风设计应遵循以下要点:1.机位周围的障碍物应尽量少,以保证通风的畅通。

2.机位的空间要充足,以确保空气的循环和通风,减少机器过热。

3.机位通风管道的设计应具备足够的宽度和高度,以确保空气的流通。

4.机位通风口的选址要合理,避免直接对着住宅区窗口或阳台。

机位周围环境机位周围环境的设计是确保机器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机位周围环境设计应遵循以下要点:1.机位应避免设置在有害物质或毒气排放的地方,以确保机器的健康持久。

2.机位应尽量远离风沙、水池、沟渠、垃圾堆放等地方,保持机器的清洁、稳定和良好的外观。

3.机位周围应有足够的通道宽度,方便机器日常的维护和清洁。

4.机位周围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保证夜间维护的安全和便捷。

机位间距在室外空调系统的设计中,机位间距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机位间距的大小不仅会对系统运行产生影响,还会影响日后的维护和保养。

办公楼控烟管理规定

办公楼控烟管理规定

办公楼控烟管理规定
是指为了维护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员工的健康和促进工作环境的和谐,对办公楼内吸烟行为进行管理的一系列规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办公楼控烟管理规定:
1. 全面禁烟:办公楼内部全面禁止吸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走廊、电梯等所有公共区域。

吸烟者应该前往指定的吸烟区域。

2. 吸烟区域设置:办公楼应设置专门的吸烟区域,通常在室外或者封闭的空间内,远离进出口和通风口,以免吸烟对他人造成困扰。

3. 无烟标志设置:各楼层、会议室和公共区域应设置明显的无烟标志,提醒员工和访客不得在这些区域吸烟。

4. 管理措施:办公楼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控烟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宣传教育,加强员工的意识和遵守程度。

对违反规定的人员,可采取警告、罚款等相应的处理措施。

5. 吸烟设施建设:为了满足吸烟者的需求,可以在办公楼内设置吸烟室或吸烟亭,提供各种烟蒂收集装置,并定期清理。

6. 烟具销售管理:办公楼内禁止销售烟草或烟具,以减少吸烟者在办公楼内购买和吸烟的可能性。

7. 烟草宣传禁止:办公楼禁止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或宣传活动,保持办公楼的工作环境清新和健康。

通过以上的办公楼控烟管理规定,可以有效地控制吸烟行为,保障办公楼内的空气质量和员工的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环境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暖通空调HV&AC 2011年第41卷第8期47设计参考重视室外通风口的设置云南省安泰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中心 崔 跃摘要 针对目前民用建筑通风空调设计中室外通风口设置存在的问题,以现行国家标准规范为依据,从位置、尺寸、消声降噪、产品要求、图面表达等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室外通风口设置的技术要求。

关键词 进风口 排风口 尺寸 消声Importance of outdoor air let settingBy Cui YueAbstract A iming a t the e xisting pr oble ms in the ventila tio n and air co nditio ning system design,base d on the national st andar ds,expo unds the technica l r equirem ents o f the se ttings fr o m the aspects of the lo cation,dimension,so und attenuatio n,pr oduc t requir ements a nd dra wing expr essio n e tc.Keywords a ir intake,ex haust outle t,dime nsio n,so und at tenuatio nYunnan Antai Cons tructi on D es ign Document Examination Center,Kunming,China0 引言本文中的室外通风口指设置于建筑物、构筑物外围护结构上的机械通风或空调系统的进风口、排风口。

室外通风口之于通风空调系统,好比鼻孔之于呼吸系统,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设计中合理设置室外通风口,并在图面上完整、清晰地加以表达,是通风空调系统施工图设计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之一。

1 室外通风口的位置1.1 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GB50352 200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以下简称 通则 )第8.2.4条规定, 机械通风系统的进风口应设置在室外空气清新、洁净的位置; GB 50019 2003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 暖通规范 )第5.3.4条也规定, 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 应直接设在室外空气较清洁的地点 (强条),并且, 进风口的下缘距室外地坪不宜小于2m,当设置在绿化地带时,不宜小于1m 。

要求十分明确。

这里应当注意的是: 1) 直接 ,即应当直接对外,不应通过其他房间、走道(包括有盖车道)、吊顶等空间间接进风;2) 较清洁 ,绝对的清洁不存在,对于设有机械通风、空调系统的建筑而言,进风(新风)被认为是符合工程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的可以基本保证室内人员卫生条件的新鲜空气,故进风口应设在室外空气清新、洁净的位置,尽量远离可能散发有毒、有害气体(如汽车尾气)、散发难闻气味的地点(如厨房、卫生间)以及容易扬尘或受污染的部位(如靠近地面的道路旁侧);3)按 暖通规范 第6.3.16条的规定,空调新风进风口的设置要求同上。

GB50038 2005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以下简称 人防规 )第5.5.3条要求, 进风口应设在空气流畅、清洁处 。

仅就其平时通风工况而言,也体现了保证进风卫生安全的基本原则。

1.2 排风口的设置原则1) 通则 第8.2.4条规定, 废气排放口不应设置在有人停留或通行的地带 。

底层设置排风口时尤其应当注意这一点。

例如公共卫生间的排风口设置,本是小事一桩,但如果惹得路人掩鼻侧目*崔跃,男,1958年9月生,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650228昆明市滇池路西贡码头21幢(0871)4314969E-m ail:Cyu e58@收稿日期:2011-03-31修回日期:2011-05-0548 暖通空调HV&AC 2011年第41卷第8期设计参考就非常不妥了。

2) 暖通规范 第5.3.15条规定, 含有剧毒物质或难闻气味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或含有浓度较高的爆炸危险性物质的局部排风系统所排出的气体,应排至建筑物空气动力阴影区和正压区外。

民用建筑中此类排风系统并不多见,但基本原理相通,因此 暖通规范 第5.3.17条才主张 民用建筑的厨房、卫生间宜设置竖向排风道 。

住宅设计中厨房、卫生间处理得比较好,无外窗时建筑师大都按GB50368 2005 住宅建筑规范 的要求设置了能够防止支管回流和竖井泄漏的预制成品竖向排风道。

住宅如此,公共厨房就更有必要按 通则 第7.2.2条、 暖通规范 第5.3.17条等有关规定设置竖向排风(烟)道。

事实证明,厨房水平方向排风(烟)极易污染室内外环境,污损建筑构件和建筑外观,新建建筑应当完全摈弃这种不负责任、不计后果的做法。

实验室建筑特别是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排风口有着明确的设置要求,GB50346 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第5.3.10条规定, 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室外排风口的位置应高于所在建筑物屋面2m以上。

当然,在此情形下需提请相关专业采取防雷措施。

1.3 进、排风口的相对位置1)一般要求: 暖通规范 第5.3.4条规定, 机械送风系统进风口 应低于排风口 (强条),目的是 避免进、排风短路 。

属于定性要求,具体做法在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 (2009版)(以下简称 措施 )第4.1.4条中有比较详尽的描述。

2)地下建筑:地下建筑完全依赖机械通风系统保障室内空气质量,因此,经常有人停留时,其室外通风口的合理设置尤显重要。

如 人防规 第5.5.3条要求, 战时使用的和平战两用的机械通风进风口、排风口,宜采用竖井分别设置在室外不同方向 ;其设置应符合第3.4.2条的相关规定,即 进风口与排风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m;进风口与柴油机排烟口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5m,或高差不宜小于6m。

3)特殊建筑:有洁净要求的建筑,对通风空调系统进、排风口的要求也相应较高。

以GB 50333 200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为例,强调了采集洁净、新鲜的室外新风对室内空气品质有独特的作用,进而对新风口的设置、防雨性能、系统非运行状态时的严密性等做出了比一般建筑严格的规定(第7.1.8条)。

除此之外,GB 50346 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 50447 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划 等对新风口更有设置防鼠、防昆虫、阻挡绒毛且易于拆装和清洗的保护网的要求。

顺便说一句,无论何种室外通风口,设于屋面上时都应当考虑防止被积雪掩埋的可能,风口下缘高出屋面的高度,应大于当地最大积雪厚度。

2 室外通风口的尺寸时而可以见到这样的设计:风管尺寸a b,所接的外墙百叶风口尺寸不变,也是a b。

百叶风口的构造包括防雨叶片及滤网等,在气流通道上形成了相当大的阻力,减小了有效通风面积。

因此,风量确定之后,应按 措施 第4.1.4条的要求选取风口风速,计算所需风口尺寸。

该条措施附表4.1.4注明 一般百叶风口的遮挡率可取50% ,即风口名义面积不应小于2倍风管断面积。

否则势必造成风口处噪声高、阻力大,既难以保证风量,也不符合环保、节能的要求。

有些设计师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很有创意地将室内条缝型风口+静压箱的组合模式应用于室外风口处,尤其是用于设在外窗上部的几个小系统的汇流型进、排风口,这种风口长度取通窗宽度(即整扇窗的宽度),颜色与窗框统一。

这样就便于与窗框一并制作安装,外观和谐、整齐,噪声和阻力也很小。

这种通风设施与建筑一体化的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3 室外通风口的消声降噪社会大众的环保意识已今非昔比,室外通风口的消声降噪也日渐受到重视。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新问题, 暖通规范 第9.1.2条早已明文规定: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噪声传播至使用房间和周围环境的噪声级,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只不过设计中向来都比较重视室内而忽视室外罢了。

由此看来,室外通风口的消声降噪主要还是个意识问题,暖通专业设计师有必要加以重视,若再不作为则将落后于社会发展的要求。

从技术层面讲,室外通风口的消声降噪相对简单。

首先,根据GB3096 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2011(8)崔 跃:重视室外通风口的设置49的环境噪声限值的要求(可参照 措施 表9.2.2)及工程实际需要,单独或综合运用以下措施降低可能通过风管及建筑构造传播到机房外的噪声与振动:1)选择优质的低噪声设备。

2)设备吸声,即在机房的墙面及顶棚用吸声材料饰面,设置穿孔共振吸声结构、薄板共振吸声结构或悬挂空间吸声体等直接吸收入射噪声,最大效果是13~15dB。

3)隔声,即采用隔声罩、隔声障板等阻隔噪声的发散,其中隔声罩如设置得当,散热通风口消声处理完善,隔声值可达20dB。

4)风管消声,属常见的措施,但经常做不到位,主要问题是不作分析计算,消声器选型缺乏针对性或配置不足、装设位置不妥,或不注意回风、新风管的消声处理。

5)隔振与减振,包括将需要隔振与减振的设备安装在合适的弹性装置(隔振器、减振器)上。

其次,保证风口有效通风面积,避免诱发二次噪声。

仅就风口来说,在国外曾见有专门的迷宫+吸声板式消声风口产品,国内市场虽未见开发应用,但个别高水平的设计也曾用过。

4 室外通风口的产品要求在国际市场上,通风口的功能之齐全、种类之繁多,非亲眼目睹,即便是业内人士也难以想象。

内地空调主机设备的研发生产日新月异,风口类配件则数十年一贯制,粗糙而单调,显见是不重视使然。

在此,笔者参照国内外的一些相关资料,按功能要求从低到高的顺序列举了对室外通风口产品制作的基本要求,建议设计师根据项目实际需要在施工说明中加以明确。

1)防雨、防水:基本的构造要求;2)防盗、防鼠、防鸟:足够强度的外保护网;3)防尘、防昆虫及阻挡绒毛:较细的过滤网,必须易于拆装、清洗和更换;4)蔽光、隔声:特殊用途下的附加要求。

5 室外通风口的图面表达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08年版)第4.7.5条明文规定,暖通施工平面图中应标注风口尺寸、风口安装的定位尺寸和编号以及风口设计风量。

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一些发达省、市的设计对此比较重视,图面基本符合上述要求,有些已经按国际惯例,格式化地全盘标注风口的类型、编号、尺寸、安装高度、风量和风向。

然而更多的施工图设计中则存在忽视风口标注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1)不作任何表示。

例如地下室平面图中设有通风竖井,出地面无标注乃至完全消失不见。

2)标注 详建施 。

将各专业之间的配合关系错误地理解为相互替代关系;外墙风口由建筑专业统一协调是必要的,前提是暖通专业提出具体的风口尺寸、安装高度、风口间相对位置关系及其与门、窗的间距等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