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移动电话装配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职业病是由工作环境中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工作性质本身等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是职业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为了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各国纷纷推出了职业病危害控制评价机制。
在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职业病危害控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措施。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就是对各类控制措施进行全面评价和记录的重要文件。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前置工作在进行评价前,必须完成与之相关的前置工作,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建立档案。
制定档案指南和档案清单,收集相关数据、检验报告、行政审批和监督检查文书等文件。
2.组织现场评价团队。
聘请合适的专业机构或单位负责对环境、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评估;同时,组织一支由职业卫生专家和其他职业病防治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团队,在现场对职业病防治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3.确定评价对象并制定评价方案。
收集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的相关信息,分析职业病发生的原因,评估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现状,制定评价方案。
4.编制评价报告书模板。
确定评价报告书的内容、形式,编制报告的模板,涉及评价标准、数据分析方法、反馈与整改措施等多个方面。
二、评价过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评估和档案资料评估两个组成部分。
1.现场评估。
专家团队应按照评价方案认真评估现场的环境、设施、设备情况等,并与现场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与沟通,了解其工作情况和防范措施的实际执行情况。
通过实地勘察、访谈、法规查询等方式深入了解现场的情况,从而对职业病危害防治现有措施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
2.档案资料评估。
职业卫生专家应核对现场使用的职业病防治设施和设备的检验记录,检查是否达到使用规定、清洁卫生和运行安全等要求。
对于发生职业病的工人,应查阅其年度健康检查记录,判断是否得到及时、完整的医疗救治。
三、评价结果通过评价,会得出类似以下的结论:1.职业卫生档案是否完备、是否规范化;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在工作地点的实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职业病防治措施的要求。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关于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分为三种: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现状评价。
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其中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简称“控评”)。
文中,将对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的概念、内容与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在竣工验收阶段对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及确定,并将其对工作场所、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最终作出客观、真实的验收评价结论。
编写工作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GBZ/T 197—2007)。
按照我国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委托评价机构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主要包括收集材料、制定控制效果评价方案、工程分析、实施控制效果评价、编制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等。
一、收集资料应全面收集建设项目的批准文件和技术资料(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报告等),还应熟悉、严格掌握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评价单位依据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预评价报告内容和工程建设及试运行情况,编制竣工验收前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评价目的、依据和范围;②工程建设概况,各项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及真实运行情况;③现场调查与监测的内容与方法,质量保证措施;④组织实施评价工作计划与进度、经费安排。
三、工程分析应用生产工艺、职业卫生和卫生工程等知识和技术,认真分析和明确预评价项目的工程技术特点,主要内容:①建设项目概况,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设计能力、劳动定员、总投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专项经费投资;②总平面布置;③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④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布局;⑤主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及其存在的形态;⑥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000字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是评估企业职业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于防控职业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报告主要对某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企业概况该企业是一家化工企业,主要生产化工产品。
拥有一支强大的技术研发团队,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
企业拥有完善的职业卫生保障体系,具有良好的职业健康保护措施。
二、工作环境评价1. 环境噪声评价经现场调查和噪声测试表明,该企业生产车间存在一定噪声污染,且已经进行了一定的隔音处理,但还需对局部噪声进行进一步治理。
2. 空气污染评价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氨气、硫化氢、甲醛等,其中甲醛含量较高,需加强通风换气和进行适当的防护措施。
企业应增强对化学品危害的认识,完善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在安全条件下操作。
3. 粉尘污染评价该企业存在一定的粉尘污染,企业使用了局部通风设备,但其效果不明显,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粉尘控制。
4. 化学品危害评价企业使用大量的有害化学品,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配戴医用口罩、佩戴防护手套等。
各种化学品应在特定的区域内存放,避免发生泄漏污染。
此外,应对化学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登记,确保安全生产。
三、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评价企业作业人员职业病发生率低,但存在一些职业病患者,主要是各种呼吸道疾病和过敏性皮炎。
作业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注意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职业病。
四、控制效果评价该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的控制措施相对较为完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针对以上环境评估结果和作业人员健康状况评价,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噪声污染管理,对车间的噪声进行进一步治理。
2. 进一步提升通风换气设施的效果,确保空气污染控制的效果。
3. 加强有害化学品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规范作业行为。
4. 进一步完善粉尘控制措施,如采取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进行控制。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案一、综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职业病的危害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职业病危害控制工作。
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方案设计和实施,有助于监测和改进职业病防护措施,提高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健康状况。
二、评价指标1.职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通过统计和分析职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数据,评估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职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说明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2.职业病诊断和报告的覆盖率:评估职业病诊断和报告制度的实施情况。
覆盖率的提高,意味着职业病的发现和报告更加全面,有助于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3.工作场所环境检测和监测合格率:评估工作场所环境检测和监测工作的质量。
合格率的提高,说明工作场所环境控制的效果良好。
4.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置率:评估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置情况。
配置率的增加,说明职业病防护设施的使用普及,有助于降低职业病危害。
5.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合规性:评估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合规程度,包括职业病危害监测、工作人员培训等方面。
合规性的提高,说明职业病防护措施得到有效的落实。
三、评价方法1.数据统计和分析:通过收集职业病统计数据和相关报告,对职业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
2.调查问卷:设计并实施职业病防护效果调查问卷,对职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使用情况和满意度。
3.现场检查和监测:派遣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和监测,包括工作场所环境检测和监测,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等,评估职业病防护措施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4.数据比较和趋势分析:将不同时间段的数据进行比较和趋势分析,评估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改善情况。
四、评价周期五、评价结果应用1.政府监管:评价结果可作为政府监管的依据,根据评价结果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促使企业加强职业病防护工作。
2.企业改进:评价结果可用于企业内部的自我管理和改进,指导企业加强职业病危害控制工作,提升职业病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职业病危害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员工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控制职业病危害,各国纷纷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企业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员工的健康。
然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如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以期为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参考。
一、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
首先,我们对各企业实施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进行了调查和梳理。
通过对企业的生产工艺、作业环境和员工的工作岗位进行现场考察和数据采集,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职业病危害控制体系,包括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监测,员工职业健康检查和健康档案管理,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等方面的措施。
同时,企业也加强了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在实施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基础上,我们对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价。
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病发病率、职业病病例数、职业病致残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
职业病发病率和病例数呈现下降趋势,职业病致残率也在降低,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部分企业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实施上存在不足,例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不够全面,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不够规范等;二是部分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仍然较低,需要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规范,加强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等。
四、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评价,我们认为大部分企业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得到了有效改善。
职业病危害预评与控制效果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与控制效果评价职业病危害预评职业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长期或短期地接触到有害物质或处于有害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各种疾病。
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可以采用职业病危害预评的方法,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识别、提前预测和评价,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职业病危害预评的内容包括对工作环境、劳动条件、生产工艺、对职业健康有危害的因素进行系统的识别、评价、量化和记录,并分析评价结果,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劳动保护措施,减少职业病危害的产生。
职业病危害预评需要进行现场调查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调查目标在进行调查前,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包括调查的范围、人员、时间和要求,为后面的调查提供指导。
第二步:收集信息收集与职业病危害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布局、设备、原材料、产成品、工程技术特点、药剂、测量数据等。
第三步:现场测量到现场进行必要的测量,例如噪音、振动、灰尘、空气质量、照明等参数的测定。
第四步:分析评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价,包括对职业病危害的程度、风险等级、预测职业病的发生概率、保护设备的需要等。
第五步:制定预防措施根据分析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组织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卫生管理方案等。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了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发生,进行相关的预防措施后,需要对控制效果进行评价,以检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步:确定评价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评价的目标和评价的指标体系,明确评估的时间和方法。
第二步:数据采集采集相关的数据,包括作业环境、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个人防护设备使用情况等数据,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录入和管理。
第三步:数据分析进行数据的分析,包括对工作环境、劳动条件、个人防护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分析,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第四步:制定改进措施依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完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提高职业健康保护水平。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第一篇: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第二部分职业病危害(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评价目的1.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1.2确定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1.3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
1.4为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提供科学依据。
2 评价依据我国有关职业病防治的现行法律、相关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卫生行政部门审核文件,建设项目设计资料及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控制效果评价委托书等。
3 评价范围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主要针对试运行期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防护效果及职业病防治情况进行评价。
4评价内容主要包括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要求、职业病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辅助用室基本卫生要求、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等。
评价方法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控制效果评价一般采用现场调查法、检查表法、检测检验法等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必要时可采用其他评价方法。
5.1 现场调查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方法,了解建设项目生产工艺过程,确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使用及职业卫生管理的实施情况。
5.2 检查表法依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评价项目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评价项目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1. 前言本报告书旨在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效果,为企业或组织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首先,我们将对职业病危害控制的背景和目标进行概述,然后介绍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最后提供评价结果和建议。
2. 职业病危害控制背景职业病危害是工作环境中对劳动者身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
为了保护劳动者健康,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制定了相关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
本报告书将评价企业或组织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的实施情况和效果。
3. 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3.1 评价方法本次评价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我们将通过现场调查、文献分析和数据统计等手段,综合评估企业或组织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的绩效。
3.2 指标体系下面是我们设计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1.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覆盖范围2.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合规性3.职业病危害发生率的变化4.职业病危害控制投入的效益5.职业病危害控制意识和培训情况4. 评价结果和建议4.1 评价结果根据我们的评价,企业或组织在职业病危害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如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覆盖范围达到了90%,基本覆盖了劳动者所面临的各类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合规性得分为85%,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职业病危害发生率的变化表明,在过去一年内,职业病发生率减少了30%。
•职业病危害控制投入的效益较好,每年的投入相应地降低了15%。
•职业病危害控制意识和培训情况良好,员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度和防护意识明显提高。
4.2 建议基于评价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进一步提高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覆盖范围,确保所有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
•加强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的合规性,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标准和规定。
•进一步降低职业病发生率,采取更加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监测方法。
•继续优化职业病危害控制的投入,提高投入的效益和经济性。
•持续加强员工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意识和培训,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3110(2011)08-1454-02某移动电话装配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丁嘉顺,熊俊,蔡志军,吴德元摘要:目的了解某移动电话装配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该生产线主要存在苯、甲苯、二甲苯、异丙醇、正己烷、铅烟、噪声等,噪声存在超标,不符合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6GBZ2.2-2007的要求。
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超标岗位在目前生产工艺未达到有效防护措施前提下应加强个体防护。
关键词:移动电话装配;职业病危害评价;分析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BAssessment of Occupational Hazard Control Effect in a C onstruction Project of a Mobile Phone Assembly Line DING Jia-shun,XIONG Jun,CHAI Zhi-j un,et al.(Dongguan Municipal Center f 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Dongguan 523129,Guangdong,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dentify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in a construction proj ect of a mobile phone assembl y line through occupati onal hazard control evaluati on,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developi ng protective measures of occupati onal hazard contr ol.Methods Occupational health scene investi gation,occupational health testing,occupati onal heal th screen-i ng and check-list were adopted for qualitati ve and quanti tative assessments.Results Benzene,toluene,xylene,i s opro-panol,hexane,lead sm oke and noi s e were the main occupati onal hazard in the pr oduction l ine.According to the/Occupati on-al Exposure Li m its for H az ardous Agents in the Workplace0(GB Z2.2-2007),noise expos ure exceeded the occupational a-l l owable limits.C onclusions The protecti ve meas ures against occupational hazard i n thi s project are feasible.Personal protection in those pos ts which exceed allowable li m its must be enhanced unless the producti on process condi ti ons are im-proved effecti vel y.Key words:M obi le phone assembly;Occupati onal hazard control,evaluation;Analysi s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东莞523129)作者简介:丁嘉顺(1977-),男,广东东莞人,硕士,主管医师,主要从事职业卫生工作。
为了解某移动电话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遂对该生产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现报告如下。
监督管理和宣传教育外,行政主管职能部门对新建、改建、扩建游泳池选址等条件也必须作出细化规定。
国标规定,人工游泳池内设置儿童涉水池时不应与成人游泳池连通,并有连续供水系统。
但思明区多数泳池无法做到这一点。
虽设儿童涉水池,但水还是流通的,且多数只在同一泳池内标明浅水区和深水区。
浅水区内儿童活动频率高,因各游泳池基本配备循环净水系统,且水的流动性较好,检测结果显示水质差别不大,但浅水区采集的样品中尿素检出率较高。
有1份竟高达6.6mg P L,超标近2倍,说明要加强对儿童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
通过对2009年、2010年两年游泳池水质监测的结果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认为必须继续加强多部门的通力合作,通过对游泳场所增加监督和监测力度,促使思明区游泳池水质得到改善,有效地保障人们的安全和健康。
[参考文献][1]刘赐敏,周金森,刘钰钗,等.广州市黄浦江区2003-2005年泳池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J]1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6,16(10):1331-12321[2]梁群珍,黄土炎1茂名市区2004-2006年游泳池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分析[J]1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5):889-8911[3]张汉斌1广州市天河区2007-2008年游泳池水水质卫生监测分析[J]1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7):1600-16011(收稿日期:2011-01-28)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某新建移动电话生产线。
1.2评价内容工程总体与生产工艺布局、设备布置的卫生学要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卫生工程技术防护设施与措施、操作室与辅助卫生设施、应急救援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
1.3方法根据5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规范6G BZ159-2004[1]要求,对工作场所作业人员经常操作处设点。
按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6GBZ2.1、2.2-2007[2,3]进行测定;毒物浓度按国家职业卫生标准5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6GBZ P T160-2007[4]进行;综合评价按照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6GBZ P T197-2007[5]执行。
1.4仪器设备HS6288B噪声频谱分析仪,N oisePro DLX个体噪声计,T WA-300H低流量空气采样器,GilAir-5个体空气采样器,FS-10中流量粉尘采样仪;6890N气相色谱仪, SpectrAA-240Z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
2结果2.1一般情况该项目的主体为1、2期厂房车间,设置于首层,层高8m余,整个生产区系封闭式厂房,通风换气采用循环互补新风式中央空调供给,采光、照明及墙体、墙面、地面的建筑卫生学设计等布局基本符合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6GBZ1-2010[6]、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GB50034-2004[7]和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6GB P T50033-2001[8]要求。
项目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贴片、组装、测试和包装,首先进行表面贴装即贴片(SM D),各种不同的元件组合于PCB板,组装(FA)装配成(半)成品,经机芯测试等检测后完成对手机的销售包装(SO P)。
现场调查和生产工艺分析,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异丙醇、正己烷、铅烟、噪声等。
2.2现场检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某移动电话装配生产厂房化学有害物质检测结果职业危害因素C STEL C TWA结果判定苯<0.1<0.1合格甲苯0.20.5合格异丙醇39.311.2合格正己烷0.5<0.1合格铅烟0.004)合格表2某移动电话装配生产厂房离子风枪作业噪声检测结果评价单元噪声强度dB(A)接触时间工人接触等效声级¹L EX,8结果评定FA生产线81.8~90.510.583.0~91.7部分超标SOP生产线84.2~86.410.585.4~87.6超标2.3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该项目建立了18套通风排毒系统,13套补给新风的循环中央空调,对车间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通过密闭和外吸罩进行污风收集,通过风机的作用排出。
2期车间的通风防护工程中增加了自动监控和检测系统,新风量补给及排风系统排风量满足车间所需的新风量;有效地对作业场所需风量进行调节,达到设计要求。
公司制定了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管理制度和发放标准,根据劳动保护需要定期发放防护服、手套、口罩、眼镜等劳保用品。
2.4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情况该公司按照5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6G BZ188-2007[9]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
接触化学毒物岗位员工未发现疑似职业病;噪声作业岗位员工听力有不同程度损失,由于员工入职时未进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不能排除听力损失是由项目生产噪声引起的可能性。
2.5职业卫生综合评价该项目选址、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符合标准要求[5]。
总体职业卫生综合评价为合格。
3讨论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甲苯、正己烷、异丙醇、铅烟和噪声。
项目总体布局、工艺流程及生产工艺布局较为合理;卫生辅助用室设置齐全,基本能满足生产卫生用室和生活用室的需要。
在劳动组织和制度方面,由于实行4班2倒制,单个工作班时间达10.5h,部分岗位的离子风枪操作员工接触噪声的8h等效声级超标;但由于生产线上的岗位每周一轮换,员工操作离子风枪的总时间每个月约为1周(4 d共42h),如此计算工人接触的等效声级最高为84.7dB,接近标准限值。
此外,生产工人需要频繁的日夜倒班,扰乱人体的生物钟,可能引起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等。
为保障作业工人健康,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在目前工艺条件下建议该厂:¹针对离子风枪操作产生的噪声,需控制风枪气压以减小噪声强度;º定时对排风系统管道进行清理,保证通风排毒系统的有效运作;定期对空调系统管道、过滤装置清洗和消毒,确保送入车间的空气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1]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的采样规范[S]1[2]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1[3]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S]1[4]GBZ P T160-200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S]1[5]GBZ P T197-2007,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S]1[6]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1[7]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S]1[8]GB P T50033-200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S]1[9]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1(收稿日期:201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