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合集下载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竖曲线计算公式)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竖曲线计算公式)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center line survey)、测纵断面图(profile)、横断面图(cross-section profile)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本章主要论述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二、中线测量(center line survey)
1、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基本形式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2、概念: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即测设直线上、圆曲线上或缓和曲线上中桩。
1、曲线要素的计算
若已知:转角α及半径R,则:
切线长: ;
曲线长:
外距: ;
切曲差:
2、主点的测设
(1)主点里程的计算
ZY里程=JD里程-T;YZ里程=ZY里程+L
QZ里程=YZ里程-L/2;JD里程=QZ里程+D/2(用于校核)
(2)测设步骤:
1)JDi架仪,照准JDi-1,量取T,得ZY点;照准JDi+1,量取T,得YZ点。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9.1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
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缓和曲线常用计算公式

缓和曲线常用计算公式

一、缓和曲线常数1、 内移距P :3420268824Rl R l P n -= 2、 切垂距m :2302402R l l m -= 3、缓和曲线基本角:Rl R l πβ000902== 3、 缓和曲线偏角: Rl R l πδ000306== 5、缓和曲线反偏角: Rl R l b π000603== 缓和曲线常数既有线元素,又有角元 素,且均 为圆曲线半径R 和缓和曲线长0l 的函数。

线元素要计算到mm ,角元素要计算到秒。

二、缓和曲线综合要素切线长:()m P R T +⎪⎭⎫ ⎝⎛+=2tan α 曲线长:()0022l R L +-=βα外视距:R P R E -⎪⎭⎫ ⎝⎛+=2cos 0α 切曲差:L T q -=2曲线综合要素均为线元素,且均为转向角 α、圆曲线半径R 和缓和曲线长0l 的函数。

曲线综合要素计算到cm 。

三、缓和曲线任意点偏角计算2020202902306Rl l Rl l Rl l Rl l t t t t t t πβπδ====0202603Rl l Rl l b t t t π==实际应用中,缓和曲线长0l 均选用10m 的倍数。

四、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遇障碍 ()()T B B T l l l l Rl 2610+-=βδ ()()()()T F T F T F T F F l l l l Rl l l l l Rl 23026100+-=+-=πδ—B l 为靠近ZH(HZ)点的缓和曲线长; —T l 为置镜点的缓和曲线长;—F l 为远离ZH(HZ)点的缓和曲线长。

五、直角坐标法1、缓和曲线参数方程:5202401a a a l l R l x -= 30373033661l R l l Rl y a a a -= 2、圆曲线m R x b b +=αsin()P R y b b +-=αcos 1式中,b α为圆心O 到切线的垂线方向和到B 的半径方向所形成的圆心角,按下式计算:00βα+-=Rl l b b ()()T B B T l l l l Rl 2610+-=βδ ()()T B B T l l l l Rl 2300+-=π。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道路⼯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道路⼯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距法和偏⾓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距法和偏⾓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法;掌握路线纵断⾯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测量⽅;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测量⽅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法;切线⽀距法和偏⾓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法;路线纵断⾯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测量⽅法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法;缓和曲线的切线⽀距法和偏⾓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法。

§ 9.1 交点转点转⾓及⾥程桩的测设⼀、道路⼯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和纵断⾯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较⽅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案的路线上进⾏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图 (profile) 、横断⾯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图设计提供资料。

公路测量中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

公路测量中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

公路测量中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摘要:偏角法、切线支距法在公路缓和曲线中的坐标计算及现场详细测设。

关键词:缓和曲线,偏角法,切线支距法、一、缓和曲线的性质道路建设中,由于受地形或地质影响,经常需要改变线路方向,为满足行车要求,往往要用曲线把两条直线连接起来。

曲线的构成形式无外乎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缓和曲线是直线与圆曲线间的一种过渡曲线。

它与直线分界处半径为∞,与圆曲线相接处半径与圆曲线半径R 相等。

缓和曲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ρ与该点到曲线点的长度成反比,如图1: ρ∝l1 或ρl=C式中,C 是一个常数,称缓和曲线半径变更率。

当l =0l 时,ρ=R ,所以0Rl =C式中,0l 为缓和曲线总长。

ρl=C 是缓和曲线的必要条件,实用中能满足这一条件的曲线可以作为缓和曲线,如辐射螺旋线、三次抛物线等。

二、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加入缓和曲线的方法:在直线和圆曲线间加入缓和曲线的方法是:原来的圆曲线半径保持不变,而向内侧移动,在垂直于切线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为p ;整个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沿切线方向在圆曲线外延伸一段距离m ;原来圆曲线的两端长各为l 0/2的一段(圆心角为β0)均为缓和曲线所代替。

故缓和曲线大约有一半在原圆曲线范围内,而另一半在原直线范围内,缓和曲线终点的倾角β0圆曲线内移量p 和切线延伸量m 是确定缓和曲线的主要参数,称为缓和曲线的常数。

其计算公式为:β0=90 l 0/πR ;p= l 02/24R ;m= l 0/2- l 03/240R 2;其中R 和l 0为已知数据。

三、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用偏角法测设缓和曲线时,将缓和曲线分为N等份,如图所示,每段曲线长k=l0/N。

一般线路设计中,缓和曲线长度为10m的整倍数,为测设方便,一般取k=10m,即每10m测设一点。

计算出各曲线点的偏角,然后在测站上安置经纬仪,依次拨角;同时用钢尺测设点间距离,定出缓和曲线上各分段点。

图中δ1、δ2、δ3、δ4、δ5、δn(=δ0),表示自ZH点出发的相应各点的偏角。

(建筑工程管理)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管理)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建筑工程管理)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内容: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9.1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routereconnaissanceanddesignsurvey)和道路施工测量(roadconstructionsurvey)。

勘测设计测量(routereconnaissanceanddesignsurvey)分为:初测(preliminarysurvey)和定测(locationsurvey)初测内容:控制测量(controlsurvey)、测带状地形图(topographicalmapofazone)和纵断面图(profile)、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于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centerlinesurvey)、测纵断面图(profile)、横断面图(cross-sectionprofile)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roadconstructionsurvey)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带缓和曲线放样数据计算

带缓和曲线放样数据计算

带缓和曲线放样数据计算①需求:1.缓和曲线常数:缓和曲线切线角β、切垂距m 、内移距p ;2.曲线要素:切线长T 、曲线长L 、外矢距E 、切曲差q ;3.曲线主点里程和坐标:直缓点ZH 、缓圆点HY 、曲中点QZ 、圆缓点YH 、缓直点HZ 。

4.曲线桩点里程和坐标。

②思路:1.已知条件:偏角(转角):α 曲线半径:R 缓和曲线长:0l 交点JD 里程:DK***+***.*** 三个控制点坐标:JD :(xjd ,yjd ) QD :(xqd ,yqd ) ZD :(xzd ,yzd )2.计算公式:1)缓和曲线常数(1)缓和曲线切线角β——Rl R l ⋅=⋅=ππβ00901802 (2)切垂距m ——2302402Rl l m -= (3)内移距p ——R l p 2420=2)曲线要素(1)切线长T :mp R T +⋅+=)2tan()(α(2)曲线长L :02180)2(l R L +⋅-⋅=πβα(3)外矢距E :R p R E -+=)2cos(α(4)切曲差q :L T q -=2 3)计算曲线主要点里程0000)5( 2)4(2)3( )2( )1(l YH HZ l LQZ YH l L HY QZ l ZH HY T JD ZH +=-+=-+=+=-=里程里程里程里程里程里程里程里程里程里程注意:里程直接以米为单位写数值,写成DK***+***.***的形式。

4)切线支距法计算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分别求得直缓点ZH 、缓圆点HY 、曲中点QZ 、圆缓点YH 、缓直点HZ 和各桩点的坐标值。

JDQD JD QD ZH i JD QD JD QD ZH i QDJD QD JD JD QD QD JD JD ZH QD JD JD ZH JD QD JD QD QD JD y x Y Y y x X X X X Y Y T Y Y T X X X X Y Y Tl DK ---------+=++=--=⨯+=⨯+=--=+ααααααααcos sin sin cos )arctan(sin cos )arctan(R 已知数据:HY ***.******i i i i 0坐标方位角:坐标方位角:缓圆点第一段:JDQD JD QD ZH i JD QD JD QD ZH i ZH ZH JD QD y x Y Y y x X X Y X ZH p m HY DK HY DK HY ------+=++=++αααααβcos sin sin cos ),( ***.****** ***.****** i i i i 已知数据:圆缓点曲中点第二段:缓圆点ZDJD y x Y Y y x X X T Y Y T X X X X Y Y HZ DK YH ZD JD HZ i ZD JD ZD JD HZ i ZD JD JD HZ ZD JD JD HZ JDZD JDZD ZD JD ---=+-=⨯+=⨯+=--=+------αααααααααcos sin sin cos sin cos )arctan(***.****** i i i i 坐标方位角:缓直点第三段:圆缓点③步骤:1.输入已知参数;2.点击计算。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顶岗实习报告道路工程测量(圆曲线缓和曲线计算公式) 实习时间: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17日 工程项目名称:乌鲁木齐绕城高速公路(东线)WRDX-3实习报告内容:经过实习的一段时间发现道路测量与建筑测量之间有很大的差别,道路测量主要就是曲线上放样,而建筑测量中为直线直角放样。

因此道路测量人员必须掌握曲线放样的内容。

而曲线放样的内容主要就是圆曲线和缓和曲线,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交点放样法和偏角法下面就是我在这一段时间内学习到的关于曲线放样的基本内容。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一、 道路工程测量概述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 (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 勘测设计测量 (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 (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 (location survey) 1、 初测内容:控制测量 (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 (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和纵断面图 (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 (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 (profile) 、横断面图 (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缓和曲线计算方法

缓和曲线计算方法

几种特殊缓和曲线计算方法X=L-L5÷[40(RL S)2]+L9÷[3456(RL S)4]-L13÷[599040(RL S)6]+L17÷[175472640(RL S)8]-L21÷[7.80337152×1010(RL S)10]Y=L3÷[6(RL S)]-L7÷[336(RL S)3]+L11÷[42240(RL S)5]-L15÷[9676800(RL S)7]+L19÷[3530096640(RL S)9]-L23÷[1.8802409472×1012(RL S)11]一、概念卵形曲线:是指在两半径不等的圆曲线间插入一段缓和曲线。

也就是说:卵形曲线本身是缓和曲线的一段,只是在插入时去掉了靠近半径无穷大方向的一段,而非是一条完整的缓和曲线。

二、卵形曲线坐标计算原理根据已知的设计参数,求出包括卵形曲线的完整缓和曲线的相关参数和曲线要素,再按缓和曲线坐标计算的方法来计算卵形曲线上任意点上的坐标。

三、坐标计算以雅攀高速公路A合同段立交区A匝道一卵形曲线为例,见图一:已知相关数据如下表:1、缓和曲线(卵形曲线)参数计算A1= √(70×50)=59.161卵形曲线参数:A2=(HY2-YH1) ×R1×R2÷(R2-R1)= (271.881-223.715) ×50×75÷(75-50)=7224.900A2=√(7224.900)=84.999A3=√(60×75)=67.0822、卵形曲线所在缓和曲线要素计算卵形曲线长度L F由已知条件知:L F=HY2-YH1=271.881-223.715=48.166卵形曲线作为缓和曲线的一段,因此先求出整条缓和曲线的长度L S,由此找出HZ`点的桩号及坐标(实际上不存在,只是作为卵形曲线辅助计算用)L M=L S(YH1至HZ`的弧长)=A2÷R1=7224.9÷50=144.498∴HZ`桩号=YH1+L M=223.715+144.498=368.213L E=HY2至HZ`的弧长=A2÷R2=7224.9÷75=96.332或L E=L M-L F=144.498-48.166=96.332卵形曲线长度L F=L M-L E=144.498-96.332=48.166(校核)HY2=HZ`-L E=368.213-96.332=271.881(校核)以上说明计算正确3.HZ`点坐标计算(见图2)㈠用缓和曲线切线支距公式计算,缓和曲线切线支距通式:Xn=[(-1)n+1×L4n-3]÷[(2n-2)!×22n-2×(4n-3)×(RL S)2n-2]Yn=[(-1)n+1×L4n-1]÷[(2n-1)!×22n-1×(4n-1)×(RL S)2n-1]公式中符号含义:N——项数序号(1、2、3、……n)!——阶乘R——圆曲线半径LS——缓和曲线长度㈡现取公式前6项计算(项数越多精度越高,可根据工程精度需求取项数),带入公式后计算如下:X=L-L5÷[40(RL S)2]+L9÷[3456(RL S)4]-L13÷[599040(RL S)6]+L17÷[175472640(RL S)8]-L21÷[7.80337152×1010(RL S)10]Y=L3÷[6(RL S)]-L7÷[336(RL S)3]+L11÷[42240(RL S)5]-L15÷[9676800(RL S)7]+L19÷[3530096640(RL S)9]-L23÷[1.8802409472×1012(RL S)11]公式中L为计算点至ZH `或HZ`的弧长HZ`:AK0+368.213的坐标从YH1:AK0+223.715推算,L=LS=HZ`-YH1=368.213-223.715=144.498将L=LS带入公式(1)、(2)得:X=117.1072 Y=59.8839L对应弦长C=√(X2+Y2)=131.5301偏角a1=arctg(Y÷X)=27°5′0.2″偏角计算用反正切公式,不要用其他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理解线路勘测设计阶段的主要测量工作(初测控制测量、带状地形图测绘、中线测设和纵横断面测量);掌握路线交点、转点、转角、里程桩的概念和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掌握圆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了解虚交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掌握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理解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掌握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了解全站仪中线测设和断面测量方法。

重点:圆曲线、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路线纵断面的基平、中平测量和横断面测量方法
难点:缓和曲线的要素计算和主点测设方法;缓和曲线的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的计算公式和测设方法。

§ 9.1 交点转点转角及里程桩的测设
一、道路工程测量概述
分为:路线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

(一)勘测设计测量(route reconnaissance and design survey)
分为:初测(preliminary survey) 和定测(location survey)
1、初测内容:控制测量(control survey) 、测带状地形图(topographical map of a zone) 和纵断面图(profile) 、收集沿线地质水文资料、作纸上定线或现场定线,编制比较方案,为初步设计提供依据。

2、定测内容:在选定设计方案的路线上进行路线中线测量(center line survey) 、测纵断面图(profile) 、横断面图(cross-section profile) 及桥涵、路线交叉、沿线设施、环境保护等测量和资料调查,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资料。

(二)道路施工测量(road construction survey)
按照设计图纸恢复道路中线、测设路基边桩和竖曲线、工程竣工验收测量。

本章主要论述中线测量和纵、横断面测量。

二、中线测量(center line survey)
1、平面线型:由直线和曲线(基本形式有:圆曲线、缓和曲线)组成。

2、概念:通过直线和曲线的测设,将道路中心线的平面位置测设到地面上,并测出其里程。

即测设直线上、圆曲线上或缓和曲线上中桩。

三、交点JD(intersecting point) 的测设
(一)定义:路线的转折点,即两个方向直线的交点,用JD 来表示。

(二)方法:
1、等级较低公路:现场标定
2、高等级公路:图上定线——实地放线。

(三)实地放线的方法分类
1、放点穿线法
放直线点——穿线——定交点
(1)放点可用支距法(垂直于导线边的距离)、导线相交法及极坐标法进行。

(2)穿线
如图,定出一条尽可能多的穿过或靠近直线上点P1 、P2 、P3 的直线AB 。

(3)定交点
将穿出的直线延长,得交点JD 。

正倒镜分中法:
1)在 B 点架仪,盘左瞄准 A ,倒镜定a1 ,b1 点;盘右瞄准 A 点,倒镜定a2 ,b2 点;取a1 、a2 点中点 a ,b1 、b2 点的中点b 。

2)同理可定出CD 方向可定出 c 、d 两点。

(骑马桩)。

3)将线段ab 、cd 相交,得交点JD 。

2、拨角放线法——极坐标法
如图,在利用导线点或已测设的JD ,计算测设元素(β,S )——拨角,量边,定出JD 位置。

四、转点ZD(turning point) 的测设
1、定义:当相邻两交点互不通视时,需要在其连线测设一些供放线、交点、测角、量距时照准之用的点。

2、分为:在两交点间测设转点、在两交点延长线上测设转点。

(1)在两交点间测设转点:
1)在JD5 、JD6 的大致中间位置ZD' 架仪。

瞄准JD5 ,用正倒镜分中法定出JD'6 。

2)测量出 a 、 b 距离。

有:
3)计算 e 值,在实地量取 e 值,得ZD 点。

有:
4)在ZD 点架仪,检查三点在一直线上。

有:
(2)在两交点延长线上测设转点
五、转角(turning angle) 和分角线的测设
1、定义:指路线由一个方向偏向另一个方向时,偏转后的方向与原方向的夹角。

当偏转后的方向在原方向的左侧,称为左转角;反之为右转角。

2、转角的测定
当β左> 180°时,为右转角,有:αy= β左-180°
当β左<180°时,为左转角,有:αz=180°- β左
当β右<180°时,为右转角,有:αy=180°- β右
当β右>180°时,为左转角,有:αz= β右- 180°
3、分角线的测定
若角度的 2 个方向值为 a 、b ,则分角线方向c=(a+b)/2
六、里程桩(mileage peg) 的设置
又称中桩,表示该桩至路线起点的水平距离。

如:K7+814.19 表示该桩距路线起点的里程为7814.19m 。

分为整桩和加桩。

1、整桩。

一般每隔20m 或50m 设一个。

2、加桩分为地形加桩、地物加桩、人工结构物加桩、工程地质加桩、曲线加桩和断链加桩。

(如:改K1+100=K1+080 ,长链20m 。


若已知:转角α 及半径R ,则:
切线长:;
曲线长:
外距:;
切曲差:
2、主点的测设
(1)主点里程的计算
ZY 里程=JD 里程-T ;YZ 里程=ZY 里程+L
QZ 里程=YZ 里程-L/2 ;JD 里程=QZ 里程+D/2 (用于校核)
(2)测设步骤:
1)JDi 架仪,照准JDi-1 ,量取T ,得ZY 点;照准JDi+1 ,量取T ,得YZ 点。

2)在分角线方向量取 E ,得QZ 点。

二、单圆曲线详细测设
有整桩号法和整桩距法。

一般采用整桩号法。

1、切线支距法(tangent off-set method)
(1) 以ZY 或YZ 为坐标原点,切线为X 轴,过原点的半径为Y 轴,建立坐标系。

(2) 计算出各桩点坐标后,再用方向架、钢尺去丈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