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1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课件第1章第4节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湘教课件第1章第4节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3.C 4.B [第 3 题,按照地理自转的方向北半球逆时针可以推出①为 70°E, NS 为 160°E,再从南半球找出 70°E 的点就是④,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选择 C。第 4 题, 按照上题方法可以推出②110°W,70°E→110°W 赤道上④→②全部属于白天 时,70°E 就是 6 时,利用东加西减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北京时间为 9:20。选 择 B。]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考向 2 与行程有关的计算 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 18 小时的飞行,于某星期一的 17 时 10 分 安全降落在北京机场。此时,飞行员看到一轮红日正在跑道西边的尽头。据此 完成 5~6 题。 5.飞机降落时,晨昏线的位置应该是下列四图中的( )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区时的计算 第一步:如果已知该地经度,求时区数。该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 数若小于 7.5,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 7.5,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第二步:求时差,即求时间间隔,每相隔一个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 小时 注:①“+、-”号的选取同地方时的运算。②若求出时间大于 24 小时, 则减去 24 小时,日期加一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上 24 小时,日期减 一天。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b.区时:每个时区_中__央___经___线__的___地__方__为时该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 区时相差 1 小时。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理解—要点突破] 1.地方时的计算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4.地球的自转 (共30张PPT)

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4.地球的自转 (共30张PPT)
● NhomakorabeaC
(3)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典例1] (2016·临沂高三模拟)读世界部分地区图, 回答(1)~(2)题。
(1)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区时为( A.12月22日6时 B.6月22日18时 C.12月22日18时 D.6月22日6时
D
)
(2)若DF为晨线,此时地球上有22日和23日,在东半 球内属于23日的范围是( ) A.20°W向东至160°E之间 B B.0°向东至160°E之间 C.160°W向东至20°E之间 D.0°向东至180°之间
2.晨昏线的判断 (1)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 夜进入昼→晨线 昼进入夜→昏线 6时→晨线 (2)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 18时→昏线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 (3)方位法 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 如下图中,ACB为晨昏线,据东经增加方向为地球 ︵ 自转方向知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可判断AC为昏线, ︵ CB为晨线。
3.自转速度
(1)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规律。 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两极为零。 (2)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分布规律。 除两极为零外,其余各地均为15°/h。 (3)影响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①纬度因素: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反之越大。 ②海拔高低: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反之越小。
(2016·湖北省百校联考)下图示意10月1日甲、乙、丙、丁四个地 点昼夜长短比例(阴影部分表示夜长)。读图,完成1~2题。
C
)
(3)地方时、区时和日期的计算
(1)原因:地球自 西向东自转。如上 图,同纬度的丁、 乙相比,乙位于东 边时刻较早。 (2)地方时。 ①定义:因经度不 同而出现不同的时 刻,东早西晚。 ②特点:同一条经 线上的各地,地方 时相同;经度相差 15°,地方时相差 1小时。

2018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单元 第4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018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1单元 第4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思维流程] 第 1 题,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 2 题,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1.A 2.B [第 1 题,图中能看到北极星,并且北极星的仰角很小,说明当 地在北半球,且地理纬度较低。第 2 题,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 运动的反映,天空中的恒星转过 50°,说明地球自转了 50°,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是 15°/h,故正确答案为 B。]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3)地形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4)交通条件:要有便利的交通,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5)安全因素:建在人烟稀少的地区。 (6)其他因素:如科技因素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向 1 地球自转规律及应用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 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 1~2 题。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一 课
第 4 讲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时 提

练 考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本讲复习脉络: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考点分层突破: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点一| 地球自转特征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1.地球自转方向 下面是地球不同状态下的自转示意图,读图填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甲图为侧视图,方向为 自西向东 ;乙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呈 逆时针 方 向;丙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呈 顺时针 方向。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四节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件 第四节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间。
如E点地方时为:12:00+45°÷15°=15:00, F点地方时为:24:00-45°÷15°=21:00。
12:00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2)时区和区时。 时区:分为东、西各12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区时:每个时区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
(2)极地投影图示:
5.确定日期范围。 方法一:新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东到180° 经线,旧的一天的范围是从0时所在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求出0时所在经线并科学绘图。 例: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占 全球的几分之几?。
当北京时间为12时时,与北京属于同一日期的范围为 60°W向东至180°(如上图所示),跨240个经度,占全球的 2/3。
(2020·浙江卷)图1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 轨迹示意图。图2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 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时。据此,完成下题。
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C )
A.5时
B.6时
C.7时
D.8时
1)图1甲乙丙不在同一经线/纬线&图2
甲、乙、丙为晨昏线
✓ 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 点,则E点位于D点 以东,应“ 东加”;
✓ 若求F点地方时,以B点作为已知时间0:00 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
18:00
(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
以确定时差。
6:00
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 45°,时差为 3小时 。 如F点所在经线与NB经度相差 45° ,时差为 3小时 。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讲 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3
微点 6 晨昏线的三种判断方法
自转法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
时间法
赤道上地方时为 6 时的是晨线,为 18 时的是昏线
方位法
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微点 7 晨昏线上的点的地方时 位于晨线上的点正值日出,但日出地方时不同。位于昏线上的点正值日落,但日落地方时 不同。
11
微点 3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1)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2)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 15°/h,卫星运行 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对应点的线速度。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2
微点 4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不涉及地球的运动,而是由地球“不透明、不发光, 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这一特性决定的。 (2)昼夜交替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主要是由地球自转这一运动而产生的。但如果地球不 自转只公转,也有昼夜交替现象,只不过周期为一年。 微点 5 晨昏线运动方向及速度 晨昏线在地面上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移动速度约为 15°/h。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4
微点 8 时间计算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两个特殊时间: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120°E)的区时,而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的地方时是北京所在经线(116°E)的地方时。世界时为 0°经线地方时或零时区的区 时。 (2)用东加西减法求区时时,东西方向的确定方法:若两地皆在东时区,则时区数大的在 东;若两地皆在西时区,则时区数小的在东;若一地在东时区,一地在西时区,则东时 区的在东。 (3)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地方时数值越大,地方时越早,位置越靠东。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课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移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地球上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发生
偏转。在北半球向⑪__右___偏转,在南半球向⑫___左____偏
转,在赤道上没有偏转。
返回目录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完善提醒]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

地球上产生昼夜现象的真正原因是地球为不发光也不
• 例1 读北京时间某日8时太阳光照图(图4-7),回答 问题。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图4-7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此日K地的日落时间为____时,昼长为_____。 (3)图中各点,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 (4)A到C走最短路线的方向是________。

b.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c.意义:生物形成昼夜节律,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
起居作息,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各地温度发生昼
夜变化,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得地球上的白天不至于
太热,夜晚不至于太冷,适宜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返回目录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2.产生时差

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具有不同的⑩_地__方__时____。
考 点
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时为夏至(6月22日前后),北极

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时为冬
动 探
至(12月22日前后)。
究•
返回目录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 (5)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届高三一轮地理复习课件: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届高三一轮地理复习课件:4讲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以确定时 差,如 E 点所在经线与 ND 经度相差 45°,时差为 3 小时。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来计算出所求时间,如 E 点地方时为 12:00+4155°°=15:00,F 点地方时为 24:00-4155°° =21:00。
答案:C
考点三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1 时差产生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的地 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 早 。
2 地方时 概念: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 特点: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经 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3 时区与区时 (1)时区: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15°。 (2)区时:每个时区 中央经线 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 时。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4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一 地球自转的特征
1 自转轴 地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北极星 附近。 2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1)侧视: 自西向东 (如图甲)。
(2)俯视:从北极上空俯视,呈 逆时针 方向旋转(如图乙)。 从南极上空俯视,呈 顺时针 方向旋转(如图丙)。
3 自转周期
(3)关于图中 a、b、c、d 四点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判定,
正确的是( )
A.a>b>c>d
B.a<b<c<d
C.a=b=c=d D.a>c=d>b
解析:第(1)题,依据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分 布规律,可以判定该区域位于北半球;赤道线速度约为 1 670 千 米/时,南北纬 30 度线速度约为 1 447 千米/时,南北纬 60 度线 速度约为 837 千米/时,南北极点为零,图示区域大部分在 837~ 1 447 千米/时之间,该区域应为北半球中纬度。第(2)题,根据图 中线速度等值线在 a 点向北凸,b 点向南凸,说明 a 点较同纬度 的 b 点自转线速度大、地势高。第(3)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 极点外都相等,与线速度大小没有关系。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1.4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1.4地球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
B
A
AB是晨线
A
AC是昏线 C
B
C
昏线
晨线Βιβλιοθήκη 昏线2020/11/281.晨昏线的判读方法 ②时间法
6时
18时
B
A
晨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时间为18时
2. 晨昏线(圈)的特点——判读基础
① 晨昏圈平分地球吗? 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平分地球。
②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的关系? 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垂直
适用于平直河道
• 北半球某河流
• 北半球河流受向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侵蚀河流的右岸,因此防洪堤坝、港口都应 建在河流右岸;聚落、耕地、挖沙场及取水口等多选在河流的左岸。南半球相反。
北半球 南半球
地转偏向力 右偏 左偏
侵蚀岸 右岸 左岸
沉积岸 左岸 右岸
下图中的沙洲表示位于南半球的河口三角洲, 该三角洲最终将与河流的哪个岸相连?
(C )
A.20点
B.20点3分56秒
C.19点56分4秒 D.20点56分4秒
3.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及影响 角速度
线速度
除极点外,其余各处均为15°/h
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极点为零
(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 (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 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进入白昼的分界线为晨线, 自转法
由白昼进入黑夜的分界线为昏线 时间法 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的为晨线,为18时的为昏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1.地球自转方向 分析以下三幅图示,填空:



甲图为侧视图,方向为自西向东 ;乙图为北极上空俯视图,呈 丙图为南极上空俯视图,呈顺时针 方向。
逆时针
方向;
2.周期 时间 恒星日 太阳日
23时56分4秒
意义 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交通条件 安全因素
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 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 稀处
(2)回收场地选择的条件 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有利条件为:地势平坦,视野开 阔,便于搜救;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 好。
●考向 1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013· 天津高考)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 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 1~2 题。
第 4 讲 地球的自转及其地理意义
本讲复习脉络: 考向1 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考点一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 考向2 地球运动与航天基地选址 考向1 地方时、区时计算 考点二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 考向2 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 考纲:地球运 — 动的地理意义 考向1 日期范围的确定 考点三 地球上日期的变更 — 考向2 日期占比问题 考向1 晨昏线的判断 考点四 晨昏线的判断及应用 — 考向2 晨昏线的特点与应用
1.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 C.北极附近
)
B.中纬地区 D.南极附近
2.图中 a 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 50° ,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 间为( ) B.3 个多小时 D.7 个多小时
A.1 个多小时 C.5 个多小时
[思维流程] 第(1)题,
第(2)题,
【解析】 本题组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地球自转的一般规律。第 1 题, 图中能看到北极星,并且北极星的仰角很小,说明当地在北半球,且地理纬度 较低。第 2 题,图中恒星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反映,天空中的恒 星转过 50° ,说明地球自转了 50°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是 15° /h,故正确答案为 B。
1.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明确影响因素 因素 纬度 海拔 影响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相同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2)掌 Nhomakorabea地球自转规律
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极点的线速度为 0; ③60°纬线上的线速度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
2.航天基地选址的条件分析 (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气象条件 纬度因素 地势因素 地形因素 海陆位置 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 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 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 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 类活动少,安全性强
【答案】 1.A 2.B
●考向 2 地球运动与航天基地选址 北京时间 2015 年 10 月 17 日零时 16 分,我国在西昌卫 星发射中心(位于川西高原上)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 亚太九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据此并结合下图, 回答 3~4 题。
3.下列关于亚太九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说法正确的是( A.升空当天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升空当天我国各地日出东南 C.升空时地球上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范围相当 D.升空当天南极地区极夜范围在变小 4.西昌作为卫星发射中心的优势主要有( )
3.时区与区时 (1)时区的划分 ①在地球上经度每隔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为 24 个时区。 ② 以 本 初 子 午 线 为 基 准 , 从 7.5° W 到 7.5° E 划分为一个时区, 叫 中时区或零时区 。 ③在中时区以东,每隔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 中时区以西,每隔 15° 划分为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 ④东西十二区各跨 (2)区时:每个时区 相差 1 小时。
7.5 °
,合为一个时区。 为该时区的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
考点二| 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1.时差产生原因: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的甲、乙相比,乙地 相 对位置偏东,乙地 时刻较早。
2.地方时 (1)含义:因经度 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 1° ,地方时相 差 4 分钟。 (2)判断:图中甲、乙、丙中,甲、丙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 (3)计算:图中甲与丁经度相隔 60° ,地方时相差 4小时 ,按“东加西减” 原则计算,若丁地地方时为 6 时,甲地在丁地西侧,则甲地为 2时 。
昼夜交替
24 小时
的周期
3.速度 角速度 除 南北两极点 外,任何地点的自转 角速度都相同,约为 15° /h 由
赤道
线速度

两极
逐渐减小;赤道最
大,极点为 0
(1)因地轴是地球自转轴,因此其与地表相交的南极点、北极点是始终不动 的。 (2)因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夜晚观看星空,北极星的位置是 不变的,而其周围的星星每天都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 (3)因地轴北端指向北极星,因此北半球观看北极星的高度,就是当地的地 理纬度。
)
①纬度低 ②海滩广阔 ③云雾少 ④海拔较高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3.B 4.C [第 3 题,亚太九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的时间为 2015 年 10 月 17 日,为北半球冬半年,故南极地区不会出现极夜现象;此时我国各地日出东 南;由北京时间为 10 月 17 日零时 16 分可算出零时所在经线为 116° E,则地球 上新的一天的范围为 116° E 向东到 180° ,故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范围小于旧的一 天;夏至日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第 4 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位于川西高原上,故可推断其优势是纬度低、海拔高、晴天多、云雾少。所以 ①③④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