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教程[第十二章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合集下载

语言学专业课山东省考研应用语言学复习指南

语言学专业课山东省考研应用语言学复习指南

语言学专业课山东省考研应用语言学复习指南一、引言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和使用的学科,作为语言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应用语言学理论和实践对于我们的学业和将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山东省考研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同学提供一份复习指南,帮助大家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应用语言学的核心知识。

二、绪论1. 语言学的基础概念1.1 语言和方言的定义和区别1.2 语音、语法、语义和语用的关系1.3 语言的历史和分类2. 语言学的研究方法2.1 语料库语言学2.2 实验语言学2.3 田野语言学2.4 计算语言学三、语音学1. 语音学基本概念1.1 音素、音位和音素的分类1.2 音节的构成和音节结构规则1.3 声调和音调语言2. 语音规律和音变现象2.1 语音规律和音变规律的介绍2.2 声母、韵母、音调的音位变体2.3 语音变调和共振3. 语音变体和方言3.1 方言的分类和特点3.2 方音的调查和研究方法3.3 地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方言的影响四、词汇语义学1. 词汇语义学基本概念1.1 词义和词汇义的关系1.2 词汇义的分类和特点1.3 同义词、反义词和歧义词的解析2. 词汇语义的构成和变化2.1 合成、派生和转化等词汇构成方式2.2 词义的变化和扩展2.3 语义场和词汇关联网络的分析3. 语义的语用功能和文化差异3.1 语言行为和言语行为3.2 语义的语用展示和歧视3.3 文化差异对词汇语义的影响五、句法学1. 句法学基本概念1.1 句子和短语的定义和分类1.2 句子成分和语序的规则1.3 语言单位的结构和功能关系2. 句法规则和句法变体2.1 句法规则的种类和应用2.2 语法变体和方言话语2.3 句法分析和句法树表示法3. 句法关系和依存句法学3.1 依存句法学的介绍和理论基础3.2 句法关系的类型和定位方法3.3 案例分析和依存句法树的构建六、语用学1. 语用学基本概念1.1 言语行为和直观意义的关系1.2 话语和会话的基本要素1.3 语用推论和言外之意的解读2. 语用规则和语用违反2.1 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2.2 语用规则和违反的种类2.3 语用违反的成因和效果3. 语用策略和话语行为3.1 修辞手法和话语理解3.2 语用策略和交际目的3.3 语罩作为社会行为的语用研究七、总结通过本文的复习指南,同学们可以对应用语言学的核心知识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复习,为山东省考研应用语言学专业的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圣才出品】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圣才出品】

第12章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12.1 复习笔记本章要点:1. The Prague School and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FSP)布拉格学派与功能句子观2. The London School and context of situation伦敦学派与语境观3.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韩礼德与系统——功能语法4. Bloomfield and American Structuralism布隆菲尔德与美国结构主义5. Chomsky and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乔姆斯基与转换——生成语法常考考点:各流派的代表人物、理论基础、特点、主要观点、重要概念;语言普遍性和人类行为关系等。

本章内容索引:I. Saussure and modern linguisticsII. The Prague School1. Main points and contribution2.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FSP)3. Communicative Dynamism (CD)III. The London School1. Introduction2. Malinowski’s theories3. Firth’s theories4. Halliday and 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5. Systemic grammar and Functional grammar(1) Systemic grammar(2) Functional grammarIV. American Structuralism1. Introduction2. Three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V. 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 Grammar1. Introduction2. The Innateness Hypothesis3. Generative Grammar4. Stage of development of TG Grammar5. Main features of TG GrammarI. Saussure and modern linguistics (索绪尔和现代语言学)Modern linguistics has started from the Swiss linguist Ferdinand de Saussure (1857-1913) , who is often described as “father of modern linguistics” and “a master of a discipline which he made modern”.According to Saussur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signs which uses sounds to express and exchange ideas. The sign is the union of a form and an idea, i.e. the signifier and the signified. The sign is the central fact of language, and therefore the study of language must start from the nature of the sign itself.Saussure identifies several groups of important concepts: signifier and signified, langue and parole,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research, etc.现代语言学始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和一位“使语言学走向现代的大师”。

语言学教程[第一章语言学导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教程[第一章语言学导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复习笔记Ⅰ.语言的定义语言是人类以口头交流的任意的符号系统。

该定义揭示了语言的五个要素:系统,任意,口头,符号,人类。

Ⅱ.语言的定义特征语言的定义特征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其他动物交流系统的特点。

1.任意性任意性是语言的核心特征,是指符号的形式或者声音与意义之间没有逻辑或内在联系。

虽然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任意的,但也不是完全任意的。

一些词语,例如一些拟声词的发音与其意义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2.二重性二重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属性,底层结构是上层结构的组成成分,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

二重性只存在于这样的系统之中,既有元素又有它们组合成的单位。

3.创造性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它能够使人造出和理解无穷的长句,其中很多句子是以前从未听过的。

4.移位性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事件和观点。

移位性赋予人们的概括和想象力使人类受益无穷。

5.文化传递性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互换性互换性是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Ⅲ.语言的起源1.圣经的记载语言是上帝的恩赐。

2.“汪汪”理论语言是模仿自然的声音,例如动物的叫声,如 (鸭子)的刮刮声,嘎嘎声,布谷鸟的叫声。

3.“噗噗”理论语言来源于人本能的情感声音,表达疼痛或喜悦。

4.“哟一嘿一吼”理论语言起源于原始人共同劳动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哼哟声。

5.进化理论语言起源于劳动的过程,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Ⅳ.语言的功能1.信息功能语言用来陈述某件事情,提供信息或用作推理。

信息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一般出现在陈述句中。

2.人际功能人际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人们由此建立和维持他们的身份和社会地位。

3.施为功能语言的施为功能主要是用来改变人的社会地位,例如在婚礼、判刑,为孩子祈福和在首航仪式上为船命名、诅咒敌人。

在这些言语行为中,语言通常是非常正式的,甚至是仪式化的。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语言学概论期末复习提纲导言部分一、语言的三大发源地:中国、印度、希腊-罗马五、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把语言学分为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五、1共时语言学:以同时的静态分析的方法、研究语言相对静止的状态。

描写分析语言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阶段的状况,时从横的方面研究语言。

(如现代汉语、当代英语)五、2历时语言学:从历时的、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

(如汉语史)五、3专语语言学:又称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是以一种或几种有联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某一语言的结构。

五、4普通语言学:以人类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研究人类语言的性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是综合众多语言研究成果而建立起来的。

五、5现代语言学之父:瑞士索绪尔代表作《普通语言学教程》六、语言学流派:历史比较语言学,为后来的结构主义和描写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在19世纪进入了系统的研究,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结构语言学的分支: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美国描写语言学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代表作《语言论》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一、1语言的作用: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每个社会无论经济发达还是落后,都必须有属于自己的语言,都离布开语言这个交际工具。

语言是组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之一。

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没有语言,人类无法交际,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崩溃,不复存在。

语言又是思维工具,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思维,也无法把思维表达出来。

(如普通话是汉民族用来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的工具)一、2语言同社会的联系:语言与人类社会息息相关,人类社会以外无所谓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地域都有不同语言。

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

《语言学教程》中文笔记(完整)

《语言学教程》中文笔记(完整)

语言学教程笔记第一章语言学导论语言的定义特征:从本质上将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区分开的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点。

1.任意性: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任意性是语言的核心特征。

例如,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本书读作a /buk/,一支钢笔读作a /pen/。

任意性具有不同层次:(1)语素音义关系的任意性。

(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

(3)任意性和规约性。

2.二层性:二层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特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

话语的组成元素是本身不传达意义的语音,语音的唯一作用就是相互组合构成有意义的单位,比如词。

因为底层单位是无意的,而上层单位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语音叫做底层单位,与词等上层单位相对。

二层性使语言拥有了一种强大的能产性。

3.创造性: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指语言有制造无穷长句的潜力,这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和递归性。

利用二重性说话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语言单位,无止境地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或没有听过的。

4.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物体、时间或观点。

因此我们可以提及孔子或北极,虽然前者已经去世两千五百五十多年而后者位置距我们非常之远。

语言使我们能够谈及已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事物。

移位性赋予人们的概括与抽象能力使人类受益无穷。

词在指称具体物体时,并不总是出现在即时、形象化的语境中。

他们通常为了体现指称含义而被使用。

5.文化传递性: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互换性: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元语言功能:我们的语言可以用来讨论语言本身。

比如说,我可以用“书”指代一本书,也可以用“书这个词”来指代“书”这个词本身。

这使语言具有无限的自我反身性:人类可以谈论“说话”,也可以思考“思考”。

所以只有人类才能提问:元语言功能对交际、思考及人类的意义是什么?语言学的一些重要区别1.“描写式”和“规范式”描写式:客观系统地记录一种语言的模式和用法或变化。

语言学基础知识点

语言学基础知识点

语言学基础知识点语言学是对人类语言的系统性研究,涉及语言的结构、使用和习得等方面。

它是一门复杂而精密的学科,需要掌握一系列基础知识点。

本文将介绍语言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语言分类、语音学、语法学和语义学等内容。

一、语言分类语言是人类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工具,按照语言之间的关系,可以将语言分为以下几类:1. 语系分类:语系是指由共同祖源的语言所构成的系统,常见的语系有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等。

2. 语族分类:语族是指由同一远古时期的原始语所发展而来的一组语言,常见的语族有汉藏语族、印欧语族、阿尔泰语族等。

3. 语支分类:语支是指在一个语族内具有一定程度关系的一组语言,比如在汉藏语族中,汉语是其中的一个语支。

4. 语言类型分类:根据语言的语法结构,可以将语言分为屈折语、孤立语、辅助语等类型。

二、语音学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包括音位、音韵和音系等内容。

1. 音位:音位是指在一种语言中能够区分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不同语言的音位差异很大,比如汉语有四个声调,而英语则没有。

2. 音韵:音韵是指研究语音的组织和规律的学科,包括音位的组合、音变规律等。

3. 音系:音系是指一个语言中所有音位的总体组织结构,可以通过音标来表示。

不同语言的音系差异很大,比如英语和法语的音系就有很大的不同。

三、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句子结构和组织的学科,包括句法、词法和语用学等内容。

1. 句法:句法是研究句子结构的学科,包括短语结构、句子成分等。

不同语言的句法结构也有很大差异,比如汉语的主谓宾结构,英语的主谓宾结构。

2. 词法:词法是研究词的形态和构词规律的学科,包括词的分类、词性等。

不同语言的词法规律也有所不同,比如汉语的词性很多,英语的词性相对简单。

3. 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包括语境和语用的关系、指称和概括等。

语用学关注的是语言的真正意义和用途。

四、语义学语义学是研究词义和句义的学科,包括词义学和句义学等内容。

1. 词义学:词义学是研究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学科,包括词义的构成、词汇关系等。

语言学概论复习内容

语言学概论复习内容

语言学概论复习内容名词解释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意义则是信息的内容,符号起着指代或表述意义的作用。

思维:“思维”是动脑筋的过程,也是通过比较、分析,综合认识现实的能力,思维需要语言,思维和语言紧密相连,密不可分。

索绪尔:瑞士语言学家,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开创了20世纪现代语言学的新局面,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区分了“语言”和“言语”,明确了现代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组合关系:符号与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称为符号的组合关系。

组合性是有条件的,这种组合构成了语言系统结构。

聚合关系:在语言链条某环节上,具有相同作用,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自然聚合成群,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是构成语音片段的基本元素。

音标:为了准确地把语言记录下来,选用一套书面符号来标写语音。

这种用于标写语音的符号就叫音标。

我国的注音字母,双语拼音方案就是标写现代汉语的音标。

音位:从社会功能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位的实质是:从具体音素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功能音类。

音节:听觉上可以自然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由音位组合而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肌肉紧张度说:是一种音节边界划分的理论,根据发音过程中,肌肉紧张程度有规律的变化来划分,有“音峰”“音谷”。

语汇:词和语的汇集,可以说语汇,包括固定词组或熟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对凝固的语言片断。

基本词汇:是语言词汇的核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全民常用,较为稳固,有构词能力等特点。

一般词汇:除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短时期常用,不稳固,构词能力弱,却最先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化。

语义: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

蕴涵: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

预设: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个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则另一个句子是该句的预设。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

语言学期末复习

语言学期末复习

格,时,体,态,人称等。 25.词的概念意义:也叫理性意义,词汇意义的主体部分,是指说一种语言的人在对现实世 界的认知中形成的共同的主观映像,是认知的成果。 26.词的色彩意义:指词汇主体意义之外,还包涵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象征功能等其他与 概念义相关的意义。 27.隐喻:引申的两种形式之一,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其相似可以是外形的相似,某种性质的相似等等,认知语言学的莱可夫和约翰逊把隐喻分为 实体,结构和空间三种。 28.派生意义:词义中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 29.词的中心意义:多义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某一个意义可能会占据中心地位,语言学 中把这种意义叫做中心意义,是就多义词在某个时代的各个意义的关系说的。 30.转喻:引申的两种形式之一,其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 着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目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来 指称乙类现象。 31.词的语义特征:某一小类词中所特有的能对其所在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 小类词的语义要素。 32.语义场:具有相同的语义特征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叫做语义场,同一义场内的词义相互 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体现了词义的结构系统性。 33.构词法: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语言学家把专门研 究词形变化现象和规则的学问称为词形学通常简称为构词法。 34.语义角色:句中名词和动词有不同的语义关系,语义学中称之为“语义角色”,是可以涵 盖许多句子动-名关系的抽象角色,如施事,受事,工具等。 35.蕴涵:通俗地说,句子真值的蕴涵关系就是,从一个句子的句义一定可以推导出另一个 句子的句义,反向推导却不成立。 36.预设:通俗地说,如果一个句子的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都以另一句子的肯定式为前提, 则另一句子是该句的预设。 37.语境:语言出现的环境,包括三个方面:话语的物理语境,又叫做“言谈现场”;话语语 境;说话人和受话者的背景知识。 38.话题: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话题”。 39.说明: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它部分是“说明”。 40.焦点: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是说话者认 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 41.会话合作原则:它是指交际双方为使会话合作顺利进行,以达到共同的沟通目的而必须 相互配合,共同遵循的某些准则。它具体包括:量的准则(指所提供的信息的量),质的准 则(所说的话力求真实),关系准则(所说的话是相关的),方式准则(清楚明白说出要说的 话)。 42.言语行为:人们说出的话是一种社会行为,本身也构成新的人类经验,与现实世界中的 其他人,物,现象,事件有着“行为-效力”的关联。这些是语言在另一层次上的意义。语 言行为可以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言语行为可以分为不同 的类型,如阐释,命令,请求,询问等等。 43.社会方言:根据社会因素而区分的社团与语言特点相关,因此这些社会社团又被称为不 同的“言语社团”。各个言语社团的语言是在全民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 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所谓社会方言。 44.地域方言: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地域分支,如果处于不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和同一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流派复习笔记I.索绪尔和现代语言学现代语言学始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被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和一位“使语言学走向现代的大师”。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用声音表达交流思想的符号系统。

符号是形式和意义的联合,是表示者和被表示者的结合。

符号是语言事实的核心,研究语言必须从符号本身的特性人手。

索绪尔区分了几组重要的概念:能指和所指,语言和言语,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等。

II.布拉格学派布拉格学派的形成可以追溯到马泰休斯领导召开的该学派的第一次会议。

1.主要观点及贡献布拉格学派的研究有三大重点:(1)强调共时研究的合理性,因为它可以提供完整且易掌控的研究材料。

(2)强调语言的系统性,指出任何语言单位都不能在孤立的的情况下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析及评估。

换句话说,语言单位处于功能对比、对立之中。

(3)它将语言看作是在所属语言群体中发挥一系列功能的工具。

2.功能句子观功能句子观是一套语言学分析理论,它是指用信息论的原理来分析话语或文本。

其基本原则就是一句话中各部分起的作用取决于它对全句意义的贡献。

一些捷克语言学家尝试从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句子。

他们相信一个句子包含话语的出发点和话语的目的。

话语的出发点叫做主位,它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信息;话语的目的是说话人要向听话人传递的信息,叫做述位。

从主位到述位的运动揭示了大脑本身的运动。

功能句子观旨在研究话语中新(未知)、旧 (已知)信息的分布问题。

已知信息指那些对于听话人不再是新信息的部分;新信息是即将向听话人传达的信息。

句子中主语一谓语的分布不总是与主位一述位的分布一致。

3.交际能力另一种版本的分析法叫做交际能力,由费尔巴斯提出。

他用交际动力表示句子成分对交际发展所起的作用。

费尔巴斯把功能句子观解释为不同程度的交际力的分布。

他认为,句子前面部分承载的交际力最低,然后逐步增加,直到交际力最大的成分。

Ⅲ.伦敦学派1.介绍伦敦学派专门用来称呼独具英国特色的语言学研究。

弗斯使语言学在英国完全成为一门公认的科学。

弗斯主要受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影响,而后他又影响了他的学生韩礼德。

三人都强调“语言环境”和语言“系统”的重要性。

因此,伦敦学派也被称为系统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

2.马林诺夫斯基的理论(1)语言是一种行为模式,而不是什么与思想相对应的东西。

(2)话语意义并不来源于构成话语的词的意义,而是来源于话语发生的上下义之间的关系。

其断言是根据两大观察结果得出的:①在原始社会团体中,书写并不存在,语言只有一种使用方法。

在所有人类社会中,孩子以此种方法习得语言。

②话语意义经常为语言环境所决定,马林诺夫斯基发现了以下三种语境: a.言语与当时身体活动有直接关系的活动;b.叙述环境;c.言语仅被用来填补言语空白的环境——寒暄交谈。

3.弗斯的理论(1)受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弗斯认为语言是种社会过程,而非仅仅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和信号。

语言是参与社会生活的工具,是自己做事和使他人做事的手段,是一种行为和生活手段。

(2)在进行典型的语言情境分析时,以下两个层而需要考虑在内:①文本本身的内部关系:a.结构的成分间的组合关系;b.系统中的单位问的聚合关系。

②语言情景的内部关系:a.文本和非语言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总体效果;b.单词、词的部分以及短语与情景的特殊组成部分直接的分析关系。

4.韩礼德与系统一功能语法(1)韩礼德发展了伦敦学派弗斯提出的理论,他的系统一功能语法是一种具有社会学倾向的功能语言学方法,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语言学理论之一。

(2)系统一功能语法的建立基于以下两个事实:①语言的使用者实际是在一组系统中进行选择,并且努力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实现不同的语义功能;②语言和人类的社会活动紧密联系,不可分离。

于是系统一功能语法把语言的实际运用作为研究的对象。

5.系统语法和功能语法(1)系统语法系统就是存在于语法中的一系列选择。

系统语法的目的是要说明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它是与意义相关联的可供人们不断选择的若干子系统组成的系统网络。

(2)功能语法功能语法的目的是要说明语言是社会交往的手段,其基础是:语言系统及其成分不可避免的由它们所提供的作用和功能所决定。

韩礼德将儿童的语言发展视为“语言功能的掌握”,并且“学习语言即学习如何表达意思”。

因此他提出儿童语言的七大功能:工具、控制、交互、自指性、探索、想象和信息功能。

成年人的语言更为复杂,因此应具有更丰富的功能,但儿童的语言功能范围逐渐缩小,简化成为一套高度符号化和抽象化的功能——元功能:概念、人际、语篇功能。

①概念功能概念功能是用来传达新的信息,或是给听话者传递一定的未知内容。

它主要包括及物性和语态两部分。

及物性就是子句意义中的概念功能,它包括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行为、心理、言语、关系和存在过程。

②人际功能人际功能是充分运用语言来表达社会和个人的关系,包括讲话者进入语言情境及言语行为的形成。

由于分句不限于表达及物性,因此成人的语言系统中存在非概念的成分。

人际关系可以通过语气和情态来实现:a.语气表明讲话者选择了某种语言角色,同时也赋予了听话者一种言语角色。

语气包括“主语”和“限定成分”两部分,主语可以是名词、名词词组或从句。

b.情态说明讲话者是否做出判断或预测。

c.限定成分包括时态语素,助动词和情态动词,它是动词词组的一部分。

d.剩余部分指除去主语和限定成分的成分。

它包括三个功能成分:谓语、补语和附加语。

通常情况下的顺序为“谓语+主语+附加语”。

③语篇功能语篇功能是指语言中存在着一种机制将口头或书面的话语组织成连贯统一的语篇,这种机制使实际的言语区别于一系列的随意的句子。

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完全相同的两个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篇功能。

IV.美国结构主义1.简介美国结构主义是共时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独立地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在人类语言学家博厄斯的领导下,美国结构主义以不同于欧洲的传统风格发展着。

结构主义基于这样一种猜想:语法范畴应由意义而非分布来定义;同时一语言的结构不应该根据时态、语态及词性等所谓的通用标准来描述。

2.三个发展阶段美国结构主义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三个阶段:(1)早期:博厄斯与萨丕尔A.博厄斯①不存在理想的语言形式,因为人类语言有着无穷尽的多样性。

②博厄斯首次提出描述性语言学的框架,并指出其三大组成部分:语言的语音;语言表达的语法范畴;语义表达中的语法链接过程。

B.萨丕尔①萨丕尔描写了美洲的印第安语,并用当地土著居民作为受访人,这算是一种新的尝试。

②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来描写语言的特点及其发展,焦点放在类型学上。

③他将语言定义为: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通过自觉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

(2)布龙菲尔德时期布龙菲尔德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代表。

他在美国的语言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似的人物,因此1933至1950年的一个时期被称作“布龙菲尔德时期”。

正是在这段时间,美国的描写语言学开始成形,并迎来了它的最初发展阶段。

在布龙菲尔德看来,语言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确切的说是心理学中带有实证主义特征的分支,通常被称作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其理论基础是:人们无法认识他们未经历的事情。

行为主义认为儿童对语言的学习是通过一连串的“刺激一反应强化”来达到的,而成年人对语言的使用也是“刺激一反应”的过程。

当行为主义的方法论经由布龙菲尔德的作品进入语言学后,当时比较流行的做法是采纳人们实际对母语的使用,而不是他们对于其母语的看法。

由此,布龙菲尔德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公式:S→r………s→R,该公式中s代表外部刺激,r代表语言的代替反应,s代表语言的代替性刺激,R代表外部的实际反应。

(3)后布龙菲尔德时期①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斯,霍凯特进一步发展了结构主义,以严格彻底的经验主义为特点。

伴随着20世纪50年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些语言学家开始提出新的目标:发明设计一套新的发现程序,借以用计算机处理原始的语言数据,从而完成一套完整的,不需语言学家参与的语法。

②派克和法位学派克认为,语言有独立于意义之外的等级系统,所有的语言有三种相互关联的等级系统:音位、语法和所指等级系统。

这三种等级系统中的每一个层次都有具有轨位、类别、作用和接应这四个特点的语言单位。

这些基本的单位就叫做语法单位,简称法位。

V.转换一生成语法1.介绍乔姆斯基于1957年出版的《语法结构》标志着转换一生成语法的形成。

使用被称作“评价过程”的“假设一演绎”的方法,与布龙菲尔德的发现程序相对。

2.天赋假设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天生的,儿童与生俱来的拥有一种语言学习的能力,叫做“语言习得机制”。

这是一种让他们适合语言学习的独特知识。

乔指出儿童天生被赋予一种能力,不仅包括学习语言的趋势和潜能,还包括关于语言性质的知识。

从这种观点可看出,儿童天生拥有语法关系及语法范畴的知识,并且这种知识是普遍的。

这种处理语言的方法,是对心理学的行为主义和哲学上的经验主义的一种挑战,并使语言学成为了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乔姆斯基的天赋假设是建立在他对一些重要现象的观察的基础之上的,这些现象无法用其他的理论解释清楚。

(1)儿童可以高速省力地习得母语;(2)无论母语习得的环境有多大差异,儿童都可以达到大致相同的水平;(3)儿童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有限的话语数量掌握完整的语法知识。

以上这些现象表明:儿童虽然没有天生拥有一门语言,但他们拥有语言习得的倾向,正如他们有学习走路的倾向一样。

3.生成语法乔姆斯基用“生成语法”这一概念来指“一套用来给句子进行结构描写,定义明确严格的规则系统”。

他认为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者都掌握并且内化了一种具有生成能力的语法,这种语法可以表达他的语言知识。

生成语法不限于描述个别语法,他旨在揭示个别语法与普遍语法的统一性。

他并不止步于描述某一语言,而是作为一种手段用以探索语言的普遍规律,以期最终揭示人类的认知系统及人类本质。

乔姆斯基提出了三个不同的层面来评价语法:观察充分性描写充分性解释充分性4.转换一生成语法的发展阶段乔姆斯基的转换一生成语法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古典理论:旨在把语言学变成一门科学;(2)标准理论:研究如何将语义成分加入语法模型:(3)扩展的标准理论:讨论语言的普遍性和普遍语法;(4)修正的扩展的标准理论:讨论管辖和约束的问题;(5)最简方案:是对前面理论的进一步修正。

5.转换一生成语法的主要特征(1)乔姆斯基把语言定义为一套规则或原理;(2)乔姆斯基认为语言学家的目标应该是创造一种有生成能力的语法,这个语法能够抓住本族语人所默认的知识。

这就与语言习得理论及普遍语法有关;(3)乔姆斯基及他的拥护者都对能够揭示本族语人语言知识的语言材料感兴趣。

他们很少使用那些本族语人所说的材料;(4)乔姆斯基的研究方法是“假设一演绎”,他把这种方法运用于两个层面:①语言学家阐明关于语言结构的假设——语言的普遍理论,此理论被个别语言的语法所验证;②每一个个别语法又是关于普遍语言的普遍理论的假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