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教程[第三章词汇]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教程[第三章词汇]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5f0454acfc789eb162dc854.png)
第三章词汇复习笔记I.词词是个语言表达单位,无论是在口语还是在书面语中,说母语的人都能够凭直觉识别这个语言单位。
1.词的三种含义(1词是自然的有界限的对立单位;(2词既是一个普通术语又是一个专门术语;(3词是一个语法单位。
2.词的识别(1稳定性就词的内部结构而言,词是所有语言单位中最稳定的。
(2相对连续性连续性指的是一个词的几个成分之间不可介入新的成分,即使这个词由多个成分构成。
(3最小的自由形式词是能够独立构成一个完整语句的最小单位。
3.词的分类(1可变词和不变词可变词有形态变化,即词的一部分保持不变,另一部分有规则地变化以实现不同的语法功能。
小变词没有形态变化。
具有词汇意义 (指代物质、动作和性质的词称为词汇词,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
表达语法意义的词是语法词,例如连词、介词和代词。
(3封闭类词和开放类词封闭类词的成员数目固定,数量有限。
像代词、介词、连词和冠词都属于封闭类词,一般不能轻易增加或衍生新的成员。
相比之下,开放类词的成员数目基本上是无限的,其数目会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地、经常地增加。
名同、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属于开放类词。
(4词类在传统的名词、代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感叹词和冠词的基础上,可新增助词、助动词、代词形式、限定词。
Ⅱ.语素和形态学1.定义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不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单位而不破坏或彻底改变词汇意义或语法意义。
形态学研究词的内部结构以及词的构造规则,包括屈折变化和词的形成两个领域。
2.语素的类型(1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①自由语素指能够单独出现或独立成词的语素。
所有的单语素词都是自由语素,由自由语素构成的多语素词为复合词。
②粘着语素指不能单独出现,必须跟至少一个其他语素共同出现的语素。
①词根是构成词的基础成分,不能再做进一步分析而不破坏其意义。
每个词都包括一个词根语素.它可以是自由语素或粘着语素。
②词缀是那些只能附着于另一个语素 (词根或词干上的一类语素的总称。
运筹学[第十三章存储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运筹学[第十三章存储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85e0db755acfa1c7aa00ccbc.png)
第十三章存储论1.存储论(1)需求:对存储来说,由于需求,从存储中取出一定的数量,使存储量减少,这就是存储的输出,有的需求是间断式的,有的需求是连续均匀的。
(2)补充(订货或生产):存储由于需求而不断减少,必须加以补充,否则最终将无法满足需求。
补充就是存储的输入。
(3)费用:主要包括下列一些费用。
①存储费,包括货物占用资金应付的利息以及使用仓库、保管货物、货物损坏变质等支出的费用。
②订货费,包括两项费用,一项是订购费用(固定费用),如手续费、电信往来、派人员外出采购等费用。
订购费与订货次数有关而与订货数量无关。
另一项是货物的成本费用,它与订购费用有关(可变费用),如货物本身的价格、运费等。
③生产费,补充存储时,如果不需向外厂订购货,由本厂自行生产,这时仍需要支出两项费用:一项是装配费用(或称准备、结束费用,是固定费用),如更换模夹具需要工时,或添置某些专用设备等属于这项费用。
另一项是与生产产品的数量有关的费用,如材料费、加工费等(可变费用)。
④缺货费,当存储供不应求时所引起的损失。
如失去销售机会的损失,停工待料的损失以及不能履行合同而缴纳罚款等。
(4)存储策略:如前所述决定何时补充,补充多少数量的办法称之为“存储策略”。
常见的策略有三种类型:①t0——循环策略:每隔t0时间补充存储量Q。
②(s,S)策略:每当存储量x>s时不补充。
当x≤s时补充存储。
补充量Q=S-x(即将存储量补充到S)。
③(t,s,S)混合策略:每经过t时间检查存储量x,当x>s时不补充。
当z ≤s时,补充存储量使之达到S。
2.常见存储模型(1)允许缺货(需补足缺货)、生产需一定时间。
模型假定:①单品种货物存储,连续盘点;②单位时间供货速率(或生产率)为P,且P>R。
R是需求速率;③需求速率R为常数;④允许缺货,且缺货在以后补足;⑤采用(s,S)策略;⑥目标函数为长期运行下单位时间中的平均总费用。
总费用中包括存储费、缺货费和订购费,暂不考虑货物进货费用(或货物价值)。
语言学教程[第八章语言的使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教程[第八章语言的使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1f64c1b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3e.png)
语言学教程[第八章语言的使用]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语言学教程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八章语言的使用在语言学的学习中,了解语言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语言的使用即指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运用,研究语言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影响语言使用的因素。
本章将重点介绍语言的使用以及相关的知识点。
一、交际行为与语言使用交际行为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基本行为,通过交际行为可以实现人际关系的建立、信息的传递和社会化的发展。
而语言正是人们进行交际行为所必需的一种工具。
语言使用包括语言的产生、理解和运用。
语言的产生是指人们根据特定的语言规则和环境,将思维转化为语言形式;语言的理解是指人们通过对语言信息的解码,理解并把握他人所表达的含义;语言的运用是指人们在交际情境中运用语言,实现交流的目的。
二、语言交际的特点语言交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语言交际是双向的。
在交际过程中,既有信息的发送者,也有信息的接收者;第二,语言交际是有目的性的。
人们在交际中常常有明确的目的,希望通过语言来实现某种目标;第三,语言交际是依赖语言系统的。
语言系统是指一种特定的语言结构和规则,人们在交际中依据语言系统来组织语言的表达;第四,语言交际是情境依存的。
语言的使用是受到情境的制约的,包括交际环境、社会背景、语言参与者的身份等。
三、语用学与语言使用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探讨人们在交际中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意义和实现交流。
语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意义的构建、上下文的作用、会话结构、言语行为等。
语用学从很多方面拓展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在交际中的功能和运作方式。
四、言语行为与言外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言语行为常常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还包含了其他一些含义,这就是言外行为。
言语行为指的是人们通过言语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思;言外行为则是言语行为之外的非语言行为,例如语调、肢体语言、眼神表情等。
言外行为在交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图和情感。
教育学[第九章学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教育学[第九章学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11e97f5f705cc17552709dc.png)
第九章学校第一节学校的历史一、学校的起源及其条件学校的产生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一个质的飞跃,标志着人类正规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总体教育水平的提升。
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两千五百年左右的埃及。
我国的学校产生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商代。
欧洲学校的出现大概是在公元前8~前7世纪。
学校的出现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人类的文化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即如果不通过学校,这些文化就不能被青少年一代完全掌握;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水平必须能够使一部分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脱离出来,使脑力劳动从体力劳动中分化出来成为“有闲者”,专门从事精神生产工作。
文字的出现为大量、准确地传递和学习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提供了载体。
二、古代学校的产生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和阶级社会初期,政治、宗教、教育逐渐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于是产生了政权、教会、学校,学校已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职能和独立的社会过程,这就是古代学校。
这时,脑力劳动者也逐渐从体力劳动者中分离出来,这就是政治领袖、官吏、僧侣、艺术家和学者,他们就是古代知识分子。
他们中的很多人担任或兼任古代学校的教育工作,成为古代教师。
学校从官府和教会中完全分离出来,教师从官吏和僧侣中完全分离出来,经过了一个十分漫长的岁月。
由此也就构成古代学校和古代教师的一系列特征。
古代学校与古代教育的性质相一致,其基本理念包括:第一,学校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在选择和传承文化的同时,承担着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和教化或愚弄百姓的双重任务,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或宗教性;第二,学校与社会生产劳动相脱离,主要传递一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军事、道德或宗教知识,人文学科在学校中占据主要位置;第三,古代学校不同类型和阶段之间是不连续不系统的,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学制;第四,教师在学校生活中占据绝对权威的地位,师生之间存在着基于政治或宗教利益的严重人身依附关系。
三、现代学校的产生及其理念现代学校是在人类进入现代社会后的产物,是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
微生物学[第十四章感染与免疫]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微生物学[第十四章感染与免疫]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02f83deb14e852459fb570d.png)
第十四章感染与免疫一、要点提示1.微生物无处不在,其中大量微生物是无害的,但有时会造成机会性感染;某些寄生于生物(包括人)并引起疾病,称为病原微生物。
反之,生物体的免疫系统能识别和排除、杀灭病原微生物,以防御感染,维护机体完整性。
2.宿主免疫防御功能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
非特异性免疫是来自遗传的一般生理防卫功能,无需诱导、无针对性,主要包括生理屏障、细胞因素和体液因素。
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产生的,具有获得性、多样性、特异性和记忆性。
其物质基础为免疫系统。
3.特异性免疫应答可大体分为识别、反应和效应3个阶段。
免疫系统对抗原性异物的特异识别是由抗原提呈细胞和淋巴细胞承担的。
抗原提呈细胞将抗原加工为适当片段并与自身MHC分子一起呈递给淋巴细胞,而T、B淋巴细胞各自通过自己的特异性抗原受体与之结合。
其中B细胞可以直接识别抗原,而T细胞只能接受由APC加工的抗原。
反应阶段是抗原提呈细胞、T细胞、B细胞通过直接接触与分泌的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而活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与记忆细胞的过程。
在效应阶段免疫系统调动一切手段杀灭、排除病原微生物,最终恢复正常生理平衡。
此过程中B细胞分泌大量抗体,可直接与抗原结合使之失活,还可以激活补体,调理吞噬细胞,以及通过ADCC作用杀伤靶细胞。
T细胞中的TCL 可直接杀伤靶细胞。
TD细胞可通过分泌因子引起免疫炎症。
由B细胞分泌抗体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细胞免疫。
与此同时T、B 淋巴细胞都分化出记忆细胞,使机体免疫系统长期保持对该抗原的免疫记忆,甚至维持终生。
T H细胞启动、促进B细胞和CTL、TD的活化与分化并发挥效应,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
4.一般而言,免疫是机体中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但某些情况下也会引起疾病。
当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免疫应答过强或反应异常,造成机体损伤或功能障碍时,称为超敏反应。
超敏反应通常分为4类,其中I型超敏反应最为常见,约占正常人群的1/3。
语言学教程[第四章句法:从语词到篇章]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语言学教程[第四章句法:从语词到篇章]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3eec6d65022aaea998f0f6d.png)
第四章句法:从语词到篇章复习笔记I.句法1.定义句法就是研究语言不同成分组成句子的规则或句子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
2.句法关系(1)位置关系位置关系或词序指的是一门语言中词语的排列顺序。
位置关系是任何人类语言中的基本句法关系,也是语言的句法可接受性和语义可理解性的要求。
(2)替代关系替代关系指在相同的句子结构中,语法上可以互相代替的词类或语词的集合,它还可指由多个词组成的词组,语法上代替特定集合中的单个语词。
(3)同现关系共现关系指不同词类的不同词汇集合允许另一个词类或集合的词出现构成一个句子或句子的某一特定成分。
II.传统语法学派传统语法认为句子是词的序列。
因此句子构造的研究涉及了对词的大量研究,例如词类是对词进行的分类,主语、谓语是对词的功能的描写等。
这些词类和功能有时叫做范畴。
1.数、性和格(1)数是用来分析词类的语法范畴,有单数、双数和复数等。
在英语中,数主要是名词的范畴,包括两种形式:单数和复数。
数还体现在代词和动词的屈折变化上。
(2)性指的是依照性别把名词分成不同类别的语法范畴。
性主要也是名词和代词的范畴。
在英语中,性的差别是自然的,由动物本身的生理性别决定。
然而准确地讲,性在这里指的是语法性,语法性主要有阴性、阳性和中性三种。
(3)格主要是名词的屈折范畴,它典型地标识着它们和句子其他部分之间的关系。
在英语中,代词一般有三种格。
即:主格、宾格和属格;名词只有两种格:普通格和属格。
2.时态与体时态与体是动词的两个重要范畴,传统语法没有对它们加以区分。
时态与体之间的区别在于:时态是指示性的,也就是说指明的时间与说话的时间相关;体则不是指示性的,指明的时间与说话的时间没有关系,却与叙述中描写或暗示的另一个事件的时间相关。
3.一致关系与支配关系一致关系是指在一个给定的语言结构中,词和短语之间利用至少它们中的一个所携带的屈折形式互相匹配的句法关系。
支配关系是指句法结构中某些词的形式受另一种其他类型词的控制。
微生物学[第七章病毒]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微生物学[第七章病毒]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accd422ca5e9856a561260f8.png)
第七章病毒一、要点提示1.病毒是一类结构极其简单、具有特殊的繁殖方式的绝对细胞内寄生物;是既具有化学大分子属性、又具有生物体基本特征,既具有细胞外的感染性颗粒形式、又具有细胞内的繁殖性基因形式的独特生物类群。
2.病毒的宿主范围是病毒能够感染并在其中复制的生物种类和组织细胞种类。
根据病毒的宿主范围,可将病毒分为原核生物病毒和真核生物病毒。
前者包括噬菌体、噬蓝(绿)藻体和支原体噬菌体等,后者包括植物病毒、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病毒、无脊椎动物病毒和脊椎动物病毒等。
3.病毒主要依据包括病毒形态、毒粒结构、基因组、复制、化学组成在内的毒粒性质,病毒的抗原性质及生物学性质进行分类;按照ICTV 1998年提出的病毒命名规则命名。
4.病毒的分离与纯化,包括病毒的物理颗粒计数和病毒的感染性测定的定量分析,以及依据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及表现、病毒的理化性质、病毒的血细胞凝集性质、病毒的免疫学性质以及分子生物学性质进行的病毒鉴定是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对于病毒学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5.病毒具有确定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核壳结构,即包围着病毒基因组核酸(DNA或RNA)的蛋白质壳体。
壳体的基本对称形式是螺旋对称和二十面体对称。
有的病毒的核壳外还覆盖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脂蛋白膜即包膜。
毒粒的主要化学组成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等。
核酸是病毒的遗传物质,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有dsDNA、ssDNA、dsRNA、ssRNA 4种基本类型,其中根据基因组核酸是线状还是环状,是单一分子还是分段,以及单链核酸的极性分成不同的种类。
构成毒粒的结构蛋白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和毒粒酶,它们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6.病毒的繁殖是以复制方式进行。
病毒的复制周期大致可以分为连续的5个阶段:即吸附、侵入、脱壳、大分子合成和装配释放。
病毒表面蛋白特异地与细胞受体相互作用,导致病毒与细胞的结合,从而启动病毒的感染。
侵入是病毒感染的第二阶段,病毒能以核酸、或核壳、或毒粒等形式进入细胞,且不同病毒进入细胞的方式不同。
仪器分析[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仪器分析[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104b989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d.png)
仪器分析[第一章绪论]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一章绪论重点内容概要1.仪器分析的分类与特点仪器分析分为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光分析、质谱分析及热分析五大部分。
电化学分析包括电位分析、电导分析、库仑分析及伏安分析;色谱分析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薄层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等;光分析(光谱法和非光谱法)包括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分子荧光和磷光光度法、化学发光分析法、紫外一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等。
仪器分析的特点:①速度快;②灵敏度高;③重现性好;④样品用量少;⑤选择性高。
局限性是仪器装置复杂,相对误差较大。
2.分析化学发展的三个阶段通常将分析化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或三次变革:阶段一:20世纪初,依据溶液中四大反应平衡理论,形成了分析化学的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由一门操作技术变成一门科学,形成了分析化学的第一次变革。
阶段二:20世纪40年代以后,由于物理学、电子学的发展,半导体材料工业和原子能工业生产的需要,使仪器分析处于大发展时期。
这时期的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为仪器分析的建立和发展奠定基础。
仪器分析的发展引发了分析化学的第二次变革。
阶段三: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以计算机应用为标志的分析化学第三次变革。
3.计算机对仪器分析发展的促进作用计算机对仪器分析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促进了仪器分析自动化;促进新型分析仪器的出现;实现分析仪器的智能化和网络化。
4.仪器分析中的计算机应用的主要方面仪器分析中的计算机应用的主要方面包括:计算机控制下的数据采集;计算机自动控制;计算机数据处理;专家系统与人工智能;网络技术与虚拟技术等。
5.信息和熵设一事件有几种可能性,各自的概率为p,Shannon定义信息熵为i(1-1) 熵是事件不确定程度的度量,不确定程度越大,熵就越大。
对于一个概率密度为p(x)的连续型分布熵的定义为(1-2) 信息量I为(1-3) 如果事件发生后的概率不等于1,即它是不确定的,则信息量可表示为(1-4)是事件发生后的概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新闻图片编辑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图片的种类及其地位
1.报纸上常见的图片种类
(1)照片
新闻照片就是以新闻事件、新闻人物为拍摄对象,再现新闻现场情景的照片,它可以作为独立的新闻报道出现在版面上,也可以配合文字报道一同编发。
(2)漫画
漫画在现代报纸上的使用非常广泛,有根据新闻事实进行艺术加工的新闻漫画,时效性较强,经常刊登在新闻版上;也有反映社会生活现象的社会性漫画,通常刊登在专刊副刊上;还有用来配合文字报道的图解式漫画以及连环漫画、幽默画等。
(3)图示
图示包括统计图表、示意图和新闻地图三类。
统计图表就是将统计数字制成表格图,便于读者集中阅读,一目了然。
示意图不但将统计数字集中绘制成图,而且用形象化的手法表示这些数据所说明的意义。
新闻地图则是根据标准地图,将新闻发生地的地理位置绘制成更加简洁明确的地图。
(4)图饰
图饰一般是用美术图案点缀和烘托报纸的报头、报眉、标题、栏题、版头或版面的其他部位,使整个版面更加美观生动,恰当地运用图饰还能使版面编排思想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
2.图片的地位与作用
(1)纪实性作用
作为独立报道体裁的新闻照片具有再现新闻现场、记载真实瞬间的作用,这类照片成为报纸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证实性作用
非独立使用的新闻照片与非新闻照片具有证实文字报道的作用,这类照片对新闻资源的充分发掘,对提高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具有重要意义。
(3)解说性作用
图表、示意图、新闻地图、漫画等能够以形象性的符号统计和描绘新闻报道中的某些内容,从而对相对比较枯燥的文字表述进行生动易懂的解释。
(4)装饰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特征使其可以作为文字稿件的美化装饰手段。
(5)视觉冲击性作用
图片的形象性和直观性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与震撼力,这是文字报道所难以达到的。
二、新闻照片的选择与编辑
1.新闻照片的选择标准
(1)照片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自然的,而不是拍摄者摆布或假造出来的;
(2)新闻照片报道的题材具有新闻价值;
(3)照片的画面形象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4)照片画面上的景物层次丰富、对比清晰、制作精良,有利于制版印刷;
(5)照片反映的内容具有正面的社会效果,避免副作用;
(6)照片的内容和形式符合报纸的特点;
(7)如果是选择系列照片编辑专题新闻报道,或者编辑图片专栏或专版,还要综合考虑照片之间的相互配合,要避免一组照片中出现画面相重复的情况,而且要注意中景、远景和特写镜头画面的相互配合,使其组合后的整体效果大于每幅照片机械相加的总和。
2.新闻照片的编辑方法
(1)新闻照片的采用方式
①独立编发的新闻照片
大多数情况下是一幅新闻照片,有时是两三幅,配以标题和简短的文字说明。
独立编发的新闻图片有两类,一类是“图片新闻”,另一类是特写性的新闻摄影报道。
②配合文字稿件的照片
以一幅或多幅照片配合文字报道,具有证实性与解释性的作用。
③专题新闻摄影的系列照片
用多幅新闻照片与标题、文字说明相组合,全面深刻地揭示新闻事物。
④照片专栏
一种是在报纸版面上位置相对固定、有专门名称的一种以照片为主、标题和文字说明为辅的专栏,以连续的、有规律的方式出现;
另一种是根据报道需要临时组织的专栏,也是以照片为主,以标题与文字说明为辅。
⑤照片专版
可以看作是照片专栏的扩大,即以整个版面刊登照片,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可以是同一主题的照片的汇集,也可以是不同主题的照片的汇集。
(2)新闻照片的编辑方法
①照片剪裁
a.照片构图的修正;
b.照片长宽比例的调整;
c.照片篇幅大小与外形的确定。
②编写照片的文字说明
照片的文字说明应该包括两方面:第一,读者应该知道的、但照片画面本身却无法全部传递的信息;第二,有关照片拍摄者或者照片来源的文字介绍。
③制作新闻照片的标题
a.写实性的标题:这类标题以简洁的语言概括图片所反映的主要新闻事实。
b.写意性的标题:这类标题以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阐述观点、抒发情怀,揭示新闻照片的内在意义,使报道主题得到升华。
三、新闻漫画和新闻图示编辑
1.新闻漫画的类型
(1)政治、社会性漫画
政治、社会性漫画是漫画的主要品种,这类漫画中时效性较强的又称时事漫画或新闻漫画。
政治、社会性漫画有较强的新闻性、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实际是作者通过漫画形式对时事加以描绘和评论。
(2)漫画插图
漫画插图是附属于文字稿件的漫画。
这类漫画目前常见的有三种:
①利用漫画夸张、幽默的特点,深化文字报道的主题思想,渲染报道内容的感情色彩;
②利用漫画的形象性特点,对文字报道或科普文章中比较艰深难懂的内容进行图解,帮助读者掌握相关的知识;
③装饰性的,以漫画夸张性的特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展开想象,同时也为版面增添了活跃气氛,这类漫画插图不属于新闻漫画。
2.新闻图示编辑
(1)统计图表编辑
统计图表是将统计数字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条理化的罗列,使读者能够方便地进行阅读和比较。
(2)示意图
示意图分为两类:
①对统计图表加以变形和发展
由统计图表变形发展而来的示意图主要有三种:
a.曲线图
曲线图的特点是以连续的变化的曲线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
b.柱状图
柱状图的特点是以高低不等的柱体横向排列,表现事物相互间在数量、体积等方面的差异。
c.饼状图
饼状图的特点是以分割成若干块的圆饼状的图形表现各类对象或同一事物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差距。
②对组织结构、工作原理等专业性较强、头绪较多或比较抽象、复杂的内容进行形象化的表现。
(3)新闻地图
报纸上采用的新闻地图是根据新闻报道的需要,对照标准地图选择其中某一局部加以放大,并以更加简单的线条和符号制作出来的。
新闻地图主要用来表现新闻事件发生的地理方位、区域大小,也可用于表示建设布局、环境和建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