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4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共26张PPT)

材料二: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 (2)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数十里,河内积满船。 ——《倭变事略》 材料三: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 (3)得到明朝政府和当地军民的支持 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在福建、广东, 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七子之歌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是一条开放合作之路!
这是一条和谐包容之路!
这是一条互利共赢之路!
课堂小结
明朝 前期 国力 强盛 郑和七下 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明中 后期 国力 衰落 葡萄牙攫取 澳门居住权
战争 冲突 友好 交往
台州九捷
福建、广东
抗倭形势图
3、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 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 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史料分析
阅读材料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乃因地 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 (1)戚继光由卓越的军事才能, 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继 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是蓝色 的宝藏!然而海洋,却让中国 人又爱又恨! 在漫长的古代,它曾给我 们国家带来无尚的荣耀与自豪, 也曾在近代给整个民族带来无 法忘却的伤痛和回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 年7月11日为中国“航海日” 。
一、郑和下西洋 西洋:明初,人们把黄海、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8张PPT)

造 如技 指材3指地术 南料、南理与 针三造针知航的船识的海应宋技运的水用元术用进平、以的步大 地来提为 理,高海提 知船高 识制日, 见丰富等。
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
斯林家4庭、,郑又皈和依本佛人教吃,熟苦悉耐伊劳斯,兰 教英和 勇佛 无勇教 畏于。 的探从 气小 概索养 。成 在了 “吃 靖苦 难耐 之劳 役和 ”
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史书记载洪武末年
时:“1仓、廪明充朝积国,天力下的太强平盛。,”建文 帝时:提“供家了给雄人足厚,的外基门础不阖。。”到
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 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 内形势的2、转明好成,眼祖光的开大始力移支向持海外, 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 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往
往: 况
郑 和
次数:七 次
到达范围:30多 个国家和地区, 最远到达红海沿岸 和 非洲东海。岸
下 西
促进了我国与 亚非国家和了 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
冲
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突 中 外 冲
1、戚继光抗倭
(1)地区:东__南__沿海 (2)主要战__台__州_战__役___
三年到明宣德八年,郑和奉永乐皇帝之命七次出使西洋。”永乐皇帝指的
是( B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崇祯帝
5.右图中的“三宝庙”位于马来西亚,是为纪念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访问
马六甲而建。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B )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6.2017年是郑和下西洋612周年,该壮举发生在公元纪年年代尺(下图)中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6张PPT)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 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人数 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 范围 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西洋:明代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405-1433 年七下西洋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文莱
3、结合材料,归纳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简短介绍倭 寇情况。 9元末明初, 日本的一些 武士和奸商, 组成海盗武 装集团,到 中国东南沿 海地区进行 走私贸易和 抢劫,被时 人称为“倭 寇”
日本倭寇
2.读史料: 材料一:
鸳鸯阵
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 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 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 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 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国力强盛
当时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世界范 围内已经由强盛逐渐转向衰弱了 。
随堂训练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蔡伦 B.毕升
C C.郑和
C.李时珍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 往来的是
A.郑和
A
B.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 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根本原因)
材料三
造船技术的提高 指南针的运用 地理知识的进步 明代罗盘
材料四 郑和,回族,出身于穆斯林 郑和本人吃苦耐 家庭,又皈依佛教 ,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 。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 劳,勇于探索 概。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5张PPT)

海中的广泛运用 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 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次数多
规模大
时间长
郑和下西洋有哪些特点?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较表
郑和
时间 次数 人数 船数 船只大小 拥有设备 到达范围 1405--1433 7 27800 人 共200余艘
哥伦布
1492--1504 4 1000-1500人 17艘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材料二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材料三 嘉靖四十年,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 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先后 九战皆捷......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1)材料一、二诗句的作者是谁?材料二的“海波”指什么?
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庙
云南 三宝亭
印尼
三宝垄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和平交往: 郑和下西洋 暴力冲突: 戚继光抗倭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掌 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分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戚继光取胜的原 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领略郑和与戚继光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大 船 长 151.8 米 , 宽 旗舰长24.5米,宽6米 61.6米
航海图、罗盘针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罗盘针 美洲
为什么世界各国都 以各种方式纪念郑和下 西洋?(地位及意义) 地位:郑和的远航,时 间之长,规模之大,堪 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 壮举。 意义:①增进了中国与亚非的了解和友好往来。 ②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 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共24张PPT)

之(寻找惠帝的下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阅读材料,指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追查惠帝的踪迹;展示国力,提高明朝 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海之荣——远航的条件
史料探究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 充积(注:国库充足),天下太平。”到 永乐年间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92021/8/92021/8/92021/8/9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民族英雄 爱国主义精神 淡泊名利
海之殇——哭泣的澳门
1553年,葡萄牙殖民 者借口到岸上晾晒货 物,攫取了在澳门的 居住权,并不断扩张 在澳门的势力。
1887年,葡萄牙政府 与清政府签定《中葡 友好通商条约》,正 式强占了澳门地区, 从此与祖国母亲天各 一方。
明 朝
和平 交往 郑和下西洋
国力强盛
海之卫——海疆永固
中
大 阅 兵
国 海 军 南
海
“ 辽 宁 舰 ”
中 国 首 艘 航 母
温故知新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洋。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好风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和平大使美名扬。 中期国弱倭寇狂,将军出征鬼哭嚎。 葡人奸诈骗澳门,而今港澳谱新篇。 海上丝路助共赢,巨舰航母保太平。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92021/8/92021/8/98/9/2021 11:27:25 AM
阅读材料,指出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追查惠帝的踪迹;展示国力,提高明朝 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海之荣——远航的条件
史料探究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 充积(注:国库充足),天下太平。”到 永乐年间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2021/8/92021/8/92021/8/92021/8/9
• 2、Our destiny offers not only the cup of despair, but the chalice of opportunity. (Richard Nixon, American President )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二〇二一年六月十七日2021年6月17日星期四
民族英雄 爱国主义精神 淡泊名利
海之殇——哭泣的澳门
1553年,葡萄牙殖民 者借口到岸上晾晒货 物,攫取了在澳门的 居住权,并不断扩张 在澳门的势力。
1887年,葡萄牙政府 与清政府签定《中葡 友好通商条约》,正 式强占了澳门地区, 从此与祖国母亲天各 一方。
明 朝
和平 交往 郑和下西洋
国力强盛
海之卫——海疆永固
中
大 阅 兵
国 海 军 南
海
“ 辽 宁 舰 ”
中 国 首 艘 航 母
温故知新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洋。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好风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和平大使美名扬。 中期国弱倭寇狂,将军出征鬼哭嚎。 葡人奸诈骗澳门,而今港澳谱新篇。 海上丝路助共赢,巨舰航母保太平。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92021/8/92021/8/98/9/2021 11:27:25 AM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4张PPT)

回顾已学知识,我们对外的友好往来有哪些?
西汉张骞出西域 唐朝玄奘出行
唐朝海上丝路 唐朝陆上丝路 宋元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西洋”在哪里啊? 西洋: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
1.童郑年和的下郑和西 洋
郑和是谁?为什么把重任交给他?
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后被明宣 宗钦封为“三宝太监“。 1381年,明军进攻云南时,郑和被俘虏, 遭受“宫刑”。 1384年,14岁时经宫中指派,进入朱棣的 燕王府服侍。 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 南征北战。
在明朝的泰对国外关三系宝史上公,寺郑和与戚印继尼光是三最宝著庙名的人物,他
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为什么说郑和的远 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荡平倭寇的呢?
云南 郑和公园 纪念郑和的邮票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友好交往
战争冲突
友好交往篇
燕王朱棣 明惠帝朱允炆
郑和下西洋——目的
史料分析: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出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成祖即朱棣,惠帝即朱允炆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为什么明成祖要派郑和下西洋? 政治目的
1、目的:①寻觅下落不明的明惠帝,②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与威望。
经济目的
结合教材,可以得出第三点目的:③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时间 次数 人数 船数
郑和下西洋 时间长
哥伦布发现美洲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7次 27800人
规模大 四次
1000人——1500人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17艘
西汉张骞出西域 唐朝玄奘出行
唐朝海上丝路 唐朝陆上丝路 宋元海外贸易
郑和下西洋,“西洋”在哪里啊? 西洋: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
1.童郑年和的下郑和西 洋
郑和是谁?为什么把重任交给他?
郑和,原姓马,回族,云南人。后被明宣 宗钦封为“三宝太监“。 1381年,明军进攻云南时,郑和被俘虏, 遭受“宫刑”。 1384年,14岁时经宫中指派,进入朱棣的 燕王府服侍。 郑和少年时就在朱棣身边长大,跟着朱棣 南征北战。
在明朝的泰对国外关三系宝史上公,寺郑和与戚印继尼光是三最宝著庙名的人物,他
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为什么说郑和的远 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荡平倭寇的呢?
云南 郑和公园 纪念郑和的邮票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友好交往
战争冲突
友好交往篇
燕王朱棣 明惠帝朱允炆
郑和下西洋——目的
史料分析: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出自《明史·郑和传》 注释:成祖即朱棣,惠帝即朱允炆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为什么明成祖要派郑和下西洋? 政治目的
1、目的:①寻觅下落不明的明惠帝,②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与威望。
经济目的
结合教材,可以得出第三点目的:③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时间 次数 人数 船数
郑和下西洋 时间长
哥伦布发现美洲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7次 27800人
规模大 四次
1000人——1500人
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17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课件 (共28张PPT)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 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
郑和下西洋
时间:1405-1433年。
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 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 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 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成功实现大规模远航,他当时应具备 哪些条件?
材料一: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 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人物简介:
姓名:戚继光 生活朝代:明朝 民族:汉族 称谓:抗倭将领 主要事迹:组建“戚家军”,
在台州九战九捷, 后进入福建、广 东作战,平息东 南倭患。
台州九战 九捷
福建
广东
结果:使东 南沿海的倭 患基本解除
、
《凯歌》 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军忠民配与合义,兮同气仇冲敌斗忾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 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海 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水平高;指南针的应 用
材料三:郑和本姓马,回族,家庭的薰陶,使他从小培 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个人因素:郑 能和力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
课堂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洋。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好风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和平大使美名扬。 中期国弱倭寇狂,将军出征鬼哭嚎。 葡人奸诈骗澳门,而今港澳谱新章。 海上丝路助共赢,巨舰航母保太平。
巩固练习
C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B.毕昇C.郑和 D.郑成功
通过这些诗句,说说我们要学习 戚继光什么精神?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 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文莱
郑和下西洋
时间:1405-1433年。
范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 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 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 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郑和成功实现大规模远航,他当时应具备 哪些条件?
材料一: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 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极盛。 物质前提: 明朝前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
人物简介:
姓名:戚继光 生活朝代:明朝 民族:汉族 称谓:抗倭将领 主要事迹:组建“戚家军”,
在台州九战九捷, 后进入福建、广 东作战,平息东 南倭患。
台州九战 九捷
福建
广东
结果:使东 南沿海的倭 患基本解除
、
《凯歌》 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军忠民配与合义,兮同气仇冲敌斗忾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材料二: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 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海 外地理知识也日见丰富。
技术条件:造船技术先进,航海水平高;指南针的应 用
材料三:郑和本姓马,回族,家庭的薰陶,使他从小培 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
个人因素:郑 能和力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及组织
课堂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郑和七次下西洋。 首航出发刘家港,浩浩荡荡向西洋。 非洲东岸去贸易,红海沿岸好风光。 二十八年七远航,和平大使美名扬。 中期国弱倭寇狂,将军出征鬼哭嚎。 葡人奸诈骗澳门,而今港澳谱新章。 海上丝路助共赢,巨舰航母保太平。
巩固练习
C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
A.蔡伦B.毕昇C.郑和 D.郑成功
通过这些诗句,说说我们要学习 戚继光什么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共23张PPT)

非
国 珠宝、香料、药 各
材等
国
郑和船队访
亚
中 国
许多问国王、使臣随
非 各
船回访
国
建立关系
今印度 卡里库特
郑和船队到访古里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明 成
祖
主要目的: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 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 外的奇珍。寻找建文帝;
郑和所到之处,带去了明朝皇帝 给当地统治者友好书信和礼物, 受到各国统治者与百姓的热情接 待。在郑和下西洋期间,各国来 华使节络绎不绝。渤泥、苏禄、 满剌加等国的国王都亲自率庞大 的代表团访问中国。
马来西亚三宝佛洞
马来西亚三宝井
人员职务分工 军人 官员
外贸人员 技术人员
翻译 医士和医官
祭礼 工匠 水手
郑和船队帆船模型
大号宝船 长151.8米 宽61.6米
明代罗盘
携归的土特产品 应有尽有,其中不少是 奇货重宝和珍禽异兽等, 如珍珠、珊瑚、宝石、 香料;麒麟(长颈鹿)、 狮子、鸵鸟之类。
——张岂之主编: 《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1528-1588年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 民族英雄,出身将门。率领“戚家 军”,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 抗倭,并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图三:鸳鸯阵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什么是倭寇?)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
国。元未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 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 人称为“倭寇”。
3Hale Waihona Puke 年少时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
豪迈诗句,立志报效祖国的明代抗倭名将是
() A.郑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和远航为什么能取得成功?他们说的 对吗?请说明理由。
郑和从小能吃苦耐 劳,培养了英雄无 畏的气概。 宋元以来我国的 造船业发达,能 造出巨大的海船。
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原 因
客观 造船技术的发达;
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广泛运用; 是郑和个人吃苦耐劳的英雄气 主观 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戚继光抗倭
A.郑和
A
B.戚继光
D.宋应星
3.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 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关?
A.郑成功收复台湾
C.镇南关大捷
B.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击倭寇
B
4.“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荡平倭寇,实现“海波平”的英雄人物是 A.岳飞 B.郑成功 C.戚继光 D.邓世昌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的目 的众说纷纭,一 说宣扬大明威德, 《明史· 郑和传》 中记载:“且欲 耀兵异域,示中 国富强”;一说 郑和的远洋船队 寻找建文帝,《 明史· 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 迹”; 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有史料称郑和下西 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另有包抄帖木儿帝 国、 扫荡张士诚旧部、解决军事复员问题等说法。面对 这么多的说法,我们该取哪一种观点呢?今天就让我们 来学习一下《明朝的对论郑和下西 洋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
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 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 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对比郑和下西洋概况和欧洲航海家航海情况, 你得出什么结论?
人物 时间 次数 人数 郑和下西洋 1404—1433 7次 27800 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2—1504 4次 1500 比较结果 时间早 次数多 人数多 船只多 船只大 范围广 设备先进
课堂小结
明 朝 的 对 外 戚继光抗倭 关 系 冲突
交往 郑和下西洋
国力强盛
国力日渐衰落
封 建 制 度 走 向 衰 败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明成祖时期,七下西洋的是 A.蔡伦 B.毕升
C C.郑和
C.李时珍
D.郑成功
2.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 往来的是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
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一、郑和下 西洋
1.读教材,回 答郑和下西洋 的历史条件。 15世纪初,明 朝经济逐步繁 荣,国力雄厚, 成为当时世界 上的强国。
郑和的宝船
郑 和 与 宝 船
A
③郑和下西洋 C.①②④ ④戚继光抗倭 D.②③④
②鉴真东渡
9元末明初, 日本的一些武 士和奸商,组 成海盗武装集 团,到中国东 南沿海地区进 行走私贸易和 抢劫,被时人 称为“倭寇”
日本倭寇
2.读史料: 材料一:
鸳鸯阵
材料二: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与大奠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 将务持重,继光则飚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 猷上。戚继光用兵,威名震寰宇。然当张居正、谭 纶任国事则成,厥后张鼎思、张希皋等居言路则废。 任将之道,亦可知矣。
2.读教材,学生抢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指的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西洋
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
3.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
时间:1405-1433年。
3.郑和下西洋的时空范围。
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 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戚继光
5.分组讨论:戚 继光取得胜利的 原因。
连环画《抗倭英雄戚继光》
1、获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2、戚继光卓越的领 导才能和治军严明。3、得到沿海一带广大人民的支 持,并且战争的性质是正义反侵略的。
台州九捷
抗倭形势图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这句话体现了戚继光的什么高尚品德? 1、表达了戚继光抗倭的决心,拯救 百姓于水火,并不是追求个人功名; 2、他志向远大,以国家和民族安危 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船数
船只 大小 到达 范围 设备
大船62艘(连小船共 有200艘)
长44丈(151.8米)宽 18丈(61.8米)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 区 航海图、罗盘针
17艘
长24.5米宽6米 美洲
郑和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是空前的。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 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 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 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吃苦 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 本姓马,原在燕王朱棣府当差, 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 和组织才能。
C
4.下列关于明朝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明朝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B.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继光抗倭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台州大捷
A
5.“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古代对外开放中 体现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①丝绸之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 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 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 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 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 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 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 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 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 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1.简短介绍倭 寇情况。
3.根据材料和教材,分组讨论戚继光平息倭寇的 情况。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 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平息福建、广东地 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4.学生分组讨论对戚继 光的正确评价。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 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 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