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 第四单元主题阅读 优秀版
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测试

四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单元测试卷一、看拼音写词语。
fēn fùshōu huòchénɡ dān miáo huìqiè shēn()()()()()lián xiǎnɡ jū rán ɡù rán mái tóu kǔɡàn()()()()二、比一比,再组词。
辟()尝()付()辨()僻()偿()咐()辩()缩()臂()统()辈()宿()壁()充()悲()三、给加点字注音。
隙.地()夜阑.()瑟缩.()攥.着()弥散..()麦垛.()背.柴()落.毛病()四、补充词语,并选择一个造句。
()()苦干()()有味望()兴()()()大笑()()粼粼勇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1、《落花生》一课“父亲”希望“我们”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样的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花生,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拾穗》一课中主要通过对油画中人物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的描写及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向我们展示了三个贫苦的妇女在麦田里拾穗的场景,从中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第四单元作文luohs

过了十几天,奶奶想到土地应该已经吸收
到了新生的豌豆的肥力,又开始新一轮的种植, 一个月后,我们家吃到了肥嫩的豌豆尖,一个 半月••••••
这以后每隔几年奶奶就会把已经长出来的
豌豆苗整个的翻转了一面,让这一方土地好好 地吸收肥力,好好地休养生息,为来年的种植 做准备。
•我家的小枣树
我家的枣树的树干弯弯曲曲的,和我的
我听后,若有所思地说:“妈妈,苏轼就曾写过:‘无意苦 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我也一定 会好好学习,克服一切困难,做一个像梅花那样坚强的人,争取 ‘梅花香自苦寒来’呀!”妈妈听后会心地笑了!
正当我们继续走时,空中又飘起了片片雪花,我和妈妈赶紧往回跑。 半路,我回过头去,看见在风雪中傲然绽放的梅花,耳边仿佛又响 起了毛主席的《卜算子》(咏梅):
胳膊一样粗细,大约有三米多,别看它小, 可年龄比我还大上一两岁呢!
春天,当别的树都长出了嫩绿的新芽,
唯独它还迟迟不肯醒来。可一旦到了夏天, 它就长得枝繁叶茂,金黄色的小的争先恐后的冒了出来。
金秋时节,紫红的大枣把树枝都压弯了
腰,每当这时,家里的人坐在树下,顺手 摘一个放到嘴里,那甜滋滋的味道沁人心 脾,令人回味无穷。
接着奶奶为了这块土地忙碌了起来。种子是家里原来就
有的,只是种植豌豆需要深翻土壤,奶奶就一锄头一锄头的挖, 可把奶奶累坏了。经过选种,除草、翻地、施肥一系列的劳作, 一个月后,豌豆竟然葱葱郁郁的长满了这一方地,像一根翠绿 色的腰带系在了这一片荒凉的山上。
我心里想着,今年就可以在吃面的时候掐一些豌豆尖,
中心把意思表达得较清楚,描述较生动;能合理地分段写作;能正确 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达到规定字数。(扣4—6分)
• 三类文(18—23):
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收获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拾穗》一课是对世界名画《拾穗》的欣赏.表达了作者对19世纪法国农妇的辛劳的理解和同情.《落花生》一文,叙述了作者一家人自己种花生,又自家享用劳动成果的过程,感悟到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2、通过学写摘录笔记和阅读名句格言等学习积累词句的方法.3、通过畅所欲言、开卷有益等环节练习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对农民要关心、尊重、敬佩、不要歧视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做伟大、体面的人.”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益,是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教学策略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文章内涵教学过程1、《落花生》(见教学设计)2、《拾穗》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收获”这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拾穗》板书(拾穗)“拾”是什么意思?“穗”是指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字词弥散晚餐监督遵循搜寻逼真偷窃欣赏充满三.理解课文内容1.从课文中的哪一部分看出收获了?(第一段)板书(收获)读一读.(出示:拾穗图)麦香混合在尘雾中,弥散在田野上,远处堆起了金黄色的麦垛,一片丰收的景象.这收获的季节属于拾穗者吗?我们来进一步欣赏这副油画.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4.说说你画的句子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右边腰落下毛病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7 指名读第6、7段由于米勒对劳动的辛苦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这副画画的十分逼真,认真的欣赏会产生丰富的感受和联想.四.情感升华谁来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收获的季节属于她们吗?她们能享受到收获的幸福吗?板书设计收获中间:承担生活重担拾穗{右边:腰落下毛病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看.(出示课文插图)还记得这幅画吗?你能简单的来介绍一下这幅画吗?前几天,我们一起欣赏了著名画家米勒的这幅油画作品,学习了一篇课文,课文的作者也像我们一样欣赏了这幅世界名画,并用生动的语言、具体的描写描绘了画面内容,使我们也学会了欣赏名画,课文的题目是《拾穗》.今天,让我们一起再走进课文,感受一下作者是怎样将画面内容写具体的.二、回顾课文,指导写作方法: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动作、神态)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仔细观察)板书.3、小结:只有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刻画,就会使你的文章具体生动.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板书)还可以抓住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语言、心理活动)我们应该学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这样你的文章也会具体生动.4、除了对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之外,这三段中还有哪些语句你认为写得比较好?5、这句话中描写的内容能够从画面上全部观察的到吗?(不是)这是作者的(联想、想象)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联想?6、小结: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和生活的艰苦,所以,结合画面内容及当时的情景展开合理的联想也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方法,它会使你的文章真实感人.7、今天,我们就学习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一个小练笔的练习.三、创设情景、指导练笔:1、请两位学生将地面的纸花扫干净,其他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等.2、说说你都观察到了什么?3、把你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四、交流、评议:1、小组交流.2、指名读,说说好在哪?3、从文章中你体会出了什么?五、总结.板书:动作具体生动仔细观察神态合理联想真实感人《语文天地》第一课时一、导入三年级时,我们摘抄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但只这样还不够,本学期,我们还要进行摘抄的练习,而且还要学会摘抄优美的句子,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板书]写摘录笔记二、讨论班级每学期进行几次摘录笔记的交流.三、提醒学生注意:在课外阅读中作摘录笔记要把题目、作者、书名和日期写下来,以备查阅.四、出示活页卡1 问:上面摘录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要摘录这些词句?2 齐读摘录的词句3 指读里面的句子,请查资料的学生讲讲这几句话的意思.五、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中,摘录自己喜欢的词句.六、读一读1 自由读一读.2 教师简单介绍谚语、古诗文的意思.3 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背诵.七、师小结.第二课时(自读课文)一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回忆.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它的童年时光中去看看她的收获.[板书]柚子树下二自读课文1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2 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划上记号.三交流自读情况四在自由读课文,出示课件思考题:1 再读课文第三部分,划出描写心理变化的句子.2 说说我实在怎样的情况下和由根子一起去水塘里划盆采菱?3 在水塘里采菱时,发生了生么事,我的心理先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此时,我又怎样的收获?5 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五齐读六小练笔当我把木盆划到柚子树时,回合由根子说什么?做什么?,注意把自己的想象写进去. 七作业:有感情地的朗读课文.第三课时(自读课文)一导入:本单元的主题是收获,其实就是劳动,是对劳动和农民的尊敬.农民伯伯的勤劳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描写农民的诗.[板书课题]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二自读课文,出示学习要求:1 读准字音.2 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文中的空白地方.3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不理解的问题.三检查自学情况1 指名朗读,注意正音2 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品位其中的感情,体会老人的普通、平凡.五写一篇读书笔记,谈谈自己的感受.六作业:1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做“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第四课时一、谈话导入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农民,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反,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二、小组交流课前采访或观察到的身边的农民.三、全班开展交流.教师要适时评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四、小练笔说说农民与我们的关系.第五课时习作略。
北师大版语文4上课内阅读

北师大版语文4上课内阅读(一)课内阅读题①这个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②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
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
③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田老师在这方面培育了我,让我开了窍。
④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现在已年近古稀,退休归里十年了。
⑤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老人拄着拐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1、本选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文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0、概括选文⑤⑥自然段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1、仿照句子写一写。
新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小学生经典美文阅读

小学生经典美文阅读篇一:收藏阳光阳光可以给我们温暖,照亮我们的心房,对于同学之间,我们应该收藏阳光,这样我们就能时刻拥有灿烂的笑容,但是今天我跟同桌吵架了,我们吵得很凶,最后谁也不理谁了。
晚上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眠,冰凉的雨点重重的砸在玻璃上,马路上,屋顶上…想着今天我和他吵的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
父母不在身边的他会不会有困难可他总喜欢逞强。
这么冷他不会病了吧。
想着已前我们整天在一起嬉闹也没红过脸,而这次却为什么非要这样。
以前我们吃饭总是两份相同的饭菜并排放在一起。
现在已经两顿饭没在一起吃了,连自己吃了什么都忘记了。
我们总是不分彼此,同甘共苦。
这时一丝丝悔意从心头涌出来…第二天天一亮,我就去他家找他了,想跟他道歉,当我走出门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在我家门口等我,这个时候阳光已经出来了,照的他金灿灿的,我们都会心的笑了,让我们一起收藏阳光吧。
篇二:珍惜拥有我们往往有这样的感触,就是曾经拥有的东西不知道珍惜,等到失去后才懂得了它的可贵,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拥有的时候珍惜它呢,曾经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从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个孩子,在出生那天妈妈就永远的离开了他,每当他看见别的孩子接受妈妈的礼物时,他只能无声的叹息与哭泣。
有一天,当他泪眼朦胧的在街头徘徊时遇到了一个老者,于是老人就告诉他了一个道理:从你出生时,你的妈妈就把整个世界作为礼物送给了你,给了你一切,难道这还不够吗记住,珍惜你拥有的一切就是对你妈妈做好的报答。
看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虽然那个孩子从未见过自己的妈妈,但是他拥有妈妈给的一切,这就是一种幸福,我们要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在失去的时候不后悔。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珍惜父母对我们的疼爱,珍惜老师对我们的关爱,珍惜我们目前所有的一切。
篇三:用笑容面对生活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会有阴天下雨的时候,当面对生活当中的这些时候时,我们不要悲观,要用微笑来面对生活,那样我们就会获得快乐。
小学四年级语文北师大版上学期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主题单元:收获一、单元训练重点:1、初步体会“收获”的愉悦,同时也体味到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的生活哲理二、教材简析与课时安排:本单元包括两篇主体课文和两篇阅读课文。
《拾穗》一课是对世界名画《拾穗》的欣赏。
表达了作者对19世纪法国农妇的辛劳的理解和同情。
(2课时)《落花生》一文,叙述了作者一家人自己种花生,又自家享用劳动成果的过程,感悟到应该做什么样的人的道理。
(2课时)语文天地要指导学生学写摘录笔记,辨析近义词,阅读和理解《柚子树下》和《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学习活动的设计。
(3课时)写一篇与收获有关的作文(2课时)三、总课时:9课时课题《落花生》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读写“居然、榨油、便宜、爱慕、体面、吩咐、分辨”等词语。
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能背诵课文重点语句。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能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难点:体会赞颂花生顽强生命力的语句。
教学准备:演示文稿。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时间:教学过程:一、类比导入,揭示主题。
梅花、竹子历来被中国人所喜爱,他们的清高、淡雅和坚贞往往被用来比喻有气节、有骨气、有灵魂的人。
比如诗人郑燮在《竹石》中描写竹子: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以此抒发自己不畏磨难的铮铮铁骨。
比如陈慧英的《梅花魂》中外公说: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腰。
北师大版语文四上4单元

2、结合课文的语境判断词义。
三、抄写《落花生》第一自然段,体会“居然”表达的情感。
1、抄写。
2、结合上下文,思考:居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能不能将“居然”换成“果然”“当然”?为什么?
点拨:在习作中,遣词造句要力求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按要求写好摘录笔记。
交流、修改摘录笔记。
2、讨论交流: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酿蜜 倘若 有限 枯燥 厌恶 譬如 通俗 风俗见识 屠场 疏忽 署名 黯然泪下
学生自由发言
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可深可浅。
学生小声朗读课文
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部分是第三段,讲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课题
语文天地四
学校
光明
设计者
周俊玲
教学
目标
1、自读课文,感受收获的快乐,理解收获的双重含义。
2、继续练习通过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3、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教学
重难点
2、继续练习通过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
3、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教学
方法
指导自学,集体交流
教学
准备
多媒体教学光盘
课时
2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精读细品,小组合作。
1、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画面主要内容的段落,自由朗读,说说作者是抓住了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刻画、描写的?
2、指名学生说。板书。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出了什么?为什么能从中体会出农民的辛苦和他们生活的艰难?在抓住动作、神态对画面中的人物进行描写之前需要怎么样?
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案

1、从课外阅读中摘抄优美的词句。
2、做“小记者”去采访身边的农民,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四课时
一、谈话导入
通过本单元《拾穗》、《一个老农,在田边走着……》我们知道农民的普通、平反,但农民的劳动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农民的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的生活与农民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他们。
2.欣赏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文中,作者也对这三位妇女拾穗时的情景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
默读课文2-4段,边读边画出描写三位妇女动作、神态的句子。
4.说说你画的句子
板书:中间承担生活重担
右边腰落下毛病
左边艰苦生活刚开始
5.再读课文2-5段,结合课文中的词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6.同学刚才结合油画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看看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副画的?
2、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一些什么事情?(学生自由发言,认识可深可浅。)
三、初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小声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可以分为三段。第一自然段是第一段,讲播种花生、收获花生;第二自然段是第二段,讲母亲提议过收获节。其余部分是第三段,讲过收获节时吃花生、议花生。)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2、讨论交流。
我们姐弟几个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父亲却认为花生“有一样最可贵”,这个最可贵之处是什么?找出课文理的话说一说。
父亲将花生与桃子、石榴和苹果这几种植物相比,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说明了花生的什么品格?(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实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这说明了花生默默奉献自己的果实,从不夸耀自己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