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根茎类生药五(当归、柴胡、川芎PPT课件
合集下载
当归-中药商品学-PPT课件

10
【规格等级】
11
◆当归 部颁标准:依据药用部位分全归、归头(葫首归)两个规 格。其下依据每公斤支数、完整程度等全归分5个等级;归头分4 个等级。
一、全归 分5个等级 一等:每kg 40支以内。自然压断腿不超过16%。 二等:每kg 70支以内,其余同一等。 三等:每kg 110支以内,其余同一等。 四等:每kg 110支以外,其余同一等。 五等:小货,全归占30%;腿渣占70%,具油性。其余同一等。
1
当归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来源】
2
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
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
根据药用部位的不同通常 称为“全当归”(全根)、 “归头”(主根上端)、 “归尾”(支根)
【产地】
3
●主产于甘肃陇南山区,以岷县产 量最大,质量最佳。
12
二、归头(葫首归) 当归纯主根部分,呈长圆形或拳状。色泽、油性、
气味等同全归。无油个、枯干等。 一等:每kg 40支以内。 二等:每kg 80支以内。 三等:每kg 120支以内。 四等:每kg 160支以内。
【主要化学成分】
13
◆ 含挥发油和非挥发性成分约104种,挥发油含 量约0.4%。
◆ 油中主成分为藁本内酯、正丁烯基酜内酯等。 ◆ 尚含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14
【鉴别】
1、粉末特征 ◆油室或油管碎片。 ◆韧皮薄壁细胞纺锤
形,表面有极微细 的斜向交错的网状 纹理。 ◆梯纹或网纹导管 ◆淀粉粒 ◆木栓细胞
【性味功能】
15
性温,味甘、辛。补血活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主要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 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痈疽疮伤等。
中药材鉴定大黄-当归-川芎等PPT优秀课件

❖ 性状鉴别:为不规则结节忕拳形团块,表面黄褐色,粗糙皱 缩,有多数平行隆起的结节,顶端有类圆形凹陷的茎痕,下 侧及轮节上有多数小瘤状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黄 白色或灰黄色,可见波状环纹(形成
层),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有
特异浓郁的香气,味苦、辛,稍有
麻舌感,后微甜。
❖ 理化鉴别:本品横切片置紫外灯下 观察,显亮淡紫色荧光,外皮显暗
❖ 功效:性寒、味苦。泻热攻 下,行瘀化积。外敷清火解 毒消肿。
大黄
何首乌
❖ 来源: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干燥块根。
❖ 性状鉴别:呈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 凹凸不平,有不规则皱纹及纵沟,皮孔横长,两端各有一个 明显的根痕,露出纤维状维管束;质坚实,不易折断。切断 面黄棕色,有粉性,皮部散列“云锦状花纹”(异常维管 束),中央形成层环明显,有的呈木心。气微,味微苦涩。
❖ 功效:性大热,味辛。有毒。回阳,温中,止痛。
川乌 草乌
附子
黑顺片
白附片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川乌
❖ 来源: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主产于四川。
❖ 性状鉴别:呈圆锥形,中部多向一侧膨大,顶端有残存的茎 基。外表棕褐色,皱缩不平,有瘤状侧根及除去子根后的痕 迹。质坚实,不易折断,横切面粉白色或浅灰黄色,粉质, 可见多角形的环纹(形成层)。气微,味辛辣而麻舌。
❖ 显微鉴别:淀粉粒众多。皮层有时可见根迹维管束。
中药鉴定学
常用药材的鉴别
2016.08.01
大黄
❖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 根及根茎,主产于青海、甘肃。
❖性状鉴别:类圆柱形、圆锥形或块片状,表面黄棕色至红 棕色,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残留。质 坚实,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颗粒性。横切面根茎髓部较 大,其中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 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气清香,味苦微 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黄色。
3.当归、柴胡、川芎解析

• •
•
6. 对维生素E所致的睾丸退化有防治效果。尚有抗炎镇痛、降血脂、抗 氧化、清除自由基、保护肝脏及广谱抗菌作用。
当归→补血药 【性味、归经】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 【功能】 【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
主要为挥发油、有机酸和多糖类成分。
含挥发油0.4%,油中含30种以上化合物,其中正丁烯酜内有特殊香气, 藁本内酯在油中含量为45%。 尚含阿魏酸、烟酸、丁二酸、多种氨基酸、当归多糖及众多的微量元素。 【理化鉴定】 当归横切面加碘试液1~2滴,皮部逐渐显出星星点点的蓝色。
【含量测定】 2010年版药典规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阿魏酸不得少于0.050%。
不宜直接晒干,否则易枯硬如干柴。临床尚用按酒 炙法加工而成的酒当归。
• 【产地】主产甘肃。
• 【采制】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 成小把,上棚,以烟火慢慢熏干。
• 。
• 当归【性状】 1.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 更多,长15~25cm。 2.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 皮孔。 3.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 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痕及叶 鞘的残基。 4.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 5.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 6.质柔韧, 7.断面和饮片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 有裂隙及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 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 8.香气浓郁特异,味甘、辛、微苦。
传统认为:以身干、枝大、身长腿少、断
面黄白色、气香浓郁、味甘者为佳。柴 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
供药用。
传统认为:
主根粗长、油润 外皮色黄棕 断面色黄白 气香浓郁者为佳。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中药PPT课件

-
18
►【检查】 土大黄苷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 醇2ml,温浸10分钟,放冷,取上清液10µl点 于滤纸上,以45%的乙醇展开,取出,晾干, 放置10分钟,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
规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
第七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
► 根类(Radix)中药大多数来源于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的根, 有的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或地上茎残基。
► 根类中药性状鉴别:应注意外表和断面特征。
►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 多圆柱形或圆锥形
多须根或块根,
► 表面较粗糙
表面较光滑
► 多有栓皮、皮孔及支根痕 无栓皮及皮孔。
►
有内皮层及凯氏带
►无限外韧维管束环列 辐射维管束
►(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 (韧皮部木质部)
►无髓(龙胆有髓)
髓
-
2
► 双子叶植物根除上述正常构造外,有的具有异常构 造,主要有
► 多轮同心环维管束(苋科、商陆科、紫茉莉科、防 己科、石竹科)
► 木间韧皮部(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 有次生韧皮部,如华山参根
-
10
►饮片 绵马贯众 为不规则厚片或小块。外表、 切面、气味同药材
►绵马贯众炭 形如绵马贯众。表面焦黑色, 内部焦褐色,味涩
►【显微鉴别】叶柄基部横切面 ① 表皮细胞1 列,外壁稍厚。② 下皮层为数列多角形棕色 厚壁细胞。③ 周韧维管束(分体中柱)5~ 13 个,环列;有内皮层(凯氏点明显)和中 柱鞘;木质部由多角形管胞组成。 ④薄壁组 织排列疏松,常有间隙腺毛。 ⑤薄壁细胞 内 含淀粉粒及棕色物质。I:\图片
第七章根茎类药材ppt文档

二、性状鉴别: 1、形态:(1)味连多集
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 爪,习称“鸡爪黄连”。 (2)雅连多为单枝,略 呈圆柱形,微弯曲,形如 “蚕状”。 (3)云连多单枝,较细 小,弯曲呈钩状,形如 “蝎尾”。
• 3、维管束:多无限外韧型,韧皮部由筛 管、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构成;形成 层连续、断续成环;木质部由导管、木薄 壁细胞和木细胞构成。
• 4、中心有髓。
• (三)蕨类植物根茎: • 1、表皮:为一列表皮细
胞构成。 • 2、下皮层:为数列厚壁
细胞构成。 • 3、基本组织:为薄壁细
胞构成。横切面可见周韧 型维管束。
• 三、显微观察注意点 • (一)组织观察注意点: • 1、木栓层:组成细胞的列数、有无
石细胞。
• 2、皮层:厚度,内皮层明显与否, 中柱鞘部位有无厚壁组织。
• 3、形成层是连续还是继续成环。 • 4、分泌组织有无、类型及存在部位。 • 5、维管组织有无异常构造。
• (二)粉末观察注意点: • 1、木栓细胞的形状、颜色、壁厚等。 • 2、导管或管胞的类型、直径。 • 3、石细胞、纤维的形状、颜色、大小、壁厚、
纹孔等。
• 4、分泌细胞的大小、分泌物颜色等。 • 5、内含物的类型、形状、大小。
狗脊
• 一、来源:蚌壳蕨科植物金毛 狗脊的干燥根茎。
• 其有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作用。
• 在药店多用于老年人,腰腿不 便者。
• 二、性状鉴别:
• (一)完整药材:
• 1、形态:呈不规则的长块体。 • 2、表面:表面深棕色,残留金黄
• 5、气味:气清香,味苦而微 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 液染成黄色。
• 三、显微鉴别: • (一)根茎横切面: • 1、木栓层及皮层大多已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根及根茎类生药(五)
❖ 掌握三种生药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 熟悉三种生药的药理作用、功效与主治及理
化鉴别 ❖ 了解其他相关内容 ❖ 重点生药:当归、柴胡
-
1
一、当归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 中品。陈承曰:"当归治妊妇产后恶血上冲,仓卒取 效,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恐 当归之名必因此出也"。李时珍谓:"今陕、蜀、秦州、 汶州诸处,人多载莳为货,以秦州头圆、尾多色紫、 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当归,最胜他处,头大尾圆粗、 色白坚枯者为铲头归,不宜入发散药尔。"自古以来, 当归一直用作妇产科要药。
-
17
❖ 2. 东当归
为伞形科植东当归Ligusticum acutilobum Sieb. et Zucc.的根。主根粗短有细纹理,顶端有叶柄及 茎基痕,中央凹陷。支根10余条或更多,直径0.2~ 1cm。表面土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全体有细纵 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状疤痕。干时质脆,受潮则 变软,有韧性,断面整齐,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 色或黄棕色。气芳香,味甜而后稍苦。(在日本列 为当归的主要品种)
-
16
❖ 【附注】 1.欧当归
为伞形科植物欧当归Levisticum officinale Koch.的根。圆柱形,下部略有分枝或无。表面灰 棕色或棕色,有纵皱及横长皮孔。顶端钝圆,较粗 大,常具两个以上簇生的茎基及叶鞘残基,其四周 有数个似芽状的叶鞘包裹物。断面棕色环明显,木 部黄色,有细密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中心呈空 腔。横切面加碘试液1~2滴,皮部立即显蓝色,木 部可见蓝色放射状纹理。
❖ 形成层成环。
❖ 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 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 成放射状排列。
❖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
9
❖ 粉末淡黄棕色。
❖ ①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 壁略厚,表面有极微细 的斜向交错纹理,有的 具菲薄横隔。
❖ ②油室及油管碎片时可 察见。
❖ ③梯纹及网纹导管多见, 直径13~80μm。此外 尚有木栓细胞、淀粉粒 等。
-
2
❖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 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 习性:
❖ 茎:
❖ 叶:
❖ 花序与花
❖ 果实
❖ 花、果期
-
3
❖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主根粗短, 支根数条至10余条,外皮棕褐色,断面淡黄 棕色或黄白色,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带紫 红色,有纵槽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 二至三回三出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 状披针形,三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 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叶柄基部膨大成鞘。复 伞形花序;无总苞片或有2 片;伞幅9~14, 不等长;小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 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背腹扁平, 分果有5棱,侧棱发育成薄翅,翅缘淡紫色。 花果期6~9月。
-
12
❖ 【药理作用】 1. 能增加心肌血液供给,降低心肌耗氧量, 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循环血流量,并能抗心 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中阿魏酸有抑 制血小板凝集作用。对外周血管有明显扩张 作用,能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
2. 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具抗贫血 作用。当归多糖具有促进造血干细胞、造血 祖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
7
❖ 质柔韧,断面和饮片黄 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 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 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 淡,形-
8
❖ 【显微特征】
❖ 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 胞。
❖ 皮层窄,有少数油室。
❖ 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有多 数分泌腔(主为油室,也有 油管)散在,直径25~ 160μm,外侧较大,向内 渐小,周围分泌细胞6~10 个。
-
10
❖ 【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有机酸和多糖 类成分。
❖ 含挥发油0.4%,油中含30种以上化合物, 其中正丁烯酜内酯(n-butylide phthalide)有 特殊香气,藁本内酯(liqustilide)在油中含 量为45%,。尚含阿魏酸、烟酸、丁二酸、 多种氨基酸、当归多糖及众多的微量元素。
❖ 6. 对维生素E所致的睾丸退化有防治效果。 尚有抗炎镇痛、降血脂、抗氧化、清除自由 基、保护肝脏及广谱抗菌作用。
-
15
❖ 【主治与功效】 性温,味甘、辛。归肝、 心、脾经。属于补血药。补血活血、调经止 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善 于活血调经。用量4.5~9g。
-
11
❖ 【理化鉴定】 1. 本品横切面加碘试液1~2滴,皮部逐
渐显出星星点点的蓝色。
❖ 传统认为:以身干、枝大、身长腿少、断面 黄白色、气香浓郁、味甘者为佳。柴性大、 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 【含量测定】2005年版药典规定,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阿魏酸不得少于
0.050%。
-
4
❖ 【采制】 栽培生长两年后于霜降后采挖,云南
等地亦有于立冬前后采挖的。将根挖取后,去净泥 土,放置,待水分稍蒸发后根变软时,按大小分别 捆成小把,架于棚顶,以木材的文火熏干,以免泛 油变黑,并每日翻动一次,以使色泽均匀。当烘至 七、八成干时,停火,干后下棚。成品外色黄棕, 内色粉白。本品不宜用煤火熏,否则色泽发黑,也 不宜直接晒干,否则易枯硬如干柴。临床尚用按酒 炙法加工而成的酒当归。
-
13
❖ 3. 多方面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小鼠巨噬 细胞吞噬功能,激活淋巴产生抗体,促进溶 菌酶的产生;当归中含有的果胶多糖具有补 体系统活化的作用。
❖ 4.所含藁本内酯有抗胆碱作用,可抑制子宫 收缩,降低小鼠体温,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次 数。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疗效。
-
14
❖ 5. 能多方面调节子宫平滑肌活动,高沸点挥 发油可抑制子宫,水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 可兴奋子宫。可抑制前列腺增重,具抗促性 腺激素、抗辐射损伤、抗肿瘤作用。
-
5
❖【产地】 主要栽培于甘肃岷县、宕 昌,销全国并出口,四川、陕西、 湖北亦产。
-
6
❖ 【性状】
❖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 支根3~5条或更多,长 15~25cm。
❖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 皱纹及横长皮孔。
❖ 根头(归头)直径1.5~ 4cm,具环纹,上端圆钝, 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痕及叶 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 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 直径0.3~1cm,上粗下细,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
❖ 掌握三种生药的来源、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 ❖ 熟悉三种生药的药理作用、功效与主治及理
化鉴别 ❖ 了解其他相关内容 ❖ 重点生药:当归、柴胡
-
1
一、当归
❖ 本品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 中品。陈承曰:"当归治妊妇产后恶血上冲,仓卒取 效,气血昏乱者服之即定,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恐 当归之名必因此出也"。李时珍谓:"今陕、蜀、秦州、 汶州诸处,人多载莳为货,以秦州头圆、尾多色紫、 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当归,最胜他处,头大尾圆粗、 色白坚枯者为铲头归,不宜入发散药尔。"自古以来, 当归一直用作妇产科要药。
-
17
❖ 2. 东当归
为伞形科植东当归Ligusticum acutilobum Sieb. et Zucc.的根。主根粗短有细纹理,顶端有叶柄及 茎基痕,中央凹陷。支根10余条或更多,直径0.2~ 1cm。表面土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全体有细纵 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状疤痕。干时质脆,受潮则 变软,有韧性,断面整齐,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 色或黄棕色。气芳香,味甜而后稍苦。(在日本列 为当归的主要品种)
-
16
❖ 【附注】 1.欧当归
为伞形科植物欧当归Levisticum officinale Koch.的根。圆柱形,下部略有分枝或无。表面灰 棕色或棕色,有纵皱及横长皮孔。顶端钝圆,较粗 大,常具两个以上簇生的茎基及叶鞘残基,其四周 有数个似芽状的叶鞘包裹物。断面棕色环明显,木 部黄色,有细密放射状纹理和裂隙,有的中心呈空 腔。横切面加碘试液1~2滴,皮部立即显蓝色,木 部可见蓝色放射状纹理。
❖ 形成层成环。
❖ 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 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 成放射状排列。
❖ 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
9
❖ 粉末淡黄棕色。
❖ ①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 壁略厚,表面有极微细 的斜向交错纹理,有的 具菲薄横隔。
❖ ②油室及油管碎片时可 察见。
❖ ③梯纹及网纹导管多见, 直径13~80μm。此外 尚有木栓细胞、淀粉粒 等。
-
2
❖ 【来源】 为伞形科植物 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 【植物形态】
❖ 习性:
❖ 茎:
❖ 叶:
❖ 花序与花
❖ 果实
❖ 花、果期
-
3
❖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主根粗短, 支根数条至10余条,外皮棕褐色,断面淡黄 棕色或黄白色,具强烈香气。茎直立,带紫 红色,有纵槽纹。基生叶及茎下部叶卵形, 二至三回三出羽状全裂,最终裂片卵形或卵 状披针形,三浅裂,叶脉及边缘有白色细毛; 茎上部叶羽状分裂;叶柄基部膨大成鞘。复 伞形花序;无总苞片或有2 片;伞幅9~14, 不等长;小苞片2~4;花梗12~36,密生细 柔毛;花白色。双悬果椭圆形,背腹扁平, 分果有5棱,侧棱发育成薄翅,翅缘淡紫色。 花果期6~9月。
-
12
❖ 【药理作用】 1. 能增加心肌血液供给,降低心肌耗氧量, 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循环血流量,并能抗心 律失常,抑制血小板聚集,其中阿魏酸有抑 制血小板凝集作用。对外周血管有明显扩张 作用,能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疗。
❖
2. 促进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生成,具抗贫血 作用。当归多糖具有促进造血干细胞、造血 祖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
-
7
❖ 质柔韧,断面和饮片黄 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 厚,有裂隙及多数棕色 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 淡,形-
8
❖ 【显微特征】
❖ 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数列细 胞。
❖ 皮层窄,有少数油室。
❖ 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有多 数分泌腔(主为油室,也有 油管)散在,直径25~ 160μm,外侧较大,向内 渐小,周围分泌细胞6~10 个。
-
10
❖ 【化学成分】主要为挥发油、有机酸和多糖 类成分。
❖ 含挥发油0.4%,油中含30种以上化合物, 其中正丁烯酜内酯(n-butylide phthalide)有 特殊香气,藁本内酯(liqustilide)在油中含 量为45%,。尚含阿魏酸、烟酸、丁二酸、 多种氨基酸、当归多糖及众多的微量元素。
❖ 6. 对维生素E所致的睾丸退化有防治效果。 尚有抗炎镇痛、降血脂、抗氧化、清除自由 基、保护肝脏及广谱抗菌作用。
-
15
❖ 【主治与功效】 性温,味甘、辛。归肝、 心、脾经。属于补血药。补血活血、调经止 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 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善 于活血调经。用量4.5~9g。
-
11
❖ 【理化鉴定】 1. 本品横切面加碘试液1~2滴,皮部逐
渐显出星星点点的蓝色。
❖ 传统认为:以身干、枝大、身长腿少、断面 黄白色、气香浓郁、味甘者为佳。柴性大、 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 【含量测定】2005年版药典规定,用高效液 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阿魏酸不得少于
0.050%。
-
4
❖ 【采制】 栽培生长两年后于霜降后采挖,云南
等地亦有于立冬前后采挖的。将根挖取后,去净泥 土,放置,待水分稍蒸发后根变软时,按大小分别 捆成小把,架于棚顶,以木材的文火熏干,以免泛 油变黑,并每日翻动一次,以使色泽均匀。当烘至 七、八成干时,停火,干后下棚。成品外色黄棕, 内色粉白。本品不宜用煤火熏,否则色泽发黑,也 不宜直接晒干,否则易枯硬如干柴。临床尚用按酒 炙法加工而成的酒当归。
-
13
❖ 3. 多方面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提高小鼠巨噬 细胞吞噬功能,激活淋巴产生抗体,促进溶 菌酶的产生;当归中含有的果胶多糖具有补 体系统活化的作用。
❖ 4.所含藁本内酯有抗胆碱作用,可抑制子宫 收缩,降低小鼠体温,减少小鼠自发活动次 数。临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疗效。
-
14
❖ 5. 能多方面调节子宫平滑肌活动,高沸点挥 发油可抑制子宫,水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 可兴奋子宫。可抑制前列腺增重,具抗促性 腺激素、抗辐射损伤、抗肿瘤作用。
-
5
❖【产地】 主要栽培于甘肃岷县、宕 昌,销全国并出口,四川、陕西、 湖北亦产。
-
6
❖ 【性状】
❖ 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 支根3~5条或更多,长 15~25cm。
❖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 皱纹及横长皮孔。
❖ 根头(归头)直径1.5~ 4cm,具环纹,上端圆钝, 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痕及叶 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 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 直径0.3~1cm,上粗下细, 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