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题库

合集下载

作物栽培学题库-

作物栽培学题库-

作物栽培学一、选择题1.小麦属于()。

A谷类作物B豆类作物C纤维作物D油料作物2.小麦春化阶段要求的首要条件是()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高压条件D低压条件3.根外追肥是()A基肥B种肥C追肥D叶面肥4.耕地的目的()A改良土壤B增加土壤酸性C增加土壤碱性D抗旱保湿5.尿素必须在()才能保持不结块。

A常压下B高压下C密封下D常温下6.根据水稻品种的“三性”,一般讲来,南种北引,宜选用什么类型的品种,容易获得成功。

()。

A早熟早稻组B晚熟晚稻组C中熟中稻组D晚稻中稻组7.水稻一生中吸收的矿质营养一部分来自土壤释放,另一部分季的施用,一般来自土壤的占稻株吸收总量的()A 40%B 50—60%C 65—70%D 80%以上8.一般说来,晚稻组的感光性与早稻相比()。

A一样B比早稻强C比早稻弱D相差不大9.通常年平均气温在12—16度的复种制度为()。

A一年一熟B一年二熟C一年三熟D二年三熟10.()是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产品的收获量。

A生物产量B经济产量C光合产量D净生产量11.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

A转化率B经济产量C经济系数D净生产量12.()是谷类作物产量成分中的补偿能力最大的成分。

A单位面积穗数B单穗粒数C种子千粒重D颖花数13.作物干物质积累量最大的时期是()。

A缓慢增长期B指数增长期C直线增长期D减慢停止期14.下列可增加近地面CO2浓度的方法为()。

A灌溉B增施化肥C增施有机肥D耕地15.植物的多样性和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构成了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A季节性B地区C复杂性D变动性16.()属于养地作物。

A水稻B玉米C甘薯D大豆17.下列哪种土壤结构最有利于作物生长?()A微团粒结构B团粒结构C块状结构D片状结构18.要实现小麦降高防倒,应采用哪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A矮壮素B生长素C多效唑D缩节胺19.种植绿肥属于()养地途径。

A物理的B化学的C生物的D工程的20.()最不耐连作。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因子不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A. 温度B. 光照C. 湿度D. 土壤酸碱度答案:D. 土壤酸碱度2. 作物栽培中,常用于控制杂草生长的方法是:A. 施肥B. 浇水C. 施药D. 松土答案:C. 施药3. 以下哪种作物属于禾本科植物?A. 大豆B. 土豆C. 茄子D. 黄瓜答案:A. 大豆4. 以下哪种作物对温度要求较高?A. 大麦B. 小麦C. 玉米D. 水稻答案:D. 水稻5. 以下哪种灌溉方式节水效果最好?A. 喷灌B. 滴灌C. 淋灌D. 漫灌答案:B. 滴灌二、问答题1. 请简述作物栽培的生长周期。

答:作物栽培的生长周期一般包括播种期、幼苗期、生长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收获期。

播种期是指将种子或种苗投入土壤中的时间,幼苗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幼苗长成的阶段,生长期是指幼苗长成植株并达到一定产量的阶段,开花期是指植株开始开花的阶段,结果期是指植株结实并形成果实的阶段,收获期是指果实成熟并进行收割的阶段。

2. 请解释作物栽培中的密植和疏植的概念。

答:密植和疏植是作物栽培中调整植株间距的两种栽培模式。

密植是指将植株之间的距离缩短,增加单位面积内植株的数量,以增加产量。

密植可以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提高作物间竞争能力,但也容易导致病虫害传播和植株生长空间不足。

疏植则是指将植株之间的距离拉大,减少单位面积内植株的数量,以增加个体植株生长的空间和资源供应。

疏植能够改善植株生长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但也可能使得土壤养分和水分利用率降低。

3. 请列举一些常用的作物病害防治措施。

答:常用的作物病害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合理轮作: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减少病害在连作地区的发生和传播。

- 施用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供养微生物,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作物品种,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害类型选择适当的化学农药,并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进行喷洒。

作物栽培学试题库与答案十八套与答案

作物栽培学试题库与答案十八套与答案
4
QQ:445142长发育最为适宜(1.5 分)。④降水:大豆产量高低与降水量多少有密切的关 系。在温度正常的条件下,5、6、7、8、9 月份的降水量(mm)分别为 65、125、190、105、 60,对大豆来说是理想降水量(1.5 分)。⑤土壤条件: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不很严格。 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最适于大豆的生长。大豆需要矿质营养的种类全、且数量多, 大豆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十余种营养元素。大豆需水较多,发芽时要求水分充足;幼苗期比较 耐旱;开花期植株生长旺盛,需水量大,要求土壤相当湿润;结荚鼓粒期,干物质积累加快, 此时要求充足的土壤水分(3 分)。
()
7.大豆种植密度低时,单株荚数和每荚粒数减少,粒重下降,产量也低。( )
1.有限结荚大豆从上往下依次开花。 2.开花结荚期是大豆一生中需要养分、水分最多的时期。 3.大豆种子含油量与含蛋白质量呈正相关。 4.花生株型指数越高则其植株的直立性越强。 5.花生叶片昼开夜闭的现象称为向阳运动。 6.棉花根系吸收高峰期正值现蕾到开花阶段。 7.棉花内围铃比外围铃重。 8.正常条件下,棉花落铃率高于落蕾率。 9.棉田的最大叶面积指数一般以 3~4 为宜。 10.陆地棉纤维长度低于海岛棉。
,雌穗是

5.紧凑型玉米比平展型玉米群体透光
,光能利用率

6.棉花皮棉产量实际上由单位面积上株数、

和衣分四个因素构
成。
7.棉花主茎叶腋内的腋芽在发育方向上有明显的
习性,第 10 片主茎叶的腋芽一般
发育为

5
QQ:445142 12 果枝第一果节现蕾时,理论上计算这株棉花应出现
() () () () () () () () () ()
四、简答题(每小题 6 分,计 36 分)

作物栽培学考试试题

作物栽培学考试试题

作物栽培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以下哪种作物属于禾本科?()A 大豆B 小麦C 棉花D 花生2、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温度要求最敏感的时期是()A 营养生长期B 生殖生长期C 幼苗期D 成熟期3、以下哪种肥料属于有机肥?()A 尿素B 碳酸氢铵C 农家肥D 硫酸钾4、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A 根B 茎C 叶D 花5、水稻的分蘖发生在()A 苗期B 分蘖期C 拔节期D 孕穗期6、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不包括()A 品种B 栽培技术C 气候条件D 收获时间7、玉米的雄穗分化在()A 苗期B 拔节期C 大喇叭口期D 抽雄期8、以下哪种灌溉方式最节水?()A 漫灌B 沟灌C 喷灌D 滴灌9、棉花的蕾铃脱落主要发生在()A 蕾期B 花期C 花铃期D 吐絮期10、小麦的收获适期是()A 乳熟期B 蜡熟期C 完熟期D 枯黄期11、蔬菜栽培中,中耕的主要作用是()A 除草B 保墒C 增加土壤通气性D 以上都是12、果树修剪的主要目的是()A 调节生长与结果的关系B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C 控制树冠大小D 以上都是13、马铃薯的食用部分是()A 根B 茎C 叶D 块茎14、作物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不包括()A 充足的水分B 适宜的温度C 足够的氧气D 强烈的光照15、以下哪种作物属于 C4 植物?()A 水稻B 小麦C 玉米D 大豆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30 分)1、作物生长发育的三基点温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土壤质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3、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常见的间作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棉花的生育期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时期。

作物栽培学-题库

作物栽培学-题库

作物栽培学-题库1、作物生育期答案: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时间为作物的大田生育期,以天数表示。

2、开花答案:是指花朵张开,已成熟的雄蕊和雌蕊(或两者之一)暴露出来的现象。

3、分蘖答案:分蘖节上着生的腋芽在适宜的条件下能长成为新茎。

4、受精答案:作物授粉后,雌雄性细胞即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融合的过程。

5、授粉答案:成熟的花粉粒借助外力的作用从雄蕊花药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6、叙述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答案:(1)水是作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是很多物质的溶剂,它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作物器官处于直立状态,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还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此外,由于水有较大的热容量,当温度剧烈变动时,能缓和原生质的温度变化,以保持原生质免受伤害。

所以,水是作物生存的重要因子。

(2)水是连接土壤一作物一大气这一系统的介质,水在吸收、输导和蒸腾过程中把土壤、作物、大气联系在一起。

对于作物生产来说,水的收支平衡是高产的前提条件之一。

(3)水是通过不同形态、数量和持续时间三方面的变化对作物起作用。

不同形态的水是指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数量是指降水量的多少和大气湿度的高低,持续时间是指降水、干旱、淹水等的持续日数。

上述三个方面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活动产生重要的生态作用,进而影响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由于各种作物长期生活在不同的水条件下,对水分的需要量是不同的。

有些作物需水多些,有些则少些;就是同一种作物在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在不同的生长季节,需水量也不一样。

作物和水的这种供求关系,还受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如温度等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根据作物的需水量,采取合理灌、排措施,调节作物与水分的关系,以满足作物对水分的需求,是夺取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措施之一。

7、生产中如何确定播期?答案:(1)气候规律根据据当地灾害性气候出现时段的规律,可通过调节播期早迟来避开灾害性天气的危害,特别应避开作物对灾害最敏感的时期。

作物栽培学试题库完整

作物栽培学试题库完整

一.名词解释10、生态需水: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适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而需要的水。

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11、稻米品质:稻米在加工、外观、食用、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性,它既反映稻米在自然属性,又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一组综合性状。

18、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

22、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25、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6、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34、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38、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经济产品器官(稻谷或糙米)的收获量。

39、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的比重,称为经济系数。

46、群体质量:反映群体发育优劣的多项性状指标的优化值的综合状况。

48、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53、水稻旱种:就是选用耐旱性较强、丰产性能好的水稻品种,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和辅之以必要的灌溉,满足其生理需水,达到丰产的一种最佳节水型种稻方式。

59、外观品质,或称市场(商品)品质,它体现吸引消费者的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有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透明度、粒形,裂纹等。

93、生理需水: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有利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94、发芽率:水稻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概率。

95、水稻三性: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96、生物产量:指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即地上部植株所有干物质的收获量。

99、营养生长期:指水稻营养体增长的时期。

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增长,并为过渡到生殖生长期积累必要的养分,分幼苗期和分蘖期。

106、库: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作物栽培题库

作物栽培题库

1、作物:指凡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并经人工有意识栽培的植物,包括农作物,果树.狭义仅指粮食,棉花,油料,麻类,糖类,烟草等农作物而言.2、连作:同一作物年内或年间连续重复种植在同一块地上的,亦称重茬.3、套作:在田间即有两种作物构成复合群体共同生长的时期.4、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地上,于同一年内种植两季或两季以上生育季节不同的作物,一般是在上季作物收获后,再播种下季作物。

5、混作:是在一行上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

6、间作是在同一块地上成行或带状(若干行)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

7、轮作:在同一块地上,在一定周期内按一定的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

8、复种指数:全年总收获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

9、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10、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空间配置及其结构,也就是说作物布局主要指种什么,种多少和种在哪里的问题.11、生物产量:指作物在其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总量,即整个植株总干物质的收获量.12、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的所需要的作物产品收获,即一般生产中的产量.13、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

即: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14、作物栽培学:以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有关的调节控制技术及其原理为主要任务,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科学.15、作物栽培措施:是人为因素,包括常规措施和应变措施,人们通过主观努力,创造和利用各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因素,使作物向人们所需要的方向发展.16、换茬:在同一块地上,倒换种植不同的作物。

它是不定期、不规则的,只考虑前后茬的关系,而没从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长远观点来安排茬口。

17、连作:同一作物年内或年间连续重复种植在同一块地上的,亦称重茬。

18、前茬:在某一种作物前种植作物叫前茬,亦称前作,反之后作。

19、迎茬:同一块地上,隔年种植同一作物。

20、茬口特性:指栽培某一种作物后土壤的生产性能。

作物栽培学考试试题

作物栽培学考试试题

作物栽培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作物不属于禾本科?A. 小麦B. 玉米C. 大豆D. 土豆2. 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下列哪个生育期是关键的田间管理时期?A. 萌芽期B. 开花期C. 成熟期D. 结实期3. 以下哪项对幼苗生长的影响最大?A. 土壤肥力B. 光照C. 温度D. 水分4. 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农作物土壤养分生态供应途径?A. 土壤微生物群落B. 植根系统分泌物C. 枯黄落叶D. 沉积物5. 农作物的生长是有条件限制的,不受条件限制的是:A. 光照B. 水分C. 营养元素D. 温度6. 以下哪种作物属于双子叶植物?A. 小麦B. 大豆C. 玉米D. 番茄7. 农作物分蘖和株型的差异,主要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A. 光照C. 温度D. 土壤肥力8. 作物生理生态特性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B. 农作物养分需求C. 农业环境保护D. 土壤微生物生态9. 以下哪个措施不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A. 合理施肥B. 病虫害防治C. 适时灌溉D. 过量施用农药10. 作物种子一般应该在什么季节进行播种?A. 春季B. 夏季C. 秋季二、简答题1. 作物的生育期分为几个阶段?请简要描述每个阶段的特点。

2. 农业防灾减灾措施在作物生产中的重要性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3. 什么是作物的品种资源?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什么对作物生产具有重要意义?4. 农作物的养分需求主要包括哪些元素?请简要描述各元素的功能及缺乏症状。

5. 请简要描述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原理及其影响因素。

三、论述题1. 作物农业生产中,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技术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请结合具体例子加以说明。

2. 农业生态系统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是什么?作物生产中如何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3. 作物病虫害防治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及技术手段是什么?请结合实际案例加以说明。

4. 农作物栽培中的水肥管理在提高产量方面有何重要作用?请分析水肥管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及调节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安全齐穗期:生产中常将秋季连续2天或3天低于20-23℃的始日定为安全齐花期,向前推5天为安全齐穗期。

2、拔节:水稻基部节间开始显著伸长,株高开始迅速增加的现象。

3、拔节长穗期: 长穗期从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需要30d左右,生产上也常称拔节长穗期。

4、保花肥:防止颖花退化的肥料称为保花肥,一般雌雄形成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施肥。

5、超重期:指种子出苗后经过一定的生长,植株总干重超过原有种子干重的时期。

6、抽穗::穗顶即露出剑叶鞘,即为抽穗。

7、出叶间隔: 相邻两片叶伸出的时间间隔,称为出叶间隔。

8、促花肥:在第一苞分化至第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时追肥,有促进颖花数增多的效果,称“促花肥”。

9、稻谷催芽:是根据种子发芽过程中对温度、水分和空气的要求,利用人为措施,创造良好发芽条件,使发芽达到“快、齐、匀、壮”。

10、生态需水:生态需水:生态需水是指利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适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而需要的水。

主要包括棵间蒸发和稻田渗漏两部分。

11、稻米品质:稻米在加工、外观、食用、营养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特性,它既反映稻米内在自然属性,又体现其社会属性的一组综合性状。

13、断奶肥:幼苗在1叶1心时,胚乳中贮藏的氮已经用完,是氮断奶期,为了满足这时幼苗生长对氮的需要而施用肥料,一般生产上1叶1心时施用。

14、垩白度:垩白米率与垩白面积的乘积为垩白度。

15、垩白米率:是整精米中垩白米粒的百分比16、垩白面积是垩白占整粒米投影面积百分比。

17、发根率:单位时间或单位地上部干重的必根能力,如发根重对地上部干重的百分重表示。

18、发芽势:表示种子的发芽的整齐度,以规定的时间内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数来衡量。

19、发育特性:指影响稻株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若干特性。

20、返青分蘖期:是指移栽到幼穗分化以前的时期。

21、返青期: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损伤,有一个地上部生长停滞和萌发新根的过程,约需5d左右才恢复正常生长,称返青期。

22、分蘖:稻株分蘖节上各叶的腋芽生长形成的分枝。

23、分蘖节:水稻在拔节之前,基部节间并不伸长而聚集在一起,分蘖着生在基部群集的节上,统称为分蘖节。

24、分蘖期:从4叶出生开始萌发分蘖直到拔节为止为分蘖期。

25、感光性:品种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26、感温性:品种因受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生育期的特性,称为感温性。

27、高峰苗期:生产上把分蘖增加,至拔节或稍前分蘖不再增加,全田茎蘖苗最多的时期称最高茎蘖数期(或高峰苗期)。

28、高效叶面积:指有效茎上部三张叶片的面积。

29、高效叶面积率:高效叶在群体叶面积中所占的比例称高效叶面积率。

30、搁田:又称为晒田、烤田。

中期搁田是指分蘖末拔节穗分化初进行的脱水露田。

31、够苗期:当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时期或叶龄期。

32、灌溉定额: 稻田需水量减去能够有效利用的天然降水量,单位面积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称为灌溉定额。

33、糊化温度:稻米淀粉在热水中或加热条件下发生不可逆膨胀形成淀粉糊时的温度。

34、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不受短日、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性)。

35、加工品质:它反映稻米对加工的适应性,又称碾磨品质。

36、胶稠度:米粉充分糊化形成米胶特性。

37、结实率:饱满谷粒占总粒数的比例。

38、经济产量:指单位面积经济产品器官(稻谷或糙米)的收获量。

39、经济系数:经济产量在生物产量中的比重,称为经济系数。

40、库限制型品种:颖花形成能力较弱,颖花量小,出穗期单位叶面积和出穗后积累的单位干物质负担的颖花量小,结实率较高且稳定,茎鞘的物质输出率低的品种。

这类品种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增库就能增产。

在栽培策略上,以增加群体的总颖花量为主攻目标。

41、源限制型品种:颖花形成能力强,库容量大且相对过剩,结实率偏低且不稳定,茎、鞘物质的输出率(茎、鞘输出干重占出穗期干重的%)与转换率(茎、鞘输出干重占籽粒增重的%)高,成熟期茎、鞘残留的可用性碳水化合物少的品种。

在库容一定的情况下,产量随源的增加而增加,在栽培策略上,以增加抽穗前的茎、鞘贮存物和出穗后的光合生产为主攻目标。

42源库互作型:库源特性介于源限制型品种和库限制型品种之间或库容量虽大,但结实率也高,源库共同制约其产量形成,增源或增库均可增产。

这类品种源、库的自身调节能力较强,措施的回旋余地也较大,栽培策略上应根据具体条件而定。

43、离乳期:水稻幼苗生长至3叶期前后,胚乳养分基本耗尽,幼苗生长不再依赖于胚乳养分,完全从异养转至自养的生长时期。

44、粒叶比:最大叶面积期的叶面积和该群体的总颖花数、总粒数和总粒种(产量)的比值。

45、全生育期:水稻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时间。

46、群体质量:反映群体发育优劣的多项性状指标的优化值的综合状况。

47、晒田:又名烤田或搁田,是指水稻分蘖盛期后到幼穗分花前的排水晒田,是我国水稻灌溉技术中的一项独特的措施。

48、生理需水:直接用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以及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所需要的水分为生理需水.49、生物产量:指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一般指地上部植株所有干物质的收获量。

50、生殖生长期: 是结实器官的生长,包括稻穗的分化形成和开花结实,分长穗期和结实期。

51、水稻标准化栽培:是指以稻作生产全过程为对象,以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合理地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标准化原则,对水稻生产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相应的技术标准,促进先进的稻作生产科技成果和经验迅速推广,确保水稻的产品安全与质量,达到水稻生产的增产、降耗、增效的目的52、水稻高产群体质量指标:指能不断优化群体结构,实现优质高产的各项形态、生理指标.53、水稻旱种:就是选用耐旱性较强、丰产性能好的水稻品种,充分利用自然降雨和辅之以必要的灌溉,满足其生理需水,达到丰产的一种最佳节水型种稻方式。

54、水稻抛秧:是指用塑料软盘或常规育秧等方法培育带土且分丛的秧苗,以人工或机械将秧苗往空中定向抛撒,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水稻秧苗移植方式。

55、水稻直播栽培:是指直接将稻种播于本田而省去育秧和移栽环节的种植方式。

56、腾发比:蒸腾量与科间蒸发量与自由水面蒸发量之比。

57、腾发量:叶面蒸腾和棵间蒸发称腾发量。

58、脱氮损失:在淹水条件下施入的氮素经消化与反硝化作用造成的氮素损失。

59、外观品质,或称市场(商品)品质,它体现吸引消费者的能力,评价指标主要有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垩白度、透明度、粒形,裂纹等。

60、卫生品质:主要是稻米中农药及重金属元素(如砷、镉、汞、铅) 等有害成分的残留状况等。

61、营养品质:指精米中蛋白质及其氨基酸等养分的含量与组成,以及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含量等。

62、无效分蘖: 一部分出生较迟或生长量小的小分蘖,生长逐渐停滞至枯死,称无效分蘖。

63、无效分蘖期: 发生无效分蘖的期间称无效分蘖期。

64、无效叶面积:抽穗期存活的无效分蘖的叶面积。

65、心白:在籽粒充实过程中,米粒中心部因距离背部疏导组织和周边运输组织较远,易导致充实不良,在籽粒失水后淀粉粒间产生空隙,形成对光线的折射,从而形成中心不透明的白色部分,成为心白。

66、秧龄:一般指水稻从播种到拔秧的秧田日数或叶龄。

67、叶龄模式: 以叶龄为基准,对水稻生育进程进行综合分析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包括水稻品种不同生育类型的叶龄模式、高产群体叶龄模式和栽培技术叶龄模式。

68、叶龄余数: 为稻单茎待出的叶数。

69、叶面积指数:单位面积上承载的绿色叶面积,是一个比值。

70、叶蘖同伸规则:n叶抽出,n-3叶腋分蘖抽出,分蘖的分蘖与主茎相似。

71、叶枕距:指稻麦类作物倒1叶和倒2叶叶枕上下间的距离,倒1叶未抽出时为负,抽出后以正值表示。

72、营养生长期: 指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增长,并为过渡到生殖生长期积累必要的养分,分幼苗期和分蘖期。

73、颖花根活量:抽穗期单位根活量(根量与活力)承载的籽粒数(重)。

74、有效分蘖: 分蘖在拔节后向两极分化,一部分出生较早的分蘖继续生长,能抽穗结实,称有效分蘖。

75、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在该叶龄前发生的分蘖一般成为有效分蘖,在该叶龄期后发生的分蘖为无效分蘖,这个有效分蘖与无效分蘖的转换叶龄期称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一般为N-n。

76、有效分蘖期:在分蘖期内发生有效分蘖的时期称有效分蘖期。

77、有效叶面积:指有效茎蘖的叶面积.78、有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在总叶面积中的比例,称有效叶面积率。

79、有效总茎蘖数决定期: 生产上把从见蘖(起始分蘖)开始,总茎蘖数增加到与最后穗数相等的时期,称有效总茎蘖数(有效穗数)决定期.80、幼苗期: 从稻种萌动开始到3叶期称幼苗期。

81、源:是生产和输出同化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库是接受和贮藏同化物质的器官或组织。

82、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稻桩上的腋芽,在适宜条件下萌发成苗并抽穗结实再次收获的稻,农民称之为“秧荪稻”、“二道谷子”、“抱荪谷”、“二抽稻”等。

83、蒸腾比:蒸腾量与自由水面蒸发量之比。

84、整精米率:整粒精米重量与稻谷重量的百分率。

85、总茎蘖数:生产上把单位面积上主茎和分蘖总数合称总茎蘖数。

86、库容量: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颖花数的乘积,即单位面积产量的“容纳能力”。

87、重叠生育型: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的水稻类型。

88、衔接生育型:拔节和幼穗分化基本同时进行的水稻类型。

89、分离生育型: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的水稻类型。

90、拔节期:田间50%的植株主茎拔节的时期91、孕穗期:幼穗发育由分化形成期转入生殖细胞形成期。

92、抽穗期:全田有50%穗抽出的时期。

93、生理需水:用水作为生态因子,造成一个有利于水稻生育的良好环境所需要的水分。

94、发芽率:水稻发芽的种子数占试验种子总数的概率。

95、水稻三性:水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96、生物产量:指生育期间生产积累的有机物质总量,即地上部植株所有干物质的收获量。

97、蒸煮与食味品质:米饭的色、香、味及其适口性(如粘弹性、柔软性等),反映稻米的食用特性。

98、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就是指能不断优化群体结构,实现优质高产的各项形态、生理指标。

99、营养生长期:指水稻营养体增长的时期。

包括种子发芽和根、茎、叶、蘖的增长,并为过渡到生殖生长期积累必要的养分,分幼苗期和分蘖期。

100、秧苗类型:小苗、中苗、大苗。

小苗是指3叶期以内的带土移栽的秧苗;中苗是指3.0-4.5叶内移栽的秧苗;大苗可分两类,一类一般是指4.5-6.5叶移栽的秧苗,另一类为6.5叶以上移栽的秧苗101、稻田需水量:又叫稻田耗水量,包括叶面积蒸腾量、棵间蒸发量和稻田渗透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