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法律硕士刑法考点详解:危害国家安全罪

合集下载

c1危害国家安全罪

c1危害国家安全罪

(二)间谍罪
1、概念: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 概念 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 任务,或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任务,或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客观特征:行为犯 客观特征 行为犯 ①参加间谍组织(间谍组织=外国政府或境外敌对势力 参加间谍组织(间谍组织 外国政府或境外敌对势力 建立的旨在收集情报的组织) 建立的旨在收集情报的组织) ②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 ③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答案: 答案:ABCD。刑法修正案八对于叛逃罪的规定, 。刑法修正案八对于叛逃罪的规定, 只要具有叛逃行为即可, 只要具有叛逃行为即可,不要求做出危害国家安全的 行为。所以如果行为人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后 如果行为人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后, 行为。所以如果行为人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后, 又向境外的敌对组织、敌对势力泄漏国家秘密、提供 向境外的敌对组织、敌对势力泄漏国家秘密、 国家情报的;行为人在叛逃行为实施完毕后, 国家情报的;行为人在叛逃行为实施完毕后,受境外 的敌对组织、机构的指使、 的敌对组织、机构的指使、派遣而又实施了危害我国 国家安全的犯罪的, 国家安全的犯罪的,应按照本罪与其它危害国家安全 的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的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5、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帮助犯的区别 、 ①也是帮助犯的一种,但以独立罪名处理; 也是帮助犯的一种,但以独立罪名处理; ②资助犯的行为为物质条件;帮助犯还包括精神支持 资助犯的行为为物质条件; ③资助犯发生在实施之前或之中;帮助犯包括事后 资助犯发生在实施之前或之中; ④资助犯有独立法定刑;帮助犯需依照所帮助实施犯罪 资助犯有独立法定刑; 的行为构成定罪
(四)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1、概念:境内外机构、组织或者个人资助实施第一百零二 、概念:境内外机构、

第21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21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9、向他人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因提供的对 象不同可以构成哪些罪? ( )
A.间谍罪
B.泄露国家秘密罪
C.叛逃罪
D.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 密情报罪
10、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 民共和国下列内容的行为( )。
A.主权
B.领土完整
C.国家安全
D.公共安全
主体——自然人 主观方面——故意
二、分类
危害政权、分裂国家犯罪 叛变、叛逃犯罪 间谍、资敌犯罪
三、处罚
最严厉 死刑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重点罪名
一、背叛国家罪
简称:叛国罪 首位——最严重、最危险
特征
客体——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客观方面——勾结外国、境外 主体——中国公民 主观方面——故意,且具有特定目的
A.死刑
B.无期徒刑
C.没收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
6、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这里的外国是 指什么( )
A.某国政府
B.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
C.外国政府或者其他敌对势力 D.台独分子
7、下列各罪中,对犯罪主体没有特殊要求的是哪 种?( )
A.背叛国家罪 B.资敌罪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
一、概念及特征
概念 特征
客体——国家安全
主权 领土、领土完整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社会主义制度
概述
客观方面——实施了旨在危害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阴谋颠覆政府、分裂国家、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参加间谍组织或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 务的 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 策动、勾引、收买国家工作人员叛变的 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的其他破坏活动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家平安罪危害国家平安罪指成心危害中华人民国主权、领土完整和平安,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主体:自然人,多数为一般主体,个别为特殊主体主观方面:成心客体:国家平安间谍罪:有以下间谍行为的,①参加间谍组织②承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③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

注意:与间谍罪区别:①主观上明知是间谍组织而为其提供情报的,为间谍罪②客观方面差异危害公共平安罪危害公共平安罪,是指成心或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平安的行为。

主体:多为一般主体,重大责任事故罪为特殊主体;多为个人,非法制买运邮存枪弹爆罪为单位或个人主观方面:成心或过失,交通肇事罪和重大责任事故罪为过失negligence 客体:社会公共平安,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平安客观方面:危险犯: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平安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行为犯:劫持航空器罪放火罪、爆炸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平安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或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平安,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或死刑。

注意:①危险犯②与其它以放火方法实施的犯罪区别,很重要看是否危害公共平安③以放火方法实施的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等罪的不以放火罪论处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破坏交通工具、交通设施、〔电力设备、燃气设备、易燃易爆设备,〕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

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或死刑。

注意:①犯罪对象限定:正在使用中的②客观方面:足以发生危险〔危险犯〕③客体:交通运输平安④与盗窃区别即以上3点⑤非机动车、摩托车不列为犯罪对象〔拖拉机在特殊情况下可〕组织、领导、参加恐惧组织罪:组织、领导恐惧活动组织的,处十年以上有期或无期;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刑法笔记:第十四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刑法笔记:第十四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十四章危害国家安全罪一、共性问题1、本章的罪容易形成特殊累犯;2、都要适用剥夺政治权利二、具体问题(一)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107条):本质上帮助犯,但是单独定罪(二)叛逃罪(109条):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加重: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时间:在履行公务期间;有"危害、威胁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和普通的偷越国边境的行为相区别。

如某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为了经济的目的偷越国境,则不应按叛逃罪论处。

(三)间谍资敌罪1、间谍罪:①参加间谍组织;②接受间谍组织极其代理人的任务;③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不要求明知敌人是间谍组织)与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罪的区别:对象是境外的机关、组织或者个人。

2、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司法解释有关情报的解释-只要行为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关系国家重大利益的视为明知或应知)(1)对象:境外组织、机构和个人;(2)境外包括港澳台地区;(3)境外组织本身是间谍组织,但行为人不知道,定这个罪区别: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它们不包括情报;非法持有绝密、机密的国家文件、资料、物品罪,只涉及绝密、机密;通过互联网把国家秘密发给境外机构、组织人员的以本罪论处;通过互联网散布国家秘密的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论处。

考点:涉及国家重要机密行为为客观方面表现的犯罪。

区别:一、刑法111条规定的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节罪中提供的对象是境外的机构、组织或者个人。

二、398条规定是泄露国家机密罪所提供的对象是境外的有关人员。

三、间谍罪中提供国家秘密的对象是具有间谍性质的组织。

3、煽动分裂国家罪以造谣、诽谤或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行为(行为犯,有行为即既遂);如果非法出版物中带有煽动分裂国家的内容的,则按"煽动分裂国家"罪论处。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家安全罪
二、分裂国家罪
行为。
103条第 条第1 第103条第1款
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
◆客观方面---行为人只要实施上述组织、策划、
实施三种行为之一,即可构成本罪的既遂。
◆主观方面 ---只能是直接故意。
危害国家安全罪
三、煽动分裂国家罪
第103条第2款 103条第2 条第
危害国家安全罪
二、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种类
12种具体犯罪
★刑事责任方面
---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单处剥夺政治权利的除外)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节 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
一、背叛国家罪
第102条 102条
勾结外国或者境外机构、组织、个人, 危害国 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特殊主体 ---只能是中国公民。
煽动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1.煽动的对象---可以是不特定的人或者多数人, 也可以是特定的个别人。 2.主观方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 故意。★直接故意的情况下,被煽动人是否接受煽动而
实施上述行为,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间接故意的情况下,必须是被煽动人接受煽动 而实施上述行为,才构成犯罪。
(二)客观方面
---实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危害国家安全罪
(三)主体
---多数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 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特殊主体:背叛国家罪---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籍的公民;叛逃罪---国家公务人员。 单位不能成为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主体。
(四)主观方面
---故意,多数是直接故意。 过失不能构成此类犯罪 。
危害国家安全罪
★ 不是在履行公务期间叛逃境外,危害国家安全的, ★ 犯叛逃罪而偷越国边境的,

第二十二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二十二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八、投敌叛变罪 [第108条 投敌叛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 108条 投敌叛变的, 以下有期徒刑; 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或者带领武装部 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 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投敌叛变的,处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是指中国公民投奔敌人营垒,或者被捕、 是指中国公民投奔敌人营垒,或者被捕、 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被俘后投降敌人,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武装叛乱、暴乱罪 武装叛乱、 104条 组织、策划、 【第104条 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 装暴乱的,对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无期 装暴乱的, 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 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 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对积极参加的,处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参加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 利。 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策动、胁迫、勾引、收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 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进行武装叛乱或 者武装暴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者武装暴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武装叛乱、 武装叛乱、暴乱罪的认定 武装叛乱和武装暴乱属于严重的暴力犯罪, 武装叛乱和武装暴乱属于严重的暴力犯罪, 在犯罪过程中,往往同时有杀人、放火、 在犯罪过程中,往往同时有杀人、放火、抢 劫或毁坏公私财物等行为, 劫或毁坏公私财物等行为,又触犯了故意杀 人罪、放火罪抢劫罪等罪名,但是, 人罪、放火罪抢劫罪等罪名,但是,因为上 述行为是武装叛乱、 述行为是武装叛乱、和武装暴乱行为的具体 内容,因此,只能按本罪一罪处罚, 内容,因此,只能按本罪一罪处罚,不按本 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实行数罪并罚。 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实行数罪并罚。

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司法解释(草案)

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司法解释(草案)

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司法解释(草案)
关于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司法解释(草案)
定义:危害国家安全罪是指利用职权或者以暴力手段给国家利益造成损害的罪行。

如:出卖国家主权、出卖国家领土、出卖国家利益,未经全国人大同意擅自减免外国债务、提供无偿援助或援建项目(人民币含一亿元以上的),军警、党政人员叛变、政变、秘密逮捕人大代表、镇压公民和平集会的。

适用人员范围:
1、党政省部级以上官员
2、军队、武警团以上军职人员
3、公安市局级以上领导人员
3、党派及大型社会组织首脑、常务决策人员
社会组织要在1000万人以上,具有邪教、黑社会倾向
邪教、黑社会组织的特征:
1、提出保守团体秘密,宣誓搞人身依附或组织依附
2、具有或掌握暴力、武器,限制人身自由或思想自由
3、强迫人民遵从其思想或所有制形式,
4、威胁成员只许加入不许退出。

刑法分论第二章

刑法分论第二章

主体
一般主体
特 征
主观 方面 直接 故意
分 裂 二国 家 罪
罪与非罪 的界限
关键是从主观、 客观两方面来考 虑
认 定
与背叛国 家罪的界 限
分裂国家,具体 是指脱离国家搞 独立或割据。背 叛国家罪主要是 指将国家的主权、 领土出卖给外国。
首要分子 或罪行重 大的
无期徒刑或者10 年以上有期徒刑 3年以上10年以下有 期徒刑、拘役、管 制或剥夺政治权利 3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管制或者剥 夺政治权利
与境外机构、组织、 个人相勾结
分 裂 二国 家 罪
积极参 加的
处 罚
其他参加的 从重处罚 可判死刑
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煽 动 分 三裂 国 家 罪
概 念
煽动分裂国家、破 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客体 国家的统一
特 征
客 观 方 面
以语言、文字、图像等 方式对他人进行煽动, 意图使他人接受或相信 所煽动的内容,达到煽 惑、鼓动他人进行分裂 国家、破坏国家统一行 为的目的。
主体
特殊主体, 只能是中国 公民
特 征
主观 方面 直接 故意
背 叛 一国 家 罪
认 定
背叛行为仅限定为中国公民 勾结外国或与境外机构、组 织、个人相勾结,并针对国 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实施危害行为。
背 叛 一国 家 罪
处 罚
《刑法》第102条规定,犯背叛 国家罪的,处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 的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刑法》第102条第2款规定,与境 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的 背叛国家罪,依照《刑法》第102 条第1款的规定处罚。
背 叛 一国 家 罪
概 念
勾结外国或与境外机构、 组织、个人相勾结,危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 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法律硕士刑法考点详解:危害国
家安全罪
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重点法条】
第一百零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相关法条】《刑法》第93、110条。

【意思分解】
1.本条规定的是叛逃罪,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但根据第2款,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可构成本罪,并且应从重处罚。

2.本罪客观方面行为发生的时空条件是特定的,即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逃往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

3.本罪在主观上必须是直接故意,否则应按偷渡等行为处理。

4.本罪与第110条间谍罪的关系:如果行为人叛逃后又参加了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任务的,应以叛逃罪与间谍罪二罪实行数罪并罚。

【重点法条】?
第一百一十条有下列间谍行为之一,危害国家安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的;
(二)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的。

【相关法条】《刑法》第111、311条。

【意思分解】
1.本条规定的是间谍罪,其客观方面的间谍行为具体包括三种法定方式:一是参加间谍组织;二是接受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的任务;三是为敌人指示轰击目标。

2.构成间谍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是间谍性质的组织或明知是间谍任务。

3.自己虽然未实施间谍性质的犯罪活动,但明知他人有间谍犯罪行为,而国家安全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案情时却拒绝提供的,也可以构成犯罪,即《刑法》第311条的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

4.注意区分间谍罪与叛逃罪的界限(见第109条“意思分解”),与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的界限(见第111条“意思分解”)。

【重点法条】?
第一百一十一条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相关法条】《刑法》第110、282、398、431条;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 月20日《关于审理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6条。

【意思分解】
1.本条规定的是“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

行为人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行为服务的对象必须是境外的非间谍性质的组织、机构、人员。

2.注意本罪与第110条间谍罪的界限,如果行为人明知对方是间谍性质的组织,而为其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则应构成间谍罪。

3.注意本罪与第282条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的界限,关键看行为服务的对象是境内的机构、组织、人员,还是境外的组织、机构、人员。

4.本罪中行为人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的国家秘密不包括军事秘密在内。

如果行为人为境外的组织、机构、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的是军事秘密的,则构成第431 条第2款的“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军事秘密罪”。

5.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第5条规定: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没有标明密级的事项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而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的构成本罪;第6 条规定:通过互联网将国家秘密或情报非法发送给境外的机关、组织、人员的构成本罪;将国家秘密通过互联网予以发布的,以第398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重点法条】
第一百一十二条战时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资敌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相关法条】《刑法》第107、451条。

【意思分解】
1.本条规定的是资敌罪。

本罪构成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时间上是“战时”;二是行为方式特定,即供给敌人武器装备、军用物资。

何谓“战时”,可以参照《刑法》第451条的规定。

2.资敌行为实为一种帮助行为,应注意的是,资助者与被资助者之间不存在成立共同犯罪的余地,与这种立法模式相似的还有第107条的“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

3.注意资敌罪与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界限。

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资助对象是特定的,仅限于第107条规定的几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同时,其资助的内容比资敌罪的内容更广泛,不限于提供军用物资与武器装备。

4.与间谍罪的区别:
(1)主体不同,前者只限于中国公民;
(2)客观方面各有侧重点;
(3)时间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