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过氧钒配合物与吡啶类配体相互作用的NMR研究
湖南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类创新作品竞赛初赛获奖表

湖南省第十届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类创新作品竞赛(初赛)获奖表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基于邻炔基苯并唑的新型铜离子荧光探针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垂序商陆叶总皂苷提取工艺及其含量年变化规律和杀虫活性研 究 桂花籽核仁油的提取及GC-MS分析 通过羧酸与异硫氰酸脂的反应直接构筑大位阻与缺电子与仲酰 胺 葛根渣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大乌泡根总黄酮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Life-cycle assessment of tobacco stalk utilization 茶油甘油解制备甘油二酯的工艺研究 茶籽油制备高纯度油酸的工艺研究 油茶果实发育过程中重要营养物质代谢相关miRNA的表达分析 樟树成熟果皮中总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湖南永州薄荷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 荔枝草总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硫熏蒸山楂药材的安全使用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香姜中6 -姜辣素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研 究 苦杏仁中苦杏仁苷提取工艺研究 酶法辅助碱液提取生姜残渣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研究 二氢汉斯酯供电子能力与其结构关系的研究 四氢-β-咔啉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抑菌活性 固体超强酸SO42-/TiO2-SnO2的制备及催化合成己二酸二乙酯 的研究 蓼蓝中绿原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2,2-二羟甲基丁酸缩对甲基苯甲醛的合成及其表征 响应面设计优化桑白皮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芦丁铜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抗菌肽Temporin-PTa改造多肽对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 活性及其机理研究 江永香柚皮水溶性抑菌成分的提取及其在6类食品中的应用 湖南科技大学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第4页 赵云辉 廖阳 王宗成 谢龙勇 邵金华 邵金华 覃佐东 肖新生 唐珊珊 刘晓霞 姜红宇 邓胜国 姜红宇 邓胜国 陈小明 刘小文 张祖姣 李中燕 袁霖 袁霖 盘俊 贾国凯 王宗成 刘芳 罗小芳 陈铁壁 王涵,周航斌,谭海龙 刘源琪,毛龙毅 彭凡,尹霞,杨瑾 谭家希 ,郭也 ,陈观荣 皮佳婷,范贤哲,罗志威 任军梅 ,黄丽佳 ,杨开诚 张宏芮,谢吉勇,何云露 杨娟,丁纯,刘亚琴 胡颖,吴配芬,吴玉君 潘婷,罗科欣,刘亚霖 杨瑾,陈怡,刘影 田祎穎,姚婷 汪亚楠,田祎穎,黄俊霖 黄俊霖,涂冰伦,滕帆 黄蓉,柴书彤,刘亚凤 范贤哲,向军,李广凯 王博,李梦龙 寻锦,张金波,施芝香 邓晓莉,程龙,刘征 王乐,于安,刘倩 李广凯,龚婷,麻志成 刘慧兰 姚维,王仕敏,袁铭汪 朱智铭,杨尚亮,王姝文 刘洋,秦源,徐丽婷 王珊 2 1 1 特 2 3 2 3 3 2 1 1 1 1 3 特 2 3 特 2 3 3 1 3 2 2 1295 1034 1036 1045 1051 1068 1090 1102 1103 1112 1117 1118 1119 1120 1131 1177 1184 1220 1224 1225 1240 1245 1246 1250 1268 12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13c核磁共振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1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核磁共振 4 核磁共振(nmr) 3 相互作用 2 归属 2 双过氧钒配合物 2 高烯烃 1 高效液相色谱 1 铁卟啉 1 量子化学计算 1 酰胺 1 超声合成 1 质子化 1 表面电位 1 螺吡喃 1 螯合纤维 1 药物合成 1 茂金属化合物 1 自组装 1 脂肪酶 1 能量代谢 1 耐疲劳度 1 羟基功能化无规聚苯乙烯 1 结构鉴定 1 结构 1 神经传递动力学 1 电化学性质 1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1 环金属化有机配体 1 热消色 1 漂白化学桉木浆 1 活性自由基聚合 1 波谱归属 1 氧氟沙星 1 氢甲酰化 1 柚皮苷棕榈酸酯 1 柔链化合物 1 林可霉素 1 材料科学基础学科 1 杂化材料 1 木质素磺酸镁 1 星状 1 抗有丝分裂剂 1 开链冠醚 1 喹诺酮 1 喹啉 1 唑系配体 1 吸附 1 吡啶类配体 1 区域选择性 1 动力学 1 分子量 1 光致变色 1
毛冬青 1 梳状p(mma-co-mah)-g-pegme共聚物 1 梯度共聚物 1 核磁共振(nmr) 1 构象分析 1 松柏醇-β -d-葡萄糖木素 1 木素模型化合物 1 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 1 木素 1 数据分析 1 对.氯苯乙烯 1 对-氯苯乙烯和丙烯酸甲酯梯度共聚物 1 固体13c核磁共振 1 喹诺酮 1 哌嗪环 1 吸附功能纤维 1 吡啶二亚胺fe(ⅱ) 1 同位素示综 1 吉祥草 1 取代吡啶 1 双核催化剂 1 双峰聚乙烯 1 化学位移比较 1 包被态颗粒状有机质 1 功能化 1 分离 1 凝胶渗透色谱 1 冻胶纺丝 1 内蒙古羊草草原 1 六氯环三磷腈 1 二芳基冠醚 1 二维核磁共振波谱 1 二维核磁共振 1 乙酰化反应 1 主链指认 1 丙烯酸甲酯 1 三元组序列结构 1 七单元组 1 x射线衍射 1 peo-ppo-peo 1 p(mma-co-mah) 1 d51n突变 1 c60 1 [d51n/p62a]ssh10b 1 3-取代吡啶 1 2dnmr 1 2d nmr 1 13c谱 1 (6e)-胆甾-4-烯-3,6-二酮-6-肟 1 (3e)-胆甾-4-烯-3,6-二酮-3-肟 1
吡啶类化合物氧化制备吡啶N-氧化物研究进展

吡啶 Ⅳ_ 氧 化物 是一类 重要 的吡 啶衍生 物【 ” 。这 些 Ⅳ_ 氧 化物不 仅存在 于 天然产 物 中 , 如 吕子 明等 已
从 陵水 暗 罗枝 、 叶 中提取 分离 得 到吡 啶一 Ⅳ_ 氧化 物 、 2 一 巯基 吡 啶一 Ⅳ 一 氧化物 、 2 一 巯 基 吡啶一 Ⅳ 一 氧化 物一 2 一
( 衢 州学院化 学与材 料 工程 学院 , 浙江 衢 州 3 2 4 0 0 0 )
摘 要 介 绍 了吡 啶 Ⅳ _ 氧 化 物 类化 合 物 作 为反 应 产 物 和 中 间体 等 的 应 用 , 综 述 了吡 啶 类 化 合 物 经 氧 化 反 应 制备 吡啶 Ⅳ _ 氧 化 物 的研 究进 展 , 总 结 了反 应 所 用 的 氧化 剂 、 催 化 剂 等 反
脱 去 氧 原子 ㈣; 与 芳 烃 在醋 酸 钯 、 碳 酸银 、 三 叔 丁基
膦、 氟硼 酸 催 化下 直 接 2 一 位偶联 , 与烯 烃 在 类 似 条
件 下 发 生 位 置选 择 性 偶 联 , 与格 氏试 剂 反 应再 以
醋 酸酐 处 理 得 到 2 一 烷基化 、 炔基 化 和 芳 基 化 的 吡
2 0 1 5年第 2 2卷 第 3期
化 工生 产与技 术
C h e m i c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3 3・
- 氧 化 物研 究进 展
章 梦 帅 黄 湛媛 郑 土 才 吕 亮 金 伟 珍
吡 啶 Ⅳ一 氧 化 物具 有 许多 特 殊 的性 质 和化 学反
应【 l , 3 1 。 例如, 硝化 反应 相 当容易 , 并 且发 生在 对位 ; 与 三 氯 氧磷 等 氯 化 剂作 用 发 生 2 一 位或 4 一 位氯化 . 同 时 脱去 氧 原子 ; 如果 2 一 位 为 甲基 , 与 醋 酸 酐反 应 发 生 甲基 的氧化 生成 乙酰氧 甲基 , 同时脱 去氧 原子 : 与 硫 酸二 甲酯 反应 , 再 与氰化 钠 反应 , 发生 2 一 位氰 化 , 同时脱去 氧原 子 ; 2 一 位或 4 一 位 的氯 或硝 基容 易被 其 他 亲核试 剂置换 等 。此外 , 吡啶 Ⅳ - 氧化 物 的氧 原子 也很 容易 与 3价磷 试剂等 作用 而除去 . 因此 吡 啶 Ⅳ一 氧化物也 是许 多吡 啶类杂 环化合 物合 成和转 化 的重
唑系配体与双过氧钒配合物相互作用的核磁共振研究

第25卷第3期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0年9月Jour na l of H un an U ni ver si t y of Sci ence&T echnol ogy(N at ur al Sci ence E di t i on)V01.25N o.3 S e pt.2010唑系配体与双过氧钒配合物相互作用的核磁共振研究李国斌,季丹红,刘容华,杨凤仙,于贤勇,李筱芳,陈建,易平贵(湖南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理论化学与分子模拟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构效关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湖南湘潭411201)摘要:为探讨取代基团和杂环类型对反应平衡的影响,在模拟生理条件下(O.15m ol/L N aC l溶液),应用多核(‘H、‘℃和5t v) N M R技术研究双过氧钒配合物N I-I([O V(02):(pi col i nam i de)]H20(简写为bpV(pi cam d),其中pi cam d为皮考林酰胺)与唑系配体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bpV(pi cam d)与有机配体有较强的的反应性,其从强到弱的顺序为:味唑>2-甲基咪唑>吡唑一3一甲基吡唑,这说明咪唑类配体的配位能力强于吡唑类,咪唑环上2住取代基影响反应,而吡唑环上3位取代基团不影响反应;竞争配住导致一系列新的6配住过氧钒物种fO v(o:)别‘(L=唑系配体)生成.关键词:双过氧钒配合物;唑系配体;相互作用;核磁共振中图分类号:0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02(2010)03—0089一04含钒物种特别是过氧钒配合物,由于涉及许多重要的生物过程和治疗应用,因此他们具有较高的生理药理活性,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㈣.诸多结构明确、性质稳定的过氧钒配合物都表现出强的类胰岛素活性,故而很可能发展成为一类新型口服降血糖或抗肿瘤药物f阉.因此,研究包括过氧钒物种配位方式和生物活性在内的钒化学已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兴趣.例如,O r vi g_【叫研究小组率先合成系列钒(I I I,Ⅳ和V)化合物,并研究类胰岛索活性;C ui n[S课题组合成了含乙醇酸的钒配合物并研究其潜在的细胞毒性作用;K w ongt gJ等在生理条件下对过氧钒化合物D N A光断裂活性的机理进行详细研究;采用N M R等谱学方法系统过氧钒配合物和氨基酸或多肽的相互作用,则由Tracey[睢11】等率先报道;在这些研究基础上,C r ans[12】和她的合作者发现含钒物种的生理活性受其配位方式和所处的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对含钒物种与有机配体间的配位化学性质研究已成为揭示其生物活性的重要基础.C hent挑191和Y i口吻等也采用N M R结合量子化学计算,从谱学和理论化学两个角度研究过氧钒配合物与有机配体(如皮考林及其衍生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位方式,发现毗啶环上取代基团对反应平衡产生影响.作为该方面工作的扩展和深入,作者拟用多核(1H、13C和乳V)N M R谱学方法,研究眯唑、2一甲基咪唑、吡唑和3一甲基毗唑等与双过氧钒配合物N H。
以吡啶为配体的镍配合物[Ni(py)3(H2O)3](1,5-nds)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
的合成、晶体结构及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781d1ad8360cba1aa811da7f.png)
摘要 : 采用缓慢蒸发法 , 在水溶 剂中合成 了含氮配体单核 N i ( Ⅱ ) 配合物[ N i ( p y ) , ( H: 0 ) 3 J ( 1 , 5 一 n d s ) ( p y = p y r i d i n e1 , 5 - n d s : 1 , 5 . 萘 二磺 酸
,
根离子) 。 采 用 X射 线 单 晶衍 射 、 红外光谱 、 热 分 析 和 紫外 可 见 光 谱 等 方 法 对 配 合 物 进 行 了表 征 。X 射线 单 晶 衍 射 表 征 结 果 表
C o n ai t n i n g P y r i d i n e【 N i ( p y ) 3 ( H2 0) 3 ] ( 1 , 5 - n d s )
G U A N L e i , WA N G Y i n g  ̄ L 0 S h a n Z H A NG Z h o n g - J i n F AN We n . T i n g G AO We i
b y X- r a y c r y s t a l d i f f r a c t i o n ,I R, t h e r ma l a n a l y s i s ,UV. Vi s s p e c t r o s c o p y , e t c .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X r a y s i n g l e c ys r t a l d i f f r a c t i o n s h o w t h a t t h e c ys r t a l o f t h e c o mp l e x c ys r t a l l i z e d i n mo n o c l i n i c s y s t e m wi t h s p a c e
配位化学第4章 配合物的立体化学与异构现象

迄今为止, 罕有五配位化合物异构体的实例报道, 无 疑这与TBP←→SP两种构型容易互变有关, 因为互 变将使得配体可以无差别的分布于所有可能出现的 位置.
尽管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结果显示, 在[Fe(CO)5] 和PF5中, 处于轴向(z轴)的配体和处于赤道平面(xy 平面)的配体, 其环境是不等价的, 但NMR研究却证 实, [Fe(CO)5]或PF5中所有五个配位位置的配体都 是完全等价的, 这些结果揭示出这些分子在溶液中 具有流变性(fluxional molecules), 即分子结构在溶 液中的不确定性.
217 pm 187 187
Ni
187 184
199 pm 183
190 Ni
185 191
四方锥
变形三角双锥
图 4–3 在配合物[Cr(en)3][Ni(CN)5]1.5H2O中, 配阴离 子[Ni(CN)5]3–的两种结构
b) 三角双锥结构
五配位的非金属化合物如PF5具有三角双锥结构, 轴向 和赤道平面的P–F键键长是非等价的. 一般说来, 在PX5 分子中, 轴向键长比赤道平面的键长要稍长些. 但在配 合物[CuCl5]3−中赤道平面的键长反而比轴向键长稍微长 一些, 见图 4–2.
欲从四方锥(SP)构型转变成三角双锥(TBP)构型的话, 结构上看, 只需要挪动其中一个配体的位置即可, 反之 亦然.
在图 4–3中列出了[Ni(CN)5]3−既可以采取四方锥结构也 可以采取歪曲的三角双锥结构. 将四方锥底的两个对位 配体向下弯曲可转变成三角双锥结构的两个赤道配体, 在这个扭变的三角双锥结构中, 赤道平面的另一个配体 源于原先的锥顶配体, 赤道平面上的其中一个C–Ni–C 夹角(142°)要明显大于另外两个C–Ni–C的夹角 (107.3°和111
钌(II)多吡啶配合物论文:钌(II)多吡啶配合物DNARNA光谱性质

钌(II)多吡啶配合物论文:钌(II)多吡啶配合物 DNA RNA 光谱性质【中文摘要】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生物体遗传信息的载体,它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很多遗传疾病的产生都与它有关。
自从顺铂被确认具有抗癌活性以来,科学家试图在金属配合物范围内寻找到一种新的抗癌试剂。
钌(II)多吡啶配合物由于它们对人体器官的低毒性和对癌细胞强的抑制作用使其备受关注,而研究它们与核酸的相互作用是探究其抗癌机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钌(II)多吡啶配合物是一种具有手性、刚性、平面性较好的八面体结构金属配合物;虽然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但是其光谱性质对外界环境依赖很大,表现出具有灵敏可调性。
另外钌(II)多吡啶配合物在可见区发生从中心原子钌到配体的荷迁移,产生典型的MLCT吸收峰;同时在可见光的照射下会从激发态MLCT跃迁至基态,并发生辐射跃迁失去光子,伴随着可能会在610 nm左右产生荧光。
正是由于它们具有这些特有性质,从而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分别研究它们与核酸的相互作用。
本论文包括四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和钌多吡啶配合物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设计合成了配合物2+并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CD光谱和黏度法等手段对比研究了它与tRNA分子和CT-DNA分子的相互作用;利用MTT法研究了2+的抗癌活性。
研究表明核酸的结构是影响钌(II)多吡啶配合物的核酸键合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2+对实验中的四种癌细胞显示不同的抗癌性。
第三章合成了2+与2+并进行了表征。
利用光谱法和黏度测试分别研究了它们与CT-DNA相互作用的情况。
结果表明插入配体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和位阻效应是影响钌(II)多吡啶配合物的DNA键合强度的重要因素。
第四章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研究外界环境和试剂对2+的光谱性质的影响。
实验表明钌(II)多吡啶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Fe3+、Cu2+和Zn2+对2+的荧光光谱几乎没有影响;然而Co2+却能淬灭它的部分荧光,之后加入EDTA,荧光几乎又被完全恢复。
吡啶类氮氧化物稀土配合物的研究

吡啶类氮氧化物稀土配合物的研究
吡啶类氮氧化物稀土配合物是一类由稀土离子与吡啶类氮氧化物配位形成的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和磁性质,因此在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吡啶类氮氧化物是一类含有吡啶环和氮氧化物基团的有机分子,具有较强的配位能力。
稀土离子是一类具有特殊电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金属离子,能够与吡啶类氮氧化物形成稳定的配合物。
吡啶类氮氧化物稀土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受到吡啶类氮氧化物和稀土离子的配位方式、配位数目、配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吡啶类氮氧化物稀土配合物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可以作为生物标记物、荧光探针等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同时,这类化合物还具有较强的磁性质,可以作为磁性材料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
此外,吡啶类氮氧化物稀土配合物还具有较强的光催化性质、电化学性质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总之,吡啶类氮氧化物稀土配合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结构和性质,开发更多的应用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 aoa r o h oecl h msr adMo c l i l i Miir E uai , yLb rt y fT ert a C i y n l u r mu o o ns 0 d ct n o i e t e a S a nf t t 厂 y o
Hua rvneC l g e aoa r S / S R S ho h mir dC mi nier g nnPoic ol eK yL br o o AR Q P , co lfC e t y fQ o e s ya h c E gnei , t n e l a n Hua n esyo cec n ehooy X aga , nn4 0) nnU i ri v t fSineadTc nl , i t Hua 12 1 g n n 1
体 的相 互 作 用 。 究 结 果 表 明 b V 与 有机 配 体 的 反 应 性 从 强 到 弱 的 顺 序 为 : , 联 吡 啶 > , 联 吡 啶一 。 甲酸 根 > 啶> 研 p 2 2一 2 2一 4 4. 二 吡 异
烟 酸根 . 说 明双 齿 毗 啶 类 配 体 配 位 能 力 强 于 单 齿 配 体 , 这 而不 带 羧 基 的 毗 啶类 配 体 f 齿 或 双 齿 ) 位 能 力 强 于所 对 应 的带 羧 基 单 配 的取 代 吡 啶 , 争 配 位 导致 一 系列 新 的 6配 位 ( 体 为 吡 啶 或 异 烟 酸 根 1 7配 位 f 竞 配 或 配体 为 2 2 . 吡 啶或 2 2 一 吡 啶 . , 一 甲 , 联 , 联 4 4一 1-
4 10 ) 12 1
摘 要 : 探 讨 单 齿/ 齿 吡 啶类 配 体 对 反 应 平 衡 的影 响 , 模 拟 生 理 条 件 T(.5m lL a 1 液 )应 用 多 核 ( n 为 双 在 o1 o・ N C 溶 , C和 s ) H、 多 v
维(o y, S C和 HM CI  ̄变 温 N c s HQ B) ) 2) MR 技 术研 究 双过 氧钒 配 合 物 【V 0)DOl[VO)H D】简 写 为 b v与 系列 吡 啶类 配 0 ( 2 ) O ( ̄( O ) T 弋 p)
文章 编 号 :10 —8 1 0 0 40 3 —6 0 14 6 ( 1) —6 90 2 0
NM R t dis o nt r c i nsbe we n Di r x V na t S u e n I e a to t e pe 0 0 a da e Co plx a d Py i i - ke Li a s m e n r d ne Li g nd
酸 根) 的过 氧 钒 物 种I VO) L1(L= 啶类 配体 ,= , ,) 成 O (=L 卜 吡 : ,L n l2 3生
关 键 词 : 过 氧 钒 配合 物 ; 啶 类 配体 ;相 互作 用 ; 磁 共 振 双 吡 核
中图 分 类 号 : 6 1 0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H Q ,HMB ,a d vr be e eaue N n 01 no L一 a l inc me im fr mi ikn h SC C n ai l mp rtr MR i . a t 5 l・ N C o i du o m c ig te
ph soo i a c n ii n The e c i i a n t s o g ni lg n s n b V a e , - i y i i e > 4 y il gc l o d to . r a tvt y mo g he e r a c ia d a d p r 22 b p rd n 4. - d c r x l t 一 , - i y i i e> y i i e>io i oi t .Th e pe i ntl e u t i ia e t t he o r i ai g ia bo ya e 2 2 b p rd n p rd n s nc t na e e x rme a r s ls nd c t d ha t c o d n t n
第 2 6卷 第 4期 21 0 0年 4月
无
机
化
学
学
报
C NES OURN NORG HI EJ AL OF I ANI HEMIT CC S RY
Vo与 吡 啶类 配体 相 互 作 用 的 N R研 究 M
Ab t a t o u d r tn o t e mo o e t t/ i e tt y i i e l e l a d f c h e c in e u l ru t e s r c :T n e sa d h w n d n a eb d na e p rd n — k i n sa f tt e r a t q i b i m, h h i g e o i
it at n ew e ie xv n d t c m lx[ V(9 (2 )-O 0)( D 】 a b.b v n eiso ne c o sb ten dp r oa a ae o pe O 0 2DO ] [V( 2 HO )一( r p )a d a sr f r i o / 2 b e p r iel el a d oui eee poe s gm hn c a ( ” , n V man t eo ac , O Y yi n —k g n si slt nw r x lrdui u iu l r C a d ) gei rsn n e C S , d i i n o n e H, c
YU Xin- n J n- n L U n - a HU a- Yo g IDa - Ho g I Ro g- Hu AN Ha ・ e G oW n -
L a - n ZHENG iS u W ANG a — YIPi — i IXio Fa g Ba— h Zh o Xu ng Gu
于 贤 勇 季 丹 红 刘 容 华 黄 昊 文 李筱 芳 郑 柏 树 汪朝 旭 易平 贵
f 论化 学与分 子模 拟 省部 共建 教 育部 重 点 实验 室 , 理
分 子构 效 关 系湖 南省普 通 高等 学校 重 点 实验 室 , 南科技 大学化 学化 工 学 院 , 潭 湖 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