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A质量检验标准
pcba验收标准

pcba验收标准
PCBA验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检查:PCBA外观应该无明显划痕、变形、变色、氧化、焊接不良等缺陷。
2. 尺寸检查:PCBA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 焊接质量检查:包括贴片元件焊接、插件元件焊接、焊盘、焊接翘曲、焊接短路等方面的检查。
4. 电气性能检查:包括电路连通性、电路板的功耗、电路板的信噪比等方面的检查。
5. 环保检查:PCBA应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不含有害物质,如铅、汞、镉、六价铬等。
6. 功能测试:根据PCBA的设计要求进行功能测试,确保PCBA能够正常工作。
以上是PCBA验收标准的一些常见方面,具体的验收标准还需要根据PCBA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确定。
在进行PCBA验收时,应该严格按照验收标准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PCBA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PCBA检验标准本检验规范的制定旨在为生产和检验过程提供可依据的标准。
定义:CR——严重缺陷:指单位产品的极严重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其中包括可靠性能达不到要求,可能对人身及财产带来危害或不符合法规规定,外观极严重不合格(降低产品等级,影响产品价格),与客户要求完全不一致等。
MA——主要缺陷:指单位产品的严重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其中包括产品性能降低,产品外观严重不合格,功能达不到规定要求,客户难于接受的其他缺陷等。
MI——次要缺陷:指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其中包括轻微的外观不合格,不影响客户接受的其他缺陷等。
短路和断路:短路是指两个独立的相邻的焊点之间,在焊锡之后形成接合,造成不应导通而导通的结果;断路是指线路该导通而未导通。
沾锡情况:良好沾锡是指接触角度小于等于60°,焊锡均匀扩散,焊点形成良好的轮廓且光亮。
要形成良好的焊锡,应有清洁的焊接表面,正确的锡丝和适当的加热。
按焊锡在金属面上的扩散情况,可分为全扩散(0°<接触角≤30°)和半扩散(30°<接触角≤60°)。
不良沾锡是指接触角度大于60°,焊锡熔化后形成不均匀的锡膜覆盖在金属表面上,而未紧贴其上。
形成不良沾锡的可能原因有不良的操作方法、加热或加锡不均匀、表面有油污、助焊剂未达到引导扩散的效果等。
按焊锡在金属面上的扩散情况,可分为劣扩散(60°<接触角≤90°)和无扩散(90°<接触角<180°)。
不沾锡是指焊锡熔化后瞬间沾附于金属表面,随后溜走。
不沾锡的可能原因有焊接表面被严重玷污、加热不足、焊锡由烙铁头流下、烙铁太热破坏了焊锡结构或使焊锡表面氧化等。
按部品的外观形状,将SMT实装部品分为有引脚产品和无引脚产品。
pcba检验标准

pcba检验标准PCBA检验标准。
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即印刷电路板组装,是指将元器件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上,形成功能完整的电子产品的过程。
PCBA检验是保证电子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将介绍PCBA检验的标准和方法。
首先,PCBA检验应该从外观质量入手。
外观质量检验主要包括焊接质量、组装质量和外观缺陷等方面。
焊接质量包括焊点的形状、焊接渣、焊接位置等,组装质量包括元器件的位置、方向、贴装质量等,外观缺陷包括氧化、划伤、变形等。
只有外观质量良好的PCBA才能保证电子产品的整体质量。
其次,PCBA检验还应该包括功能性测试。
功能性测试是通过给PCBA加电进行测试,验证电路板的功能是否正常。
功能性测试主要包括通电测试、信号测试、电源测试等,通过这些测试可以验证PCBA的工作状态,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另外,PCBA检验还需要进行环境适应性测试。
环境适应性测试是指将PCBA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试,验证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环境适应性测试主要包括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湿热试验等,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PCB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确保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最后,PCBA检验还需要进行可靠性测试。
可靠性测试是指通过对PCBA进行长时间、高负荷的测试,验证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可靠性测试主要包括老化测试、振动测试、冲击测试等,通过这些测试可以评估PCBA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确保其能够稳定可靠地工作。
综上所述,PCBA检验标准包括外观质量检验、功能性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和可靠性测试。
通过这些测试可以全面评估PCBA的质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保证电子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在PCBA检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电子产品的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PCBA质量检验标准

了焊】由于焊接工艺不当或其它条件影响(如焊接时间过短、焊接物氧化、焊接时焊点未干受震动力使焊点呈不平滑之外表,严重時在元件腳四周,產生縐褶或裂縫。
【针孔】焊点外表上產生如針孔般大小之孔洞。
5.工作程序和要求5.1检验环境准备5.1.1照明:室内照明 500LUX以上,必要时以(三倍以上)(含)放大照灯检验确认;5.1.2 ESD防护:凡接触PCBA必需配带良好静电防护措施(配带干净手套与防静电手环接上静电接地线)5.1.3检验前需先确认所使用工作平台清洁。
6.检验判定标准6.1包装检查检验方法:目视检验数量:样板(100%)、来料(GⅡ)6.1.1每箱数量一致,产品间需隔开6.1.2标识应与实物相符, 不得有不同标识6.1.3包装不得有破、烂、脏,对产品起不到保护现象6.2尺寸检查6.2.1尺寸检查请参照各专项检验工艺及图纸;6.2.2样板必须进行全尺寸检查,6.3 PCB检查6.3.1 板面所有标识字体清晰可辨,不允许出现标识模糊、缺画,使标识分辨不清有现象;6.3.2 不可有外来杂质如零件脚剪除物、(明显)指纹、污垢(灰尘);,6.3.3不能存在有需清洗焊剂残留物,或在電气焊接表面有活性焊剂残留、灰尘和颗粒物质(如:灰尘、纤维丝、渣滓、金属颗粒,白色结晶物)、以及使用3倍或更小率放大镜,可见之锡渣不被接受(含目视可见拒收);6.3.4 对于残留在板面的锡珠,除非不可剥除直径小于0.010英寸(0.254mm)的锡珠,或直径小于0.005英寸(0.127mm),非沾于元件脚上不造成短路或影响电气间隙的可以接受,否则,是不能接受。
6.3.5 PCB不可有分层起泡,铜皮不可翅起;6.3.6 PCB刮伤非功能区露出纤维体,以及功能区露出铜箔都不可接受;6.3.7 PCB边缘及装配孔不允许有毛刺;6.4 焊点的判定标准6.4.1理想的焊点焊点沾锡角低于50度(越小越好),焊点的表面光亮、光滑、锡量适中,既能保证焊点的机械强度及物理特性,又能保证其轮廓清晰、美观且易于检查---插件式元件焊点呈圆锥状、贴片式元件焊点呈明显的坡度。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第一章:前言PCBA的质量是影响整个电子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保证PCBA质量,我们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验。
本文将介绍完整的PCBA检验标准,帮助您进行准确、高效、有效的PCBA检验。
第二章:PCBA检验目的2.1 保证产品质量PCBA作为电子产品的核心部件,其质量直接影响整个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
2.2 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对PCBA进行全面、准确、有效的检验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故障率,提高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3 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全面检验,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减少返修率,最终降低生产成本。
第三章:PCBA检验内容3.1 外观检验外观检验用于判断PCBA外观是否符合要求,主要包括:•确认PCBA板面无明显瑕疵、变形和氧化;•确认PCBA连接部件是否有氧化、变形、松动、断裂等缺陷;•确认焊点是否完整、齐全、无虚焊、错位、多焊等问题。
3.2 尺寸检验尺寸检验用于判断PCBA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主要包括:•确认PCBA的长度、宽度及厚度是否符合标准尺寸;•确认组件间距和组件贴附位置是否准确。
3.3 组件安装检验组件安装检验用于确认PCBA组件的安装是否正确,主要包括:•确认组件的安装方向是否正确;•确认组件与PCBA板面焊点是否正确对接;•确认组件是否缺失、脱落或存在异物。
3.4 电气性能检验电气性能检验用于测试PCBA的电气性能,主要包括:•确认PCBA的输入输出是否稳定;•确认电容、电阻及其他元器件的数值是否正常;•确认板间连接电阻是否正常。
3.5 环境适应性检验环境适应性检验用于测试PCB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确认PCBA在不同温度、湿度、震动和冲击条件下的工作状况;•确认PCBA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EMC性能是否正常。
第四章:PCBA检验工具为了保证PCBA检验的准确性,我们需要配备相应的检验工具,主要包括:•显微镜:用于检查焊点情况和检验组件是否正确安装;•万用表:用于测试电气性能和元器件数值;•热风枪:用于检验焊点锡膏情况和测试环境适应性;•多功能测试仪:用于测试电气性能和工作稳定性。
pcba检验标准

pcba检验标准PCBA检验标准。
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是指印刷电路板组装,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PCBA生产过程中,检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PCBA检验的标准和方法,以便为相关行业人士提供参考。
首先,PCBA检验的标准主要包括外观检验、功能检验和可靠性检验。
外观检验是指对PCBA外观质量的检查,包括焊接质量、元器件安装位置、焊盘质量等。
功能检验是指对PCBA功能的检测,包括电气性能、信号传输、功耗等。
可靠性检验是指对PCBA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测试,包括高低温循环测试、湿热循环测试、振动测试等。
其次,PCBA检验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检验和自动检验两种。
人工检验是指通过人工目测和测试仪器进行检验,主要用于外观检验和功能检验。
自动检验是指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检验,主要用于功能检验和可靠性检验。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会采用人工检验和自动检验相结合的方式,以确保检验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另外,PCBA检验的流程主要包括前检验、中检验和后检验三个阶段。
前检验是指在PCBA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验,包括元器件采购检验、印刷电路板制造检验等。
中检验是指在PCBA组装过程中进行检验,包括元器件焊接检验、功能测试等。
后检验是指在PCBA组装完成后进行的最终检验,包括外观检验、功能检验和可靠性检验。
最后,为了确保PCBA检验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流程,并配备专业的检验人员和设备。
同时,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检验记录和追溯体系,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此外,还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检验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产品技术。
总之,PCBA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和流程进行检验,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PCBA检验标准和方法能够对相关行业人士有所帮助,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pcba检验标准

pcba检验标准摘要:一、引言二、PCBA 检验标准的定义和作用三、PCBA 检验标准的分类1.过程控制检验标准2.最终产品检验标准四、PCBA 检验标准的内容1.外观检验2.功能检验3.电气性能检验4.可靠性检验五、PCBA 检验标准的实际应用1.生产过程中的检验2.产品出厂检验六、PCBA 检验标准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检验2.绿色环保检验七、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印刷电路板组件)作为电子产品的基础组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了保证PCBA 的质量,制定和执行一套完善的PCBA 检验标准至关重要。
二、PCBA 检验标准的定义和作用PCBA 检验标准是对PCBA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和最终产品进行检验的一套规范,用以评价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客户需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PCBA 检验标准的主要作用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为企业和客户提供一个共同评价产品质量的依据。
三、PCBA 检验标准的分类1.过程控制检验标准:主要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半成品和生产工艺进行检验,以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靠。
2.最终产品检验标准:主要对成品进行检验,以评估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客户需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PCBA 检验标准的内容1.外观检验:检查PCBA 表面是否有缺陷、氧化、污染等问题,以确保产品外观质量。
2.功能检验:测试PCBA 的电气性能和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包括连通性、信号完整性、电源稳定性等。
3.电气性能检验:测试PCBA 的电气性能参数,如电阻、电容、电感、绝缘电阻等,以确保产品性能稳定可靠。
4.可靠性检验:评估PCBA 在实际使用环境下的寿命、耐久性、抗干扰能力等,以保证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长期稳定工作。
五、PCBA 检验标准的实际应用1.生产过程中的检验:通过实施过程控制检验标准,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保证产品质量。
PCBA检验标准(最完整版)

1. 目的:为使生产、检验过程中有依据可循,特制订本检验规范。
2. 定义2.1 CR——严重缺陷单位产品的极严重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极严重不符合规定。
2.1.1可靠性能达不到要求。
2.1.2对人身及财产可能带来危害,或不符合法规规定.2.1.3极严重的外观不合格(降低产品等级,影响产品价格)。
2.1.4与客户要求完全不一致.2.2 MA——主要缺陷单位产品的严重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严重不符合规定。
2.2.1产品性能降低。
2.2.2产品外观严重不合格。
2.2.3功能达不到规定要求。
2.2.4客户难于接受的其它缺陷。
2.3 Ml——次要缺陷单位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或者单位产品的质量特性轻微不符合规定。
2.3.1轻微的外观不合格。
2.3.2不影响客户接受的其它缺陷。
2.4短路和断路:2.4.1. 短路:是指两个独立的相邻的焊点之间,在焊锡之后形成接合,造成不应导通而导通的结果2.4.2. 断路:线路该导通而未导通2.5沾锡情况:2.5.1. 良好沾锡:0 ° <接触角W 60° (接触角:焊锡与金属面所成的角度),焊锡均匀扩散,焊点形成良好的轮廓且光亮.要形成良好的焊锡,应有清洁的焊接表面,正确的锡丝和适当的加热.按焊锡在金属面上的扩散情况可分为全扩散(0 ° <接触角W 30° )和半扩散(30 ° <接触角W 60° ).如图:2.5.2 不良沾锡:60° <接触角<180° ,焊锡熔化后形成不均匀的锡膜覆盖在金属表面上,而未紧贴其上•形成不良沾锡的可能原因有:不良的操作方法,加热或加锡不均匀,表面有油污,助焊剂未达到引导扩散的效果等等•按焊锡在金属面上的扩散情况,可分为劣扩散(60 ° <接触角W 90° )和无扩散(90 ° <接触角<180° ).如图所示:2.5.3不沾锡:焊锡熔化后,瞬间沾附于金属表面,随后溜走•不沾锡的可能原因有:焊接表面被严重玷污,加热不足、焊锡由烙铁头流下,烙铁太热破坏了焊锡结构或使焊锡表面氧化部品分类:按部品的外观形状,将SMT 实装部品分为:2.6.有引脚产品2.6.1. 异形引脚电极:引脚从部品本体伸出,弯曲后向外侧凸出•如:QFP、SOP等.2.6.2. 平面引脚电极:引脚从部品下面平直伸出.如:连接器、晶体管等.2.6.3. 内曲引脚电极:引脚从部品侧面伸出,向内伸卷曲.如钽质电感、J形部品等.2.7无引脚部品.2.7.1. 晶体电极:部品两端面被镀成电极.如电阻、电容、电感等.2.8良好焊点:2.8.1. 要求:2.8.1.1. 结合性好:光泽好且表面呈凹形曲线.2.8.1.2. 导电性佳:不在焊点处形成高电阻(不在凝固前移动零件),不造成短路、断路.2.8.1.3. 散热性好:扩散均匀,全扩散.2.8.1.4. 易于检验: 焊锡不得太多, 务必使零件轮廓清晰可判.2.8.1.5. 易于修理: 勿使零件重叠实装.2.8.1.6. 不伤及零件: 烫伤零件或加热过久(常伴随有松香焦化), 会损及零件寿命.2.8.2. 现象:2.8.2.1. 所有表面沾锡良好.2.8.2.2. 焊锡外观光亮且成凹形圆滑曲线.2.8.2.3. 所有零件轮廓清晰可见.2.8.2.4. 若有松香锡球残留, 则须作清洁而不焦化.2.8.3. 形成条件:2.8.3.1. 正确的操作程序:手工作业时, 应注意烙铁、焊锡丝的收放次序及位置.2.8.3.2. 应保持两焊锡面清洁.2.8.3.3. 应使用规定的锡丝并注意使用量.2.8.3.4. 正确使用焊锡器具并按时保养.2.8.3.5. 应掌握正确的焊锡时间.2.8.3.6. 手工作业时,应注意冷却前不可移动被焊物, 以免造成焊点结晶不良,导致高电阻.3. 检验内容:3.1. 基板外观检查标准:3.1.1. 在任一方向,基板弯曲变形量:每100mm不可超过0.75mm.3.1.2. 基板不可出现分层、气泡、裂痕及凹陷现象.如有分层,只允许距离铜箔1mm以上开始轻微分离,不允许从铜箔下开始分离; 如有轻微凹陷, 则应小于线路厚度的30%.3.1.3. 经过焊锡后,允许保护漆起皱,但不可以脱落.3.1.4. 基板线路不可因铜氧化而发黑; 基板上铜箔氧化不可.3.1.5. 非导线区域内的保护漆最多可脱落5点,每一点的面积都必须在0.5mm以内,各点相距须在0.25mm 以上且距离导线0.25mm以上.3.1.6. 零件符号、印字不可印在焊点上.3.1.7. 基板上不可有油墨残渣、油污或其它异物.3.1.8. 基板不可因过热烧焦而变色; 基板上不可有铜箔浮起.3.1.9. 基板上的锡渣或锡球不可造成任何短路, 且外径小于0.3mm. 焊接的部品上不可残留锡渣或锡球.4. 不良图标SMT部分4.1零件贴装位置图标图示说明1、鸥翼形引脚理想状况1、弓I线脚在板子焊垫的轮廓内且没有突出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
【冷焊】由于焊接工艺不当或其它条件影响(如焊接时间过短、焊接物氧化、焊接时焊点未干受震动力使焊点呈不平滑之外表,严重時在元件腳四周,產生縐褶或裂縫。
【针孔】焊点外表上產生如針孔般大小之孔洞。
5.工作程序和要求
5.1检验环境准备
5.1.1照明:室内照明 500LUX以上,必要时以(三倍以上)(含)放大照灯检验确认;
5.1.2 ESD防护:凡接触PCBA必需配带良好静电防护措施(配带干净手套与防静电手环接上静电接
地线)
5.1.3检验前需先确认所使用工作平台清洁。
6.检验判定标准
6.1包装检查检验方法:目视检验数量:样板(100%)、来料(GⅡ)
6.1.1每箱数量一致,产品间需隔开
6.1.2标识应与实物相符, 不得有不同标识
6.1.3包装不得有破、烂、脏,对产品起不到保护现象
6.2尺寸检查
6.2.1尺寸检查请参照各专项检验工艺及图纸;
6.2.2样板必须进行全尺寸检查,
6.3 PCB检查
6.3.1 板面所有标识字体清晰可辨,不允许出现标识模糊、缺画,使标识分辨不清有现象;
6.3.2 不可有外来杂质如零件脚剪除物、(明显)指纹、污垢(灰尘);,
6.3.3 不能存在有需清洗焊剂残留物,或在電气焊接表面有活性焊剂残留、灰尘和颗粒物质(如:灰尘、
纤维丝、渣滓、金属颗粒,白色结晶物)、以及使用3倍或更小率放大镜,可见之锡渣不被接受
(含目视可见拒收);
6.3.4 对于残留在板面的锡珠,除非不可剥除直径小于0.010英寸(0.254mm)的锡珠,或直径小于0.005
英寸(0.127mm),非沾于元件脚上不造成短路或影响电气间隙的可以接受,否则,是不能接受。
6.3.5 PCB不可有分层起泡,铜皮不可翅起;
6.3.6 PCB刮伤非功能区露出纤维体,以及功能区露出铜箔都不可接受;
6.3.7 PCB边缘及装配孔不允许有毛刺;
6.4 焊点的判定标准
6.4.1理想的焊点
焊点沾锡角低于50度(越小越好),焊点的表面光亮、光滑、锡量适中,既能保证焊点的机械强
度及物理特性,又能保证其轮廓清晰、美观且易于检查---插件式元件焊点呈圆锥状、贴片式元
件焊点呈明显的坡度。
6.4.2 允收的焊点:
6.4.2.1 沾锡角小于90度;
6.4.2.2 焊点不够饱满,但插件式元件焊点的锡时已覆盖了整个焊盘的75℅以上,且包住了整
个元件插孔,同时上锡的高度达到其脚宽的一半以上;贴片式元件的焊点宽度达到元
件可焊端的50℅以上,同时高度达到元件可焊端高度的50%或0.5mm以上;
6.4.2.3 吃锡过多,虽锡面凸起,但能见元件脚露出锡面,无缩锡与不沾锡等不良现象,焊锡
未延伸至PCB或零件上;
6.4.2.4 有针孔,但没有贯穿焊点;
6.4.2.4 由于工艺原因焊点稍偏暗,光泽度稍差可以接受。
6.4.3 拒收的焊点:
6.4.3.1 假焊、锡桥(短路)、冷焊、少锡、锡裂、锡尖、贯穿焊点的针孔、破孔/吹孔;
6.4.3.2 沾锡角大于90度;
6.4.3.3 插件式元件焊点覆盖面小于整个焊盘的75℅,或上锡的高度没有达到其脚宽的一半;
贴片式元件的焊点宽度未达到元件可焊端的50℅,或高度没达到元件可焊端高度的50%或0.5mm ; 6.4.3.4 锡量过多,使焊锡延伸至零件本体,或目视元件脚未出锡面,或焊锡延伸超出焊盘
(影响爬电距离或电气间隙);
6.5 元件组装判定标准
6.5.1卧式元件组装(含极性元件)
理想状况
1.元件装配在两焊盘间的居中位置;
2.元件的标识清晰;
3.无极性的元件依据识别标记的读取方向,且保持一致(从左至右或从上至下)。
允收状况
1. 极性元件按PCB 标示装配方向正确。
2.无极性的元件未依据识别标记的读取方向而放置,或未保持一致(从左至右或从上至下)
6.5.3 径向引线元器件水平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