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在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专作业.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大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大作业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我们应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答: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分化出了人类社会,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整个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背叛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而陷入了唯心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同社会史观结合起来,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理解,使得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在于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到哲学中来,使它成为自己的哲学的基础。

(3)由于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使得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正确的揭示和有力的证明。

①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是由数千万年前的一种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

由猿进化到人的决定性环节是劳动,其根本标志是工具的生产和使用。

劳动不是个别人的孤立活动,而是一种集体行为。

劳动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

它不仅生产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产品,同时也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

②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

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

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它是各种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实践。

在这种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③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人类活动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社会生活是异常丰富和复杂的,有经济的(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等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
正确答案:D
19.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____。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问世
C. 《哲学的贫困》的问世
D. 《神圣家族》的问世
正确答案:A
20.资本从本质上说是____。
A. 生产中的机器设备
B. 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C. 银行中的货币存款
D. 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A. 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
B. 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
C.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D.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答案:ABCD
9.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是()
A. 真理原则
B. 价值原则
C. 效率原则
D. 公平原则
正确答案:AB
1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正确答案:D
30.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这说明( )
A. 真理具有客观性
B. 真理具有绝对性
C. 真理具有相对性
D. 真理具有全面性
正确答案:C
31.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 )
A. 普遍有用性的优点
B. 直接现实性的优点
C. 主观能动性的优点
正确答案:D
17.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 )
A. 议会制
B. 两党制或多党制
C. 分权制
D. 普选制
正确答案:A
18.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 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C. 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pptx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pptx
.客观性:实践是一种客观的物防活动,它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下进行,并产生一定的物防结果.实践活动离不开物质 条件的支持.任何脱离物质条件的实践都是不可能的.
.能动性:实践是一种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活动.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人类在实践中不仅遵循自然规 律和社会规律•还通过自身的智然和创造力•积极改造自然和社会.
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在于只从客体和直观的形式 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而不是把它的看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即实践。这一观点深刻影响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 特别是毛泽东,他在£论持久战3中强调了人的“自觉的能动性”,即思想和行动的统一性,
实践的基本内通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A参考答案
2024年国索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蓦本夙理低论》形考大作业参考答案 试卷A
一、的述■(本・共1小■,每小・100分,共100分.)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的笔记,它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的第一个文献”.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揭示了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他指 出:“从的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法点是:对对思、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 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毛泽东在£论持久战 2中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椰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 日‘自觉的能动性‘,地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为克思之前的唯物主义者,如费尔巴哈,虽然也生调物质 第•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_3.doc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_3.doc

1.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A.物质资料生产B.生产社会化C.固定资本更新D.资本主义私有制【参考答案】: C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两种不同的道路B.两种不同的状态C.两种不同的方式D.两种不同的结果【参考答案】: B3.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____。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B.实践——认识——实践C.感觉——知觉——表象D.概念——判断——推理【参考答案】: B4.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____。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问世C.《哲学的贫困》的问世D.《神圣家族》的问世【参考答案】: A5.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____。

A.土地私有权的垄断B.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的有限性D.土地的等级差别【参考答案】: B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是终极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这说明()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参考答案】: C7.马克思主义产生于____。

A.19世纪20年代B.19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9世纪50年代【参考答案】: C8.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参考答案】: B9.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A.社会化大生产B.国际化大生产C.剩余价值生产D.现代商品生产【参考答案】: C10.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参考答案】: D11.承认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A.必然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B.必然导致机械论和宿命论C.必然导致旧唯物主义理论D.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并不矛盾【参考答案】: D12.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____。

A.对立统一的观点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参考答案】: C13.矛盾的基本属性是____。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

1.马克思是如何分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的?答:商品交换内在矛盾的发展导致了货币的出现,而货币在一定条件下则转变成资本。

资本最初是以货币形式出现的,但是货币不是资本。

商品流通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 —G—W),其中,货币是单纯作为流通媒介存在的;资本流通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 —W—G’),其中,资本家买进商品的目的是为了重新获得货币。

这两种流通,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每一阶段都有商品和货币的交换,但形式和目的上的区别是明显的。

从形式上看,商品流通是先卖后买,处在公式两端的两种商品的价值量是相等的,货币存在的目的是满足不同生产者之间交换使用价值,商品流通的使命在于使不同的商品完成交换。

而资本流通在形式上市先卖后买,目的是要得到增值的价值。

当资本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值,货币就转化为资本了。

公式中的G’=G+△G,△G是运动过程中的价值增值额,马克思把它称为剩余价值。

在资本流通中,货币在运动中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发生了价值增值,这时资本已经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转化为资本,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

所以,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G—W—G’这个公式反映了所以资本最一般的运动形式,对一切形式的资本都适用。

而且,这一公式体现了资本的本质属性——增值性。

因此,马克思称其为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在运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的增值,但从形式上看,其与价值规律是相矛盾的。

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因而交换的结果只会使价值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而价值量不会发生变化。

如此,资本流通中产生的价值增值就同价值规律的要求不相符。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在资本总公式中,剩余价值表现为流通的结果。

但是剩余价值是不可能从流通中产生的。

在商品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同样,价值增值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可见,商品生产者在流通领域之外,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接触,也不能使价值增值。

因此,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是: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媒介。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C参考答案.pptx

2024年春期国家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形考大作业试卷C参考答案.pptx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该从哪里开始.”因此为了弄清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规律,分析必须从商品开始.
参考答案2;
在深入探讨对商品的理解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商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多重意义和其在社会经济结构中 所扮演的角色.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经济的细施.不仅承栽着价值与使用价优的双重属性.更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础元素 .q克胆的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提供了解析商品的钥匙,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刹削本质.
综上所述,商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粉演着多生用色.它不仅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础元素,还是费本家剥削工人的 手段,同时也是社会地位和文化的象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深入解析商品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工具,也为我们揭 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深入理解商品的多笊意义,以更好地把 握社会经济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商品成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手段。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以工资的形式支付劳 动力的价值,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就是资本主义剥物的秘密.通过卅示商品的价值规律,马 克思为我们揭开了这一秘密,指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榜.
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可以看到,在当今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商品仍然扮演着里要的角色。的粒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
首先.从基本概念上讲,商品是用来交摸的能蜂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 性.使用价位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露要的效hi.即商品的有用性.而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商品生产 者之间互相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社会尺度.在前品生产和交换过程中.这两种属性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
此外,商品的全球流通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化特征,在全球市场中,商品的生产和消费聘越了国界,形成了 发杂的国际生产网络.这不仅加剧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依赖,也加深了全球不平等。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答卷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答卷
B.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C.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D.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A
21.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商品生产
C.国际化大生产
D.剩余价值生产
答案:D
22.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1.资本从本质上说是____。
A.银行中的货币存款
B.生产中的机器设备
C.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答案:D
2.事物的否定方面是指____。
答案:A
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____。
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C.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D.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答案:A
5.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是____。
A.《神圣家族》的问世
B.《德意志意识形态》的问世
A.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D.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答案:A
18.商品的两因素是____。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使用价值和价值
答案:D
19.“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这说明了( )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_2.doc

华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_2.doc

1.相对静止是____。

A.事物绝对不动B.事物永恒不变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参考答案】: C2.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参考答案】: C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____。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B.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C.在生产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参考答案】: C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参考答案】: D5.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B.唯物史观C.无产阶级专政D.国家政权【参考答案】: A6.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A.人的社会属性B.人的生理结构C.人的心理状况D.人的自然属性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市场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调节形式并存D.宏观调控为主体,多种经济调控方式并存【参考答案】: B8.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A.议会制B.两党制或多党制C.分权制D.普选制【参考答案】: A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A.劳动过程B.价值增殖过程C.价值形成过程D.价值实现过程【参考答案】: B10.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A11.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与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参考答案】: D12.土地的价格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选题第 1题 (2.0 分货币的本质是 ( 。

A 、商品交换的媒介物B 、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C 、商品的等价物D 、商品相对价值形式第 2题 (2.0 分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B 、对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不同回答C 、对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的不同回答D 、对世界是否普遍联系的不同回答第 3题 (2.0 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 、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D 、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第 4题 (2.0 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第 5题 (2.0 分在意识本质的问题上,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A 、否认意识内容的客观性B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C 、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D 、否认意识对人脑的依赖性第 6题 (2.0 分意识的本质是(A 、各种感觉的综合B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 、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D 、. “绝对精神”的体现第 7题 (2.0 分在唯物辩证法看来,房子同平房、楼房、别墅等的关系属于(A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C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第 8题 (2.0 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 ( 。

A 、生产与需要的矛盾B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C 、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第 9题 (2.0 分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 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A 、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 、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C 、 . 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D 、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第 10题 (2.0 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反映论的观点B 、可知论的观C 、辩证法的观点D 、实践的观点第 11题 (2.0 分通过实践和调查, 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A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 、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C 、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D 、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第 12题 (2.0 分下列选项中,属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A 、直接性B 、间接性C 、主观性D 、抽象性第 13题 (2.0 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A 、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B 、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C 、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D 、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第 14题 (2.0 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讲的静止是(A 、运动的一种偶然现象B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C 、 . 运动的外在表现D 、运动过程的结束第 15题 (2.0 分上层建筑的核心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A 、政治思想B 、法律思想C 、国家政权D 、军队第 16题 (2.0 分任何真理都是对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都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具有 (A 、社会性B 、绝对性C 、相对性D 、有用性第 17题 (2.0 分经过实践证实的理论也不是终极真理, 而是不断发展的, 从根本上说, 是因为一定条件下的实践(A 、都具有客观性B 、都具有能动C 、具有社会性D 、都具有历史局限性第 18题 (2.0 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改革开放C 、科学技术革命D 、社会基本矛盾第 19题 (2.0 分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A 、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 、生产工具的水平C 、劳动对象的质量D 、运输设备的状况第 20题 (2.0 分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A 、通过放高利贷而获取高额利息B 、通过做投机生意而攫取高额利润C 、由于生产力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D 、通过发动战争掠夺其他氏族的财产第 21题 (2.0 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种观点是说(A 、人民群众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B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的创造者C 、人民群众不是历史活动的主体D 、人民群众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第 22题 (2.0 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 、杰出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 、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 、人们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第 23题 (2.0 分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A 、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B 、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C 、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D 、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第 24 题 (2.0 分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直接吸收了()的合理成分。

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第 25 题 (2.0 分自由王国是指( A、共产主义社会 B、社会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原始社会)。

第 26 题 (2.0 分马克思主义指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是()。

A、人们谋生的手段 B、休闲的手段 C、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D、完全由个人自由选择的活动第 27 题 (2.0 分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第 28 题 (2.0 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第 29 题 (2.0 分垄断资本主义的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A、垄断资本家、垄断组织帮助他国发展的手段B、金融资本掠夺和奴役他国的手段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互助互利的形式D、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的补充形式第 30 题 (2.0 分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A、无产阶级专政 B、唯物史观 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D、国家政权多选题第 31 题 (2.0 分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有()。

A、生产全球化 B、贸易全球化 C、金融全球化 D、货币全球化 E、企业经营全球化第 32 题 (4.0 分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第 33 题 (4.0 分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A、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人脑的机能 C、人的头脑中固有的 D、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E、人脑的分泌物第 34 题 (4.0 分上层建筑由诸多要素构成,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要素的有() A、军队、警察、法院等设施 B、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 C、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 D、逻辑学、语言学、自然科学 E、文艺、道德、宗教第 35 题 (4.0 分下列各项属于人类历史上典型的社会革命的类型的有( 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的革命 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革命 C、无产阶级推翻反动资产阶级的革命 D、20 世纪中期以来的新技术革命 E、改变产业结构的产业革命)第 36 题 (4.0 分按照列宁的概括,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三个理论渊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 D、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E、法国启蒙思想第 37 题 (4.0 分人类解放含义的包括()。

A、人们获得绝对自由 B、人类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 C、人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D、人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 E、人们的任何设想都能实现第 38 题 (4.0 分其他思想家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区别在于()。

A、前者从抽象的理性原则出发,后者从客观规律出发 B、前者侧重于描述未来社会的细节,后者侧重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 C、前者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后者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D、前者是乐观主义的态度,后者是悲观主义的态度 E、前者着眼于资产阶级的利益,后者着眼于无产阶级的利益第39 题 (5.0 分空想社会主义者()。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 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 D、要求埋葬资本主义 E、发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第 40 题 (5.0 分下列各项中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内容的有(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B、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E、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