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直接融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合集下载

促进安徽金融业发展的思考

促进安徽金融业发展的思考

促进安徽金融业发展的思考作者:孟丽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第17期提要金融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

本文分析了安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促进安徽金融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安徽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在加入WTO的背景下金融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金融机构不断壮大和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安徽金融业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金融运行质量提高,银行存贷款增加额创出新高,银行赢利能力增强;证券业走出低谷,保险业稳步发展,金融市场活跃,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出现了经济金融良性协调发展局面。

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安徽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发展金融业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安徽引进了不少投资项目,但金融招商项目却很少,这显示出安徽重引进实业投资项目而轻引进金融服务机构,存在着对发展金融服务业缺乏实质性的重视,由此带来安徽金融业发展缺乏相关政策的支持和激励。

目前,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强省,甚至包括甘肃在内的西部省份都在谋划“金融强省”战略。

可见,安徽对发展金融业、投资业的重视程度已经落后于一些省份,迫切地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观念,提高对发展金融业、投资业的认识。

(二)金融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

尽管目前安徽省内经济、金融发展速度较快,但经济总量和金融发展环境对外来金融企业还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还没有一家外资银行入驻安徽,全国绝大多数金融机构在安徽都没有分支机构。

截至2006年底,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占GDP的比例达84.7%,虽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4%。

目前,金融产业占GDP的比重不足2%,比全国低1个多百分点,人均拥有银行业资产、人均贷款余额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8%和46%。

这一方面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收入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受安徽金融发展环境的制约。

安徽地方经济要想腾飞,必然要依靠金融这个“引擎”和“发动机”的带动,只有金融业有了大发展,安徽的国民经济才会有大突破。

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融资问题分析

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融资问题分析

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融资问题分析作者:徐繁芳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24期摘要:中小企业在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一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普遍存在于世界范围内,这会严重妨碍中小企业的生存和进步。

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缓慢是安徽经济滞后的重要缘由,本文以安徽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为出发点,探究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一、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为了解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存在的原因,首先應该大致了解我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以及融资现状,探究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发现其原因所在。

根据李学峰教授的整理和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私营企业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占有重要的比例,其融资结构和融资渠道与美国的中小企业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见表2-4:由表可知,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主要表现为外源融资渠道不畅,不仅仅是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股票、债权等直接融资方式未能发挥其融资作用[4]。

根据安徽省中小企业局的调查报告,我们可以知道:中小企业中大约有96.77%的企业曾向银行贷款,大概53.23%的企业有资金来自于家庭、亲戚和朋友[6]。

对于安徽省而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主要表现为:(一)现行的金融管理体制相对于经济发展需要来说比较滞后根据安徽省中小企业局提供的数据资料,我们了解到:在向金融机构贷款时,有31%的企业认为手续太过繁琐,26%的企业觉得自身抵押不足,而21%的企业则认为贷款的利息和费用太高,剩下22%的企业找不到担保人。

此外,非银行类的金融公司发展缓慢,目前全省各类投资公司共有不到20家,年融资能力不到50亿元,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服务还不到15亿元。

(二)安徽省担保业务整体发展不快虽然说,我省已经有近百家担保机构,注册资金超过50亿元,但客观来说,我省的信用担保业务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安徽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安徽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安徽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安徽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小微企业是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融资环境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安徽省的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一直面临诸多问题。

本文就安徽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展开研究分析,旨在探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途径和方法。

1. 融资渠道单一。

安徽省的小微企业融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自有资金,其他融资渠道较少。

这导致了企业的融资渠道单一化,难以满足企业不同阶段和不同需求的融资需求。

2. 融资成本高。

受制于企业规模小、信用记录不足等因素,安徽省的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需要支付更高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担保费用等。

这使得企业在融资后也面临更大的还款压力。

3. 风险偏好低。

由于小微企业的创新性、成长性和发展前景相对不确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对其融资存在较高的风险偏好,这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

4. 缺乏融资运作经验。

相比大型企业,安徽省的小微企业往往缺乏融资运作方面的经验和专业知识,难以找到适合自身的融资方案,因此容易出现融资受阻的情况。

二、安徽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1. 金融体系不健全。

安徽省的金融体系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存在诸多欠缺,融资渠道不畅、金融产品缺乏创新等问题都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融资。

2. 信用体系不完善。

安徽省的小微企业普遍信用记录不足,缺乏信用担保体系的支持,这使得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融资支持。

3. 缺乏融资服务。

安徽省在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方面存在缺乏专业人才、融资需求不匹配等问题,难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融资服务。

4. 法律法规不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不够,监管政策不够精准等问题也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融资发展。

1. 完善金融服务体系。

政府和金融机构可以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建立更加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包括开发小微企业专属金融产品、建设小微企业融资信息平台等。

2. 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可以推动引导社会资本、风险投资机构等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投资力度,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减少对传统金融机构的依赖。

安徽省融资担保机构现状与对策研究

安徽省融资担保机构现状与对策研究

安徽省融资担保机构现状与对策研究重点分析了安徽省融资担保机构的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了建立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联动机制,建立“政、银、企”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和健全担保自身建设等对策。

标签:担保机构;中小企业;风险补偿机制0 前言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末。

自2000年开始组建以来发展迅速,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0年担保机构成立之初,全省共有担保机构10家,其中省级1家,地市担保机构9家。

至2008年4月底,全省共有担保机构217家,全省己有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17多家,其中13家担保机构列入了国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

累计担保贷款38233多笔,担保总额275.5多亿元。

其中单笔担保最高额为1000万元,单笔担保最低额为0.5万元。

单笔贷款最长期限为3年,最短一般为30天.通过与银行联手,相当程度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促进了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

但由于资金、监管等原因的制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还未能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本文拟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担保业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1 安徽省融资担保机构的现状1.1 规模较小、担保能力不强、风险增大安徽省现有融资担保公司217家,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及以上的仅17家,大部分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在3000万以下。

地方政府按县区设立担保基金,决定了担保机构的小规模和大数量。

有的基金只有几百万,大部分企业互助基金规模较小,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

如固镇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于2002年经县政府研究成立的,担保基金500万元。

2000年底,全省各地建立的担保机构只有10家,但至2008年4月底,担保机构已膨胀到217余家,且机构数量还在加速扩张,机构数量如此超常、无序地增长,其背后必然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1.2 投资主体多样化,资金来源多元化随着安徽省担保机构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非政府资金注入担保领域,安徽省现有融资担保公司217家,其中政府出资109家,非政府资108家,这表明了安徽的担保行业正由政府主导型向政府引导型、主体多元化转变。

安徽省融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安徽省融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安徽省融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作者:张心怡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52期摘要: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企业融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然而,融资难长期以来是制约我省企业发展的“瓶颈”。

比较而言,安徽省企业不仅会遇到西方国家企业所遇到的共性问题,而且还会遇到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因此,企业融资问题在安徽省表现得更为复杂,研究企业的融资问题对于促进安徽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企业融资问题;分析;对策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11-02安徽省融资体系发展时间不长,比照其他省份,晚了一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着手建立,市场还在发展完善中。

但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非常迅速,2013年以来,全省新增贷款及直接融资额合计为1149.33亿元,同比多增368.83亿元。

但是与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的融资体系发展仍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安徽融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主要问题及分析融资问题已成为影响安徽省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存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制约安徽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间接融资方面。

①问题表现。

间接融资仍占据主体地位,今年以来安徽省新增本外币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为871.8亿元,同比多增267.6亿元,约占总融资额的75.9%。

间接融资金额距离企业资金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不能从银行顺利融资。

这主要是由于安徽省信贷双方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整个市场效率低下。

近年来,各申贷企业的资信度普遍有所下降,而且原有的资信较优的合作企业部分现已退出信贷市场。

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明显偏低。

近年来,安徽省优质资源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型骨干企业,在中小企业贷款投入方面明显差距较远。

二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企业支持不够。

浅析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改

浅析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改

浅析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新时代下,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安徽省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等方面扮演着着重要角色。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但其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着融资难,渠道窄等一系列难题。

本文在分析中小企业现状、融资问题和对策的前提下,联系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所处的背景,针对安徽省内一些中小企业的筹资问题和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进而浅析安徽省中小企业筹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只有中小企业、银行、政府和社会积极配合,才能解决好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使安徽省经济获得长期稳定与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融资环境Analysis on the financing problems of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CountermeasuresAbstrct: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creasing employment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between enterprises,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need a lot of money to support, but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is facing financing difficulties,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narrow channel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 background, aiming at the financing problem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 analysis of the financing environment for SMEs, and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Anhui provinceare facing financ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Only by the co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bank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can we solve th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of SM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then make the economy of Anhui province develop stably and rapidly for a long time.Key words: Anhui Province ;minor enterprises; financing; financing environment目录引言 (1)一、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一)融资渠道有限 (1)(二)融资成本变高 (2)(三)融资程序复杂,时间较长 (2)二、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3)(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 (3)(二)抵押品不足 (3)(三)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 (4)(四)银行的不信任和歧视心理 (4)(五)信息不对称 (5)(六)政府扶持力度不够 (5)三、解决安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5)(一)企业应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5)(二)培训企业员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 (6)(三)约束盲目的投资行为 (6)(四)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专营金融机构 (6)(五)改进信贷评估方法 (7)(六)积极开展创新模式,实现银企双赢 (7)(七)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 (7)(八)政府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和优惠政策 (7)结论 (8)参考文献 (8)致谢 (11)引言在安徽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中小型企业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浅析安徽省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

浅析安徽省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

浅析安徽省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产业在全国各地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点。

作为长江流域经济带的重要一部分,安徽省金融产业在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将从安徽省金融产业的现状入手,着重分析其结构的优化及发展的趋势,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一、安徽省金融产业的现状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中游的位置,地处华东经济发达区域,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和工业大省。

作为国内典型的农业大省,安徽省金融产业的发展一直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与农业、工业产业发展相互配套支持,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在金融机构方面,安徽省拥有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

安徽省还积极推进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

在金融市场方面,安徽省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不仅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工具,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稳定与良性发展。

在金融服务方面,安徽省注重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专业性,通过加大金融服务资源的下沉力度,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提高金融服务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安徽省金融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机构结构的优化。

安徽省加大金融机构改革力度,推动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转型发展,同时支持和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等小微金融机构发展壮大,形成了以大型金融机构为主导,小微金融机构为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

3. 金融服务结构的优化。

安徽省积极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加大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力度,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向智能化、定制化方向发展,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专业化程度。

4. 金融业态结构的优化。

安徽直接融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安徽直接融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安徽直接融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txt永远像孩子一样好奇,像年轻人一样改变,像中年人一样耐心,像老年人一样睿智。

我的腰闪了,惹祸的不是青春,而是压力。

当女人不再痴缠,不再耍赖,不再喜怒无常,也就不再爱了。

安徽直接融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analyses/zw2005/zw05ml.htm--------------------------------------------------------------------------------直接融资研究课题组一、安徽直接融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安徽直接融资发展现状分析1.直接融资已成为安徽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在近年来全国直接融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安徽直接融资的步伐也逐步加快。

与全国不同的是,安徽直接融资工具主要是股票(包括可转债)和企业债券两种。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安徽省股票和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不断壮大。

据统计,1993—2003年,安徽省从证券市场累计筹集的直接融资额达292.48亿元,占同期GDP的1%,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4%。

直接融资规模的壮大不仅加速了全省工业资本的快速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安徽省经济的发展,而且使直接融资发展成为安徽省企业筹集建设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

仅以2003年为例,全省共有7家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融资30.86亿元,筹资额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14%。

这一筹资规模已经接近当年安徽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3.91亿美元的水平。

全省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后所形成的资本规模,占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新增所有者权益的86.7%,占全部大中型企业新增所有者权益的22.9%。

2.安徽直接融资以股票融资为主导从直接融资结构看,股票融资额是企业债券融资额的数十倍。

在1993—2003年安徽省累计直接融资额中,股票融资额为273.24亿元,占累计融资额的93.4%,企业债券累计融资额为19.24亿元,占累计融资额的6.6%;股票累计融资额是企业债券的14.2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直接融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analyses/zw2005/zw05ml.htm-------------------------------------------------------------------------------- 直接融资研究课题组一、安徽直接融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一)安徽直接融资发展现状分析1.直接融资已成为安徽筹集建设资金的重要渠道在近年来全国直接融资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安徽直接融资的步伐也逐步加快。

与全国不同的是,安徽直接融资工具主要是股票(包括可转债)和企业债券两种。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安徽省股票和企业债券融资规模不断壮大。

据统计,1993—2003年,安徽省从证券市场累计筹集的直接融资额达292.48亿元,占同期GDP的1%,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4%。

直接融资规模的壮大不仅加速了全省工业资本的快速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安徽省经济的发展,而且使直接融资发展成为安徽省企业筹集建设资金的一条重要渠道。

仅以2003年为例,全省共有7家上市公司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融资30.86亿元,筹资额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14%。

这一筹资规模已经接近当年安徽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3.91亿美元的水平。

全省上市公司直接融资后所形成的资本规模,占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新增所有者权益的86.7%,占全部大中型企业新增所有者权益的22.9%。

2.安徽直接融资以股票融资为主导从直接融资结构看,股票融资额是企业债券融资额的数十倍。

在1993—2003年安徽省累计直接融资额中,股票融资额为273.24亿元,占累计融资额的93.4%,企业债券累计融资额为19.24亿元,占累计融资额的6.6%;股票累计融资额是企业债券的14.2倍。

从发展历程看,虽然安徽省企业债券融资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步早于股票融资,但债券融资受国家债券发行政策调整的影响更大更直接,2000年后安徽省企业债券融资实际已处于停滞状态。

但股票融资自1993年兴起以来,尽管在1995年一度裹足不前,但此后的数年,每年新增的上市公司数量保持在3~4家,上市公司数已由1993年的3家增加到2004年的44家,上市公司已成为支撑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3.上市公司融资能力显著提高从首次公开发行筹资额(IPO)看,安徽省上市公司IPO的融资规模不断上升,已经由1996年的6.45亿元上升到2003年的24.6亿元,单个企业IPO平均融资规模基本上保持在2~3亿元。

但受2001年下半年以来股市低迷影响,安徽省单个企业IPO平均融资规模略有下降。

从再融资额看,安徽省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能力不断增强,已由1996年的1.11亿元上升到2002年的14.63亿元;再融资额占融资总额的比重越来越高,由1996年的7.43%上升到2002年的50.69%,股票市场上的融资越来越依赖于再融资。

从融资品种创新看,在增发和配股门槛提高后,可转换债券成了安徽省再融资的主打品种。

2003年,由于受全国再融资整体形势恶化的影响,没有企业通过增发或配股进行再融资,铜都铜业、山鹰纸业和丰原生化发行了共计15.1亿元的可转换债券,弥补了增发和配股融资的不足。

4.上市公司集中分布于第二产业和少数地市从行业分布看,八成以上的上市公司分布在第二产业。

根据证监会2004年11月的统计数据和其对行业的划分,在其划分的全部22个行业类别中,安徽省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其中的17个行业中。

其中,第一产业有1家上市公司,第二产业有38家上市公司,第三产业有家5上市公司。

由此可见,安徽省的上市公司基本上分布在第二产业,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86.4%。

从地区分布看,多数上市公司集中于省城合肥和皖江地区。

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安徽省的上市公司数已扩大至44家。

目前除了淮南和池州两市外,其余15个市都有了上市公司。

安徽省上市企业数量排名前七位的地方分别是合肥14家、铜陵5家、黄山和芜湖4家、马鞍山、蚌埠和巢湖各有3家,这7个市的上市公司数占全省的82%。

安庆、亳州、宿州、阜阳、宣城、滁州、六安和淮北8个市各有1家上市公司。

(二)安徽直接融资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安徽省直接融资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上市公司数量较少且融资方式单调。

从上市公司数量上看,截止到2004年6月,安徽省共有上市公司40家,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2.97%,在全国32个省市中(深圳单列)列第13位。

这一数量在全国位于中上水平,在中部五省中排名第3位,低于湖北(62家)、湖南(43家),高于河南(33家)、江西(24家);远远低于华东的山东(74家)、浙江(74家)、江苏(81家)、福建(44家)等省。

从融资方式看,安徽省企业的外源性资金绝大多数是依靠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为数不多的直接融资也基本上来自于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二是拟上市企业储备不足。

在拟上市企业的储备方面,截止到2003年,安徽省已有49家拟上市进行直接融资的企业,其中,已经通过证监会审核具备了上市资格的待发行企业4家,申报发行6家,评估验收14家,在拟上市过程中退出上市辅导的12家,目前真正在辅导期的12家。

而同期的广东拟上市公司的总数达到70家,上海拟上市公司总数有80家;江苏拟上市公司总数有104家;浙江拟上市公司总数有105家。

三是融资能力不强。

从IPO看,与周边的省份相比,安徽省在2003年共从股票市场融入资金30.9亿元,低于湖南(57.7亿元)、江苏(48.7亿元)和山东(49.8亿元);略高于浙江(30.4亿元);高于河南(28.87亿元)和福建(21.94亿元)。

从再融资看,安徽省企业在股票市场再融资额仅占全国股票市场再融资额的1%~2%,在时下全国再融资水平急剧下降的环境下,安徽省再融资能力正经历着严峻的挑战。

从上市公司行业分布看,安徽省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石化等传统的制造生产行业,增长空间有限,较其他兄弟省市的比较优势也在进一步弱化。

四是企业上市渠道狭窄。

目前国内的多数企业仍然在排队等候获得A股市场上市的机会,千军万马都在挤这一座独木桥。

发审会一般每周开两次会,每次审核6家,大约能通过3~4家。

按照这个速度,2004年能上市的企业也仅300家,进入辅导期的企业,至少也需要3年才能进入发审会,进入了也只有2/3的机会获得上市批准。

在海外融资方面,安徽省共有3家企业在香港联交所发行股票。

而全国已有104家企业在海外上市,仅在海外上市的有79家,境内外同时上市的有25家。

在邻省中,山东目前有9家境外上市公司,浙江有7家境外上市公司,江苏和河南各有3家境外上市公司。

五是企业融资主体的能动性不够。

从上市公司主体构成看,安徽省上市企业几乎是国有企业或有国资背景企业的天下,直到2004年才有2家民营企业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

而全国在2002年10月就有194家民营企业入主上市公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占同期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16%。

截止到2002年底,浙江共有26家民营企业在沪深市场入主上市公司并成为第一大股东,占同期我国民营企业境内上市公司总数的14.97%。

浙江在境内外证券市场首发企业,90%以上是民营企业。

可安徽省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民营企业对上市融资既不熟悉也不热衷,尽管它们在发展中不时为融资难问题所困。

如果它们融资难问题长期得不到缓解,那么这些真正有发展前途的企业不仅错失发展良机,而且面临边缘化。

二、安徽直接融资发展潜力与制约因素(一)直接融资发展具有的潜力1.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直接融资创造巨大空间美国经济学家研究证明:一个国家经济越发达,其间接融资地位相对下降,直接融资地位相对上升。

现代发达市场化国家经济证券化率(股票市值占GNP的比重)已达80%左右;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证券化率也达到40%以上。

就直接融资具体方式而言,在发达国家公司债券是最主要的融资工具,公司债券融资占企业外部直接融资的90%,其融资额一般是股票融资额的3~10倍。

2002年,我国经济证券化率也仅为36.6%;债券融资占企业外部直接融资比例不足10%;2000年A股股票融资额是债券的11.7倍。

同期的安徽,经济证券化率仅为23.6%,比全国低13个百分点;股票融资额是债券的14.2倍。

此外,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经济增速仍将在7%以上,2010年GDP将超18万亿元,2020年GDP将超35万亿元。

2010年,若经济证券化率提高到50%,则证券市场股票市值将超过9万亿元;若提高到80%,则股票市值将超过14万亿元,而2002年我国股票市值仅为3.83万亿元。

因此,安徽省直接融资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尚待进一步发掘。

2.居民收入增长和财富增加为直接融资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不断飚升。

从全国看,到2003年末,储蓄存款余额已增加至10.36万亿元。

金融机构存差已达4.91万亿元,全国人均GDP已超过1000美元。

从安徽省看,2003年末,安徽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2475.8亿元,金融机构存差达815.6亿元,人均GDP达780美元。

我国国民收入提高和财富增加,既使其对金融资产的需求日趋多样化,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又为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作用提供充足的资金保证。

3.国家融资政策的调整将大力推动直接融资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发展政策是决定直接融资发展快慢的关键性因素。

现阶段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已严重威胁整个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

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高达近2万亿元,占银行向国有企业贷款余额的40%以上。

为此,中央及时调整了现行融资政策,突出强调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议中提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

2004年,伴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直接融资迎来又一个“春天”。

4.外部环境持续改善为直接融资营造新的发展平台目前我国的市场化程度已超过50%,接近70%的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已基本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

信用环境优劣是影响直接融资的首要因素,当前,“信用安徽”已成为新世纪安徽“三大发展战略”之一。

在建设“信用安徽”过程中,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主体,个人信用为基础的全方位信用体系正在加快建立与完善之中。

为加快经济调整,盘活国有资产存量,全国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蓬勃兴起。

1997年,以上海产权交易所为龙头、包括安徽省在内的“长江流域产权交易共同市场”正式建立,现在其成员单位已从起初的9家发展到40家,有效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