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安徽省发展状况
安徽期中九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

安徽期中九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是安徽省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2. 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是?A. 合肥B. 蚌埠C. 安庆D. 芜湖3. 安徽省位于中国的哪个地理区域?A. 华北B. 华东C. 华中D. 华南4. 安徽省的著名景点黄山是以什么而闻名的?A. 温泉B. 云海C. 奇松D. 怪石5. 安徽省的哪个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A. 黄山B. 宣城C. 淮北D. 铜陵二、判断题1. 安徽省是中国的一个沿海省份。
()2. 安徽省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3. 安徽省的方言属于北方方言。
()4. 安徽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属于较高水平。
()5. 安徽省的著名景点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三、填空题1. 安徽省的简称是______。
2. 安徽省的省会是______。
3. 安徽省位于中国的______地理区域。
4. 安徽省的著名景点黄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绝而闻名。
5. 安徽省的______城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四、简答题1. 简述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2. 简述安徽省的历史文化背景。
3. 简述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4. 简述安徽省的旅游资源。
5. 简述安徽省的教育资源。
五、应用题1. 请列举安徽省的五个历史文化名城,并简要介绍其中一个名城的历史文化特色。
2. 请列举安徽省的五个著名景点,并简要介绍其中一个景点的特色和旅游价值。
3. 请列举安徽省的五个高校,并简要介绍其中一个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学科。
4. 请列举安徽省的五个特色美食,并简要介绍其中一个美食的制作方法和风味特点。
5. 请列举安徽省的五个名人,并简要介绍其中一个名人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六、分析题1. 分析安徽省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分析安徽省的旅游资源对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安徽蒙城简介

安徽蒙城简介
一、地理位置
蒙城,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地处皖北平原,东邻涡阳县,西接利辛县,南濒芡溪县,北界濉溪县。
蒙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亳州市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历史文化
蒙城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据史书记载,蒙城在春秋时期为胡子国国都,战国时期为楚国所属。
秦汉时期设立蒙县,唐朝时期改为蒙城,自此蒙城地名沿用至今。
蒙城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如岳坊塔、吕蒙故城等。
三、经济发展
蒙城经济发展迅速,农业、工业、服务业全面发展。
农业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特色产业为辅;工业以新能源、医药、食品加工等为主导产业;服务业则以商贸物流、旅游等为主。
蒙城县政府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了县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四、风景名胜
蒙城风景名胜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岳坊塔,又名蒙城塔,始建于北宋时期,为七层八角砖塔,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还有吕蒙故城、运兵河、观音寺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五、结论
总的来看,蒙城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济发展迅速,风景
名胜众多。
2012安徽地域文化作业二答案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20分。
)1、到春秋战国时期,安徽的农业发展水平由一项水利灌溉工程得到见证,这就是芍陂的开凿与修建。
2、东汉时期安徽出现了两个堪与大天文学家张衡比肩的人物桓谭和王蕃。
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商业数学的发展,尤其是徽商对数学的重视,在历史上是少见的。
徽商编了不少应用商业数学书籍,如《铜陵算法》、《算林拔萃》、《庸章算法》、《算法纂要》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程大为的《算法统宗》。
4、清代安徽的天文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梅文鼎更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
5、朱载堉为明皇室子孙,他自幼爱好音律、数学,专心攻读,一生著书立说,主要著作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解惑》、《嘉量算经》等,这些著作涉及物理学、数学、天文学、以及音律、舞蹈等领域。
6、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以“理”为最高哲学范畴的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说和知行并进说等各方面内容。
7、清末,废科举,行新学,安徽的文化教育仍位于全国前列。
早在清同治十一年(1872),安庆就曾办有尚文小学堂;安徽第一所高等学堂——安徽省求是学堂,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85),比清政府正式颁布学堂章程还早4年。
8、魏晋时期的嵇康曾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学人生观,并有“内和外见”的音乐见解,其中包涵了丰富而杰出的教育思想。
嵇康还著有中国历史上一篇重要的音乐美学论文,即著名的《声无哀乐论》。
在这篇论著中,他首先提出“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即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被触动以后产生的感情,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9、朱熹继承发展了先秦的教育目的论,提出“明人伦”、“为圣贤”的教育目标。
10、中国文学史上的“三曹”指汉魏时期的曹操、曹丕与曹植父子。
他们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
11、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第一篇文学批评的专门论文,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先河的作用。
芜湖市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分析

1972020年34期 (12月上旬)地方经济摘要:随着产三角一体化战略的深入推进,芜湖市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如何坚持不懈地推进创新资源集聚、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成果转化,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成为当前之急,本文通过芜湖市科技创新现状分析,并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芜湖市;科技创新;现状分析芜湖是安徽省次中心城市,被誉为“皖江明珠,创新之城”,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芜湖市先后出台《芜湖市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关于加快推进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芜湖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撑芜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019年,芜湖实现生产总值3 618亿元,比上年增长8.2%,GDP 总量位居全省第二,经济一直展现着平稳的增长势头。
一、芜湖科技发展现状(一)从政府科技投入支出情况看科技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资源,且收益也无法确定,因此科技财政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企业在自主创新资金投入的压力,更好地促进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2016—2019年,芜湖市科技财政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一直保持在10%以上,比重高于中央和省,科技财政支出总体比较稳定,这也表明芜湖市政府在发展科技创新方面非常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在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公共研发平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高科技人才团队引进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并不断修改和完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持续安稳提高切实确保了创新实力的提升,为芜湖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表1 芜湖市科技财政支出情况年份公共财政支出(亿元)科技财政支出(亿元)科技财政支出占比公共财政支出(%)国家安徽芜湖国家安徽芜湖国家安徽芜湖20162740355234092686259529.80 4.6912.6520172985762044632827260579.47 4.1912.3920183270865724573120295609.54 4.4913.09201935115739250235163785110.015.1110.18(二)从芜湖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自主创新投入密不可分,企业通过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成果转化,实现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安徽考编真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考编真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属于安徽省的地理特征?A. 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B. 安徽省境内有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巢湖C. 安徽省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要地貌D. 安徽省的省会是合肥答案:C解析:安徽省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境内有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巢湖,省会是合肥。
然而,安徽省的地貌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而非以山地和高原为主要地貌。
2. 安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人物是谁?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曹雪芹答案:A解析: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化人物之一。
虽然其他选项中的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文人,但李白与安徽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
3. 安徽省的省花是什么?A. 牡丹B. 菊花C. 梅花D. 杜鹃花答案:D解析:杜鹃花是安徽省的省花,象征着安徽省的自然美和人民的坚韧不拔。
牡丹是山东省的省花,菊花是北京市的市花,梅花则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但并非安徽省的省花。
二、填空题1. 安徽是中国的省份之一,其简称为______,省会为______。
答案:皖,合肥解析:安徽省的简称为“皖”,省会是合肥。
这个知识点是基础的地理常识,对于了解安徽省的基本情况非常重要。
2. 安徽菜,又称为______,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口味著称。
答案:徽菜解析:安徽菜,又称为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口味著称。
徽菜讲究火候和调味,口味偏重鲜、香、酥、烂。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状况。
答案: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重要的经济省份之一。
近年来,安徽省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同时,安徽省还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对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描述安徽省的旅游资源。
答案:安徽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黄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大奇观著称于世,是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安徽省地理试题及答案

安徽省地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安徽是中国的哪个省份?A. 东部沿海省份B. 西部内陆省份C. 南部沿海省份D. 中部省份答案:D2. 安徽的省会是以下哪个城市?A. 合肥B. 芜湖C. 黄山D. 马鞍山答案:A3. 安徽的简称是什么?A. 皖B. 皖南C. 皖北D. 皖中答案:A4. 安徽的地形以什么为主?A. 平原B. 高原C. 山地D. 盆地答案:C5. 安徽的气候类型属于?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D. 寒带气候答案:A6. 安徽的著名景点黄山属于哪种地貌?A. 喀斯特地貌B. 火山地貌C. 冰川地貌D. 风蚀地貌答案:A7. 安徽的农业以什么为主?A. 水稻种植B. 小麦种植C. 玉米种植D. 棉花种植答案:A8. 安徽的工业以哪种产业为主导?A. 重工业B. 轻工业C. 电子工业D. 纺织工业答案:B9. 安徽的人口数量在2020年大约是多少?A. 5000万B. 6000万C. 7000万D. 8000万答案:B10. 安徽的著名历史人物有哪些?A. 曹操B. 朱元璋C. 包拯D. 所有选项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安徽的省花是________。
答案:牡丹2. 安徽的省树是________。
答案:银杏3. 安徽的著名河流________流经该省。
答案:长江4. 安徽的著名山脉________位于该省。
答案:大别山5. 安徽的著名文化________是该省的文化象征。
答案:徽文化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安徽省的地理位置。
答案: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下游,东临江苏,南接江西,西靠湖北,北濒河南。
2. 描述安徽省的气候特点。
答案:安徽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 安徽省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答案:安徽省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等著名旅游景点。
2024年安徽省初中地理会考卷真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城市不属于安徽省?()A. 合肥B. 南京C. 蚌埠D. 安庆2. 安徽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 热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大陆性气候3. 下列哪条河流不流经安徽省?()A. 长江B. 淮河C. 黄河D. 新安江4. 安徽省的矿产资源中,下列哪种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A. 煤炭B. 铁矿C. 石油D. 天然气5. 安徽省的世界自然遗产地是?()A. 黄山B. 九华山C. 天柱山D. 齐云山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6. 安徽省的省会是南京市。
()7. 安徽省地处我国东部,地势南高北低。
()8. 安徽省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
()9. 安徽省的旅游资源丰富,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
()10. 安徽省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相对较弱。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1. 安徽省位于我国______部,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省相邻。
12. 安徽省的简称是______,省会是______。
13. 安徽省的______山脉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14. 安徽省的______工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
15. 安徽省的______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6. 简述安徽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17. 安徽省的主要气候特点是什么?18. 简述安徽省的农业产业结构。
19. 安徽省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20. 简述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现状。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21. 假设你是一名地理研究员,请分析安徽省如何利用地理优势发展旅游业。
22. 请结合实际,为安徽省的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提出建议。
23. 请举例说明安徽省在推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的成果。
安徽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安徽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安徽省的著名景点?A. 黄山B. 九华山C. 庐山D. 天柱山答案:C解析:黄山、九华山和天柱山均为安徽省内的著名景点,而庐山位于江西省。
2. 安徽的省会是以下哪个城市?A. 合肥B. 南京C. 杭州D. 上海答案:A解析:安徽省的省会是合肥市,其他选项中的城市分别是江苏省、浙江省和上海市的省会或直辖市。
二、填空题1. 安徽是中国东部的一个省份,其简称是______。
答案:皖解析:安徽省的简称是“皖”,这个简称来源于安徽省的古称“皖国”。
2. 安徽的省花是______。
答案:牡丹解析:牡丹花以其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特点被誉为“花中之王”,是安徽省的省花。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主要特点。
答案: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长江下游,东临江苏,南接江西,西靠湖北,北濒河南。
安徽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黄山、九华山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安徽省地理和文化特点的了解。
2. 安徽省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答案:安徽省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如曹操、包拯、朱元璋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安徽省历史人物的了解。
四、论述题1. 论述安徽省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答案:安徽省在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优势包括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便利的地理位置。
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产业结构调整、环境保护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对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状况有深入的了解,并能够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五、案例分析题1. 以安徽省的某个具体发展项目为例,分析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以黄山旅游开发为例,黄山的旅游开发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也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如餐饮、住宿等。
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压力和文化保护的挑战。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经济发展项目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安徽省发展状况姓名:胡纯纯学号: 201130802100班级:旅游管理1104班课程:中国经济地理关键词:安徽省经济区位优势产业转移政策一.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大别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
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
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2.气侯条件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
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800-1800毫米。
3.资源状况(1)土地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2)水资源。
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61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42毫米,为全国平均径流深284毫米的1.56倍。
(3)动植物资源。
由于气候条件和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使得安徽的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
全省林业用地约4.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0%,草地1.66万平方公里,占12%。
地带性植被,稚河以北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淮河以甫是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皖西和皖南局部地区有常绿阔叶纯林存在,但规模不大。
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天然植物被破坏较严重,只在皖西、皖南山区有较多保存,其它地区以人工营造的针叶林为主。
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木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2100余种,其中包括不少珍稀树种和特有树种,如古老于遗植物银杏、金钱松、鹅掌揪、大别山五针松、琅琊榆、永瓣藤等。
野生动物可分为食用动物、毛皮动物、药用动物、珍稀动物几类,据统计共500余种。
其中兽类90多种,鸟类320种,爬行类和两栖类90多种。
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
全省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4)矿产资源安徽省的成矿地质条件得天独厚,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不仅有多种金属矿产,也有众多的非金属矿产和地壳能源资源,是全国矿种较全,储量较多的省份之一。
全省已发现的有用矿种近百种,已探明储量的60多种,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探明储量大,找矿远景好,在工业利用上已形成一定规模,在华东地区甚至全国均具有重要意义。
矿产资源的特征,一是分布集中,已探明储量的几种矿产主要分布于:淮南、淮北的煤炭和沿江地区的铁、钢、硫、明矾石及其伴生矿产;二是优势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开发利用前景好;三是伴生矿床多,综合利用价值高。
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炭、石煤、泥碳、温泉等,以煤炭最具优势,金属矿产中的铁矿和铜矿储量较大,铁矿探明储量26亿吨,分布遍及全省,铜矿为安徽的近期优势矿产之一,产地主要集中在沿江的铜陵、贵池、怀宁、庐江等地。
非金属矿产以硫铁矿、明矾石、石灰石最为突出。
(5)旅游资源。
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全省计有国家级、省级各类旅游点290多处,其中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5处,历史文化名城3座,另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寺观多处。
以黄山、九华山为中心的皖南旅游区,山水人文交相辉映,是我国品位最高、景点最集中、特色最鲜明的山岳风光旅游区。
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九华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齐云山是江南道教圣地,太平湖和新安江,素有“山水画廊”之誉。
江淮之间有历史上享誉数百年的古南岳天柱山,有因宋代著名诗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驰誉古今的琅郎山。
采石矾、敬亭山、桃花潭、五松山、齐山和秋浦河等江南山水,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晚年的钟情之地,诗踪遗迹十分丰富。
此外,小孤山、浮山、巢湖等名胜景观,都各具特色。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毫州、寿县,分别以其悠久的文化,古老的名胜建筑和著名的典故、传说而闻名遐迩。
二.人文条件安徽是中国文化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流传了众多的文物古迹,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 处和亳州、寿县、歙县等 3 个历史文化名城。
长江以南地区以徽文化为主要代表。
徽文化与敦煌文化、藏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方文化。
徽文化充分反映了该地区从上层建筑到经济基础的庞大系统,体现在该地区浩如烟海的文物、古迹中,主要包括:新安理学、徽州朴学、新安画派、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剧、新安医学、徽派建筑、徽菜,此外还有徽州盆景、漆器、竹编、文房四宝、徽州民俗、方言等。
淮河以北地区突出表现的是中原文化。
有被黑格尔认为是中国古代惟一哲学家的老子,传承老子衣钵的庄子,两者合称为老庄文化,它是道教文化的重要代表。
此外,一代枭雄曹操、名医华佗、传奇皇帝朱元璋,也都出生发迹于此。
江淮地区突出表现的是桐城文化。
桐城文派占据明清两朝宫廷300 多年,这在中国文化流派中是绝无仅有的。
汉代淮南王刘安也在这一文化区域,其所著的《淮南子》,其中道理历经千年而不破。
这些各具特色的文化丰富了安徽的社会人文风情。
三.发展优势安徽经济发展优势主要包括地理区位、战略优势、自然资源、旅游文化、等几大优势。
1. 地理区位优势。
安徽地处长江下游, 位于华东腹地和南北过渡地带,紧靠我国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东有浦东开发区, 西有三峡建设工程, 周边紧邻苏、浙、鲁等沿海发达省份, 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具有独特的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
另外,安徽省位于我国陆、水、空交通网络中心和枢纽地带,交通十分便利。
安徽省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与长三角无缝对接,又是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间地带,所以这种区位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是安徽经济发展中最有利的优势条件。
2. 战略优势。
国家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以及安徽实施的东向发展战略, 有助于打破安徽产业集群发展的体制性瓶颈, 以外力推动安徽各项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制度创新. 长三角地区市场化程度高、体制创新能力强, 对全国各地改革产生了较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两大战略的同时推进, 将加速安徽在思想观念、经济运行机制、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与长三角全方位地无缝对接, 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好、环境承载力较强、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 具有承接产业转移得天独厚的优势, 中部正成为投资热点地区.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 安徽作为劳动力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常年在外务工人员一千多万人,有大量的熟练产业工人,劳动力平均成本只相当于沿海地区劳动力的一半,可以有效吸收并承接来自长三角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
3. 自然资源优势。
安徽潜在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资源优势突出。
主要有农业资源,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4. 旅游文化优势。
安徽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自然风光最美丽的省份之一。
安徽山川壮丽, 名山胜景遍布省内29 0多处, 此外, 安徽气候温和, 雨量适中, 光照充足, 热量条件好, 无霜期较长, 是理想的旅游区。
5. 交通通讯优势。
安徽铁路通车里程居华东之首,“大京九”纵贯安徽阜阳市190公里,公路密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倍,单位面积拥有高级和次高级公路居我国中部地区第2位,航空有合肥、黄山、安庆、芜湖和阜阳五个机场,与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开通航线40 多条,为安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四.发展劣势1. 中部开放滞后从而失去了发展先机。
国家对中部缺乏倾斜政策,使中部成为“政策洼地”。
中部省份财政收入和上缴基数高,导致财力窘迫。
根本的问题是发展不够,而发展不够又是因为抢抓机遇不够,狠抓落实不够,根本原因是解放思想不够,“四不够”的原因在于不会用人,缺乏江浙人的创业精神。
而且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发展必须具备若干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央要给政策。
我们的行政体制是垂直管理政策是中央制定的地方上必须要执行。
中央对各个大的地区要基本上一碗水端平不能太厚此薄彼。
如果这个条件达不到地方经济的确展就不会均衡。
而安徽省在中央的战略安排上仅仅是东部地区的农产品、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初级产品生产基地。
2. 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除了中央宏观政策的屡次擦肩而过,接连不断的自然灾害也给安徽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仅长江、淮河的洪水祸害一项,就让安徽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淮河大水直接经济损失为亿元。
安徽省的经济条件差,地理条件好,用安徽省来泻洪,是损失最小的一种选择,下游的江苏、山东等富庶地区才得以保存。
农业处于基础性地位,而水利设施的不完善,也导致抗灾能力弱,经济损失大。
五.主要问题1. 安徽落后实质上,很大程度上是干部问题,或者说要在地方各级领导干部的使用上找原因。
有人曾形容过去安徽的官员是“讲农业讲半天,讲工业一支烟,讲金融不着边”如此下去安徽的经济不落后才怪呢。
安徽省的贪污腐败现象也确定令人堪忧。
2. 思想观念落后落后观念表现在安徽地方各级领导,以及相当部分群众,把地区经济的发展建立在“等、靠、要”上,过分依赖于上级的支持,寄希望于上级给资金、给项目、给政策。
另一方面在寻求发展道路、发展方式上跟风攀比现象较严重,缺乏立足当地社会经济现实,走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道路。
此外创业意识不强,有小富即安思想。
人们思想解放不彻底,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问题上思路就摇摆不定。
3. 经济基础薄弱,总量居中, 人均靠后安徽经济总量小,属于中等偏下,在全国的比重也较小,人均GD P 低于中部其它省份,未来经济发展起点低、底子薄。
工业起伏较大, 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尚不稳定。
同时城镇化水平低,工农业产品层次低,市场化程度低。
经济结构不合理、不协调的现象比较突出,加快发展的基础也不够牢固。
4. 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城市群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 已成为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安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有较大规模、较强实力的城市群. 其省会合肥市在全国城市主要经济数据中排名也数倒数。
5.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存在矛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安徽环境污染问题日渐突出。
巢湖、淮河等大江大河的治理尚未有穷期,城市污染问题也相当普遍。
安徽自然资源优势主要是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
其中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一直在安徽经济中占很大比重,但它是不可再生的并且对环境和生态破坏很大,资源是输出的、低附加值的,钱不断被别人赚走,而污染、生态破坏却留在了安徽。
此外安徽农业等其它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普遍偏低,仍处于粗放式经营状态,再加上受资金、劳动力等因素制约,其开发成本相对比较高,现代生产方式与劳动力就业的矛盾,人才需求与人才流失的矛盾,重点突破与政策连续性的矛盾都比较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