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I)卷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要求背诵的内容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要求背诵的内容一、要求背诵的重点课文:第8课《木兰诗》第16课《短文两篇》第19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24课《河中石兽》二、古诗: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代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望岳杜甫唐代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飞来峰王安石宋代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游山西村陆游宋代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代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逢入京使唐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泊秦淮杜牧(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贾生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约客南宋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三、词语:元勋奠基选聘谣言背诵昼夜昆仑挚友可歌可泣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当之无愧家喻户晓锋芒毕露妇孺皆知梳头抱歉秩序深宵伴侣小楷硕果卓越迭起澎湃大无畏锲而不舍目不窥园沥尽心血心不在焉慷慨淋漓气冲斗牛咳嗽调羹绞肉薪金校对草率洗澡悠然吩咐抹杀疙瘩深恶痛绝不以为然巅峰劈开气魄狂澜浊流宛转屏障哺育榜样浩浩荡荡婉转喧闹气氛诧异懊悔惩罚奴隶钥匙字帖祈祷誓言胸膛嗥鸣山涧高粱斑斓缠绕亘古默契田垄埋葬镐头土壤禾稻丰饶污秽耻辱憎恶菩萨竹竿烦琐土匪辫子胸脯疮疤诘问哀悼茉莉书斋霹雳震悚粗拙守寡惶恐肿胀荒僻取缔降格镶嵌门框滞笨侮辱愧怍门槛厚道糟糕醒悟晌午烦躁头颅自言自语言外之意微不足道大庭广众修润生疏商酌恳切譬如朦胧累赘别扭拖沓妥帖诲人不倦不耻下问颠沛流离以身作则驿路迷茫陡峭露宿竹篾简陋悠闲修葺晶莹折损失意达观契约监督排解循环如释重负海阔天空悲天悯人瀑布迸溅挑逗凝望繁密笼罩枯槐遗憾忍俊不禁仙露琼浆忏悔哆嗦矜持执着服侍猥琐渺小魂魄幼稚颤抖赤裸血气方刚轰轰烈烈祸不单行瞬息怀恋涉足萋萋幽寂昔日堡垒辜负凛冽吞噬疲惫钦佩鲁莽毡鞋保佑厄运拯救耀武扬威姗姗来迟忧心忡忡语无伦次海市蜃楼炽热轮廓俯瞰模拟遨游严谨稠密概率烧灼五脏六腑千钧重负耐人寻味惊心动魄点缀漫步迟钝朦胧闲暇凸现拍摄蔚蓝合拢吟唱孤零零不期而至心有灵犀天涯海角。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课件(共105张PPT)

❖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 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 陋。 (“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3、填空
倒装的作用:加强反 问语气
意思是:有什么简陋 的呢?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当堂检测
1.一词多义: 名:有仙则名 (著名) 遂以名楼 (命名) 卷卷有爷名 (名字〈并自为其名〉) 是:斯是陋室 (判断动词) 是吾剑之所从坠 (这儿)
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题三) (表示舒缓语气)
岸
托物言志 (君子之德)
学完陋室铭之后,你的同 桌传了一个纸条给你,内容如 下,针对他的这种思想,你将 怎样来劝告他。
仿写作品之一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 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 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 思看电影。可以写情书,阅金庸。无书 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 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2、读课文,找出点明文章主旨 的句子?(为什么“陋室不陋”)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陋室”也罢,“德馨”也罢,作 者是一开篇就直接写陋室,还是从别 的东西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 从山水写起,比喻起兴,以山水作类 比引出陋室。
• 以“山”“水”比“室”,以“不在 高”“不在深”比“陋”,以“仙” “龙”比“德”,以“名” “灵”比 “馨”,表明陋室因为主人的“德馨”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陋 室”交待“陋室不陋”的?
提示:分析文章中间四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教案

教 学 过 程(含学生活动)
修改意见
一、导入课文
请大家看图片,先欣赏一下。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
九、布置作业
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
爱莲说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上,我由古典诗歌中意象的内在含义切入,在学生复习旧知的同时对“荷”的内涵有初步了解,之后顺势解题,学生通过预习分享关于“说”这一文体的相关知识。第三部分为检查预习与整体感知,通过对学案的检查,梳理文言知识点,对全文有初步的整体把握。第四个环节为精读品析,设置问题一:从文中找出作者因何而爱莲?本题较为简单,问题二承接问题一的答案:分析 “莲”的形象。这一问题是全文的重点,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周敦颐笔下莲的内涵,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呈现。问题三为:作者爱莲赞莲,为何还要在菊与牡丹上花费笔墨?以此题作为拓展分析的着眼点,进行情感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对比作者对待莲、菊、牡丹的态度,进而升华总结,突出周敦颐及古代文人卓然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议古论今,引发学生对正直人格的崇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归纳

(一)作品概述《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文言文。
说为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相当于现代的杂文。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二)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
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
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
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
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
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
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
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与答案一、基础精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淤.泥( ) 濯.( ) 案牍.( )亵.玩( ) 鲜.有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往来无白丁..( )(4)无案牍..之劳形( )(5)濯清涟而不妖.( )(6)不可亵玩..( )(7)宜.乎众矣( )(8)亭亭..净植(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D.无丝竹之乱耳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二、考试链接(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灵( )(2)鸿儒( )(3)调( )(4)劳形(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

仿写作品(三)
求学铭
书不在多,用心就行。学不在深,认真 则灵。求学之道,诀窍在勤。早起埋头读, 课堂勇答问。谈笑皆学习,往来无闲人。可 以做功课,写佳文。无闲聊之乱耳,无游戏 之劳形。立志考一中,誓叩北大门。老师云: 学贵有恒!
陋
室
铭唐
刘 禹 锡
作者简介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 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晚年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 “刘柳”。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 “诗豪”。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 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 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 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 判。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 子中。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来扰乱我的耳根清 静;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劳累我的 身心。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它就好像当年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 草庐,又好像扬雄在四川发愤读书 的子云亭。用孔子的话来说:“一 位君子居住的地方,又怎么会觉得 简陋呢?”
听朗诵,再次品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 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名、灵、青、丁、经、形、亭
↓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调:调弄,这里指弹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陋室铭一、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
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
有《刘宾客文集》。
二、故事背景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可是,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百般刁难。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刘禹锡看到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
三、课文翻译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注释名:名词作动词,出名,著名。
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异的。
斯:这。
惟:只。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原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注释上:动词,长到。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原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注释何陋之有:即“有何陋”,属于宾语前置。
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四、问题归纳1.《陋室铭》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开头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喻陋室,由虚到实,十分自然地引出陋室。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句话为全文的什么句?有什么作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是全文的主旨句,“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一词统领全篇。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16分)1. (2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 .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 .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D .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 (2分)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粱之上B . 呼尔而与之C . 吾谁与归D . 吾与徐公孰美3. (2分)选择下列加下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A .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公济私B . 安求其能千里也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C .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辍耕之垄上D . 其两膝相比者天涯若比邻4. (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 . 司马光,字君实,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
C . 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D . 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5. (2分)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 .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6. (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B . 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C . 无风亦呈袅娜之姿D . 及花之既谢7. (2分)对课文《愚公移山》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 . 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 . 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 . 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8.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 . 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 . “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 . 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二、填空题 (共3题;共15分)9. (4分)《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全文画龙点睛):________。
10. (6分)给划线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甚蕃淤泥濯清涟11. (5分)找出各组中加线字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________②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ǖ)________③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áng) ________三、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54分)12. (1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伤逝王子猷、子敬①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曰:“何以都②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③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④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⑤恸⑥绝良久,月余亦卒。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王子猷、子敬: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的小儿子。
②都:完全。
③了:完全。
④既:已经。
⑤因:于是。
⑥恸:痛哭(1)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与“恸绝良久”中“绝”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 . 悲痛欲绝B . 赶尽杀绝C . 绝无此意D . 美妙绝伦(2)文中哪些句子特别能表现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13. (20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钓船笛①【宋】张辑载酒岳阳楼,秋入洞庭深碧。
极目水天无际,正白苹②风急。
月明不见宿鸥惊,醉把玉阑拍。
谁解百年心事,恰钓船横笛。
【乙】游岳阳楼记(节选)【明】袁中道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A)白溪练③上。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
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④以悲,泫然不自已也。
昔滕子京左迁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楼为岳阳楼。
既成,宾僚请大合乐落之,子京曰:“直须凭栏大哭一番乃快!”第以束发⑤登朝,(B)为名臣,(C)为名帅,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为知己,不久报政最⑥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为毛锥子⑦所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备国家一亭一障之用。
玄鬓已皤,壮心日灰。
近来又遭知己骨肉之变,寒雁一影,飘零天末,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注】①钓船笛:词牌名。
②白苹:亦作“白萍”,水中浮草。
③练:白色丝绢。
④愀然(qiǎo):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⑤束发:年纪轻。
⑥政最:政绩考核第一等。
⑦毛锥子:毛笔的别称。
(1)请将文言词语“出”“入”“着”准确填入(A)(B)(C)处。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泫然不能自已也________②昔滕子京左迁此地________③壮心日灰________④是则真可哭也________(3)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
(4)根据选文画横线句的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古人惜墨如金,却蓄意无尽。
有人认为要解读古人文意,翻译不如品味咀嚼。
“炮车云生”,绘尽云之状貌;“猛风大起”极言风之狂烈;“湖浪奔腾”摹写浪涛之________;“雪山汹涌”则描画________之澎湃,类周密《观潮》句: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5)下列句子中的“醉”字背后所蕴藏的情感与例句明显不同的一项是()例句:月明不见宿鸥惊,醉把玉阑拍。
(张辑《钓船笛》)A .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李白《将进酒》)B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C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D .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水调歌头》)(6)结合《钓船笛》《游岳阳楼记》,说说张辑、袁中道的情怀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古仁人的情怀有何不同?14. (24分)阅读课内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
①余幼时即嗜学。
②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③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④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⑥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⑦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⑧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⑨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⑩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⑾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⑿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⒀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⒁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⒂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⒃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 . 计日以还C . 以衾拥覆(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①绝:天下独绝()百叫无绝()②好:好鸟相鸣()好读书()③至:礼愈至()至舍()④而:久而乃和()足肤皲裂而不知()(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 我家穷,无法买书来看,每天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自抄写,计算好了日子归还。
B . 我家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手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C . 我家穷,没有地方买书来读,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用笔抄写目录,计算好日子归还。
D . 我家穷,没有办法找到书来读,每天假装向有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用笔记下来,计算着什么日子归还。
(5)对上段中“舍”“腰”“略”“知”解释正确的是()A . 房子腰间丝毫感觉B . 房子腰上挂着稍微知道C . 房子腰上挂着丝毫感觉D . 房子腰上挂着丝毫知道(6)“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A . 每天的第二顿B . 每天给两顿饭吃C . 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16分)1-1、2-1、3-1、4-1、5-1、6-1、7-1、8-1、二、填空题 (共3题;共15分)9-1、10-1、11-1、三、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54分)12-1、12-2、13-1、13-2、13-3、13-4、13-5、13-6、14-1、14-2、14-3、14-4、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