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考文言文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对老年人来说,最宝贵的是什么?很多人的回答可能是“时间”。
近年来,多地探索“时间银行”,即“互助养老”模式。
利用自己空闲的时间,为社区里的高龄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养老服务,并通过这些服务积累“时间币”。
时间币既可以兑换一些当下的服务,也可以积攒着,等日后需要时再拿出来用。
这种老年人之间互帮互助的模式,被形象地称为“时间银行”,它精准指向当前养老服务在人力、资金、社会资源等方面的痛点,为社区养老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目前,参与时间银行、提供志愿服务的,大多是精力相对旺盛、富有余力的低龄老人。
他们有能力在照顾好自己的同时照料他人。
但是,随着年龄逐步增长,他们的体力与精力难免下降,迟早有一天需要他人的照料。
与此同时,老人之间对彼此身体、心理的变化更加熟悉,他们的互相陪伴也更加融洽和谐。
以当下的时间换未来的时间,以当下的奉献换未来的回馈,这种助人助己的理念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较强吸引力。
“时间币的积累,意味着我们的奉献精神得到了认可”,在一些参与时间银行的老人眼中,他们追求的不是直接的物质回报,而是精神的满足与激励。
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有着继续发挥社会价值的良好愿望。
但是,一些人总是充满成见地认为,退休老人就应该“安安分分”享受养老生活,或者就在家帮子女带孙辈。
老人的奉献精神不被承认与支持,既辜负了老人的心意,也浪费了重要的社会爱心力量。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历来就有互助的美德倡导。
互相熟悉的老年人组成一个圈子,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互相陪伴,这本来就是老年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的主要方式。
如今,对大多数子女不生活在身边的老人来说,社区是他们重要的依靠。
石河子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石河子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人礼治的理念始于3000年前的殷周之际。
有鉴于商纣王腐败失德而亡国的教训,周公提出了勤政爱民的“德治”纲领,并将它转换为可操作的制度体系,从而有效地将德治思想落实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这一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史称“周公制礼作乐”。
其后经孔子与七十子后学,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弘扬和完善,礼乐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作为理论形态的《仪礼》《周礼》《礼记》先后被列入学官,不仅成为古代文人必读的经典,且成为历朝制礼的基础,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影响极为深远。
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色。
《礼记》说:“礼也者,理也。
”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的社会生活规范,大到政府的典章制度,小到人际交往的规矩、个人修身养性的法则,乃至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无不在礼的范畴之中。
儒家礼乐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几乎涉及古代社会的所有领域,略举数端如下:在理论层面提出礼是人类自别于禽兽的标志。
孔子最早提出“鸟兽不可与同群”的命题,七十子接着展开深入讨论,人与禽兽的根本区别不是有没有语言能力,而是能否按照礼的要求生活。
《礼记•冠义》说:“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曲礼》说:“鹦鹉能言,不离飞鸟。
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因此圣人“为礼以教人,知自别于禽兽。
”懂得“自别于禽兽”,就是有了文化自觉。
为了唤醒人的文化自觉,儒家把礼作为文明与野蛮相区别的标志。
相传孔子作《春秋》,以为万世龟鉴。
儒家提出“天人合一”的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
儒家认为人类与自然之道相贯通,礼就是自然法则在人类社会的体现,故在礼的设计上,处处依仿自然,使之与天道相符,由此取得形而上的根据。
【高一下】河南省信阳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五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下】河南省信阳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五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山腔是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中国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早在元末明初(大约14世纪中叶),昆山腔已经作为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今天的昆山一带产生了,余澹心在《寄畅园闻歌记》中曾说道:“良辅初习北音,绌于北人王友山;退而镂心南曲,足迹不下楼十年。
”说的是魏良辅为了钻研南曲,十年不下楼,终于琢磨出一套新的昆山腔的演唱技巧。
魏良辅声腔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理顺腔调和语音的关系,使字音有腔调,字腔和声腔能够保持和谐。
为此他从字、腔、板三方面提出了“曲有三绝”的审美标准:第一是字的发音要清晰,第二是腔调要纯正,第三是节奏板眼要准确。
魏良辅制定昆山腔腔格的主要语言,依据的是苏州话。
苏州话是吴侬软语的典范,语言本身就具有音乐性。
字清、腔纯、板正的音乐学意义的追求和规范,使得昆山腔尽洗“乖声”,超越了俗乐和雅乐的鸿沟,成为文人乐于接受的艺术形式。
魏良辅改造昆山腔的第二个方面是完善和提升曲调的音乐性。
魏良辅以协调曲词和声腔的关系作为切入点,以腔、板两工为目标,把昆山腔改造为纡徐婉转、细腻清雅的声腔艺术。
所以内行欣赏昆腔,不能光听嗓音是否响亮,而是应该讲究听曲不可喧哗,听其吐字、板眼、过腔得宜方可辨其工拙。
不可因演员喉音清亮,便为其击节称赏。
魏良辅改造昆腔的第三个方面是兼容并蓄,熔南北曲为一炉。
北曲的风格以遒劲为主,南曲的风格以委婉为主。
魏良辅早年学过北曲,后来专攻南曲。
北方人学好南曲不容易,南方人学北曲有时候也是吃力不讨好。
要把南北曲的优点融合在一处,各取其长并非易事。
魏良辅是在北曲昆唱的基础上推动并最后完成南北声腔的融合的。
第四个方面是对于伴奏场面和乐队编制的完善。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课后综合作业(三)八年级语文(统编版)考生注意: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和运用(共5小题,计17分)1.经典诗文默写。
[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6分)(1)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2)蒹葭采采,______。
(《蒹葭》)(3)______,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山光悦鸟性,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青树翠蔓,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6)白羊肚手巾红腰带,______。
(贺敬之《回延安》)(7)洞庭湖波澜壮阔、烟波浩渺,看到此景,让人不由得想到《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______,______”两句。
(8)春天,万物复苏,到处是繁花芳草,让人不由得想到《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的美丽景色。
阅读语段,完成2~3题。
大海正遭受着暴风骤雨的袭击。
海浪拍打着海面,发出zhèn耳欲聋的响声。
狂风呼啸着,海浪翻滚着。
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在海面上驰chěng、咆哮。
望着外面的情形,我的心如同一片在漩涡中翻腾的小舟,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
2.请根据语境,选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只填序号)(2分)(1)大海正遭受着暴风骤(A.zhòu B.zòu)雨的袭击。
()(2)我的心如同一片在漩(A.xuán B.xuàn)涡中翻腾的小舟。
()3.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2分)(1)zhèn耳欲聋______ (2)驰chěng______.4.阅读完《经典常谈》,同学们对读经典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请你结合名著内容,说说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意义。
(3分)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4分)①清澈的河流、翠绿的森林、碧蓝的天空、多姿多彩的生物群落,共同绘就了美丽的生态画卷。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中学等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5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聘娶婚是我国传统的婚姻制度,萌芽于商代,创立于西周初年,成熟则在春秋末战国以后。
自汉平帝元始三年诏令天下婚嫁须行纳聘之礼后,婚姻六礼便成为传统社会法定的婚姻制度,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
近现代以来,移风易俗,繁文缛礼简化不少,但聘娶婚标志性的形式——纳征和亲迎却久盛不衰,并一直影响着当代的婚俗礼仪。
②聘娶婚由六礼组成,分别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是男方派人向女方家求亲;问名是女家同意后,把女儿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告诉男方媒人;纳吉是男方将两人生辰八字占卜得了吉兆,双方互通婚书;纳征是男方向女方赠送一定的聘礼;请期是男方派媒人到女方家商定结婚日期;亲迎是新郎在傧相陪同下到女方家迎新娘回家成亲。
在传统社会,男女双方必须经过这六道程序才能结成夫妻,否则就是礼不备。
③婚姻六礼中对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纳征之礼。
虽然纳征之礼只是六礼中的一道程序,但却是决定婚姻是否达成的关键。
《唐律疏议》即曰:“婚礼以聘财为信,……虽无许婚之书,但受聘财亦是。
”只要行了纳征之礼,婚姻就算敲定,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都不能悔婚。
若男方悔婚,则不能索回彩礼;若女方悔婚,则必须退回彩礼。
④先秦的纳征礼体现的不是金钱的意义,而是男方对联姻的态度,即郑重诚信与承诺。
《礼记·郊特牲》就讲道:“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
币必诚,辞无不腆,告之以直信。
”正因为如此,议婚过程根本不谈钱,纳采、问名、纳吉和请期均以雁为贽。
在先秦,人与人相见要带礼物,称“执贽”。
议婚执雁体现了古人“不以贽,不敢见”和“自卑而尊人”的原则。
⑤秦汉以后,古礼渐行渐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增加,上层贵族的生活日渐奢侈,婚礼也开始铺张起来。
汉惠帝刘盈纳后,除纳采、雁、璧、乘马束帛外,又以黄金两万斤、马十二匹作聘礼。
吉林省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洮南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涂黑。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
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
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摘自习近平《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人民性”一词指的是艺术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进行反映,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想和基本导向。
艺术作品既要反映人民的生活,更要塑造出鲜明生动、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还要体现出当代人民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思想特征。
我们的真实生活或许是平淡的,但它反映到作品中是集中、典型、理想的,艺术创作者通过刻画形象给人们以精神震撼,体现了文艺创作中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下)第三次月考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的武侠小说始于何时?唐代之前,先秦诸子虽有“谈侠”“说剑”的记载,但仅是论中涉及,不是小说;《列子》中载有飞卫与纪昌师徒二人比斗箭技的故事,也只是武艺相较的一则寓言,与侠无涉。
迨及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写了朱家、郭解、专诸、聂政等游侠刺客,有一些类似武侠小说的东西,但那只是传记文学,也不能称之为小说。
六朝时志怪小说盛行,如《搜神记》中少女李寄计斩大蛇及山中无名客代干将莫邪之子复仇的故事,有了侠气闪动,但此类豪侠故事不多,情节也比较简单,尚未形成气候。
直到唐人武侠传奇出现,始具武侠小说的雏形。
随着唐代都市的繁荣,适应市民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传奇小说大量产生。
其早期以神怪及爱情的题材为主,成就极大;到了后期,则以表现豪士侠客的内容最为出色。
侠客故事的大量出现与唐代中叶以后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有关。
当时各地藩镇势大,互相仇视,彼此各蓄刺客以牵制和威慑对方。
刺客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故此社会上盛行游侠之风。
而神仙方术的盛行,又赋予这些侠客以超现实的神秘主义色彩。
人们在动荡的社会中对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便寄希望于那些锄强扶弱、伸张正义的侠客。
不畏强暴、本领非凡的侠客,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这种情况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武侠传奇,比如《虬髯客传》《红线传》《聂隐娘》。
除了武侠味浓郁的传奇,甚至以写情为主的传奇,也不时闪现着侠气。
其实,从唐至明以武侠题材为主要内容的传奇、话本、拟话本、笔记及长篇章回小说,虽然我们称之为武侠小说,但那时候还未真正成型,它们的故事情节还不够复杂曲折,人物性格还不够鲜明突出,武侠打斗还不够紧张精彩,直到清代侠义公案小说出现,浓墨重彩地集中描绘江湖侠客、绿林豪杰的争斗,武侠小说才正式定型,开创了中国小说创作的新局面。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
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
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但是人究竟不是植物,还是要流动的。
乡土社会中无法避免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一个人口在繁殖中的血缘社群,繁殖到一定程度,他们不能在一定地域上集居了,那是因为这社群所需的土地面积,因人口繁殖,也得不断的扩大。
扩大到一个程度,住的地和工作的地距离太远,阻碍着效率时,这社群不在区位上分裂。
——这还是以土地可以无限扩张时说的。
事实上,每个家族可以向外开垦的机会很有限,人口繁殖所引起的常是向内的精耕,精耕受着土地报酬递减律的限制,逼着这社群分裂,分出来的部分到别的地方去找耕地。
如果分出去的细胞能在荒地上开垦,另外繁殖成个村落,它和原来的乡村还保持着血缘的联系,甚至把原来地名来称这新地方,那是说否定了空间的分离。
这种例子在移民社会中很多。
在美国旅行的人,如果只看地名,会发生这是个“揉乱了的欧洲”的幻觉。
新英伦、纽约(新约克)是著名的;伦敦、莫斯科等地名在美国地图上都找得到,而且不止一个。
以我们自己来说罢,血缘性的地缘更是显著。
我十岁离开了家乡——吴江,在苏州城里住了九年,但是我一直在各种文件的籍贯项下填着“江苏吴江”。
抗战时期在云南住了八年,籍贯毫无改变,甚至生在云南的我的孩子,也继承着我的籍贯。
她的一生大概也得老是填“江苏吴江”了。
我们的祖宗在吴江已有二十多代,但是在我们的灯笼上却贴着“江夏费”的大红字。
江夏是在湖北,从地缘上说我有什么理由和江夏攀关系?真和我的孩子一般,凭什么可以和她从来没有到过的吴江发生地缘呢?在这里很显然在我们乡土社会里地缘还没有独立成为一种构成团结力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
甲文: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文:扬州郭猫儿,善口技。
庚申(清康熙19年),余在扬州,一直挟.猫儿同至寓。
比(及至)唤酒酣,郭起请奏藻技
..,于席右设围屏,不置灯烛,郭坐屏后,主客静听。
久之,无声。
少之,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俄.闻父呼其子曰:“天将明,可以牵猪矣。
”其子起至猪圈中饲猪,则闻群猪争食声,吃食声,其父烧汤声,进火倾水声。
其子
遂缚一猪,猪被缚声,磨刀声,杀猪声,猪被杀声,出血声,燖(xún)剥声,历历不爽
....也。
父又谓子曰:“天已明,可卖矣。
”闻肉上案声,即闻有买卖数钱声,有买猪首者,有买腹脏者,有买肉者。
正在纷纷争闻不已,砉(huā)然一声,四座俱寂。
(节选自《虞初续志•郭猫儿》)
选择题(6分)
1、下面选项加点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口技人坐.屏障中、满坐.寂然B.以为妙绝.、群响毕绝.
C.余闻之.久也、于舅家见之. D、双兔傍地走.几欲先走.
2、下面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群鸡乱/鸣
B、俄闻/父呼其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D、便有 / 妇人惊/觉欠伸
3、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于舅家见之。
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于席右设围屏
4、解释加点的词。
(3分)
A、京中有善.口技者()
B、俄.闻父呼其子()
C、会.宾客大宴()
D、一直挟.猫儿同至寓()
E、虽.人有百手()
F、但.闻屏障()
5、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A、群鸡乱鸣,其声之种种各别。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6、《口技》中多处描写了听众的神态,这些描写在有什么作用?2分
诗歌赏析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花灯。
7、诗的一二句描写的环节看似很热闹,其实它所反衬的环境。
(1分)
8、这首诗含而不露的表现了作者心情。
(2分)
答案:
1、D
2、C
3、B
4、善于、一会儿、适逢或正赶上、邀请偕同、即使、只
5、A很多只鸡种种不同的声音各有各的特点。
B 中间夹杂着房子倒塌的的声音,大火燃烧的爆炸声,呼呼的风声,成千上百种声音一起响了起来。
6、从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的技艺精湛(高超)。
7、寂静
8、寂寞、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