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初三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是_________。
2. 《出师表》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受任”指的是__________。
3. 《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描述的是__________。
4. 《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徐来”是__________的意思。
5. 《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翁”指的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范仲淹所作?A. 《岳阳楼记》B. 《出师表》C. 《渔家傲》D. 《苏幕遮》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滕王阁序》B. 《出师表》C. 《岳阳楼记》D. 《醉翁亭记》3.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源的原因是?A. 误入B. 寻找C. 被引导D. 偶然4.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以下哪部作品?A. 《赤壁赋》B. 《醉翁亭记》C. 《岳阳楼记》D. 《水调歌头》5. 下列哪句诗不是杜甫的作品?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三、翻译题(每题5分,共10分)1.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 将下列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哪些情感?2. 《醉翁亭记》中,作者通过“醉翁”这一形象,传达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五、阅读理解题(每题10分,共2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节选: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

中考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B.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C.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知识)D.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施:施加)答案:C2. 以下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答案:B3. 下列句子中,表示“如果”意思的是:A. 苟富贵,无相忘。
B.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案:B4. 根据题目所给的文言文段落,下列选项中,对文中人物行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提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景象。
B. 李白在《将进酒》中表达了对酒的热爱。
C. 杜甫在《登高》中描述了登高望远的景象。
D.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了“大江东去”的景象。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吾日三省吾身。
B.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 吾将上下而求索。
D. 吾与点也,无择焉。
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用“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答案:先天下之忧而忧2. 《出师表》中,诸葛亮在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先帝的忠诚,其中“______”是其忠诚的体现。
答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 《桃花源记》中,陶渊明描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其中“______”是其入口。
答案: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4.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通过“______”来表达自己对自然景色的欣赏。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5. 《滕王阁序》中,王勃用“______”来形容滕王阁的壮丽。
经典文言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经典文言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学而时习之B. 吾欲之南海C.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 项为之强答案:B。
在选项B中,“之”用作动词,表示“去”的意思,而其他选项中的“之”用作代词。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以下哪篇古文?A. 《岳阳楼记》B. 《醉翁亭记》C. 《滕王阁序》D. 《出师表》答案:A。
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超脱物欲、不以个人得失为喜悲的高尚情操。
二、填空题1. 请填写《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______。
”答案:后天下之乐而乐。
2. “温故而知新”是《论语》中的一句话,请写出其完整的句子:“______,可以为师矣。
”答案: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简答题1. 《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答案:《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喧嚣、与世隔绝的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
那里的人们生活简朴而和谐,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与外界隔绝,自给自足,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2. 《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出师表》中诸葛亮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忠诚和对国家的忧虑,以及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和责任感。
四、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2. 翻译《岳阳楼记》中的名句:“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
”答案: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悦,所有的荣誉和耻辱都忘记了。
五、论述题1. 简述《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及其启示。
答案:《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表达了作者欧阳修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这句话启示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而在于内心的宁静和对美好事物的感悟。
六、作文题1. 以“我眼中的《岳阳楼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B.客之美我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D.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2)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每句一处)①吾妻之美我者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邹忌的妻、妾、客都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类比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D.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斗折蛇行,。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李淸照《如梦令》)5. ,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6-7题(4分)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6.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分)7.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2分)A. “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 “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 “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三)阅读下文,宪成第8一10题(9分)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岱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蹬几不可登10.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
(4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练习12篇(含答案和解析)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余近日以军务倥偬①,寝食不安。
吾家本诗礼门阀②,勤与朴为余处世立身之道,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
余虽在军中,尚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看后,用朱笔圈批,日必了此功课为佳。
偶遇事冗③,虽明日补书补看亦不欢,故必忙里偷闲而为之。
然此策尚下,故必早起数时以为之。
决不肯今日耽搁,谓有明日可朴;亦不肯以明日有事,今日预为。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节选自《清代四名人家书》)【注释】①倥偬(kǒngzǒng):事多,繁忙。
②门阀:名门贵室。
③事冗:事务繁忙复杂。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余近日以军务倥偬。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以为/在有所益B. 肃/遂拜/蒙母C. 有恒/又为/勤朴之根源D. 日/必了此/功课为佳(3)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是者数年,未尝间断,亦无所苦。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
甲文通过写鲁肃“与蒙论议”后,与吕蒙“”这一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则指出读书可以传承“诗礼”家风,培养“”品质。
(5)甲乙两文中多种读书方法值得借鉴,试概括出一种并结合原文说明。
答案:(1)①研究。
②因为。
(2)D。
(3)像这样坚持几年,不曾间断,也不感到什么苦(也没什么感到苦的)。
(4)①结友。
②有恒(勤朴)。
(5)【参考示例】①泛读法,如“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定量读书法,如“日日写字一页,看书二十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俱”)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③连月不开________④春和景明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是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政绩显著的充分肯定。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 文中第③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④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完整版(附答案)一、不死之药【原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
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
”因夺而食之。
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
’臣故食之。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
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
”王乃不杀。
【练习】1、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2、“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3、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1)。
(2)。
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徐珂【原文】蔡璘,字勉旃,吾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亡何,其友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 蔡笑曰:“劵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至之。
【练习】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亡.何,其友亡。
(2)且父未尝语.我也。
A.(1)wáng 逃亡(2)yì 语言B.(1)wú 不(2)yù 告诉C.(1)wú 不(2)yù 词语D.(1)wáng 死亡(2)yù 语句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劵。
(他)B.安有寄千金而.无劵者?(却)C.且父未尝语.我也。
(将) D.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重诺责,敦风义。
(2)卒辇而至之。
4、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你认为是否还需要“重诺责,敦风义”?请谈谈你的看法。
三【原文】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太监)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指“门户”税),仍邀(强要)以驴送至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曾经)术(方法)过(超过)疵(弊病)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此指欧阳修)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此指文章)
中考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1.①已经②刚才
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
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参考答案
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2.諠是3.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三)欧阳修论作文
(苏轼《东坡志林》)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译文
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3)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諠]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二)孟母戒子
(《韩诗外传》)
阅读提示: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术()过()疵()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多作自能见之()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 文
皇帝亲自慰问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先行的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行的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垒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皇帝派人告知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他吗?”
参考答案:
一.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①孟子辍然中止()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处士笑而然之()何有于我哉?()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②此:()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呼而问之B、以此戒之C、多作自能见之D、自是之后
பைடு நூலகம்译文
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那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