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板书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推荐精品语文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推荐精品语文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第2课时优质课教案

3、《三月桃花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字词,掌握所学知识。

2.体会作者在课文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体会关键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了解桃花水的特点,了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积累,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1.善于思考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件、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文字,增强想象力以融入到课文中从而感受三月桃花水给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和叙事能力,树立美好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熟记字词及含义,掌握描写事物的方式方法。

难点:提高想象能力,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2课时一、复习字词,展示图片,导入新课。

1.复习上堂课学习的字词,使学生熟练掌握所学字词。

2.现在我们来看一张国画《三月桃花水》,这是山东烟台画家金洋在2008年所画的一副国画,该画通过点点桃花和溪溪流水,将春天的生机勃勃描绘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可以从这幅画看出作者绘画功底的醇厚,是一副难得的佳作。

(课件展示)3.“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文中为什么这么说那?这答案也许就藏在文中,下面请一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第3、4自然段。

边读边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文中描绘的情景。

(课件展示)4.有谁能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那?很好,因为啊水波纹就像竖琴的琴弦一样,一条条的,很轻柔,轻柔是轻而柔和的意思,所以在朗读时,一定要把“轻柔”的语气读对。

感悟下流水轻柔和发出的月儿动听的旋律,是不是很美妙的一首自然曲。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波纹比作了琴弦,这一段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句式,把它们找出来(课件展示)。

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把“波纹”比喻成“琴弦”,把“浪花”比喻成“鼓点”这是比喻句。

把“河流的流动声”比拟成“与麦苗谈心”这是拟人句。

(板书:竖琴波纹琴弦浪花鼓点)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与农家人的拖拉机的轰鸣声应和着,走出了沁人心脾的美妙旋律(课件展示)(板书:——(开犁播种))那细白的浪花……那忽大忽小的水波声……那急流的水声浪声……这是排比句。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月桃花水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月桃花水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月桃花水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课文《三月桃花水》;2.了解桃花的生命力与美丽;3.掌握“邮筒”“泥坑”等词语的意思;4.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描绘桃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能力目标1.能够看图讲故事;2.能够理解和运用听说、读写知识;3.能够阅读图文结合的文章。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感悟的能力;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爱护环境和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课文《三月桃花水》内容的理解;2.图文结合的阅读方法的运用;3.正确使用生词和短语。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渐领悟桃花的生命力和美丽;2.如何让学生具备看图讲故事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热身1.让学生观察一幅桃花图片,引导他们根据图片进行想象和猜测桃花的特点和品质。

2.新课教学1.让学生先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三月桃花水》;2.要求学生寻找一些描绘桃花的词语和短语,并思考作者使用这些词语的意图和目的;3.教师讲解和解释难懂的词汇和句子,并让学生自己翻译其中一些句子;4.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文,并就桃花的品质、特点、生命力等方面进行讨论。

3.交流展示1.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讨论一幅关于桃花的图片,分享自己对桃花的感受、认识和了解,交流中讨论桃花作品或桃花节等相关话题;2.小组展示,学生们主动展示自己对桃花的展示成果,比如PPT、海报、小品等等。

4.固定造句1.让学生根据所学句型和生词短语进行造句,并注重表达桃花的美、生命力和品质。

5.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桃花的作文,可以从形状、颜色、生命力、花语、文化等方面展开,以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桃花的看法;2.搜集桃花图片、诗歌等材料,为“校园春色”活动做准备。

四、教学评估1.学生通过解读课文等活动,理解桃花的品质、特点和美丽,运用所学知识、词汇和短语表述桃花的相关思想;2.学生运用图文结合方法阅读文章,训练学生看图讲故事的能力;3.学生积极展示搜集、整理的桃花材料,并就桃花的特点、品质等方面进行表达和交流;4.学生在造句中能够使用所学词汇和短语,表述桃花的生命力、美丽和品质。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部编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第3课《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课时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会本课“匹”“绸”等10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在朗读过程中了解桃花水的特征,感受优美的语言,想象三月桃花水给春天增添的勃勃生机。

【教具准备】教师:生字、新词卡片,三月桃花水的录像或挂图。

学生:了解和搜集春汛的有关信息和农村春耕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你们知道春天的河水又叫什么吗?为什么?今天咱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这篇课文的题目叫做“三月桃花水”,多奇怪的题目啊!大家来猜猜,三月桃花水是什么呢?(学生发挥想象,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看法。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霓裳,是田野的歌谣,三月的桃花水是清脆嘹亮的歌声,三月桃花水是小朋友的笑声……)3.练习激:谁能把三月桃花水、竖琴、镜子联系起来说一段话?(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笛,是春天的明镜。

)二、初读课文,探究初成。

1.自由读文,了解大意: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认识生字,然后对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词语,和以前没学过的词语等。

)一匹.丝绸.酒.窝竖.琴轰.鸣驶.过催.促翅膀..炊.烟应和袅袅绮丽注意读准平舌音“催”,翘舌音“绸竖驶翅炊”,后鼻音“轰膀”。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培养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2.集中识字、解词。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对“催促”、“袅袅”等词语时,教师相机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对准字音。

(2)出示词语“绮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非常美丽)。

(3)互相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重点指导学生“酒驶催”的书写。

“酒”左窄右宽,注意右边是个“酉”,与“洒”区别开来。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三月桃花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三月桃花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三月桃花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导语】《三月桃花水》是一篇诗一样的优美散文,以诗一样的语言描写了三月桃花水的声音,光芒,歌颂了三月桃花水,歌颂了春天的美丽,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三月桃花水》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三月桃花水》原文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净的丝绸,映照着蓝天?啊,河流醒来了!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美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有一千朵桃花,点点飘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每一条波纹,都是一根柔柔的弦。

那细白的浪花,敲打着有节奏的鼓点。

那忽大忽小的的水波声,应和着田野上拖拉机的轰鸣。

河水流过,哗啦,哗啦,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河水拍打着岸边的石块,丁零,丁零,像大马车驶过的铃铛声。

那急流的水声浪声,是在督促着农家人开犁播种啊!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它看见村庄上空,很早很早就升起了袅袅的炊烟……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西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三月桃花水》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一样技能: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知道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浏览中积存词语与优美的句子;思想感情: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春水的宝贵滋润大地,催生万物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仔细的视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酷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春天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仔细的视察;了解春天大自然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酷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月桃花水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月桃花水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月桃花水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三月桃花水》这首诗,调动学生的感官,感知春的气息,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春天的美好景色,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诗歌的意思,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春天的美好景色。

2.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1.学生进行收音练习,并进行评价(可以评选出一位最佳收音员)。

2.播放《青春修炼手册》中的《春天的故事》(可多听几次)。

3.回顾上次课所学诗歌《梦里花落知多少》,询问学生对诗歌中的意象、情感等方面的理解。

二、导入1.出示一些春天的图片,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在黑板上画一片水面和几树花,再出示《三月桃花水》这首诗的标题,询问学生该诗的内容可能与什么有关。

三、讲授1.输入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认识诗歌中的文字,梳理诗歌的主要情节和内容):(1)先让学生朗读整首诗,感受其语言之美和韵律之美。

(2)教师讲解诗歌的背景,介绍花的原产地、生长环境、颜色、形态等,初步激发学生对秦淮河和桃花的好奇心。

(3)教师逐句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生僻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意思,增强语感:三月:春季的第三个月份;秦淮:江苏省南京市境内的一条河流;轻舟:小船。

(4)逐句分析诗歌的情节和主旨,让学生明确诗歌的中心思想:早春三月,秦淮河边,一片明净,清澈见底的水面上,漂浮着一片红色的花瓣,那是桃花。

一艘轻舟在水中飘荡,春风拂面,让人心情舒畅。

游人在河岸边漫步,欣赏着美景,观赏桃花。

这是一个美好而和谐的场景,诗歌回荡着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2.操作阶段(通过语音、语调、抑扬顿挫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朗读和表演诗歌):(1)指导学生进行词语与情感联系的比赛,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月桃花水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月桃花水

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三月桃花水教材分析本期教案所涉及的主题为“三月桃花水”,该课文所属的教材为西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共18个单元。

本教材主要以课文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和语文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性、想象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三月桃花水的景点特色;2.掌握“桃花”、“桂花”、“杏花”等常见春花的基本特征;3.了解桃花在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义。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2.能够运用语言表述对于桃花、桂花、杏花等春花的特征进行简单描述;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于自然美景的感知和欣赏。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与热爱;2.增加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3.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增强对于美好事物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三月桃花水”的景色特点;2.帮助学生掌握“桃花”、“桂花”、“杏花”等春花的形态特征;3.加深学生对于桃花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认识。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从词汇中了解桃花和其他春花的特点,从而感受美学与文化的魅力;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抒情意境,提高学生对于文学欣赏的能力。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创设情境进入教室后,教师可以先放一首与“三月桃花水”主题相关的音乐,比如《江南赏花》等,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

随后,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理解课文内容1.课前听一遍录音,让学生有一个整体印象;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从中了解“三月桃花水”景点的特色,桃花、桂花、杏花等春花的形态特征,桃花在中国文化中的传统意义。

完成课文整体理解题目为了提高学生听力和理解能力,鼓励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小组合作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协作,检查彼此的理解。

第三步:重点理解、解析桃花、桂花、杏花、白花之间的比较通过对于课文中桃花、桂花、杏花、白花等不同花卉的阐述说明,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春天的奇妙变化和花卉的不同特点。

《三月桃花水》教案西师版

《三月桃花水》教案西师版

《三月桃花水》教案西师版一、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本教材为散文《三月桃花水》。

散文是以平凡的视角描写日常生活或者个人经历的散文体裁,具有情感共鸣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学习目标•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熟悉散文《三月桃花水》的内容,并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观;•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加深对自然美的感悟。

3. 教学方法•指导性阅读:引导学生针对散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体验式学习: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合作学习: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沟通和交流。

二、教学流程1. 第一课时1.1 导入环节•提问:你们喜欢读什么样的文章?喜欢阅读散文吗?•引入教材:介绍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并引入教材《三月桃花水》。

1.2 阅读教材•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三月桃花水》;•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总结,并在后续课程中进行分享。

1.3 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交流彼此的阅读理解,并提出问题和疑惑;•全班讨论:组织全班讨论,探讨散文中的主题和意义。

2. 第二课时2.1 体验教学•安排教学户外活动,如校园游、野餐等;•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散文中的自然美,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2 课堂讨论•带领全班回顾第一课时的小组讨论成果,分享彼此的心得;•小组讨论:再次将学生分为小组,讨论文章中的精神内涵及对自己生活的启示;•全班讨论:组织全班讨论,梳理归纳散文内容,梳理共性和历史环境。

3. 第三课时3.1 个人总结•利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对散文内容进行总结;•学生个人总结并撰写思考文本。

3.2 课堂讨论•学生自愿分享思考文本,并进行课堂讨论;•带领学生回顾自己在这个教育环节中的变化和成长。

三、教学评价通过本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人文素养、文化品味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本教学方案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这一目的:•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指导性阅读、合作学习和体验式学习,提高学生对散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利用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三月桃花水》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三月桃花水》教案新部编本

三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三月桃花水》教案新部编本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三年级下册西师大版《三月桃花水》教案新部编本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三课课 3. 课课课课课课课2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1.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2.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3.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第一课时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1.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2.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3.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1.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2.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3.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4.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5.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1.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2.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3.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1.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2.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三三三三课课课课课课1.课课课课课课2.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1.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2.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1.课课课课课课课课2.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三月桃花水》板
书公开课教案
《三月桃花水》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五个,会写11个。

2. 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培养同学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3、用心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4、让同学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学重点:
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同学比较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
用心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俺们还沉溺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又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俺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
2、同学齐读课题。

(由于没有相关的音像资料,因此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导入,初次提示同学要与《春潮》对比阅读。

另外本课语言优美,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总结语时也应力求优美,与文章意境相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身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身读,再指名读。

(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和以前没接触过的,如:催促、应和)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个词语。

(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同学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同学读书的收获,引导同学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感悟。

教师相机板书:水清如明镜水声如音乐)同学的收获可能是零乱的,教师要协助同学进行归纳整理,也就是在培养同学的概括能力。

如:同学可能笼统的说——三月桃花水很美,教师要引导同学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问问他:“这几句写的是水的()美。


三、精读悟情
教师小结: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印象。

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

让俺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同学再次默读。

教师提示同学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做批注。


“水声如音乐”——
1、同学交流画出的语句。

(1、3、4段)
2、(重点指导朗读第四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在自由练读。

通过朗读体现自身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竞赛。

(发现读的好的,让他说说自身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身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同学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教师引读第三段,全班感情朗读第四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水清如明镜——
1、同学交流画出的语句。


2、5、6段)
2、(重点指导学习第四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俺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

指一名同学配乐朗读。

其他同学闭目想象。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读书所得说,也可以继续展开想象说,教师及时评价——这是省略号里藏的话。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清如明镜,怎能不叫人陶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7-9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有不懂的地方吗?(可能质疑“比金子还贵”“盛满心灵的酒杯”)
3、让俺们也把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满俺们“心灵的酒杯”吧。

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点评:
1、以读为本贯穿课堂始终,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读的指导手段丰富多彩,重视了默读的训练,创设情景引导同学边读边想像;这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有利于培养语感,
加强情感的熏陶,整体掌握课文内容。

教师掌握住了这一点,没有因泛泛的拓展、想象、联系实际谈感受而占去了同学读书的时间。

2、阅读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激发考虑)和开放性(各种角度寻求答案;富有引起对话的魅力)的问题,给同学以广阔的读书、考虑空间,鼓励自由同学发言,自由交流,自由质疑,以各人独特的生活经验、感受和体会相互启迪。

如:“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是个牵动着全段的问题,几乎从整段课文中都能找到有关句子来回答。

这样的问题不但给同学创设了思维和交流的空间,也会使同学养成一边读书一边考虑的好习惯。

教师引导同学从语言文字、自身的生活体验、情感的共鸣等多方面谈自身感动的原因,让多个小朋友交流感受,读议结合中,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对话的舞台。

教师还重视指导默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独立考虑能力,培养自主的、发明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惯。

3、体现了学习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无论是创设情境、识字、阅读还是说话,处处体现了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