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剂对丙烯酸酯微乳液聚合的影响
高固含量丙烯酸酯的微乳液聚合

1 实 验部
1 1 试剂 和仪 器 .
甲基丙 烯 酸 甲酯 ( MMA)丙 烯 酸丁 酯 ( A)丙烯 酸 ( A) 十二烷 基二 苯 醚二 磺 酸钠 ( o f 2 ) 、 B 、 A 、 Dwa A 1 x 和壬基 酚 聚氧 乙烯醚 ( P1) 为 工业 品 ; 硫 酸钾 ( P ) O .0 均 过 K S 和碳 酸 氢 钠 ( a O ) 为分 析 纯 试 剂 ; N HC 均 去
通讯联 系人 : 吴跃焕 : , 女 副教授 ;Ema :u uha 1 3 2 .o ;研究方向 : - i w ye un 2 @16 cr l n 涂料用聚合物乳液
’ 高 固含 量 丙 烯 酸 酯 的微 乳 液 聚 合
吴 跃 焕
(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 与工程学 院 摘 要
赵 建 青
广州 5 04 ; 16 0 太原工业学 院应用化学 系 太 原 0 oo ) 3o 8
采用半连续滴加预乳液 的微乳液聚合法 , 合成 出聚合物 质量分数 4 % 、 0 乳化 剂质量 分数 2 5 的丙 .%
丙烯 酸酯 系乳 液涂 料在 建筑 涂料 和胶 粘剂 中已得 到广 泛 应用 。 而要 用 于 对硬 度 、 泽 、 明度 等要 光 透 求较 高 的木 器 漆领域 还 有一定 的差 距 。乳胶 粒 的大 小 和分 布是 影 响 聚合 物乳 液 性 能 的重要 指 标 。纳 米
级粒 子乳 液 即微乳 液成 膜性 能好 , 可在 保证 成膜 性 能 的 同时赋 予其 较 高 的硬 度 ; 成 的胶 膜致 密 、 洁 形 光
爽滑 。 光泽好 、 透明度高… 。 因而在追求原色 的木器涂料市场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 常规微乳液聚合体 系. 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乳化剂用量大、 单体含量低 。乳化剂含量太高则胶膜耐水性低 . 而固含量太低又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_王巍

收稿日期:2009-06-02作者简介:王巍(1984-),女,哈尔滨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胶黏剂的研究工作。
前言乳液聚合是在用水或其它液体作介质的乳液中,按胶束(M iceell)机理或低聚物(oligmer)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1]。
作为高分子合成手段之一的核-壳乳液聚合以其独特的结构形态大大改善了聚合物乳液的性能,其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1)用于抗冲改性剂和增韧剂[2]:许多树脂本身脆性较大,限制了它们在许多领域的应用。
在脆性聚合物中引入橡胶态聚合物,是提高脆性聚合物抗冲击性和韧性的有效方法。
但是由于橡胶相与基体树脂常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导致了橡胶相的聚集,影响了增韧改性的效果。
而在弹性粒子表面包覆一层与基体树脂兼容或能与其反应的聚合物,则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能增加两相接口的相互作用。
所以,以橡胶态聚合物为核,硬聚合物为壳的复合粒子被广泛用做高分子材料的抗冲改性剂和增韧剂,这也是核-壳聚合物最多和最重要的研究领域[3];(2)特种涂料和胶黏剂[4]:由于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的核与壳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相互作用,在相同原料组成的情况下,这种核-壳化结构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耐水、耐磨、耐候、抗污及粘合强度等力学性能,并可显著降低乳胶的最低成膜温度,且核-壳结构聚合物一般都是由乳液聚合得到的,因此它首先被用做涂料和胶黏剂[5]。
以PSi 为种子、丙烯酸酯类为第二单体进行乳液聚合所得胶乳,具有很好的耐水性和耐候性,用于涂料、胶黏剂和密封剂等领域可直接作为金属、塑料和纸张等的胶黏剂[6]。
具有核-壳结构的P(St/MM A)的乳液可以配成上光涂料;采用不同玻璃化温度的聚合物为核或壳,可以设计理想的具有较低成膜温度的涂料,成膜性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7]。
将乳液混合到水泥中形成聚合物水泥砂浆,能显著改善水泥的性能,提高水泥的抗张强度,使水泥不易龟裂,还能增加水泥的粘接力和抗磨性、防止土壤侵蚀,是合成乳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王巍1,张斌1,2,张绪刚2(1.哈尔滨工程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黑龙江省石油化学研究院胶黏剂工程技术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40)摘要:采用乳液聚合法,以BA 、M M A 为主链结构,GM A 为官能单体,合成出具有活性结构的丙烯酸酯核-壳纳米粒子。
乳化剂对丙烯酸乳液性能的影响

乳化剂对丙烯酸乳液性能的影响作者:霍堂英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22期摘要:市场销售的活性乳化剂的基本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通过无乳液,无预乳化半连续聚合,颗粒度分析制作马来酸类型的反应性乳化剂,然后用NIR,SEM,纳米激光粒度仪等对乳液进行合成从而确定乳液的硬度结构和性质,并测试膜的特性的量以研究单体的转化率和乳液的稳定性。
与由十二烷基硫酸盐(SDS)丙烯酸乳液作为乳化剂制备的胶乳膜相比,胶乳颗粒分布的粘度,尺寸和效果以及胶乳膜的耐水性,硬度和粘附性都比较好。
结果表明,无皂乳液的胶乳粒径大于具有最复杂乳液膜性能的常规乳液。
关键词:乳化剂;丙烯酸乳液;性能;影响常规乳化剂通过物理方式结合到胶乳颗粒的表面上,并且是符合由外部环境影响迁移分析的主題,例如膜稳定性,膜强度,耐化学性和反应速度,还有产品的稳定性。
反应性乳化剂与聚合物化学结合,克服了传统乳化剂的缺点,并且在过去几年中具有很大的热点。
1实验部分1.1原料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羟丙酯(HPA),上海佳美精密化工有限公司;以及硫酸钾(KI,S)NaHCO3(),马来酸酐,无水乙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于分析评价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十二烷醇-9-乙氧基化物(AE()_ 9,工业级),海安县国家化工有限公司。
1.2马来酸类反应性乳化剂的制备分别在三个烧瓶中加入29.059十二烷氧基乙基醚-9-(AE)(9)4.909 0.349马来酸酐,无水乙酸钠,加热至60℃,然后将三种试剂完全混合,然后将温度升至80℃,搅拌几个小时后将温度降至60℃并缓慢滴加5%氢氧化钠溶液直至系统的pH达到6。
1.3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将4,059 MMA,4,959 BA,O.089 KPS,O.089 NaHC()H 359,水和适量的乳化剂混合一下,再将18,000 rpm搅拌1分钟后均质化5分钟得到乳液乳液前体,为了将速度控制在3rpm,放置四个沙丘烧瓶并通过将温度调节至82℃而使其均匀沉淀,直至乳液变为蓝色,此外,将预乳液(22.959MMA,28.059BA,0.249hPa,水(459)和适量的乳化剂,乳化条件跟前面一样)以均匀的速度滴入蓝色乳液中,在3小时后降低速度至280REV / min,并且反应2小时。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前言乳液聚合是在用水或其它液体作介质的乳液中,按胶束(Miceell)机理或低聚物(oligmer)机理生成彼此孤立的乳胶粒,并在其中进行自由基加成聚合来生产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 1 ]。
作为高分子合成手段之一的核- 壳乳液聚合以其独特的结构形态大大改善了聚合物乳液的性能,其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1)用于抗冲改性剂和增韧剂[ 2 ]:许多树脂本身脆性较大,限制了它们在许多领域的应用。
在脆性聚合物中引入橡胶态聚合物,是提高脆性聚合物抗冲击性和韧性的有效方法。
但是由于橡胶相与基体树脂常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导致了橡胶相的聚集,影响了增韧改性的效果。
而在弹性粒子表面包覆一层与基体树脂兼容或能与其反应的聚合物,则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能增加两相接口的相互作用。
所以,以橡胶态聚合物为核,硬聚合物为壳的复合粒子被广泛用做高分子材料的抗冲改性剂和增韧剂,这也是核- 壳聚合物最多和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3 ];(2)特种涂料和胶黏剂[ 4 ]:由于核- 壳结构乳胶粒子的核与壳之间存在着某种特定的相互作用,在相同原料组成的情况下,这种核- 壳化结构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耐水、耐磨、耐候、抗污及粘合强度等力学性能,并可显著降低乳胶的最低成膜温度,且核- 壳结构聚合物一般都是由乳液聚合得到的,因此它首先被用做涂料和胶黏剂[5 ]。
以PSi 为种子、丙烯酸酯类为第二单体进行乳液聚合所得胶乳,具有很好的耐水性和耐候性,用于涂料、胶黏剂和密封剂等领域可直接作为金属、塑料和纸张等的胶黏剂[6 ]。
具有核- 壳结构的P(St/MMA)的乳液可以配成上光涂料;采用不同玻璃化温度的聚合物为核或壳,可以设计理想的具有较低成膜温度的涂料,成膜性有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7 ]。
将乳液混合到水泥中形成聚合物水泥砂浆,能显著改善水泥的性能,提高水泥的抗张强度,使水泥不易龟裂,还能增加水泥的粘接力和抗磨性、防止土壤侵蚀,是合成乳液的一个新用途。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重要性分析

乳化剂对乳液聚合的重要性分析作者:管理员发表时间:2011-3-3 11:42:58 阅读:次在乳液聚合体系中,乳化剂虽然不直接参加化学反应,但它是最重要的组分之一。
乳化剂的种类和浓度将直接影响引发速率及链增长速率。
它也会影响决定聚合物性能的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及分子质量分布,以及影响与乳液性质有关的乳胶粒浓度、乳胶粒的尺寸及尺寸分布等。
乳化剂选择是否合理,不仅涉及到乳液体系是否稳定,生产过程能否正常进行,以及其后的贮存及应用是否安全可靠,而且也关系到聚合物的成本。
乳化剂的HLB值供选择乳化剂时参考,因为它既不能确定所需乳化剂的浓度,又不能确定所生产的乳液的稳定性,但从实践中知道对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聚合,HLB值为l2.1~13.7的乳化剂可获得为稳定的胶乳,HLB值为ll.8~12.4适用于丙烯酸乙酯的乳液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醑与丙烯酸乙酯共聚时(各50%)选择HLB值,为11.95~13.05的乳化剂较为恰当。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较差,生成的胶乳微粒的粒度较小,胶乳稳定性好,聚合过程中不太容易产生凝聚块。
因此使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时易得到固含量高而稳定的胶乳。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良好,但聚合反应速度较慢,所得微粒粒径较大,聚合过程中易产生凝聚块。
由于以上特点,工业生产中乳液聚合主要使用阴离子乳化剂或阴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乳化剂的混合乳化剂。
很少单独使用非离子乳化剂。
混合乳化剂中增高非离子乳化剂的比例可提高胶乳对电解质的化学稳定性,并增大胶乳微粒的平均粒径。
混合乳化剂形成的胶束,其分子数小于阴离子或非离子乳化剂两者单独形成的胶束。
因而使产品胶乳微粒分布加宽。
在一般聚合过程中,乳化剂的用量应超过CMC量,而与分子质量、单体用量、要求生产的胶乳粒子的粒径大小等因素有关。
一般为单体量的2%~l0%,增加乳化剂用量,反应速度加快,但回收未反应单体时,容易产生大量泡沫,而使操作发生困难。
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原理

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原理一、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酯单体是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的统称,是乳液聚合的主要原料。
它们具有活泼的丙烯酸基团,能够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
常见的丙烯酸酯单体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等。
二、乳化剂乳化剂是乳液聚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在水相和油相之间形成界面膜,将单体分散成微小的液滴,防止液滴之间的聚并。
乳化剂的选择对于乳液聚合的稳定性和粒径大小具有重要影响。
常用的乳化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
三、引发剂引发剂是引发聚合反应的物质,其作用是在一定温度下分解产生自由基,从而引发聚合反应。
常用的引发剂包括过氧化苯甲酰、过硫酸铵等。
选择合适的引发剂及其浓度对于控制聚合反应速度和聚合物分子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水相与油相水相是指含有乳化剂和水的水溶液,而油相则是指含有丙烯酸酯单体的有机溶剂。
在乳液聚合中,油相和水相混合后形成乳液,通过聚合反应形成聚合物。
水相和油相的比例、组分等对于乳液的粒径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五、聚合反应动力学聚合反应动力学是研究聚合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的科学。
在乳液聚合中,聚合反应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和控制聚合过程,优化聚合物性能。
聚合反应速率主要受到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六、乳液稳定性乳液稳定性是评估乳液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指乳液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乳液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粒径大小、界面膜强度、乳化剂性质等。
提高乳液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优化乳化剂种类和浓度、控制聚合反应条件等。
总之,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原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成功合成出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乳液。
丙烯酸酯类乳液的合成工艺

丙烯酸酯类乳液的合成工艺丙烯酸酯类乳液是一种常用的水性胶粘剂,广泛应用于涂料、胶黏剂、印刷油墨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丙烯酸酯类乳液的合成工艺,希望对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有所指导和帮助。
首先,丙烯酸酯类乳液的合成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单体预聚合、乳化、稀释及调节pH值、包装。
一、单体预聚合单体预聚合是丙烯酸酯类乳液合成的第一步。
通常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等单体进行预聚合反应。
该步骤中,单体需与引发剂进行反应,生成一定程度的高分子聚合物。
二、乳化乳化是将预聚合物与乳化剂进行混合,并加入适量的去离子水,通过机械或物理的方法使其均匀分散在水相中,形成胶体溶液。
乳化剂能够使预聚合物分散稳定,并提高乳液的粘度和黏附性能。
三、稀释及调节pH值在乳化过程中,乳液常常需要稀释以达到所需的固含量。
稀释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助剂,如泡沫抑制剂、增稠剂、抗菌剂等。
此外,还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调节乳液的pH值,一般范围在5-9之间。
四、包装在完成稀释及调节pH值后,乳液需要进行包装,常见的包装方式有塑料桶、配料罐等。
在包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卫生和干燥,避免杂质进入乳液。
以上是丙烯酸酯类乳液的合成工艺。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要求进行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所需的产品性能。
此外,丙烯酸酯类乳液的合成工艺存在一定的变化和改进空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综上所述,丙烯酸酯类乳液的合成工艺涉及单体预聚合、乳化、稀释及调节pH值、包装等步骤。
准确掌握合成工艺对于生产高质量的丙烯酸酯类乳液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参考。
EGDMA对丙烯酸酯类乳液共聚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维普资讯
第 5期
杨世芳, :E D A对丙烯酸酯类乳液共聚合树脂性能的影响 等 GM
1 丙烯 酸酯 共聚 物 的合成 方法 . 2 在装 有 搅 拌 器 、 冷凝 器 和 温度 计 的 四 口瓶 中 , 加 入 去 离 子 水 、 化 剂 , 解 后 向其 中加 入 C h、 乳 溶 C B MMA、 o a A A、 Sd 、 A,然 后 加 入 引 发 剂 ,升 温 至
基丙 烯 酸 乙二 醇 酯 ) 的用 量 ,以制取 不 同交联 程 度
剥 离 强 度 按 G 70- 9 5 行 测 试 , 用 B29 - 19 进 使 B D 20 型电子剥离试验机 , L 一0 s 测试结果见表 4 。
表 4 树 脂 抗 剥 离 强 度 澍 试 结果
树脂编号 剥离强度 ,N・ 5 m ( 2 c )
高其相 对分 子质 量 。
22 剥 离 强度的 测定 .
8 ℃引发反应 , 2 再缓慢滴加 B 、 A和 M A混合单 AA M 体 的乳液 , 反应过程 温度控制在 ( 2 ) 8 ±1 ℃之间。 1 左右滴完 , h 然后保温反应 0 ~ , . 1 使反应完全。 5 h 之后冷却至4 ℃, 0 过滤得水性聚丙烯酸酯乳液 。 在 聚合反应 中不 断改变交联 剂 E D A 二 甲 GM (
相 对 分 子 质 量 调 节 剂 , A MM A B 、 A、 A作 聚合 单 体 , oa 缓 冲剂 , P 、 a S 3 引发剂 , Sd 作 A S NHO作 使用
ED G MA( 甲基 丙烯 酸 乙二醇 酯 ) 为交 联 剂 烯 酸酯线 型聚合 分子发生交联 反应 , 形成具有一定强 度 的体型分 子, 从而提高树脂产品的使用性能。 通过不断改变 交联剂 的用量 , 然后对树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 室温 下强 烈搅 拌制 得透 明 的微 乳 液 。 通氮气 1 i 0mn
后 , 温 至 5  ̄ 在 搅 拌 下 加入 由最 少量 水 溶 解 的引 升 0C,
1 合 成 方法 . 2
种 子微 乳 液 聚合 法 :在 装 有冷 凝 器 、 力 搅拌 棒 磁
的 三颈 烧 瓶 中 , 入 20gMM 50g 化 剂 和 5 . g 装 . A、 . 乳 8 0
得 稳 定 的 高 分 子 微 乳 液 产 品 , 且 可 使 材 料 获 得 一 而 些 特殊 的性 能 和功 能 , 高 功能 化 的纳 米粒 子 等 。在 如 油 田提 高石 油 采 收率 的过 程 中 , 乳 液 和聚 合 物微 乳 微 液也 体 现 了优越 的性 能 。 化剂 是 影 响微 乳 液 聚合 的 乳
( ) 黏 度 测 定 :2 ℃下 , 2 0mL 品于 样 品 4 5 取 0 样
除去 阻聚 剂 ;反 应 型 乳 化 剂 ( S 0 ) 工 业 品 ;阴离 T 一2 ,
子 乳 化 剂 十 二 烷 基 硫 酸 钠 ( D ) 非 离 子 乳 化 剂 壬 S S、 基 酚 聚 氧 乙烯 醚 ( P 1 、阳 离 子 引 发 剂 十 二 烷 基 O 一 0)
第 4 卷 第 4期 8 21 0 0年 4月
上 海 涂 料
S ANGHAIC0ATI H NGS
Vo. 1 48 No. 4 Ap . 01 r2 0
乳 化 剂 对 丙烯 酸 酯微 乳 液 聚 合 的影 响
张 臣 ( 南师 范 大学化 学与 环境 学院 , 州 5 00 华 广 10 6)
稀 释后 滴 至 铜 网上 , 用 5 质量 分 数 ) 并 %( 的磷 钨 酸染
1 实验 部 分
1 1 主要 原料 .
色 ,干 燥 后 用 J M— OC E IO X型 透 射 电 子 显 微 镜 (日本 JO 公 司 ) EL 观察 其 粒子 形态 ; ( 3) 透光 率测 定 :将乳 液 试样 装人 样 品池 , 波 在
发 剂 , 应 一 段 时 间 后 , 始 缓 慢 滴 加 1. gMMA、 反 开 8 0 1. gB 6 A和 1 A的混 合单 体 , 加 结 束后 继 续 0 . gMA 2 滴
反 应 2h 冷 却后 , 。 过滤 去残 渣 。
1 3 表征 与测 试 .
在保 持 微乳 液特 性 的前 提 下 , 适 的乳 化 剂 可 大 幅提 合 高其 固含 量 。 择 何 种类 型 的乳 化剂 , 制 备 高 固含 选 是
量微乳 液 的关键 。
( )动态 光散 射: 1 将微 乳 液用 二 次蒸馏 水 稀释后 ,
采用美 国 Bokae r hvn公司的 B一0 S o I2 0 M广角光散射仪
进 行 测试 , B 一0 0 T数据 自动 分析 系 统 软件 计算 用 I90 A
乳 胶粒 粒 径及 其 分 布 。 京 大学 H 、 e 光光 源 , 北 eN激 波 长 6 28 1, 射 角 9 。 测量 温 度 2  ̄ 3.B I散 T 0, 0C; ( 2) 透 射 电镜 ( E ) 析 :将 乳 液 用 去 离子 水 SM 分
摘 要 :考察 了4 种不同类型乳化剂及其复配使 用对丙烯酸酯三元微乳液聚合的影响, 结果表明:
反 应 型乳化 剂 T 一 2 阴 离子 乳化 剂 S S 配 为制备 聚 丙烯酸 酯微 乳 液 的较 佳 乳化 体 系。 化剂 用 量 S0 与 D 复 乳
由1 %增加 到 4 乳胶 粒径 由2 8n %, 0 m降至 2 m; 乳 液黏度 随之升 高 , 聚 率降低 。乳化 剂 用量过 低 , 6n 微 凝 则微乳 液稳 定性 降低 , 变为 水凝胶 时 间缩 短 。 转
仪( 美国 Bok e 公司 ) r fl oi d 进行测定 , 保证转力矩 > 0 1%
的情 况 下读 取显 示屏 上 的黏 度值 。
[ 作者简介 】 张臣 , 士 , 师 , 博 讲 研究方 向 :聚合 物的制备 、 构与 l能 。 结 生
本 文 采用 氧 化 还原 引 发体Leabharlann 系 , 以种 子微 乳 液 聚合
法, 考察 了 阴离子 、 阳离 子 、 离子 和反 应 型 4 不 同 非 种
类 型 的乳化 剂及 其 复配对 聚丙烯 酸 酯微 乳液 聚合 的影 响, 对乳 胶粒径 、 度 、 电解 质稳 定 f 黏 耐 生等进行 了研究 。
长 5 0n 8 m下 用 7 1 分 光 光 度 计 ( 海 分 析 仪 器 厂 2型 上
甲基 丙 烯 酸 甲酯 ( MMA) 丙 烯 酸 丁 酯 ( A) 、 B 、甲
基 丙 烯 酸 ( A) 均 为 化 学 纯 , 用 前 减 压 蒸 馏 以 MA , 使
制造 ) 行 测 定 , 蒸 馏 水 透 光 率 为 10 作 为 测 试 进 以 0% 参 比;
槽 , 用 L 子 ( 码 ¥ 1 以 D 一 +型旋 转 黏度 选 V 1转 代 6) V 1
三 甲基 溴 化 铵 ( T B) D A ;过 硫 酸 钾 ( P 、 酸 氢 钠 K S) 碳 ( a O )均 为分 析纯 。 N HC 3,
[ 收稿 日期 ] 0 0 0 — 2 2 1 — 1 1
关键 词 :乳 化剂 ;聚 丙烯 酸 酯 ;微 乳 液 中图分 类号 :O 6 1 3 文献 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0 — 6 6 2 1 0 — 0 9 0 0 9 1 9 ( 0 0)4 0 0 - 3
So e 等 人 首 先 开 展 了微 乳液 的 聚合 研 究 , 辟 t fr f 开 了一个 崭新 的研 究 领 域 。 过微 乳 液 聚合 不 仅 可 以制 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