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计算方法
新个人所得税计算

新个人所得税计算在我国,个人所得税是指纳税人以各种形式取得的居民个人所得为税收对象,税收比例是根据不同收入额确定的。
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与旧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相较有了一些调整,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新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首先,根据新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分为三类:1.累计纳税额不超过36,000元的,按照原适用的7个级别计税;2.累计纳税额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按照行政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纳税额;3.累计纳税额超过144,000元的,按照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加20%的比例继续计算纳税额。
接着,我们来具体说明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具体步骤。
步骤一: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是基于应纳税所得额来进行的。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公式如下: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额-个税起征点-专项扣除-其他扣除。
累计收入额指的是居民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取得的各类应税收入总额。
个税起征点是指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个人的累计收入额未达到的免征额。
从2024年起,中国的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
专项扣除是指国家根据特定情况设定并向纳税人提供的各项扣除,如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
其他扣除是指符合税法规定可以扣除的费用。
步骤二: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纳税级数。
根据新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共有7个级数,分别是3%、10%、20%、25%、30%、35%、45%。
各个级数的应纳税额和速算扣除数见税法规定。
步骤三: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步骤四:计算累计纳税额。
累计纳税额=累计纳税额上阶段应纳税额+本阶段应纳税额。
步骤五:计算减免税额。
减免税额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如低收入者、重大疾病患者等可以享受相应的减免税。
步骤六:计算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额=累计纳税额-累计减免税额。
以上就是新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为了更好地理解,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
假设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的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0元,专项扣除为10,000元,其他扣除为5,000元;根据步骤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为60,000-5,000-10,000=45,000元。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介绍

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介绍个人所得税=(工资-三险一金-个税起征点)x税率-速算扣除数其中小括号里的“工资-三险一金-个税起征点”通常被称为“应纳税所得额”或“应纳税额”工资:即初始收入(合同上所写的收入)起征点:自2011年起,起征点由2000元上调至3500元税率:由3%上涨到45%,有7个等级,分别与7个不同区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对应速算扣除数:由0上涨到13505,也有7个等级,与不同税率相对应:注:①表中所列含税级距、不含税级距,均为按照税法规定减除有关费用后的所得额。
②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举例说明:假设月工资为6000元,工作地点是广州(养老保险8%、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1%、住房公积金8%),那么“应纳税额”=6000-6000x(8%+2%+1%+8%)-3500=1360元。
查上表可知,与1360元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为3%和0,因此个税=1360x3%-0=40.8元。
也就是说,在广州月工资6000元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40.8元。
虽然最后实际到手只有4000多元,但至少知道了,“少了的钱”几乎都用来缴纳五险一金了,只有极少一部分用来缴纳个税而已。
个人所得税分为境内所得和境外所得。
主要包括以下11项内容:1、工资、薪金所得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四个方面:(二)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三)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既个人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工资个税计算方法有哪些,起征点是多少

一、工资个税计算方法有哪些,起征点是多少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五千元。
1、累计预扣预缴的计算公式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2、年度终了时,汇算清缴时,工资薪金并入综合所得,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综合所得收入额-全年专项附加扣除-全年专项扣除-基本减除费用-全年其他扣除)*对应税率-对应速算扣除数二、什么是工资在税法上,工资一般被称作“工资薪金”,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简单来说,就是因任职受雇获得的劳动报酬,都属于工资薪金。
三、征税对象的确认1. 不征税补贴(1)独生子女补贴;(2)托儿补助费;(3)差旅费津贴、误餐补助。
说明:误餐补助是指个人因公在城区、郊区工作,不能在工作单位或返回就餐,确实需要在外就餐的,根据实际误餐顿数,按规定的标准领取的误餐费。
一些单位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应当并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2. 特殊情形下征税对象的确认(1)出租汽车经营单位对驾驶员采取单车承包、承租的,驾驶员的客运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征税。
(2)公司职工取得的用于购买企业国有股权的劳动分红,按工资、薪金所得征税。
(3)退休人员再任职取得的收入,减除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标准后,按工资、薪金所得征税。
(4)对商品营销活动中,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的雇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旅游活动,通过免收差旅费、旅游费对个人实行的营销业绩奖励(包括实物、有价证券等),应将所发生的费用金额按下列方式处理:针对雇员,并入当期工资、薪金,按“工资、薪金”所得征税;。
个税计算方案

个税计算方案第一篇:个税计算方案个人所得税计算一、个税计算方法应交个人所得税=(工资4500元-个人交四险一金金额-个人所得税扣除额3500元)*税率%-速算扣除数。
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如下:1,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2,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
速算扣除数105元;3,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
速算扣除数555元;4,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1005元;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2755元;6,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
速算扣除数5505元;7,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的部分,税率为45%。
速算扣除数13505元。
(注:本表所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依照本法的规定,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叁仟元伍佰元后的余额或者减除附加减除费用后的余额。
)二、五险一金计算缴费基数与计算企业比例个人比例养老20%8%失业1%0.2%工伤0.3%0生育0.8%0基本医疗10%2%+3公积金12%12%缴费基数要看你的税前工资和当地平均工资想比较,如果你的工资大于当地平均工资的60%,而且小于当地平均工资的300%,那么基数就是你的税前工资,如果不是,最低按照当地平均工资的60%计算基数,最高是300%。
三、2010年东营社会保险交纳基数东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自2010年4月1日起,东营市缴费单位在申报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和生育保险缴费基数时,需按照2009年度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9688元进行调整,最高缴费基数按7422元/月的标准确定,最低按1485元/月的标准确定。
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纳2010年养老保险时,经本人同意,最低缴费基数可仍按2009年度最低缴费基数1320元/月的标准确定。
个税的计算标准是怎样的

一、个税的计算标准是怎样的1、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个税免征额是50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50003、扣除标准个税按50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4、举例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7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7000—个人所缴纳的社会保险金额数—5000)×3%—0=个人应缴纳所得税金额数。
个税的计算标准是怎样的二、个人所得税纳税范围1、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四个方面:(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事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的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二)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三)其他个人从事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既个人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
(四)上述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取得的生产、经营有关的各项应税所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是指个人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包括个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4、劳务报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象、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济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金”-扣除数)×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扣除标准:个税按3500元/月的起征标准算
用)
个税免征额3500元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
数
【税率资讯数
1 不超过1,500元
不超过1455元的 3 0
2 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
超过1455元至4155元 的部分
10
105
3 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
如果某人的工资收入为5000元,他应纳个人所得税为:(5000—
3500)×3%—0=45(元)。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一
[2]2011年9月1日起调整后,也就是2012年现在实行的7级超额累进个
人所得税税率表
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适用税率- 速算扣除数
扣除标准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执行)(工资、薪金所得适
35
5,505
7 超过80,000元的部分
超过57505元的部分 45 13,505
超过4155元至7755元 的部分
20
555
4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
超过7755元至27255元 的部分
25
1,005
5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超过27255元至41255 元的部分
怎么计算缴纳的个人所得税

怎么计算缴纳的个⼈所得税
个⼈所得税与我们每个⼈息息相关,作为中国的合法公民,纳税是我们每个⼈的责任和义务。
监督举报偷税漏税⾏为也是我们每个⼈的责任。
个税法修改后,我们每个⼈所要缴纳的税费也产⽣了⼀些变化。
今天,店铺⼩编就带⼤家了解⼀下怎么计算需要缴纳的个⼈所得税。
⼀、怎么计算缴纳的个⼈所得税
起征点确定为每⽉5000元。
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的综合所得,以每⼀纳税年度的收⼊额减除费⽤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全⽉应纳税所得额=(应发⼯资-四⾦)-5000
实发⼯资=应发⼯资-四⾦-缴税
⼆、个⼈所得税计算⽅式
1.应缴纳所得额=税前⼯资收⼊⾦额-五险⼀⾦(个⼈缴纳部分)-费⽤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乘以税率-速算扣除数
根据以上详细内容,我们已经了解了关于我们个⼈需要缴纳的个⼈所得税该如何计算。
个⼈所得税牵涉到我们每个⼈的利益,相信⼯作多年的都⾮常清楚,但是很多刚毕业的学⽣对于这⽅⾯还不是很清楚。
希望⼩编的总结对您有所帮助。
更多内容,请关注店铺。
工资个税计算公式

工资个税计算公式工资个税是指缴纳给政府的收入税,是按照政府税收法规规定的税收方式来缴纳的。
个税的计算方法是按照政府的定义和规定,根据个人的收入情况来计算。
按照中国法规,个人应按照不同新税收税制来缴纳个人所得税。
根据2019年10月执行的新个税法,在本年度内,职工从事工资性收入,其个人所得税税率按现行税率表中确定。
个税计算公式是:纳税所得额=总收入-个税起征点-适用减除额个税金额=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速算扣除数:根据职工的收入范围分为一般纳税人和低收入者,一般纳税人的速算扣除数是0,而低收入者的速算扣除数是1500元、3000元或4500元,具体数值取决于低收入者的纳税范围。
个税起征点指每月工资扣除劳务费后的月应纳税所得额,低于该起征点的,则无需交税。
个税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如下表:|税所得额 |用税率 |算扣除数 || --------------- | --------------- | ------------ | | 不超过1500元 | 3% | 0 ||过1500元至4500元 | 10% | 105 | |过4500元至9000元 | 20% | 555 ||过9000元至35000元 | 25% | 1005 | |过35000元至55000元 | 30% | 2755 ||过55000元至80000元 | 35% | 5505 ||过80000元 | 45% | 13505 | 个人所得税的缴纳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完成。
一种是职工个人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上自行办理,另一种是由职工的缴纳单位委托专业服务机构代收代缴。
关于个税计算公式一定要牢记,确保正确缴纳,正确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个人财务规划有重要意义。
从上述可以看出,职工应当根据自身收入情况,按照相应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应纳税额,确保缴纳的税费是准确的。
其次,职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查看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表,避免漏缴税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一、计算公式及税率表
1、计算公式
应纳个人所得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个人负担部分﹘费用扣除数;
2011年 9月1日起调整后的7级超额累进税率:费用扣除数(即起征点)为3500元。
2、个税税率表
3、举例
(1)小李当月工资收入5000元,五险一金个人负担部分500元。
则应纳税所得额=5000-500-3500=1000,对应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为0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1000×3%=30元
(2)小李当月工资收入7000元,五险一金个人负担部分500元。
则应纳税所得额=7000-500-3500=3000,对应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为105元。
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10%-105=195元
二、年终奖金的计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
v1.0 可编辑可修改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5]9号)的规定,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有两种情况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1、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以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例:小李1月份工资收入6000元,五险一金500元,年终奖100000元。
因为当月工资收入6000-500=5500大于费用扣除数3500,且年终奖120000÷12=10000,对应的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为1005元,则:
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120000×25%-1005=28995元
2、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3500元的,用全年一次性奖金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对照税率表确定适用税率和对应的速算扣除数,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计算公式: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税额=(个人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举例:小李1月份工资收入3800元,五险一金500元,年终奖80000元。
因为当月工资收入3800-500=3300小于费用扣除数3500,差额为200,且(80000-200)÷12=6650,对应的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为555元,则:
年终奖应纳个人所得税=(80000-200)×20%-555=15405元
三、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对每一个纳税人只允许按上述方法计算一次全年一次性奖金。
员工取得的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他名目的奖金,如半年奖、季度奖、加班奖、现金奖、考勤奖等,一律与当月工资、薪金收入合并缴纳个人所得
王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