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面包发霉了

合集下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食物5面包发霉了课件1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食物5面包发霉了课件1
均衡膳食宝塔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矿物质 维生素
人体能量的主要 来源 给我们提供能量
构成人体肌肉、 内脏、头发、指 甲和血液的主要 成分 支持我们的生长 发育

有调节身体机能
的作用
让我们保持健康
知识回顾
生吃食物和熟吃食物的优势与不足
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 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 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 损失。
课外拓展
小马想研究光会不会影响霉菌的生长,但他不 知道该不怎么做这个实验,请你设计实验?
准备两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 放一些霉菌。两块面包都滴10滴水,第1块 面包放入透明塑料袋中,第2块面包放入黑 色塑料袋中,包扎紧后放到阳台上。
相同的条件:常温、潮湿
改变的条件:有光和无光
实验预测:有光处的面包霉菌生长得快。
让工人阶层的恶性竞争、工资水平无限下降;才能让贪婪的资本节约更多成 本,获得更多利润。
穷人的一次失败,为了还债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为还债一辈子送外卖。 你将不再会有精力去思考和投机。穷人的失败可能断送了他所有暴富的机遇和时 间,让不确定的人生瞬间确定下来,让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可能性逐渐缩小。这 是赤裸裸的现实。
所以:当年香港楼市崩盘、日本楼市崩盘、美国楼市危机,全民的财富真的蒸发了吗?蒸发了!因 为全社会的财富都不见了,消失了。但如果说实话:财富蒸发只是谎言!真相是:财富被掠夺了! 财富从大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少数人手中的过程,就是被掠夺的过程。
你要意识到:经济发展的本质,就是一个泡沫慢慢崩溃,然后一个新的泡沫不断兴起的过程。泡沫 无法避免,除非不发展。各行各业都一样,任何可以用钱衡量的东西都一样,只不过周期不同。所 有的一切都仿佛诈骗,又仿佛梦境,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死循环。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面包发霉了》食物说课教学课件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面包发霉了》食物说课教学课件
改变的条件: 干燥和湿润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2、准备两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 放一些霉菌),都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 料袋内,用线扎紧袋口放在桌上让第一块面包 放进冷藏室,将第二块面包放在温暖的室温中。
改变的条件: 潮湿、高温
第1~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第一块面包
(干燥常温) 没有变化 有点硬
更硬了
越发硬了
与第六天 一样
第二块面包
(潮湿常温) 没有变化 有点白
更白了
开始有点 面积有点
黑了

第三块面包
(潮湿低温)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没有变化
第四块面包 (潮湿高温)
没有变化
有些粉红 色的斑点
斑点变成 棕褐色了
面积扩大 面积更大

了,有毛
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
思考
• 随着人类开采矿物的活动,全球的矿 物资源流失情况严重。而地球的资源 有限,过度采矿会使地球资源竭尽, 挖採也容易造成泥石松滑引发泥石流 造成山崩,不但破坏自然景观,更危 害人民的生命安全。面对日益减少的 矿物资源,我们该如何做?
新知讲解 1、放大镜下的霉菌
新知讲解 2、显微镜下的霉菌
孢子囊
菌丝
知识拓展
新知讲解 二、面包发霉的条件
学生讨论: 1、面包上怎样会长霉菌? 2、面包发霉与那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水、温度……有关
新知讲解 实验: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1、准备两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 放一些霉菌),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 块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内,用 线扎紧袋口放在桌上。
姿多彩,它们的勘察、开采、提炼、加工、使用更是一个 大产业。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面包发霉了》公开课 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面包发霉了》公开课 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面包发霉了》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包发霉了》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面包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为线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事物也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在科学探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面包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面包发霉的原因和过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面包发霉的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2.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验证面包发霉的原因。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面包、盘子、水、显微镜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块面包,盘子,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块新鲜的面包,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面包为什么会发霉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面包发霉的现象,引导学生观察面包上的霉菌,并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到面包上的霉菌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面包放在盘子里,用水湿润面包,观察面包发霉的过程。

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面包发霉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食物会发霉?发霉的食物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年级科学面包发霉了

四年级科学面包发霉了

●在第三块面包和第四块面包上都滴10滴 水,也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并扎紧袋 口。然后,把第三块面包放进冰箱,第四 块面包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
讨论
面包等食物放久了有的要长霉菌,霉菌生长 需要湿润、温暖的环境,也需要获取营养。
想一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除了面包以外,还有哪些 食物在存放过程中会变质?
观察发霉的面包
●直接观察
原来面包上长了许多霉菌。
(2)、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
孢 子 囊
霉菌
我们还在什么物品上看到过霉菌?
菌丝
(3)、哪一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实验:(四块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 上放一些霉菌)
●使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面包上滴 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里,用线扎紧袋 口后放在桌上。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面包发霉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面包发霉了
化(。√ )2. 食物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
人(体×有)害3.的已物经质发。霉的食物,扔掉可惜,洗一
洗就可以吃了。
(√ )4. 我们把第1块面包放在干燥、常温
的地方,把第2块面包放在潮湿、常温的地
方,是为了研究水分对霉菌生长速度的影响。
第十四页,共十五页。
想研究光(Guang)会不会影响霉菌的生长,该怎 样设计实验?
第十一页,共十五页。
课堂小结:
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Liao)一种 生物——( 霉菌),与其他生物一样,它 的生长需要获取( 营)养和适宜的 ( 生长环境 )。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 霉菌)含有对人
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 不能食用的。
第十二页,共环境上(Shang)的霉
干燥
湿润
第七页,共十五页。
改变条件:水分
实(Shi)验2:哪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准备两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些 霉菌,都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内,用线扎 紧袋口放在桌上,让第一块面包放进冷藏室,将第 二块面包放在温暖的室温中。
寒冷
第八页,共十五页。
温暖
改变条件:温度
观察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Qing)况
序 环境
时间
号 条件 1天 2天 3天 4天 5天 6天
1 干燥 常温
2 潮湿 常温
3 潮湿 低温
4 潮湿 较高温
第九页,共十五页。
实验1中观察到的现象——
干燥环(Huan)
湿润环境

实验结论:霉菌在湿润环境生长得快。
第十页,共十五页。
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
低温 环 (Wen) 境
温暖环境

教科版科学四下3.5《面包发霉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3.5《面包发霉了》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下3.5《面包发霉了》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包发霉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及如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教科书通过提供具体的实验材料和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对于食品的保存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食品腐败的微观过程以及如何有效防止食品腐败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

2.学会如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食品腐败的原因,如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难点:理解食品腐败的微观过程,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实验。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面包,微生物观察箱,放大镜,实验记录表。

2.教学工具:显微镜,投影仪。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观察箱中的微生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食品会腐败?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食品腐败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食品腐败的微观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面包的发霉过程,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实验结果,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食品腐败的原因和如何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食品,记录其保质期,思考如何有效保存食品。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学情境分析:在《面包发霉了》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首先,我们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观察箱中的微生物,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食品会腐败?”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面包发霉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面包发霉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面包发霉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现面包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发霉。

这看似平常的现象,其实蕴含着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面包发霉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霉菌。

霉菌是一种真菌,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霉菌的个体非常小,我们用肉眼通常难以直接看到,只有在它们大量繁殖形成菌落时,才会呈现出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

那么,面包为什么会发霉呢?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个因素是温度。

霉菌在温暖的环境中更容易生长和繁殖。

一般来说,20 到 30 摄氏度是霉菌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

如果我们把面包放在这样的温度环境中,霉菌就会迅速地“安家落户”。

第二个因素是湿度。

潮湿的环境为霉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当面包暴露在空气中,吸收了过多的水分,霉菌就有了充足的“水源”来发展壮大。

第三个因素是面包本身的营养成分。

面包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营养物质,这些都是霉菌生长所需的“美食”。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个小实验来观察面包发霉的过程。

准备两块相同大小的新鲜面包,将其中一块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干燥、通风、温度适中的地方;另一块面包则直接暴露在潮湿、温暖且不太通风的环境中。

经过一两天,我们就会发现,暴露在不良环境中的面包表面开始出现一些小小的斑点,这些斑点就是霉菌的“先锋队”。

随着时间的推移,斑点会逐渐扩大,形成一片一片的霉菌菌落,颜色也会从最初的白色变成绿色、黑色等。

而被保鲜膜包好的那块面包,发霉的情况则要轻很多,或者可能根本没有发霉。

面包发霉的过程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一开始,霉菌可能只是在面包的表面生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逐渐向面包内部渗透。

这不仅会影响面包的外观和口感,还会产生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这些有害的物质可能会导致我们身体不适,比如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所以,一旦发现面包发霉,我们千万不能食用。

那么,如何防止面包发霉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要注意保存环境。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第5课面包发霉了教学资料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食物第5课面包发霉了教学资料教科版

第5课面包发霉了(一)背景和目标上节课与本节课都是在研究食物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有着很大的差异。

教师要始终把握一点,让学生将观察到的变化与健康生活建立起联系。

让学生能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联系地看待食物、食物的营养、食物的变化与我们的健康。

在观察面包发霉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希望学生不要被发霉变质的食物带来的不良感受所干扰。

要让他们在观察霉菌的过程中,为发现一条条菌丝和一个个抱子囊而兴奋,为发现了面包发霉的条件而兴奋。

如果这样的发现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就让他们对发霉的面包作更深人的研究。

科学概念面包的变质发霉是霉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霉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对霉菌的培养可以进行霉菌生活条件的研究活动。

过程与方法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设计实验研究霉菌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坚持记录霉菌的生长情况,分析、整理自己记录的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霉菌的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在对霉菌生长的实验活动中,锻炼长周期实验观察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准备为每组学生准备:发霉的面包(装在密封好的口袋中),干面包四小块、滴管、水、塑料袋、实验记录单(参见教科书第53页)。

(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观察发霉的面包这是一个观察活动,是引领学生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观察食物。

或许有些学生在吃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吃剩的食物在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上会出现一些霉点,或许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发现过这种现象。

这里,需要教师提供给学生们一些发霉的食物,如发霉的面包、发霉的米饭、发霉的饼干等,供他们观察和思考。

“食物上怎么会有黑点?这些黑点是什么?”学生们在观察这些小黑点时,发现原来是食物上长了许多霉菌。

学生们这时想知道,食物上怎么会长出霉菌来呢?霉菌是什么样的?长了霉菌的食物还能吃吗……当学生们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观察活动也就开始了。

怎样才能看清楚面包上的霉菌呢?教科书为学生们提供了观察的方法。

图中两个孩子手拿放大镜在观察发霉的面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研究光会不会影响霉菌的生长,该怎 样设计实验?
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阳光 在两块烘干的面包中各滴加10滴水,一
块放入透明塑料袋中,一块放入黑色塑料
袋中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
面包发霉了
发霉的南瓜、甜菜根、土豆、玉米棒
食物上的霉菌
观察霉菌
1. 用肉眼观察
2. 借助放大镜观察
观察霉菌 3. 显微镜下的霉菌
孢子囊
菌丝
讨论:面包发霉和哪些因素有关?
我觉得和温 度有关系!
和水分也 有关系吧?
实验1:哪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准备两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 一些霉菌,让第一块面包保持干燥,在第二块 面包上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内,用
线扎紧袋口放在桌上。
干燥
湿润
改变条件:水分
实验2:哪块面包上的霉菌生长得快
准备两块烘干的面包,用牙签在每块面包上放一 些霉菌,都滴10滴水,分别装在两个塑料袋内, 用线扎紧袋口放在桌上,让第一块面包放进冷藏
室,将第二块面包放在温暖的室温中。
寒冷 温暖
改变条件:温度
观察面包上霉菌的生长情况
序 号 1 环境 条件 时间 1天 2天 3天 4天 5天 6天
判断题: ( √ )1. 食物在保存的过程中也会发生 变化。 (√ )2. 食物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 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 已经发霉的食物,扔掉可惜, 洗一洗就可以吃了。 (√ )4. 我们把第1块面包放在干燥、常 温的地方,把第2块面包放在潮湿、常温 的地方,是为了研究水分对霉菌生长速度 的影响。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 霉菌 )含有对 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 是绝对不能食用的。
我们发现: 1.第1块面包(干燥常温)环境上的霉菌 比第2块面包(潮湿常温)环境上的霉菌 长得( 慢 ),说明霉菌的生长速度与 ( 水分多少 )有关。 2.第3块面包(潮湿低温)环境上的霉菌 比第4块面包(潮湿较高温)环境上的霉 菌长得( 慢 ),说明霉菌的生长速度 与( 温度高低 )有关。
干燥 常温 2 潮湿 常温 3 潮湿 低温 4 潮湿 较高温
实验1中观察到的现象——
干燥环境
湿润环境
实验结论:霉菌在湿润环境生长得快。
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
低温环境
温暖环境
实验结论:霉菌在温暖环境生长得快。
课堂小结: 面包发霉是因为在它的上面生长了一种 生物——( 霉菌 ),与其他生物一样, 它的生长需要获取( 营养 )和适宜的 ( 生长环境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