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是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的代表作,因“文明冲突论”享誉全球,这本书也被奉为政治学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必读书目。
这本书中涉及到很多政治事件和国外文化,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国际政治知识,断断续续地读完亨廷顿的这本《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很明显的一种感觉就是,观点很新颖,思维很独特,但不是完全可取。
他在书中提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他在书中做了很多论证论述,也涉及到很多政治问题、宗教问题和文化的差异等。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娓娓道来:文明乃民族国家生存之本。
该书一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世界的多文明现象,从历史到现如今的现象对比,说明了世界上多文明存在的普遍性;第二部分着重讲当今世界的文明力量的对比,阐述了西方文明的衰落和非西方文明的崛起(经济、人口的增长带来的文明的自信);第三部分介绍当今世界的文明秩序,冷战后随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的冲突逐渐形成的新的文明格局;第四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作者不厌其烦地罗列了当今世界发生的政治变动、军事活动和一些国家领导的更迭,最后更意味深长地道出了其中的根源:文明在起作用。
第五部分作者根据自己的见解,模拟了一段未来发生的事件,提出了自己对未来的一些看法。
总体上来说,我并不是全部同意作者的论点,但他的观点为我们开辟了一个很好的分析世界格局变化的新视野,非常具有参考价值。
现在全球化的趋势正促使文化间互相学习,不同文明和文化也在不断产生新的解释,这些为“文明的共存”提供了可预见的条件。
本书成于美国911事件前,但作者对国际政治布局的分析并不过时,对恐怖主义甚至做出了很准确的预言。
他详细指出了各个文化体和经济体的相互关系、内部问题,他不同意盲目的抱怨,而主张各文化间互相了解和沟通,从而为各自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读后感《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是一本引人深思的书籍,作者萨缪尔·P·亨廷顿在书中探讨了文明之间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对世界秩序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现实情况的分析,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认为文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是世界秩序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文明之间的巨大差异和冲突所带来的影响。
亨廷顿指出,不同文明之间的价值观、信仰和文化习俗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这种差异往往导致了冲突和对立。
例如,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们之间存在着宗教信仰、政治制度和社会价值观的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的冲突和摩擦。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文明之间的冲突问题更加突出和复杂。
亨廷顿认为,全球化并没有导致文明之间的融合和和谐,相反,它加剧了文明之间的对立和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文明之间的冲突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问题。
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共存”的理念,认为各个文明应该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避免冲突和对抗,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世界秩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我意识到,文明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无法改变这种差异,但我们可以通过相互尊重、包容和合作来化解冲突,实现共赢。
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一个稳定、和谐的世界秩序,实现全球的繁荣和发展。
总的来说,我认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是一本具有启发性和深度的书籍,它为我们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对立,思考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世界秩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共同努力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文明的冲突读后感

[标签:标题]篇一:《文明的冲突》读后感对地缘政治及当下中国的几点思考——《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的重建》读后感“现代全球的政治,应当基于全世界不同宗教与文明间的深刻冲突来理解。
”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国际政治理论家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的一席话,导出了西方政治理念的一种新变革,将政治的分歧归结为文明的冲突,并以此来审视整个变革时代的地缘政治、全球政治,新颖而深刻。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任何个人和国家都难以孤立存在,而《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的重建》可以为我们提供以西方思维看世界的一种视角,同时,也能重新去考察我们自己的文明进程,去服务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建设。
缪尔·亨廷顿在此书中,最值得称道,也是引起人们巨大反响的,正是太对于文明的态度,有人推崇,有人贬斥,可谓毁誉参半,但是,能够引起全世界的一种关注,这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突破,特别是在9·11事件爆发之后,由伊斯兰文明好西方文明的讨论一时间更是甚嚣尘上。
而时至今日,在某种程度上讲,部分恐怖主义势力打折民族的旗号,去行恐怖之恶,其出发点也是维护不同的文明,就如同前不久发生的3·1昆明火车站砍人事件,就暴露了其民族分裂的嘴脸,而其实质在某种意义上讲则是一种扭曲的文明的冲突,我们必须正视,而不仅仅是以武力去解决,更要看到事件背后的原因,从而加以正确疏导。
缪尔·亨廷顿对于文明的论述全面而深刻,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明冲突论”。
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其主要观点可以大致归纳如下:其一,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docx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对本书最核心观点的理解和对作者所提出的世界范式的看法初读此书,你常常能在其中感受到一种新奇感与熟悉感,作者在其中陈述的,他所提出的看待世界局势的范式-用文明作为基本单元拟化的世界发展模型,是有别于之前历史上任何一种看待国际关系与世界政治的基本模型的,而这种基本模型,对于我们的需求:清晰且明智地对世界作出思考,并有效地在其中进行行动,是十分必要的。
对比于文明冲突范式对世界局势在提炼度和吻合现实方面做得较为完美的平衡,之前其他一些政治学家或国际关系学家所提出的分析世界局势的范式都或多或少的有所失衡,对此,作者也在文中一一进行了分析,就我所看到的,其中某些分析和预测在对比后来的事实发展来说甚至可以被称为是荒谬和可笑的,而这些荒谬和可笑的观点,也不乏出自于某些拥有赫然声望与权势智慧的著名人物身上。
在脱离冷战的阴霾后,一些人物提出了所谓“一个世界”范式,认为冷战的结束意味着全球局势回归到和谐与和平的局面,自由民主制将会获得全面的胜利,然而后来发展的现实却把这一预言完全粉碎。
“发生了大量的种族冲突和种族清洗,法律和秩序陷入崩溃,出现了国家之间联盟和冲突的新模式,新共产主义和新法西斯主义开始复活,宗教原教旨注意得到了加强,俄国结束了同西方的“微笑外交”和“同意政策”,联合国和美国没有能力制止冲突地区的流血事件,一个正在兴起的中国的自我伸张。
”显然现实与期望背道而驰,由此也可以看出一个正确的符合现实的范式对世界局势的观察和预测的重要性。
迄今还仍然流行于大部分西方民众观点里的两个世界范式对比一个世界范式来说也并没有更多的指导意义,人们根据固有的观点,在意识里简单地划分世界为“我们”和“他们”,文明与野蛮,先进与落后,富裕与贫穷,发达与发展中,这种普遍的二分式划分方法随着时代的变革区分度也在逐渐下降。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人们简单的划分世界为西方与东方,或者西方与非西方,然而这种模式对于先进的世界局势研究来说已经失去了任何参考意义,西方在某种层面上是一个实体,然而,非西方国家除了它们都不是西方之外没有任何共同性。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在读书界引起一阵骚动。
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
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本书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
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参考价值。
他在书中讥讽了美国自1917年以来外交政策一以贯之的普世主义野心和论调。
他觉得一战时所谓建立“民主”的世界,二战时所谓建立“自由”的世界都是没希望的。
因为,西方人坚信的西方文化普世论存在着三个问题:其一,它是虚假的;其二,它是不道德的;其三,它是危险的。
之所以说西方文化普世论是虚假的,是因为其它文明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观念;之所以说它是不道德的,是因为“普世论的必然逻辑结果是帝国主义”;之所以说它是危险的,是因为它“可能导致文明际大战”。
亨廷顿认为,代替西方文化普世论的,应该是一种正在形成的力量,这种力量要求不同文明相互适应。
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他认为这种相互适应已然存在。
作者在引论中开宗明义的提出本书的中心论点:文明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
这一命题的五个推论构成了本书的五个部分。
他们觉得中国在许多方面威胁到他们的国家:第一,中国连年来不断在增加军事开支的预算,大力发展先进武器装备,这是一种军事上扩张,已经明显的打破了地区军事力量的平衡。
第二,中国近些年来经济上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一种掠夺资源性质的发展模式,是对世界上的资源进行掠夺性的开发,这必定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此外,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要是赶上了美国等发达国家消费水平,这显然是地球一种毁灭性的威胁。
总之,西方国家所宣扬的“中国威胁论”主要是从军事和经济方面强调得比较多,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士从文化方面说起的,但是这只是少数,并不成气候。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秩序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了这本书后,我感触颇深。
我从这本书中找到了我一直想要了解的东西---现如今世界政治究竟是怎样的。
冷战期间,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三方互相看不顺眼,却又无可奈何,相互周旋,也早就了冷战期间紧张的和平。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意味着两极格局的破灭,美国成为了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
无敌是多么寂寞,这或许就是美国在那时的真实写照。
没了对手,没了再能牵制的力量,美国在全世界到处挑事,抢夺资源的同时亦在炫耀武力,巩固其霸主地位。
风头一时无两。
但,冷战之后,许多国家崛起了,并在某些领域能和美国已争高下,世界正走向一超多强的多极化世界。
或许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是最强大的文明,然而,它的权力相对于其他文明正在下降,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
然而多极化虽然已成定局,但美国不喜欢这种情况。
老大当久了,谁还愿意好好和人说话,所以没过自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大肆部署军事力量,将世界上能够影响其霸主地位的国家全部封锁了个遍,就如老美利用日本,台湾,和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小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封锁。
同时挑唆小国不断对我国挑起纷争,试图探索我国的底线和力量。
如众所周知的萨德事件,南海仲裁,钓鱼岛等等。
当然,世界自冷战结束后,由原本的阵营博弈游戏,变为了,全球范围内国家之间的军事,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综合较量。
二战之后,大的国家之间大的战争几乎没有了,而局部的冲突却异常激烈。
源自不同信仰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
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也不断加剧。
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伊拉克的海湾战争,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到近期对利比亚的空袭及推翻卡扎菲政府,战火硝烟的背后,是对那片地区地下丰富的能源的垂涎和占有。
从文明的角度看,这些战争势必会加剧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之间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1、文章的简介和背景介绍“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是一本由院士、著名外交家费正清先生所著的重要文集,收录了费正清先生在1993年至2006年间的多篇文章,全面分析了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并就文明的冲突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
本书于200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共计657页。
费正清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和战略家,曾先后出任中国驻法国、美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的大使,是我国外交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
他所著的《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也因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成为了许多政治学、国际关系学界的研究经典之作。
2、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读完《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我深受启发和震撼。
费正清先生对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全面且深刻地剖析,他指出文明冲突已成为当代世界的最大挑战,主张国际社会应树立多元文明共存、和谐互鉴的理念,共同推动文明的进步和崛起。
在本书中,费正清先生特别强调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对于促进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文明冲突的根源并不在于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在于人们对不同文明的误解和偏见,以及对于文明之间冲突的过度想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起有助于不同文明之间对话与交流的平台,对于增加相互理解与和平繁荣至关重要。
此外,费正清先生还指出了全球化趋势给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全球化的发展已经缩小了地球上不同文明之间的距离,使得文化和价值观的交流比以往更加频繁和深入。
他呼吁各个国家在充分尊重和保护本国文化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到世界文明的互动和交流中,从而共同推进和平、繁荣的世界秩序。
3、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是一本极具启示性的书籍,不仅对于我国外交战略、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每个人的生活和思考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心得体会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1《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xx年出版的书,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彩。
本书从文明的融合,分化和冲突入手,重点分析了冷战之后的全球政治格局的演变和趋势。
而xx年至今20多年的一系列重大地缘政治事件,基本应验了书中的理论和预测。
看了这本书之后,读者可以对冷战至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南联盟战争、911事件、阿拉伯之春运动、乌克兰分裂、欧洲的移民危机和保守化,以及中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和伊斯兰国家等的关系和演变,有了一个独特视角和分析工具。
读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从较高的角度来看待不同宗教、语言、民族等之间的问题。
比较实用的地方,这本书对小朋友的教育方向,也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小朋友是读本地学校还是国际学校?中文和中华传统文化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英语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第二外语要不要选和选哪一门?(我读后的结论是学好中文英文两门足矣)以后留学路径应该如何规划?等等。
看过这本书,对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国际经济格局发展,也能多一些分析和理解,对做投资有帮助。
书的数据详实,逻辑清晰,语言简练,公平客观,说服力和可读性很强。
一个不算缺点的缺点,是作者作为西方人,立场还是主要从保护西方文明的角度出发,案例和史料也多是写西方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及东正教文明之间的冲突,对中国涉及的内容不多。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读后感2塞缪尔·亨廷顿,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主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感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亨廷顿的这本书,可是一直没有机会仔细的
阅读这本书。
这学期,有幸拜读了这本书,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是
已经获益匪浅。
塞缪尔·亨廷顿在中文版序言中讲到,他的文章之所以在世界上
引起了这么大的兴趣并刺激了这么多的讨论,以至于已被翻译成22
种不同的文字,并具有相应的影响是因为人们正在寻找并迫切的需
要一个关于世界政治的思维框架。
冷战期间,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
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
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这些集团之间的差别
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政治意识形态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
随着
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
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
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
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
作用,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而文化因素长期以来一直
为西方的国际关系学者所忽视。
在全世界,人们正在根据文化来重新界定自己的认同。
文明的
分析框图因此提供了一个全世界许多人们认为似乎可能和合意的论点,即: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的并存。
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
界上的主要权力,他们的领导国家或是核心国家—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将来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再加上
某个伊斯兰国家,将是世界舞台上的主要活动者。
在人类历史上,
全球政治首次成了多极和多文化的。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中国人对其文明的独特性和
成就感亦有非常清楚的意识。
中国学者因此十分自然的从文明的角
度来思考问题,并且把世界看作是一个具有各种不同文明的、而且
有时是相互竞争的文明的世界。
其实,在现在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世界上,任何国家之间的关
系都没有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那么至关重要。
如果中国经济在未
来的10年或20年中仍以现在的速度发展,那么中国将有能力重建
其在1842年以前在东亚的霸权地位。
另一方面,美国一贯反对由
另一个强国来主宰欧洲或东亚,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美国在
本世纪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次冷战。
因此,未来世界和平在相
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中国和美国的领导人协调两国各自利益的能力,以及避免紧张状态和对抗升级为更加强烈的冲突甚至暴力冲屯该,
而这些紧张状态和对抗将不可避免地存在。
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
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