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二课时

合集下载

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2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了解农村和城市的不同之处,掌握道德观念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尊重劳动、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和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1、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2、农村和城市的不同之处;3、道德观念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了解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2、如何让学生掌握道德观念的基本概念和作用;3、如何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图书或其他教学材料;2、教师准备分组调查的任务和指导书;3、教师准备学生实践活动的相关器材和物资。

学情背景: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道德观念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有限,需要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同时,他们对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认知也较为片面,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开拓视野和拓展知识面。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本,包括相关知识点和实践活动。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教材中也存在一些知识点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二单元第七课,主题是“我们的衣食之源”。

你们知道我们的衣食住行与什么有关系吗?学生:(预设回答)与农业有关系。

教师:对,非常好!我们的食物、衣服、居住环境和出行方式都与农业相关。

那么,我们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学生:(预设回答)从农业生产中得来。

教师:很好!我们的食物来自农业生产,而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

今天我们要探究一下农业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你们准备好了吗?【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新课,引导学生了解农业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 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2课时(教案)

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  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2课时(教案)

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了解农作物的种植过程,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2.道德修养: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体验农业的重要性,以及农业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3.责任意识:树立珍惜劳动产品,尊重自然、尊重农民的意识,养成不浪费食物,爱护身边的自然环境的生活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衣食住行与农业的关系,知道农业是我们衣食住行的主要来源,理解我们的生活与农业息息相关。

(重点)2.通过资料的收集,提高学生观察生活并进行初步分析的能力。

(难点)3.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社会调查,观察社会事物,获取社会信息。

感悟农业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知农敬农、重农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走进农业王国1.谈话众所周知,中国山河秀丽,地大物博。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王国去看一看!2.播放视频播放我国农业风光集锦。

3.提问游览了农业王国,你有怎样的感受?预设1:我觉得中国的乡村风光实在太美了,郁郁葱葱、一望无际的林海,尤其壮观。

预设2:我国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挂满枝头的水果,成群的牛羊,活蹦乱跳的鱼虾……产品丰富极了。

预设3:我从田野里忙碌的收割机和农民伯伯的笑容中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4.过渡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农业生产种类1.认识农业生产活动(1)提问:(出示农业生产图片)图中的这些人在做什么?他们的劳动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物品?预设1:他们在饲养牲畜,养殖海产品,种植培育树木,种植庄稼。

预设2:他们的劳动能为我们提供食物,如粮食、牛肉、牛奶、鱼虾,木材能加工制作成许多生活物品。

(2)提问:你还知道生活中的哪些农业生产活动?预设:种菜、养鸡、种稻谷、捕鱼、上山捡拾野生菌……补充:上山捡拾野生菌属于采集野生植物,在农业分类里是副业,这样的活动还有采集野生药材、野果野菜和柴草等。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2课时教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2课时教案

第三单元美好生活哪里来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作的贡献。

2.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他们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难点: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

教学准备:师制作课件,收集案例资料;学生课前查找关于农业方面的资料。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激趣引入。

1.出示图片(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在一起吃着各种大餐。

)2.学生观察:他们吃了些什么?3.学生思考:这些食物都是怎么来的?4.师:这些食物都是通过农业生产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农业。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种类多样,有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

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

农业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

揭示课时:美好生活的保证。

二、新知探究。

(一)查一查,说一说。

1.查一查,然后分小组议一议:①我国种植业遍布全国各地,有哪些?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吗?②什么是畜牧业?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来自畜牧业?③林业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什么吗?④我国的渔业分为哪几类?说一说我们餐桌上哪些食品来自渔业。

2.说一说:汇报交流情况。

(1)种植业包括各种农作物、林木、果树、药用和观赏等植物的栽培。

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绿肥作物、饲料作物、牧草、花卉等园艺作物。

在中国通常指粮、棉、油、糖、麻、丝、烟、茶、果、药、杂等作物的生产。

(2)畜牧业是利用畜禽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动物,或者鹿、麝、狐、貂、水獭、鹌鹑等野生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牧草和饲料等植物能转变为动物能,以取得肉、蛋、奶、羊毛、山羊绒、皮张、蚕丝和药材等畜产品的生产部门。

(3)林业不仅承担着国家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还肩负着提供多种林产品的重要作用。

(4)我国的渔业分为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两类。

渔业包括各种海鲜和海鲜加工品。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7我们的衣食之源》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7我们的衣食之源》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衣食的来源,培养学生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第二课时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衣食的来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粮食的来之不易认识不足,生活中存在浪费粮食的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增强珍惜粮食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源,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3.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劳动,亲身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的衣食是从哪里来的呢?引发学生对衣食来源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材料,让学生了解粮食的来源,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讨论:怎样才能珍惜粮食,做到不浪费呢?引导学生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珍惜粮食,我们还能为农民做些什么呢?激发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制定一个珍惜粮食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精品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精品教案

部编版4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我们的衣食之源》教学设计继承和发扬。

预设:吃的:米饭、蔬菜、牛奶、鸡蛋、鱼、肉、水果、食用油、酱油等。

穿的:衣服、裤子、袜子、鞋子等用的:毛巾、铅笔、书本、书桌、床、被子等种植业,不能离1.找一找,生活必需表中明陛是农民伯伯直接种出来的?2.是的,像农民从事种植僦、水果、粮食等农作物的行业就是农业的种植业。

我们先来看一张图(出示主要农作物分布图),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我国各地鞭种植业)是的,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种植业遍布全国各地是;felWΞ体。

3.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必需”表中,哪些物品的原料也是来自种植业呢?学生交流,教)硼机点掘联。

•吃的:米饭、蔬菜、水果、食用油、酱油、食糖、馒头、面条、豆浆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来做的吗?食用油用菜籽、玉米、大豆等来做的;酱油、豆浆用大豆来做的;食糖用廿蔗来做的;馒头面条用小麦做的。

它们都来自种植业。

•穿的用的:棉袜、棉裤、棉袄、棉毛衫等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来做的吗?是的,用棉花做的,所以它们也是来自种植业。

4.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吗?瞧,生活中这么多物品都来自种植业。

(出示图片)5.如果没有种植业,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预设:没有主食、蔬菜、水果,我们会饿肚子,缺少很多营养物质,没有温暖等。

6.是的,种植业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食物,给了我们温饱和营养,还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舒适。

让我们去看看同学们生活点滴吧。

(出示学生生活照片)原来我们的生活和种植业息息相关。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种植业。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7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第7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导语】我们的生命离不开“衣食住行”,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到“食”的重要性,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物的来源、保护粮食资源的必要性以及如何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教材分析】本单元重点关注人们衣食问题,突出食品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粮食资源的必要性。

该课时教材内部分四步走展开讲解,包括常见食物示意图、产生粮食的过程、保护粮食资源要点、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本课时以简单易懂的方式,深入浅出的向学生介绍衣食,使学生对衣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了解“衣食住行”的重要性;2. 能够分辨常见食物;3. 了解粮食产生的过程;4. 了解保护粮食资源的要点;5.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来感知和认识食物;2. 通过问题引导讨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3. 通过角色扮演、小游戏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情感态度1. 培养学生珍惜食物的情感;2. 培养学生尊重粮食资源的态度;3. 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衣食住行”的重要性;教学难点:保护粮食资源的要点。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学生“什么是食物?你们喜欢吃什么食物?”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热身(5分钟):老师带领学生看常见食物示意图,并让学生说出其中的食物名称。

3. 讲解(15分钟):(1)生产粮食的过程。

老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粮食的生产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从耕地、播种、收割到加工粮食的流程。

(2)保护粮食资源的要点。

老师向学生详细讲解保护粮食资源的必要性及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粮食资源的珍贵性,提高学生知识保护意识。

4. 实践(20分钟):(1)小游戏。

老师利用“蔬果大拼图”等游戏,让学生识别和分类常见蔬菜和水果,培养学生感知和认识食物的能力。

(2)角色扮演。

学生分成小组,模拟生产粮食的过程,加强学生对粮食生产过程的了解和认知。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课件(两课时)

统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我们的衣食之源课件(两课时)

二、美好生活的保证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 生产种类多样,有种植业、畜牧业、 林业和渔业等。农业生产与人们生活 联系密切。
问题:我国种植业遍布全国 各地,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 是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吗?
要求: 1.小组内共同发言交流 2.记录员记录整理 3.随机抽取代表上台发言
比如生活中常见的米类 、豆类、植物油、棉类的 衣服、小麦秸秆杯子……
要求: 1.小组共同选择一种农作物完成 2.派代表上台和全班同学分享你们的成果
玉米的种植过程
除草 播种 补漏 除草 收获 挖坑 盖土 施肥 施肥 玉米
西红柿的种植过程 整地做畦 育苗 查苗补苗 施肥补水 采收
每粒米都来之不易, 我们既要感谢大地对庄 稼的养育,也要感谢种 田人付出的辛勤劳动!
种田人在田间劳作真 辛苦啊,我们要尊重和 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不要浪费粮食。
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 四年级下
7 我们的衣食之源
第一课时 白白的大米哪里来
新知导入
问题:你知道米饭是怎么来的吗?
新知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 维艰。”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意思:对于一顿粥 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 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 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拓展提高
请你和父母选择一种适 合的农作物进行种植。期末 的时候和同学一起分享你们 家的劳动成果吧。
课堂练习
简答:“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
,恒念物力维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这句话告诫人们养成勤俭节约的美 德要从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做起,不要铺张 浪费。不要把日常微小的事物看轻了,从而 不知珍惜。
田间管理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第7课《我们的衣食之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以及农民的辛勤付出。

2.学生应当尊重农民,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活动一:寻找大米的由来老师:同学们,这是我国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你们猜一猜,那些小黑粒是什么?(出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种图片)学生:它们是稻谷。

老师:你为什么这么说?学生:我参观博物馆时看到过这幅图片。

老师:稻谷本来是金黄色的,而文物图片所示的小颗粒却是黑色的。

这是为什么?(出示成熟后的稻谷图片)学生:稻谷经过碳化后变成了黑色。

老师:这位同学的知识很丰富!你判断得对。

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那些小黑粒就是碳化的稻种。

这说明什么呢?学生:说明我国水稻种植的历史悠久。

学生:说明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

老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请你们推断一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食最有可能是什么?学生:最有可能是米饭。

老师:推断正确!看到香喷喷的米饭,你们脑海里会有哪些问题呢?学生:我们爱吃的大米是怎么来的?学生:水稻是谁种植的?学生:水稻是怎么种植的?老师:今天,我们一起了解水稻种植和生产的过程。

(出示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脱粒、碾米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顺序打乱。

)老师:请一名同学上台将这些图片排列顺序,帮助我们破解大米的身世之谜。

你这样排序的理由是什么?(回答略)老师:其他人又是怎么排序的?也说说你的理由。

(讨论略)老师:现在请大家看视频,再看看自己的排列顺序是否正确。

(播放水稻种植和生产过程的视频)老师:看了视频,请说一说大米是怎么来的。

学生:先要选择优良的种子,再把种子播到土里育秧,等秧苗长成后,农民再把它们移栽到水田里。

学生:为了让水稻健康成长,农民还要灌溉、除草、喷药、排水。

学生:农民还要给水稻施肥。

学生:水稻成熟后,农民要顶着烈日收割和脱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活动 读一读
谈感受 说一说
个性化增补
设 作 1.搜集了解有关农业方面的资料。 计 业 2.说说我们身边的一些浪费现象。
板 书
我们的衣食之源
设 计
农业:种植业,副业,牧业,渔业,林业
个性化设计: 个性化设计:
搜资 集料
教 学 后 记
查阅
教师用书
个性化增补:
供了什么吗?
④我国的渔业分为哪几类?说一说我们餐桌上哪些
食品来自渔业。
2.交流说一说:我国农业生产的种类及重要性。
小组交流
(二)连一连,说一说,学一学。
1.连一连
教材p57:把下面的物品与农业生产的相关行业用
线连起来。再说说这个行业生产哪些物品。
2.想一想:想一想来自如果没有种植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如果没有畜牧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多媒体
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个性化增补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活动二:美好生活的保证(一)查一查,说一说。
查一查
1.查一查:
说一说
①我国种植业遍布全国各地,有哪些?你知生活中
哪些物品是来自农业中的种植业吗?
②什么是畜牧业?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来白畜牧业?
③林业的作用是什么?你知道林业为人们的生活提
课时教案
课 题 7.我们的衣食之源 主备课人
授课人
第2课时
学 知识目标 了解农业生产者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习 目
能力目标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标 情感目标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及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如果没有林业渔业,我们的生活会一样?
教学环节设计及教师活动 3.读一读 知识窗:中国农民丰收节。自2018年起,我国将 每年秋分日定位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为农民设立的 节日,是一个与中华民族共同参与,庆祝丰收的节 日,体现了我国重视农业增长农民,感恩劳动的文化 传统。 4.看一看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农村,了 解那里的农业生产情况,以及农村发生了一些变化。 三、小结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尊重农民和他们的劳动 成果,养成节约粮食的习惯。 四、查资料 了解农业生产者包括哪些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