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及防制措施

合集下载

鸡包涵体肝炎的防治

鸡包涵体肝炎的防治

鸡包涵体肝炎的防治
鸡包涵体肝炎是以肝脏脂肪变性与灶性坏死及肝细胞内出现包涵体为特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呼吸道感染,出血性肠炎和产蛋量减少。

一、预防措施
从包涵体肝炎阳性种鸡群中培育的雏鸡,应与其他鸡隔离饲养。

注意搞好卫生,消除应激因素,如寒冷、过热、贼风以及断喙过度等。

本病的预防主要还是从加强饲养管理、控制诱因等方面来考虑。

碘制剂和次氯酸钠对腺病毒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可选用。

由于病毒类型很多,使用疫苗的效果并不很理想。

二、治疗方法
给鸡群喂抗生素并结合使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K,能使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治疗方法可用维生素C针剂(每支2毫升,含0.1毫克),维生素K,、维生素K4针剂(每支1毫升,含4毫克),庆大霉素(每支1毫升,含20毫克)各1支,对凉开水250毫升,让病鸡自由饮用,疗程1周,停药3天;改对凉开水500毫升,饮1周后停药。

对重症鸡可同时肌注庆大霉素2毫克,早晚各1次。

有包涵体肝炎可疑鸡蛋孵出的雏鸡,应在其可能暴发本病之前2~3天喂治疗药物,应连续喂4~5天。

在抗生素治疗结束后,可接
着再喂3~5天的微量元素铁、铜和钴的合剂,这样可以加速贫血的恢复。

鸡包涵体肝炎
描述:病鸡肝脏有大小不等的星状出血斑,肝脏颜色变浅
图片:1.jpg
描述:病鸡肝脏有大小不等的星状出血斑,肝脏颜色变浅不同角度观察图片:2.jpg
描述:病鸡骨髓颜色变黄,下为正常对照
图片:3.jpg
描述:病鸡腿部肌肉斑点状出血图片:4.jpg。

肉鸡的包涵体肝炎及防治措施

肉鸡的包涵体肝炎及防治措施

一般病程为10~14d,不满5周龄的雏鸡感染 时一般到8周龄时即可完全痊愈。病鸡产的
蛋孵出的雏鸡在出壳前已被感染,在这种 情况下,雏鸡的死亡率可高达40%。感染本 病的1日龄雏鸡呈现严重贫血症状。
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在肝肿大、苍白、质脆易碎,表 面和切面上有点状或斑状出血,并有胆汁 淤积的斑纹;肾脏常肿大,色泽苍白,皮 质出血;全身浆膜、皮下、肌肉等处也有 出血点;血液稀薄;法氏囊常萎缩变小。
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传染性法氏囊炎、弧菌性肝炎和 磺胺类药物引起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相区 别
根据鸡传染性法氏囊炎病鸡的肌肉出血和 法氏囊萎缩不难与本病区别开来
但包涵体肝炎具有肝脏肿大、褪色、出血 斑点等特征性病变,鸡传染性法氏囊炎则 没有。
是否有磺胺药物中毒可从用药史中查出, 与本病鉴别。另外磺胺药物中毒导致的肾 肿是花斑肾。
禽腺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
此病毒对脂溶剂如乙醚、氯仿、胰蛋白酶、 2%酚和50%乙醇都有抵抗力,可耐受 pH3~9,但0.1%的甲醛可灭活病毒。病毒 对热具有明显的抵抗力,部分毒株在60℃、 甚至70℃30分钟仍可生存。
流行病学
1.易感动物:只有鸡易感,尤其肉鸡多发。 2.发病日龄:多发生在3~7周龄的肉鸡(尤其是35日龄 以后),蛋鸡也偶有发生。 3.传染源:病鸡、带毒鸡。鸡感染后可成为终身带毒者, 并可间歇性排毒。 4.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如鼻呼出病毒)、消化道 (如粪便排出病毒)及眼结膜感染,也可通过种蛋传染给 下一代。
5. 感染本病的种母鸡,种蛋孵化率下降和雏鸡死亡率增 高,发生过传染性法氏囊病和传染性腺胃炎的鸡易发本病。
临床症状
本病的潜伏期较短,24~48小时。一般感染后3~ 4天突然出现死亡高峰,通常第五天停止,也有持 续2~3周的 。今年最常见的就是上午看着挺好, 下午发现不好时很快就会死亡。

白羽肉鸡包涵体肝炎的流行特点与防控

白羽肉鸡包涵体肝炎的流行特点与防控
种蛋 带毒 时间 大约为3 ~ 6周 。
择使 用法 氏囊 VP 2亚单 位油 苗 , 尽 量不 使用 中等偏
强 的活疫苗 。
父母代 种鸡 场 。 目前 无商 品化 的疫苗 , 部分 鸡 场有使 用 自家疫 苗 的做 法 或者 采 取 7 0 ~9 0 日龄人
工 感 染 的方 式 。 在 日 常 饲 养 过 程 中 , 遵 循 严 格 的 生
能分 离到 2 ~3 种 不 同血清 型 的病 毒 , 这 给 临床上使 用疫 苗防控 该病 带来 了较大 的难度 。因此控 制该病 的垂 直传播 和诱 因 比疫 苗接 种更 重要 。 腺 病毒 的致病 性 问题 。表面健 康 的家禽体 内也 可 以分 离到 不 同血清 型 的腺 病 毒 , 说 明腺 病 毒 I群 是 鸡 的一种 具有潜 在致 病性 的常在 病原 体 。其 在 临 床 上 的发病 大多有 没 有 抑 制性 疾 病 共 感染 , 明 显增 加 了该 病 的发病率 。因此控 制该病 时也 应要严 格控 制 其他 疾病 的感染 发病 。
讨。
从 了解 的情况 来 看 , 种 鸡 的 发病 周 龄 多 集 中在
3 O ~3 5周 龄 , 4 0周 龄 以 后 的 种 鸡 很 少 出 现 此 类 问
5 防治 措 施
商 品代鸡 场 。该 病 发病 后 无 特 效治 疗 措 施 , 可 在 饮水 中添加 电解 多维 和葡 萄糖 , 进 行保 肝处 理 , 适
性疾 病 。该 病是 有腺 病 毒 工群病 毒 引 起 , 目前 已 流
行于 世界各 国。
用清 洁剂清 洗后 , 再 使 用 消 毒剂 进 行 消 毒 。 由于腺 病 毒对 脂溶 剂如 乙 醚 、 氯仿 、 酚类 等 具 有抵 抗 力 , 可 选 择其 他类 的消 毒 剂 , 如 醛类 、 有 机 碘 类 等 消毒 剂 , 另外 空舍 时间不应 少 于一个 月 ; 使 用冻 干疫苗 时 , 尽 量选择 S P F鸡胚 生产 的活疫 苗 ; 因 为法 氏囊 活 疫苗 对 腺病 毒具 有协 同作用 , 因此 对法 氏囊 的免疫 , 可选

辩证施治白羽肉鸡传染性腺胃炎

辩证施治白羽肉鸡传染性腺胃炎

胺 发 病 机 制 中 的 因 素 之 一 ; 氧 菌 , 梭 状 芽 孢 杆 厌 如
菌 ,有 时 也 是 溃 疡 性 肠 炎 和 坏 死 性 肝 炎 的 继 发 感
染 因素 。
22 该 病 病 因 复 杂 , 原 可 能 是 垂 直 传 播 。 因 为 . 病
在 同 一 鸡 场 同 一 批 鸡 发 现 不 同 品种 的 鸡 只 一 批 发 生 , 以 怀 疑 是 种 鸡 垂 直 传 播 。不 能 发 生 水 平 传 播 所
收 稿 日期 : 0 0 1 — 0 21— 22
传 染 性 腺 胃炎 属 于 一 种 慢 性 、消 耗 性 的 病 毒 性 疾 病 。因带 有 垂 直 传 播 的 可 疑 性 , 最 早 的 可 在 故 7 日龄 左 右 发 病 。若 单 一 发 病 的话 则 死 亡 率 小 , 只
成 就 未 来

输 时 间长 、 水 等 , 此病 发生 的诱 因 。 脱 是 33 不 明 原 因 的 眼 炎 。 如 传 染 性 支 气 管 炎 、 染 . 传 性 喉气 管炎 、 种细 菌 、 生素 A缺乏或 通 风不 良 各 维 引起 的眼炎 , 会 导致 腺 胃炎 的发病 。 都 34 一 些 垂 直 传 播 的 病 原 很 可 能 是 该 病 发 生 的 .
上 皮下组 织水 肿 ,有 炎性细 胞浸 润 ,浅层心 肌 变

骨粉 等含 有高 水平 的 生物胺 ) 、缺乏 日粮 纤维 、 禁
食 、 水 等 都 易 发 生 此 病 ; 料 粗 纤 维 含 量 高 或 营 断 饲 养 缺 乏 如 维 生 素 A、 生 素 B、 白 等 以 及 霉 变 的 维 蛋
气 管炎 病 毒 、 肠 孤 病毒 、 呼 网状 病 毒 等 , 有 现 在 还

鸡包含体肝炎的防治

鸡包含体肝炎的防治

发病鸡精神沉郁、嗜睡
发病鸡精神沉郁、嗜睡
发病鸡肝脏肿大、出血、色变黄、质脆
发病鸡肝脏肿大、出血、色变黄、质脆
发病鸡股骨骨髓出血,呈桃红色或变白
发病鸡胸肌和腿肌苍白,有出血斑点
发病鸡肾脏肿大,有出血点
炎的防治
鸡包含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病鸡死亡突然增多,严重贫血,黄疸,肝 脏重大出血和坏死灶为特征,可见肝细胞核内有包涵体。该病又称贫血综合征。 一、流行特点: 1、本病主要感染鸡和鹌鹑、火鸡,多发于3~15周龄的鸡,其中以3~9周龄的鸡最常见,肉鸡多发。 2、在种鸡群或成年鸡群中往往不能察觉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隐性感染,种蛋孵化率低和雏鸡的 死亡率增高。 3、病鸡则显现典型的肝炎和贫血,本病可通过鸡蛋传递病毒,也可从粪便排出,因接触病鸡和污 染的鸡舍而传播,感染后如果继发大肠杆菌病或梭菌病,则死亡率会增高。 4、本病的发生往往与其他诱发条件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有关。以春夏两季发生较多。病愈鸡能获得 终身免疫。
二、临床诊断要点: 1、经自然感染的鸡潜伏期1~2天,初期不见任何症状死亡,2~3天后少数病鸡精神沉郁,嗜睡,肉 髯褪色,皮肤呈黄色,皮下有出血,偶尔有水样稀粪,3~5天达死亡高峰,死亡率达10%,持续 3~5天后,逐渐停止。 2、蛋鸡可出现产蛋下降。
三、剖检诊断要点: 1、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呈土黄色、质脆,表面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有时可见大小不等的坏 死灶。 2、一些病例可见到骨髓病变,股骨骨髓出血、呈桃红色,同时,胸肌和腿肌苍白并有出血斑点, 皮下组织、脂肪组织和肠浆膜、黏膜可见明显出血。 3、此外,还常见法氏囊萎缩,胸腺水肿,脾和肾脏肿大、出血。
四、防制: 1、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和特殊的药物,防制须采取综合防疫措施。因该病经蛋传播,引种时谨 防引进病鸡或带毒鸡。此外,本病也水平传播,故对病鸡应淘汰,经常用次氯酸钠进行环境消毒。 2、增强鸡体抗病能力,病鸡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也可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相应药物,如黄芪多糖、 氧氟沙星等,以防继发其他细菌性感染。 3、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和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可以增加本病毒的致病性,因此应加强这两种病的 免疫,或从环境中消除这些病毒。

肉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治

肉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治

遗传因素和易感鸡群
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的鸡对肉鸡包涵体肝炎的易感性存在差异,有些品 种的鸡更容易感染该病。
易感鸡群
肉鸡包涵体肝炎主要发生在10-18周龄的肉鸡中,其中以1416周龄的肉鸡最为易感。雏鸡和成龄产蛋鸡较少发生该病。
03
疾病诊断
临床诊断
观察鸡群整体状况
病鸡通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羽毛凌乱、排黄色或白色稀粪等症状。
注意肝脏病变
肝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质地脆弱,严重时甚至破裂出血。
病理学诊断
肝脏病理变化
肝脏肿大、质地脆弱,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斑,有时可见灰白色条纹。
其他器官变化
脾脏和肾脏可能肿大,心肌和骨骼肌可能变性。
实验室诊断
包涵体检测
通过显微镜观察肝脏、脾脏等器官的组 织切片,寻找特征性的核内包涵体。
肉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治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疾病概述 • 疾病病因 • 疾病诊断 • 疾病预防 • 疾病治疗
01
疾病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
肉鸡包涵体肝炎是一种由腺病毒 引起的传染病。
症状
病鸡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羽毛蓬乱、体重减轻、黄疸等 。
传播途径
传播方式
主要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传播媒介
增强鸡群免疫力
保持鸡群的健康状态是预防肉鸡 包涵体肝炎的关键。应定期检查 鸡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
理问题。
在鸡的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 和矿物质,可以增强鸡群的免疫
力,提高鸡群的抵抗力。
避免鸡群受到应激刺激,如转栏 、运输、环境变化等,这些因素 会导致鸡群的免疫力下降,增加
感染病毒的风险。
疫苗接种和药物治疗

白羽肉鸡的疾病防治与疫苗接种策略

白羽肉鸡的疾病防治与疫苗接种策略

白羽肉鸡的疾病防治与疫苗接种策略白羽肉鸡是目前肉鸡养殖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肉鸡品种,其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使得其成为了肉鸡养殖的主要选择。

然而,白羽肉鸡在养殖过程中也会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因此疾病防治对于保障养殖效益和鸡只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白羽肉鸡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以及疫苗接种的策略。

白羽肉鸡常见的疾病主要有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针对这些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进行预防和控制。

首先,对于呼吸道疾病,我们可以通过良好的饲养管理来预防。

保持鸡舍内的空气流通,及时清理粪便和废弃物,保持环境卫生。

此外,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拥挤和应激等因素也是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关键。

其次,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我们需要注意饲料的品质和饲喂管理。

合理配制饲料,避免过度或不足的添加药物和添加剂。

另外,定时定量喂食,避免鸡只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同时,保持饮水的清洁,定期更换饮水器内的水,防止因为污染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此外,免疫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疫苗接种来进行预防。

免疫疾病的病原体有很多,不同的疫苗对应不同的病原体。

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合理的接种时间是非常关键的。

在白羽肉鸡的养殖中,常见的疫苗有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禽痘疫苗等。

在接种疫苗时,要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接种,保证疫苗的有效接种。

除了以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定期的兽医巡回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兽医可以通过对鸡只的体温、粪便、死亡率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同时,养殖场的清洁和消毒也是保持鸡只健康的重要环节,定期对鸡舍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杀灭病原体和寄生虫,减少疾病的传播。

总之,白羽肉鸡的疾病防治与疫苗接种策略是保障鸡只健康和生产效益的关键。

合理的饲养管理、规范的疫苗接种、定期的兽医巡回检查以及鸡舍的清洁和消毒都是重要的措施。

同时,养殖户也应加强对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知识的学习,提高饲养水平,确保白羽肉鸡的健康和养殖效益。

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方法与防制措施

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方法与防制措施

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方法与防制措施作者:来庆梅丁爱君郭龙宗李玉燕来源:《家禽科学》2019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S858.311.33; ; ;文献标识码:C; ; ;文章编号:1673-1085(2019)3-0027-03鸡包涵体肝炎(IBH)又称贫血综合征,是由I亚群禽腺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突然死亡、严重贫血、黄疸以及肝脏肿胀出血、有坏死灶和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

1; 病原学包涵体肝炎(IBH)病毒属于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病毒颗粒直径为70~90nm,无囊膜,呈正20面体对称结构。

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32~1.37g/ml。

为双股DNA病毒。

病毒复制分两个阶段。

鸡腺病毒有12个血清型。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耐热,一般来说,该病毒在水溶液中56℃ 30min被灭活,而存在双价离子时热稳定性会降低,有的病毒株在60℃,甚至70℃下30min仍具有活力。

对脂溶剂,如乙醚和氯仿、脱氧胆碱酸钠、胰蛋白酶、2%酚和50%乙醇等具有抵抗力,同时耐受pH3~9,但在浓度1:1000的甲醛中可被灭活。

另外,病毒的增殖也可被DNA抑制剂IuDR和BuDR所抑制。

2; 发病机理和流行病学该病多发生于3~7周龄的肉鸡,早至7日龄、晚至20周龄也有发生。

蛋鸡多发于18周龄前。

3周龄以下的雏鸡和18周龄以上的成年鸡很少发病。

鸡包涵体肝炎可发生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

腺病毒可通过胚传播,用感染鸡的胚和子代雏鸡来制备细胞培养物时,可再激活腺病毒性。

病毒可存在于粪便、气管和鼻粘膜以及肾脏中。

因此病毒可在各种排泄物中传播,并且粪便中病毒滴度最高。

病毒也存在于精液中,预示着人工受精具有潜在的危险。

鸡感染1d 后就能分离到腺病毒,但正常情况下在3周后才会排毒。

肉鸡排毒的高峰是在感染后第4~6周,后备母鸡的排毒高峰是在感染后第5~9周,在产蛋高峰时,出现二次排毒期。

春、秋两季多发。

I亚群禽腺病毒是潜在性、条件性病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防制措施
5 . 1 本 病 发 病后 无 特 效治 疗 措施 ,可 在饮 水 中添 加 电 解 多 维 和 葡 萄糖 ,进 行 保 肝 处 理 ,适 量 投 服

些 抗生 素控 制细 菌感染 。
5 . 2 尽 量 从 无 该 病 污 染 的 种 鸡 场 引 进 鸡 苗 和 种 蛋 。每批 鸡舍 消毒 时应严 格 ,应尽可 能选 择醛 类和
2 0 1 3 年 第1 1 期

白羽肉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及防制措施
王 学领 ,刘 兰英
( 沙 湾县 畜牧兽 医工作站 ,新 疆 沙湾
8 3 2 1 0 0)
中图 分 类 号 :¥ 8 5 8 . 3 1 文 献 标 识 码 :B
会 突 然 死 亡 ,多 为 体 况 良好 的 鸡 只 。2~3 d 后,
蛋孵 化有 显 著 的相 关性 。 1 . 3 据调 查 ,该 病有 季 节 发病 的特 点 ,一 般 集 中 在 每年 的7~1 0 月。 1 . 4 种 鸡 发 病 后 ,种 蛋 带 毒 时 间 大 约 3—6 周 左 右 ,如商 品 代 肉鸡 发 现本 病 ,应 淘 汰 种鸡 8 周 内所 产 种蛋 ,禁 止孵 化 。
文章编号 :1 0 0 3 — 4 8 8 9 ( 2 0 1 3 ) 1 1 - 0 0 5 9 - 0 1
少 数鸡 精 神萎靡 、食 欲 不振 、嗜睡 ,有 的颜 面
苍 白 ,肉冠 褪 色 ,出现 黄 疸 、贫 血 症 状 ,不 久 死 亡 。 多数 无 症 状 的感 染 鸡 只体 重 较 轻 ,饲 料 利 用
病是 由腺病毒引起 ,广泛流行于我 区许多地 区。
据 笔 者 多 年 收 集 的典 型 病 例 来 看 ,该 病 具 有 以下
几 个特 点 :
质 脆 ,部 分病 鸡 表 现皮 下 脂 肪 黄 疸 、心 包 积 液 、
肾肿 大 出血 。
4 诊断要点
发 病 日龄 一 般 集 中在 6~8日龄 , 多 在 首 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后发病 ,病鸡拉黄色或硫磺 色稀粪 ,剖解肝脏发
黄 ,并 有 大 小 不 一 的 出血 点 或 出血斑 ,死 亡 规 律 呈 尖 峰 式 ,发 病 后 3~5 d 为死 亡 高 峰 ,6~8 d 基 本 发 病 停 止 ,一 般 鸡 群 来 源 于 同 一 种鸡 场 的 同一 批
鸡群。
1 . 2 具有垂直传播 的特点 ,与种鸡场的鸡苗 、种
排黄 色或硫磺 色稀便 ,容 易被误诊 为肠道疾病 ,
抗 生 素治疗 效果 不佳 。 2 . 2 感 染 本 病 的鸡 群 ,前期 无 明显症 状 ,个别 鸡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5 -1 6
该病在 临床上大多 与免疫抵制性疾病 ( 如 :白血 病 、传染性贫血 、禽 网状 内皮 ) 混合感染 ,故明
1 流行病学
1 . 1 病 程 多发 生在 6 1 2 日龄 ,具 有 发病 急 、死亡 速 度 快 、尖 式 死 亡 高 峰 的特 点 ,多 在 1 5~1 6 日龄 发 病 死 亡 停 止 。鸡 群死 亡 率 多 在 5 % 一1 5 %左 右 ,
个 别鸡 群 可达 3 0 %。
率低 。
肉鸡包 涵 体肝 炎 ( I B H)是 一种 白羽 肉鸡 的传
染性疾病 ,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以发病迅 速 、病程短 、死亡率高 ,批次发病特点明显为特
征 ,病 鸡 以贫 血 和 出血 性 黄 肝 病 为 主 要 病 变 ,该
3 剖解 变化
肝 脏 肿 大 ,呈 黄 色 ,有 大小 不 一 的 出血 斑 、
显 增加 了本 病 的感染 率 。
作 者简介 :王学领 ( 1 9 7 1 一 ), 男, 汉族, 大学本科, 高级兽 医
师, 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诊疗工作。
2 临床症状及解 剖变化
2 . 1 本 病 的 主要 特 征性 表现 为 突然 死 亡 和腹 泻 ,
有机碘等消毒剂。另外空舍时间不应少于1 个月。
6 诊 疗体 会
腺病毒I 群共有 1 2 个 血 清 型 ,各 血 清 型 都 可 引 起 包 涵 体 肝 炎 症 状 ,但 致 病 力 有 差 异 ,而 同一 鸡 群 还 有 可 能 分 离 N 2~3 种 不 同 的血 清 型病 毒 , 这 就 给 临床 上 防治 本 病 带 来 了较 大 的 困难 。此 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