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

点,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理性分析
1、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
一堂好课宏观的看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真实的 学习过程、科学的学习方式、高水平的教学艺术。
⑴ 真实的学习过程:首先,真实就是要体现学生从不
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失败 到成功的过程;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循循善诱、真诚帮助、 严格要求和规范训练的方法之中;体现在学生不同方法不 同过程的交流、不同思想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质疑、争论和
㈡ 试题与课程标准的联系 ㈢ 试题的新颖性
㈣ 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⑴ 难度的计算
题目的难度也就是题目的难易程度。难度通常用
答对(或通过)该题的人数比例来表示。
10、试卷质量分析
试卷的质量分析主要是对学生答题情况和总体成 绩的统计进行常规分析。常规分析有几个主要指标: 难度、区分度、红分率、分数段、及格率、试题分析、
学生容易答错和特殊问题的分析等,根据对试卷的分
析提出对今后教学工作的思考、建议等内容。
11、学生考试结果分析及教学反思
⑴ 试卷分析不是可有可无,不是走形式,而是完
整的考试环节的内在要求和必备内容。
⑵ 根据评卷中学生失分较多的题目和失分较少的 题目,分析其原因,分析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对该门课程教学及考核的建议。 ⑶ 教师通过试卷分析后要引起反思,在今后教学 中要注意从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指导,通过教研组开 展教研活动分析教学中要注意突破的重点和解决的难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
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较常见的有四种:
⑴ 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⑵ 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命题前请仔细阅读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编制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编制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制作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是命题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双向细目表可以使命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份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双向细目表是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较常见的有四种:(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是上一个表的改进,增加了题型。
(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该表可以体现题型数量、难易度、测验内容的分配问题。
优点是试题取样代表性高,试题难易程度也可以作适当控制,表中数据容易分配。
局限性是未能反映测验目标。
(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
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下面主要说明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学习水平)和题型分数的双向细目表。
即把要考查的知识内容与学习水平(能力)、试题的类型和分数呈现在一张表上,这样命题时,一目了然,便于操作。
该表是由一张概括程度比较高的知识内容和分类比较细的学习水平构成,在表中,纵、横两表头双向决定的每个点(交叉的格)为一个考察点,每个考察点要体现题型、题量、得分点三个参数。
这样对试卷结构、对考查的主要内容就具有了明确的指向性。
举例,假设每一个得分点的分数值定为2分,以100分为满分,则整个试卷可以有50个得分点。
再假定每个得分点考生平均能以一分钟时间答完题,并考虑考生复核、检查时间,那么这次测验时间可定为60分钟。
另外,由于实际上不同考查点的重要性与难度不同,在所占分数上它们应当占有不同的比例;由于不同题型的解答难度不同,通常按不同题型给出不同的权重。
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什么是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一、试卷编制的具体步骤1、进行总体构思,确定试卷的目标要求明确考试的目的(为什么考)和性质:是期前预备性(摸底、预测、分组)的,或者是期中形成性(诊断、激励)的,还是期末总结性(评定)的;根据考试目的确定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合格标准)。
2、拟订命题计划,设计多项细目表命题计划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编制试题的原则和要求,说明试题类型、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的要求;二是规定试卷中试题的分布,即具体考试内容中各部分试题的数量分布和所占比例。
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考试目的、性质与要求,设计好试卷多项细目表,这是试卷编制的依据。
3、选择题型,实施编制4、编选和审查试题,组编试卷5、检查、修改、试做、复核、调整、编制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二、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一)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
它使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确测验的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与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表格,反映测验内容、测验目标、题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二)什么是双向细目表所谓“双向细目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目前在“学习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种水平。
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细、明确地列出各项内容的量化指标,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案例1:高考文综Ⅱ卷政治试题双向细目表案例2:高三月考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马鞍山市二十二中学2010届高中教学质量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双向细目表(理科)高三数学第一次月考目的:检查前一阶段复习效果考试范围:第一次月考前已复习完成的内容,必修3和选修2-3中的概率和统计、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选修4-1极坐标和参数方程。
什么是双向细目表

什么是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一、试卷编制的具体步骤1、进行总体构思,确定试卷的目标要求明确考试的目的(为什么考)和性质:是期前预备性(摸底、预测、分组)的,或者是期中形成性(评定)的;根据考试目的确定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合格标准)。
2、拟订命题计划,设计多项细目表命题计划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编制试题的原则和要求,说明试题类型、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的要求体考试内容中各部分试题的数量分布和所占比例。
根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教材、考试目的、性质与要求,设计好试卷多项细目表,这是3、选择题型,实施编制4、编选和审查试题,组编试卷5、检查、修改、试做、复核、调整、编制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二、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一)为什么在编制试卷时需要制定双向细目表原因之一:命题双向细目表是设计试卷的蓝图。
它使题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计划性,使命题者明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原因之二: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命题双向细目表包括两个维度(双向)的型与难度之间的关系。
(二)什么是双向细目表所谓“双向细目表”,实际上就是教材内容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其中一维反映教学的内容,另一维水平”这一维,普遍采用布卢姆等人关于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即把学习结果或认知水平分为价”六种水平。
教材内容这一维则根据具体学科内容加以确定。
双向细目表是在命题中根据考试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的测试内容和目标的具体计划,并以图表形式详用以规范、指导编题和制卷。
案例1:高考文综Ⅱ卷政治试题双向细目表案例2:高三月考数学试题双向细目表马鞍山市二十二中学2010届高中教学质量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双向细目表(理科)高三数学第一次月考目的:检查前一阶段复习效果考试范围:第一次月考前已复习完成的内容,必修3和选修2-3中的概率和统计、排列组合、二程。
命题计划:按照2009年安徽省高考理科试卷的试题类型、试卷结构组配试卷;试卷中试题为第一建议:为了把握好试题方向,所命试题要以近两年的高考原题为参考依据,但是,为了考试公平,过四分之一,可以适当改编,或从各地模拟题中选择,还可以从教材中选择或改编题目。
学科命题双向细目表

■
■
4
4
26
对外开放
走出去的内容
Ⅱ
■
■42.627源自政府与公民民主决策
Ⅰ
■
■
4
3.4
28
政府
政府树立权威的途径
Ⅰ
■
■
4
3.4
29
国家
国家结构形式、民主集中制
Ⅰ
■
■
4
2.9
30
我国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Ⅱ
■
■
4
3.4
31
文化创新
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Ⅱ
■
■
4
2.6
32
文化创新、文化多样性
1.文化创新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Ⅱ
■
■
4
2.6
31
中国的外交政策
和平发展之路
Ⅱ
■
■
4
3
32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
Ⅱ
■
■
4
2.6
33
唯物辩证法
发展、系统优化
Ⅱ
■
■
4
2.6
34
文化与大众传媒的作用
文化对经济、个人的作用、大众传媒的功能
Ⅱ
■
■
4
3
35
中华民族精神
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与意义
Ⅱ
■
■
■
4
3.4
36
Ⅰ
■
■
20
13
商品价值论
价格与供求的关系
Ⅰ
■
■
4
3.4
25
社会保障
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
双向细目表是一种测试工具,用于制定和评估考试或测验的题目。
它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内容维度,另一个是能力层次维度。
在内容维度上,通常列出所有的知识点或主题。
在能力层次维度上,通常列出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等层次。
以下是一个试卷命题双向细目表的示例:
内容维度能力层次维度
:--: :--:
知识点A 理解
知识点B 应用
知识点C 分析
知识点D 综合
知识点E 评价
根据这个细目表,我们可以为每个知识点制定适当的题目,并确保题目涵盖了不同的能力层次。
例如,对于知识点A,我们可以出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知识点B,我们可以出一道简答题或计算题,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对于知识点C,我们可以出一道分析题,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于知识点D,我们可以出一道论述题或设计题,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知识点E,我们可以出一道评价题或论述题,考察学生的评价能力。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具体的细目表可能因考试类型、目的和内容而有所不同。
制作细目表时需要仔细考虑考试的目的、内容、难度和题型等因素,以确保细目表具有足够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考试是检查培养教学目标实现情况的重要手段。
当前,由于考试命题缺少一套规范化程序,命题的主观顺意性较大。
为式试卷更好的体现教学目标,应该加强编拟时间的计划性、科学性。
____年,中央教课所组织九省市专家、教授和教研人员为小学语文教材实验班编拟毕业试卷,命题前分析教学大纲具体教学要求,设计了一份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该表分纵向、横向两列,分别列出考试的知识内容和学生认知行为应达到的水平,既有知识要求,又有能力要求,是一次命题计划性、科学性的尝试。
一般而言,双向细目表包含三个要素:考察内容,如课程标准中规定某个单元知识;考察目标,如课程标准规定的某个知识点的认知要求;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的比例权重。
双向其目标前后经历了三次修正,考试命题结合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确立了7个纬度来考察,包括:测试内容、认知要求、范围、难度、题量、教学引导、价值取向。
这样,从认知要求的角度确保了命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其中的测试内容、认知要求对应于双向细目表中的考察内容和考察目标。
细目表一般在制定时包括两个纬度的表格,细目表也可以是多维的,一般用双向细目表。
较常见的有四种:(1)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关系的双向细目表(2)反映测验内容与测验目标、题型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3)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内容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4)反映题型与难度、测验目标之间关系的双向细目表难易度:A.较易 B.中等 C.较难 D.难度较大认知度:Ⅰ识记Ⅱ理解Ⅲ简单应用Ⅳ综合运用细目表的特点:在常态的教师命题情况下,测验设计细目表所包含的内容(如考察内容与考察目标、题型与题量、难度与价值取向、评分细则)与课程标准(如知识及认知要求、难度与课程的价值观、考察知识的题目数量之间的平衡)达成了深度匹配。
细目表提供了更为全面的程序:先确定明确测试的目的,进而明确试卷的总体难度,确定考察内容与考察目标,明确测试题目的难度,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或题型,考察每道题隐藏的价值取向,最后再确定测试时间和制定各个题目的评分细则。
小学二年级语文考试双向细目表

小学二年级语文考试双向细目表小学二年级语文考试双向细目表能级范围序号内容题型取材分值难度区分度A 记忆 1 看拼音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2 写词语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3 多音字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4 照样子识记课本 2 中等客观5 写词语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6 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字词识记课本 2 中等客观7 比一比应用课本 3 较易客观8 再组词识记课本 2 中等客观B 理解 1 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课本 2 较易客观2 查字典应用课本3 较易客观3 课外填空理解课外 2 中等客观4 按短文内容填空理解课本 3 中等客观5 理解积累词语理解课本 4 较易客观6 课外小知识理解课外 1 较易客观C 应用 1 写句子应用课本 2 中等客观2 按课文内容写话应用课本3 中等客观3 ___ 应用课本 3 中等客观4 写话应用课本 2 较易客观5 笔积应用课本 2 中等客观D 分析 1 无E 评价 1 看图写话综合课本 8 较难主观小学二年级语文考试双向细目表能级范围序号内容题型取材分值难度区分度A 记忆 1.看拼音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2.写词语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3.多音字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4.照样子识记课本 2 中等客观5.写词语识记课本 2 较易客观6.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字词识记课本 2 中等客观7.比一比应用课本 3 较易客观8.再组词识记课本 2 中等客观B 理解 1.按课文内容填空理解课本 2 较易客观2.查字典应用课本 3 较易客观3.课外填空理解课外 2 中等客观4.按短文内容填空理解课本 3 中等客观5.理解积累词语理解课本 4 较易客观6.课外小知识理解课外 1 较易客观C 应用 1.写句子应用课本 2 中等客观2.按课文内容写话应用课本 3 中等客观3.___ 应用课本 3 中等客观4.写话应用课本 2 较易客观5.笔积应用课本 2 中等客观D 分析无E 评价 1.看图写话综合课本 8 较难主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5
19
频率分布直方图
√
10
0.90
20
椭圆的标准方程
√
15
0.80
21
古典概型中的典型
√
10
0.70
22
回归直线方程
√
10
0.60
合计分值
150分
高二数学2012-2013(上)第二次月考命题双向细目表
题型
题号
考察知识要素
能力要求
分值
难度
识记
理解
掌握
灵活运用
选择题
1
简单随机抽样
√
5
0.95
2
系统抽样
√
5
0.95
3
分层抽样
√
5
0.90
4
用样本估计总体
√
5
0.80
5
茎叶图
√
5
0.95
6
平均数
√
5
0.95
7
频率分布直方图
√
5
0.80
8
回归直线方程
√
5
0.70
9
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
√
5
0.65
10
11
12
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椭圆简单逻辑用语5
0.65
0.65
填空题
13
茎叶图
√
5
0.70
14
频率频数
√
5
0.65
15
椭圆的标准方程求参数
√
5
0.70
16
命题的相互关系
√
5
0.75
解答题
17
且或非命题
√
10
0.80
18
古典概型基本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