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例临床分析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2例临床分析
衔 东 医药》 20 0 8年第 4期


9 ・
临床 医学 ・
口腔颌 面部多间隙感染 2 例 临床分析
姜 浩 强
口腔颌 面部 多间 隙感染 是 指 口腔 、颌周组 织 、 颜面及颈上部化脓性炎症 的总称 。我科 于 2 0 0 6年上
橡胶管从颞 部切 口直通 向下从 口内上颌节 处切 口抽 出 ,建立贯 通引流 。隔 日换药 ,抗炎对症 治疗 ,全 身给予 营养 支持疗法 和局部 电磁 波理疗 ,十 日后抽 出引流管 ,治愈疗效显著。
部 多间隙感染 ( 间隙 ,眶下间隙 ,颊间 隙 ,翼颌 颞 间隙和嚼肌 间隙) 该患者应 尽早找到 脓腔 ,采 取多 个 小切 口,彻底 分离脓腔 ,充分引流 ,必要 时采取 贯通式 引流 ,配合全身 营养 支持疗法 和局部理 疗方
能取得 良好疗效 。
黄色 血性脓 液 ,其 内分 离 出约 1 e 长鱼 刺一 根 , .m 0 双氧水 、生理 盐水交替 冲洗后置 引流条 。抗 炎对 症 治疗一 日后症状明显缓解 ,5日后治愈出院。 病例 2 ,女 7 ,半 个月前右 下后牙疼痛致 右 8岁 面部肿痛 ,因家境贫 困未 做 出任 何治疗 ,逐渐加 重 求 治 。查体见 :右面下部 红肿 明显 ,开 口受 限 ,开 口度约 2m,右下颌第 六 、七 磨牙颊 侧黏膜 明显 红 e 肿 。诊断为 :右面部颊 间隙感染 。遂 于门诊在右 下 颌 六 、七磨牙颊 沟附近切 开引流 ,内置 引流条 。二 天后复诊时局部肿 痛加剧 ,且范 围波及 右眶下及 右 颌下 、颏下 ,以 “ 右面部 多间隙感 染 ”收入 院 ,T :
间隙感染 。给予抗生素治疗 ,保持 口腔卫生 。次 日
晨 ,患者左颌 下区肿痛 且伴有 轻度 呼吸困难 ,遂于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0例临床治疗分析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0例临床治疗分析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80例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

方法: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

结果:两组首先均给予常规治疗,然后对照组采用开髓引流术,治疗组采用脓肿切开引流术。

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白细胞计数都有明显降低,同时两组对比也有明显差异(P<0.05)。

两组各有2例发生败血症,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两组并发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起病急,多为牙源性,脓肿切开引流术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特征脓肿切开引流术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是一种进展较快的面部常见疾病。

若耽误治疗时机,易引起脓肿,经血管神经扩散作用,导致败血症等较严重并发症,甚至造成死亡[1]。

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发热、张口受限、吞咽疼痛等,全身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等全身不适症状[2]。

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50例,进行总结分析。

资料与方法2008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40~86岁,平均70.45±3.45岁;于发病后5~15天入院,平均收治时间9.85±1.05天。

病因以牙源性感染为主48例,其次有腺源性感染16例、损伤性感染10例、血源性感染4例和医源性感染2例。

临床表现为颌面部或颈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吞咽困难、发热等。

合并高血压病20例、慢性支气管炎18例、冠心病12例、糖尿病9例。

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一般人口学资料对比类似(P>0.05)。

治疗方法:两组首先均给予足量抗生素静滴,以青霉素、头孢类为首选,同时给予全身支持疗法。

然后对照组采用开髓引流术,通过开髓、去髓术行减压引流。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治疗分析
扩散 , 少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进 患 者 早 日 减 促
康复 。
源性及其他原 因而发生蜂 窝组织 炎时 , 十 分容易 向各 间隙蔓 延而 引起 广泛 的蜂 窝
组 织 炎 , 起 口 腔 多 间 隙 感 染 J 本 组 引 。
关 键 词 口腔 颌 面部 间 隙 感 染 临 床
于 引流脓液及缩短疗程 。
4例多间隙感 染 患 者均 为牙 源 性患 者 治 疗不及时而发展成 多间隙感染所致 。
di1 . 9 9 j i n 0 7 —6 4 . 0 o:0 36 /. s .10 s 1x 21. 1
2 】6 5. 3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 染亦 称颌 周蜂 窝 织 炎 , 口咽 、 颈 部 软 组 织 肿 大 化 脓 性 是 面 炎症的总称 , 其感 染途 径有 牙源性 、 源 腺 性、 损伤 性 、 医源 性 等 , 部 症 状表 现 为 局 红、 、 、 和功能 障碍 , 重 者全 身 出 肿 热 痛 严
见 。 口腔颌 面部 多 间隙与牙 齿及 颌骨 关 系密切 , 如牙源性感染极易 波及 到周 围 间隙 , 如下颌第 三磨牙冠周炎 、 根尖周 炎、

要 目的 : 1腔颌 面部 间隙感染的 对 : 7
临床 诊 断 和 治 疗 方 法 进 行探 讨 。方 法 : 选 择5 3例 口腔 颌 面部 间隙 感 染 患者 为研 究 对 象 , 用 综 合 治 疗 的 原 则 , 予 患 者 全 采 给 身 支持 疗 法 、 部 脓 肿 切 开 引流 和 清 除 病 局 灶 的 疗 法 。 结 果 :3例 患 者 痊 愈 4 5 6例 , 好转 6例 , 效 率达 9 . % , 1例 患者 有 81 仅 因未 拔 除 患 牙 导致 复发 , 拔 除 惠 牙 经 治 后 疗 后 痊 愈 。结 论 : 确 口腔 颌 面部 感 染病 明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6例治疗总结摘要】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提高临床治愈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在2009-2012年所遇到的6例间隙感染患者,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及时合理大量应用抗生素。

结果 5例患者痊愈出院,1例患者死亡。

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可引起败血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早期的发现、及时合理的抗生素应用、充分的引流对感染的控制及预后至关重要。

【关键词】间隙感染切开引流糖尿病【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6-0152-01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很常见,均为继发性,常见为牙源性或腺源性感染扩散所致,感染多为需氧与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也可为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或厌氧菌等引起的腐败坏死性感染[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过程与转归受病员的抵抗力、细菌的毒力和治疗措施三方面的影响,如延误治疗,可引起全身并发症,形成败血症,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率高达30-40%[2]。

所以正确的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非常重要。

回顾2009年—2012年我科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6例,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例中,男性2例,女性4例,治愈5例,死亡1例,治愈率83.3%。

1.2 病例选择女,4岁,因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右侧颌下淋巴结炎,导致右侧颌下脓肿。

查体:体温38.5℃,右侧颌下区明显肿胀,皮温升高,有波动感;女,47岁,因46残冠反复根尖周炎症引起右侧颌下间隙、咬肌间隙及翼内间隙感染。

查体:体温38.7℃,右侧面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张口度约一横指,右面部肿胀,变硬,压痛(++)。

女,50岁,因左侧腮腺慢性炎症急性感染化脓引起左侧腮腺区脓肿波及咬肌间隙。

查体:左侧面部肿胀,压痛明显,未及波动感,轻压左侧腮腺区可见导管口有脓性液体溢出。

女,52岁,因13、14残根根尖化脓性炎症引起眶下间隙感染。

查体见眶下区肿胀,波及内眦、眼睑、颧部皮肤,局部皮肤发红,张力变大,眼睑水肿、鼻唇沟消失,眶下区可扪及波动感。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研究进展摘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属于比较常见的颌面部疾病,其中牙源性引起的间隙感染最为常见,应及早有针对性的对病灶牙进行相应处理,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气道是否通畅,当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时,应尽快对症处理。

关键词: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方法;感染;病原菌的类型1前言口腔颌面部解剖关系特殊,具有上通颅底下达纵隔的筋膜间隙,期间以疏松结缔组织填充。

口腔内含有多种正常菌群,如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口腔内环境改变等,均可引发条件致病菌繁殖、扩散,导致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继而引发败血症、颅内感染、血栓性静脉炎及局部脓肿等感染性病变,对患者健康及生命造成威胁。

感染途径主要为牙源性、腺源性、损伤性及医源性,发病后进展迅速,致病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发败血症,甚至形成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纵隔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国内外均认为牙源性感染是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主要原因,发生率约>55.00%,以眶下间隙最为多见,发生率约>27.00%,发病率最低为舌下间隙[2]。

了解当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有助于及早给予合理抗感染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感染发生率。

因此,研究当地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来源、病原菌检出及病原菌种类、主要菌株敏感试验结果,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预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故对该地区医院收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口腔颌面部感染常见致病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以期为该地区临床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3]。

2感染来源2.1 牙源性感染牙源性感染是成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最主要的病因。

近 10 年来,文献报道的牙源性感染导致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比例为 55%~72%。

Yuvaraj等认为下颌第一磨牙是最主要的病灶牙[4]。

而 Storoe等比较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与 90 年代引发间隙感染的病灶牙,发现 90 年代以下颌磨牙居多,80 年代上颌后牙的比例较大[5]。

探讨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

探讨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

探讨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和负压封闭引流术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者的治愈情况。

方法:80名对症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对照组以负压封闭引流术为治疗手段,观察组在此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加入高压氧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反应情况以及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各项炎性指标对比,观察组在治疗后均更低,而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疗效更优(P<0.05)。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是治疗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主要方法,联合高压氧疗能够发挥抗菌作用,可提高感染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效果口腔颌面部的肌肉,粘膜,软组织之间都是存在潜在的间隙,我们把它叫做口腔颌面部的间隙,由于外伤或者牙齿方面的疾病导致了感染进入到这些间隙当中,当感染发生后,需进行抗感染治疗,这样才能有效的抑制病情[1-2]。

据此,本研究采用分组试验方式分析高压氧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方案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0名对症患者,随机分组,各40例,选取时间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观察组男、女分别20例、20例,年龄18~50(35.63±10.33)岁;对照组男、女分别23例、17例,年龄19~49(35.25±10.42)岁。

一般资料差异(P>0.05)。

纳入标准:对本次试验知情并签字同意,病情确诊。

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者。

1.2方法对照组:按照感染创面大小修整负压封闭引流材料,塞入脓腔,从切口处引出引流管,间断性缝合切口后擦干净周围皮肤,覆盖薄膜,封闭引流管(系膜法),确保创腔和创面形成真空。

观察组:患者入高压氧仓,空气加压至0.25mPa,给予面罩吸氧,氧流量6-10L/min,每天氧疗三次,每次30分钟,负压封闭引流术参照对照组。

两组分别治疗8天,期间对患者情况进行治疗护理,并且监测其体征,随时处理突发情况,确保治疗安全。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治疗效果分析李斌;王永丽;郭虹【摘要】目的了解可改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病情的治疗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016年2月73例因口腔颌面部间隙发生感染问题进入我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疗法为依据展开分组:行常规疗法的35例均属A组,而加以脓肿切开引流疗法+高压氧疗法的38例则属B组,分别统计两组疗效及其白细胞值,展开比较.结果治疗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白细胞值、不良症状发生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外科口内入路手术患者术后采取输液式的口腔冲洗,能够显著清除患者口腔异味及异物,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口腔内的伤口愈合,该方法应用效果显著.【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7(009)006【总页数】2页(P88-89)【关键词】常规疗法;脓肿切开引流疗法;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高压氧疗法;白细胞【作者】李斌;王永丽;郭虹【作者单位】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内蒙古乌海016000;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内蒙古乌海016000;内蒙古乌海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内蒙古乌海01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3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通常表现出病情严重特征,而且还可能使机体全身出现不适现象,临床多以广谱型的抗菌药品对其展开治疗,但是实践效果有限,而通过联合展开脓肿切开引流疗法+高压氧疗法,则可使机体病情充分缓解[1-3]。

为了解适合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同时能促进其转归的疗法,此研究重点选取73例因口腔颌面部间隙发生感染问题、于2014年7月—2016年2月进入我院的患者展开分析,并且施以不同疗法,旨在提升救治工作实践效果,同时改善机体白细胞值。

1.1 一般资料研究随机选取73例因口腔颌面部间隙发生感染问题、于2014年7月—2016年2月进入我院的患者,以不同疗法为依据展开分组。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出版 社 , 2 0 0 0: 2 7 — 2 8 .
【 2 】 傅 洁洁 , 钟伟 伟 , 张冰 冰 , 等. 马 铃 薯 治 疗 静 脉 输 液 外 漏
的 实验研 究f JI . 护理 研究 : 上 旬刊 , 2 0 0 7, 2 1 ( 1 2 A) : 3 1 3 5. 【 3 ]周红琴 , 金霞云. 马 铃 薯 巧 治 链 霉 素 肌 肉 注 射 致 臀 部 硬 结 的效果 观 察[ J ] . I 临床 肺 科 杂 志 , 2 0 0 8, 1 ( 1 ) : 1 2.
n v a l e s c e n t Me d, Ap r . 2 01 3, Vo 1 . 2 2, No . 4 i n J Co 医学 2 0 1 3 年第 2 2 卷第4 C h
— —

3 51 ・
豆价格便 宜 , 每次可用 1 个, 仅花0 . 5 元 左右 , 外 敷 操 作 简 便, 病 人 容易 接 受 , 感 觉 良好 。 3 . 2 . 3 提 高 护 理 质量 , 避 免 医 患 纠纷 , 土豆 更 胜一 筹 抽 血 外 渗 不 仅 给 病 人带 来 很 大 痛 苦 ,再 加上 心 理 过 度 紧 张 导致晕厥 , 给 病人 造 成 各 种严 重后 果 , 有可 能 会 引 发 医 患 纠纷 。因此 对于 抽 血外 渗 的及 时 处理 是 十分 重要 的 。 采 用 热水 袋 热 敷 处 理 外 渗所 引起 的 烫 伤 在 临床 上 很 常 见 。而 采 用土 豆 切 片外 敷 水 肿 部位 , 既 安全 又可 靠 , 且 无 任 何 副 反应, 不 仅 不会 发 生烫 伤 , 而 且可 治 疗烫 伤 。土豆 内含 茄 碱, 有兴奋平滑肌及抗真菌的作用¨ I , 且 内含 丰 富 的 维 生 素B 。 和维 生 素B : , 其 中维 生 素 B 参与糖 、 蛋 白质 和 脂 肪 三 中7 6 例 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 区医学杂志 2 0 1 5 年2 月第 1 3 卷第 4 期
J C M, F e b , N o v . 2 0 1 5 , V d . 1 3 , N o . 4


著 ・
脓 肿 切 开 引 流联 合 高压 氧 治疗 口腔颌 面 部 多 间 隙感 染 效 果 分 析
高银 亮
驻马店市 中心 医院口腔科 , 河南 4 6 3 0 0 0
多间隙感染。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 料采用 检验 , P< 0 . 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 1 两组 患者 的 临床 治疗 效 果 对 照 组 经治 疗后
( 1 l 例) 和腮腺区感染 ( 6例) 。观察组年龄 2 4~ 3 8
岁, 平均 ( 2 8 . 1± 4 . 7) 岁; 妊 娠 时 间 8~3 5周 , 平 均
观察 组经治疗 后 白细胞计数 为( 2 . 4 8± 0 . 3 5 )×1 0 / L , 对照组 为 ( 6 . 1 4± 0 . 7 7 )X 1 0 ’ / L, 观察 组的改 善程度优于 对
照组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观 察组 的并 发症 发生率 低 于对 照组 , 比较 差异 无统 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结论
对于女性而言, 妊娠期是一个特殊生理阶段 , 通 常会 出现免疫力下降、 激素水平发生改变等一系列 生 理变 化 。而智 牙 冠周 炎 、 根 尖 周 炎 等 一 些 常见 的 口腔颌 面部感 染 是妊 娠 期 妇 女 的 多发 疾 病 , 受其 自
( 2 4 . 2 ± 4 . 1 ) 周。主要病 因为智牙冠周炎 ( 4 2 例) 、 根尖周炎( 1 3例 ) 和腮腺 区感染 ( 7例 ) 。两组患者 的一 般资 料 比较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 P> 0 . 0 5 ) , 具
生理盐水对脓 肿腔反复 冲洗 , 每次给予高压 氧 1 h , 每日1 次, 均治疗 2 周。
1 . 3 疗效判定标 准 显效 : 症状明显好转 , 病变部 位红 、 肿、 热、 痛 等完全 消 失 ; 有效 : 症 状有所 好转 , 病 变部 位红 肿 出现 消 退 现象 , 热、 痛 等 症状 有 所 缓解 ;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 口腔 颌面部多 间隙感 染 的临床治疗 效果 。方 法
选取 2 0 1 0年 1月——2 0 1 4年 1月收治
的1 2 4 - 例妊娠期 口腔颌 面颈部多 间隙感 染患 者 为研究对 象 , 按 随机数 字表 法将 其 分为 对照 组和 观察 组 , 每组 6 2
例 。对照组静 注广 谱抗菌药物治疗 , 视情况 给予激素并提供 营养支持 ; 观 察组在其 基础 上采 用脓肿切 开引流联合 高压 氧治疗 , 两组患者均 治疗 2周后 比较其 临床治疗 效果 。计量资料采 用 t 检验, 计数 资料采 用 检验 , P< 0 . 0 5 为差 异有统计 学意义 。结果 对 照组经治疗后显 效 1 2例 , 有效 3 5例 , 无效 1 5例 , 治疗 总有 效率为 7 5 . 8 1 %; 观察 组经 治疗 后显效 2 5例 , 有效 3 5例 , 无效 2例 , 治疗总 有效率为 9 6 . 7 7 %, 组 间比较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1 . 1 一般资料
2 0 1 0年 1月
本次研究所纳入 的病例均为我院
无效 : 各项症状无好转 。经治疗后观察并记 录两组 患者 的临床治疗情况、 白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情 况 。总 有效 =显 效 +有效 。
1 .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6 . 0对数据进行分析 和处理 , 计量资料以 ± s 表示 , 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
显效 1 2 例, 有效 3 5 例, 无效 1 5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 7 5 . 8 1 %; 观察组经治疗后显效 2 5 例, 有效 3 5 例, 无 效2 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 9 6 . 7 7 %, 差异有统计学意
有可 比性 。 、
身生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会导致治疗趋于复杂 , 易 引发 口腔颌 面部 多 间 隙 感 染 … 。该 病 具 有发 病 急 、
进 展快 、 病情重等特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治疗 , 除静注
广谱抗菌药物之外 , 视情况 给予激素并 提供营养支 持 。观察 组在 此基 础 上对 患者 采用脓 肿切 开引流联 合高压氧治疗 , 将脓肿切开后使用甲硝唑、 氧化氢与
推广使用。 关键词 : 妊娠期 ; 口腔颌 面部 ; 多 间隙感 染 ; 脓肿切 开引 流 ; 高压氧
中图分类号 : 1 1 7 8 1 . 8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4 2 0 8 ( 2 0 1 5 ) 0 4— 0 0 4 5— 0 2
妊娠期孕产妇 口腔颌面多 间隙感染后 采用脓 肿切开引 流联合 高压 氧治疗 可获得 理想效果 , 值得 临床
疗, 会对孕妇及其胎儿 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2 】 。目 前, 国内外关于妊娠期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治疗 方面的报道较少, 本文以我院收治的 1 2 4例妊娠期 口腔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 患者为研究对 象 , 对其临 床治疗效果进行 了分析和探讨 , 现报道如下。
1 资 料与 方法
2 结 果
O 1 4年 1月 收 治 的妊 娠 期 口腔 颌 面颈部多间隙感染患者 , 共1 2 4例 , 均在外院抗感染
治疗 3 — 2 1 d 无效 , 人我院后通过病史 、 临床表现及
影像学检查予以确 诊, 以≥2个 间隙的感染确定为
察组 , 每组 6 2 例 。其 中对照组年龄 2 2 — 3 6 岁, 平均 ( 2 7 . 9± 4 . 5 ) 岁; 妊 娠 时 问 7~3 4周 , 平 均( 2 4 . 6± 3 . 9 ) 周。主要病 因为智牙冠周炎 ( 4 5 例) 、 根尖周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