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 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 地球——水的星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的第7课地球——水的星球,主题为地球的水资源。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认识地球的水域种类,理解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并能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比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这是培养学生科学观察、合作思考和保护水资源意识的重要内容。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2. 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 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科学探究目标:1. 能耐心观察地球仪和世界地图,整理记录陆地和海洋的相关信息。

2. 能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科学态度目标:1. 观察细致,乐于合作,勤于思考。

2. 认同以量化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的科学准确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知道水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 体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够带领我们认识更多的地球秘密。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了解地球的水域种类,定性定量地感受“地球是一个有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2. 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

难点:通过量化的方式对比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对地球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记录整理信息的能力,但对于量化比较和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还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丰富的示范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

五、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实践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世界地图等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的水域分布情况,并进行量化比较。

六、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世界地图等教具。

2. 学生练习册、铅笔、尺子等学习用具。

3. 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增加学生对水资源的认知。

七、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幅描绘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地球的基本特征,并提问:“地球上有哪些水域?”2.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鼓励他们思考:“地球上的水域有哪些类型?它们分布在哪些地方?”以激发学生对水资源的思考。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

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

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科版科学(2017秋)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教科版科学(2017秋)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探索:在一条轨道上比快慢
要点:
①将小组成员分为操作员、计时员、发令员和记录员。 ②发令员的位置最好在终点处,以便看清小球到达终点并及时发令停止计时。 ③发令员尽量使用一个字的口令,如“跑”“停”。 ④计时员操作秒表要与发令员的指令同步。 ⑤操作员放开小球也要和指令同步,并且不能给小球施加助力。 ⑥记录员除了记录结果,还要注意观察小球是否出现卡顿等异常情况,必要时提醒 小组成员重新开始。
2.各种各样的运动
生活中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
探索一
用多种方法让这些物体运动起来,观察并比较, 他们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如:前进、后 退、转弯、旋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探索二
在这些并交流。
拨动尺子,圆点上下振动
拨动指尖陀螺边缘,圆点转动
思考:如果换个位置贴上圆点,观察到的运动形式 和之前一样吗?
生活中的各种物体有哪些运 动形式?
物体的运动有多种形式, 如:前进、后退、转弯、旋 转、滚动、振动、绕圈等。
回忆坐旋转木马的场景,画出人的运动形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3.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运动轨迹是一条曲线的运动
判断生活中更多物体的运动形式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我们周围有许多斜坡,物体在斜坡上会怎样运动?
可能静止不动
可能滚动
可能滑动
探索一
做一个较低的斜面
探索二
观察木块在斜面的运动
探索三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乐趣。 (2)愿意与同伴合作探究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3)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观察与发现事物的特征观察方法2. 动物与植物常见动植物的认识生物的基本需求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水的形态与特性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2. 使学生了解常见动植物的特点,认识生物的基本需求。

3. 让学生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增强环保意识。

4. 培养学生对声音与光现象的好奇心,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观察方法的掌握与应用生物的基本需求的理解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常见动植物的特点理解空气与水的性质探究声音与光现象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动植物标本、空气与水实验器材、声音与光实验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观察记录表动植物图片实验器材:空瓶、水、镜子、音叉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观察教室内的植物,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特点。

2. 新课内容(20分钟):讲解观察方法,让学生运用方法观察事物。

认识常见动植物,了解生物的基本需求。

介绍空气与水的性质,进行实验演示。

探究声音与光现象,讲解相关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观察与发现:事物的特征观察方法2. 动物与植物:常见动植物的认识生物的基本需求3. 空气与水:空气的性质水的形态与特性4. 声音与光: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光的传播与反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事物,记录其特点。

画一幅动植物画,注明其基本需求。

收集关于空气与水的资料,了解其性质。

记录生活中关于声音与光的现象。

2. 答案:观察记录表动植物画空气与水资料声音与光现象描述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难点】不同的生命周期。

【教学准备】一些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学习新课1、让学生观察书中的图,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种动物,讨论这种动物一生中必须要经历哪些生命阶段,用流程图表示这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阅资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时间(即寿命)。

(在查阅资料中还要注意:动物的寿命问题较复杂,它同环境关系极大,尽量采用人工饲养条件下取得的数据。

)2、不同的生命周期(1)比较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让学生能总结出它们相同的地方。

)(2)指导学生给动物分类。

分类的标准就是是否经过变态,以及卵生还是胎生。

3、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1)课前要求学生收集鸡、蝴蝶、蜻蜓、山羊、熊猫、鱼等动物生命周期和寿命的资料,并带到课堂上来。

(活动方式主要以小组查阅资料和大组汇报交流的方式进行。

)(2)布置任务并提出要求:每组从上述动物中选择两种,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经历的时间,并把它们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3)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查阅资料,并用流程图或循环图表示它们的生命周期。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

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五个班。

这些学生就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宽广,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控以及听讲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

课堂上认为很活跃、很冷清,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细致思索方面却非常缺少,动手实验时,常常就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存有计划存有目的的回去玩玩,想要出来办法了再玩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整体表现的就是Palestel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必须对学生展开科学启蒙教育,必须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展开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必须从揪学生的综合课堂教学能力抓起,在小制作、大栽种、大实验、大调查、大操作方式等方面抓起,融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技术创新精神。

不懈努力培育学生的技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全面落实至科学教学中回去,并使科学教学步入至一个来到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25课。

从科学知识方面可以分成六个方面: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晓得:(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尚无的观测、重新认识”为助推,进一步重新认识身边的物体,表述观测至的现象,积极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控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更多一把入门的钥匙。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共8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共8课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一生》全部教案《迎接蚕宝宝的到来》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动物的一生”单元的第1课,也是对蚕的一生有整体认识的一节课。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是贯穿整个单元的养蚕活动的开始,需要为蚕宝宝的到来和后续的长期观察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蚕卵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认识到静态的蚕卵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

结合“幼虫和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的资料提示,提出“怎样观察记录蚕一生的生长变化呢?”的问题,教师通过开展观察记录活动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自己对蚕的一生的相关认识。

第二部分——探索,通过观察蚕卵、为蚕宝宝建造“家”、制定蚕的一生的观察计划、设计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表等准备活动,学生能够对蚕的生命过程有整体认识。

第三部分——研讨,“蚕卵是什么样的?蚕卵孵化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问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整理在探索部分的所得,引导学生正确表述科学词汇“卵”“孵化”“观察计划”,提醒学生课后重点关注蚕卵的孵化,并督促学生做好饲养和观察工作。

“研究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个问题帮助学生梳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内容是知道蚕的一生的变化过程大致是怎样的,第二个内容是指导饲养小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是养蚕活动中很关键的问题。

第四部分——拓展,观察记录蚕卵的变化,记录蚕宝宝出生的日期和样子。

这部分是课堂学习的延续部分,需要课后完成,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

【学生分析】学生平时见过不少动物,有些学生还养过蜗牛、金鱼等,他们对动物的生命周期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的。

但养过蚕的学生较少,所以学生通常对蚕宝宝充满兴趣,不过有些学生对经历饲养蚕宝宝的一生的过程还缺乏足够的耐心和持之以恒记录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蚕卵的外部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形状等。

2. 蚕的一生从卵开始,蚕卵里孕育着新生命。

3. 蚁蚕是由蚕卵孵化出来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实验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实验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实验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

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

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第1页共79页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加深对磁现象的认识。

本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确定了每一单元的核心概念和具体概念,并围绕这些概念的建立组织教学活动,使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ر
白云区鹤边镇泰小学备课本
班别:三年级
科目:科学
任课老师:周达航
二○○五至二○○六学年度第二学期
目录
一、混合
1.混合身边的物质(一)
2.混合身边的物质(二)
3.分离混合物
4.研究土壤
二、空气
1.了解空气
2.被压缩的空气
3.流动的空气
4.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三、植物的一生
1.种子变成芽
2.芽长成苗
3.开花了!结果了
4.果实和种子
四、动物的生命周期
1.迎接蚕宝宝的诞生
2.可爱的蚕宝宝
3.蚕宝宝变了新模样
4.蚕的生命周期
五、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2.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3.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4.造一艘小船
六、冷与热
1.冷水与热水
2.热胀冷缩
3.温度和温度计
4.测量物体的温度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第周星期2006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