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理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字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字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字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字词理解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字理不仅涉及到对文字的解读和理解,更是涉及到对语言和思维方式的认知和培养。

深入理解和运用字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浅谈字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并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字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字理是他们认识世界、理解文本的基础。

学生通过对字理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字理也是思维的基础,通过对字词的认知和理解,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字理的教学和应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语言认知和思维方式。

字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字词的意义、用法及语言规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领悟,提升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字理的角度理解文本,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字理在写作教学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对字词的教学和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字理的应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字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之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家长和社会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字理教学中,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发展情况,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

字理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字理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言思维和文化素养。

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字理教学的重视和指导,确保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学生和家长也需要重视字理的学习和运用,共同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汉字论文》3500字汉字的议论文

《汉字论文》3500字汉字的议论文

《汉字论文》3500字汉字的议论文作文一:《汉字论文》3500字从汉字看中国按照唯物主义的看法,物质是世界存在的基础,世界是以物质为第一性的。

所以,主观建立于客观的物质基础之上。

因而,任何形而上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必定以某种或某些形而下的可见的物质为载体而为人所见,所感,所知。

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人的某些特质会通过细微之处而显现。

在此,仅以汉字——这一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者,浅谈中国的发展。

一汉字的演变汉字一名,得名于汉族和汉朝,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同时也是流传范围最大的一种文字。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

文字最早成熟于商代。

汉字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阶段,至今仍未完全定型。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

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

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左右。

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

●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大篆代表为今存的石鼓文,以周宣王时的太史籀所书而得名。

他在原有文字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

起于西周晚年,春秋战国时期行于秦国。

字体与秦篆相近,但字形的构形多重叠。

●小篆小篆也叫“秦篆”。

秦朝李斯受命统一文字,这种文字就是小篆。

通行于秦代。

形体偏长,匀圆齐整,由大篆衍变而成。

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

字理论文:字理识字与自主学习

字理论文:字理识字与自主学习

全国字理教学论文案例评比字理教学与自主学习摘要:在字理教学中无论是“字理识字”还是“字理析词”都培养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自主性学习”的又一形式,值得我们大量提倡。

字理教学——这是汉语教学新的尝试,在低年级的字理教学中以“字理识字”为主,中高年级逐渐过渡到“字理析词”。

“字理识字”是通过对汉字造字方法的分析,运用联想、直观等手段来把握汉字字形与义、音的关系,达到识字目的,它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儿童的识字能力,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形象生动地进行字理教学,利用低龄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字理教学,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字理识字”不仅是一种既能激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准确识字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的教学方式,与我们大力提倡的自主性学习,“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有同功效。

一、字理识字是自主学习的又一保障字理教学的核心就是依据字理,析形索义(分析字形理解字义),因义记形(从字义来记字形)。

只有有了能分析字形理解字义的能力,才能记得字形。

根据汉字的构形理据进行识字教学,注重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掌握构字规律,由此联想到彼。

如学习了“操”字后,启发学生思考看还有哪个字有右边这个部件,经过思考,学生能想到“躁”、“澡”、“燥”等一组形声字。

通过仔细观察,学生不难发现右边是声旁,表音,形旁分别是足字旁、提手旁、火字旁,表义。

能在同类字中找出表声和表义的部件,在日后的学习中学生能获得自主性的学习的知识保障。

如学习了“跑”字,知道左边表义,用脚跑,右边表声,还能联想出许多同类的字像“跳”、“踢”等。

从而对形声字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和积累和对偏旁部件的认识。

能在一个字的基础上联想中许多同偏旁部件的字。

当遇到陌生的字可以联想到已知道的相似的字,因为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学习一个字,而是学习识字方法,从而为以后能更好地自学奠基,这也是自主学习的一个保障。

字理论文

字理论文
在教學"從"和"眾"時,我先讓一個學生在前面走,自己在後面跟著,邊走邊說:"一個跟著一個人叫從,就是跟從的從。"然後再讓一個學生站在一起又說:"三個人在一起叫做眾,就是群眾的眾,許多人的意思。"這樣具體形象的語言加上適當的動作,學生對"從"和"眾"二字的學習興趣盎然。如:"青"字加三點水,問:這個清跟什麼有關,表示什麼意思?依次加蟲旁、加言字旁、草字頭,先說字義再組詞,這樣在學習一個生字的同時,不僅復習了舊字,還學會了一串新字。這個課例就是利用象形字的特點,讓學生動手去體驗、用眼去觀察,體會識字的樂趣,享受發現的快樂。
பைடு நூலகம்
精品文檔
精品文檔
把學生的閱讀引向正確的軌道,教師學習一點閱讀理論是必要的。從詮釋學的角度看,有兩種不同的閱讀理論對教學有啟示。我們在教學中要教師打破識字教學的固定模式,把握情感識字的理念,不是全盤否定過去的識字教學方法,傳統識字教學的精華是十分寶貴的,而是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把學生識字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擺在首位,注重學生識字的過程與方法,把注重學生識字的情感作為一種自覺行為貫穿於我們的識字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用開放的態度繼承成功的識字教學成果,創新字理識字教學的形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
通過反復的指導和訓練,大部分學生養成了從理性層面上看問題、想問題的好習慣。看到一個生字,首先不是去記它的形、音、義,而是問這個字為什麼這樣寫。他們是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審視漢字的規律。在用字時,遇到把握不大的字,也會聯繫它的語音環境去思考應該用什麼字,為什麼要用這個字。正如學生們自行分析的漢字:"人"字就像一個人邁開雙腿走路等等。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這些枯燥乏味的漢字變活了,使之成為一個個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形象。在創造的過程中牢記了字的音、形、義,這未嘗不是一項偉大的創造。他們在鍛煉思維的同時,也提高了審美能力。這也驗證了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只有將美融於我們的教學,才能產生更大限度的效果。

谈汉字字理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教学论文)

谈汉字字理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教学论文)

谈汉字字理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教学论文)世界上的文字根据它们的构形与语言的哪个要素相关联,分成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大类。

汉字是表意文字体系,早期的汉字大多是根据汉语中与之相应的某一个词的意义来构形的。

因此,汉字的形体构造是具有可解释性的。

根据语言意义设计出与之相应的字形,内含汉字构造的规律,称作字理。

要想理解一个汉字为什么这样构形,必须讲解字理。

字理教学就成为小学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运用字理教学的方法,有四个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汉字为什么有字理现代汉字还有字理吗其次是讲解字理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汉字教学不要太枯燥,并使汉字容易记忆吗第三个问题是汉字的字理讲解有没有科学性和客观性是否允许从趣味性出发随意发挥还是必须遵循一种科学的规律客观地讲解第四是讲解字理这种方法,在识字教学中占有什么地位这种方法适用于什么阶段、针对什么情况来运作,才会产生效果一、字理的存在是汉字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汉字有字理,字形可以讲解,是它的性质决定的。

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的根本差异是,前者依据语言的声音构字,而后者依据语言的意义构字。

比如,英语的“书”写作book,正是这个词的语音;汉语的“册”,构形反映了用皮纬将竹简穿在一起的形象,意义正是古代的书册。

英语的“尘”写作dust,正是“尘埃”“尘土”的读音;汉语的“尘”以“小土”会意,繁体字以“鹿土”会意,两个部件的意义合起来,反映尘土的意义。

象形字、会意字如此,一般没有异议。

但现代形声字已经占到将近90%,汉字还是不是表意文字呢从形声字的三大来源看,形声结构正是汉字坚持表意性的结果。

1. 强化形声字上面的古文字字可以分成两组:第一组,原来是象形字(各组第一个字),象形性衰减或表意区别度不够以后,增加声音信息加以强化。

如①“星”,两个都是甲骨文,画三个星星属于完全象形,加上声符“生”强化了它与词的声音联系,原来的象形字转化为形符;②“鳳”,第一个是金文,画凤凰的形象,可见其明显的凤冠和凤尾,第二个是甲骨文,加上声符“凡”强化了它与词的声音联系,原来的象形字转化为形符;③“雞”,两个都是甲骨文,第一个画鸡的形象,第二个加上声符“奚”,强化了它与词的声音联系,原来的象形字转化为形符。

论文识字(五篇模版)

论文识字(五篇模版)

论文识字(五篇模版)第一篇:论文识字字理为本,多元识字——学前儿童识字教学的实践研究作者:西安文理学院 孙静地址:西安市太白南路168号邮编:710065电话:***摘要:汉字具有音形义相结合的表意文字功能。

儿童学习汉字,应着眼于儿童对汉字的情感与态度,关注他们在汉字学习过程中文化心理的孕育与积淀,让识字教学从精神层面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与生命成长。

在具体教学时,遵循适合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按照儿童的心理接受特点,以儿童喜欢的方式进行教学。

强调以析形索义、因义记形的字理识字教学恰恰能很好地实现这样的目的。

我们倡导“字理为本,多元识字”的教学理念。

要增进识字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幼儿教师具有对汉字文化的兴趣与教学意识,要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努力挖掘字理识字的潜力,合理运用,才能真正体现识字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字理教学;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多元识字 我国识字教育由来己久,古代识字多采用韵语、儿歌的形式进行私塾式的集中识字教学,自1952年中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不进行识字,不举行测验”后,识字教育被视为雷区,尤其在倡导幼儿园去小学化的今天,很多幼儿园谈“字”色变,对儿童识字噤若寒蝉,识字教学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加之老师本身汉字文化欠缺,形成教学误区。

众所周知,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已有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汉字具有独特的音形义相结合的表意文字特点。

日本学者说:“汉字的信息量很大,它本身就是一种IC(集成电路)。

”国内学者谈到:“方块汉字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是中国文化的缩微系统。

”五十年代时,印度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

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汉字如诗似画,这是因其因形表意性使然。

英国心理学家查德.林博士曾对英、美、法、西德、日本五国儿童智商进行测试,发现欧美四国的儿童智商平均为100,而日本儿童平均智商为111,大部分欧美学者把此结论归因于日本儿童学习了汉字。

字理识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字理识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字理识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从殷商甲骨文至今,汉字已经有了三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它书写了中华民族漫长曲折的历史,承载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以顽强鲜活的生命力在求变求新中始终保持着S己的表意文字特点,表意文字的字理研究一直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领域。

当前,识字教学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师者的教育理念对于识字教学有高度的研究、教育者本身的素质条件、教学硬件、软件等条件限制,都是影响识字的主要因素。

目前,小学语文教师不知道汉字中蕴藏的规律和文化、不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的现象非常普遍,不当的教育导向对识字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

汉字落后论和文革的冲击,对汉字的伤害是毁灭性的,导致很多识字教学方法,带有功利性和片面性。

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识字教学的发展。

识字教学的现状必须改革。

在肯定原有教学成果的基础上,在提高识字效率上,我们还应该从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更新现有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深入研究识字方法,加强学校的基本设施建设,积极进行师资培训,在教学方面下功夫,以达到提高识字效率的目的,保证取得最好的识字效率。

本论文主要探索、研究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的现状及改进策略。

论文立足于汉字自身的特点和小学低年级学生个体不同的知识储备,从字理识字的基本理论分析入手,探索字理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策略。

关键词:字理;字理识字;识字教学;字理识字策略目录引言(一)字理识字教学的提出(二)研究意义(三)研究方法3.案例分析法一、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基本理论(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字理识字3.字理识字教学法(二)字理识字的理论基础1.醉S石出 52.心理学理论3.汉字学理论4.教育学理论(二)字理识字的原则1.规律性原则 72.浅显性原则 83.意趣性原则 84.功能性原则 85包涵性原则 9(四)字理识字的意义1. “字理识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2. “字理识字”有益于帮助儿童提高记忆能力3. “字理识字"有助于学生发展逻辑思维能力4. “字理识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果5."字理识字”的教学思路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旨趣6. “字理识字”的内涵可以陶冶儿章的情操7. “字理识字”能够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二、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忽视学生已有知识储备,教学预设不全面(二)把掘工具性丨3人文性的尺度(三)肓H地大量识ki生字,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得不到$视三、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运用的有效策略及方法(一)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运用的有效策略1.按图索骥,文图对照,认识象形字2.分解组合,展丌想象,理解会意字3.对比辨析,触类旁通,掌握形声字(二)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运用的有效方法1?据理识字212.看图联想法3.部件知义法4.拆分会意法5.音形结合法6.趣味猜谜法7.游戏明理法^字理识字教学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就得以运用,如:清代文学家王箱(1784——1854)所著《教童子法》一书,就提到利用汉字构形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的主张。

(论文)字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字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字理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铁铺镇中心学校王刚字理,顾名思义字形理据。

每个汉字都有特定的历史根源与繁复的演变,都是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那么溯本追源就是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基本理念了。

通过对字理的分析,以“形”推导“义”,使低年级段孩子的汉字识别过程增加趣味性,学习更有效率。

还能以“义”来衍生“形”的构造,举一反三,提高孩子识字能力。

然而汉字本就是音形义统一的符号,从不同的构字原理出发,归纳衍生,字理法是最科学的识字之根本,是极为重要的语文教学课题之一,所以我们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那么教师要更有效地开展字理识字教学,就需要在了解汉字来源,构造的同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顺应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参考早期的教学经验,继而开拓新的教学思维。

一、字理识字法具体方法的探讨目前在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中,字理可以通过象形字分析,会意字联想以及形声字结合的方式,为孩子带来全新的识字体验。

1.象形字分析,追本溯源中国汉字仍然保持了象形文字的特征,它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是最原始的一种字体。

经过千年的演变,虽有简化,但仍与我们实际生活中不同事物形态有关联。

在小学儿童识字教学中,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汉字独特的形象,引导学生探索该字与客观事物间的联系。

这种来源于生活的识字学习方法不仅使语文教学充满趣味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延展。

用汉字“雨”举例子,首先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给学生展示下雨的场景,雨的特征就是从天而落的密集的水珠,“雨”这个字内部结构中四个点形象的展示了雨的特点。

接着可以让学生试着仿照练习古文字到楷字的各种写法,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整个文字的演变过程,从而加深对该字体的认识与理解。

2.会意字的联想,拓展延伸会意字在汉字中占重比较大,所以是字理识字法中的研究重点之一。

所谓会意字,即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已有的字,通过不同结构合成新字,构成的新字凭借组合部分文字意义的关联衍生出对应的含义。

教师可以根据“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理念来加深学生识字的记忆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领悟汉字蕴涵的文化内涵,彰显汉字语言独特的魅力
识字、写字是阅读及作文的基础。

小学阶段,要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如何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形成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

在平常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汉字的构字理据,即字理。

可以说,解析字理是识字教学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识字方法。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关于当前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谈及识字教学时指出:“应充分考虑汉字的特点,以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同时,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初步领悟汉字的文化内涵。

”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美、理解美呢?
1、让学生了解汉字文化的起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关于汉字教学说过这样一段话:“倚木为休,合手为拿,分手为掰,‘牛’和‘羊’紧紧抓住了角的不同指向,使温顺听话的羊的形象和牛气冲天的形象迥然不同……”。

汉字是由不同笔画组合而成的形状似方块的文字,在书面上,每个汉字都是一幅多彩的画,具备独特的形象美。

如教学书写简单的“象”字,依次出示“手”的实物图、甲骨文“象”字、篆体“象”字和楷书“象”字,并一一为学生讲解这些“象”字的象形意义演变过程。

在“三口之家:父母子”中,“父”古文字的外形是一个人一只手里拿着石块或是木棒,在古代只有男人主要从事生产和战斗,这样,一个勤劳勇敢的男人形象便出现在学生的面前了。

“女”和“母”两个字、在古文字中是一个女人席地而坐、怀抱婴儿喂奶的形象,体现了母爱的伟大。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又能使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汉字中体会家庭的亲情。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发出惊叹。

我知道那是学生们理解字理的同时,从心底由衷地钦佩华夏民族的聪明才智。

此时,一股对祖国文字和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从我们师生心底油然而生。

2、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形象美
汉字深蕴文化,富含字理。

这个字理就是汉字组成的规律,就是汉字形与义的关系。

在教学中,我们充分运用字理根据儿童的认识能力,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识字教学,并引导学生欣赏汉字的形象美激发他们的直觉美感。

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美,只是学生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在分析字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审美活动,而审美往往是从景物的外在形象开始,因为形象美显得明确、具体,不
仅给人以突出的印象,而且给人以愉悦的心情。

在教学中,作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还学生一双寻找美的眼睛,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现汉字的形象美,激发他们的直接美感。

运用字理进行识字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通过溯源图教学象形字;通过“分解——组合”教学会意字等。

这就是把象形字还原成图画,把会意字变成一个个小故事。

如教学“水”字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流水图,流水抽象图,古体“水”和楷体“水”,表现出“水”字的大体演变过程。

在教“休”字时,把它演绎成一个人赶集累了,靠在树旁休息的小故事。

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再造想象,先让他们在头脑中把汉字还原成景物形象,再恰当运用图片、幻灯、录相等手段把大脑中的景物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使学生觉得生动、真实、身临其境的感知汉字的形象美。

最后,教师可做示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给生字扩词,如“山川”、“山水”等等这样应用性的理解字义,进一步深入感知汉字形象,强化发现美的效果。

3、让学生领悟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华夏文明象征的汉字,汉字与文化有着同构性。

汉字以其独特的自身形体结构中负载着丰富的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

如学“山”字时,可用简笔画勾勒出山的形状,学“川”字时,可在黑板上画出流水的形状。

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而且理解了字义。

但教师在画图时应注意,图画要体现特定情境下的典型意义,表现出汉字形成的过程,如教学“燕”字时,不能随便画一只横飞的燕子,因为“燕”是由一只向上飞翔的燕子形状演变而来的。

只有让学生从汉字与图画中找到共同之处,才能让孩子感悟到汉字的演变过程,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意义。

又如学习“伐”字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伐”由“人”“戈”组成,像用“戈”加在“人”的颈上而被击杀的样子。

“伐”的本义是砍杀、砍伐,引申为攻打、声讨。

学习“删”字,引导学生分析“删”由“册”“刀”组成,册是竹简,所书写的字有误就用到消去重写。

本义是删改、删节。

这样,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而且能透彻地了解字义,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字出现在学生眼前时,就不再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元素,启发引导学生了解汉字负载的文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4、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得到浸润
古人造字时,往往把自己的道德标准也融入了构字之中。

如“信”字,从人从言,意为“人”“言”须诚信,诚信乃为人之本。

“仁”字,从人从二,人与人相亲相爱为仁,即仁者爱人。

忠字,从心,中声,尽心尽力,赤诚无私为忠,这是指对众人、对国家的心态,如岳母刺字“精忠报国”。

孝字,从老省,从子。

儿子尽心侍奉老人为孝。

古语说,忠臣出于孝子
之门,古人认为这便是人之异于禽兽的地方。

真乃“字小乾坤大”,从这些汉字中折射出古人诸多的价值观念,通过对这些汉字字理的析解,很自然地就渗透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5、让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力得到提高
语文课堂的效率低下、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顽疾。

如果结合汉字的字理特点进行系统的教学、那么学生经常遇到的形近字的辨析、词语的理解、关键词语的比较等难点问题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决。

如“辨”“辩”“辫”“瓣”四个字,均为形声字,“辡”是声旁,“刀”“言”“纟”“瓜”分别为形旁。

“辨”字为刀字心,用刀把物件剖开就能分辨其内质;“辩”为言字心,辩论当然用语言;“辫”字为绞丝心,辫子如交织的丝绳;“瓣”瓜字心,本指瓜类的籽或瓜果中可切分的片状物。

学生根据它们的形旁便能将四字区别。

又如学习“攀”字时,一个思维僵硬的学生会去死记硬背字形字义,而通过字理识字训练使思维得到抽象与形象发展的学生,则会选择通过联想的方法记忆字形和字义:山上有两棵大树,树上有许多错综复杂的树枝,有一个大人用手一抓树枝就爬上去了。

由此可见,字理识字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提升了灵感思维,发展了逻辑思维,使思维发展朝向形象性与抽象性。

汉字如诗似画,我们只有让学生学会析解汉字,那么学生在学习汉字时才会像在欣赏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画,阅读一首首优美的诗。

而识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反复的指导和练习,为学生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枯燥乏味的汉字学活,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字理识字,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言的发展,让古老的字理彰显永久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