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况味
《墙头记》人生况味

《墙头记》在鲁南苏北一带流传极广,深入人心,以多种唱腔演出。
小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大人日常谈话中说起《墙头记》里的唱词和台词。
《墙头记》据文学大师蒲松龄的俚曲改编,以山东梆子拍摄成戏曲电影,后又改成山东吕剧和柳琴戏,这三个剧种在表演时的唱词是相同的。
年过八十的张木匠的两个儿子、媳妇不孝,每月两家轮流供养,初一去老二家,十六去老大家。
故事发生的这个月末恰逢小月,第二天初一老大把张木匠送到老二家。
老二两口子觉得吃亏,闭门不收,老大把老子扶上墙头自己扬长而去,幸亏张木匠的朋友王银匠路过从墙头救下他。
王银匠想出一条计策,他分别去老大、老二家里说当年张木匠在他那里熔化银子并藏了起来,他来讨要工钱。
两个儿子听说老子手里有银子,争相孝顺,希望张木匠说出银子藏在何处。
张木匠去世后,王银匠说银子可能藏在墙下,张木匠的儿子、媳妇们争相刨墙,最后围墙倒塌,他们被压在墙下,受到应有的惩罚。
蒲松龄一辈子生活在乡间,对乡村的人情风俗十分熟悉,《聊斋志异》里那些美丽的花妖鬼怪是他的温情想象,《墙头记》给观众展示了生活的另一面目。
张木匠出场时唱的《老来难》,揭示乡村老年人的生存困境。
在传统社会里,老年人要依靠儿子赡养,如果儿子孝顺,老人的晚年生活就比较幸福,如果儿子不孝,生活就比较悲惨了。
现实生活中张木匠的遭遇比比皆是,他的每一句都说到老年人的伤心处,戳中他们的泪点,在苏鲁豫皖一带《老来难》已经成为独立的小调,深受老百姓欢迎,它唱出了生理机能衰退的老年人的痛苦和无助。
在《墙头记》中,当大媳妇把冷面糊汤端给张木匠,张木匠说吃不下去,大媳妇立刻把面糊汤泼给狗吃,张木匠接着唱道:“冷言冷饭冷冷的天,这样的日子几时完。
”质朴直率,又有比兴的意味,天气的寒冷与人心的刻薄融合在一起,让听众也从心底泛起寒意。
剧中还有一句反复出现的台词“有钱就是爹”,我母亲在世时也经常会提起,用山东方言念出来,别有一番动人心魄的力量。
人性的贪婪,人情的凉薄,人心的势利都在这五个字里。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九)》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杜甫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1)诗中的杨柳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2分)(2)这首诗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杨柳是一个柔美(1分),且因美好而遭到妒忌、打击(1分)的形象。
(共2分)(2)运用了寄托手法(托物言志),借杨柳的遭遇寄托个人遭遇的不幸;(2分)运用了比喻手法,如将“杨柳”比喻为“十五女儿腰”;(2分)运用了拟人手法,诗中的“挽”字将狂风人格化。
(2分)(共6分) 译文: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像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谁道只一个清早未加留意,竟然已被狂风扯断了最长的枝条。
赏析:此诗上两句是在写杨柳之美,下两句是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是因为被狂风折断了枝条来指代诗人自己的不得志。
诗人虽不在朝廷,但是时时关心国计民生。
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杨柳一样,是因为被社会的现实击打得无法去拯救苍生,自己为官不得重用,壮志难酬啊。
杜甫《登高》诗题一作《九日登高》,这是诗人于大历二年(767)年九月九日漂泊夔州时的拔山扛鼎之作,被誉为“杜甫七言律诗第一”。
一、时空的断裂与自由转换诗歌在有限意象组合中浓缩了大量意义,从纵(时间)、横(空间)维度去建构意象,使诗意别具一格。
登楼是为了打破位居地面时的视野局限,开辟一片穷通万里的审美体验。
1.因登高而打破空间的视野打破空间的视野主要指登高所见由实而虚。
眼前所见的“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构成一幅立体的空间画面,诗人由上至下,由下至上,俯仰之间使情与景相容;诗人近观远眺,情兴与物象相连。
句句不离登高,字字突破视野。
“无边”“不尽”写出空间之阔远,无边无际,“万里”,说明距离在万里之遥,则非视野所能及。
从更寥廓的意象中去探究,登高所见的景观已经形而上,成为生命之秋、人生长河的典型意象。
萧萧下的“无边落木”“滚滚而来”的长江,象征永恒的悲凉和亘古不变的宇宙,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
7首宋词,7味人生真谛,抱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

7首宋词,7味人生真谛,抱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在这个喧嚣的时代,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文学的典雅与芬芳。
宋词作为中国古代的闪耀遗珠,它所创造的不仅仅是唯美的遣词造句,其中的人文关怀和所蕴含的人生智慧直到今天仍然让我们大受裨益。
下面是宋词中挑选的充满人生况味的佳作,与你分享。
粗衣淡饭,赢取饱和暖《相思会》北宋·曹组人无百年人,刚作千年调。
待把门关铁铸,鬼见失笑。
多愁早老。
惹尽闲烦恼。
我醒也,枉劳心,谩计较。
粗衣淡饭,赢取暖和饱。
住个宅儿,只要不大不小。
常教洁净,不种闲花草。
据见定、乐平生,便是神仙了。
感悟:这首词告诉我们,欲望无止境。
知足常乐是一种心境、一种感悟,更是人生之至理,生存之智慧淡泊名利是真谛《摸鱼儿·东皋寓居》北宋晁补之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湘浦。
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
无人独舞。
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
儒冠曾把身误。
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君试觑。
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
功名浪语。
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感悟:人活世上,没有人能摆脱名利的纠缠与吸引。
利欲熏心、争名逐利,把名利看得高于一切,就会迷失自我。
我们知道想要摆脱名利的束缚是不可能的,但是却能修炼出名利淡泊的心态。
其实,淡泊名利就是保持自我的本真,宠辱不惊,不卑不亢地活着。
人生难得一知己《小重山》南宋·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
已三更,起来独自绕街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感悟:人生在世,千金易得,知己难求,如果一生中有幸遇到知己,一定要懂得珍惜。
得失无语,才是人生《浣溪沙》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感悟:在人生的境遇里,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得失都要伴随你一生。
解读豫剧《陈三两》一戏的人生况味

亢 寒
( 河 南大学艺术学院 河 南 开封 4 7 5 Fra bibliotek 0 0 )
2 0 1 5年 2 月 4 日晚 , 由我 领 衔 主 演 的豫 剧 《 陈 三 两 》 在 郑 州 艺 术 宫 公 演 。我 真 的 没 有 想 到 ,我 只 是想 挑 战 一 下 自 己 ,突 破 下 自己,想尝试一 下 自己在舞台上来玩一把豫剧 艺术,只是想 实现 自己的豫剧演员梦而 已。结果 ,不但引起了省会戏迷 圈的热 评 ,更 引起 了省会戏剧界 的热 议。演 出结束后 ,不少艺术家 、专 家 、戏迷朋 友纷纷 向我道贺 ,夸 奖我扮相好 、表演好 、唱腔 好。 尤其是 ,对于我这个 河南大学艺术学 院的九零 后硕士研究生 , 敢 于组建 一个一八零剧 团,来排演一部豫剧 的经典之作,特别表 示 了赞 赏。让我记得最 清楚 的一件事是 ,中原戏剧界 的一位青年 作 家 、戏 曲研 究者 问我为什么要选择这部 戏来 演。我 的回答 非常简 练, 那就是我对 豫剧 《 陈三 两》 一戏 的人 生况味有着特别的感触 。
挖 苦 。当 陈 三 两 说 出她 的兄 弟是 陈奎 时 ,吓得 不 轻 ,开 始 斥 责 魏 鹏 给 自 己找 了一 个 大 麻 烦 。魏 鹏 真 不 亏 是 混 迹 社 会 的老 手 ,不 让 李 凤 鸣 相 信 陈 三 两 的话 。但 是 , 李 凤 鸣 毕 竟 初 入 官 场 经 验 不 足 , 害怕陈三两与 陈奎真是姐 弟关系,于是开始 以礼相待询 问情况 。 当 得 知 陈 三 两 与 陈奎 一 不 是 亲姐 弟 ,二 不 是 表 姐 弟 ,三 不 是 结 拜 的姐弟时 ,立 即翻脸 ,准备拷打 陈三 两。陈三两急忙解释起来 了 二 人 的交 往 过 程 ,让 李 凤 鸣 生 出 了层 层 冷 汗 。忘 却 姐 弟 亲 情 、知 恩 不 报 的 李 凤 鸣 试 探 性 地 问 陈 三 两 , 陈奎 得 中之 后 可 曾给 她 写 信 。陈 三 两 因 为并 未 收 到 陈 奎 的 书 信 , 开 始 大 骂 陈 奎 没 有 良心 。 虽然听到 陈三两在 咒骂陈奎 , 但 是也不敢断定陈奎也会像 自己一 样那么忘恩 负义 ,为此 担心陈奎会因他拷打陈三两而将他治罪 。 转 念 一 想 ,还 是 不 相 信 陈 三 两 说 的话 ,就 想 通 过 让 陈 三 两 写 梅 花 篆字来 印证她 与陈奎 是否真有交往 。 陈三两通过 写梅花篆字来暗示李凤鸣能够容情 。 李凤鸣看到 字体之后 ,心 中震 惊,感到眼前的陈三两好像时 自己的亲姐姐 。 但是 ,又 害怕认错 人,就通过询 问 《 黄 帝内经 》来证实陈三两是 不是 自己的姐姐 。 陈三两 早 已知道 眼前的大老爷就是 自己的亲兄 弟 ,按 压 着 满 腔 的 怒火 对 答 如 流 。李 凤 鸣 一 时 激 动 ,就 要 上 前 认 姐 姐 。突 然 ,还 是 怕 认 错 ,就 问起 了 陈三 两 的 家世 。陈 三 两 悲 悲 哀哀 、凄凄惨惨地诉说着家 中的不幸遭遇 ,诉说着 自己为 了安葬 父母 、抚养兄弟而 自卖 自身 的悲惨经历 。她期待着小兄弟能够做 官 ,她 相 信 李 凤 鸣 一 定 会 来 搭 救 自 己 。残 酷 的现 实 摆 在 了面 前 , 陈三 两 的 亲 弟 弟 在 做 官 之 后 不 但 没 有 来 搭 救 自己 , 反 而 因 为 贪 占 区 区 二 百 两银 子 而 将 自 己的 亲 姐 姐 严 刑 拷 打 、步 步 威逼 。 这 不 就 是人 生 的 况 味 么 ? 李凤 鸣听出了姐姐的话外之音 ,不但 不悔 过,反而十分绝情
人生况味一种(外二首)

还 嘀 嘀 咕 咕 翻 腾 了一 遍 七 十 年 谷 八 十 年 糠 的 事 仿 佛 这 么 些 年 都 是 她 欠 我 的
捅 就 破
碰 就 破
一
这 么 大 的 世界 ,她 心 里 就 装 着 她 儿 子
最 后 , 她 竟 像 个 孩 子 用 一 堆 皮 包 骨 头 . 三 下 五 除 二地 把 冰 箱 里 的 排 骨 , 猪 脚 , 鸡 , 鱼 … … 折 腾 出来 一地
从 始 至 终 套 在
这 两 个 窟 窿 里
钻 不 出 去
坐 火 车 去 厢 3
轰 轰 开 往 北 京
有 一 节 是 空 的 我 看 见
这 节 车 厢 里
一
有 点 滑 稽 . 呀 呀 地 喊 着 儿 子 、 儿 子
个 人 也 没 有 节 空 车 厢
更 加 拥 挤 但 这 一 节 空 的 能 不 能 把 它
拉 着 我 的 手 上 . 像 爬 着 一 堆 蚯 蚓
突 出 的 颧 骨 和 额 头 上 的皱 纹 还 那 么 刚 毅
这 整 整 一 节 的 空
也 卸 到
从 上 到 下 把 我 打 量 了一 遍 像检 闭她 的江 山
越 来 越 拥 挤 的 北 京
一
吹 就 破
甚 至 一 看 就 破 这 世 界 根 本 就 是 这 个 样 子 的
想 起 去 冬 最 大 的 那 场 雪 把 世 界 糊 得 多 厚 多 严 实
不 也 破 了 吗 今 年 它 叉来 玩 这 套 把 戏 了
还 在 往 出折 腾 , 我 看 着 她 一 动 一 动 的 背 影
他 后 背 上 鼓 起 的 衣 服 像 背 着 一 件 沉 甸 甸 的 生 活 的包 袱
人生况味

平凡人生,有些事首先不是做不做得到,而是想没想;有为人生,有些事首先不是做不做得好,而是做没做。
人生,兴趣是启蒙的老师;生命,志向是理想的导师。
所以,无论是从人才成长的实践认知,还是从天才成功的规律总结,这无疑都是一句箴言。
换位思考,关键是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作为一种修养,既是智慧,更是美德。
美景秀色不知赏,是盲于目;良师益友不能识,是盲于心。
名师也好,大师也好,为师之道,名不贪大,大不图名。
人生,应写好的是来日方长的动人故事,故越生动越好;生命,不会忘记的是峥嵘岁月的感人往事,故越感动越好。
生命,怎么生、何时生,谁也无法选择;生活,如何活得充实,怎样活出精彩,全由自己主宰。
人生,挑战无极限,若只一味忍辱含垢,则小事难为;生命,突破无止境,故只要能忍辱负重,则终成大事。
生活中的普通道理,钟爱生活的人无师自通;人生中的普遍真理,颖悟人生的人师心自用。
人生,都会有曲折和坎坷,难得的是:志者斗志昂扬,依然一路前行;强者自强不息,照样一往无前。
(摘自《中外文摘》)
人生况味
首
因巴特尔。
论周同宾《皇天后土》里的人生况味

论周同宾《皇天后土》里的人生况味作者:李瑞娜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年第05期摘 ; 要:周同宾的《皇天后土》是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散文奖的代表作,这部作品打破了传统的散文书写方式,别出心裁地运用口述实录体进行散文创作。
99个农民的现场说法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时期乡下人的生活状况和心理面貌,他们倾诉着苦难的生活历程,以及对现实社会和命运的屈从,但是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的希望。
《皇天后土》的作者周同宾生于农村,和农民有特殊的感情,农村的落后让他痛心,然而那片生养过他的村庄和土地,又让他无比的怀念和留恋。
关键词:周同宾;皇天后土;人生况味中图分类号:I207.67 ; ; ; ;文献标识码:A ; ; ;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5-0008-02首届鲁迅文学奖优秀散文奖的得主周同宾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谈及获奖感受,他说:“这次评奖,好作品多得很,最后绣球落到我头上,有个不恰当的比喻:像城里人成天吃腻了大鱼大肉,鲍鱼海鲜,猛一吃咱这窝窝头儿,芝麻叶面疙瘩儿,觉得新鲜。
”事实上,周同宾的《皇天后土》能够获此殊荣,并非仅仅是作者自己所说的“新鲜”,而是由偶然中的必然因素所决定的。
周同宾的《皇天后土——99个农民采访记》在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散文书写方式,而是运用口述实录体真实地记录了这个时期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从而让读者最近距离地倾听来自最底层农民的声音。
这种声音是最真切实在的,这种散文写作方式也是最接地气的。
每一篇文章都是各不相同的人用简单质朴的语言在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而只有真正懂农民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作者字里行间的辛酸和怜悯,才能更多的去关注农民这个群体,才能不忘根不忘本,牢记历史忆苦思甜。
那么,让我们透过这99个农民故事来感悟一下周同宾作品中的人生况味吧。
一、苦难历史的书写周同宾的《皇天后土》由悠悠岁月、茫茫大地和芸芸众生三个部分组成,99个农民的职业形形色色,纵然也有一些通过政策和个人的勤劳正在走着发家致富的路子,光景稍微好一些的,但是他们的过去还有好些人的现在都在被穷困和苦难充斥着、困惑着。
人生况味寸心知

是 玉英心 胸开 阔 淡 泊 名利 , 鼓励 支 持 我 长 期 从 事 不起 眼 的 儿 童 文 学 理 论 研 究 � 三 十 多 年 来 濡 沫涸 辙 � 如 今 , 不到三 个小时就 撒手人寰, 舍 我而去 � 玉 英 啊 , 你 叫 我 怎 么 活? " 这里没有 撕心裂肺的哭嚎, 唯有泣血泣泪的哭诉, 恰似 火 山爆 发 前 夕 的 沉 默 , " 平静" 得出奇, " 平静" 得 让人读 之泪 在横 溢 , 心在 滴血 �� 就是 在这 面 " 平 静" 的 旗 帜 下, 光中兄真正 读 懂了辛 弃 疾 � 丑 奴 儿 � 书 博 山 道 中 壁� 的词 句, 真正 咀嚼 透了 其 中 " 如 今 识 尽 愁 滋 味, 却道 天 凉好个 秋 " 的 人生 况 味 � 也 是 在 这 面 " 平静" 的 旗帜下 , 我还想用" 质朴, 蕴藉" 来指认 作家 散 文随笔 的 " 平 静" 的 文 风� 可 以 说, 文章有了 " 质 朴, 蕴 藉" , 就 像 小 鸟有 了 一 片 森 林 , 灵魂有 了 栖息的 地 方 � 光 中 兄在 散 文 随 笔 创 作中 , 追 求 的就 是 质 朴 无 华 且 多 " 含蕴" 和" 张 力" �诗 人 艾青曾 说 � " 深 厚 博 大的 思 想 , 通过最浅显的 语 言表演 出来 , 才 是 最 理 想 的 �� " 我 以为 � 深 广 的思想 或厚 重的 " 含 蕴" 要 通 过 浅 显, 质朴的 语言表达, 要长 期的 " 修炼" 才能 达到�很 显 然, 质朴 至丰 富的 通 道 比 至 单纯 之 路 要 遥 远 得 多, 因而用" 直 呼" " 外显" 这样的 方式 无法 到 达, 而必 须借 助 " 蕴 藉" 和" 张力 " �例如作家在 记 述" 十 年动 乱 " 那 段非 常 年 代 往 事 的 � " 文革" 轶 事记略 � 一文中, 就十分 平静地为读者 讲述 了 这样 一 则 故事 � 一天, 学 生 � 兴高 采 烈 地 跑 来 对他 说 � " 郑老 师 , 我, 批 准 了! " " 批 准什 么 ? " " 批 准我 唱 � 听 妈妈 讲 那过 去 的事 情 � ! " 学生 � 说 完便深 情地 哼 唱 了 起来 , 特别 是 唱 到 歌 词 最 后 一句 " 经过了多 少苦难的岁月, 妈妈才 盼到 今 天的好 光 景 " 时, " 音 量 由 大 到 小, 人影 变得 模 糊, 以至完全消失� " 原 因是学生 � 在入 团 时, 因 家 庭 出 身 问 题 未 被 通 过, 这类人是 不宜 唱" 过去 的事 情 " 的, 会 被" 红 卫 兵" 支队批准唱 这 首歌 , 难免 不 喜 形于 色 � 作家 笔 下 是 这 样 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况味
树的启示
每年深秋的季节,落叶都会铺满路面,树木只留下光秃秃旳树干来迎接冬天。
有一年冬天不是特别的冷,门前的几棵杨树竟然又生长出几片翠绿的叶子来,我惊奇的叫着父亲来看,父亲却摇摇头说:“树木落叶是为来年生长积蓄力量,现在长了又有什么用,来年就不会有多大变化了。
”哦,原来是杨树在不恰当的时间白白耗费了自己的力量。
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人们应当在适当的时刻学会积蓄自己的力量,才能迎来生命中更大的辉煌。
上坡路
每次和朋友骑单车一起去旅行,最头疼的莫过于上坡路。
试想在长途跋涉之后前方有一段上坡路正在等着你,你的心情将是多么的糟糕。
可是每次见好友爬坡总是兴致勃勃。
终于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爬坡那么费劲,为什么你一点也不感到他很讨厌?”“因为你只有爬得越高,才能看得越远,才能欣赏到旅途的精彩。
虽然累点,但想要看到更美的景色总要付出点努力吧?”上坡路虽然是艰辛的,却能达到更高的高度来俯视沿途美景。
人生之路又何尝没有上坡路呢?哪些困难那些挫折那些让你感到无助,困惑的人生历程。
所以当你在遭受人生的苦难时,你是行走在人生的上坡路,一点点进步,一步步接近成功。
过河的启示
小时候有一次我和母亲回家途中要经过一条河,河面上的桥已经奄奄
一息。
当时正是严冬季节,河面结了厚厚的冰,母亲决定强行渡河。
于是我自告奋勇,做开路先锋。
当我稳稳地站在河对面时,高兴地挥着手示意母亲过河。
然而母亲走到河中央的时候,却踏碎冰层掉进了河里,最后狼狈的回了家。
小小的我一直纳闷:为什么我是安全的母亲却出了意外?母亲捶胸顿足表示很后悔的叹息道:“当初就应该想到重量不一样啊!”原来是母亲忽略了我们重量不同,然后盲目跟进,导致了意外的发生。
其实,人与人不仅重量不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人生轨迹,而不是去模仿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