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40年新材料发展趋势图
一张图看懂纳米注塑成型(NMT)

100% 80%
金属外壳渗透率 金属中框渗透率
国内手机外壳金属化渗透率不断提升
60%
40%
20%
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E 2018E 2019E
来源:光大证券
Copyright ©
17
国内NMT行业市场分析
受苹果公司的影响,国内外厂商不断推新,其共同特征就是不同程度采用了金属外观件。
纳米注塑技术相关企业
纳米注塑企业
金属
• 金桥铝材 • 盈泰镁合金 • 豪美铝业 • 深圳冠联鑫
塑料
• 宝理塑料 • 东曹化工 • 三井化学 • 苏威集团 • 中塑集团 • 瑞彩科技 • 科赢塑料
T处理
• 日本大成 • 比亚迪 • 泽台光学 • 东莞劲胜 • 翔锋五金 • 深圳宝元金 • 深圳长盈 • 勤德五金
创业服务
新材料行业专家对接 投资人对接 新材料项目融资服务 新材料产业投资沙龙 新材料项目并购咨询 新材料资本技术峰会 产业园入驻服务
新材料在线® 版权声明
1. 凡注明“新材料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资料、研究报告等信息版权均属新材料在线®平台所有,转载或引用本 网版权所有之内容须注明“转自(或引自)新材料在线”字样,并标明本网网址 。
2. 《XXXXX报告》版权归新材料在线®平台所有,欢迎转载、传播、分享。如需转载,请联系13510323202,并注明“媒体合作”。未经允 许私自转载或未按照要求格式转载,新材料在线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3. 合作请联系:13652401660(同微信)
业务范围
营销服务
媒体整合营销传播 新媒体广告宣传 网络广告宣传 会议品牌营销 新闻报道传播 产品策划 事件营销
新材料创新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关系

新材料产业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其核心要素包括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应用及其相关的技术、装备和人才。新材料具有以下特征:轻质高强、耐高温高压、抗腐蚀、导电导热性能好、生物相容性强等。这些特性使得新材料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初,新材料的发现和研究奠定了基础;20世纪中叶,新材料开始应用于航空、航天等特定领域;20世纪末至今,新材料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建议:
1.本研究未涉及具体新材料领域的深入分析,后续研究可针对特定材料领域进行专题研究。
2.针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多因素影响,后续研究可运用更多定量分析方法,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3.未来研究方向可包括新材料产业政策评估、技术创新路径分析、市场动态监测等,以进一步探索行业相关问题。
-应用:如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材料等,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生物医学等领域。
-优势:制备过程可控,材料性能优越,有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
3.材料加工技术:
-原理: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如3D打印、激光加工等,提高新材料制品的精度和性能。
-应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精密仪器等高精度制造领域。
-优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2.新材料产业面临技术、人才、市场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协同应对。
3.绿色、智能、高性能新材料是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研究的贡献和意义在于:
1.提供了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理论框架和策略建议,为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2.深入剖析了新材料产业的核心议题和挑战,有助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十大未来最具潜力新材料

突破性:非同寻常的导电性能、极低的电阻 率和极快的电子迁移速度、超出钢铁数十倍 的强度和极好的透光性。
新材料中,石墨烯是目前发现
的最薄、最坚硬、导电导热性能最强 的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石墨烯被称为 黑金,是新材料之王,科学家甚至预 言石墨烯将彻底改变21世纪。
发展趋势: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造就近年 技术和资本市场石墨烯炙手可热,未来5年将 在光电显示、半导体、触摸屏、电子器件、 储能电池、显示器、传感器、半导体、航天、 军工、复合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将爆发式 增长。
3D打印,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 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 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 的技术。
突破性:改变传统工业的加工方法,可快速 实现复杂结构的成型等。
发展趋势:革命性成型方法,在复杂结构成 型和快速加工成型领域,有很大前景。
离子液体是指全部由离子组 成的液体,如高温下的KCI, KOH 呈液体状态,此时它们就是离子 液体。
突破性:具有高热稳定性、宽液态 温度范围、可调酸碱性、极性、配 位能力等。 发展趋势:在绿色化工领域,以及 生物和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
超材料主要用于制造微波 隐形衣,2维隐形衣,和那些 具有奇特光学性质的材料。
突破性:具有常规材料不具有的物理特 性,如负磁导率、负介电常数等。
发展趋势: 改变传统根据材料的性质 进行加工的理念,未来可根据需要来设 计材料的特性,潜力无限、革命性。
突破性: 重量轻、密度低、 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
发展趋势: 具有导电性,可 替代无机非金属材料不能导 电的应用领域;在隔音降噪 领域具有巨大潜力。
泡沫金属的制备有发泡法和电镀 法,前者通过向熔体金属添加发泡剂 制得泡沫金属;后者通过电沉积工艺 在聚氨酯泡沫塑料骨架上复制成泡沫 金属。已实用的泡沫金属有铝、镍及 其合金。
北京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

北京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展望作者:杨晓丽来源:《新材料产业》 2014年第1期文/ 杨晓丽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发展研究部新材料作为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一直受到北京市政府的重视,在多项战略规划中均将其列为北京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近年来,北京持续加强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北京强大的科研基础优势,使得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化成效不断提高。
新材料已经成为了北京继电子信息和光机电之后的第3大高新技术产业,且其支撑下游产业增长的放大效应逐步凸显。
截至2012年底,北京市主营新材料生产、加工及服务的企业有900多家,营业收入超过1 400亿元*,总资产达到2 1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00亿元,从业人员9万多人。
一、行业分布北京市新材料产业涉及行业面广,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公布的6大产业领域中均有涉及。
从企业数量上来看,特种金属功能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北京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目前分别有161、170、132家企业,合计占新材料企业总数的49%;前沿新材料近年在北京迅速发展,已经成立了155家企业,占新材料企业总数的17%;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有85家企业,占9%;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受北京的环境条件制约,大部分已经产能转移,目前只剩以首钢为代表的16家企业,企业数约占新材料企业总数的2%;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新材料相关服务业(包括材料检测与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作为北京新材料的特色优势产业,拥有126家企业,占新材料企业总数的13%(见图1)。
通过增值的专业化服务体系,新材料相关服务业起到扩散新材料领域最新科研成果、促进传统产业升级、产业机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
从产值贡献上来看,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产值最大,分别达到297.6亿元、293.5亿元,分别占北京市新材料总产值的30%、29%;先进高分子材料和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两大行业产值其次,分别达到139亿元、136亿元,分别占总产值的14%、13%;前沿新材料和新材料服务业(材料检测与技术服务类)也分别有70亿元和34.5亿元的产值(该“产值”根据各企业上报的“营业总收入”合算所得),见图2。
2023年我国电子新材料行业领先企业有研新材业务收入构成情况及优势分析

其次,有研新材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公司拥有众多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和高精尖的实验设备,能 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推出新产品,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有研新材营销能力强,服务体系完善
再次,有研新材的市场营销和服务能力也非常强大。公司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全 方位的服务和支持,使得客户能够放心使用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2.有研新材料板块收入增长,其中核心产品磁性 材料、光电材料、先进功能材料和生态环境材 料销售收入均实现增长
有研新材料板块实现销售收入30.36亿元,同比增长34.43%,占新材料业务板块销售收入的 87.82%。其中,核心产品磁性材料销售收入为10.21亿元,同比增长67.39%;光电材料销售 收入为8.28亿元,同比增长70.99%;先进功能材料销售收入为4.38亿元,同比增长151.04%; 生态环境材料销售收入为6.51亿元,同比增长215.69%。
有研新材优势分析
有研新材收入构成及优势分析
有研新材收入构成及优势分析
有研新材:电子新材料领先企业
在电子新材料行业中,有研新材是我国的领先企业之一。该公司以提供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新材料产品和服务为主, 其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源于其收入构成和优势。
有研新材多元化收入结构稳健增长
首先,有研新材的收入构成非常多样化,涵盖了电子新材料领域的多个方面,包括半导体材料、光电材料、新能源 材料等。这种多样化的收入结构使得公司能够抵御市场风险,保持稳定的业务增长。
03
有研新材未来发展前景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Youyan New Materials
【精品讲座课件】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建设制造强国,ppt,可编辑

关系 发展条件 资源禀赋
发展动力 技术水平 对外经济关系Biblioteka 高速增长中高速增长
资本短缺
资本充裕
商品短缺,解决有无 产能充裕,消费升级
产业分离
产业融合
技术革命的间歇期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
革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础
决
性作用
定性作用
劳动力、土地、资源、劳动力、土地、资源、
能源、环境容量给充 能源、环境约束加
25
25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
TFP相对资本投 入贡献偏小、TFP和 资本边际产出递减 的趋势共同表明, 我国的工业经济增 长主要依靠要素投 入、创新驱动不足 的特征显著、甚至 在日益强化,而这 也正是我国工业经 济增长速度最终进 入下行通道的根本 原因。
26
新常态的核心是变革,是产业结构的优化 升级,是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 迭代更新。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关键是要勇于 打破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尤其是破除旧的 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加快建立以创新、质量、 品牌、服务等为核心的新的发展理念、发展路 径和竞争优势。
➢广度上,3D打印、激光加工、超声加工、仿生加工等 新的加工手段、制造工艺加快发展,不断丰富制造的内 涵。 ➢深度上,制造技术进一步向极限拓展(极大、极小、 极精)。如,纳米尺度的超精密加工,超大尺寸构件加 工,MEMS等极微小制造工艺,深海、深空等极端环境下 装备。
18
❖模式:规模标准化生产走向规模个性化定制
第三阵营
印度 59.56
韩国 57.17
巴西 31.97
29
“三步走”战略
建国100周年 2035年
创新引领 实现跨越 迈入全球制造强国
国内外己内酰胺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外己内酰胺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主要作为高聚物的单体,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6(PA 6)切片。
不同牌号的PA 6切片性能不同,其应用领域也有所区别,加工成型后的PA 6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包装、汽车、电子、机械等领域。
目前,己内酰胺工业生产技术路线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有氨肟化工艺(HAO)、磷酸羟胺工艺(HPO),以及甲苯法工艺(SNIA),其中以荷兰DSM公司开发的HPO工艺和国内中国石化巴陵石化公司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发的HAO工艺是当今世界较为成熟先进的制造技术,也是国内外目前采用的主要工艺。
目前,我国己内酰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安全环保压力大、替代品的竞争、产能过剩等。
作者概述了国内外己内酰胺市场现状,并分析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己内酰胺工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世界己内酰胺市场现状1.1 己内酰胺供应情况2015—2019年,全球己内酰胺生产能力稳步增长,从6 600 kt/a增加到7 792 kt/a,增长率为18.87%,平均年增长率为4.24%,其中2019年较2018年生产能力增加1.30%(见表1),生产能力的增加主要来自中国己内酰胺工厂的脱瓶颈扩能,而其他地区生产能力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由表2可知,全球己内酰胺生产能力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大陆生产能力占全球生产能力的52.49%。
表1 2015—2019 年全球己内酰胺生产能力Tab.1 Global caprolactam production capacity over 2015-2019表2 2019年全球己内酰胺主要生产能力区域分布情况Tab.2 Global caprolactam production capacity distribution by region in 20191.2 己内酰胺需求情况近几年,亚洲和欧美地区已经成为全球己内酰胺消费主要地区,尤其是亚洲地区的需求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是中国尼龙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需求大幅增加。
材料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年份
图1.1 高技术体系示意图
材料发展总的趋势
探索生命本质
新能源与再生能源
探索物质材料科 学技术
海洋科学技术
探索智力
空间科学技术
探索海洋奥秘
环境科学技术
探索宇宙空间
1. 信 息材料科发学展总技的术趋势
信息材料
2.新能源科学技术
新能源材料
3. 生 物21科世纪学重技点术发展的高技术领生域物的材材料料选择
第一章 材料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 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1.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
1-2.材料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
1.新材料技术是工业革命和产业发展的先导
2.新材料技术是高技术发展的基础
汇 报 人 姓汇名报 日 期
01 纵观人类利用材料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一种重要新材料 的发现和应用,都把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材料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 甚至引起一次世界性的技术革命,大大地加速社会发展的进程, 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生活带来巨大的变革,把人类物质文明推向 前进。
新材料技术是高 技术发展的基础
102
100
10-2
相
10-4
对
10-6
值
10-8
10-10 1940
晶体管 集成电路
大规模(103-105)
超大规模(106-107) 极大(>10-7)
芯片价格
2 (美分) 0.2
8
0.005
器件尺寸
线宽(,M) 1.2
300
晶 250片 200直 150 径
1950
展最快和最有前途的电子信息材料。 ➢ 新型功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面临新的突破(超导材料、智能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 料 环 境 评 价
材 料 成 型 与 复 合 技 术
三
/
建 造 系 统
维 数 字 化 设
计
整 体 部 件 的 模 块 式 加 工 与 装 配 式 施 工
环 保 功 能 涂 料
节 能 建 材 及 构 件
/
造设
一计
体 化 陶 瓷 材
模 拟 分 析
料制
/
多 功 能 复 合 墙 体
环
蔽 材 料
境 调 节 与
老 评龄 估结 及构 修剩 复余 技寿 术命
的
空
的 立 体 表 征 技
间 分 辨 率 达 到
术
测 矩量 阵将 式是 进并 行行
的
实 现 生 产 环 境 在 线 精 确 鉴 定
实 现 固 体 内 部 的 结 构 测 定
组 合 材 料 分 析
普 遍 实 施 巨 量 的
实 现 途 径
时 间
2020年
2030年
② 全面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表面技术需 求
集 成 应 用
再
程 技 术
制 造 表 面
工
绿 色 代 代铬 铅、 代 镉 、
重 大 薄 备膜 沉 积 设
研
制 攻 关 探 索 研 究
织组量
构装子
可、点
面
控 、
分 子
可 控
仿设、
生计原
表、子
技束原
术外子
等延层
台
创 新
、 激
沉 积
技光、
术改分
平性子
关大
键型
与 防 护
材料分析评价
总 体 目 标
① 建立较为科学的材料寿命周期全过 程评估技术
② 发挥在解决材料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的重大作用
① 老龄结构剩余寿命的评估及修复 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得到广泛
② 纳米材料性能的检测盒表征技术 得以完善,复杂结构鉴定有较大 发展
① 所有的鉴定过程均在生产环境下在 线精确地实现
0.1nm -
部 件 表 面
新 型 运 载
强工
化具
时间
2020年
护结端大 与构工型 功部况、 能件用超 构的、大 筑表超型 技面复、 术防杂极
型主
材站
与 修 复
料 结 构 的
装 备 表 面
街及
侧新
膜纳 制米 备多 设技层 备术复 及合 沉超 积硬
原
面 工 程 技 术
子 、 分 子 重 组
表
新
料 表 面 工 程 技 术
屏
低 成 本 清 洁 节 能 材 料
构 废建 智 弃间 能 物衔 建 循接 筑 环端 材 利口 料 用技
术
实 现 途 径
金属材料
① 人均用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② 高品质金属材料基本实现自主供给
总 ③ 冶金行业节能减排和生产效率差达到国际先
体 目 标
进水平
④ 大型结构件实现自主生产
⑤ 有自行设计工艺流程和制造重大装备的能力 ⑥ 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的 界 面 效 应 和 复 合 效 应
选 择 地 控 制 纤 维 与 基 体 间
新 的 表 面 处 理 技 术 可 以 有
的维现
到 解 决
基 础 问 题
成 形 过 程
有 增 强 体
得中纤
新分 强品子 体种设
增计
多 功 能 化
复 合 材 料 的
技 术 可 实 现
采 用 微 胶 囊
“合纳 隐材米 身料技 ”具术 的有可 功本使 能体复 态以复开计 下及合始算 的正材成机 性常料功辅 能使在应助 预用加用手 测 状工于段
金 属 纳 米 材 料 技 术
实 现 途 径
时 间
2020年
2030年
2050年
能源材料
① 工业能耗减低50%以上
① 能源装备关键结构材料及加工技术满足
② 化石能源消费占总能源消耗下降到60%
总
实际需求
体 ② 实习全面自主供应
目 标
③ 洁净能源相关材料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 突破
④ 成为世界最大风能装备制造国
2050年
复合材料
总 体 目
① 基本完成碳纤维及市场化特种纤维 ② 不同基体复合材料主要品种的数据
库
① 对复合材料的使用更加自信,设 计时更加得心应手
② 复合材料及制件的评估周期大大
标 ③ 检测与评估技术的标准化
缩短
①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材料科学与工程 的共同发展,人们对复合材料的应 用不再局限于特殊领域
型 能 力 转 换 与 储 存
材
从 原 设子 计和 按分 需子 求层 制次 造上 新对 材材
试超 与精 检密 测表 仪面 器测
仿 生 表 面 材 料
料料
实 现 途 径
表表
面面
恢自 复适
界 面
材 料 造表 技面 术微 纳 制
/ /
薄 膜 制 备
等 智 能 表 面
应 、 自 修 复
涂、
层自
2030年
2050年
料型 技电 术池
制
氢
技 术
应 材 料
核 聚 变 反
7L 3的
室 温 的 超 导 材 料
化普
集 成 应
和 色 谱
质 谱 、 光
遍 使 用 小
用 探学普 谱型
针传遍
等感使
在器用
研
线、多 测光功
制 量纤能
攻 设光的
关 备学化
探 索 研 究
过 程 评 估 技 术
材 料 寿 命 周 期 全
振晶
分谱体
子成分
测为析
定常与
手规核
段的磁
测 的 在 线 组 合 与 集 成
组 分 分 离 以 及 系 统 检
计 算 机 模 拟 复 合
色 材 料 ” 之 列
合 材 料 进 入 “ 绿
大 规 模 使 用 的 复
实 现 途 径
时 间
2020年
2030年
2050年
高分子材料
① 基础原材料的品质和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② 制备能耗降低50%
总 ③ 可循环着利用率达10%
体 目 标
④ 现有材料寿命延长50% ⑤ 碳排放量减少20% ⑥ 有自行设计工艺流程和制造重大装备的能力 ⑦ 基础研究水平和形成了创新工艺研发能力接
的需求
集 成 应 用 研 制 攻 关 探 索 研 究
材
料
计
算
能 关 系
域 设 计 ,
结
构
域
性
与 颗 粒 材 料
粉 末 冶 金 技 术
结 构 技功 术能 复 合
铸铁炼环 ,生铁境 无产,友 氧,紧好 化高凑非 热速型高 轧连钢炉
快 速 制 备 技 术
计 算 机 辅 助 激 光
极 端 演条 化件 与下 评材 价料 性 能
件增 部强 件复 的合 可材 靠料 性制
计多
可学
有科
费 用
效 减 少
交 叉 的
工虚
期拟
和设
市 场 份 额
以 上 的 全 球
航 许 可 并 赢 得
音 速 客 机 获 得 适
的 国 产 飞 机 和 超
“ 全 复 合 材 料 ”
预 测 其 适 役 寿 命
可 以 较 为 准 确 地
材 料 的 破 坏 机 理 ,
⑦ 基础研究能力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① 人均用量接近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② 各类高性能金属材料实现全部自主供
给 ③ 满足高新技术发展、生命与健康、能
源与环境、国家安全等的需求 ④ 基本建成金属材料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① 金属材料大量向强国的战略沾边 ② 金属材料技术自主创新 ③ 全面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① 各类高品质高分子材料实现全面 自主供应
② 实现高值化循环再利用
①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组分精确可控 ② 实现按需制备高分子材料 ③ 全面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分
子材料的需求
工
集 成 应 用 研 制 攻 关 探 索 研
源采 再油 生废 利弃 用资
结 烯构 烃与 聚组 合分 技可 术控
废
利 用
弃 物 循
环
用 的 固 定 和 利 用
原 料 实 现 规 模 化 应
二 氧 化 碳 作 为 化 工
源采 制用 备生 低物 成技 本术 化从 工植 原物 料资
环 利 用
废 弃 物 循
料环 的境 数友 据好 库材
实 现 途 径
时 间
2020年
2030年
2050年
建筑材料
① 高品质建筑材料基本实现国内自给 ② 绿色环保节能材料和低成本建造技术
环使用 ④ 沿海城市普及海水淡化技术
① 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 ② 生态环境退化速率零增长 ③ 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废物处理率、
工业废水和废物处理率达到100% ④ 水性环保涂料达到90% ⑤ 生物降解速率应用占塑料的10% ⑥ 60%城市拥有国家一级空气质量
材纳
集 料米
成 得环
应 用 研 制 攻 关 探 索 研 究
资
高高
模 化 制 备
分 子 乳 液 的
吸 水 性 树 脂
规和
脂 和 颜 填 料 制 备
环 保 涂 料 的 基 础 树
工 原 料 和 制 品
二 氧 化 碳 作 为 化
品生 种物 差降 别解 化塑 技料 术的
的 膜 分 离 材 料
长 寿 命 、 高 通 量
源采 制用 备生 低物 成技 本术 化从 工植 原物 料资
实 现 抽 提 、 功 能 团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