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精准突破文言主观概括题

合集下载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四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四

第一章 古代诗文阅读专题四 精准赏析古诗艺术技巧把脉学情 准确诊断读文答题 精细突破Ⅰ把脉学情 准确诊断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唐]岑参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 ①大历四年(769),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

②其那:怎奈。

鉴赏 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

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为诗人的写怀之作,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

全诗写得苍凉悲郁,格调高远,深衷浅貌,句平意远,脱弃繁缛而丰华古韵,天然呈现。

全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落寞以及对自己仕途不顺的感慨。

诗的开头两句自叙平生。

“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

诗人本有济世之志,“为郎”和“出守”在诗人看来是难以施展抱负的。

“便白头”说时光之快,有“功业悲后时,光阴叹虚掷”的意思。

其中包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

以沉重的叹息引起全诗。

诗的次二句承首联倾诉平生感慨。

“长不用”不仅指嘉州刺史秩满后未受叙用,更主要的还是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从未被重用过。

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

“四海犹未安,一身无所适”,对“圣主”,诗人不能无怨,对“苍生”,诗人不能不忧,格调更为沉重。

第五、六句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则是“悲秋”。

对春光而兴叹,见秋风而生悲,看似悲叹时光流逝,实则悲叹壮志未酬、平生失意,从而转出正意。

诗的最后两句为诗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

时至暮年,处境维艰。

满腹心事,无处倾诉,虽有江上蝉声满耳,却不仅不能排遣思绪,倒反更引出无穷愁烦,恰烘托出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诗歌遂在这种更为凄切沉重的情调中结束。

这首诗向故友倾诉情怀,概括了诗人的一生,尤其突出了晚景的凄凉,实为追悼平生之作,写得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真实地传达出一个关心国事却有志难展的封建文人暮年的沉重悲哀。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第一章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三精准掌握分析概括古诗情感的

1
2
鉴赏
此诗既有依依惜别的情谊,又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首
句写眼前景色,点明时令气候,属天时;次句预计李的别后行程,常 州即今江苏省常州市,他当是沿江东下,所以说“ 楚水吴山 ” ,属地 理。这两句表明朋友旅途艰辛,自己对朋友的关切。后两句正面抒发 惜别之意,以 “ 今日 ”“ 明朝 ” 对照见今日相聚之促,得之不易,明 朝相忆之深,失之难堪,愈觉非尽醉不足以散愁。 “ 今日” 句即王维 诗《渭城曲》中的 “ 劝君更尽一杯酒 ” , “ 明朝” 句即 “ 西出阳关无 故人”。其中的渊源关系,一览可知。
2.知道“情语”出现的位置。像直接“情语”,多出现在标题、开头、
结尾处,特殊情况下中间及小序中也会出现。像隐性 “ 情语 ” 一般藏
在写景叙事绘人的文字中和诗的中间位置,有时会出现在注释中。必
须盯紧这些关键“部位”。
3.关注“情语”表达的特殊性。正常情况下,诗人用什么情语,就表达
出什么情感,但有时会用隐晦、曲折、反语的方式表达,如用了 “ 喜 ”
1
2
3
4
三、四句承上作进一步阐述,将自己未能博取功名富贵的原因归咎于文章 无益于世;表面看来是自责,实际上是以反语暗指文章不为世人所赏识, 在自嘲中寓有自负的意味。“丝窠缀露珠”,用清晨缀附于蛛网上闪闪发 亮的露水珠子,来比喻外表华美而没有坚实内容的文章。构想新奇动人。 五、六句转入当前仕宦生活的自白。这两句诗不单纯是纪实,同时也在用 典。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 勉学》中谈到,梁朝全盛之时,贵家子弟 大多没有真才实学,却担任了秘书郎、著作郎之类官职,以致当时谣谚中 有“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即秘书”的讽刺语。这里套用成语,说他
受任校书郎、著作郎的职位,也跟梁代那些公子哥儿们一样,仅能登上车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二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设置悬念,暗示下文解释;或运用特殊语言,以照应
样安排有何用意?
题干中有“在文 结尾。
(2016年浙江卷)

局部段
中”“这样安排” 3.奠定基调
(3)简析第②段在文中
落类
“第X段”“片段”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抒发强烈情感,那么即为全文
的作用。(2015年山东
等字样。
奠定了感情基调。
卷)
4.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②江山如画,逝者如斯! ③迎面一座小山,不高,拾级而上。可能是这里的人想让文 赤壁比武赤壁更“赤”、更吸引游客吧,山壁上泼了一层赭红色涂 料,显得假了。苏东坡的文采名声,哪里还用得着粉饰媚俗? ④登临而观,山壁下只剩两池死水。抬头北望,远处才是白 茫茫的长江江面。在古代,长江是在这座小山脚下拍壁而流的, 千百年来渐渐淤积成滩,如今滩地上都已盖满房子。当年,苏轼 写了《前赤壁赋》,三个月后重游赤壁再写《后赤壁赋》时,就 已感叹“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他去世至今已九百 多年了,星换斗移,江山已改,虽是涛声依旧,毕竟江面已远。
的经历,在文中有什
(二)中间句段作用“2思考”“1模式”
么作用?(2016年天津
1.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
卷)
或照应开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
(2)母亲和行人的对话
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
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
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2.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
⑨文赤壁,虽然并不是历史上赤壁之战的古战场,但细想 起来,其实苏东坡在这里也打了一场赤壁之战。不过,他打 的是一场“文战”,对手是那些围攻他、诬陷他的政敌。他的 态度是超拔的,不屑于去同对手打那些是是非非的笔墨官司。 他没有打黄盖,没有借东风,也没有草船借箭,只是借了几 分酒力,信笔纵情写华章。这场赤壁“文战”的结果,苏东坡 大获全胜,以其三篇不朽之作流传千古。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诗歌鉴赏4版含答案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诗歌鉴赏4版含答案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训练(江苏)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朝玉阶·秋月有感沈宛①惆怅凄凄秋暮天。

萧条离别后,已经年。

乌丝②旧咏细生怜。

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

枝分连理绝姻缘。

独窥天上月、几回圆?注①沈宛:浙江乌程人,纳兰性德的侍妾,著有《选梦词》。

本词作于纳兰性德故去,沈宛被遣归家之后。

②乌丝:乌丝栏,有墨线格子的笺纸,供书写.(1)“惆怅凄凄秋暮天”这一写景句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结句的表达效果.答: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刘克庄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

磨盾鼻①,一挥千纸,龙蛇犹湿。

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

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②?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

生怕客谈榆塞③事,且教儿诵《花间集》。

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注①盾鼻:盾中央的纽。

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

②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

③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上片“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2)“生怕客谈榆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答: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点绛唇[明]陈继儒钟鼓沉沉,寺门落叶归僧独.晚鸦初宿,影乱墙头竹。

长啸风前,清籁飞空谷。

松如沐,炊烟断续,杯底秋山绿.(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上片写景的特色.答:(2)这首词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蔡伸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

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

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

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

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指彭城,为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江苏专用课件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二

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 (2)诗歌或正面或侧
句具体分析。
面有对事物具体刻
3.诗人塑造的事物形象 画的语句。
有什么意义?请简要分 (3)题干中有“事物”
析。
字样。
①概括特征:外在特 点+内在品质。 ②对接情感: 将事物形象特点与作 者的情感(情操、品 行)进行对接。 ③概述效果: 概括其在写人、抒情 方面的效果。
由此可见,树立“语言意识”,深入诗歌文本的语言内核, 对正确解读诗意,尤其是揣摩诗人微妙的情绪状态是十分重 要的。
当然,在考场上读懂诗家语的直接办法是翻译全诗。如 果不能笔译,起码在脑海中把它翻译一遍。
【即时小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 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 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③生:语助词,无义。
两步教你读懂诗歌
1.看标题(结合注释) (1)标题或标明写作对象、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此外, 诗题还可能会提示写作时令(如春、秋)、节日(如除夕、重阳); 可能会提示题材(情感),如送别怀人、即事抒怀等。总之,抓 住了标题,就等于抓住了诗歌最直接、最牢靠的信息内容。 (2)注释。有些诗歌后面有对作者、写作背景或是诗词中偏 僻语的解释,有的是一些典故的出处及其解释等等。要注意, 任何一个注解对解读诗歌都是有用的,特别是在高考的试卷中。
(3)有人评价这首词中物与我、景与情“融溶亲密”,请结合词 意作具体分析。 答案 青山感念岁暮天寒“劝我溪边住”,对“我”深切关怀; 明月夜夜到青溪陪“我”“听读《离骚》去”,更是视“我”如知 己,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人格化的自我,而“我”亦如青山 傲岸、明月高洁,物我之间亲密融洽。岁暮天寒,素月清辉 与澄澈的溪水相映,画面凄清幽独,与独游西岩的词人孤寂、 忧愤的内心情感融合无间。

2018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 (7)

2018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 (7)

结构方面2分,内容方面3分。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 ]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情节手法类题因界定不准或分析不深而失分 题干告诉我们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 也就是以“渴”为 线索行文。回答线索这种情节技巧的作用,应当从结构 (组织材料, 贯串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简洁;使行文富于变化)和内容 (表 达某种情感或思想;揭示主题;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两方面作答。 在结构 (情节安排 )上,“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的情 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 略去陷入绝境前的内 容,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交代,使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在内容 上,“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 (呈 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能衬托试验人员和送瓜蒙古人的高尚品德;能 更加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 己”的人生道理。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 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 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 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 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 突转 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 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手 法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 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 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 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 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 演变”的词语等)。 ①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 线 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 索 示主题。 ②小说的明线与暗线 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 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暗线:就是未直接描 绘的人物活动或由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 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 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诗歌鉴赏3版含答案

2018江苏省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训练诗歌鉴赏3版含答案

1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⑴“远烧入秋山”中的“入”字,从景物的特点到心情的抒写都用得很准,请 简要分析。

答:(2)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情感。

答: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残陆游石镜山前送落晖,春残回首倍依依。

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

苜蓿苗侵官道合,芜菁花入麦畦稀。

倦游自笑摧颓其,谁记E 鹰醉打圉?(1)请结合全诗赏析“依依” 一词的妙处。

答:(2)颈联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姣・口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寄黃儿复①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2018届二轮复习诗歌鉴赏 训练(江苏)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薪②三折肱巴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注①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黃儿复:诗人少时好友,时为广州四会县令。

②薪:求。

③三折肱:古语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说法,这里是说黄儿复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

(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请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进行简要赏析.答:(2)请结合诗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儿复的形象特点。

答: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上作二首(其二)陆游佝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笔①.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故忠。

《东山》《七月》②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

注①第:竹杖。

②《东山》《七月》是《诗经》中的两篇诗。

前者是讲周公东征后归途思乡的情绪以及胜利返回的喜悦,后者是写西周时期农夫们一年的劳作活动。

(1)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2)请赏析“《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盏中”这一句。

答: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长衡次醉阁①程嘉燧为爱檀园开北阁,两回三宿小房极役坐深曲洞香灯焰,睡美疏根③晓日烘。

2018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 (19)

2018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 (19)

审题
定向
题干中有“语言特色”“语言表达特色”
等字样。
(二)析典例 ——满分答案悟一番 题目 (2017· 全国卷Ⅲ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 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6 分 ) ①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语体特色 )②人 参考 物对话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地域特色)③整体上 答案 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 率真不做作。 (切合“明 快风趣 ”两大特色 )
[参考答案]
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揭示出人和母语之间生
死难离的关系,使事理具象化,生动形象。
[我来评卷](错多少)
抽检
样卷
评分
点出修辞手法2分,具体分析3分。 我来评分:________
说明
[名师诊断 ]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 ——语言赏析缺乏多维意识 首先要明确语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然后分析其效果。 “像”“般”“仿佛”表明运用了比喻,“水的环抱和裹挟” 与“置身盛夏沙漠中般的窒息”形成对比。再从揭示了人与母 语的关系的角度,运用比喻、对比的作用的术语作答。 考生的答案完全不是“赏析”,啰啰唆唆地对画线句进行 解读,没有多维赏析的意识,因其点出了画线句的意蕴 (母语的 重要性 ),才勉强得了 1分。
1 依: 依托手法挖掘。 为了突出表达效果,使语言生动形象,散文写作往往使用 一些修辞、描写手法。因此可以依托修辞、描写手法挖掘词语 背后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要达到什么效果。
二、理解(赏析)句子类题目 (一)准审题——思考方向不跑偏
常见 设问 审题 定向
(1)根据文意,应如何理解这句话?
(2)请解释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3)请简析该句的内涵。 (1)题干中有“语句”“含意”“内涵”等字样; (2)题干中有“理解”“解释”等字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精准突破文言主观概括题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

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耳辄能记忆。

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

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稗官野史,无不淹博。

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

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

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

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药无不精,服无不效。

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十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

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

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子孙昌大。

昔人云:“公侯之家,必复其祖。

”伯凝殆即其后身矣。

伯凝尊人六符叔去世早,不得于我婶娘,屡遭家难。

伯凝号泣旻天,卒得“赋隧”。

族中凡修葺宗祠,解释狱讼,评论是非,分析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骇可愕之事,皆于伯凝取直。

故伯凝之户履常满,伯凝皆一一分头应之,无不满志以去。

伯凝有一隙之暇,则喜玩古董,葺园亭,种花木,知无不为,兴无不尽。

其内弟督兵江干,伯凝为之措粮饷,校枪棒,立营伍,讲阵法,真有三头六臂所不能尽为者,而伯凝以一瞽目之人,无不立办。

则其双眼真可矐,而五官真不必备矣。

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

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

(选自张岱《琅嬛文集》,有删改) 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试概括全文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学问高,才识过人;处事公正公平;有侠义心肠(仁爱之心、慈悲善良)。

参考译文
(我的)弟弟(张)培,字伯凝,乳名叫狮。

伯凝虽然眼睛盲了,可生性喜欢读书,于是请人(为他)念书,耳朵听到就能记住。

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

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能供应他(听)的需要。

所读的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没有不广泛涉略的。

特别喜欢谈医术的书,书架上的医书不少于几百种,(伯凝)请人一本一本地读,他过耳就能记住。

于是推求心脉之理,把名医所编的各种医书全都拿来,早晚研究,便得到了它们的精华。

大凡切脉察看病状,一碰手就知道病情。

伯凝只要有余力,就多多储备药材,又精于制药,所制的药没有不精良的,(病人)服后没有不成功的。

所有生病的人到他的书斋,不曾拿着一个
铜钱来拿药而离开的人,累积到几十人也不感到嫌恶,施舍几百剂药也不吝啬,花费几十两银子也不感到可惜。

从此,寿花堂的药物,使越中的人都感到佩服。

我家十世祖是越郡的名医,所开的药店,在两浙名列第一,后来因为阴德,子孙盛大。

从前的人说:“公侯之家,一定有恢复祖上荣耀的人。

”伯凝大概就是他的转世之身。

伯凝的父亲六符叔去世早,与我的婶娘相处不好,屡遭家庭不幸。

伯凝对天号哭,终于母子和好。

族中凡是修葺宗祠,解释讼案,评论是非,分割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怕可惊之事,都到伯凝这儿来评判是非曲直。

因此,伯凝家里常常挤满了来人,伯凝都一一分别回应,没有不满意而离开的。

伯凝有一点点空闲,就喜欢玩赏古董,修葺园林亭子,种植花木,凡他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也没有不尽兴的。

他的内弟在江干督兵,伯凝为他筹措粮食军饷,演练枪棒,制定军纪,讲解排兵布阵之道,真是有三头六臂的人也不能都做到的,可伯凝作为一个目盲之人,没有不立即办到的。

那么,他的双眼真可以失明,而且五官真不必完备了。

所以,我认为伯凝像左丘明,像晋国的师旷,像高渐离。

厉害啊,(这个)伯凝,大概是以一人之身而同时具有他们的长处了啊。

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

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

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

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

直谅多闻,谓之三益。

不识仆之戆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选自钱大昕《与友人论师书》) 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友人”老师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自己的才学品德不足为师;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荐友人;③自己性格固执,不愿求人;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风迷惑。

参考译文
您跟我不是一天的好朋友,却急于想以我为老师。

我自己思量,文章道德不足以成为您的老师,而权势能力又不足以去引荐提拔您。

如果想借助我来结交一两个有权势的官臣,我很少能成为援手,因为我浅薄而固执自保,不用私事去麻烦别人,朋友们都知道。

我本来不想自己犯错,又怎么忍心来让您犯错呢?如果您认为我粗通经史、可以准备草野鄙陋的意见供您询问,以后以平等的身份往来相处,就足够了。

正直、诚信、见识广博,叫作三种有益的朋友。

不知道迂愚刚直的我能不能攀附您当您的一个益友呢?希望您裁断审察。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公讳抃,字阅道。

少孤且贫,刻意力学,中景祐元年进士乙科。

为武安军节度推官。

民有伪造印者,吏皆以为当死。

公独曰:“造在舎前,而用在舎后。

舎前不用,舎后不造,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