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药的操作规范
外科伤口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伤口换药操作规范1. 概述本操作规范旨在确保外科伤口换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以提供患者合适的护理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本规范适用于医护人员在换药时的操作,涵盖了准备工作、换药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2. 准备工作在进行外科伤口换药之前,需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确认患者身份和患者相关信息,包括伤口类型、大小、位置等;- 准备好所需的换药器械、敷料和药品,确保其洁净、完整并处于有效期限内;- 洗手并戴上消毒手套,保持操作的无菌性;- 对换药所需的伤口进行适当的清洁和准备,包括清除伤口周围的污物、分泌物等。
3. 换药步骤外科伤口换药的步骤如下:1. 洗手消毒:使用洗手液充分清洗双手,并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
之后,戴上消毒手套。
2. 移除敷料:轻柔地将原有敷料从伤口上取下,避免对伤口进行强烈的拉扯。
3. 清洁伤口:使用生理盐水或医用消毒液清洁伤口,去除伤口周围的分泌物和污物。
使用无菌纱布轻轻擦拭,避免对伤口造成过大的刺激。
4. 干燥伤口:使用干净无菌纱布轻轻拍干伤口,确保伤口表面干爽。
5. 敷药包扎:根据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并将其涂抹于伤口表面。
然后,使用无菌敷料将伤口包扎好,确保敷料贴合紧密并不会对伤口施加过多压力。
6. 清理工作:将用过的器械、敷料和其他废弃物按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7. 洗手消毒:换药操作完成后,再次洗手消毒,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性和卫生。
4. 注意事项在进行外科伤口换药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保持操作环境的洁净和整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注意个人防护,使用消毒手套等防护用品,避免对患者和医护人员本身的伤害;-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口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品和敷料;- 轻柔地处理伤口,避免对伤口造成过大的刺激或拉扯;- 在换药前后,及时记录伤口的情况并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方案。
5. 总结外科伤口换药是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合理的操作规范能够确保换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护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本操作规范进行换药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注重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换药的标准操作规程

外科换药S O P一、目的1.清洁伤口换药: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无菌.2.污染伤口换药:去除伤口污染物,预防与控制伤口可能继发的感染.3.感染伤口换药:清创、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二、原则1.无菌操作原则.2.彻底清除失活坏死组织.3.保持、促进肉芽生长.4.促进伤口愈合.三、换药的流程一换药前准备1.环境准备:病情允许情况下均应在换药室换药,如需在病房换药者,30分钟前停止一切清扫工作.2.换药者准备:衣帽整齐、戴口罩、帽子,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3.病人准备: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4.物品准备:尽可能使用换药车上层放无菌物品,下层放换药后的污染物品、快速手消毒液、换药包,根据伤口情况准备敷料及换药溶液等其它物品.二操作步骤1.揭开敷料,暴露创面.1手取外层敷料固定物,使用消毒镊子揭去内层敷料,揭取方向与伤口纵向一致.2分泌物干结粘着敷料,可用盐水湿润后再揭下.3污染的纱布、敷料应放入污物桶或弯盘,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2.观察伤口.1观察伤口周围皮肤、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情况.2伤口创面出现感染分泌物或疑似感染分泌物时,应及时送检做微生物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3采集分泌物标本时无菌盐水或70%酒精擦去表面渗出物,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3.消毒伤口及周围正常皮肤.1根据伤口、创面情况选择不同的敷料和换药的溶液进行相应处理.2用手执镊法,左手持敷料镊夹取棉球,递至右手消毒镊子中,两把镊子不可碰撞,如要拧干棉球,敷料镊要高于消毒镊.3消毒镊子棉球,顺伤口及缝线口轻轻的沾一下,清洁伤口由内向外回字型消毒,污染伤口应由外向内消毒,消毒范围超过覆盖的纱布.4消毒后棉球置于相对有菌的弯盘内或感染性废物桶中.4.覆盖创面,包扎固定.1一般覆盖面积超过伤口四周3~5cm.2胶布固定方向:要顺皮纹方向垂直,一般三条,两边压边粘贴,中间一条.5.安置病人处理用物.1分类放置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不得将损伤性的医疗废物与感染性的医疗废物混放.2用后的可回收的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应在流动水下冲干净放入污染的器械回收箱,保持箱子的密闭,不得暴露在外.3未使用的已开包装的棉球、纱块等不得放入无菌柜内再次使用.6.操作者处理.摘去口罩及帽子置于医疗废物桶,按六步洗手法进行手卫生.四、注意事项1.在整个换药过程中,按清洁—污染—感染—隔离伤口依次进行,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手卫生规范.2.给不同的患者之间换药要进行手卫生,给感染伤口换药后,应认真洗手,然后方可给另一患者换药.3.换药时应查看各种敷料、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包装是否完整,污染的敷料应立即放在医疗废物筒内或有菌的弯盘,不得随便乱丢.4.换药时应注意清除伤口内的异物、线头、死骨、腐肉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换药动作必须轻柔,注意保护健康的肉芽组织及上皮.。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换药操作规范为了确保外科换药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以下是外科换药的详细操作规范。
1.消毒准备a.换药前,务必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b.准备消毒药水(如氯己定、酒精等)和纱布等换药所需的材料。
c.准备好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d.准备换药所需的医用胶带或绷带。
2.伤口处理a.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轻轻清洗伤口,确保伤口表面清洁。
b.使用纱布进行轻柔擦拭,将伤口周围的血液、渗出物等清除干净。
c.如有需要,使用消毒药水进行伤口消毒。
3.换药操作a.准备好新的敷料,确保在打开前已经进行了适当的无菌处理。
b.在伤口周围涂抹一层适合的护肤剂以防止敷料粘住伤口。
c.必要时,使用医用胶带或绷带固定敷料。
d.严格按医嘱更换敷料的频率和方法进行操作。
4.敷料处理a.换药后,将使用过的敷料正确处理,避免传播感染。
b.使用双手戴上厚手套,将使用过的敷料放入切除袋中。
c.把切除袋丢进医疗垃圾桶中,并及时妥善处理。
d.按照医疗垃圾的处理规范进行分类和处置。
5.消毒和清理a.换药后,及时进行消毒,确保换药区域干净无菌。
b.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医疗器械、工作台面等进行消毒。
c.清理换药区域,包括废弃物和污渍。
d.将所有使用过的物品和工具归位或丢弃。
6.记录观察和沟通a.在患者病历上准确记录换药的时间、频率和过程,包括伤口状态、渗出物性质等。
b.注意记录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特殊情况,如疼痛、红肿等。
c.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如感染迹象、过度出血等。
7.个人防护和安全注意事项a.换药过程中,严格遵守医院的感染控制政策和规定。
b.确保自己的个人防护措施完善,包括戴口罩、穿防护服等。
c.注意手术室和换药区域的整洁和干净,避免滑倒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以上是外科换药的操作规范。
外科换药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操作,需要医务人员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伤口的消毒和敷料的及时更换,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同时,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以便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外科术后换药操作规范

外科术后换药操作规范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规范外科术后换药的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恢复过程顺利进行。
操作步骤
1. 准备工作
- 换药前,医护人员应洗手并佩戴手套和口罩。
- 将所需的换药材料准备齐全,包括纱布、药物、清洁剂等。
2. 患者准备
- 在换药前,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和流程,并获得患者的同意。
- 协助患者采取适当的体位,以方便换药操作。
3. 清洁伤口
- 使用无菌的清洁剂和消毒棉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
- 注意力度和频率,避免对伤口造成过度刺激或损伤。
4. 更换敷料
- 将医护人员手套的指尖以无菌方式触摸敷料。
- 轻轻撕开敷料的包装,避免敷料接触其他物体。
- 将敷料均匀地贴合在伤口上,确保完全覆盖。
5. 清理工具和个人卫生
- 换药结束后,将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正确的清洁和消毒。
- 医护人员应洗手,并丢弃使用过的手套和口罩。
6. 记录和观察
- 在换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做好记录,包括换药时间、换药前后伤口的状态等。
- 定期观察患者的伤口,并及时记录任何异常情况。
注意事项
- 换药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惯,避免交叉感染。
- 如遇到换药操作不顺利或患者出现问题,应及时寻求医疗主管的帮助。
总结
严格按照本文档的操作规范进行外科术后换药,可以确保换药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护人员应遵守相应的操作步骤,注重个人卫生和患者体验,以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
外科换药室操作规程

外科换药室操作规程一、概述二、岗位要求1.换药医生:必须具备临床操作资格,并熟悉外科换药流程及操作规范。
2.护士:应具备相应岗位资质,熟悉外科换药操作流程,并能熟练操作医疗器械。
三、操作流程1.准备阶段(1)核实换药医嘱,确认换药时间和频次;(2)准备所需物品和器械:包括无菌手套、口罩、无菌敷料、无菌盆盘、换药巾、药品、洗手液等;(3)准备良好的操作环境:保持室内干净整洁,确保无菌条件;(4)进行手卫生:穿好手套之前,按规定进行洗手操作。
2.执行阶段(1)进入患者房间或换药室前,再次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口罩,以保持洁净状态;(2)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治疗过程,并充分告知患者可能的不适感;(3)静脉输液的情况下,停止输液,并注意结束时间以便及时复原;(4)先将原有敷料剪开或进行逆行,清除伤口及周围污物,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5)根据医嘱或常规操作换药:包括涂抹药物、敷贴无菌敷料等;(6)根据需要记录伤口情况,如出血、渗液等;(7)处理换药后的废弃物,分类投放。
3.完成阶段(1)换药完成后,嘱患者保持伤口清洁,避免触碰伤口,注意休息;(2)清理操作区域,将所有器械等物品清洁消毒并归位,保持整洁;(3)卸下手套并进行手卫生,及时离开操作区域;(4)及时将患者的变化情况和意见反馈给医生。
四、注意事项1.换药过程中保持沟通与配合,充分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意愿;2.操作前要认真核对医嘱,确保换药时间和频次的准确性;3.换药医师和护士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换药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4.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保持操作区域的洁净和无菌状态;5.换药后及时清理操作区域,及时处理废弃物,防止感染传播;6.换药过程中及时记录患者的情况、药物使用情况等。
7.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解释换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的不适感。
五、操作风险1.换药过程中,可能导致伤口重新感染传播,注意无菌操作;2.换药过程中,可能引起患者疼痛和不适感,要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温暖和安抚;3.换药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医护人员要及时处理。
换药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换药工作,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管理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实施、监督和评估本制度。
2. 各科室设立感染管理责任人,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三、换药操作规范1. 换药室应设在通风良好、光线充足的地方,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和防护用品。
2. 换药人员应穿着清洁的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帽子等防护用品。
3. 换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评估,了解病情、感染情况等。
4. 换药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感染。
5. 换药所用物品应按照一次性、无菌、无毒、无害的原则选用。
6. 换药后,及时清理换药室,保持室内清洁、整齐。
四、消毒与隔离1. 换药室应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等消毒。
2. 对感染伤口,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如使用专用换药包、隔离床等。
3. 对传染性感染伤口,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防护措施,防止传播。
五、感染监测与报告1. 各科室应定期统计换药过程中发生的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2.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对感染病例进行评估,分析感染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3. 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应按规定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六、教育与培训1. 定期对换药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其感染防控意识。
2. 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教育,提高其遵守感染管理制度的能力。
七、监督检查1. 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定期对换药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本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2.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按规定进行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本单位其他规定不一致,以本制度为准。
医院换药术和拆线术操作规范

医院换药术和拆线术操作规范
1.准备工作
a.首先准备好工作装备,包括洁净手套、无菌敷料和药品等。
b.洗手,确保手部干净,并佩戴洁净手套。
c.检查药品和敷料的有效期和完整性。
2.与患者沟通
a.向患者解释换药术的目的和步骤,并获得其同意。
b.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3.换药操作
a.对需要处理的伤口进行护理前,要先进行脱除旧敷料的操作,且应迅速但轻柔地拆除。
b.清洁患者伤口周围的皮肤,使用无菌盖布和无菌溶液清洁。
c.在清洁的皮肤上,使用洁净手套,打开新敷料包,并按照医嘱将敷料覆盖在伤口上。
d.完成换药操作后,及时将旧敷料和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正确的处置,避免交叉感染。
e.换药后,向患者解释换药后的护理注意事项,如注意伤口保持干燥和避免感染等。
1.准备工作
a.准备所需的工作装备,包括无菌手套、无菌剪刀、无菌拆线钳等。
b.洗手,确保手部干净,并佩戴洁净手套。
c.检查拆线钳和剪刀的无菌性和完整性。
2.与患者沟通
a.向患者解释拆线术的目的和步骤,并获得其同意。
b.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史,了解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
3.拆线操作
a.患者换药后的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迹象,并且医生检查确认可以
拆线后才开始操作。
b.使用无菌拆线钳轻柔地夹住一根线头,用无菌剪刀剪掉一端的线头。
c.轻轻向外拉动另一端的线头,将缝线从伤口中拔出。
d.完成拆线操作后,将使用过的工具进行正确的处置,并向患者解释
拆线后的护理注意事项。
处置室换药工作制度

处置室换药工作制度一、总则1.1 本制度旨在规范处置室换药工作,确保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2 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处置室换药工作的管理和操作。
1.3 换药工作应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和控制交叉感染的原则。
二、换药室环境要求2.1 换药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光线明亮,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员进入。
2.2 换药室内设置应符合医疗功能需求,合理划分清洁区、半清洁区与污染区。
2.3 换药室应配备紫外线消毒设备、消毒剂、无菌物品等基本设施。
三、换药工作流程3.1 准备工作3.1.1 工作人员进入换药室前,应穿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等防护用品。
3.1.2 打开紫外线消毒设备,对换药室进行空气消毒。
3.1.3 准备换药所需的物品,如无菌敷料、消毒剂、引流管等。
3.2 换药操作3.2.1 认真检查患者伤口情况,评估伤口感染程度和愈合情况。
3.2.2 按照无菌技术原则,进行伤口换药。
换药顺序应遵循先换无菌缝合伤口,后换开放伤口;先换一般感染伤口,后换特殊感染伤口的原则。
3.2.3 换药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健康肉芽组织,保持引流管通畅。
3.2.4 特殊感染伤口换药时,应戴手套,用过的敷料要全部焚烧,其他用具应先消毒后清洗。
3.3 清理与消毒3.3.1 换药结束后,及时清理污敷料,避免交叉感染。
3.3.2 地面用消毒剂擦拭,保持无血迹、脓迹。
3.3.3 定期对换药室进行空气培养,监测空气质量。
3.3.4 定期对换药用具进行高压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四、换药室管理4.1 人员管理4.1.1 换药室工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和技能,经过无菌操作培训。
4.1.2 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4.2 物品管理4.2.1 换药室内物品应由专人负责保管,定期清点、维修,及时补充。
4.2.2 建立物品清单,确保物品数量和质量。
4.3 环境管理4.3.1 保持换药室内环境整洁,定期消毒。
4.3.2 合理布局,确保工作流程顺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经典操作步骤(换药)换药
【术前准备】
1. 物品准备
(1)治疗碗(盘)2个,有齿、无齿镊各l把或血管钳2把,探针1个,手术剪1把。
(2)2%碘酊和70%酒精棉球或碘伏,生理盐水,棉球若干,引流物或根据伤口所选择的
药物、敷料。
(3)胶布、剪刀、汽油或松节油飞棉签。
必要时备酒精灯、火柴、穿刺针。
根据伤口需要酌情备用胸腹带或绷带。
2.病人准备告知病人换药的目的,可在病房,最好在专用的换药室进行换药,病人应采取最舒服且伤口暴露最好的体位。
应避免着凉,如伤口较复杂或疼痛较重,可适当给予镇痛或镇静药物以解除病人的恐惧及不安。
【操作步骤】
换药前操作者应洗手,并戴好帽子和口罩。
1.一般换药方法
(1)移去外层敷料,将污敷料内面向上,放在弯盘内。
(2)用镊子或血管钳轻轻揭去内层敷料,如分泌物干结粘着,可用生理盐水润湿后揭下。
(3)一只镊子或血管钳直接用于接触伤口,另一镊子或血管钳专用于传递换药碗中物品。
(4)70%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生理盐水棉球轻拭去伤口内脓液或分泌物,拭净后
根据不同伤口选择用药或适当安放引流物。
(5)用无菌敷料覆盖并固定,贴胶布方向应与肢体或躯干长轴垂直。
2.缝合伤口换药
(1)更换敷料:一般在缝合后第3日检查有无创面感染现象。
如无感染,切口及周围皮肤
消毒后用无菌纱布盖好,对有缝线脓液或缝线周围红肿者,应挑破脓头或拆除缝线,按感染伤口处理,定时换药。
(2)-拆线2详见后面拆线部分。
3.其他伤口换药
(1)浅、平、洁净伤口:用无菌盐水棉球拭去伤口渗液后,盖以凡士林纱布。
(2)肉芽过度生长伤口:正常的肉芽色鲜红、致密、洁净、表面平坦巳如发现肉芽色泽淡红或灰暗,表面呈粗大颗粒状,水肿发亮高于创缘,可将其剪除,再将盐水棉球拭干,压迫止血。
也可用10%~20%硝酸银液烧灼,再用等渗盐水擦拭,若肉芽轻度水肿,可用3%~5%高渗盐水湿敷。
(3)脓液或分泌物较多的伤口:此类创面宜用消毒溶液湿敷,以减少脓液或分泌物。
湿敷药物视创面情况而定,可用1:5000呋喃西啉或漂白粉硼酸溶液等。
每天换药2~4次,同时可根据创面培养的不同菌种,选用敏感的抗生素。
对于有较深脓腔或窦道的伤口,可用生理盐水或各种有杀菌去腐作用的渗液进行冲洗,伤口内适当放引流物。
(4):慢性顽固性溃疡:此类创面由于局部循环不良,营养障碍或切面早期处理不当或由于特异性感染等原因,使创面长期溃烂,久不愈合。
处理此类创面时,首先找出原因,改善全身状况,局部用生肌散、青霉素等,可杀灭创面内细菌,促进肉芽生长。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凡接触伤口的物品,均须无菌,防止污染及交叉感染,各种无菌敷料从容器内取出后,不得放回,污染的敷料须放人弯盘或污物桶内,不得随便乱丢。
2.换药次序先无菌伤口,后感染伤口,对特异性感染伤口,如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在最后换药或指定专人负责。
穿无菌手术衣法
(一)对开式
1 、自器械台上拿取折叠好的无菌手术衣,选择较宽敞的空间,手提衣领,抖开,使衣的另一端下垂。
注意勿使手术衣触碰到其他物品或地面。
2 、两手提住衣领两角,衣袖向前位将衣展开,使衣的内侧面面对自已。
3 、将衣向上轻轻抛起,双手顺势插入袖中,两臂前伸,不可高举过肩,也不可向左右撒开,以免碰触污染。
4 、巡回护士在穿衣者背后抓住衣领内面,协助拉出袖口,并系住衣领后带。
5、穿衣者双手交叉,身体略向前倾,用手指夹起腰带递向后方,由背后的巡回护士接住系好。
穿好手术衣后,双手应举在胸前。
6 、无菌区域为:颈以下、腰以上的胸前,双手、前臂、腋中线的侧胸。
(二)全包式
1 、洗手后,取手术衣,将衣领提起抖开露出袖口。
2 、将手术衣轻轻抛上的同时,顺势将双和前臂伸入衣袖内,度向前平行伸展。
3 、巡回护士在其身后系背部系带。
4 、戴无菌手套。
5 、将前面的腰带松结递给已戴好手套的手术医生或巡回护士,用无菌持物钳夹持腰带绕穿衣者一周后交穿衣者自行系于腰间。
6 、无菌区域为:颈以下、腰以上的胸前,双手、前臂、侧胸及手术衣后背。
如何穿包背式无菌手术衣?
在手术中,手术人员的背部,往往会触及手术器械台以及手术人员相互接触而造成无菌区的污染。
包背式手术衣是在普通手术衣的背部增加了一块三角巾,穿妥后可将术者背部包裹,减少了手术中污染的机会。
穿手术衣方法如下:
(1)取出无菌手术衣,站在较宽敞的地方。
(2)认清衣服的上下、正反面并注意衣服的折法。
手术衣的衣襟(开口)对前方,袖筒口对自己,提住衣领,向两边分开,轻轻抖开手术衣。
(3)将手术衣轻轻向前上方抛起,两手臂顺势伸入袖内,手向前伸。
(4)请巡回护士从身后抓住两侧的衣领角向后拉,双手前伸出袖口。
(5)戴好无菌手套。
(6)解开胸前衣带的活结,右手捏住三角部相连的腰带,递给巡回人员或已穿戴好手术衣和手套的手术人员,巡回人员应用消毒钳夹住腰带的尾端,穿衣者原地自转一周,接传递过来的腰带并:于胸前系好。
注意事项:取衣时应一次整件地拿起,不能只抓衣领将手术衣拖出无菌区。
穿衣时,双手不能高举过头或伸向两侧,否则手部超出视野范围,容易碰触未消毒物品。
未戴手套的手不能触及手术衣的正面,更不能将手插入胸前衣袋里。
传递腰带时,不能与协助穿衣人员手相接触
戴无菌手套法
1、方法
¬ 戴无菌手套法
洗净擦干双手——核对手套袋(包)外注明的手套号码和灭菌日期——打开手套袋——擦滑石粉——一手掀起手套袋外层,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手套内面)——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同法掀起另一袋口,已袋无菌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的翻边内(手套外面)——取出手套戴上——双手调整手套的位置——将手套翻转处套在工作服衣袖外
¬ 脱手套法
用戴手套的手捏住另一手套腕部外面翻转脱下——已脱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内将其翻转脱下——浸泡手套——洗手
2、注意事项
Ÿ 严格区分无菌面和非无菌面,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内面或未戴手套的手
Ÿ 发现手套破裂应立即更换
Ÿ 脱手套时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缘或手指部分
穿脱隔离衣:一.穿隔离衣(1)穿隔离衣前要戴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过肘,洗手。
(2)手持衣领从衣钩上取下隔离衣,将清洁面朝向自己将衣服向外折,露出肩袖内口,
一手持衣领,另一手伸入袖内并向上抖,注意勿触及面部。
一手将衣领向上拉,使另一手露出来。
依法穿好另一袖。
两手持衣领顺边缘由前向后扣好领扣,然后扣好袖口或系上袖带。
从腰部向下约5cm处自一侧衣缝将隔离衣后身向前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见到衣边捏住,依法将另一边捏住,两手在背后将两侧衣边对齐,向一侧按压折叠,以一手按住,另一手将腰带拉至背后压住折叠处,在背后交叉,回到前面打一活结,系好腰带。
(3)如隔离衣衣袖过长,可将肩部纽扣扣上。
穿好隔离衣,即可进行工作。
二.脱隔离衣:解开腰带,在前面打一活结,解开袖口,在肘部将部分袖子塞人工作服内,暴露前臂;消毒双手,从前臂至指尖顺序刷洗两分钟,清水冲洗,擦干,解开衣领;一手伸入另一侧袖口内,拉下衣袖过手(用清洁手拉袖口内的清洁面),用遮盖着的手在外面拉下另一衣袖;解开腰带,两手在袖内使袖子对齐,双臂逐渐退出,双手持领,将隔离衣两边对齐(如挂在半污染区的隔离衣清洁面向外,如挂在污染区的隔离衣,污染面向外),挂在钩上。
有创面伤口换药:1.用手取下外层敷料(勿用镊子),再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
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先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以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用两把镊子操作,一把镊子接触伤口,另一把接触敷料。
用酒精棉球清洁伤口周围皮肤,用盐水棉球清洁创面,轻沾吸去分泌物。
清洗时由内向外,棉球的一面用过后,可翻过来用另一面,然后弃去。
3.对干净伤口,用酒精棉球先消毒伤口,从内向外方向消毒,后即可盖上敷料,胶布固定敷料在皮肤上。
4、分泌物较多且创面较深时,宜用生理盐水冲洗,如坏死组织较多,可用攸锁或其他消毒溶液冲洗。
5、高出皮肤或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可用剪刀剪平,或先用硝酸银棒腐蚀,再用生理盐水中和;或先用纯石炭酸腐蚀,再用75%酒精中和。
肉芽组织有较明显水肿时,可用高渗盐水湿敷。
6、一般新鲜肉芽创面可用消毒凡士林纱布覆盖,必要时用引流物,上面加盖纱布或棉垫,包扎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