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和谐 简约雅致——浅谈“逸公六方壶”的创作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论紫砂壶“逸方”的创意

112 CERAMICS SCIENCE & ART
PURPLE CLAY 紫砂专题
图1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论紫砂壶“逸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创意
王雅丽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摘 要】紫砂壶造型精彩纷呈,千变万化,随着时代的变 迁和人们的审美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融传统与时代为一 体,给人以不同的观赏价值,让人从中感受到丰富的意趣, 体会到传统文化在时代发展中的价值,发挥了紫砂作品传承 历史文化的责任和使命。本文以紫砂壶“逸方”为例,浅谈 其造型设计和文化意境。 【关键词】紫砂壶;逸方;造型设计;文化意境
一把成功的紫砂作品,是泥料、造型与装饰的相辅 相成,紫砂艺人通常围绕自己所设定的主题来构思创 作,使各方面相互搭配、以凸显主题,提升作品的艺术 效果。发展至今,紫砂壶造型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 筋纹器三大类型,其中,光器又分为圆器和方器,遵循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哲学思想,融入宇宙 观,创造出契合中国人审美的器型。紫砂壶“逸方” (见图1)便是典型的方器作品,方器以直线为主、曲线 为辅,线条刚而不僵、直中有曲,稳重挺拔而不失灵 动,充分彰显出方器作品的线条之美。行话说:“一方 抵十圆”,一把既美观又实用的方型茶壶,要求比例准 确、口盖紧密平整、块面挺括、线条利落、气势挺拔、 力度到位,对紫砂艺人的制作技艺和工艺水平要求甚 高。因此,好的圆器作品常见,好的方器作品难见。纵 观整壶,此壶呈四方形制,身筒端庄稳定,四条棱线直 而不僵、刚劲利落,作品重心沉稳,底部为榫足,如同 稳固的城墙,屹立不倒,给人以端庄挺拔之势。四条棱 线延伸至肩部时专为渐趋圆润的曲线,柔和而饱满,为 刚劲的壶身平添了几分高雅丰腴之美,肩部自然向上延 伸、收敛成短颈,有挺拔之感,四方壶盖方圆相济,为 压盖形式,与壶口严丝合缝、贴合紧密,盖面平整,与 壶底上下呼应,有四平八稳之感,端庄大气。壶钮方圆 相济,饱满玲珑,别致精巧,提升了整壶的气势,可谓
浅谈紫砂作品“六方抽盖壶”的形体结构及趣味

三、形体结构及趣味 六面六方的造型简洁却不简单,壶流与壶把设置在
视觉上给人一种很稳定的感觉,流根粗壮,壶流的棱线 并非是单纯的单线处理,而是根据流身的变化,将两根 原本并不相邻的线条合并到了一起,在干净利落的块面 切割中表现曲的魅力;其次壶把坚实,尤其是壶把的四 个面要大致相等,且在四方棱线的基础上采用了“切 角”的处理,使原本的单一棱线转变成紧靠在一起的双 线,这就同另一侧的壶流相呼应了起来,同样都是对棱 线的处理,前后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两者结合起来 就显得非常具有时代感,就如同现代机床所展现的工业 切削之美。当然仅仅是这样整体的形体结构依旧没有跳 出传统壶式的范畴,当流把的线条处理与壶钮盖的的形 体结构融合在一起以后,就会发现,原本静态的六方体 在一瞬间被赋予了动感,机械一般的结构呼应了壶流和 壶把的线条变化,抽盖则验证了这种变化,让整把壶变 得和谐起来,且在这种和谐之中,发散出浓烈的趣味。
紫砂之所以能够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离不开中华 文化的依托,离不开茶文化的影响,其本身跟浩瀚的中 华文化来说可以说是单薄的,但正是因为这种单薄,造 就了历代的紫砂创作者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创作精 神,每每能够抓住时代的潮流,创造出带有时代烙印的 紫砂作品,而在当下,复古的文化思潮与时代激变的洪 流并存,一方面中国被迫在很短的时间内面向世界,另 一方面中华文化又有着强烈的保持自我的精神需求,于 是复古与激变成为了一对相互环绕的主旋律,紫砂的创 作也因此应激而动,在保持古色古韵的同时,吸收现代 设计的理念,展现时代之风。
114 CERAMICS SCIENCE & ART
流云飞逝,浮生亦如此一一浅谈紫砂壶“云逸六方”的造型特征以及文化内涵

江南水乡宜兴,无论是自然地理环境还是历史文脉,都十分的丰富独特且悠久深厚,也正是在这雄厚的积淀之下孕育出来独一无二的紫砂矿料,对此,历代代的紫砂艺人都十分地珍惜和爱护,巧妙运用自我的聪明才智以及技术手艺,将其打造成一件又一件举世无双的紫砂壶作品。
紫砂壶依靠着全手工拍打成型的制作方式,在传统陶瓷艺苑之中同样也是别具特色,有别于机械式的制作方式,能够更好地通过双手去感知和触摸它的温度,并将自己的情感传递其中,与之合而为一,从而使得制作出来的紫砂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精致的外观之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与情感,使人不禁想要去探索,为之所着迷。
紫砂壶源于民间传统手工艺之列,紫砂艺人的创作基本都是来自于自然以及日常生活,有着紫砂艺人对生活的一些感悟和思考,因而我们能够在紫砂壶身上看到独特的民族特色,与人们的生活也更为的贴合,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对此有较为亲密感觉的原因。
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紫砂艺人又将紫砂与我国各种传统文化以及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将许许多多的文化符号以及内容赋予其上,就像书法绘画、诗文陶刻等等,这也使得紫砂壶至此走上了巅峰,走上了艺术的领域,实现了从实用到艺术的一个完美跨越,不仅流传于普通百姓,更来到了文人雅士、达官贵人之间,受到了更多人群的喜爱与追捧,一直发展到现在,其热度与影响也没有受到丝毫的减弱,仍旧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紫砂壶的造型特征是主体外观形态,最重要的是为了突显其中的气韵,因此,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更要赋予作品本身的艺术气质,同时这种气质又要与主旨内涵达成一致,从而共同彰显出同一种风格意境,所以制作器型虽有一定的规则,但仍需紫砂艺人经过一系列的构思与改进。
紫砂壶“云逸六方”(见图1)整体的造型采用了较为平稳的六方结构,壶身由六块弧面拼接在一起,棱角清晰分明,点、线、面之间也都协调而又统一,但紫砂艺人在线、面的处理上掩盖了原本方形的锋芒毕露,将其制作得更为柔和、饱满,从而使得整体有一种圆润顺滑的感觉,正可谓是方中寓圆、圆中带方;壶身底部化为了一个平面,稳稳地立于平面之上,端庄而又稳重;而壶身上端则沿着线条向上形成了一段六方的壶颈,与之相应的壶盖压在上面,两者之间严丝合缝,很好地契合在了一起,规整而又和谐;盖面上的壶钮形状好似半圆弧,但也仍是由六方所组成的,延续了整壶的造型特征,在壶钮底下紫砂艺人还进行了贴塑装饰,以一片云彩的形态贴陈叶(宜兴214221),并且逐步从民间艺术发展为一项人文艺术,尽管作为手工艺品的它早已不再属于粗陶器具的范畴之内,只因在它的体内蕴含着更高层次与内涵的艺术感染力,渲染着紫砂壶成为了一件雅俗共赏的艺术品,不只是因为其外观造型的精致与雅观,更是因为其中丰富且深厚的人文属性,达到了壶与人之间的互动与共鸣,从而塑造出一个广阔的精神境界,兼具艺术性与文化性。
浅谈典雅隽永的“六方井栏壶”

浅谈典雅隽永的“六方井栏壶”
吴永明
【期刊名称】《江苏陶瓷》
【年(卷),期】2012(045)003
【摘要】宜兴紫砂陶是我国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实用工艺美术陶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极高的艺术成就.享誉国内外。
紫砂陶问世以来,造型千变万化。
单以方器而言.历来有很多经典的方器造型。
如“四方壶”、“六方壶”、“八方壶”、“觚棱壶”、“僧帽壶”、“传炉壶”等不同造型。
方器造型以直线为主.曲线为辅,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
方器除口、钮、盖、嘴、把应与壶体相对称外,还要求做到口盖划一、方中求变、刚柔相济,
【总页数】1页(P50-50)
【作者】吴永明
【作者单位】宜兴,2142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174.74
【相关文献】
1.浅谈“六方井栏壶”的精神文化 [J], 许学军
2.“六方井栏壶”的创作浅谈 [J], 任艳
3.柔和大方的《六方井栏》壶 [J], 蔡志卫
4.浅析"正六方井栏壶"的造型特征与融洽之美 [J], 徐朝君
5.浅谈紫砂"六方井栏壶"的造型艺术 [J], 谈有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圆到方的变化--浅谈紫砂壶“六方秦权”的制作感悟

结语:总体而言,将圆器转变成方器是一种工艺技 法的转变,但却并非是造型构筑的转变,作品“六方秦 权”的六面六棱结构贯彻的之所以彻底,在于对于原本 形体主题的理解,而非过去壶式的理解,是一种基于创 作主题的重新创作,而非是在圆形紫砂壶上加以修改、 变化,这就增添了自身创作的自由度,符合当下时代的 造型美术风格,产生更多具有当前时代的审美元素。
这把壶另外一个制作难点在于口盖的处理,秦权壶 式原本采用截盖,这在外形来看显得凝练如一,也让壶 面的曲线更为顺畅的凝聚到壶钮,但在“六方秦权”的 制作上却并不能延续这种制作,而是需要加以渐进的处 理,将壶口增高一层,让壶面的棱线代替原本柔韧的曲 线给壶盖形成一种强烈的支撑感,让线条成为支撑轮廓 的主角,并将壶盖依照壶面六棱来进行制作,上下连 续,同时壶钮的基座则采用壶口相同的垫高做法,使方 中见骨,并且骨肉分明,壶钮在壶盖上的镶接部位也就 指引了壶流与壶把的镶接部位,分别居于前后棱线之 中,将整个壶体平均的分成左右两份,倘若镶接完成以 后流、把、钮可以贯通如一,那么就证明之前壶体以及 壶盖的制作时工艺严谨的,否则就是在裁切、镶接的时 候就出现了差错,可以说是在茶壶制作中段的时候检验 自身工艺的时刻。倘若这一步骤制作完成以后没有问 题,那么后续就仅仅只是细节局部的补充了,因为这你 的轮廓已经形成,壶底不过是顺势而为。
浅论六方思亭紫砂壶的创作特点

浅论"六方思亭"紫砂壶的创作特点丁宵由頁【摘要】"思亭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式,以曲线的运用与变化而出彩,工整又独特的造型指向紫砂壶创作对古典的崇尚,对创新的重视。
"六方思亭壶"在圆润的"思亭壶"中结合六方设计,线面结构更为立体挺括,凭借精妙的构思与工巧的设计实现"再经典化"。
【关键词】紫砂壶;六方思亭壶;创作特点中国江苏宜兴丁蜀地区自古以来以制陶而扬名天下,从这里诞生的“五朵金花”是丁蜀乃至中国陶艺制作的骄傲,其中影响力最大的便是价值堪比金玉珠宝的紫砂壶。
明朝时期,世界上第一件紫砂壶诞生在丁蜀,是紫砂壶艺术发展的起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越来越为人所喜爱,积累了大量经典款式,这件“六方思亭壶”就是其中之一,它那优美灵活的曲线配合硬朗爽利的棱线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展现了紫砂壶传统壶型所具有的现代美感。
1、“思亭壶”的基本形态“思亭壶”于清代产生,其名来自于创造它的制壶人陆思亭,用自己的名字来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可见陆思亭对这一壶型的满意和自信。
“思亭壶”有着葫芦瓢或梨子般上窄下宽的造型,可爱秀丽,充满艺术趣味。
陆思亭对于曲线的运用可谓出神入化,线条由上至下逐渐舒展幵来,如自然的流水一般,又具有一种力量,维持着壶身结构的平稳标致。
整个壶体的设计尤为简约,主要体现线条那游刃有余,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虽诞生在古代,但具有不受时代审美变化约束的现代美感。
独特的艺术效果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从古至今,“思亭壶”都是一个热门款式,制壶艺人们参考陆思亭所创的造型和运用线条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审美趣味对线面结构进行调整,或进行装饰,使这一壶型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证明了这一壶型有很大的创作空间,永葆艺术活力。
2、“六方思亭壶”的创作特点“六方思亭壶”这件作品传统气息浓厚,又具有创意特点。
创作将六方壶的设计理念结合于壶中,实现了方圆共建,凸显了作品的“骨感”,将作品内部的力量以外在棱线体现出来,构成了刚柔并济的艺术特点,强烈的结构感形成了艺术张力,提供了多样化的审美角度,避免了曲线表现的单一,以不同的曲线形态丰富了作品的个性。
方圆相济,天人合一 浅论紫砂壶《祥和六方》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372018.2期收稿日期:2017-12-18陶 瓷 文 化方圆相济,天人合一/朱彩红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先生说: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快乐的。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宋兴于明清,因饮茶方式的改变而诞生,它以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为根基,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成长的养分,在历代匠人与时俱进的创新下不断开拓发展,它从摆脱传统实用器陈腐的匠气,到融入哲学思想、茶人精神、书画艺术和自然韵律,量变引起质变,最终一跃成为实用观赏价值兼具的艺术品。
近年来,紫砂壶在收藏市场上占据一席之位,在拍场上屡创新高,证实了紫砂壶的艺术人文价值。
一、造型设计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紫砂壶造型精彩纷呈,千奇百怪的壶型迎合了当代人们不同的审美需求,给予人们深厚的情感共鸣。
发展至今,紫砂壶大致可分为光器、花器和筋纹器。
光器以简练的几何形体为基础,以线条的变化表现出或柔和、或刚劲的气质。
花器注重仿生,以夸张的表现手法和丰富的装饰艺术还原自然万物,赋予器物逼真的形象、灵动的生命。
筋纹器将花木形体划分成若干等份,以精确的结构、疏密变化的筋纹表现出深浅自如的韵律和节奏。
《祥和六方》壶是典型的光器,光器素面素心,看似简练,实则十分考验作者对线条的运用,一般来说,直线给人简洁利落之感,曲线给人温柔婉约之感,而两者不同的表现手法又能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要达到以形传神的效果,艺人必须对各种线条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体会。
此壶为光器中的方器,行话有“一方抵十圆”之说,可见方器的成型之难。
此壶底部为规整的六方形,简洁明快、刚劲利落,而六棱的起承转合并非简单的直线,而是以具有韧劲的曲线延伸至壶口,线条汇聚于中心壶钮,从而表现出壶身圆融的张力和气度。
六方球形钮由壶身延伸出的线条构成,刚柔并济、给人庄重稳定之感。
壶把由六棱线构成,与壶身的线条相互呼应,整体协调,具有节奏韵律感,壶把上置一飞尾,增加了几分灵动婉转。
壶身与壶盖之间的过渡层次丰富,大小不一的六方形上下呼应,显出立体感。
方圆和谐 简约雅致

方圆和谐简约雅致作者:王伯君来源:《江苏陶瓷》2015年第01期宜兴紫砂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造型丰富、装饰典雅,并且富有浓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趣,被誉为陶中奇葩、国之瑰宝。
在发展至今的近六百年中,历代制壶艺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有匠心,创新创造了无数妙趣横生的紫砂壶器型,将艺术、文化、情感融为一体,为后人留下了一把把简约而不简洁的紫砂壶作品,不断激励启发着紫砂制壶艺人的艺术思潮和创作欲望,为紫砂的传承和发展延续魅力与活力。
紫砂壶的美在这些前人的传世作品中体现,“六方壶”是不可不提的一款经典器型,其形体明快挺秀,具有阳刚之气,棱角清晰,将方器的几何之美塑造得十分漂亮,每款六方造型都达到了方器“线条流畅、轮廓分明、平稳庄重”的规则要求。
从早期的“大彬六方壶”到历史悠久的“僧帽壶”,再到经典器型的“雪华壶”,无一不展示了方器“以直线、横线为主,曲线、细线为辅,器型的中轴线、平衡线要正确、匀挺、富于变化”的器型特点。
六方器型依据几何造型而成,虽然器型表面看似简单,却做工精细,需要有深厚的制作技术方能将方器的精髓把握住,六方便是将方器的精髓之处把握得恰如其分。
《阳羡砂壶考》中有云:惠逸公,雍、乾时人,制壶形式大小与诸色泥质俱备,工巧一类可与孟臣相伯仲,故世称“二惠”。
此次所创作的“逸公六方壶”为“镶身筒”成型,由厚薄均匀的泥片依结构所需,分壶身、口、底、盖组成制作而成。
1 “逸公六方壶”的造型之美“逸公六方壶”为六方形,壶身、流、盖、钮、底、颈皆呈六方,曲折合宜尺度,六方条把圈成圆形,六方流三弯向上秀美,把四方榫接流畅,盖大而平,子口稍短,钮六方状似珠圆,的脚六方干净利索。
虽是六方壶,但肩颈处以弧线处理,线条明确流畅,毫不拘泥,充分运用点、线、面的变化,起承转合交待清楚,整体结构合理。
一般形容方壶的词汇总是刚劲、挺拔、端庄大度、规整有力,就像是一位充溢阳刚之气的男子汉。
而方壶的角的处理是表现茶壶气度的首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逸公六方壶” 的造型之美
“ 逸公六方 壶” 为六方 形 , 壶身 、 流、 盖、 钮、 底、 颈 皆 呈 六 方, 曲折 合 宜 尺 度 , 六 方 条 把 圈成 圆形 , 六 方 流 三 弯 向上 秀 美 , 把 四 方榫 接 流 畅 , 盖 大 而平 , 子 口稍 短 , 钮六方状似珠圆 , 的脚 六 方 干 净 利索 。虽 是 六 方 壶 , 但 肩 颈 处 以弧 线 处 理 , 线 条 明确 流畅 , 毫不拘泥 , 充分运用点 、 线、 面的变化 , 起 承 转 合 交 待 清 楚, 整体结构合理。
宜 兴 紫 砂 历 史 悠久 、 工 艺精 湛 、 造型丰富、 装饰典雅 , 并 且
表现 茶 壶 气 度 的 首 要 因素 。正 如 这 把 “ 逸公六方壶” 。 它 身 上 的钝 角予 人 一 种 独 特 的 审美 韵 味 。 淳厚、 稳 健 。有 人 觉 得 钝 角 或 圆角 失 去 了方 壶 专有 的韵 味 , 其 实 这是 一 种 曲解 。 “ 逸 公 六 方壶 ” 的钝 角 附 于略 带 圆 鼓 的 器 型 上 , 使 壶 整 体 看 上 去 寓 圆于 方, 别 有 一 番情 趣 。 “ 逸 公六 方 壶 ” 从 审美 角度 人 手 , 以立 体 造 型 中 的六 方 线 带 给 人们 视觉 冲击 , 加 强六 方体 的平 直对 比 面 , 从 壶 身 的六 方 到 壶 口、 壶盖 、 壶 钮 的六 方 组 合 , 从壶嘴、 壶 把 的 气势上扬 , 以 及 棱 角 线 到 底 部 的舒 展 , 均展示 出了钝角之美 , 钝 角 曲 张有 力 , 六方线条扣人心弦 , 能 予 人 以线 条 美 的感 受 与
4 4
江 苏 陶 瓷 J i a n g s u Ce r a mi c s
Vo 1 . 4 8 . N o . 1
F e b r u a r y , 2 0 1 5
方 圆和谐 简约雅致
— —
浅谈“ 逸公 六 方 壶 ” 的创 作
王 伯 君
( 宜兴 2 1 4 2 2 1 )
铜 钱那 样 “ 内方 外 圆 ” 。 既讲原则性 。 又 讲 灵 活 性 。真 正 “ 方圆”
的 人 是 大智 慧 与 大 容 忍 的结 合 体 ,无 论 是 超 进 还 是 退 止 都 能
器型特点 。 六方器型依据几何造型而成 , 虽然器型表 面深厚 的制 作 技 术 方 能 将 方 器 的精 髓 把
方是 刚、 圆是 柔 , 方是原则 、 圆是 机 变 , 方 是 以 不 变 应 万 变. 圆是以万变应不变 , 方外有 圆、 圆 内有 方 、 能方能 圆、 亦 方 亦圆、 方 圆合 一 , 无 往 不 胜 。 方是 为人 之 本 , 是做人的脊梁 ; 圆
壶考 》 中有 云 : 惠逸 公 , 雍、 乾时人 , 制 壶 形 式 大 小 与 诸 色 泥 质 俱备 , 工 巧 一 类可 与孟 臣相 伯 仲 , 故世称 “ 二惠” 。此 次 所 创 作 的“ 逸公六 方壶” 为“ 镶身 筒” 成型 。 由厚 薄 均 匀 的 泥 片 依 结 构
不可不提 的一款经典器 型 , 其形体 明快 挺秀 , 具有 阳刚之气 ,
棱角 清 晰 , 将 方器 的几 何 之 美 塑 造得 十分 漂亮 , 每 款 六 方 造 型 都 达 到 了方 器 “ 线条流畅 、 轮廓分明 、 平稳庄重” 的规则要求 。 从早 期的“ 大彬 六 方 壶 ” 到 历 史 悠 久 的“ 僧帽壶” , 再 到 经 典 器
所需 , 分壶身、 口、 底、 盖 组成 制 作 而 成 。
是成功之道 , 是 处世 的锦 囊 。 为 人 没有 方 , 则会 软 弱 可 欺 ; 做 事 不懂圆 . 则 会 处 处受 敌 。 为 人 做 事 太方 正 、 太 圆滑 则 寸 步 难 行 :
只 有 方 圆相 间 、 方 圆并 用 , 才 能 在 社 会 生 活 中 进 退 自如 , 成 就
领悟 。
富有 浓 郁 的文 化 内 涵 和艺 术 情 趣 .被 誉 为 陶 中奇 葩 、国 之 瑰 宝。 在 发 展 至今 的近 六 百 年 中 , 历 代 制 壶 艺人 发 挥 自己的 聪 明 才智 和独 有 匠 心 , 创 新 创 造 了无 数妙 趣 横 生 的 紫砂 壶 器 型 , 将 艺术 、 文化 、 情感融 为一体 。 为 后 人 留 下 了 一 把 把 简 约 而 不 简 洁 的 紫砂 壶 作 品 。不 断激 励 启 发 着 紫 砂 制 壶 艺 人 的 艺 术 思 潮 和 创 作欲 望 , 为 紫砂 的传 承 和 发 展延 续 魅 力 与 活 力 。 紫 砂 壶 的 美 在 这 些 前 人 的传 世作 品 中 体 现 , “ 六方壶 ” 是
功 名 大业 。 处治世宜方 , 处乱世宜圆 , 处 叔 季 之世 当方 圆并 用 。 待善人宜宽 , 待 恶 人 宜严 , 待 庸众 之人 当 宽严 互 存 。若 能从 这
把“ 逸公六方壶” 上 感 悟 为 人 处世 之 道 , 也 不失 为一 件 乐 事 。
图 1 逸 公 六 方 壶
型的“ 雪华 壶” 。 无 一 不 展 示 了方 器 “ 以直 线 、 横线为 主 , 曲线 、 细线为辅 , 器 型的中轴线 、 平衡线要正确 、 匀挺 、 富于变化 ” 的
2 “ 逸公六方壶” 的方圆文化
“ 逸 公 六方 壶 ” 的造 型 以 方 圆为 特 点 。 蕴 意 做 人 要 像 古 币
握住 , 六 方 便 是将 方 器 的精 髓 之 处 把 握 得 恰 如 其 分 。 《 阳羡 砂
泰 然 自若 , 不 为世 人 的眼 光 和 评 论 所 左 右 。 掌 握 方 圆 之 道 , 赢 得 良好人 脉 , 营 造一 个 和 谐 的交 往 和 生 存 环 境 , 从 而 享 受 惬 意 快 乐 的人 生 。 这是 “ 逸公六方壶” 的 文 化魅 力 所 在 。
3 “ 逸公六方壶” 的使用价值
紫 砂 壶不 仅 仅 是 艺 术 品 。更 重要 的价 值 在 于满 足 了 人们 日常 生 活 的需 求 。 “ 逸公六方壶” 容量充足 , 适 合 若 干 朋友 围坐
品 茗 。 浓 郁 的 茶香 , 再配 以方 圆虚 实 的 禅 意 , 不 管是 品茶 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