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秀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秀教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接受”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口授、板书、演示,学生则主要通过耳听、眼看、手记来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和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模式以传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

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更多的信息量。

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知识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非常注重教师的权威性。

“传递-接受”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设计思路说明:根据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港澳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和澳门的回归,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港澳问题的由来的时候可以运用“传递-接受”模式教学,对近代侵略史和签约规定的内容进行复习回顾,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讲授新课知识内容,让学生对新课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和运用,从而达到隔一段时间复习旧知识,减轻学生对旧知识的遗忘程度。

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的内容,主要是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港澳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收回港澳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2.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含义及深远影响;知道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和意义;3.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资料,学会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2.通过歌曲演唱、观看香港、澳门回归图片等资料,感受香港、澳门艰难的回归历程,加深对港、澳回归意义的理解以及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必然的感性认识。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5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属于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教材通过介绍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过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回归后的发展,以及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对于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的成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的详细过程和背景,以及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回归过程中的重要事件,理解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回归后的发展,掌握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回归后的发展,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的演变。

2.教学难点: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我国政府对港澳政策演变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选取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回归过程和政策演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教案:详细的教学过程和活动设计。

4.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香港、澳门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历史公开课教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历史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以及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归纳本课知识要点,理清本课知识脉络。

通过阅读教材描述“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件,按照历史常用学习法,掌握本课重难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三、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多媒体课件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导学:播放视频《九七香港回归》,进入本课学习内容。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至今还没有完全统一。

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

(组织学生满怀深情地朗读本课内容,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探究。

)(二)新课学习: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回答问题:课件)师生互动,共同学习:1、“一国两制”的构想:(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教师补充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并指导学生观看《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和《香港问题》介绍:16世纪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掌握香港和澳门如何被占领,如何回归祖国的。

二、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总结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回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代表了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利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爱国为民的立场和路线。

2.“一国两制”是在争取祖国完全统一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建立在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事求是的产物,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和香港回归祖国,充分表现出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宏伟气魄和非凡智慧。

4.香港和澳门回归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已发展成为强有力的国家,祖国的强大是实现统一的有力保障。

香港和澳门回归,洗雪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也必将开创祖国内地和香港及澳门共同繁荣发展的新未来。

●教学重点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香港和澳门如期回归●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和这一构想在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上的具体运用●教学方法1.纵向联系法。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比较法。

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演变,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在新中国才解决了旧中国历届政府没有解决的问题。

3.音像辅助法。

有关本节课内容的音像资料较多,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讲述法。

5.讲解法。

●教具准备1.投影仪2.相关音像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示例一]大家先来看一幅画面。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歌曲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秀教案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优秀教案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港澳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收回港澳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而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更是促成港澳回归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一国两制”的内涵;知道港澳回归祖国的过程;认识“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地图、表格、文字材料,学习运用多种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加深对“一国两制”的认识,同时也提高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国两制”内涵;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教学难点】“一国两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翻阅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查找与香港有关的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旧知,学生根据第12课所学知识作答:①处理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何时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③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④促进少数民族共同繁荣的措施?(见课本P62-63,任举两例)⑤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铁路是?(青藏铁路)【设计意图】回忆第12课相关知识点,做到课课清,防止学生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的部分内容混淆。

◆出示闻一多《七子之歌·澳门》。

问:MACAU指的是什么地方?(澳门)七子指的是祖国怀抱的七块地方。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仍然有三块地方为回归祖国?(香港、澳门、台湾)【设计意图】通过询问常识性知识,激发学生的代入感和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5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

教材通过介绍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回归的历程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收回领土主权方面的重大成果,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

但他们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我国在收回领土主权方面的坚定立场和努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掌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历程和意义,认识我国在收回领土主权方面的重大成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我国在收回领土主权方面的重大成果。

2.教学难点: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和我国政府在收回领土主权方面的外交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讲授法:教师在必要时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对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知识有全面、准确的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材。

3.参考资料:收集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资料,以备学生课后拓展学习。

4.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

八下第四单元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课标要求】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2课。

要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以及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和意义。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中国现代史的大事,顺利回归说明中国开始强大起来,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教材。

港澳回归,为最终实现祖国的统一,实现台湾的回归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一国两制构想内涵”、“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来解决港澳台问题”等理论性强的问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历史意义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学习过的内容,总结出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教材中图片的识读,深刻体会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的血缘关系所铸就的爱国情感;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国才可能真正地实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现台湾的回归。

【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本课的难点是“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设计思路】充分利用了地图、图片等资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历史。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香港和澳门能够回归及其启示,指导学生讨论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使学生养成自己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初步的能力。

【教学策略】多媒体展示法、讨论探究法、情境再现法。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讲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包括:香港和澳门的殖民化历程,我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程,以及回归后香港和澳门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增强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过程和意义,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掌握相关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2.教学难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以及回归后香港和澳门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教学法:以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图片、视频资料,相关历史文献。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白板、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简要介绍香港和澳门的殖民化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示例:播放香港和澳门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香港和澳门的美丽风景和独特文化。

2.呈现(10分钟)讲述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背景,呈现我国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八年级历史优质课教案
时间:2008年4月17日
班级:八(2)班
地点:学校多媒体教室
授课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一国两制”的含义,掌握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探讨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互动引领学生从回顾香港、澳门的过去,了解香港澳门的现在,展望香港澳门的未来三方面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播放《七子之歌》音乐及《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的视频,让学生体会香港、澳门回归的喜悦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通过中国为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的讨论,让学生体会祖国的强大,从而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读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香港的回归。

香港是“一国两制”最早得以实现的地区,具有代表性。

本课的难点是“一国两制”的含义。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个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我的中国心》(通过歌曲渲染气氛,引起学生兴趣) PPt1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边听边看书,注意了解和把握以下问题:PPt3
教师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该歌的名称?PPt2
教师利用PPt4简介诗人闻一多《七子之歌》的创作背景并提问:这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复习提问PPt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当时还有哪些地区没有进入祖国的怀抱?
这一节课让我们踏着历史的足迹探寻香港、澳门是如何回到祖国怀抱的?用PPt 5展示课题: 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新课讲授: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回顾历史PPt6: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这之前,香港和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控制?
这些国家是如何占领香港和澳门的呢?利用PPt7-8讲解。

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一国两制”?PPt9
请同学们思考: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政策? PPt10 香港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香港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

实行“一国两制”,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是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师小结:PPt11
教师过渡提问:香港和澳门又是什么时候收回呢?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请你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经过。

PPt12--15
2、模拟报道PPt16:假如你是一名记者,让你现场采访香港市民,谈谈回归的感想!
3、请同学们思考PPt17:16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澳门,100多年前,英国侵占了香港。

为什么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能够收回香港和澳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原因:①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收回香港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②中国
综合国力的增强。

③实行“一国两制”的正确决策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4、请同学们思考PPt18: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意义?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 洗 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②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③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条件。

本课小结:PPt19
一个
国家
两种
制度
国家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同时在这些地区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祖国的 日益 强大
“一国两制”的 伟大构想
香港回归 1997年7月1日
澳门回归 1999
年12月20日
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 洗 雪了百年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②开创了香港和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③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条件。

请阅读自由阅读卡: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和国徽PPt20--21
巩固练习PPt22:
单项选择题:
1、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2、根据中英联合声明的规定,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1971年
B、1978年
C、1997年
D、1999年
3、根据中葡联合声明的规定,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是在()
A、1995年
B、1997年
C、1998年
D、1999年
4、“一国两制”是针对下列哪些问题提出的构想()
(1)西藏问题(2)台湾问题(3)香港问题(4)澳门问题
A、(3)(4)
B、(1)(3)(4)
C、(1)(2)(3)(4)
D、(2)(3)(4)
课下预习PPt23:请预习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搜集有关台湾问题的资料,把你预习的收获与困惑记录下来。

以便下一课时我们共同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