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盖茨与行波堆

合集下载

了不起的比尔盖茨读后感

了不起的比尔盖茨读后感

了不起的比尔盖茨读后感《了不起的比尔盖茨》这本书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非常启发人心的传记。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比尔盖茨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和成功的人之一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首先,我被比尔盖茨的毅力和决心所深深震撼。

他从小就展示出了对计算机和科技的浓厚兴趣,并致力于深入研究相关领域。

即使在他的早期创业阶段,他也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来自竞争对手的巨大压力也不能阻止他前进的脚步。

他不断学习和探索,并积极寻找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种执着和毅力是我非常钦佩的品质。

其次,比尔盖茨的智慧和创新能力也是我所敬佩的。

他在计算机软件和技术领域的贡献不可忽视。

他创立的微软公司在产品开发和市场销售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过他的努力,微软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公司之一。

他的眼光和远见使他能够预见到科技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在适当时机采取行动。

他的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对我来说是非常激励和鼓舞人心的。

此外,比尔盖茨的慈善事业也让我深为感动。

他通过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致力于帮助世界上最需要帮助的人们。

他的慷慨捐赠和慈善项目的推动,为全球减贫和改善教育健康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慈善事业展示了一个成功人士应该关怀社会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感。

在读完《了不起的比尔盖茨》之后,我对成功的定义发生了巨大变化。

不再局限于财富和社会地位,成功对我而言更多地意味着积极影响他人和为社会做出贡献。

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向我展示了坚持、创新和慈善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阅读《了不起的比尔盖茨》让我对比尔盖茨这个人和他取得的成就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他的毅力、智慧和慈善事业都让我深为感动。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启发人心的传记,我相信任何读过它的人都会从中受益匪浅。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任何对成功和领导力感兴趣的人。

比尔.盖茨觊觎核能的远见

比尔.盖茨觊觎核能的远见

比尔.盖茨觊觎核能的远见2012-02-08 08:52:15 《中关村》亲历“弃核”后的德国,写出发人深思的文章,《德国弃核,先驱还是先烈》。

德国被日本福岛的核灾害“吓破胆”,默克尔在举步维艰中,终于从政治的大局考量,做出“弃核”的决定。

“扇动了一只欧洲蝴蝶的翅膀——整个欧洲都在考虑到底要不要弃核”。

意大利“公投”后,紧跟默克尔的脚步;瑞典一改挺核常态,朝令夕改;比利时明确表态,15年后做“无核国”;荷兰惟一的核电站任其寿终正寝。

“弃核”声浪并未因默克尔“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

欧盟诸国,国情不同,态度迥异。

核电大户法国,自有定见,“不会放弃建设新一代核电站的计划”。

核电比重超过八成的国家,“弃核”无异于自断生路。

英国则表示,“会进一步扩大核装机的规模”。

有资料显示,2011年上半年,有“核电爱好者”雅号的捷克,出口到德国的电力陡增6倍多;法国出口到德国的电力比上一年同期增加50%。

默克尔为了“自家”的安全,也顾不得“欧洲一体化”的信条了,采取的是以邻为壑的权宜之策。

其实,就是德国本土对“弃核”也不乏“持不同政见者”。

有记述:“愤怒的电力巨头莱茵集团格罗斯曼警告说,弃核之于德国,无异于赫拉克勒斯难题。

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举得起整个世界,却举不起自己。

”有电力巨头起诉政府,要求赔偿关闭核电站给企业造成的数百万欧元的损失。

还有电力巨头指控默克尔政府违法,要求赔偿。

最终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每个德国人年均为此多付250欧元的电费。

与此同时,报社刊出《比尔.盖茨为什么下注核能》的文章,更发人深省。

互联网教父盖茨悄然来访中国,关注点却放在中国“核电技术和发展”的课题上。

高科技领军人物盖茨,曾毅然决然地投巨资,涉足新一代核电开发。

几年前已经投资泰拉能源公司,研发第四代核电技术,名曰“行波堆”。

好发奇思的盖茨说,“如果让我对未来50年许一个愿望,我肯定会选择能源。

” “核能的美妙之处在于,一个铀分子的能量是其它能源的百万倍,只要克服了辐射就将成为无与伦比的能源。

比尔盖茨不为人知的故事

比尔盖茨不为人知的故事

比尔盖茨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尔盖茨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尔·盖茨是微软公司的教父级人物,而且他还做到了世界首富,退休后还成为世界上最出名慈善大家,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比尔盖茨不为人知的故事,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比尔盖茨不为人知的故事拖着两个很大的行李箱,第一次走出乡村的米莎太太,走进了候机大厅。

环顾四周,寻觅了半天,她也没有找到说好了要赶到这里与她会合的侄子。

她轻叹了一口气,坐下来等侄子。

因为刚刚做过肾脏手术,米莎太太要比常人更频繁地去厕所,可总是不见侄子的影子。

她带的许多东西虽然不很值钱,但都很珍贵,因为那是她给远在都市里的亲朋们积攒了多年的礼物。

她只得一边忍耐着,一边焦急地东张西望。

“太太,需要帮忙吗?”一个面带微笑的年轻人坐到了她身旁。

“哦,不,暂时不需要。

”米莎打量了年轻人一下。

身着休闲服的年轻人掏出一本书,旁若无人地阅读起来。

“这个不守时的家伙,等会儿非得训斥训斥他。

”米莎太太开始埋怨起侄子来。

又过了一会儿,米莎太太实在忍受不住生理上的要求了,她向身旁的年轻人求援道:“请帮我照看一下行李,我去一趟洗手间。

”年轻人非常愉快地点头答应了。

米莎太太很快回来了,她感激地掏出一美元,递给年轻人:“谢谢你帮我照看东西,这是你应得的报酬。

”望着老人一脸的认真,年轻人回一声“谢谢”,接过那一美元,放到了上衣兜里。

这时,米莎太太那位西装革履的侄子快步走到她跟前,他刚要解释迟到的原因,忽然惊喜地冲着老人身旁的年轻人道:“你好,盖茨先生,你也乘坐这趟班机?”“是的。

”年轻人收起书,开始朝检票口走去。

“哪个盖茨?”米莎太太跟在后面不解地追问道。

“他就是我常常跟您说起的世界首富、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啊。

”侄子拖着行李箱,大声地告诉米莎太太。

“哦,我今天终于知道他成功的秘密了,我刚才还给过他一美元的报酬呢。

”米莎太太满脸的平静和自豪。

“他真的接受了你一美元的报酬?”侄子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没错,我很高兴今天在候机的时候还有一美元的收入,因为我帮助这位太太做了一件很小很小的'事。

比尔盖茨定律

比尔盖茨定律

比尔·盖茨定律钱定平对中国的教育,现在是人人都骂它,却又个个都疼它;大家数落它这不好那不行,却又是左不离右不弃。

到底应该怎么看教育制度?比尔·盖茨世界知名,在中国也是家喻户晓。

他的人生颇富传奇色彩:开始是小小的电脑程序设计员;后来成为电脑软件企业家;再后来,一举登上了世界电脑软件企业的珠穆朗玛峰;最后,他一心行善,散尽家财,淡出了这个已被他部分改变了的世界……本文提出“比尔·盖茨定律”,不是关于电脑的什么法则,而是像比尔这样的成功人士的攀升规律。

比尔一生关键的时刻,就在个人电脑蓬勃发展的时期。

这前后,有许多机缘巧合:他正好生在华盛顿州一个富裕的家庭,很早就迷上了当时还凤毛麟角的电脑;父母亲让他进了私立学校,而这所学校正好在中学电脑教学上非常先进;学校正好有足够的预算给学生付机时费,于是电脑迷比尔才有机会泡电脑;宝贵的机时用光后,学校一位同学家长的公司正好需要人帮助编程,于是比尔又得以继续泡电脑;有一家大公司正好需要业余程序员编制工资程序,比尔又被选中去编程;比尔家正好离华盛顿大学很近,而这所大学正好有多余的机时给不相干的人用,于是比尔又得其所哉;在泡电脑的过程中,比尔认识了一位从事电脑专业的“大朋友”,这位“大朋友”正好接到某一大工程负责人的一个电话,说这一工程急需程序员;比尔所在的中学正好允许学生在假期中为外单位编程。

结果是比尔在中学阶段就大量使用了电脑。

对当时的美国人来说,这些也是很难一遇的机缘巧合。

虽然当时比尔也许没听到电脑风暴的呼啸,但这些条件使他通晓了程序设计的许多诀窍,为迎接接下来的电脑大爆炸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没有这一基础,比尔本事再大,也什么都办不成;有了这项准备,一旦风云际会,比尔就如鱼得水。

比尔碰上的正好是整个世界对电脑软件的需求,而需求发明之母,也是发财之母。

表面看来,比尔占尽了我们中国人讲的天时、地利、人和。

实际上,比尔的出现不是一个,而是一大帮。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的慈善伟业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的慈善伟业

比尔盖茨微软创始人的慈善伟业比尔·盖茨是世界著名的商人和慈善家,也是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他以其在计算机领域的成就而闻名于世,但他的慈善事业同样令人瞩目。

比尔·盖茨秉持着"把财富用于改善世界"的宗旨,通过自己的慈善基金会,致力于解决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如贫困、疾病和不平等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比尔·盖茨在慈善伟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首先,比尔·盖茨慈善事业的重点之一是教育领域。

他坚信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因此投资并支持了全球范围内的教育项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与妻子梅琳达共同创办的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该基金会的教育项目包括提供资金和资源,改善全球教育资源的平等分配,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杰出的教育师资力量等。

此外,比尔·盖茨还通过个人捐赠和基金会合作从事其他教育项目,为世界各地的贫困地区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

其次,比尔·盖茨关注全球卫生和医疗领域。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健康和医疗服务,尤其是那些身处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的人们。

根据盖茨基金会的数据,他们已经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防治疟疾、艾滋病、结核病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比尔·盖茨并不仅仅只是提供资金,他还积极参与疫苗研发和推广工作,为全球医疗保健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慈善事业不仅仅关注疾病治疗,也致力于改善医疗条件和卫生设施,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帮助解决了许多社会问题。

此外,比尔·盖茨也关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

他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未来的关键,因此致力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并投资于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也是盖茨基金会的重点领域之一。

他的慈善事业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了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的重视。

最后,比尔·盖茨通过他的慈善事业影响了全球。

他不仅仅通过资金支持和项目合作来改善世界,还积极倡导其他富有能力的人士加入慈善事业。

比尔盖茨慈善事业的巨人

比尔盖茨慈善事业的巨人

比尔盖茨慈善事业的巨人比尔·盖茨(Bill Gates)是世界知名的企业家、慈善家,也是全球首富之一。

他以其巨额财富和广泛的慈善事业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重点介绍比尔·盖茨慈善事业的巨人,探讨他的慈善行为对世界的影响。

首先,比尔·盖茨的慈善基金会“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是全球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

该基金会于2000年成立,旨在改善全球健康、教育和贫困问题。

自成立以来,盖茨夫妇捐赠了数十亿美元用于全球各类慈善项目。

他们关注的领域包括艾滋病、疫苗研发、教育改革等。

盖茨夫妇致力于打击全球贫困和疾病,为全球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资源。

其次,比尔·盖茨通过慈善事业对全球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将全球艾滋病的防治作为慈善事业的重点之一。

盖茨基金会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艾滋病研究、防治和治疗。

他们资助了许多艾滋病防治项目,包括疫苗研发、抗艾药物的生产和分发、宣传教育等。

盖茨的慈善行为改变了很多人的生命,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为全球艾滋病防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比尔·盖茨的慈善事业还关注全球的教育问题。

他认为教育是改变世界的力量,因此致力于推进教育改革。

盖茨基金会投入了大量资源用于提高全球教育水平,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他们资助了许多教育项目,包括学校建设、教师培训、教育技术创新等。

盖茨的教育慈善行为改善了无数儿童和青少年的受教育机会,为他们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比尔·盖茨的慈善事业也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他认为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资助了大量科技研究和创新项目。

盖茨基金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解决全球挑战的创新方法,包括改善农业生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盖茨通过慈善事业将科技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为创造更好的未来做出了巨大努力。

总结起来,比尔·盖茨的慈善事业无疑是一座巨人。

他通过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积极改善全球健康、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问题。

盖茨牵手中国核电核电产业有望

盖茨牵手中国核电核电产业有望

盖茨牵手中国核电核电产业有望“解冻”文章来源:中国联合商报作者:未知时间:2012-1-16新年前夕,世界软件巨擘——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再次来到中国,意图推进与中国的核电合作,开发一种更安全的新型核反应堆——“行波堆”。

为此,媒体将之解读为:沉寂了大半年的中国核电产业即将迎来政策解冻,再入高速发展轨道。

盖茨的“行波堆”众所周知,核电产业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世界各国先后制定了少则几十年多则百年的发展战略。

但伴随2011年初日本核泄漏事件的发生,一些国家纷纷开始退避三舍。

美国选择了观望,德国宣布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的核电站,与德国相邻的瑞士则计划在2034年前全面放弃核电,而意大利在进行公投之后也表示弃核。

与此同时,我国也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全国上下开展核电安全大检查。

自此,核电产业的未来走向变得扑朔迷离。

比尔.盖茨自从微软“抽身”以来,一直从事慈善事业,并致力于公共卫生、教育和清洁能源领域。

而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引起盖茨的关注,终在沉寂3年后,把投资目光锁定在核电领域。

2006年,盖茨参与投资总部位于华盛顿州的泰拉能源公司,并以此逐步涉足核电业。

据介绍,这是一家专业开发第四代核反应堆的公司,网罗了一大批美国最顶尖的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便是“行波堆”。

“行波堆”作为一种理论,在1958年由物理学家范伯格提出。

传统核反应堆都需要添加核燃料并产生核废料,“行波堆”却可以直接利用核废料进行再焚烧。

与其他四代核电技术相比,“行波堆”几乎不产生什么核废料,甚至可以直接利用废弃的铀以及只需简单转化的核废料,完全封闭运行100年。

它因此被称为“第四代半”甚至是“第五代”核电技术。

根据盖茨的时间表,应在2020年建造第一座“行波堆”示范站,2025年开始商业化建造,这比大多数四代反应堆的研发时间表要快得多。

不过,这项被他认为划时代的技术,至今仍在泰拉能源公司的计算机里进行演算。

“应该说,这个技术从物理概念上来说是成立的,可一种能源的前景取决于其技术的成熟性。

许达哲会见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长比尔

许达哲会见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长比尔

许达哲会见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
2014年6月18日下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国家原子能机构主任许达哲在北京会见了泰拉能源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双方就行波堆合作、核能发展与安全、核能科研与创新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出席会见活动。

许达哲强调,双方企业应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前提下开展合作,共同面对行波堆工程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挑战。

他希望双方的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人类能源供应、环境改善作出贡献。

比尔·盖茨感谢国家原子能机构对双方企业开展行波堆合作的支持,并简要介绍了行波堆主要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访比尔·盖茨:我到中国投资核能作者:詹森•庞庭发稿时间:2010-11-20 17:47:03 “这就是我们脑子里想的么:把地球末日之战推迟三年?”当比尔盖茨对某样新事物感兴趣时,他那条理清晰、学识渊博的大脑会学习关于此新事物的所有知识,并思考如何使之变得更好。

而在近些年,全球能源问题日益突出,正值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之时,这位微软公司以及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共同创始人也对能源问题大感兴趣。

2006年,盖茨出资若干亿美元资助泰拉能源公司(TerraPower),集全美先进核能研发精英共同开发其看中的“行波反应堆”这一革命性核能源技术。

2008年,盖茨投资了美国加州的蓝宝石能源(SapphireEnergy)公司(新能源创业公司,主要致力于将海藻类植物转化成燃料),而这并不是盖茨首次投资可再生能源领域,之前盖茨投资公司还为美国太平洋乙醇公司(Pacific Ethanol)注入过资金。

2010年5月,盖茨给加州一家名叫silver lining的科研公司30万美元启动资金,用以研发“造云”计划,这是目前最切实可行应对全球变暖的地球工程学(即试图通过工程干预手段改变地球环境和气候)方案。

6月,盖茨联合美国其他企业高管,以美国能源创新委员会(the American Energy Innovation Council)名义发表报告,指出美国当前能源战略将殃及经济、环境和美国安全,并呼吁政府在备选能源领域投入更多资金。

8月,盖茨投资2350万美元给底特律的一家电动汽车发动机制造商ecomotors,研制体积质量更小、更高效、排放更低的发动机。

在他位于华盛顿柯克兰的办公室里,盖茨接受了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杂志的主编詹森•庞庭(Jason Pontin)(注:英文版主编)的采访。

在他们的谈话中,盖茨呼吁要创造能源“奇迹”以及出台更加合理的能源政策。

他还谈到了自己对软件行业的热爱对自己在投资新行业时有何影响。

科技创业:盖茨基金会一直以来都把资金投入在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方案上,例如贫穷国家的传染性疾病等。

而为2050年地球上的90亿人口提供清洁能源这个问题已经上升到了人类文明的层次。

在能源研究方面,慈善事业能够作何贡献呢?盖茨:基本上,不会有多大贡献。

能源市场绝对是个巨大的市场,大到如果你能研究出低成本的发电方法,也必须依靠市场上大大小小的公司,承担着各种风险将这些方法付诸实践。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的行事方式是整体上对创新研究的资金投入不足,究其原因是投资者收不回100%的收益。

但对社会来说,注重研发绝对有好处。

这就是为什么政府在卫生医疗研究方面愿意投入大量资金。

科技创业:您是美国能源创新委员会的一位会员。

美国能源创新理事会正在呼吁一个全国性的能源政策,有望逐年增加国家在能源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使资金从50亿美元增加到160亿美元。

我很诧异美国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竟这么少。

盖茨:我也同样感到诧异。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资金投入都超过了300亿美元。

科技创业:你的基金会能够提供大量、持续,以及可靠的资金,这些资金难道不能起作用吗?盖茨:我们做过一些研发项目,可能已经由此改善了一部分穷人的生活处境。

我们研发的几种特别的生物能源方法,能够将那些没有公路和基础设施的地方的能源挖掘出来。

像这种类型的创新研究在穷困地区是没有市场驱动力的,除了我们不会有其他人愿意做。

但是作为一个投资者,我还是把钱投入了维诺德•科斯拉(Vinod Khosla)的创投基金,还有纳森•麦沃尔德(Nathan Myhrvold)(和他的知识风险投资基金)。

纳森的投资领域非常广泛,在能源领域的投资也很多,有些能源项目还会衍生出创业公司。

到目前为止已经出现了一家做核反应堆设计的创业公司泰拉能源公司(TerraPower)。

科技创业:如果能源研究还有110亿美元的资金缺口,那么最好使用哪种方式投资新能源技术呢?盖茨:可以使用像曼哈顿计划似的方式。

我们的方式一要成本低,二要在各种环境下都有可用性。

我们不能召集一群聪明人,告诉他们前进的方向,然后让他们卯足了劲儿往前冲。

事实上,曼哈顿计划能够成功挺令人惊讶的。

科技创业:曼哈顿计划的成功在于它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制造世界上最大的炸弹,用以结束战争。

盖茨:他们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而对于我们想做的事,我作一个比较模糊的猜测,比如我们希望把发电成本降至煤炭发电成本的四分之一,同时做到二氧化碳零排放。

我们可以把它写在书面上。

但是,达成目标的方式有很多种,把其中任何一种拿给一个现实主义者看的话,得到的回答都将是“走这条路困难重重啊!”因此我认为,美国及其他国家政府应该资助基础研究,既要为穷人提供低价能源,又要避免对气候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这非常重要。

讽刺的是,如果你实际看下一些国家在电网回购上投入的资金(包括税收抵免政策,西班牙的电网回购信贷政策,德国的太阳能光伏政策等)就会发现,人们在这里花费的巨额资金若用在能源研究上本可以获得更好的回报。

科技创业:那么,我们来谈谈政策吧。

美国国会通过强有力的气候法案的前景黯淡。

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也难以达成。

但基本上人们都同意,碳消费需要付出金钱,或者,碳消费应该缴税。

盖茨:不,不是这样的。

最理想的是征收碳税,而不仅仅是花钱购买碳消费。

因为税这个有点儿模糊的字里还包含着限额交易的意思。

我们正在利用税收转变能源的生产方式,成功转型之后将只需要考虑所有碳排放电厂的使用寿命,确定其中某电厂必须关闭的时间,以及新电厂需要建造的时间。

当然新电厂必须做到低碳排放才行。

碳税是一种管理方式,这种方式清晰明确。

创新者正在为10年后的电厂收购方做一些设计,这些收购方会调查后续40年的管理政策和税收政策。

而公共事业单位的结构模式很可能不会改变,如果你正面对着一家公共事业单位的领导,你会说,限额交易会使电价在全国各地区都有差异,并且限额交易的国际性会导致金钱的浪费?还是谈今后50年的税收和电厂更新的管理政策?我们应该征收碳税。

我们应该为发展中国家做的是:我们愿意先花费高价建造出优于煤炭能源的电厂,然后逐步把造价降下来,到发展中国家需要建造这种电厂时,他们不必为此付出高价。

科技创业:从政治角度来看,这似乎不大可能。

盖茨:更有可能的是:不顾其诸多问题——不同的市场、多样的选择、价格不确定性、中间交易商、谁是征税的最大获益方等等,征收碳税?或者是,实施一种管理措施,2%的税收用以资助研发项目,这样公共事业单位就能够买到几乎零排放的电厂?对一个较弱的经济体,将能源价格提高2%,并把所得款用于能源研究,比起将能源价格提高20%,似乎更容易些。

现在,维持能源价格不变是所有选择中最简单的一项,但不幸的是,这样做解决不了问题。

科技创业:您的意思是说,满足人们的能源需求十分复杂,并且充满未知。

盖茨:令人失望的是,有些人将这个问题描述得过于简单,似乎很容易解决。

事实并非如此。

认为问题简单的这种观点将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因为那会使人们不再投资研发活动。

科技创业:你谈到了“能源奇迹”的需要。

但我们对这种创新突破已经空等了几十年了。

泰拉能源公司是一家设计行波反应堆的公司,这种设计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

盖茨:嗯,不是这样的,我们还没有开始这方面的工作。

核工业其实在70年代末期就已经关闭了。

因此,所谓的第三代核能系统(Gen 3)设计上的革命性进展其实不曾发生,并且很多根本性的事都不曾发生。

第四代核能系统(Gen 4)这个研究课题下已经有了很多纸面上的设计,但大部分设计要实施起来都非常非常昂贵。

它们确实是了不起的科学,但是太昂贵了。

但我要谈谈你这个问题的要旨。

二氧化碳问题很简单。

你排放的任何数量的二氧化碳都会导致大气温度的上升,因为排放的二氧化碳中20%会存在于大气中一万年之久。

因此二氧化碳问题的本质是要达到二氧化碳零排放。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因为最贫穷的人们的日常耕种,以及庄稼、牲畜和其他活动产生的碳排放量很少。

我们最好对大的碳排放源做工作:最好能控制富裕国家的交通、电力……控制一切,直到接近最终目标。

如果上述一些因素中,其中有一项能够减少20%的碳排放量,那么我们才只给这个星球争取了多少时间?三年?恭喜!我是说,这就是我们脑子里想的么:把地球末日之战推迟三年?这就是它的全部意义?美国的人均能源消耗量是其他大多数富裕国家的两倍。

因此,我们要建造更好的房屋,制造更高能源利用率的车辆,以及用其他各种办法来减少能源使用量。

说起来容易。

但即便是最乐观的情况,即美国把能源消耗量降低一半,达到欧洲或日本的消耗水平(等同于在相同时间内贫穷国家消耗的能源的增量),也意味着世界永远不会有能源使用量减少的一天。

我们唯一的希望在于,减少单位能耗的碳排放量。

而这却无法实现:目前没有哪种技术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做到零排放量。

科技创业: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能源奇迹呢?盖茨:基本上,所有可再生能源都不是持久的。

我对此有另一种叫法:“能源农业”。

事实上,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储备奇迹,还需要一个运输奇迹,因为不能持续的能源无法有效供给到所有地区。

目前的碳氢化合物能源和核能能源工厂就很好。

遇到坏天气时,能给它们搭个棚子躲雨。

但是能源农业呢?祝你好运!但很不幸,传统的能源工厂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个问题很难解决,这方面的创新研究也很难开展。

人们愿意这样做,但整个社会必须确定政府也愿意寻找储存地点,接受长期风险,监测上万亿立方英尺的二氧化碳排放,否则,这将不会发生。

比如说,管理美国50年碳排放量的复杂性——它会使尤卡山任务(译注:指在内华达州的尤卡山建造国家乏燃料和高放废物处臵库的项目)显得微不足道。

我现在刚好在想,如果你有政治意愿的话,技术上的问题就可以解决。

科技创业:你说过核能源最有可能成为一个能源奇迹。

盖茨:嗯,我已经投资这个领域了。

我在泰拉能源公司上花了些时间,我不敢称自己已经调查了所有的可能性。

但我认为光热能的前景很好。

太阳能化学:有人做过研究,认为这是可能实现的。

藻类能源:我其实已经对此做了些投资。

像顶着强风放风筝这种狂人狂事有不少。

我不想把它们一锤定音。

科技创业:泰拉能源公司真要建造行波反应堆吗?如果真是这样,会在什么地方建造?盖茨:我们基本上跟所有人都谈到了这个问题。

泰拉能源公司不会自己去筹钱建反应堆。

我们会与一些国家和私人公司合作来建造TP1。

TP1是我们给第一个反应堆起的名字,希望在2020年建造成功。

在亚洲建造的可能性要比北美或欧洲地区更高。

中国很显然是一个可选地。

并且我们一定会与对方展开此方面的讨论。

但目前阶段我们还不确定是否要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

中国正在制造世界上超过一半数量的反应堆,并且他们的制造速度非常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