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毒理学
卫生毒理学课件-管理毒理学

危险度*
1/400 1/2000
1/5000 1/8000 1/30000 1/50000 1/1000000
*危险度以一年内个体发生死亡的概率表示
危险度评价
----基本概念
• 危险度 • 安全性; 安全性与危险度的区别 • 可接受危险度 • 实际安全剂量 • 危险度评价
患者 已达 9000 多人 。其中 7 人死亡 , 数百人
住院治疗 。
㈥印度博帕尔灾难
•
1984 年 12 月 3 日 , 美国的跨国公司联
合碳化物公司在印度中央联邦首府博帕尔开办的
一家农药厂 , 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毒气泄漏事故,
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 的灾难 。据报道 , 共有
3600多人死于 这次事故。
群众饮假酒中毒住院 , 其中近 30 人死亡。
㈢南京汤山中毒事件
•
2002 年 9 月 14 日 , 南京汤山发生一起
特大投毒案 。犯罪分子陈正平将所携带的剧毒鼠药
“ 毒鼠强 ” 投放到 “ 正武 ” 面食店食品原
料内 , 造成 395 人因食用有毒食品而中毒 , 死
亡 42 人。
㈣河北白沟苯中毒事件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
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不同阶段的毒理学试验项目
第一 阶段---- 急性毒性试验和局部毒性试验 第二阶段---- 蓄积试验和致突变试验 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 、生殖与发育毒性试 验和代谢试验 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人群接触资料
•
2002 年初 , 在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
镇箱包生 产加工企业打工的几名外地务工者,
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的内容与举例

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的内容与举例:
一、描述毒理学:对外源化学物可能引起接触者的健康危害进行评价和描述,包括定性描述(即是否引起健康危害)与定量描述(剂量-反应关系)。
举例:比如在对金属镉进行危险度评价时,利用动物实验和流行病学资料来定性评价镉对人
群的健康危害,该过程就属于描述毒理学的范畴;另外,对镉引起的肾功能损伤进行剂量
-
反应关系评价,也属于描述毒理学的范畴。
二、机制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过程,以及如何与靶器官发生反应
引起不良生物学改变的机制。
(比如研究量化构效关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举例:同样是在上述研究中,如果要研究镉引起肾功能损伤的具体的生理、生化机制,这就属于机制毒理学的范畴了。
三、管理毒理学: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做出管理决策,以降低外源化学物的暴露风险,保证人体健康。
举例:在对镉进行了危害识别、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估以及危险度特征分析后,就
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法律法规和管理措施,来避免或减少镉对人群健康带来的危
害,该过程就属于管理毒理学的范畴。
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描述毒理学和机制毒理学是管理毒理学的基础,而危险度评价则是三者的核心交叉部分。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卫生毒理学-第九单元管理毒理学

公卫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卫生毒理学-第九单元管理毒理学[单选题]1.管理毒理学是指A.政府有关机构根据描述性和机制研究资料,作出是否允许人工合成的新化学物进入人类环境的判断和决定(江南博哥)B.提出相应的安全使用(接触)标准和管理措施C.按照政策法令对现存的外源性毒物进行管理和控制D.参与政策法令的制定并且履行监督和执法职能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管理毒理学是毒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毒理学的理论、方法及研究成果作为政府化学物的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环境。
掌握“管理毒理学概念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知识点。
[单选题]2.在进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之前,了解受试物的挥发性的目的是A.可以确定吸入毒性B.可判断经呼吸道染毒的必要性C.有助于呼吸道染毒剂量的设计D.有助于呼吸道染毒时染毒方法的选择E.有助于防止呼吸道染毒时的交叉吸收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在常温下易于挥发的化学毒物,容易形成较大蒸气压而迅速经呼吸道吸收。
挥发性越大,经呼吸道染毒效果越好。
掌握“管理毒理学概念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知识点。
[单选题]5.安全系数可用于推算安全限值,不正确的叙述为A.设安全系数是由于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到人的不确定性B.安全系数一般设为100C.适用于系统毒物,发育毒物D.适用于遗传毒致癌物和致突变物E.安全限值=NOAEL/安全系数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安全限值是指在该数值之下的水平暴露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这种效应往往是有阈值的毒性效应,因此安全限值是针对有阈值的毒效应制订的。
如果某种毒性效应没有阈值,那么针对该类毒物也就没有安全限值。
选项A、B、E说明了安全系数的概念、意义和计算方法,而C选项提到的毒性是有阈值的,可以用安全限值评价。
只有D选项,由于致癌物和致突变物是没有阈值的,因此不能推算安全限值。
掌握“管理毒理学概念及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知识点。
[单选题]6.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原则是A.按一定顺序进行B.最短的时间C.最经济的办法D.以上都是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毒理学安全性评价一般遵循分阶段试验的原则。
管理毒理学

12
危险性交流
• 危险性交流(Risk Communication)是在危险性 评定者、危险性管理者、消费者和其他有 关各方之间进行有关危险性和危险性相关 的因素的信息和观点的交流过程。危险性 交流交流的目标
• 1.促进所有参与者认识和理解危险性分析 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 2.在达成和实施危险性管理决定时,增强 一致性和透明度; • 3.为理解所提出的或实施的危险性管理决 定提供一个合理的依据; • 4.促进危险性分析过程的全面有效性和效 率;
8
危险性管理的原则
• 原则6:危险性管理决策应该考虑到危险性 评定结果的不确定性。 • 原则7:危险性管理在整个过程的各方面应 保持与消费者和其他有关组织之间进行透 明的和相互的信息交流。 • 原则8:危险性管理应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应不断地参考危险性管理决策的评价和审 议过程中产生的新资料。
9
管理毒理学
2012.11.16
1
• 管理毒理学( Regulatory Toxicology)是将毒理 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外源化学物的管理, 以保护人类健康和保护环境,是毒理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2
• 管理毒理学的使命是在合适的法律范围内, 协助行政部门管理并控制当前社会中的危 险因素。管理毒理学为毒物对健康的危险 性评定做出科学的定义和提供实验证据, 并为危险性控制提供技术支持。
3
危险性评定、危险性管理和危险性 交流的关系
危害识别
危害表征
暴露评价
危险性表征
危险性表征
危险性表征
4
管理毒理学的范围
• • • • • • • • 食品 医药物质 成瘾性物质 有毒物质 工作地点安全 空气和水的污染 化妆品 消费产品
管理毒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毒理学名词解释毒理学简介毒理学是研究化学物质和其他外部因素对生物体的有害作用以及这些有害作用的机理的学科。
它涵盖了毒物的识别、评估和管理,对社会和个体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
以下是一些与毒理学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
1. 毒理学(Toxicology)毒理学是研究有毒物质对生物体以及环境的影响的科学领域。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研究毒物的化学特性、作用机理、暴露途径、毒性剂量和影响等。
2. 毒性(Toxicity)毒性是指某种化学物质或生物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有害作用的程度。
毒性的评估通常包括测定该物质对实验动物、细胞或组织的毒性效应,并确定其对人类的潜在风险。
2.1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急性毒性是指暴露于高剂量毒物后,导致短期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或死亡的能力。
急性毒性通常以LD50(半数致死剂量)来衡量,在动物试验中,它表示能导致50%动物死亡的毒物剂量。
2.2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慢性毒性是指长期暴露于低剂量毒物后,引起的渐进性、反复出现的有害作用。
慢性毒性通常在动物试验中进行评估,并通过长期暴露实验来确定毒物的危害性。
2.3 亚急性毒性(Subacute Toxicity)亚急性毒性是指暴露于中等剂量毒物后,导致中度中毒症状或短期毒性的能力。
亚急性毒性是介于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之间的中间状态。
3. 暴露(Exposure)暴露是指生物体接触到有毒物质或环境因素的过程。
暴露途径可以是吸入、食入、经皮等。
对于毒物的评估通常需要考虑暴露剂量、暴露时间和暴露频率等因素。
3.1 恒量暴露(Constant Exposure)恒量暴露是指生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以相同或接近相同的剂量持续接触到毒物。
这种类型的暴露可以用于研究长期暴露的慢性毒性。
3.2 脉冲暴露(Pulsed Exposure)脉冲暴露是指生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以间隔性剂量接触到毒物。
这种类型的暴露可以用于研究间歇性毒性效应或短期反应。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

THANKS
感谢观看
物联网技术
纳米技术
实现远程实时监测和数据传输, 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及时、准 确的信息支持。
应用于传感器和检测设备的微型 化、智能化,提高监测的灵敏度 和便携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技巧分享
利用图表、图像等方式将数据呈现出 来,便于观察和理解数据分布和规律 。
建立数学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和预测 ,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处理方案编制要点提示
01
应急组织体系建立
成立应急指挥部,明确各级应急 组织职责,建立高效的应急指挥
体系。
03
应急资源保障
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确 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
进行应急处置。
02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不同类型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
急处置措施和程序。
04
应急演练实施
发展历程
管理毒理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毒物对人 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日益严重,管理毒理学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发展。
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管理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毒物 ,如化学毒物、生物毒物和物理毒物 等,以及它们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 害。
任务
管理毒理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毒物的研 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策 略,以减少或消除毒物对人体和生态 环境的危害,保障人类健康和生态环 境安全。
完善毒性评价方法
未来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毒性 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强化管理措施和政策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未来将进一步强化管理措施和 政策,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人 类免受毒物危害。
推动无毒或低毒替代品的 发展
管理毒理学

危险度评价
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人群暴露于 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
某一危害, 某一危害,考虑到有害因素固有的特征和特定 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过程. 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计预期的危险过程.
危险度评价
----基本程序
危害识别 危害表征(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危害表征(剂量 反应关系评价 反应关系评价) 暴露评定 危险性表征(定性和或定量的危险度和不确定性) 危险性表征(定性和或定量的危险度和不确定性)
4,危险度表征: 指在规定的条件下定性或定量的 ,危险度表征: 确定某规定机体,系统或( 确定某规定机体,系统或(亚)人群发生已知的和 潜在的有害作用的概率,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 潜在的有害作用的概率,及其伴随的不确定性.外 源化学物危险度包括接触人群总体的危险度和个体 危险度. 危险度.可以人群对此种外来化合物损害作用的反 应率或死亡率来表示. 应率或死亡率来表示.
研究
有害健康效应和对有 关物理化学物接触的 实验室及现场观察
危险度评价
危害鉴定(是否引 起有害效应? 起有害效应?)
危险度管理
可供选择的管理措 施的提出
从高剂量到低剂量及 从动物到人外推方法 的探讨
剂量-反应关系评 定(剂量和人群有 害效应发生特定人群中 有害效应估计 的发生率是多 少?)
管理对毒理学的影响
(一)法规毒理学和GLP 法规毒理学和 我国已颁布: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我国已颁布:《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新药(西药)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新药(西药) 毒理研究指导原则》 化学品毒性览定管理规范》 毒理研究指导原则》,《化学品毒性览定管理规范》 等,针对不同类别的化学物质提出了相应的毒性鉴 定要求和试验程序, 定要求和试验程序,规定了从事毒理学鉴定的合格 实验室的条件和工作准则, 实验室的条件和工作准则,如GLP(良好的实验室 ( 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规范, ).
第十一章管理毒理学15,16

被管理的各类物质:药品、杀虫剂、食品添加剂、饮用 水成分、天然的毒素、工业的和环 境的化工作场所、环境介质 (室外空气、室内空气、水、土 壤)、饲料、遗传基因修饰产品等
3
二、管理对毒理学的影响
(一)法规毒理学和良好实验室工作规范(GLP)
7
毒理学家参与国家行政机构的化学品管理:
提供毒理学理论、资料和经验;安全性评价; 健康危险度评定;制订化学品的卫生及环境标准。
8
行政立法
健康标准/ 环境标准
行政管理部门 法规 法律
行政监督/行政司法
审批
监督
认证实验室/质 新化学物质
量保证
新产品
环境中现有 化学物质
安全性评 价
危险度评 价
管理毒理学与毒理学评价和研究 的关系
危险性分析:指对机体、系统或(亚)人群可能暴露于某一危 害 的控制过程。由三部分构成,即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 理和危险性交流。
20
危险度评定(risk assessment):
指特定的靶机体、系统或(亚)人群暴露于某一危害, 考虑到有关因素固有特征和特定靶系统的特征,计算或估 计预期的危险的过程,包括评定伴随的不确定性。
Committee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 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伦理审查委员会(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
IRB)和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原则。
6
三、毒理学家在化学品管理中的作用
参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制订,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咨询 在现有化学物质中,提出基于健康和环境原因需优先管理的化学品(高毒、
中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规定“对实验动 物 必须爱护,不得戏弄或虐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危险度特征分析 (risk characterization)
估计接触剂量达到危险水平的人数 高危人群总接触量估计值(estimated exposure dose, EED) 接触界限值(margin of exposure, MOE) 危险度估计值
(五)危险度评定中的不确定因素
(二)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dose-response assessment)
目的: 在认定待评物质具有危害性的基础上, 阐 明不同剂量水平的待评物质与接触群体中 出现的最为敏感的关键性的有害效应发生 率 之间的定量关系,确定特定接触剂量下评价人 群危险度的基准值(criteria)。 进行试验动物与人群之间以及不同人群之间的 剂量-反应关系的推导,确定合适的剂量-反 应曲线
获得
NOAEL(no-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 LOAEL(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 确定安全系数(safety factor) 制定安全限值(即卫生标准)
二、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基本内容
(一)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收集化学物质有关的基本资料: ➢ 受试物的化学结构 ➢ 组成成分和杂质 ➢ 理化性质 ➢ 化学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 原料和中间体
单行法: 《药品管理法》、《食品卫生法》、《矿 山安 全法》、《职业病防治法》 管理机构: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卫生监督司、 国 家环境保护总局、劳动部和农业部等有 关部 门和单位被授予执法权
具体的法规、规章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行)》1983 《农药毒性试验方法暂行规定(试行)》 《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1991 《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 1987 《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GLP)规定试行》 1994 《新药临床研究质量规范》1995
一、基本概念
危险度(risk):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 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 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 危险度和安全性都属於统计学概念 实际上,二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同一问题, 即化学物与机体接触的结果
可接受危险度(acceptable risk):是指公众和社 会在精神、心理等各方面 均能承受的危险度。 实际安全剂量(virtual safe dose, VSD):是指与 可接受危险度相对应的化学毒物的接触剂量。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选用原则 (1)根据受试物质的种类选择相应的程序 (2)遵循分阶段试验的原则(不同评价程序对 毒性试验划分的阶段性要求不同)一般来说, 投产之前或登记、销售之前,必须进行第一、 二阶段的试验
凡属我国首创的化学物质一般要求选择第三阶 段甚至第四阶段的某些有关项目进行测试,特 别是对其中产量较大、使用面积广、接触机会 较多或化学结构提示有慢性毒性、遗传毒性 或致癌性可能者,必须进行全部四个阶段的试 验。
2.了解化学物质的使用情况 包括使用方式及人体接触途径、用途及使用 范围、使用量,化学物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和人群健康效益等,这些将为毒性试 验的设计和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等提供参 考
3.选用人类实际接触和应用的产品形式进行试 验 ❑一般来说,用于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受试物 应采用工业品或市售商品,而不是纯化学品, 以反映人体实际接触的情况 ❑当需要确定该化学品的毒性来源于化学物质 还是所含杂质时,通常采用纯品和应用品分别 试验,将其结果进行比较。如急性毒性试验的 受试农药应包括原药和制剂
第二节 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safety):是指化学毒物在特定 条件下不 引起机体出现损害效应的概率。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toxicology safety evaluation) :是通过动物试验和对人群的观察, 阐明待评物质的毒性及潜在的危害, 决定其 能否进入市场或阐明安全使用的条件,以达到 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危害作用、保护人民身体健 康的目的。
管理毒理学
(Regulatory Toxicology)
【目的要求】
掌握管理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危险度评 价过 程、安全性评价程序及注意事项 掌握毒理学安全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价 熟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的选用原则 了解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
【内容】
管理毒理学、危险度与安全性,可接受危险度、 实际安全剂量的概念 危险度评价的基本过程:危害性认定、剂量- 反应关系评定、接触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 不确定因素;危险度管理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第一、二、三和四阶段内 容;人群接触资料 安全性评价需注意的问题
管理毒理学(regulatory toxicology) :是将 毒理学的原理、技术和研究结果应用于化学物 质管理,以期达到保障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环 境免遭破坏的目的。 是现代毒理学中年轻而发展迅速的一个分支学 科
第一节 概 述
管理毒理学产生的背景 化学物质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 ❖有机汞污染所致水俣病 ❖反应停引起的新生儿畸形 ❖印度异氰酸甲酯泄露造成的中毒事件等
主要内容:危险度的定性评定 主要任务: ①确定待评化学毒物对接触者能否引起损害效 应 ②效应的性质、特点和强度 ③化学毒物与损害效应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鉴定的主要依据
①待评化学毒物的资料 ②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 ③毒理学试验资料
动物实验结果外推及人时,应慎重 ➢种属差异 ➢寿命长短不同 ➢剂量推导差异 ➢接触方式不同 ➢环境差异等
2.不确定系数(uncertainty factor, UF) 即安全系数(SF),又称为外推系数 (extrapolation coefficient)或转换系 数 (transfer coefficient):在计算RfD 时,把实 验动物的NOAEL或LOAEL 缩小一定倍数来校 正误差,确保安全, 这一缩小的倍数即不确 定系数
剂量-反应关系评价过程的不确定因素
从高剂量到低剂量推导为不确定因素的主要来 源 原因在于缺乏毒代动力学(toxicokinetics) 和毒 效动力学(toxicodynamics)资料
(三)接触评定 (exposure assessment)
目的: ➢ 确定危险人群接触待评化学毒物的总量并阐 明接触特征,为危险度评价提供可靠的接触数 据或估测值 ➢ 如经此阶段认定待评化学毒物与人群无接触 或虽有接触但不能引起健康危害,则危险度评 价可不再向下进行
接触评定的内容 ➢接触人群特征分析人数、性别、年龄等分布 ➢接触途径及方式评定鉴定有害因素进入机体的 主要途径及接 触的时间分布 ➢接触水平估测通过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的资料 来估算接触水平,同时还应注意其他方式的接 触,如食物、饮水及生活环境等。
许多国家的化学物登记制度,都要求必须有足 够的毒理学研究资料,并且对毒理学实验的设 计和实施做了明确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如实验 室研究质量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 临床研究质量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等
国内有关有毒化学品的卫生管理法规
危险度评价的目标
1、权衡外源物(如药物、农药等)的“利”与 “害” 2、确立安全接触水平,如食品污染、水污染等 卫生标准 3、根据危险度大小,分轻重缓急来管理和控制 各种潜在危害 4、评估危害控制或者治理的效果,以及治理后 依然存在的危险度
(一)危害认定(hazard identification)
4.选择实验动物的要求 ➢ 动物的种类对受试物的代谢方式应尽可能于 人类相近。如哺乳动物大 鼠、小鼠等 ➢ 最好采用纯系动物或内部杂交动物和第一代 杂交动物进行实验
(二)安全性评价程序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包括四个阶段 ➢ 急性毒性试验 ➢ 蓄积性毒性、致突变试验 ➢ 亚慢性毒性、生殖与发育毒性、代 谢试验 ➢ 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
第二节
危险度评价 (risk assessment)
1976年美国EPA首先推荐了危险度评价系统, 1983年美国NRC提出了危险度评价程 序,四 个步骤: ➢ 危害性认定(Hazard Identification) ➢ 剂量-反应关系评价(Dose-Response Assessment) ➢ 接触评定(Exposure Assessment) ➢ 危险度特征分析(Risk Characterization)
有阈值化学毒物的剂量-反应关系评 价
即安全评价法,通过评价确定待评物质不引起 机体出现任何有害效应的最高剂量 (NOAEL) 或出现有害效应的最低剂量 (LOAEL),作 为基准值来评价危险人群在某种接触剂量下的 危险度,并估算该物质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最 高容许浓度。
1. 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RfD) RfD在概念上类似于每日容许摄入量 (ADI),为日平均接触剂量的估计值 mg/(kg.d) ,是指人群(包括敏感人群)在终 身接触该剂量水平待评物质的条件下,预期一 生中发生非致癌或非致突变有害效应的危险度 可低至不能检出的程度。
对于有一定毒性资料的仿制品,若生产单位能 证明其产品的理化性质、纯度、杂质及含量均 与国外产品相似,并经一项急性毒性试验和致 突变试验进行核对,如实验结果与国外产品或 文献资料一致,一般不再继续进行实验,可参 考国外有关资料或规定进行评价。如产品质量 或毒理学实验结果与国外资料或产品不同, 必须完成第一、二阶段的实验。
二、危险度评价
外源化学物危险度评价是以定量的概念, 在 人类接触环境危害因素后,对健康的潜在损害 的程度进行估测或鉴定 危险度评定是对各种环境有害因素进行管理的 重要依据,具有客观性、能定量及有预测性的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