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化作业人民版必修3
高中历史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时提升作业 人民版必修3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时提升作业人民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邓小平在1977年说:“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当时他的主要意图是( )A.全面整顿国民经济,纠正“文化大革命”中的某些错误B.主张实行对外开放,大力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抵制“左”倾错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D.强调民主法治,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初步构想【解析】选C。
根据材料“1977年”“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和“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分析可知,邓小平反对的是当时中央“两个凡是”的“左”倾错误,力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故选C。
2.(2015·绥化高二检测)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B.改革开放C.两个凡是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析】选D。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作为思想路线,作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部署,故选D。
3.(2014·天津学业水平测试)“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这个“春天的故事”是指( )A.冲破“两个凡是”B.提出“一国两制”C.阐述“三个代表”D.发表“南方谈话”【解析】选D。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市场和计划都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
所以这个“春天的故事”是指“南方谈话”。
4.(2015·淮安高二检测)“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澄清了当时困扰着人们思想的一些十分重大的问题,为我们这一代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南方谈话澄清的是( )A.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C.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D.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解析】选D。
高中历史 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步精练 人民版必修3

课时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下图是邓小平同志给《光明日报》的题词。
对这一题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题词的时间可能是1977年前后B.题词内容反映出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导思想的转变C.题词说明中国思想界开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D.题词否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答案 D2.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邓小平理论D.邓小平南方谈话答案 B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这一论断提出的重大意义是( )。
A.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B.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D.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析注意各选项表述的时间和内容。
答案 C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 )。
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代表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 C5.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观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答案 B6.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分别发生在1978年、1992年和1997年。
这里所说的发生在1992年的思想解放应是( )。
A.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阶段。
1992年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阶段。
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 BB组(能力题)7.右图是1979年2月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邓来了”。
对于“邓来了”,美国政界议论纷纷。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专题四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后作业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①④
解析:B①应出现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②应出现于1982年的中共“十二大”,③应出现于1977年的中共“十一大”,当时思想领域“左”倾错误在继续,个人崇拜依然盛行,④应出现于1997年中共“十五大”。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题号
易
中
邓小平理论
1、2、3、4
6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5
一、选择题
1.1978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老师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历史地位。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并从发展的角度认识邓小平理论。第(2)问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的内在联系。第(3)问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依据所学作答即可。
答案:(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区分是否是社会主义的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在于市场与计划,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说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B.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C.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D.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解析: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指导,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B项是“大觉醒”的结果,A、D两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高中历史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案人民版必修3

河北省衡水第二中学高中历史 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案人民版必修3【学习目标】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难点:如何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实质?基础导学: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1.历史背景: ⑴“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人民急切期待迅速摆脱困境。
⑵“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国家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
⑶邓小平恢复工作,强调,相结合,一切从。
2、宣言书:78年中央工作会议邓小平《》,实际上是的主题报告。
3、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⑴时地:1978年12月,北京⑵内容:(中心内容:拨乱反正)⑶意义:①正式开辟了建设的新道路。
②建设理论的科学体系——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邓小平南方谈话⑴时地:1992年,邓小平视察武昌、、珠海、等地。
⑵内容:本质,关系,标准,借鉴①本质:解放,发展,消灭,消灭,达到。
②关系:、和社会主义的关系,、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三个关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③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是否有利于提高。
3、中共十四大⑴时地:1992年10月,北京。
⑵内容:①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②确立了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4、两次会议意义:⑴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⑵它从实际出发,坚持 、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 , ”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形成了 的科学体系。
5、理论入党章:中共十五大 ⑴时地:1997年9月,北京。
【优化设计】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件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问题】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邓小平理论形成 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结合所学知识 思考: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示:分析时,应联系必修第一册和第二册的相关内容,结合邓小 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根本任务、 外部条件、发展战略和战略重点等方面进行归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是开 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实际上为中国共产党十 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时间及地点:1978 年 12 月 18 日至 22 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会在北京举行。 (2)历史意义: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可以回顾必修第一册、 第二册 的相关内容,从而形成全面而完整的认识;同时,结合其历史背景与主 要内容理解其重大历史意义。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指导意义。 2.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 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2.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它是对邓小平理论的 发展,认识它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中 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1.历史条件 (1)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 关键时期。 (2)基于对国内外形势、 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及其自身建 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江泽民在 2000 年春提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2.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 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高中历史4.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时名师制作优质作业人民版必修3

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时作业人民版必修3基础巩固1.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宣言书是()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邓小平理论D.邓小平南方谈话答案 B解析邓小平在1978年底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这一论断提出的重大意义是() A.奠定了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B.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D.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答案 C解析注意各选项表述的时间和内容。
3.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A.发展外向型经济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 D解析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
“南方谈话”解决了姓“资”姓“社”的问题,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A.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B.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D.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了党的八大、十二大、十四大和十五大的有关内容。
根据教材内容,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等内容;1982年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20世纪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高中历史 专题四 第3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时作业 人民版必修3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课程标准] 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
一、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1.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左”倾错误仍束缚人们的头脑。
2.提出(1)1978年12月,邓小平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讲话,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思想准备。
(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①内容:重新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________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②意义:标志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南方谈话(1)背景: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______________事业进入关键时期。
(2)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____________,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__________;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把改革开放和____________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2.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1)内容: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意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高中历史 专题4 第3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省优获奖教案 人民版必修3

第三课专制下的启蒙课标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深入理解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性质、思想体系和历史作用;了解卢梭和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所体现的人文内涵;了解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的创始人,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印发的相关资料,围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异同这一问题,通过老师讲述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掌握两者在性质上的差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伴随着启蒙运动的高涨,浪漫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这一思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叛,因为正当理性高昂之时,它指出了人类理性的有限性。
通过了解这些,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凡事都不可走极端,否则定会出现与其不相和谐的音符。
教学课时:课时。
重点难点:重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卢梭、康德的思想主张及其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18、19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及其所包含的人文思想、作用。
难点:欧洲的启蒙运动的兴起背景、性质、思想体系、作用。
教学建议:(1)“呼唤光明的时代”一目,主要介绍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启蒙运动的思想体系以及启蒙运动的理论表现。
首先需要阐明理性主义的含义。
关于兴起原因,建议教师设问:为什么继文艺复兴之后,17~18世纪的欧洲再次发生了思想解放运动?引导学生从经济、阶级关系、政治、思想诸方面回顾17世纪欧洲发生的重大变化,理解“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启蒙运动的发生还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17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是什么?它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什么影响?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本课教材时发现的、自己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完成学习任务。
同时利用多媒体打出图片《17世纪天文学的发展》、《路易十四建造的凡尔赛宫镜厅》和《鲁滨逊漂流记》加强直观性,最后得出结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上形态上的反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的前进脚步十分艰难,其主要原因是( )
A.“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
B.人口增长快于经济的发展
C.个人崇拜的现象依然存在
D.思想领域存在混乱的现象
解析:“左”倾错误的影响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初期我国发展缓慢的决定性因素,故A项符合
题意;B项不是当时国家发展的影响因素;C、D两项是“左”倾错误长期影响的结果。
答案:A
2下列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
B.强调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
D.标志着改革开放的正式开始
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指出了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提出了改革经济体制的
任务,成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但不是改革开放正式开始的标志。
答案:D
3“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帷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
这里重新焕发生机。
”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邓小平恢复领导工作
D.中共十二大胜利召开
解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起点,故B项
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开始……重新焕发生机”等信息不符。
答案:B
4邓小平指出:“判断实践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
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这段谈话( )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
解析:“三个有利于”是邓小平南方谈话首次明确提出的,对处于关键时期的改革开放事业具有重
大而深远的意义,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答案:B
5邓小平“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主要是因为它( )
A.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B.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C.明确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深刻而鲜明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阐述,是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等问题
的前提和关键,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属于“南方谈话”的内容。
答案:D
6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说:“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可以看到中国( )
A.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C.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D.实现了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解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不符合题干中“20世纪90年代”的时间条件。
答案:C
7邓小平家中曾挂有一幅《双猫图》,其题词为:“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它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
A.开拓进取,勇于奉献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敢于创新
D.科技立国,争创一流
解析:“不管白猫黑猫”是解放思想的反映,“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是实事求是的体现,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答案:B
8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
抗震救灾工作。
这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之一是( )
A.代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
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主
义生产力。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
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 材料二为什么一谈市场就说是资本主义,只有计划才是社会主义呢?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
只
要是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
是资本主义的。
——《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1987年) 材料三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别不在于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
——《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题》(1990年) 材料四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请完成:
(1)依据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包含了怎样的基本思想。
(2)与材料一、材料二相比,材料三、材料四的思想有什么发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说明,邓小平的言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否一致?为什么?
解析:第(1)问可依据材料一、材料二中“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等信息,从“破旧”与“立新”的角度进行思考;第(2)问中的“发展”可结合材料三、材料四中“计划经济
不等于社会主义”等信息进行概括,“说明的问题”可从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第(3)问应准确把握和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髓,进而结合邓小平的具体思想进行阐释。
参考答案:(1)否定以计划与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分标准,初步提出用市场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
(2)发展:进一步提出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说明: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发展。
(3)观点:一致。
理由:邓小平上述言论的核心思想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符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