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差异对英语交际的干扰.doc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 引言1.1 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中英两国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这种文化差异在交际过程中往往会导致误解和冲突。
在非语言交际中,中英两国人的表达方式和肢体语言都存在差异,可能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
在语言交际中,中英两国的习惯用语和语法结构也有所不同,容易引发歧义。
身体语言、交际方式和礼仪规范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沟通不畅和误解。
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加强中英交际的关键。
只有通过增进文化互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应该尊重对方的习惯和偏好,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通过加强文化沟通,我们能够建立更加和谐的中英交际关系,实现更深层次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
【200字】2. 正文2.1 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在中英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表达情感、态度和意图时会有不同的方式,这种差异可能会导致交流不畅或产生误解。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语言交际文化差异:1. 眼神交流:在中国文化中,眼神交流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直视对方的眼睛表示尊重和真诚,而在英国文化中,有时直视对方的眼睛可能被认为是无礼或挑战性的行为。
在交流中需要注意对方的文化背景,适当调整自己的眼神交流方式。
2. 身体接触:在一些西方国家,身体接触通常被视为亲密的表达方式,比如握手、拥抱等。
而在中国文化中,身体接触通常保持一定的距离,过度的身体接触可能被视为侵犯个人空间。
在交流中需要谨慎使用身体接触,避免引起误解或不适。
3. 姿势和手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姿势和手势习惯。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鞠躬是一种尊敬的姿势,而在西方国家可能用握手表示问候。
手势也有可能产生误解,比如在西方国家竖起大拇指表示赞赏,而在一些亚洲国家可能被视为侮辱。
在中英交际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非语言交际习惯至关重要。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交际、交流。
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就是适应这一要求,在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学能力,为继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向他们适当的介绍西方国家的生活、文化、习俗等相关知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英语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与交际能力。
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本文结合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总结相关教学经验,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语言文化差异英语教学一、文化差异1.greeting others在中国,无论是熟人还是朋友,非正式场合打招呼都是点头或者问一句“去哪儿?”或者是“吃了吗?”而正式场合则握手说“你好!”西方人则不同,陌生人之间通常是以讨论天气开始搭讪(尤其是在英国,由于天气变幻无常),要是有人介绍,则说“how do you do?”或“nice to meet you.”如果是熟人见面则较随意,好久不见的朋友则以拥抱来表示彼此之间的情谊。
2.daily conversations中国人讲究面子,所以外在一团和气,自己难得开口求人,要是别人求自己,也很少直接拒绝,甚至有时候为了面子或者所谓的义气而委屈自己。
比如说,张三今天想上街,他约我一起去,我自己明明有事,可是却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说不,所以往往是放弃自己的计划陪他去了。
还有,中国人讲究含蓄,什么都是“研究研究,商量商量,讨论讨论”。
西方人则不同,他们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
所以,他们要是不能答应的事,一定会说“no. i’m sorry.”再比如西方人尊重别人的隐私,一般不打听对方的年龄、收入、住房、婚姻状况;对别人的称颂要表示感谢等等。
3.manners & behavior咱们很多时候认为,既然是老朋友了,那么就不需要拘束,所以越是熟人就越随意,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听到“对不起”“谢谢你”一类的礼貌用语。
英语中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的冲突

英语中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的冲突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由于西方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宗教信仰都可我们有着很大的区别,这就在英语跨文化交际中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文化冲突。
一、英语中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中西方文化冲突(一)隐私方面的冲突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服从集体,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照顾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在国人看来,了解一下朋友的酸甜苦辣,能帮助的帮助,好的事情一起开心,不好的事情一起难过,而对方也很乐意与别人分享,隐私观念相对来说比较薄弱。
在西方,西方人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并不希望将自己的事情和别人分享,更不希望别人干预自己的事情。
(二)时间观念的冲突在西方人看来,时间就是金钱。
因此他们守时守信,对于做好的计划,只要不出现特别紧急的事件,一般不会取消约定。
在西方,如果要拜访别人,必须提前给别人打好招呼,并且说明白拜访的事件、地点,被拜访人同意后才能拜访。
在中国,除非特殊事件,一般不会严格按照计划行事,这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
(三)客套方面的冲突毛主席曾经说过: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因此,在中国,谦虚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礼貌的举措,对于别人的表扬,我们中国人一般会自己贬低自己几句,这样表示很有礼貌,否则就会被视为骄傲。
而在西方,当听到别人表扬自己的时候,她们会和有礼貌地说“谢谢”,表示她们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表扬和肯定。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我们可能会认为西方人自信,甚至是自负。
然而,当西方人看到中国人否定别人对自己的称赞,就可能会认为中国人不够诚实,这些都是文化冲突在客套方面的表现。
(四)餐饮文化的冲突中华民族热情好客。
酒席上,相互敬酒,相互夹菜,来表示对客人的友好;而客人就会把夹给自己的菜和倒给自己的酒吃完喝完,以示对主人的热情招待的满意。
但在西方,她们讲究尊重他人,不会强迫他人做一些别人不愿做的事情,因此,在酒席上,客人吃多少夹多少,主任不会强迫客人喝酒喝吃菜。
中西文化差异英语翻译影响及对策.docx

中西文化差异英语翻译影响及对策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西方文化在各方面的交流融合都更加紧密。
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选择和语言障碍的克服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历史文化的差异性,各国家、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内形成了不同的习惯与思维方式。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语言转化的过程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更要充分认识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成功实现语言的转化。
一、英语翻译的作用分析(一)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就目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而言,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是独行者。
现代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就我国而言,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活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政策更是侧重致力于构建更加全面的对外开放体系。
英语作为目前世界上被认可的首要语言,成为我国经济面向世界这个大舞台的的重要工具,在经济领域专业而准确的英语翻译不仅能够打通沟通壁垒,更是各个国家之间成功进行经济合作的关键。
简单来讲,成功的英语翻译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推动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互补与发展即使在经济活动中,英语翻译同样能够折射出不同国家之家的文化差异。
语言在社会主体的交流过程中是进行文化沟通的重要载体和媒介工具。
在专业人员进行语言转换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文化的相互输送。
在英语翻译的进程中,具有专业素养的翻译人员不仅可以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更应达到的是进行文化转化,使具有不同文化的双方甚至是多方主体之间达到文化上无障碍地交流。
通过英语翻译来进行文化交流实际上是一个文化共享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国家的文化进行碰撞,相互吸收,相互促进,最终实现文化融合与文化创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共享与发展。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对英语翻译的影响(一)不同地域间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地域文化主要是指受到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
这种基于自然因素的天然影响也会在英语翻译中给专业人员带来一定的障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语言学习的影响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特征,包含着该民族历史的文化背景,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体现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
西方国家在社会制度、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方面都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必然通过语言反映出来,而从小耳濡目染本国文化的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缺乏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因素的差异,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把中国人的思维表达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势必导致在语言学习和实践中出现错误和产生误解。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文化渊源的了解。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源头,并深深的影响着各自的文化发展,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学好一门语言,为我们所用。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表现中西方文化差异表现在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从语言文字方面看,读音和语法不同表达受到西洋语法的影响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在语法上大相径庭。
现代汉语里的拼音系统是由西方的拉丁文标注汉语的发音而形成的与英语的读音有异同。
从思维方式上来看,语言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和思维的反映。
因此每种语言都代表着一种思维方式。
西方人偏重于逻辑思维能力,注重理性思维。
中国人喜欢站在生命的最高处思考问题,跳出现实,注重感性。
最后,从价值观念的差异上看,就价值观而言,中国人与美国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国人注重集体,而美国人似乎更注重个人。
在中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提倡保护国家和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但在美国,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利益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力,任何人、任何机构或政府都不能干涉别人行使个人权力。
由于语言的文化背景不同,在交流过程中,出现误解是普遍的。
虽然用于交流的语言无误,但也会产生误解。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文化是指各种信仰、风俗习惯、社会制度、物质客体和描述人类社会手法的总和。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英交际中的文化差异1. 引言1.1 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文化差异对中英交际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它直接影响着双方交流的效果和结果。
中英两国的文化根基截然不同,造成了很多交际上的障碍和困扰。
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往往会导致误解和沟通不畅;交际礼仪的差异可能会引发尴尬和冲突;时间观念和约会习俗的异同可能会让双方感到困惑;身体语言和肢体动作的诠释也会因文化差异而出现偏差;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碰撞更是让中英交际变得复杂和混乱。
因此,了解和尊重对方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处理中英文化交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项必备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和拓展自己的视野,才能更好地适应和融入这个多元文化的环境中。
2. 正文2.1 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在中英交际中,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文和英文在词汇和语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文是一个表意丰富的语言,有很多成语和俗语,而英文则更注重直接表达。
这就导致了在交流中可能出现的误解和误解。
语气和语调也是中英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之一。
在中文中,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可以传达很多不同的含义,而英文则更注重准确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选择。
这就需要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注意语言的细微差别,避免造成误解。
文化背景也会影响到语言表达方式。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在交际中可能存在很多隐含意义和暗示,这就需要双方在交流中更加注重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以减少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要在中英交际中更好地处理语言表达方式的不同,首先是要加强语言学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是要注重文化交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惯,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沟通困难。
要注重沟通和理解,多沟通少假设,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误解,才能更好地进行中英文化交际。
2.2 交际礼仪的差异交际礼仪的差异在中英文化交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注重尊重长辈和保持传统礼仪。
浅谈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对英语沟通的影响

都市家教 278经 验 交 流【摘 要】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容易出现兴趣盎然――失去兴趣与信心――反感厌学的现象,在学生开始失去兴趣之时,若不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将会使一部分学生掉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体会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倾向往往会出现一种现象:开始兴趣盎然,接着失去兴趣和信心,最后反感厌学。
学生的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调整,会造成差生越来越多,从而产生大面积学生掉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教法不当,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面对问题,笔者在英语教学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教学情境英语的教学环境要富有挑战性,要给学生一种真实的英语语境,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激发出来,从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已知,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思考、回想、总结、推理、归纳与交流,在这些学习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这种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至为关键。
因为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必须要借助一些动作、活动来增加自己的认识,从而加深知识印象。
比如文具的词汇,借助于实物使crayon、pencil-case,pencil,pen,eraser,ruler 等等都展现在学生眼前,一般学生都能够把这些词汇记得牢固。
利用这些实物的图片,让小学生立刻说出它们的英语名称,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能力。
再如,带领学生去动物园,让学生把看到的动物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描述出来,能够快速说出cat,dog,monkey,elephant,bear,tiger 等动物的名称以及特征,学生们都非常高兴,他们兴奋地对着动物说I like monkey。
这样的教学效率高,教学活动目标明确,事半功倍。
二、课堂教学语言简单化、表演化虽然提倡课堂教学使用英语,可是小学生年纪小,所以,在课堂上的教学指令、教学的语言要简单化,要让学生听得懂,又能够学习到新的知识,由少到多、由简至繁,循序渐进,这样英语学习的气氛浓厚,学习起来没有枯燥感觉。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

浅 析 【 西方 文化 差 异 对 交 际 的 影 晌 ; 】
表 示 再 见 的 手 势 或说 :G obe ( 见 ) e o ody 再 ,Se u y lt 回头 见 ) aecr ( 见 ,保重 )就 可 以 a r( e ,T k ae 再
了。 ’
在 英 美 国家 ,人 们 相 互 间 称 呼 与 我 国的 习惯 相 差 极 大 。 比如 :在英 美 国家 ,小 孩 子 不 把爷 爷
( )打招 呼与寒 暄 一 西方 人 与 中 国人 对 交 往 中约 定 俗 成 的 规 则或 习 惯 的表 达 方 式 存 在 着 较 大 的 差异 。 中 国人 常用
族 的传 统 美 德 。英 美 人截 然 相 反 :得 到赞 美 时 的 表现 是 欣 然 接 受并 表 示 感 谢 。另 外 ,当英 美 人 在 接 受 了某 人 的 帮 助 时 总是 说 :“hn o. ( T akyu ” 谢 谢) ;中国人 这 时常会 说 :“tS uy ” ( I’ dt. 这是 我 my
二 、产 生 上述影 响 的主要 原 因 造 成 中 西方 文 化 差 异 对 交 际 的 影 响 的原 因 多
文化艺术研究
■ 置■
种 多样 ,究其根本 ,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 同 的文化 、不 同的历 史 背景 ,必 然带 来人 们价 值
观 、思 维 观念 等 多方 面 的差 异 ,甚 至是 冲突 。具
及 个 人私 事 的话 题 ,如 “t S o ddy I’ go a ”.因此 ,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文化差异对英语交际的干扰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和交际工具。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中的字、词、句又反映出文化特色。
文化包括人民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在内的复合体。
衡量学生的语言水平,不仅取决于他对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取决于他对相关国家文化的了解程度并能合理运用。
学习语言必须注意语言文化的渗透,了解跨越英汉两种语言的背景知识,否则无法进行得体的交际。
因此,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向学生讲解和渗透相应国家的民族文化。
一、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差异
1. 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一个企业若想让自己的产品畅销国际市场,不仅需要高超的经济和技术手段,而且需要深入了解对象国的文化,使该产品在包装设计和实用性方面符合对象国民众的心理需求。
例如,在中国,“龙(dragon)”是我们的精神图腾,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中国人也以作为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然而在西方人眼里,对“龙”就没有这份特殊的情感,甚至将“龙”理解为一种张牙舞爪的可怕的怪物。
如果某企业家对此不甚了解,将印有“龙”图案的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试想这种产品能否刺激西方人的购买欲?能否给企业创造高效益?
2. 文化差异教育是实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关键。
发展交
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
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
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
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即培养学生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此,语言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了出来。
二、文化差异的具体内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 称呼语。
日常交际中肯定有人会说“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这样的道歉语,但“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
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会感到莫明其妙。
学生称呼一位工人为“Uncle Wang”,这也是中文思维套用英语的现象。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
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
如果我们对母语是英语的长辈称“Uncle Smith”或“Auntie Brown”,对方听了会觉得不太顺耳。
英化中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如“Uncle Tom”。
又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
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
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王老师=Teacher Wang。
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
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2. 感谢和答谢。
一般来说,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如果用了,听起来会很怪,或相互关系上有了距离。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所有人之间,即使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也不例外。
送上一瓶饮料,准备一桌美餐,对方都会说一声“Thank you”;公共场合,不管别人帮了什么忙,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
当别人问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们通常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等。
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行了。
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含蓄和英语国家人坦荡直率的不同风格。
3. 赞美。
在英语国家,赞美也常用来作为交谈的引子。
赞美的内容主要有个人的外貌、外表、新买的东西、个人财物、个人在某方面出色的工作等。
通常称赞别人的外表时只称赞她努力(打扮)的结果,而不是她的天生丽质。
因此,赞美别人发型的很多,赞美别人漂亮头发的很少。
对别人的赞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例如:—Your skirt looks nice. —Thank you.
4. 隐私。
中国人初次见面问及年龄、婚姻、收入表示关心,而英语国家人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这些都涉及个人隐私。
如在初中教材
中有这样的对话:“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为什么Mrs Read不肯说出自己的年龄呢?因为英语国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对方眼中显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驻,对自己实际年龄秘而不宣,妇女更是如此。
再如,中国人表示关心的“你去哪儿?”(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语中就成为刺探别人隐私的话语而不受欢迎。
中外文化差异对英语交际的干扰(2)
5. 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
英语国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
6. 介绍。
“What's your name?”在中国人对话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但对于它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却鲜有解释。
实际上,英语国家的人在谈话时一般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如“I am…”,对方自然会即刻说出自己的姓名。
即使在填写表格、面谈等场合需要问
及姓名时,一般也只说“You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们会有一种被审问的感觉。
7. 节日。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还显著地表现在节日方面。
除中国和英语国家共同的节日(如New Year's Day)外,双方还各有自己独特的节日,中国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语国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节), Easter(复活节), April Fool's Day(愚人节), Mother's Day(母亲节), Thanks giving Day (感恩节)和Christmas Day(圣诞节)等。
中西方节日的风俗习惯也大不相同,这在人教社JEFC教材中有充分地体现,如JEFC Book 2 Unit 3 Mid-Autumn Day和Book 3 Unit l3 Merry Christmas!在节日里,对于别人送来的礼物,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
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不当面打开。
如果当面打开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贪财”的嫌疑。
而在英化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品,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8. 词汇的文化内涵。
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
比如red一词,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英语里有“red-letter days”(节假日)。
尤其在中国,红色象征革命和社会主义等积极意义,但英语中的“red”还意味着危险状态或使人生气,如“red flag”(引人生气的事)。
还有当看到商业英语中的“in the red”,别以为是盈利,相反,是表示亏损、负债。
三、文化教育的方法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
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
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