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的规律.pptx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pptx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第一课时 人口警钟须长鸣
学习目标: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人口发展的特点:
人口数量多,人口素质不高。
3、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50年代,鼓励生育,人口增长速度快;70 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下降,但 人口基数大,所以人口仍在增长;90年代, 人口增长速度下降。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 学习目标: 1、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 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资源“大国”:资源总量丰富;
资源“小国”:人均占有量少。 3、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资源问题的具体 表现)
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利用 率低;资源浪费、破坏严重(某些资源污染严 重);资源结构性短缺(分布不均);资源质 量不高。
5、※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有负面影响。 人口增长过快的负面影响: 第一、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的提高; 第二、给资源、环境带来更大的压力; 第三、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住房、交通、 教育、医疗等。 人口增长慢的负面影响: 出现老龄化问题,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6、人口如何发展才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第四课时 失去平衡的环境 学习目标: 1、正确的人地观: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协调发展。 2、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 所不同。 史前社会:
洪水、猛兽、林火、风暴等各种自然灾害;
农业社会: 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破坏,水土流失和环境退化;
工业社会: 主要是自然资源的大量损耗和破坏,以及 废气、废水、废渣形成的“三废”污染。
环境亮起“黄牌” 学习目标: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2、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原因: 人口的不断增加;经济(工业)的快速发展;粗 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技术、管理水平低等。
2023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复习第27讲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pptx课件

(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1.背景:(1)20世纪科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2)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技术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2.主要内容:原子能的开发利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互联网的建 立,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生物工程
技术的突破等。 3.影响:使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劳动方式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
(2)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前期: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 但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②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 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3)戈尔巴乔夫改革 ①经济领域: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成效甚微。 ②政治领域: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 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 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4.解体: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 盟共和国也纷纷效仿。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 2.社会运动 (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通过加强国家干预的办法缓
解社会矛盾,但没能触动造成这种不平等和贫困的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
制。 (2)概况: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资本主义国家的妇女运动、美国学生反对
越南战争的运动。
知识点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发展: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 高。 2.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 的局面没有改观。 3.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①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加大农业 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②意义: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没有突破计 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11.1 社会发展的规律(共25张PPT)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旧的社会历史论的局限性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4)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其实质:把精神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没有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对社会历史的片面了 解和物质生产实践的局限)
今日亡国,非朕之罪。十七年惨淡经营,总想中兴。可是大明气 数已尽,处处事与愿违,无法挽回。十七年的中兴之愿只是南柯一 梦。
—— 姚雪垠《崇祯之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本身又适合生产力 状况时,要保持上层建筑的相对稳定性;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 变革要求,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时,要适时地变革上层建筑,以适合经 济基础的变革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时, 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 善;反之,阻碍。
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 务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 社会进步;反之,阻碍。
第一,以往的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 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做这些关系的根源;第二, 以往的理论从来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 …… 马克思以前的“社会学” 和历史学,至多是积累了零星收集来的未加分析的事实,描述了历 史过程的个别方面。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 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 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 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的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 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 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3卷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培训课件pptx

建立健全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提升组织管理效率。
人才培养与引进
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组织成 员的专业素质。
财务管理规范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经费使用,确保组织资金安全。
社会组织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服务模式
01
鼓励社会组织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个性
类型
按照服务领域和功能,社区社会组织可以分为文化类、体育类、志愿服务类、 自治类等。
分布
社区社会组织主要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尤其在居民聚集的社区更为常见。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积极支持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加强培育和培训工作 ,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01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 的理论基础
社会组织发展理论
对社会组织培育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包括目标达成度、资源利用效率、社 会影响力等。
培育模式
社会组织培育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包 括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等 。
01
社区社会组织培育 的实践经验
国内外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案例分析
国内案例
北京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经验与 模式,上海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的 创新实践,广州社区社会组织培 育的特色项目等。
社会组织发展阶段
社会组织从创立到成熟的 发展过程,包括初创期、 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
社会组织发展规律
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所 遵循的内在逻辑和趋势, 包括组织结构、功能、行 为等方面的演变。
社会组织发展动力
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外 因素,包括资源、人才、 政策、市场需求等。
社会组织管理理论
组织管理原则
通过公益创投等形式,支持具有 创新性和社会价值的社区社会组
《资本论》学习心得.pptx

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的验证和进 一步的丰富和发展。《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将社会关系归结为 生产关系,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同时《资本论》也没有简单地把精神生活 、 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一般过程归结为它们的共同基础——物质生产过程,而 是 从物质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中引出了全部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内容和形式 。
《资本论》不仅是一部不朽的经济学著作,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 分融为一体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全书,并且它又是马克思一生所作出的两大贡 献,即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完美的统一。实际上这部以剩余价值理论为
1
基石的经济学巨著,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论证和生动体现,即具体 的历史唯物主义论著。《资本论》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其研究世界的方 法源于德国哲学、早期社会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像黑格尔一样,相信 能够用一个辩证法公式概括人类的进化历程。他认为,所有哲学家所做的一切都 在致力于解释世界,但他同时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改变世界。他在黑格尔 辩证法的基础之上,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建立了一个现实中得以实践的 最大的思想体系,一个影响到地球 50%以上人口的体系。恩格斯说:“自地球上 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像我们面前这本那样,对于劳动者具有如此重要 的意义。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赖以旋转的轴心,这种 关系在这里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而这种说明之透彻和精辟,只有一个德国人 才能做到——这个人就是马克思,他攀登到最高点,把现代社会关系全部领域一 览无遗。”
社会发展的规律

社会发展的规律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
由此我们发现,社会发展伴随着一定的规律。
这些规律反映了人类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进程,指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本文将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规律的基本特点。
社会发展的规律之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决定的,而生产力又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生产关系包括物质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制度。
物质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分配方式,而社会政治制度则是指国家及其政治系统的性质。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再被现有的生产关系所适应,这时就需要通过社会制度和政治变革来推进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革命的发展改变了生产方法和生产力的性质,从而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规律之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并重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一直相辅相成。
物质文明是指技术、经济、科学、教育、健康、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而精神文明则是指思想、文学、艺术、道德、法制等方面的进步。
这两方面的发展缺一不可,相互促进。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互相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上升。
社会发展的规律之三:社会形态的更替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社会形态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本质之一。
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因此,社会形态呈现出孕育、兴起、衰落、更替的历史过程。
从原始公社到现代资本主义,这些社会形态的更替反映了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
社会发展的规律之四:人类社会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螺旋上升的历史过程。
无论在哪个历史时期,社会都有其固有的规律和特点。
,社会总是在各个方面不断进步和发展着,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时候就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适应新的情况和要求,实现社会的螺旋上升。
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连续性过程,有着自己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共22张PPT)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2-
第一框 社会发展的规律
-3-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一 二 三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 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 活现象的总称,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 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6-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一 二 三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原理 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生产力决定 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 生产关系 系的变革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 生产关系对 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生产力具有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 反作用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2-
-11-
第一框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 活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 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 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 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 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发展 第1课 感受社会变迁 第1框 了解社会发展学案(无答案

了解社会变化【预习】1、认识时代变迁的重要依据----地区的遗存、的变更、行政的调整,的革新和重大的诞生等。
2、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阶段,总伴随生产工具的革新和重大生产技术的诞生;3、生产工具的革新和重大生产技术的诞生是人类智慧与创造力的,也是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
对人类社会发展贡献----①、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②、传到西方对发展也产生很大影响。
5、丝绸之路不仅将中国生产的物品送到,还将整个大陆(包括北非)联系起来,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
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经济社会快速,日益增强,显著提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7、中国发展新的历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8、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战略决策,开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时期;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和理能力。
9、中学生关心社会发展的表现(怎么做)?、了解社会的;、更重要的是明确对社会、国家应尽的,、以健康的心态、融入社会,实际行动,服务人民。
【经典习题】1.A.我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B.我国是当今世界发展较快的国家之一C.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还存在差距D.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2、歌曲《越来越好》唱道: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
哎……越来越来……越来越好来……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①社会的发展②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③社会的文明进步④我国不再贫穷落后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3、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呢;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这句话主要说明A.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科学技术对人类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影响 D.科学持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4、现在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明了一个哲学道理,社会存在决定社 会意识。
• 在农夫心目中,最好吃的东西莫过于饺 子了,所以他幻想当皇帝,天天吃饺子 。但他不知道饺子并非最好的东西,皇 帝更不是天天吃饺子。而在农妇的心目 中,丈夫吃饺子,当然是她来包,但她 不知道丈夫若真当了皇帝,她就是皇后 ,哪有皇后亲自动手给皇帝做饭的,更 不要说天天包饺子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规律的原因
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
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 容的社会存在。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基本含义
(见88页相关连接) A自 资.然 料社地 的会理生存环产在境方—、式—人 。社口会指主资因生社要料素活会、的生最生,的活根产但物的本方主质的式物要方内。质是面容方指,是面物包物,质括质最
•探究活动(一)P86
1、以往社会历史理论陷入唯心主义的原因
唯心史观: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
决 的 把因和,定精没物—或,神有—质者看特追社生是成别溯会产人是上到存实类帝杰产践在社,出生的(会人神这局对发物等些限社展如决思的定帝)会最的王想历终。将动史原相他机的因思们的片,想实物面认决质质了为定都原解
•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
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是辩 证统一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 •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 • 实践观点,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
• (2009广东卷26)2008年7月我国曾对15个副省级城市的 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益行动等文明指数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公布后,促进了社会文明建设。这说明
•28.“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 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 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 ③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
•、
•2011年度流行热词
•Hold住、微公益、公民环保、五道杠、
上墙、伤不起、坑爹、盐王爷、龅牙哥、
好基友、郭美美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
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zxxkw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B.社会意识——社会生指活社的会精生神活方的面精,神它方面, 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是术人、类道社德会、中宗各教种、精神生 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活惯现等象。的总称。
•温故而知新
•物质和意识 的辩证关系
•中学学科网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物质
•决定
•意识
•能动作用
•重视精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量
•包含 •包含
•社会存在
5、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 社会存在的最根本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 式,生产方式是在实践中生成的。
•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来源于实践 。
•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 因此,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构成
了社会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 B.城市文明建设要突出地方特色
• C.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D.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 解析:A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不是决定于社 会意识。B不符合题意。D错误,社会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 分。故选C。组卷网
(2010浙江卷)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 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 径之一。回答27—28题。
4、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探究活动(三):P88
•体在现生了产(什力么2快)道速理发社?展会的意今天识,具为有什么相会对存独在落立后性愚,昧的社思会想意? • 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有时 先于或落后于)
②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 识对社会的发展其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 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 的推动作用。(相对独立性最突出表现)
•社会意识
•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探究活动(二):P87
•为何中国的菩萨形象类似中国古代妇女而不像外国女郎 ?为何西方的耶稣形象类似西方男子而不像中国男子? 这说明这些宗教形象来自于哪里? 这说明了什么哲理?
•宗教观念从那里来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8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城里的孩子真是 好,有高楼、小车 和电脑,还能天天 上学,吃汉堡,幸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 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 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 主义
辩证唯物论 唯物辩证法 认识论
历史唯物 主义
•历史观、群众观、人生价值观
• 皇帝的饺子
• 从前,有一个农夫,家里很穷。有一 年过春节的时候,妻子给他包了一顿 饺子。农夫见了喜出望外,吃得有滋 有味。吃完了,农夫很感慨地对妻子 说:“我要是当上皇帝,就天天吃饺 子!妻子一听,很不以为然地说:“ 让我天天给你包饺子吃?我才不干呢 !”
福享不了……
山里孩子真是 好,有高山、白云 和小鸟,可以不上 学,不用辅导,幸
福享不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010年度流行热词
•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羡慕嫉妒恨、我爸 是李刚、你应该知道的、一个艰难的决定、 蒜你狠系列、蚁族、逃离北上广、橡皮人、 N连跳、杜拉拉
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展• •生解活A析.更①:美②从好题”干是可对B以.当看②今④出面,临上问海题C世.的博①反③会映以,“且城“D市.引,③领④让
人们更多的去思考”,故①②符合题意要求。③说
法错误,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④说法不准确,意
识是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答案A
• (2009重庆卷39)材料三 :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 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 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 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 民生水利工程建设。